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习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饮食习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饮食习惯

健康饮食习惯范文1

关键词: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预后;并发症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1],在我国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劳动力人群中每年增加300万,常因其相关并发症而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这与我国高血压防治过程中轻预防、重治疗是分不开的,有研究表明,社区非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进展的有效并经济的方法,为验证这一效果,笔者选取2010年8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对于过程和结果都有一些心得和体会,现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55±1.5)岁。其中Ⅰ级高血压患者68例,Ⅱ级高血压患者52例,病程5年以下者11例, 5~10年者79例,10年以上者30例。所有研究对象的筛选标准为无支气管哮喘、COPD、DM、心功能不全和严重的传导阻滞疾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实验前均有不正规的降压药物治疗,没有实施非药物治疗措施。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保证在其家属和或者社区医师的指导监督下接受非药物治疗,具体包括:体重控制;戒烟酒;低盐低脂高纤维素和钾钙镁丰富的饮食(有条件的可让社区医师制定3餐/d的食谱);适量运动(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如散步、慢跑等适量的运动项目);良好的心理状态;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派专人用水银血压计测坐位右上肢血压,3次取平均值,2次/w,并记录心率和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对于不能控制的患者加用抗血压药物治疗,药物以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或倍他洛克为主[2],剂量根据病情增减。

1.3疗效评定 将试验前后血压比较而评定。有效的标准为舒张压下降>1.33kPa且降至正常范围(12kPa),否则为无效。预后影响的判断则是对患者进行2年的追踪观察,加用药物治疗与单独应用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应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给以1个月的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后,见表1,其中有效100例(83.3%),试验前后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倾向遗传和多种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使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缓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的根本办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非药物治疗措施也是不可替代的。非药物治疗以控制其他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原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方面有很深远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显示.单靠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不如联合非药物治疗的患者。

基层医院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在基层中开展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使得有效率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高血压患者大多数处于临床前期,没有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不了解它的潜在风险,在以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为基础的非药物治疗方案中,我们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其自己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提高依从性。注意体重控制,少吃夜宵或者夜宵以粗纤维食物为主,注意控制情绪,多和家人沟通,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与此同时,定期随访,药物无效要换药,但饮食控制和适度锻炼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因工作没有时间锻炼或者在外就餐饮食要求难以做到等原因而懈怠,必要时嘱咐家属和社区医生进行督导治疗。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以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在控制血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君.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易患人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健康饮食习惯范文2

巧克力坏就坏在,它即使变质,也未必可从外观辨识出来。过期巧克力有可能滋长金黄葡萄球菌等细菌,有血液及肿瘤科医生指出,若进食者抵抗力较差,可能会因而出现败血病,最快可于数小时内有生命危险。你大概没想到,过期的巧克力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吧。

抵抗力较差的人,平日在饮食及生活习惯上,须注意以下事项,以免感染到败血病。1. 注意食材有效日期

制作蛋糕或买巧克力前,须注意蛋糕粉、面粉或巧克力的保存期限,以避免进食过期食品,引致败血病。

2.进食熟透食物

不论在外用餐,或在家自行烹调,食物都须煎煮熟透。煮熟的食物亦应在短时间内进食,因摆放太久容易滋生细菌。3.避免到人烟稠密的地方

长期病患者、气管感染及肺炎等病人,应尽量避免到人流多的地方。因他们抵抗力较差,一旦病菌或病毒进入其体内,容易攻入血液,引致败血病。

最佳的巧克力储存方式,应该使它和光线,水汽,异味隔绝,湿度最多不能多于65%。储存温度为5~20摄氏度之间。好的黑巧克力在这种条件下可储存1年半而品质不变差。

不要直接放入冰箱储存,否则会使巧克力表面出现糖霜或因出油而引起反霜。如果储存环境潮湿,巧克力中的糖分容易被表面的水分所溶解,待水分蒸发后会留下糖晶。即使是密封包装的,水分还是会从外包装的折叠或边角处渗透进去,使巧克力表面被一层薄薄的

呈灰白色的糖霜覆盖。黑巧克力储存在相对湿度为82%~85%、牛奶巧克力在相对湿度超过78%的条件下,就会吸附表面的水汽。夏天室温过高时,可先用塑料袋密封,再置于冰箱冷藏室储存。取出时,别立即打开,让它慢慢回温至室温再食用。

包含了奶油的巧克力,比

健康饮食习惯范文3

不良饮食习惯

一、多盐少水

食盐即氯化钠,钠摄入过量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每天超过8克者危险性更大。研究发现,在每日盐摄入量低于3克的人群中平均血压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无明显升高趋势。我国广东人膳食口味淡,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比北方高盐地区低。如已习惯于“咸”味,建议在炒菜起锅时再放盐。这样“咸味”足而实际放盐少,因为此时食盐未渗透于食物内。另外,应多饮白开水,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和机体内毒素排泄,不爱喝水的人血黏稠度高,进入中年之后容易发生心脏病。

二、多精少粗

有的人对膳食过于讲究,以为越精细、越美味越好,结果主食选精米精面,菜肴以肉类为主,喝水必啤酒饮料!这样做不但易于造成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还加大冠心病发病危险。而膳食纤维则能有效降低血脂,减少冠心病风险。特别是蔬菜、薯类和其他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粘蛋白,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预防动脉硬化。另外,它们还有助于减肥和预防结肠癌,因此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米粗面,多吃薯类副食。

三、多荤少素

长期大量地摄入高脂饮食,特别是畜肉、蛋黄、奶油、动物内脏等,会升高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许多人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把原先生活贫困的“口福”补回来,食必肥甘,吃必“尽兴”,因而对粗粮、蔬菜不屑一顾。殊不知,这正好给心血管病安营扎寨大开了方便之门!当然荤不可不吃,但必须控制摄入量,正确选择食品种类。一般人每天进食3份高蛋白食品足矣;每份指瘦肉50克,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鱼虾鸡鸭100克,其中又以鱼类、去皮家禽及豆制品为佳。

四、多酒少茶

饮酒是现代人应酬交际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量饮酒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增高。因为酒精一是可以直接升高血压;二是可提供高热量,刺激脂肪组织,导致脂肪堆积;三是能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力,促使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升高血甘油三酯。相反,多饮茶特别是新鲜绿茶,对预防心血管病大有裨益,因为其中的茶多酚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另外还可促进多余胆固醇自肠道排泄。

良好饮食习惯

一、每周至少吃一次鱼

据美国医学会的期刊报道,每星期吃1次鱼的女士,比起每月才吃1次鱼的女士,患心脏病或死于心脏病的危险减少1/3。当然,吃鱼对男士也有同样的好处。

谷类属于高纤维食物,常吃谷类能减少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危险。研究还证明,吃淀粉类谷物越多的人,发生肠癌的几率也越低。

二、每天喝两杯茶

荷兰的一项调查显示:5000位每天喝至少两杯茶的鹿特丹市居民,只有2.4%的人在6年内患心脏病;而从不喝茶的人,心脏病发病率为4.1%。调查还显示,以喝红茶和绿茶最好。

三、每天吃两瓣大蒜

大蒜能降低胆固醇,尤其能降低引起心脏病的低密度蛋白,同时还能降低血小板的粘滞性、阻止血液凝固,预防血栓的形成。每天吃1-3瓣大蒜,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

四、每天吃半个洋葱

哈佛医学院的心脏科专家认为,洋葱中的化合物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HDL”,被认为是有助于预防动脉粥状硬化的“好胆固醇”)含量,还能阻止血小板凝结,加速血液凝块溶解。研究表明,每天吃半个洋葱,有预防心脏病之功效。

五、两小时喝一杯清水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喝至少5大杯清水的女士,比只喝两大杯或更少的女士死于心脏病的几率减半,充裕的水分会令血液流畅,减少形成血凝块的危险。

健康饮食习惯范文4

【关键词】饮食;寿命;营养;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49-01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往的研究表明饮食习惯对老人的健康长寿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维持和促进健康状况,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发生肥胖病和糖尿病的机会,甚至可以协助治愈疾病。老年人的膳食原则是:少食多餐,以素为主,荤素搭配,营养平衡。据有关资料调查研究说明,营养与寿命和老年病有密切关系。

1. 饮食习惯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饭菜要做到以下要点:1.饭莱要香,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因此,饭菜要注意色、香、味。2.质量要好,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3.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九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4.蔬菜要多,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5.食物要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为平衡吸收营养,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6.莱肴要淡,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7.饭菜要烂,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8.水果要吃,各种水果中所含得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9.饮食要热,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10.吃时要慢,细嚼慢咽,可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一般认为,多吃猪、牛、羊等"红"肉,和含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者,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含有能穿透血管壁的高密度脂蛋白偏少,动脉粥样硬化速度快;而多吃鸡、鸭、鱼等"白"肉,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者,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高,动脉粥样硬化慢;另外,平常只吃七八成饱的人,动脉粥样硬化慢,寿命长。这些已为许多动物实验和长寿老人的经验所证明[1]。当前许多人缺乏健康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了不合理不平衡的膳食习惯,每天摄入食品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缺乏运动,加上吸咽喝酒,酿成了高血脂、高血糖,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痛风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2]。这是一组由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疾病,应当及时祛除。许多血压血脂正常者,也应及时清除动脉中的脂质沉着,避免动脉粥样硬化,防患心梗、脑梗,才能谈论健康和长寿[3]。

2. 一味吃素不利于老年人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血脂过高,所以对荤菜总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一味吃素对老年人的健康也极其不利,它可以导致多种危害。

2.1 增加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长期素食会导致低胆固醇血症,低胆固醇易致脑出血性中风,是因为缺乏胆固醇者血管的脆性明显增高,容易破裂出血,特别是在有高血压的情况下。

2.2 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这除了与衰老所导致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以及人到老年之后各种生活不良事件增多有关之外,还与老人的饮食结构有关。据国外的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素食或荤素搭配不合理的老人,由于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下,可使脑内血清素摄取速度加快,血清素有明显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因此低胆固醇血症直接导致或加速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2.3 增加肿瘤的发病率

长期素食者往往表现为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不足会使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也包括恶性肿瘤,特别是引起消化道肿瘤。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蛋白质不足是胃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老年人适当增加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

2.4 影响老人的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吸收过少蛋白质的男性,其激素分泌亦会偏低,因而直接影响其性能力。负责研究的医生朗科普解释,老人缺少蛋白质会令一种妨碍性激素的球蛋白分泌增加,因而减少制造激素。而缺少激素,除会影响性能力外,还会减少红血球数目,导致骨质疏松和影响肌肉生长[4]。

3. 老人适量食用零食有利身体健康

近日,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适当吃点健康零食,有助补充身体能量和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3.1 睡眠不好者:可在睡前喝一杯温热牛奶,或吃两颗核桃,其中的钙、镁元素有助于睡眠。

3.2 记忆力减退者:吃一些含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坚果,健脑益智。

3.3 糖尿病患者:应选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如低脂牛奶、全麦面包、荞麦面、黑米粥、黄瓜、西红柿等。

3.4 高血压患者:可以在两餐之间吃一些含钾高的水果,如橙子、苹果、香蕉、哈密瓜,或豆浆、红薯、煮土豆等零食,既可以补充热量又可以调节血压,可谓一举两得。

3.5 动脉硬化患者:可以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大枣、猕猴桃、柚子、葡萄干等,以增加血管弹性。

在老龄化发展如此迅速,生活压力如此大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健康成为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日常牵挂,注意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成为保障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刘涛.饮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155.

[2]胡才有,吕泽平,梁积英,等.长寿老人心脑血管时间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临床荟萃,2008,23(16):1146-1149.

健康饮食习惯范文5

【关键词】 健康状况;自我检查;对比研究;全体教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61-02

健康评价是以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为前提,并对人群或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界定的过程[1]。人们对于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或知觉状况,为自评健康状况或自感健康[2-3]。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担培养年轻科技文化高级人才的教育工作,其健康状况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为此,笔者于2007年4-9月对豫北地区的13所普通高校在职教师进行了自评健康状况调查,以了解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与其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豫北地区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13所豫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普通专业中选取800名在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答卷708份,有效回收率为97.25%。其中男教师368人,女教师340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量表对豫北地区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进行分级筛查。CMI内容包括18个部分,共有195个问题,每个项目均为2级回答:是或否。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全部项目得分相加得CMI总分。许丽英等[4]将CMI译成中文,并进行初步修订,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性别筛查标准参考值:男性CMI总分≥35分,女性CMI总分≥40分,且不患病者为“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男、女教师的CMI总分在该临界值以下者为“健康”。被临床医生确诊患有某种疾病者,不论CMI总分的大小均为“疾病”。

CMI有较好的效度[4]。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问卷回收后,间隔2周,在第1次调查对象中选取河南科技学院30名教师为重测对象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并对2次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r=0.875,P

1.2.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百分率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现状与认识 从CMI总分来看,属于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的教师有419人,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59.18%。从属于自评健康状况不良教师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来看,52.51%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健康”的,31.26%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太健康”,10.98%的教师认为自己“有疾病”,5.25%的教师表示“说不清”。

2.2 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2.2.1 不同性别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女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为63.53%(216/340),男教师为55.16%(20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

2.2.2 不同年龄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 不同学历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不同学历组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4 不同职称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不同职称组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5 每周课时数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 每周不同学时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每周课时在14学时以上教师(339人,占47.88%)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较高,见表4。

2.2.6 工作压力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 见表5。

不同压力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作中感到压力在中等及以上程度教师(548人,占77.40%)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较高。

2.2.7 体育锻炼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 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392人(占65.31%),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增高,见表6。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豫北高校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为59.18%,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5-10]基本一致。女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高于男教师,与女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晋升职称等方面不甘心落后于男教师,承担着与男教师同样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同时还要操持家务、教育子女有关。超过50%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教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说明教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不够,有关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或者35~54岁的中青年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相对较高。与这一年龄段教师的某些生理功能已开始逐渐下降,一些老化特征开始显露,以及工作压力较大有关。每周课时在14学时以上、工作压力达到中等程度以上时,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显著较高。可能与大学的连年扩招和高校对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晋升职称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

笔者建议:(1)加强高校教师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加大其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教师了解健康状况不良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导致原因。(2)学会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以加强自评监护,不断增强教师的健康与保健意识,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各高校应为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锻炼,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4)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体检,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许军.健康评价.国外医学,1999,16(1):1-3.

[2] 李坚.自评健康与客观健康的关系.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140-142.

[3] 李东斌,谢本亮.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年龄层次的比较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99-301.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24.

[5] 李淑环,张红杰,刘凤阁.保定市4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700-701.

[6] 张宇.太原市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状及分析.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7] 冉北航.高校教师常见亚健康状况及运动处方.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67-68.

[8] 许强.宁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温州大学学报,2008,29(3):44-48.

[9] 寇建民,马文海,苏静.对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北京体大学报,2007,30(1):51-53.

健康饮食习惯范文6

【关键词】  体检人群 脉搏波速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均寿命的首要病因。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脉搏波速度(pwv)在一定距离的动脉节段上脉搏波传播速度,反映了动脉的僵硬度,动脉僵硬度已成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之一,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而健康体检现今已成为早期发现动脉弹性改变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体检者动脉僵硬度的改变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7至12月我院健康体检者762例,来自石家庄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男338例,女424例;年龄28~89岁,平均年龄43.2岁。

1.2 方法

1.2.1 由专人检测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测量静息状态下坐位肱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1.2.2 生化指标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注入肝素锂抗凝管中混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2.3 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测定 受试者测试前2h内忌咖啡、吸烟,在安静状态下休息15 min后去枕平卧。在室温23~25℃采用vp1000(日本欧姆龙公司)测定仪测定3次取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改变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wv检测结果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脉搏波速检测结果,石家庄市健康体检人群动脉弹性正常者371例,占48.7%,动脉弹性减退者121例,占15.9%,动脉硬化者270例,占35.4%。

2.2 pwv不同水平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根据动脉弹性改变分组,各分析指标比较可知,年龄、sbp、dbp、fbg、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多重比较发现动脉弹性减退组和硬化组与弹性正常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弹性减退组和硬化组间年龄分布无差异;sbp和dbp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和tg水平弹性正常组与减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l、ldl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pwv不同水平人群一般资料分表2 pwv相关分析指标及赋值方法表3 pwv logistic回归分析被选入方程的因素

2.3 pwv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表2对各分析因素赋值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进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sbp、dbp、fbg和tg,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解释为当固定其它自变量时,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的危险增加1.286倍;sbp和dbp增高,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的危险增加2.680和1.882倍;fbg升高一个等级,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的危险增加1.505倍;tg大于1.7 mmol/l者比小于1.7 mmol/l者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的危险增加1.560倍。

3 讨论

bapwv指脉搏波在肱踝动脉之间的传播速度,随着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脉搏波的传导速度加快,大量临床资料显示,bapwv可以准确评价动脉弹性功能,识别动脉壁早期病理征象,预测心血管事件[1]。从此次脉搏波速检测结果总体情况分析和动脉弹性不同组一般指标分析结果来看,石家庄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脉搏波速已经有增高趋势,通过动脉弹性不同分组间年龄比较可以发现,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的发生超过半数在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且不同组比较年龄、血压、fbg和tg表现出明显差异。

有研究提示ba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快,并且在健康人中血压也是影响bapwv的重要因素[2]。asmar等[3]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wv和临床参数以及血浆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wv与年龄和收缩压独立显著相关。而本研究在以bapwv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依次进入的变量为年龄、sbp、dbp、fbg、tg。以上各指标每增加一个等级,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的危险增加1.286~2.680倍不等。这说明除年龄和血压外,fbg和tg的升高也是动脉僵硬度改变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血糖的升高往往与血脂代谢的紊乱以及高龄、高血压、密切相关。这与tsubakimoto等[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本地区人群pwv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证实。

总之,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脉搏波速改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证实健康体检人群中动脉僵硬度已经有增高趋势,尤其在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动脉弹性减退乃至硬化的发生率已超过半数,且与血糖代谢、血脂水平也呈现显著相关,这说明动脉僵硬度增高除与血压和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外,血糖、血脂等血液学代谢指标异常的共存可能是引起动脉僵硬度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动脉弹性改变以及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对于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病变,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和控制,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晓亮,李觉,胡大一.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465467.

2 黄黎莹,初少莉,钱岳晟,等.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60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