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夏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初夏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初夏的诗句

关于初夏的诗句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44-01

1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1.1 信息获取与信息加工

在信息处理中,信息获取是最关键的内容。只有将信息收集在一起,相关工作人员才能整理、存储与传播信息。为获取信息,就需要监控数据源并完成信息采集,在信息采集完成以后,还要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服务于信息系统。信息加工则是利用信息处理系统完成已获信息的整理与加工,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检索。目前,我国对于获取信息的加工技术已经趋向成熟,数据高效索引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都能够影响到数据获取与加工。

1.2 信息存储技术

所谓的信息存储技术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储存媒介完成加工后信息的存储,同时为其构建数据库而使用的信息处理技术。在利用此项技术时,一定要正视数据库建设工作,不断扩大数据库直接调用能力,提供数据利用率。由于受到“大数据”时代影响,信息数据也逐渐呈现信息含量大、数据更新速度快的特征。正确运用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信息存储复杂化的特点,还能增强信息存储效率,进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现阶段,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中,最常用的技术就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并使数据信息带有明显的存储快速等特点,使其逐渐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存储技术。

1.3 信息安全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信息系y相互间的联系在不断增强,要实现信息数据安全控制,就要避免仅控制单个信息系统,而是应做到全面控制,并将所有具有关联性的信息系统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在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重视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加大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其次,做好相关安全技术的研发工作,正确认识现有安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信息发展要求的现状。因此,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研究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安全技术。最后,加强重点信息的监测,“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存储信息逐渐增多,由于信息量过于庞大也容易给不法之人留下可乘之机,盗取重要信息,所以应做好重点信息监测工作,确保信息安全。

1.4 信息传输技术

“大数据”时代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以后,信息传输也逐渐频繁,人们可以将自己所制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中与他人共同分享,这就离不开信息传输技术的应用。同时,计算机用户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整个过程就是信息价值的体现。因此,在信息传输技术上应做到高效上传与下载,节约用户利用信息的时间。

2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首先,数据挖掘的出现。所谓的数据挖掘就是分析各个数据,找寻其中的规律。数据挖掘主要构成阶段有三种,分别为数据准备、规律寻找以及规律展示。数据挖掘的出现可以显著提升决策能力,尤其是企业在利用数据挖掘以后可以了解到数据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问题解决。在利用数据挖掘以后,企业领导者就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如消费人群的兴趣爱好等,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措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如通过统计搜索关键词,就可以了解到大众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分析出其心理趋向,企业也可以以此为依据,生产与研发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其次,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物联网是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融合了很多高新技术,作为新型产业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领域。“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从物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产业也有很多,如养老系统逐渐趋于完善,且带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微信红包、QQ红包等也都是“大数据”影响的结果。这些功能与系统设施的完善都在体现着物联网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2.2 挑战

第一,对信息安全的要求逐渐提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利用率不断增加,很多人都会将重要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不必像以前一样携带大量纸质文件。将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既轻巧又方便携带,但由于受到安全因素影响,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信息也很容易丢失或被窃取。尤其是在浏览网页时,如果不能辨别信息真实性,很容易遭受病毒或黑客攻击,计算机中的信息也容易被非法人员窃取,进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各个计算机用户也提升了对信息安全要求,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计算机用户合法权益。但依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信息安全性。第二,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多。为更好的适应“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提升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数据”时代对技术要求较高,技术型人才也会成为抢手人员,由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时间,这就出现了人才短缺情况。同时,管理型人才也成为社会急需人才。为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政府工作者转变现有思维方式,重视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

3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3.1 向云计算网络发展

云计算也已经成为现代最关键的技术,将其与计算机网络发展联系在一起更可以优化与提升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需要有不断更新的硬件作为支撑。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以往的计算机硬件难以胜任数据处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针对这种情况,企事业单位应联系社会实际需求,在构建网络中心的同时,增强计算机网络传输效率,使其更加符合大数据网络方式。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网络软件,编程性和回应性都在增强,这样就构成了云计算网络。云计算网络的储存能力比传统储存方式强很多,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也可以显著提升,且能够消除原有计算机信息处理中速度慢,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将问题迅速反馈给系统。在云计算网络的带动下,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也会更为快速,应用范围也将更广。

3.2 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各个数据系统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存储在个人终端设备上的信息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如手机与电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有人都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所需信息,但这也给非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他们只要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将他人信息窃取过来,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也成为“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为提高安全技术,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系统管理,以此增强数据的安全性。以往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与“大数据”时代安全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将其应用到“大数据”安全管理中也发挥不了应有作用。这就需要重视安全软件开发,形成新的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发展。

4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机遇,但在机遇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人们对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利用科学知识弥补不足,构建完善的安全体系,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性,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人们需求,研发新型产品,进而带动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初夏的诗句范文2

清·道光帝《腊八粥》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李福 《腊八粥》

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

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晋·裴秀 《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 杜甫 &...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关于腊八的谚语: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关于腊八的俗语: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老北京俗语

意思是说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

寒鸦

俗名:白脖子老鸹、白颈子老鸹。

关于初夏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范成大;诗歌;农谚;农业生产

范成大被钱钟书赞许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故乡吴中农业生产习俗关注尤多,诗中所载的吴中农谚不仅对当时吴中的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今天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此,笔者通过研读范成大诗歌并参考相关史料对其做一探析。

1 上巳蛙鸣无水灾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四云:“湔裙水满绿萍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诗下注解说:“吴下以上巳蛙鸣,则知无水灾”。而《清嘉录・田鸡报》中记载:“……并载唐人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以此推之,可见这一农谚至少在唐代已出现。另据《清嘉录・田鸡报》中载:“(三月)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云:“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 《中国岁时节令辞典》“田鸡报”条的解释是:“田鸡报,旧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流行于江南地区。指在清明时节,以田鸡(青蛙)的叫声来预兆旱涝丰歉,谓午前叫则涝,高处的田地丰收,午后叫则旱,低处的田地丰收。”但《清嘉录》中说上巳听蛙鸣是为了“卜丰稔”,而非“卜丰歉”,“稔”是庄稼成熟的意思,又引申为丰收,且上巳蛙鸣是不易出现的,《吴郡岁华纪丽》中载:“谚云:‘三月三日,虾蟆禁口难开。’言不易鸣也。”若能听到蛙鸣,当是丰年之兆。显然,“卜丰稔”应是预卜丰收的程度。因此,更合理的解释应是:蛙鸣在午时前,则高田肯定有个理想的大收成,若蛙鸣出现在午后,不仅高田会有大丰收,低田的丰收肯定也不成问题。这与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相较,逻辑是吻合的。

2 甲子无云万事宜

农家以甲子日晴为佳兆,谚云: “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其六云:“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在吴中,秋天甲子日有无雨不仅能预知谷物的生长状态,而且与其他农事也息息相关。首先是稻谷的收割需要晴朗的天气,范诗《秋日田园杂兴》其八云:“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可推断吴中收割后的晴朗天气是很难得的,所以吴农才不眠不休连夜打谷。而打谷之后,也需要一段晴朗天气将谷物晒干,以便入库贮藏。因而诗人才说“甲子无云万事宜”。

3 “秋孛鹿,损万斛”

范成大《秋雷叹》中写道:’”立秋之雷损万斛,吴侬记此占年。……讼风未整复占雷,助魃为妖天更酷。”序文中又言:“吴谚云‘秋孛鹿,损万斛。’”孛鹿,即雷鸣,《清嘉录》中又称“毂碌”。斛,粮食量具,万斛为虚指,极言谷物之多。即秋日雷鸣,则秋收时节谷物产量大减,损失惨重。吴中这一农谚至清代依然在沿用,《清嘉录・秋毂碌收秕谷》中载:“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秕谷。’”这里具体解释了谷物产量大减的具体原因是“稻秀不实”,即稻谷长成了秕谷。

4 麦秀寒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二云:“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麦秀寒,即麦子结穗后忽积雨变冷。杨万里的《初夏三绝句》(二)中对此也有描述:“麦黄秧碧百家衣,已热犹寒四月时。”这一农谚一直沿用到后代,《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载:“麦天气润,候断霜雪,忽阴雨做寒,重御棉服,江乡人谓之麦秀寒。”其还援引元代陆泳的《吴下田家志》诗:“四月麦秀寒,五月温和暖。”这便衍生了一个问题:范、杨的诗句都力证麦秀寒的时间是五月份,而陆泳诗却说在四月,这就矛盾了,留意到《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后面的记载:“……故里谚有云:‘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喧麻要雨,采桑村女望晴干’。……初夏时犹寒暖不均也。”则麦秀寒的时间其实应从四月份跨到五月份。

5 “朝霞不出门”与“星月照湿土”

吴农预卜短时天气也有丰富的经验。范成大诗《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验之信然,戏纪其事》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5]除了预知当日天气,范成大另一首诗还记述吴中农谚预测次日天气的情况。《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云:“晚色熹微暖似薰,儿童欢喜走相闻。无端星月照湿土,依旧山川生雨云。”[6]诗人自注道:“吴谚曰‘星月照湿土,明朝依旧雨。’”可见吴农对短时天气变化规律的掌握有多熟稔。

参考文献

[1]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2]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3] 乔继堂、朱瑞平主编:《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41 页。

[4] (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85页

关于初夏的诗句范文4

纤纤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苦恼自己的身材问题的。其实纤纤是一个青春美丽的女孩,可也许越是漂亮的女孩对自己就越挑剔吧,纤纤就对她的腰围感到特别不满。

纤纤是个身材看上去很“通顺”的女孩,真要挑什么毛病的话,那也只能说她的腰身显得不是特别苗条。纤纤是在购买初夏低腰牛仔裤时发现这个问题的,营业员疑惑地替纤纤换了一条尺寸更大的裤子,嘴里说:“这么苗条的女孩,腰围倒挺宽的。”纤纤在回去的路上反复想这句话,而那段时间她看的爱情小说里关于女主人公的外貌描述全都有一句:“盈盈一握的纤腰让人心生怜爱”。

纤纤下了束腰的决心。她买了几条腹带和宽皮带。首先在内衣中按小一号的尺码将自己的腰死死地裹住,然后又在外衣或长裤外再束一条宽皮带。

不久,纤纤就感觉到头昏眼花,她想一定是饿的,因为她已经难受得吃不下多少食物了。她对自己打气说要坚持。时间一天天过去,纤纤几乎都适应了爬楼梯心慌慌、上课思想不集中、腰酸背痛等症状。

然而就在这时,纤纤发现自己一向准时准量的“好朋友”变得不规律起来了。首先是时间拖得长,然后就是每次量明显比以往减少了。

更让纤纤感到难以启齿的是,她感觉自己小便次数频繁,同时还有痛意;她的白带也没来由地增多,还时常伴有异味。

纤纤不明白了,她非常注意内衣内裤的卫生洁净问题啊,每天都更换,同时也定期拿到太阳下晒一晒,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难言之隐呢?

如此几个月过去了,纤纤终于坐不住了,因为那个月她的月经量已经减少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还伴有剧烈的腹痛。她去看了妇科医生。

妇科医生让纤纤解开衣衫,然后眉头就皱了起来,因为身体上裹的腹带太紧,纤纤的腰腹部被箍出一道道红色的印痕。

在询问了纤纤一些基本情况,比如十几岁来初潮,平时月经情况等之后,医生建议纤纤做一次B超检查。

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妇科医生对纤纤说:幸亏你醒悟得还算及时,否则你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的。青春期少女束腰,因为紧紧地压迫腹部,子宫可能因供血不足而发育迟缓,甚至停止发育,成为所谓“幼稚型子宫”。

看纤纤一脸不明白的样子,医生耐心地对她解释,每位女子婚后都希望拥有爱的结晶,可胎儿必须是生长在健康的子宫里,那是孩子在母体内的摇篮。如果子宫太小,发育不良,根本就无法让受精卵着床,也就是说“幼稚型子宫”意味着可能不孕,而且婚后治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纤纤明白了,连连点头。医生安慰她说,因为发现得早,而且束腰才几个月,所以只是压迫了子宫,但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到已基本发育成熟的子宫。但子宫及生殖器官因受挤压后磨擦引起了炎症,纤纤的经血量减少和有腹痛感,就是生殖器官发生一系列变化后直接导致的症状。

同时,医生说,纤纤的小便次数增多和白带异常也与束腰有直接的关系。那是因为腰腹受压,盆腔淤血而形成的“盆腔淤血综合症”,虽然平时纤纤还是注意个人卫生的,但那只是外表的清洁,器官内部却早已引发了炎症。

妇科医生对纤纤说,其实自然健康才是美,更何况你原本就是一个苗条的女孩。腰围不够窄和你的骨骼形状等有较大关系,盲目地束腰希望让腰身变瘦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极大危害的。除了上面所说可能引发今后不孕和妇科疾病外,还可能引发下列一些危害:

1.阻碍血液循环。紧束的腹带和宽腰带把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拦腰阻隔为上下两部分,心脏在收缩时负荷增加,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记忆力低下,精神恍惚;中年以后,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老年性痴呆等症。

2.影响腹式呼吸。女性腹式呼吸是主要的呼吸形式,腹式呼吸受到束缚,肺的通气量不足,长期供氧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和大脑功能,造成头昏。

3.腰椎、腰肌受损伤。腰带长期挤压和磨擦第3-5腰椎,局部长期缺血缺氧,易发生损伤、错位、骨质增生、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浮肿。

4.束缚了胃肠道蠕动。肠粘膜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易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和肠胃疾病。

5.损害肾功能。最严重的可能引发尿毒症。

6.如果是在产褥期束腰,会留下子宫脱垂的后遗症,下垂的子宫在磨擦受损伤后常发生糜烂。

关于初夏的诗句范文5

圣风

一阵布谷声把我从熟睡中喊醒,卧室里散射些白光,刚刚笼明,一看表才四点半,便再也睡不着了,耳边不断响起“拐古”的声音,脑海里也不断翻腾着关于布谷鸟的故事和影像。

布谷鸟在我们当地俗称拐古,学名叫杜鹃,也叫子规,还叫精卫鸟,到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名字叫法。布谷鸟远看比鸽子瘦长,与斑鸠相仿,尾巴比斑鸠还长些,毛深灰色,嘴鲜红色,叫四声音节。每年的暮春至初夏季节,就听到它急促而响亮的声音,“拐拐拐古”“快快播谷”“快快收割”,在村庄及田野上空,由远及近,悠忽由近及远,有时在密林中高树顶梢上鸣叫,当想看看它长的怎样,走到树下还没有看清时,“扑棱”一声很快鸣叫远去,警觉性很高。它的叫声入脑入心,不免让人思索。谷雨前后,布谷来到的第一声啼叫开始,它啼叫的频率就逐渐增加,直至昼夜不停,直到芒种后结束。它提醒人们春争日、夏争时,快些播种收割,不误农时。有农谚说,“有庄稼的地方有拐古”,“拐古来的早,糠多粮食少”,人们早已把拐古容进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它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美好生活的希望,不愧是我们农民的吉祥鸟。

布谷鸟还是我儿时的快乐鸟,记得小时候,和玩伴每听到布谷叫,就随着它一问一答地唱和。

我们有的唱和到:

“拐拐拐古,拐古拐古。

你逮哪住?我在家后。

你吃什么?我吃大肉。

大肉香吗?不香不臭。

你有儿吗?绝户绝户。

绝户几辈 绝户八辈。

八辈不够,绝户十六。”

还有的唱和到:

“拐拐拐古,拐古拐古。

光棍受罪,想想寡妇。

寡妇寡妇,寡妇命苦。

寡妇不苦,快回屋去。”

这些儿歌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说唱第一首儿歌,吃大肉是人人向往的事,可以理解,而传唱布谷绝户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因“鸠占鹊巢”,咒骂有部分布谷不养子的事,说的是有的布谷把蛋下到鹊鸟的窝巢里,它的幼鸟先孵化,为不被大鹊鸟看出,它会把鹊鸟蛋蹬出窝外,狡猾的很。再说社会舆论也不要很苛刻,毕竟人无完人、鸟无完鸟嘛。唱第二首儿歌,现在想起来,小玩伴们确实调皮捣蛋,有些恶作剧。有时还专门到光棍或寡妇门前唱,当然大人们听到后也真的打屁股。

布谷鸟所以叫杜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古蜀国有个皇帝名叫杜宇,号望帝,字子规,在其百余岁时,楚国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死后尸体逆江而上,至蜀复活。望帝立他为宰相。望帝在位期间玉垒山暴发了凶猛的洪水,于是派鳖灵凿山,疏导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望帝自觉功德不如鳖灵,就让位于他,自己到西山隐居修道。他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勤勉的君王,他很爱他的百姓。到后来看到有的人们乐而忘忧, 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杜宇积劳成疾,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便化为一只小鸟,叫杜鹃鸟,望帝去时,正值杜鹃鸟啼鸣季节,所以蜀民每听到杜鹃鸟鸣,就想望帝而感到悲伤,说望帝就是名叫“杜宇”的鸟儿啊!每到春天,杜鹃徘徊翻飞,苦啼不止,象是说“快快布谷,快快布谷”所以叫布谷鸟。又象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如唤子归,故杜鹃又名子规鸟。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传说不是历史,但可以说是历史的影子,它承载了人们历史观点和历史情感。布谷鸟的传说承载了人们对杜宇的深情怀念,因为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明君。

听布谷叫声给人的感受,因人而异,因心情而宜,在诗人的笔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代诗人常借布谷抒怀乡之情。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吟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人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古人还常借布谷以伤春。杜牧《惜春》吟道: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杜甫诗云:“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春夏之交,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促,催人急迫,催促年光。极写春之凋零,人之无力。古人常用布谷抒写谪居的凄苦与幽怨。秦观《踏莎行》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词句,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中有“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的诗句,可以联想到,诗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古人常用布谷来喻人君或寄兴亡之事。胡曾《成都》吟道: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因此布谷常作怀念故国旧国的主题,这也正是诗人咏史的目的。

以上可见,或有冤屈哀怨、或客居谪居,或是伤春,都因为杜鹃啼至血流还不止,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怨,因而强化了杜鹃的悲情感人的意象。中国几千年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已经把布谷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关于初夏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 紫薇花;文化内涵;绘画;艺术表现;时代精神

我欣赏紫薇花的自然美,但我更注重历史赋予紫薇的文化品格和人格魅力。作为美术工作者,尤其是居住在安阳这样一个把紫薇花作为市花的美丽城市,我总有一种认识她、表现她、赞美她的内在冲动。于是,对紫薇开始了四年多的收集和整理,也反复尝试用绘画的表现方法。

紫薇花很美!无论是在晨风细雨、骄阳月下,还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环境,她都会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紫薇与高大乔木配置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历来都是受人青睐的。庭院内外、建筑前后、路旁池畔、公园草坪,或群植成林,或丛栽孤植,在城市绿化当中得到了广泛选用。

人们还常常将紫薇制作成盆景和插花来观赏,把她和虎刺、枸杞、杜鹃、蜡梅、石榴等并誉为盆景中的“十八学士”。是观花、观干、观根、耐整形修剪,易攀扎造型的盆景良材。尤其是枯峰式紫薇盆景,虽桩头朽枯,而枝繁叶茂,色艳而穗繁,如火如荼,令人称奇叫绝!。

紫薇花在我国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具有颇为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紫微星是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中星,是北斗星系的主星。星相学称之为“万星之主”,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主管生育和造化。西汉时期,统治者为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秩序的需要,特别提倡儒学以加强统治。对儒学进行改造,杂糅了阴阳、五行等学说,用“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理论树立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权威。所以,从汉代开始,紫微就被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专指皇宫。

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欣赏,自先秦以来就习惯于假借比兴。自然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山河湖海,都有可能被注入厚厚的人文内涵。因此,把星相学中的紫微星垣与自然界的紫薇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寄以各自的情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隆中,其庭院内就栽种着两株紫薇,其中或许就隐寄着这位旷世奇才意图大业的雄心壮志吧!

到了唐代,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中书省,设在皇宫里,到了唐、宋时期栽植甚广。《唐书・百官志》中记栽:“开元元年,中书省日紫微省,中书令日紫微令。”因为唐朝的中书省庭院内遍植紫薇花,盛开之时,甚为光耀,便将中书省――这个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设于宫内,并于开元元年,易名为“紫薇省”,将中书令改为“紫微令”。这一变动虽时间不长,却成为历史掌故。引起诗人们纷纷为此赋诗,将“花”与“官”扯在一起,因此紫薇也就有了“官样花”的别名,以致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皆喜以“紫薇”称之,中书省有谚云:“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荣华。”恰好紫薇花名与“紫微”音同,字形近同,仅于“微”上多一革头,加之紫薇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留下了许多唐宋时期著名诗人对紫薇的赞美与寄情。如白居易的“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当时白居易为中书舍人,他还自称紫薇郎。又如杜牧别号“紫薇舍人”,他的诗句“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不着一字,却赞扬了紫薇不与群花争春,一枝独秀的品格,可谓咏颂紫薇的千古名篇了。

明清以来,紫薇的品种大大增加,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栽植的区域上均有很大发展。但是,对紫薇花的文化性挖掘反而不如古人了。而今,紫薇以其对生长环境较强的适应性,成为一种广泛栽培,深受各界人士喜爱的花木了。目前,我国的安阳、徐州、自贡、咸阳、襄樊、泰安及台湾省基隆等市都把紫薇确定成了市花。

除了“官样花”以外,紫薇花还有许多寓意好又有趣味的别称。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色彩对比鲜艳,人们喜欢的紫薇大多又都是紫、紫红、粉红、桃红、暗紫等紫色系的,植于院内,满树花开,紫英灼灼,灿烂如火,艳丽如霞,“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所以,紫薇花又称“红满堂”,寓意吉祥。

紫薇的颜色与古代官员结于腰间的绶带相似,故亦称“紫绶花”。

“紫薇开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愈秋序,新花继故枝。”紫薇花期长,自初夏开花吐艳,至秋不绝,长达三百余天。《群芳谱》里也有:“四五月始花开,接续可至八九月,故又名‘百日红’。”的说法。

紫薇是长寿树种,寿命可过数百年,至今广州中山公园、昆明、苏州、成都等地都保存有500一800年的古紫薇,近年在湖北神农架及四川等地发现了更早的野生老紫薇,仍然是枝叶茂盛,年年繁花似锦,所以,就有了“长寿花”的美誉。丙戌初秋,我曾于郑州千亩紫薇园中得见一株年逾千载的古紫薇。丁亥盛夏,又在威海之滨遇十余株,其中有高过八、九米者,也有两人不能相抱其身者,便不由得不信其长寿了。

紫薇树姿优美,枝干屈曲,幼龄时尚有外皮,随之逐年剥落,露出细腻光滑的树干,成年后不再生出表皮,终年筋脉挺露,玉肌润肤,莹滑光洁,如玉石镂成,无皮而生,别具奇趣,因此俗称“无皮树”。北方人叫它“猴刺脱”,意思是光滑的树干连猴子也爬不上去。

紫薇也叫“怕痒花…‘痒痒树”。《群芳谱》云:“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以手爪其肤,彻顶动摇,故名‘怕痒花’。”《曲洧旧闻》中也有一条“红薇花”讲:“红薇花,或日便是不耐痒树也。其花夏开,秋犹不落,世呼百日红。”花开之时,人们喜欢她的灿烂,总是喜不自禁地去抚摸一下,这时整个紫薇树立即会枝摇叶动,摇曳不止,发出微弱的“咯咯”响动声。簇拥枝头的花瓣就像彩色的雨,夹杂着馨香随即飘扬开去,似怯痒的少女,被人挠了腋下,“咯咯”地笑着,千娇百媚,周身发颤,可爱至极,真所谓:“薄肤痒不胜轻爪”。清代词人陈其年作定风波词曾写道:“一树瞳胧照画梁,莲衣相映斗红妆。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扬。谁凭玉阑干细语?尔汝。檀郎原是紫薇郎。闻道花无红百日,难得。笑他团扇怕秋凉。”体会可谓人微了!

关于紫薇花的花色,依照中国人“以紫为贵”的传统欣赏习惯,王世懋在《学圃余疏》中指出:淡红色为野生的紫薇,品级最差,白色紫薇为后来发现的,也不足为贵,而紫色才是正色的看法,所以,尽管紫薇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习惯上还是统称为“紫薇”。

“紫色”也好,“帝制”也罢,我们从紫薇花的众多别称中,可以看得出来,中国人之所以喜欢用紫薇这个名字,还是和封建体制下的“官”文化脱离不了干系的。俗话说“天上紫微星,地下紫薇树。”紫微星是“帝王之星”,所以,人们视 其为尊贵的化身,吉祥好运之星,称她是“官样花”“紫绶花”“百日红”“长寿花…‘满堂红”,其寓意之美好也就不言而喻了。有人认为古人常把紫薇与“官”联系在一起,并冠以“满堂红”“百日红”“长寿花”等吉祥的含义,就是希望自己官运长久,甚至毫不遮掩地把她叫做“官样花”,不免沾染了些俗气。实际上,在长期的封建体制下,古代文人们十年寒窗,发奋苦读,就是为了做官。在他们看来,只有步入仕途,才有可能光耀门庭,才有可能完成儒家所要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千古大志,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紫薇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周围的生长环境要求并不高,但如果长期处于密林浓荫之下,终日不见天日,她也断然不会开花。只要给她一丝光亮,便会崭露出难掩的生机活力,这与那些文人们的奋斗又有什么区别呢?

另外,在古人心中,紫薇也是有“人性”的。清代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里,对此总结的很好:“人谓禽兽有知,草木无知,予日:不然。禽兽草木尽是有知之物,但禽兽之知,稍异于人,草木之知,又稍异于禽兽,渐蠢则渐愚耳。何以知之?知之于紫薇树之怕痒,知痒则知痛,知痛痒则不知荣辱利害,是去禽兽不远,犹禽兽之去人不远也。人谓树之怕痒者,只有紫薇一种,余则不然。予日:草木同性,但观此树怕痒,既知无草无木不知痛痒,但紫薇能动,他树不能动耳。人又问:既然不动,何以知其识痛痒?予曰:就人喻之,怕痒之人,搔之即动,亦有不怕痒之人,听人搔扒而不动者,岂人亦不知痛痒乎?由是观之,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其苦其痛,俱有不忍言者。人能以待紫薇者待一切草木,待一切草木者待禽兽与人,则斩伐不敢妄施,而有疾痛相关之义矣。”的确,古人讲“天人合一”,喜欢借物抒怀言志,一草一木又何尝不是生命的载体。假如说“百日红…‘长寿花”“满堂红”的美誉,是由紫薇的自然生态延伸出来的诸多吉祥的话。“猴刺脱”“怕痒花”“痒痒树”的别称则充满了想象力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