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传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传播范文1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94-03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自媒体传播形态的多样性,如以图文为主的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和以视频为主的播客等,目前博客、播客、微博成为中国主要的自媒体平台。文章在解析自媒体内涵的基础上,对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者、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控制等信息传播特点加以探析,从而深化对自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理解。
一、自媒体内涵解析
自媒体这一概念源于美国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2001年9月28日,他在个人博客上首先提出了journalism3.0的概念。根据他的分类,journalism1.0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是单向的线性传播形式;journalism2.0指的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以及新闻门户网站等,这一阶段的新闻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但仍然是一对多的新闻传播形式;journalism3.0指的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点对点的、双向互动的新闻传播形式,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主体由专业传播机构转为普通公民。2003年1月,他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发表了《下一代的新闻业:自媒体来临》(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here comes ‘we media’)的文章。2004年7月,丹?吉尔默出版了他的专著《草根媒体》(We the Media - grassroots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本书探析了未来新闻业的转变,认为普通公民将成为新闻制造者。
由上可见,丹?吉尔默先后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与草根媒体(we the media)两个术语,区别在于定冠词the,由此也暗含了自媒体与草根媒体在新闻主体方面的区别,即自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是非新闻工作者,而草根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是非新闻工作者中的普通公民,不包括政治人物、娱乐明星等社会知名人士。由此可见,自媒体的覆盖面大于草根媒体,因此笔者倾向于使用自媒体。目前国内学界将自媒体与草根媒体(grassroots media)、公民媒体(citizen media)、参与式媒体(participatory media)等交换使用。
笔者认为,所谓自媒体(we media),是指传播者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平台,以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形式,将自主采集或把关过滤的内容传递给他人的个性化传播渠道,又称个人媒体或私媒体。不同于大众传媒组织化、机构化的传播特征,自媒体强调传播者的主动性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与自主性。对信息时代的传播方式,传播学鼻祖施拉姆早就做出预测,“这个革命的信息时代的一个趋势是……更多着重点对点而不是点对面的传播,和个人越来越大的使用‘媒介’的能力而不是被‘媒介’所利用”[1]。
二、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者:由被动的受众到积极的“产消合一者”
自媒体传播范文2
一、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特点
1.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自媒体拥有广大的传播平台,其传播信息的速度相对于传统的媒介来说,要更快,而且传播的范围也更广,自媒体可以说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在信息技术不断进程的同时,自媒体开始出现。相较于一些新兴的媒体,自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播性能也有所不同,其不单单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场所,也是一个可以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平台。自媒体可以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汇集,并将信息进行分类区别,其所具有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集合边缘与核心的信息传播模式。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利用和传播将更加的方便,其可以有效的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加强各个档案存储机构之间的联系,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更为快速的传播,并且可以将传播的范围进行有效的扩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平台。
2.档案信息的更加自由
自媒体能够简化信息传播的步骤,其并不会过多的受到把关人的限制和影响,在自媒体这一平台中,任何人都可以信息,任何时间也都可以信息,自媒体的利用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如微博,可以随时的进行各项消息的,也可以随时的进行信息的获取,而且所的信息并不会被无端的屏蔽或者是消除,并且信息的也较为及时。档案信息利用自媒体进行,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更加的自由和随意,但是也要注意的是,由于没有言论的限制以及大众媒体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会使得档案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不实的情况,使得原本的档案信息被曲解,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的下降。
3.信息传播的范围比较广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于其他的媒体形式来说要更多,信息传播渠道增多,也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想要了解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也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利用,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自媒体在信息的时候以及在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时候,并不会受到专业机关的限制,其属于自由的言论平台,这就使得自媒体的传播范围较广,档案信息应用自媒体进行传播,就能够有效的拓宽档案信息的传播范围,使得档案信息的获取更加的方便,档案信息能够为更多的人服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自媒体是一个相对较为自由的信息传播平台,会使得档案信息的传播范围尽可能的扩大。
二、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存在的问题
1.可利用与传播的资源比较少。
档案馆馆藏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的基础,其为档案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利用资源,但是由于档案馆馆藏的数量有限,所以,自媒体档案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可利用资源不足的问题。档案馆中的资料信息虽然比较全面,但不是所有的资料都适合被传播,有很馆藏中存在保密文件,这类资源是不允许传播的,所以,自媒体时代下,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比较少。
2.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有待考证
微博、人人网等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平民实现了从媒体的“旁观者”到“当事人”角色的转变,实现了平民对档案信息的产生、传播与分享过程。在利用自媒体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时,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引起质疑,首先,自媒体的用户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虚假信息,搅乱人们的视线。而且,由于网络屏幕上再现的文字、图像是经过转换的档案信息,经常会被多次复制、迁移或网络传输,档案信息不稳定,易更改,在传输过程中被改动的几率很高。其次,由于自媒体很少受到信息传播机制的管制,导致信息的真实性也失去了制度屏障。
三、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创新服务研究
1.立足现有馆藏,改变传播策略
开放利用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因此,传播内容可以集中在具有地方特色或其他档案信息不可替代的档案信息及珍贵档案信息上。
从长远上看,要优化馆藏结构,采取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与资源开发并举战略,及时开放档案。这就需要档案部门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储备有价值的档案;在开发策略上,应采取独立开发、公益性开发与商业开发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能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吸引用户的眼球,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
2.要强调把关人的作用
在自媒体时代下,要对档案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严格的把关,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自媒体平台上,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都是以电子的形式而存在,但是无论其载体形式如何,是否具有原始性,只要该份档案文件记录的内容与当时活动过程中形成和表达的内容信息一致,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以上两种内容信息确实是一致的,就可以认为该份档案是真实的。
自媒体传播范文3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品牌设计;传播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品牌营销的传统渠道正在承受着严重的冲击,广播、电视、书籍、广告牌等传统营销手段逐步被淡化,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新的媒体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影响着品牌的设计与传播。传统的品牌传播策略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理念,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以适应新时期自媒体环境下品牌的营销发展。
1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特征
1.1通过细致入微的互动沟通,实现品牌功能与美的融合
品牌一直是商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怎样做好品牌设计,业界不同的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要想正确把握品牌的发展方向,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各种媒介,加深人们对于品牌的记忆。在品牌营销过程中,设计虽然只占据冰山一角,但是,对于品牌的推广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品牌设计是一种符号沟通,成功的品牌设计,是通过各种手段为人们打上品牌的烙印,通过细致入微的互动沟通,实现品牌功能与美的融合。招商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成功。作为一家商业性银行,招商银行的微博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利用微博这一平台,理财、金融等银行产品的动态信息内容,还社会公益、社会热点等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方面的内容。另外,它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吸引网友的关注,在活动中还有丰厚的礼品赠送。为了增进与网友的距离,提升网友对于品牌的认识,招商银行还利用互联网自媒体,与网友展开亲切互动,称呼网友为“葵花籽”,拉近与众多粉网友之间的距离,树立良好的形象。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局限于被动的听取品牌的介绍,而是主动地对话交流,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信息,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搭建良好的互动沟通平台,也为品牌传播与推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2设计思维、创意要适应自媒体,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如果没有载体,我们很难完成信息的传递。因此,自媒体时代,各种媒介,对于品牌的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五官来完成。获得信息最多的,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因此,信息传播如果利用视觉、听觉进行传播,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传播氛围也会最广。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视觉、听觉的传播效应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利用视觉、听觉进行传播,离不开多媒体,尤其是当今社会,视觉信息与媒体是紧密相连的。任何视觉设计活动都需要利用媒体来展示效果。因此,在品牌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创意、表现方式更应该与所依托的媒体相适应。因为不同的媒体,其设计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影像媒体强调视听一体化,比较注重动态元素,如声音、音乐、动画等,给人营造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而传统的印刷媒体,视觉设计比较注重一些静止的元素;如图形、文字和排版等;因此,品牌设计与媒介的特性关系十分密切。在自媒体环境下,设计者在进行品牌设计时,也需要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自媒体的传播特性是主动的、活跃的,具有很强的社交性,能够使品牌信息传播范围更广。以自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使品牌与受众之间距离更近,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公共的交流互动平台,品牌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受众,也增添了多聆听受众的机会。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品牌的设计形式,也要适应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思维、创意要适应自媒体,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以有效的丰富了人们的感官,加深人们对于品牌的记忆,拉近品牌与受众之间距离。同时,在自媒体环境下,营造更多便于受众群体接受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展示效果。
2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特征
2.1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等,树立良好的口碑
在自媒体环境下,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企业只需要在相关自媒体网络上注册自己的账户,就可以企业的信息,使用户了解自己品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局限于被动的听取品牌的介绍,而是主动地对话交流,现代品牌营销,自媒体已经成为重要渠道,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营销平台,为企业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企业可以凭借博客进行品牌传播,自媒体环境下,博客是网络舆论潮流的引导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凭借这种网络交互性平台,企业可以培育忠诚的用户,树立良好的口碑,以达到极好的宣传目的。近些年,利用微博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传播给网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微博这种营销模式,越来越受到众多品牌的青睐,在品牌的推广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企业都喜欢在微博中听众喜欢的话题,并在微博中与听众互动交流,以吸引更多听众,以此来达到营销目的。由于微博发展迅速极快,营销模式非常看重价值传递,如粉丝、认证、好友、名博等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营销效率极高。
2.2充分利用自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
微信不仅是互联网时代适应于企业品牌建设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还是自媒体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在微信上,无距离限制,用户通过安装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进行新用户注册,然后,随意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商家凭借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提供信息,推广自家产品,展现各种微动态。只要有手机、平板、电脑在身边,就可以随时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微信营销互动,已经成为自媒体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新天地。现在的很多品牌都充分利用自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如中国石油不仅专门开发了自己的视频网站,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在自媒体环境下,让群众及时了解企业相关动态,近距离了解企业品牌。目前,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利用微信来传播品牌,利用人们朋友圈的人际关系,进行品牌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企业能利用好这一资源,不仅有对企业的品牌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利于营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自媒体环境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自媒体,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根据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做好品来设计,实现与受众之间的良好沟通。以适应新时期自媒体环境下品牌的营销发展。
作者:高鹏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瑜萍,马尚平.品牌营销的自媒体渠道及其利用方法[J].中国商论,2016(22).
自媒体传播范文4
一、自媒体对传统新闻写作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写作是依靠单位的记者团队进行的,通过少数媒体人的搜索以及市民提供的线索进行新闻写作。在媒体机构中,人的职责是不同的,新闻生产者有需要负责的对象,进而形成整条的新闻链条。新闻写作要素需要时空集聚,传统媒体写作报道的数量要小于自媒体,其内容也比较严谨,新闻的可信度高,并且主要是以文字内容进行报道。自媒体时代这种传统方式被颠覆,自媒体的写作对象、方式等审查其实并不是很严格,新闻报道的门槛比较低。成熟的自媒体不依赖自身的新闻采写,多为转载的新闻内容。这种情况下,自媒体能否获得转载资格就成为新闻采写效率的基本标准。这种情况会对新闻生产者的采写态度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内容。
二、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传统新闻传播是直线型的,信息反馈不足,但是传统新闻的权威性、专业性强,这是自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自媒体化程度高的媒体,其内容分发逐步靠近算法推荐制,通过推算判断用户的喜好,进而对新闻内容进行分发。虽然看起来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定制的内容,但是算法是会有一定误差,并且定制的内容也会受到平台整体内容的影响,自媒体平台的新闻内容呈现出严重的媚俗化倾向。
传统媒体是依靠良好的新闻内容维持自身的形象,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促进自身发展。自媒体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及社会影响力,但是成熟的自媒体用户量大,众口难调,因此只能通过分发大量内容、创造充盈流量保证自身的生存,并获取利益,这是一种流量变现,会对传统媒体的内容变现产生冲击,对优质的新闻内容激励不足,劣质新闻容忍度高。
三、自媒体时代新闻行业应对影响的方法
1.从UGC到PGC。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要积极提高对UGC的重视,并发现利用其长处和优势。自媒体原创的内容比较新奇、快速,而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是事件发生之后再采访报道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自媒体优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就是能够积极地吸收UGC。传统媒体可以积极发展电子化的媒介载体,转变传统的实体印刷方法,积极吸收民众生产出的内容,并进行复核,将其中具有新闻性的内容进行转载。
相比于传统媒体,作为自媒体需要对自身的内容进行转型发展,减少对UGC的依赖,严格地对新闻的信息来源进行把关,使其新闻内容更加专业,权威性更强,减少新闻内容的绝对数量,并逐步加以推行。UGC是自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当UGC丰富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减少流量上自媒体获得的边际效益,使得自媒体给人们带来新闻内容媚俗的不利印象,这对于自媒体的长久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从UGC中选择专业的用户内容,也就是通过PGC进行强调。自媒体单位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媒体人以及资深的读者对PGC进行发掘,如果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就与作者寻求其后的新闻内容进行合作,对于一些有吸引力但是内容低俗的新闻,需要考虑到媒体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果断摒弃。
2.明确核心优化,注重发挥自身特长。在区分媒介时,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通过“冷”“热”进行区别。热媒介对参与程度要求不高,而冷媒介要求参与性高,要求接受者完成更多的信息。现如今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感官的刺激,媒体融合时代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因此新闻内容也会逐渐变“热”。
而互联网时代下,任何使用形式都是“冷”的,网页、微信、新闻APP,媒介形态逐渐变“冷”,要求人更多地进行智能参与,受众的选择也会增加。
用户要求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阅读方法更加自由,媒体生产的内容需要对其呈现方式进行无限的调整,相应的成本就会无限地增多,为使这一矛盾问题得到解决,就不能单纯地更新形式,必须要明确媒体的核心优势,能够将有效的资源集中起来,将自己的特长优势发挥出来。作为传统媒体,其优势在于新闻写作,那就需要继续保持下去,依据专业新闻生产的流程进行报道,提高优质新闻内容的“热”度。自媒体要积极变革媒介形式,对新闻终端的亲和度、可视性等进行优化与调整,积极研究受众感兴趣的形式,内容分发更加满足受众需要,在多样性层面上增加“冷”度。
但是在实际中,媒体属性是比较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对其进行明确的划分,很多媒体是处于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中间状态,兼具二者的特点。对这些媒体而言,要对“冷热矛盾”问题进行处理就需要将其变为媒体机构内部保持传统新闻专业与实现自媒体之间的问题。总之,“热”问题是要提高专业化的新闻品质,而“冷”需要通过自媒体化来实现。
3.健全法律法规,优化自媒体人社会组织建立。为使新闻媒体行业中恶性竞争得到有效的遏制,在短时间内需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实现外部约束,对于长期而言,需要自媒体用户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于新闻传播活动已经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下,传统法律法规有时会出现解释力度不足的情况。而且当前移动端的新闻领域的大部分流量被少数几家自媒体平台控制,这种情况下,政府怎样进行监管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自媒体用户数量巨大,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这就需要建立自媒体人社会组织,对于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应该联合起来,逐步带动自媒体领域公约以及规范的建立。通过自媒体人的相互监督、交流等,使自媒体人的媒介素养得到提升。
四、结语
自媒体传播范文5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新闻专业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091-02
随着博客、微博等个人传播平台的普及,个体在传播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以至于学界和普通民众同声欢呼“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但事实上,个人传播平台的作用被不恰当地夸张了,至少在新闻传播领域,“自媒体时代”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一、自媒体与传统媒体
2001年9月,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率先提出了journalism3.0的概念。他认为,journalism1.0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journalism2.0指的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和新闻门户网站等;journalism3.0指的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2003年1月,他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双月刊上撰写了题为《下一代的新闻业:自媒体来临》(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的文章,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1]。而第一次针对自媒体给出严谨定义的是美国媒体学者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2003年7月,美国新闻协会出版了二人联合提出的有关博客传播模式的研究报告,报告采用了丹吉尔默的“we media”概念,并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2]”
根据学界的研究,可以对丹吉尔默、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解读。以代表性媒介不同为标准,现代新闻传播媒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其传播主体是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其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线性传播;二是以数字报纸、数字电视等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借助网络的技术支持,其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三是以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个人传播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播主体不再由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垄断,每个人都能够面对公众直接发声。传播方式也由一对多的“教堂传播”,改变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集市传播”。正是这种改变,引发了人们不切实际的联想,夸张出一个虚幻的“自媒体时代”。
二、自媒体与新闻传播
(一)自媒体是否参与了新闻传播
其实,自媒体是否真正参与了新闻传播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决于对新闻传播的界定。
关于新闻传播,比较常用的定义是:“新闻传播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并认为“‘人们之间相互进行’,这首先表示新闻传播并不只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新闻传播媒介出现以后的传播活动或者仅仅是这些媒介所从事的活动,它包括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在不同层次、以各种方式进行的获取新情况、新信息的一切活动。[3]”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其外延甚至超过了通常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几乎等同于对“传播”的定义。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定义来理解新闻传播,那么,自媒体毫无疑问是参与了新闻传播的。
但是,以上对新闻传播的定义遭到了学界的质疑。有学者认为,“新闻传播就是无数传播活动中的在性质和形式上都有着严格界限的传播活动的一种”,它和非新闻传播应有如下区别:第一,信息的来源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是最新的。第二,信息的媒介必须是专业的,面向全社会的和大众化的,必须是真正传播“新闻”的专业媒体。第三,传播的渠道必须是新闻从业部门和专业机构[4]。第一项区别强调的是“真实性”和“时新性”;第二、三项则着重强调了“专业性”。毫无疑问,不管以其中哪一项来衡量,自媒体都被排除在新闻传播之外了。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一些传统媒体也开设了官方的自媒体平台,例如官方微博等。但这些官方自媒体平台和他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本质上是一致的,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媒介。而媒介不同于媒体,媒介指的是居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是承载人类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载体。而媒体,则应该是掌握并操作这些媒介的人或组织[5]。
由此可见,所谓的自媒体是否有资格参与人类最重要的传播活动之一——新闻传播都尚无定论,更遑论什么“自媒体时代”。
(二)自媒体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冲突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具体表现为新闻从业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新闻专业主义源自于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新闻界信条》(Canons of Journalism),成熟于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其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On Freedom of the Press,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中提出的新闻业的基本标准。它已成为被多数国家业界、学界和社会广泛接受的新闻传播的基石。
新闻专业主义准则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最核心的理念有三:一是新闻的客观性;二是新闻自由;三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自媒体与这些核心理念同样格格不入。
1.自媒体在客观性上的无能为力。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传播的底线。新闻专业主义对客观性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真切,不仅要求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而且要求在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严格区分客观事实和制作者个人或者机构的观点,正如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所言:“传媒必须准确,不能撒谎……必须清楚事实就是事实,观点就是观点。[6]”二是全面、平衡,即公正地向受众展示新闻事实的全貌。
在传播实践中,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体,为了确保新闻的客观性,不仅培养起一支训练有素的采编团队,而且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核实纠错机制,对新闻由制作到传播的全过程进行把关。在这方面,自媒体先天不足。作为个人,即便具备了较高的新闻素养,也无力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核实纠错把关机制,新闻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错讹和有失公正无法限制在最低限度。更何况绝大多数的自媒体操控者不具备起码的新闻素养,甚或根本不知道客观公正为何物。这样的自媒体遭到新闻专业主义的拒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和客观性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媒体的公信力。传统媒体因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在受众中拥有相当的公信力,因而也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效果;自媒体因无法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而不具备起码的公信力,其传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自媒体对新闻自由的滥用。新闻自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基石。新闻专业主义崇尚新闻自由,但同时认为这种自由必须是有限制的。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别强调,“完全的自由和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缺少限制的自由只是一种幻想”。
法律法规和一般社会伦理是新闻自由的边界,突破了这一边界就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需要指出的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有时会成为滥用新闻自由的借口。在最近的几次灾难报道中,个别记者片面追求新闻的客观性,做出了不少有违社会伦理的行为,或影响了救灾工作,或直接对受灾者造成二次伤害,以致业内人士痛斥:把紧张、严肃、悲痛交织的灾难现场,直弄成媒体狂欢的大秀台。
滥用新闻自由不独存在于自媒体,传统媒体也有同样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个体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决定,自媒体存在着更普遍、更严重的新闻自由滥用现象。一些自媒体操控者打着客观性或者新闻自由的幌子,肆意践踏他人的自由,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了专业的“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等负面势力,更加重了滥用新闻自由现象对社会和受众的危害。
3.自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社会责任原则是对新闻自由的矫正、限制与保护,也是新闻专业主义能被社会和业界广泛接受的重要理由。事实上,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所当然的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由和责任相伴相随。自由使媒体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功能;责任使媒体不至于滥用自由而更具生命力。
媒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有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一方面来自于媒体的内部建设,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的监督。而这些恰恰是自媒体最缺乏的。零门槛使得社会公众一窝蜂地集聚在自媒体下,其间就难免良莠不齐。同时,海量的自媒体平台、海量的信息、瞬间的传播速度,使得公众和管理部门的监督因无能为力而形同虚设,给自媒体逃避社会责任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媒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有足够的责任能力。传统媒体以整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信誉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保障,这些保障条件同样是自媒体不具备的。加之自媒体操控者虚拟的网络身份,使得社会难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责任追偿机制,以至于自媒体可以一方面拥有滥用新闻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责任。
总之,自媒体因与新闻专业主义格格不入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受到限制。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业界和学界足够的重视。相反,有人在盲目地欢呼“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甚至在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颠覆。需知基石的坍塌意味着大厦将倾,客观性、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诸原则被颠覆,新闻必将死亡。
三、结 论
所谓的自媒体,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交流和娱乐,它以自主、快捷等优势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因其不能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较多滥用新闻自由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等缺陷,无力进行新闻生产,更不可能真正入主新闻传播领域而开创一个“自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沈金霞.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2(9).
邓若伊.论自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的变动[J].现代传播,2001(4).
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郝雨,何懿.新闻定义批判与新闻本质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自媒体传播范文6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网络文化
自媒体是个外来语,也是一个意译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自媒体(WeMedia)研究报告。认为“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一般认为自媒体是由用户产生内容,具有平民化、私人化、普及化、自主化的特点,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总称。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各种APP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我们将慢慢远离传统媒体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即互联网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结合物,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特征。在自媒体时代,现代大学生是自媒体发展的主力军。高校校园是自媒体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既是自媒体产生地,又是自媒体受众区。由此可见,自媒体不可避免地会对高校网络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1自媒体的传播使高校网络文化丰富多样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已成为互联、电视、电信三网融合、互相渗透的传播环境高地之一。自媒体的融入使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大学生通过QQ空间、朋友圈、微博、自创平台传播自己喜爱的文化,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目前,许多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创办自媒体,观察视角更贴近大学生、内容更符合大学生需求,是大学生自创媒体与其他自媒体不一样的地方。高校也利用自媒体创建网页、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进行自我宣传,高校教师更是通过公众号、微博发表观点、传播思想。大学生更是通过自媒体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可以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大学生通过“南师国学堂”鉴赏国学,通过“21天极速健身”“练瑜伽”学习健身,通过“思想聚焦”“罗辑思维”充实思想,通过“微在涨知识”提高生活技能。自媒体已成为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之一,丰富了高校师生群体的生活,也给了高校师生群体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使高校网络文化丰富多样。自媒体已经深层次地融入校园网络文化中,已经是校园网络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媒体话题更是被高校师生群体津津乐道。
2自媒体的传播使高校网络文化互动频繁
认为,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多。其中,自媒体的出现就增强了高校网络文化的互动性,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校内和校外的互动、网上和网下的互动。微助教是应用于课堂中的微信公众号,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系统,为老师提供在线出题、看题和查看答题数据、课堂签到等服务,为学生提供课堂答题和签到等服务。这种类型的公众号增强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校、家长、教师、学生、校友和社会群体都基于高校网络平台进行广泛的互动和交流。近期“双鸭山大学”成为家长、学生、校友、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自媒体平台被广泛关注。“双鸭山大学”就是中山大学,英文名字是Sun…Yat-sen…University。“双鸭山大学”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本书,该书作者五年前在广州坐地铁路过“中大”站的时候,他听到报站的声音好似“双鸭山大学”,后来他把这个名字写进了书里,最近走红。中大团委公众号发文称,中山大学的升级版别名“双鸭山大学”除了亲切可爱,更给中大学子带来一种身份的认同感。中大自媒体对该称呼的回应让更多中大校友知道这个别称,纷纷表示非常喜欢“双鸭山大学”这个名字,在校园网络平台上掀起热潮。
3自媒体的传播使高校网络文化安全受到挑战
自媒体带来了众多好处,但也挑战着高校网络文化的安全。一直被人们诟病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舆论导向”“账号冒充”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在搞不清事件原委的情况下对失实信息推波助澜,快速分享,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大学生捕鸟事件”就是迎合人们的喜好、博取眼球的失实报道,在自媒体平台上被疯狂转载,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污染了高校网络环境。自媒体蓬勃发展,但是相对应的自媒体监管机制并没有建立,纠错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高校网络文化有时出现无序状态。自媒体信息一旦,其影响是者本人无法控制的。一些人冒充、盗取高校师生自媒体平台账号虚假信息,获得不法利益,影响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安全。“信息时代对信息和时空的集聚与压缩,加剧了挑战的风险和难度。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交往层面,实际上是渗透到社会细胞的最深处。”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田智钢.自媒体[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徐仲伟,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钟家全.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敬菊华,等.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