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杜甫草堂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杜甫草堂简介范文1
一提及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那繁荣昌盛的社会秩序和美轮美幻的诗词歌赋,要说到诗,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大诗人——被为“诗圣”的杜甫了!
我很小就学习杜甫的诗句,他给我留下了无穷的神秘,于是周末我们特意开车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体味一番。刚走进大门,只觉得空气十分清新,身旁古木参天,妩媚小花竞相开放,交相辉映,美得醉人。我贪婪地呼吸着这空气,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花香,真乃世外桃源也!我我仿佛看见当年杜甫在这圣地中听着潇潇雨声写下《春夜喜雨》,在花香袭人时写下《江畔独步寻花》。我不禁吟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沿着一条小路继续走着。“唐风遗韵馆”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禁走了进去,眼前出现了杜甫展纸作画的雕塑和图片。杜甫的风采在这里完美的体现了出来。看看门前杜甫生平简介,上书“杜甫年幼丧母,凭着自己超凡的毅力和天赋才有如此伟大的造诣,我对他敬佩不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强烈的对比写出了杜甫见到黎民百工受到寒冷饥饿双重压迫时的痛心!这里也曾见证了世界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手足情深和兄弟之情!
走出草堂,我我久久回味,心中默默赞叹道:“草堂啊,诗圣!你令我明白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艺术,你被誉为“全国保护单位”当之无愧,你被视作成都骄傲更是毋庸置疑。你起唐朝,历宋朝,至元朝,及明清,见证五朝风雨,充满艺术文化,当名扬天下,流芳千古!
指导老师:陈英
杜甫草堂简介范文2
关键词:危;字义;对仗;背景
杜甫《旅夜书怀》一诗被选入语文教材和唐诗文集,对“危樯独夜舟”一句中的“危”字多注释为“高耸的、高高的”。本人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在这里,它不单有空间指向上“高”的意思,还有内在心理上的“害怕”、“担忧”、“不安”之意。这一层含义不容忽略。
首先,从字义上分析。“危”的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厂”,意思是人可以居住的山石之厓岩,下面的“卪”,像人扶着膝盖屈身下跪的形状。总之,人站在山崖上,心惊胆战,害怕得屈身下跪。《说文解字》把该字解释为“在高而惧也。”[1]据此,单纯释义为“高高的、高耸的”是不是舍掉了一层含义,有些偏颇呢?
第二,从对仗角度来看。这首诗为五言律诗,律诗一般只要求颔联和颈联保持对仗,但该诗首联也运用了对仗修辞,还运用了“列锦”手法将一系列名词景物铺陈开来,构成一幅图画。“细草”对“危樯”,“岸”对“舟”,一边是岸上陆地,另一边是水中景物,其中水中景物和岸上景物形成对比。并且岸上陆地和水中景物,很明显构成了“反对”,即上下句内容相反,对比鲜明,《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2]“细草”纤细柔软,听从外力的驱使,随风摇摆,难道不正是诗人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形象化描述吗?而后半句中,诗人目光由低低的岸边抬高到江上孤舟和桅杆,孤舟在大江中孑然独立,桅杆高高,极为醒目,而且随着诗人视角的上升,感情的内化,不由自主比附到自身命运上来。高耸的桅杆,令人心神不安,如果说“细草”给人的感觉是“秀美”,那么“危樯”便是以一种欺凌姿态,携恐惧不安逼迫而来,呈现出“崇高”之美,恰与上半句给人的“秀美、渺小”之美形成对比。
第三,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公元765年4月,诗人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写的。诗人仕途不顺,在旅行途中的夜晚萦绕心头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因为“老病休”了,如果说他面对星垂平野,月涌大江而心情迭起、意气蓬勃,那首句中细草微风和高高的桅杆就让诗人无动于衷吗?桅杆在风中孤独而立、动荡不安,个人的渺小与不安呼之欲出,诗人伤感、不安的心情与景物的状态相互融合,达到内外合一、圆融不分的境界。再联系下文,诗人“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同样抒发了一种飘零沉吟,在天地之间寻求栖身之所的不安状态。这样看,“危樯独夜舟”不单单是描写桅杆之高,还有比兴的意味。因此,将“危”字理解为“高耸而令人不安”的意思,是站在诗人处境、心情和全诗意境和谐角度上做出的合理阐释。
总之,“危”字“高耸而令人不安”的意思,在字义、修辞和诗人自身以及诗歌意境各个角度上贯通无碍,本人认为此解合情合理。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44.
杜甫草堂简介范文3
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佳佳,欢迎大家到武侯祠观光游览!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南阳武侯祠,有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入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它纶巾羽扇,风度庄严。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它的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碑额,这些碑额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好了,下面是游客们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注意,不要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物品,集合的时间是十一时,集合的地点是武侯祠门前。祝大家参观愉快。
武侯祠导游词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汉中参观旅游,我叫王博丽,是你们的导游,这两天我们会一起度过,好了,闲话不多说,今天呢,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武侯祠了。
诸葛亮一生去过的地方很多,所以后人为他修建的祠庙也很多。风景最美最秀丽的是湖北襄阳的武侯祠,规模最大最宏伟的是四川成都的武侯祠,而修建时间最早的就是我们汉中的武侯祠了。比大名鼎鼎的成都武侯祠还要早41年,因此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武侯祠地处于勉县城西3公里处,位于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占地80多亩,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30余座、150余间。西与古阳平关,诸葛亮读书台,莲花池相接,东与马超墓,刘备设坛立王处等古迹连成一线,北有古战场天荡山,南与定军山古战场和武侯墓遥遥相对。
武侯祠是陕西省重点保护单位,是国家3A级景区,关于武侯祠我就先讲这么多了,等到了武侯祠之后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
武侯祠导游词
昨天带大家参观了杜甫草堂,锦里等,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另一个而比较有意义的地方,那就是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
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门口,门口旁边有一个景点的简介,大家可以先看一看,了解了解,然后我们就一起进去参观,还是重复一下我每天都在说的,注意安全,文明参观,谢谢大家的配合,好了,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去吧。
现在看到的就是刘备殿了,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
现在我们到了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武侯祠里面还有很多值得观赏的地方,大家可以自由观赏一下,现在是10点半,我们11点半在门口集合,然后去吃午饭。
武侯祠导游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武侯祠,请大家下车,我们依次排队进入景区。排队这个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好了,现在大家跟我我,我们一起进去。可以抬头看看这里的大门,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
很多朋友又会问了,既然这里是祭祀刘备的庙宇,有为什么会叫武侯祠呢,启示是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武侯祠里面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比如说三绝碑、二门、前后出师表、文臣武将廊,刘备殿,诸葛亮殿,然后还有桂和楼以及我们的刘备墓。愿意听我讲解的朋友就跟我走,想要自己游览的朋友可以自由参观,我们11点30分在这个地方集合。
武侯祠导游词
大家好,相信大家对于三国著名人物诸葛亮都不会陌生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纪念他的祠堂——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武侯,所以后人便称他为武侯。可能会有人问,武侯祠建于何时?恩,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中描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判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有武侯祠了。而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体。明末,祠庙毁于战乱,现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话,看到的是清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杜甫草堂简介范文4
关键词:南北文化;宗经质朴;细腻华美
如果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各有特色,有着较大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在金宋南北对峙期间的表现更为突出。金朝文学和文论表现出了质朴、尚实、宗经致用、豪迈奔放的北方特色;南宋则更为注重形式美,抒情细腻。从文化思想方面说,南方以老庄玄学为主导,重在个性的张扬,注重形式美;北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重在质实宗经,经世致用;从文学方面讲,南方有尚文的传统,北方有尚质的传统。北方文辞质朴,说理意味重,倾向于传统守旧;南方总的说来,香艳抒情较多,形式发展倾向于创新。
地域的差异深刻影响了文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样造成了文艺思想的差异。以下我们以北方金朝王若虚的《滹南诗话》和南方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为例,来论证南北文化的差异。
金代学者王若虚生活于南北对峙的金代,其文艺思想也颇具北方特色。虽然也留意艺术的华美和乖巧,但更强调内容的充实。严羽生活于南宋,与王若虚生活时间相去不远,属于同一时代的文艺理论家,然而《滹南诗话》和《沧浪诗话》所面临的现实却很不同。南北对峙期间,苏黄诗风对南北双方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倾向性却不同,所以两部诗话的现实针对性各有侧重。苏黄诗风对北方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文人对尖巧诗风的追求,字句雕琢,求新求奇;而对南方的影响则是诗中极力用典使事,卖弄才学,以议论为诗,倾向于以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代替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在意识形态方面,南方理学逐渐拓展市场,占据意识形态的主流,渗透到文学领域,对文学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渐露端倪,这也成为严羽的锋芒所向;而北方面临的则是汉化的问题,汉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儒学的推广。王若虚充当了儒学先锋的角色,他潜心儒家经典的研究,且对南宋理学极力推崇,认为理学解决了儒学的新问题,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所以严羽提出的是以禅宗为基础的妙悟说,主张的是“别材别趣”、“不涉理路”的兴趣说;而王若虚主张的是传统儒学温柔敦厚的诗教说,重内容轻形式,又杂以本自然,发真情的道家思想。两部诗话都是主情主兴的,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同样是对江西诗派的猛烈抨击,王若虚从内容的充实切入,批评江西诗派在内容上没有自我,使诗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严羽则是从艺术形式美上切入,批评江西诗派失去了诗歌审美本质。同样是对杜甫的肯定,王若虚倾向于内容的充实,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严羽则重在“别材”、“别趣”讲究意境的浑然一体。相形之下,《沧浪诗话》更注重诗歌自身创作规律的探索,强调诗歌自身形式的审美特征。《沧浪诗话》开拓了诗歌构思创作的理论空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理论的终结。
对同一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源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理想。其中南北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学史上多位学者探讨过南北文学思想的差异,如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曾概括论述过南北文学思想鲜明的对立:“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于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辞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1]文学即人学,人是历史的主体,是文学的主体。南北差异反映到文人中是什么情形呢?在《日知录》卷十三《南北学者之病》中,顾炎武引用《论语》中的话评价了南北文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北方之学者是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今南方之学者是也。”在南北地理文化差异的大背景之下,南北方从文学创作到文艺思想都必然带有地域的色彩,如施闰章所言“丘壑之美,江山之助,古之咏歌见志者往往藉是”(《阳坡草堂诗序》)[2]。王若虚《滹南诗话》的“以意为主”的思想亦是如此,可以这样说,北方深远的儒学传统,重质尚实的地域文化背景,是王若虚“以意为主”思想形成的摇篮,这必然使王若虚文艺思想带有浓郁的北方地域色彩。
相书上说:南人北相,北人南相者贵, 鲁迅说,南方人机智而近于狡诈,北方人忠厚而近于愚傻,倘能集南北之长,必为人中之龙凤[3]。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认为,春秋之前,我国的政治道德思想,可以分为帝王派和非帝王派,前者是入世的国家派,后者是遁世的个人派前者大成于孔墨,后者大成于老子;前者是北方派,后者为南方派。北方派的理想,在改造旧社会,南方派的理想在于创造新社会;北方派专有诗歌,南方派仅有散文文学;北人多坚韧之志,强毅之气;南人长于思辩而断于实行,但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又胜于北人远甚。王国维说:“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骑驿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王国维又说:“屈子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虽南方之贵族,亦常奉北方之思想焉。观屈子之文,可以征之。其所称之圣王,皆北方学者之所常称道。”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多为言志抒情之体”《文心雕龙・物色》“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屈平所以能洞鉴之请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诗经》和《离骚》代表着北南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精华,描写了黄河中下游和汉水流域劳动人们的生活、劳作、婚恋等情况,记录了周代中原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喜怒哀乐,成为北方文明的标志。《离骚》中上天入地、奇绝的楚地山水、离奇的神话传说所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风格华赡,丰富的想象,这些都使得《离骚》具有了浓郁的楚地地域特色。
注释:
[1]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240页
[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6年版26页。
杜甫草堂简介范文5
【关键词】 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文化;解读
一、“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
“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文化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利用秦岭的山水等自然资源、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所自愿进行的,能获得自由和愉悦感,以满足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而进行的休闲体育文化活动。以秦岭为核心,依据地域特征分为关中休闲体育文化和陕南休闲体育文化。秦岭的休闲体育文化特色是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禀赋相互交融、传承与发展而成。陕南位于秦岭以南,属于典型的江南文化特征。受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影响,加之明清两代湖广移民大量迁入,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俗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均在此有较深的根基,在表现形式上,以音乐和歌舞、民间宗教活动为主要特征。秦岭南麓休闲体育文化已完全融入到民俗文化当中。陕南地区主要的传统休闲体育活动有武术、赛龙舟、游泳等活动。在隆冬腊月,三五成群汇聚在汉江达名湖畔,搏击长流。“端午龙舟竞渡,江岸观者如云,河街自西关以上、小北门以下皆为之途塞之壮观景象”描写了龙舟赛千帆竞过壮观场面。[1]在赛龙舟期间,还举行祭龙点水、百舸争流、抓鸭子、汽车场地赛等系列活动。人们抬着吉祥物,举着彩旗,舞着狮子,踩着旱船,敲锣打鼓,汇集江岸,场面宏大。比赛时,宽阔的江面上,各种颜色的龙舟一齐进发,身着鲜艳的彩色服装的划手们奋力划浆,船上锣鼓齐鸣,号声震天;岸上群情激昂,万众欢呼。真正体现出图腾崇拜、顽强拼搏的精神及于竞技性、参与性、民俗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休闲体育活动。
关中为农耕文化,与此种文明相辅相成的儒家文化便作为其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而形成了重本轻末,重农轻商和以“躬行家教为本”的个性。[2]隋唐时期突厥、吐谷浑、党项、回纥、吐蕃等民族的人在秦陇地区杂居错处,民族融合的规模是中国其他文化区域所没有的。游牧民族那种质朴坚强、粗犷剽悍的性格,不仅改变了秦陇民众的品格和素质,还带来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文化生机,“秦汉雄风”、“隋唐气象”都与游牧文化息息相关。[3]猎狩、射御、蹴鞠、角抵、武术、导引、围棋等许多体育活动都在这里传承与发展。秦岭的休闲体育文化是唐朝时期,当时政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逸。对于休闲体育生活的需求也处于极高的品质要求,主要的休闲体育活动包括马球、蹴鞠、狩猎、棋类等项目。唐末以后,导引、摔跤、武术、棋类等体育活动深入民间,并与乡俗、宗教、节令、娱乐紧密结合,流传不衰。[4]
二、“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文化品牌的形成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休闲体育意识的逐渐增强,游山玩水、到大自然去吸取新鲜空气、陶冶情操,有氧运动成为人们度假、休闲、放松、娱乐的重要方式。政府为满足这种休闲体育和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提出“人文陕西、活力陕西,和谐陕西”的理念,制定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重点打造秦岭山脉自然景观品牌。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率先提出“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设想。2007年陕西省政府《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8年提出秦岭――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形象品牌。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作出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成全国内陆型开放战略高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决策部署。这一重大政策,为发展陕西休闲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09年,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签署《局省旅游合作协议》,把建设秦岭国家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地作为主要目标。2009年8月,在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袁纯清省长在讲话中提议把“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作为陕西的旅游宣传口号。随着《大秦岭》、《舞动陕西》等多部宣传山水秦岭的录制片的播出,山水秦岭品牌形象战略战役正式打响。山水秦岭,集中反映了陕西以秦岭为主体、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风光特色。秦岭依托顶级的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宜人的旅游气候、巍峨雄壮的山地景观、旖旎多姿的水体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将秦岭定位为国际级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使秦岭品牌沿着国内知名国内一流亚洲一流国际一流的发展轨迹前进。逐步提升秦岭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三、“山水秦岭”休闲体育的文化内涵
1、“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文化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交融
周、秦、汉、唐的盛世风华,是凭借着山水秦岭朴实无比、刚强巨大躯体的支撑和哺育下,才光彩照人,辉煌于世。儒家、释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在秦岭区域逐步互补、继承、繁衍、发展。使我们从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宏阔景观,也透析出中国文化的实质。终南山在佛教领域的影响,在唐宋时期三四百年间,持续不散,被佛教界认为是中国最有名的四大朝圣之地。终南山是中国道教思想的发源地,道教宫观密布于秦岭山脉之间,老子在这里完成道教经典《道德经》。道教倡导无欲、守静、清静无为、贵生、养生、任自然的人生理想。现代工业社会中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节律使得人们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与疲劳之中,这就使得人的心理失衡,处于亚健康状态。而道家的心理修养学说,对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内心和谐,促进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文化与诗人的山水情结、浪漫情怀
中华五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有关秦岭诗词歌赋、书画琴棋等等也无不烙印了休闲文化的种种痕迹,记录了休闲文化丰富的内容。[5]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曾云游于此,在山水秦岭休闲中身心放松,并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终南阳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是唐代诗人祖咏在《终南望余雪》中描写了秦岭山脉独特秀丽的景色。东晋文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把山水秦岭描绘成一个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世外桃源。“岩崖已奇绝,冰雪竟雕皱。”苏轼的诗词中描述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魅力胜景。《徐霞客日游记》是这样记载丹江漂流的:“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那种心依林水、情归自然的生活代表着部分文人“贵淡泊”、“任自然”的美学理想,而这样的美学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们休闲观的一种反映。[6]这些诗篇融入了山水佳境和生命体验,历来为人所传诵。在自然之中能够体悟到人和自然的融合为一体。
四、“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山水秦岭”自然资源禀赋为现代城乡居民参与休闲体育,丰富城市休闲文化生活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陕西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品质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的主要标志。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全民健身体系的逐步完善,居民休闲意识的增强,作为休闲重要内容的休闲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
秦岭地区丛林沟壑、云海苍茫、峰峦叠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秦岭地区已建成森林公园39个,自然保护区26个。太白山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华山、翠华山、九华山、高冠瀑布、草堂寺等等,都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地。山水休闲度假游,乡村风俗游、宗教游,成为休闲人们理想的“城郊游憩带。”随着秦岭西安―安康、西安―商洛、西安―汉中三条高速公路和西康铁路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完善,参与休闲体育的人群日益增多,户外登山运动引领休闲风尚。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星期天,涌入秦岭各个峪口的“驴友”就有三、四万人之多。据了解,西安现在颇具规模的户外登山队已经有100多个,零散的、个人组合更是众多。通过户外活动丰富生活,锻炼身体,已经成为西安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2、“山水秦岭”品牌塑造加速陕南、关中休闲体育文化的沟通和互补,诠释了全新的休闲体育理念
依据山水秦岭的山水优势,现在已经形成了两坡、三线、多点联动的休闲体育发展格局。两坡指围绕秦岭北坡环山公路修建的秦岭北麓休闲体育旅游带和秦岭南坡休闲体育旅游带。三线指依靠西康、西汉和西商三条高速公路沿线。多点联动指以各个乡镇为中心,联合联动发展。
上网搜寻户外运动俱乐部寻找志趣相投的驴友,或同事之间、或家庭之间,或徒步、或骑车、或自驾沿着秦岭环山公路自东向西漫步而行,去领略秦岭的高大、巍峨、挺拔。在秦岭山边的亚建高尔夫球场挥杆击球,去品味具有贵族运动尊称的高尔夫。去秦岭古道去搜寻三国时期的古栈道,回想诸葛亮如何冲破艰难险阻、修建栈道而与魏军决战于中原。去翠华山、柞水溶洞,去探寻几千年来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奇特景观。去金丝峡大峡谷、丹江、汶水河、岚河感受漂流所带来的新奇、刺激和对心理能力的考验。徒步穿越秦岭古道,去感受大自然所给人带来的亲和力,完全融入到山和水的氛围中,达到忘我、超脱的境界。在银装素裹的冬日,去太白山、翠华山、牧户关去感受滑雪所带来的惬意。休闲体育的时念在这里得到了全新的诠释。
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蓬勃发展,为山水秦岭的人们带来了现代的时尚运动。丹江健身长廊、汉中江滨体育休闲园、安康城区的的汉江公园、旬阳的祝尔慷大道健身长廊、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宝鸡市渭河体育公园带来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门球、路径健身等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每逢节假日,前来锻炼的群众络绎不绝,成为一道靓丽的休闲体育健身风景线。越来越专业化、多元化的户外文化氛围也在逐渐走向成熟。秦岭登山节、华山攀岩、太白和翠华山登山、中华华山剑术表演、越野车、摩托车、山地自行车、滑翔伞、动力伞、冬泳、栈道漂流、射击狩猎等一系列户外休闲体育精品赛事也为宣传、塑造“山水秦岭”做出了贡献。
五、结语
“山水秦岭”休闲体育是依托秦岭的山和水这种秀美的自然资源来使人们参与丰富的休闲体育活动,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赋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是对山水休闲体育的一种全新阐释。“山水秦岭”的品牌塑造,是对陕西文化产业振兴的一种促进,是构建和谐陕西,实现伟大中国梦重要的精神文化动力。借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契机,加大秦岭山脉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使秦岭休闲体育文化向外纵深传播,山水秦岭必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徐信印.简编安康史[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6.
[2] 杨立川.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陕西电视业的发展[J].新闻知识,2012(03)3-5.
[3] 葛承雍.秦陇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地位[J].人文杂志,1998(1)7-85.
[4] 姜霞.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区域特点管窥[J].搏击・武术科学,2009(5)68-69.
[5] 陈武涛.古人独好秦岭山水[N].中国旅游报版,2010.09.03(10).
[6] 仲秋融.“游”得浮生半日闲――浅析六朝休闲意识与山水诗[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8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