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妙音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妙音乐范文1
古人云:“鼓乐操之,乐而胜之”,意思说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事情,人的情绪会特别好,所做的事亦容易成功。德国科学家科尔施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的神经细胞都会对音乐做出适当的生理反应,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变化。因此,音乐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医学家协会曾统计了35名已故著名指挥家的年龄,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8.4岁,比美国男子平均寿命高5岁。据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调查,经常听抒情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通常长5~10年。调查又表明,美国长期从事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演员,70%以上患有神经过敏症,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消沉,还有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和腹泻,演奏快节奏、高音量摇滚乐的演员上述表现更为明显。可见,不同风格的音乐对健康的影响不尽相同。
音乐疗法功不可没
由于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人呼吸、血压、心跳以及血液流量的变化,还能刺激躯体释放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叫做内啡呔的物质,从而达到松弛身心和缓解疼痛的效果,音乐疗法也随之产生。
音乐疗法在很多国家盛行。早在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不久,英、美、日等国也有医院采用了音乐疗法。比如,每日饭后听音乐可治疗神经性胃炎;让受惊吓的人听柔和轻松的音乐,可以使病人安静下来。
随着专家研究的深入,音乐疗法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明显。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儿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尝试用音乐治疗体弱婴儿和未足月出生的婴儿,对比实验表明,听莫扎特的《摇篮曲》和柴科夫斯基的《华尔兹舞曲》能使这些婴儿呼吸加快,肺功能趋向正常,可改善其神经系统的功能。日本川崎大学研究发现,唱歌可增加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有助于对抗癌症。他们对26名66~80岁的经常参加合唱团练习的女士进行观察,发现她们血液内含有的免疫细胞数量比一般健康成人高出18%~40%。
音乐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还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专家对一些音乐爱好者做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融洽;而在热衷于鼓点强劲的现代派音乐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架。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有些不懂事的孩子经常毁坏铁路沿线车站的座椅、电话,他们还到处涂鸦,使得每年的铁路修理费达1500万元。后来,铁路局采纳了专家的建议,在站台上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明曲》、莫扎特的《魔笛》等曲目。6个月下来,人为破坏率减少了75%,维修费也随之大幅度下降。2002年年初,南京监狱经常给犯人们放一些轻松、舒缓、安静的音乐,同时还邀请音乐老师教犯人唱歌。结果多数犯人们的情绪逐渐稳定,积极主动地接受改造,彼此之间相处融洽,出狱后犯案率低。
在学校里适时播放音乐,有助于校园管理,而且对于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帮助。在商场、工地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缓解人们烦躁不安的情绪,提高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有助于减少打架、伤亡等事件的发生。节奏流畅、明快的音乐,可以让开车的司机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选择音乐需“对症”
美妙音乐范文2
关键词:音乐;精心;聆听
音乐能让人心潮澎湃,也能让人黯然神伤,音乐是一种音响的艺术,是各种声音奇妙的组合。音响的流动虽然可以构成音乐的存在方式,但必须通过听觉的感知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开始学习一首新歌曲之初,听第一遍范唱(特别是课件中的范唱)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张口跟着一起哼唱,仿佛是在唱一首老歌那么熟练,在佩服学生模仿力的同时,也有了一丝担忧:要是不跟伴奏唱会怎样?就会有很多的音唱不准,特别是相似的乐句经常分不清,一旦唱不准确还很难纠正。初听一些乐曲时,会发现孩子们随着音乐进行自由的律动,因而就会产生一些桌椅碰撞声、讲话声等音乐以外的很多声音,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也使所有学生都听不清楚,因而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只能停留于对作品的最初印象,很难深入。
由于听觉感受到音乐信息是非语义性的,也就使得音乐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同时,由于人的听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性,敏锐音乐听觉的获得既需要先天的条件,更需要后天的训练,因而非常需要从“静心”开始着手培养学生聆听美妙音乐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把生活和大自然的声音加以提炼、加工、升华而成,而日常生活和大自然又都是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会带着学生玩创造声音的游戏:请全班学生依次模仿一些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一种声音,用录音机录下组成一个声音作品,再随意播放,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当听到自己制造的声音时举手示意,学生对于自己制作的声音作品特别期待,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更会竖起耳朵仔细听。这项游戏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仔细听、静心听,才能听出更多的内容,再引导着去听别人制造的声音作品,这时孩子就会仔细地听,发挥想象说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想法。
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上随机产生的有利因素,让学生有聆听的兴趣。一只硕大的野蜂误入了音乐教室,它横冲直撞,“砰砰”声让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有害怕躲藏的,有勇敢追打的。由于担心,情急之下忙对孩子们说:“快听!大野蜂正在和我们说话呢。”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伴着大野蜂的嗡嗡声,一个孩子很不解地问:“大野蜂没说话呀?”我肯定地回答:“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仔细听,每位同学都再听听,看谁能听懂大野蜂的话?”顿时,教室里安静地只能听到大野蜂发出的声音,孩子们个个屏住呼吸仔细地听,一个孩子说:“我听懂了,它说‘我很害怕,我找不到出去的路。’”得到我的肯定和鼓励后,孩子们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这里是个奇怪的地方,有着奇怪的声音和会移动的东西。”“我是快乐的飞行健将,嗡嗡嗡、嗡嗡嗡”……“太棒了!你们竟然能听懂大野蜂的话,太了不起了,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它呢?”“我们不要吵,那样它就不会太害怕了!”“把门窗打开,让它找到出去的路。”接着再让学生去模仿野蜂飞舞时发出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够表现不同的情境,我也立即从网上搜索出《野蜂飞舞》这首曲子给大家聆听,感受音乐原来就来自大自然。
教师授课的声音也要尽量轻柔优美,让学生愿意聆听。学校里一位嗓音高亢的老师为了学生能够听课,特意配了个随身带的扩音器,班里99%的学生都表示不愿在这样的声音环境中上课。而另一位英语老师在课中有一看口型猜单词环节,虽然没有发出声音,学生反而集中注意力去分辨,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声音的轻柔优美,播放音乐的器材有上乘的音质都会让学生有美的感受,更愿意听。
在学习歌曲的初期,尽量简化伴奏,让学生听得清楚。每个人对音乐感知程度不同,太过华丽、繁杂、热闹的伴奏和配器都会让学生抓不住主要旋律,因此学习歌曲时多跟钢琴,少放伴奏带,在对歌曲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可逐步加入较为华丽的伴奏,这时学生才能够体会伴奏的丰富和独特的魅力,对歌曲的掌握才更扎实。
轻声高位演唱,引导学生互相倾听。学生在歌唱时容易激动,特别是欢快的旋律,学生常会纵声歌唱,不仅没把歌唱好,还会损害声带,我就和他们说说发声原理,引导用自然的声音演唱,遇到有些歌曲音调较高就要用轻声高位的演唱方式。在多声部旋律或节奏练习时,要求用半声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听到别的声部旋律,一开始听不到,就用逐渐加入声部的方式解决,慢慢培养互相倾听的习惯。
只有“静了心”,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才能更好地理解、鉴赏和表现音乐作品,才能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美妙音乐范文3
[关键词] 音乐;电影;和谐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音乐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更是将电影音乐这一要素的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放牛班的春天》就是这样一个音乐与电影达到和谐统一的典范。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以音乐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心灵救赎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法国一所专为问题少年而设置的寄宿制学校里,一个失业的音乐教师马修来到这个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就职,这里的一切让他深感震惊,学生们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教育,染成了很多恶习,无法无天又孤独无助。教师对学生们采取着“行动――反应”的管理制度,用各种严厉的惩罚以暴制暴,师生间毫无信任和关怀可言。马修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是让每个人都在纸上写出自己的理想职业。令他惊讶的是,原本喧嚣的、杂乱无章的课堂忽然安静了下来,每个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书写自己的理想,马修看到了孩子们真诚、善良的另一面,性格沉静的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改善学校的这种教育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试探着用纯净的音乐温暖孩子们冷漠、受伤的心灵。影片以五首合唱曲为框架,剧情在音符的流淌中进行、发展,展现了音乐与电影各个元素间的美妙和谐。
一、音乐与画面的完整统一
影片开始于一部交响乐,音乐家莫杭治得知了母亲逝世的噩耗,强忍着内心悲伤,指挥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电影的片名在音乐中展现,3/4拍子的圆舞曲轻快、流畅,和画面中主人公的悲痛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音画对位的形式,丰富了画面的含义,反差的音乐昭示着冲突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心灵震撼力,也拉开了这一以音乐为主题的影片的序幕。
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写的第一首合唱曲名字叫《眺望你的路途》,影片的主题音乐也第一次清楚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被遗忘。一道绚丽金光,在小巷尽头闪亮。”这首质朴动听的合唱,穿插着不同场景的画面。美妙的和声中,是马修在灯下认真作曲的身影,是孩子们一幕幕生活的场景转换。乐曲在调式上采用d小调,温柔、流畅,2/4节拍,应用管弦乐队为合唱伴奏。全曲在弦乐轻盈的拨奏中缓缓展开,合唱部分采用童声四声部合唱的形式,天籁般声音的背后,弦乐织体的拨奏和拉奏交替进行。在旋律的主题部分,独唱和伴奏中的双簧管形成了复调对位,像两条流淌的小溪,时而交错,时而分离,一呼一应,和谐精彩,就像马修老师和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弦乐拨奏织体轻巧、简练,好似溪中的小鱼,时而跃出水面,跳跃而灵动。同时,歌词部分也抒发着浓浓的感情:也许,童年的快乐将在转瞬间被遗忘,但马修老师带给孩子们的这道美丽的绚丽金光,会永远在生命中闪亮。
此时,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正在重拾童年的快乐和信任。流畅的旋律,感人至深的关怀,让孩子们在“池塘之底”的晦暗中走了出来,重燃了希望之光。当《眺望你的路途》再次响起,已经是电影的最后部分,林荫小路上,马修带着小佩皮诺乘车离开,音乐在汽车渐行渐远的画面中响起,小佩皮诺的希望之光在小路的尽头闪现。此段主题音乐的创作,与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如坐春风。深情款款的音乐与电影画面做到了完整的统一。
二、音乐与剧情发展的完美契合
“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从白雪皑皑的大地飞来,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远方,你的回声,漂离了西班牙的城堡,在回旋的风中转向,展开你的翅膀。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停落在孤岛的石壁岩处,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你的喘息终于远去了,融入海的深处。在灰色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海面宁静如出。”
马修老师着手组建合唱队,他针对每个孩子参差不齐的音色、音准和音高分配了声部,并且敏锐地发现了佩皮诺的歌唱天分,创作了这首独唱加伴唱形式的歌曲《海面上的清风》。音乐在竖琴流水般的分解和弦音型之下静静出现,单簧管和圆号奏出了温柔的主题旋律,如拂面的清风,温和、湿润。佩皮诺空灵、纯净的领唱,孩子们温暖、和谐的伴唱,使听者犹如置身于庄严肃穆的殿堂之中,又仿佛处于变换的云端之上。《海面上的风》创作风格清新、怡然,3/4节拍轻快得无忧无虑。往日的阴霾已经退去,稚嫩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脸上,音乐在此时非常恰当地渲染了剧情的发展变化。
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不再以淘气、恶作剧为乐,并且开始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希望。欢快、跳跃的合唱曲《夏日的微熹》在这时适时地出现了:“夏日的微熹,驿动的梦,我的心被点燃,骤然飞舞飘离大地,泪花早无痕迹,风中的船帆,远方的海岸,这是夏天的时刻,唱颂自由的歌曲,乌云被抹去,夏日的初月,欢乐的震颤,一切在跳跃,融入恐惧抛在脑后,远离孩子们的围绕,无穷爱上全无踪影。我沉醉其中,一切在闪耀。”
这首作品采用D大调,4/4节拍,童声四部合唱,钢琴伴奏。钢琴在全十六的伴奏音型节奏中,奏出跃动、轻盈的分解和弦。根音低沉,三音和五音构成的音程跳跃性极强。孩子们的歌声也以顿音为主,彰显了欢快、雀跃的主题。五月的夏日,阳光明媚,运动场上是孩子们如花的笑颜。老师们也被这种氛围感染,连校长也童心未泯地在办公室玩起了纸飞机。这一主题音乐的出现,正是孩子们重现他们天真无邪的天性的时刻。也许,这些问题少年的内心里涌动着更多的激情,是音乐让他们找到了做人的尊严,感悟到了希望,这正是音乐的美好所在。随着剧情的发展,孩子们的雀跃与音乐的律动相得益彰,结合得自然而完美。
三、音乐与情感的美妙交融
合唱团的成功引起了公爵夫人和慈善社团的注意,并且前来倾听。而此时,莫杭治也因为自己的无礼被取消了领唱的资格,演出时他失落地站在合唱队的编外。《夜晚》的主题部分缓缓出现,“噢,夜晚,刚刚降临于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拥簇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如此温柔,是你歌颂希望的温柔寄语。如此宏伟,是你的神奇,将一切化为了美好回忆。”此段音乐为无伴奏的童生合唱,3/4节拍,流动、静谧。孩子们的声音在无伴奏的和声中更显得庄重、纯净,像夜晚徐徐的微风,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吸慢呼。正当人们沉浸在天籁般的合唱中时,马修老师忽然意外地暂停了表演,他伸出手,邀请一旁的莫杭治领唱。马修老师这一宽容而智慧的举动,用一种更加平和、亲近的方式教会了莫杭治什么是感恩和信任,是给予这个孩子的心灵上的最好的礼物。“噢,夜晚,仍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拥簇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难道他不比梦想更加美丽吗?难道你不比希望更值得希冀吗?”乐曲的第二段旋律是主题的再现,从合唱形式变成了莫杭治领唱、童生伴唱。此刻,莫杭治的歌声如初夏静谧空灵的夜晚,清风缭绕着花枝,暗香缱绻,令人沉醉。唱罢,莫杭治的眼中呈现出了感激和被信任的光芒,这是在那个灰暗的时代中,那群被遗弃的孩子们最缺乏的东西。也许,正是这种动容,彻底地改变了莫杭治的人生态度和轨迹――他后来到里昂音乐学院深造,成为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名杰出的指挥家和音乐家。尾声部分为全体孩子“呜”的哼鸣,口腔的共鸣,如远方的天籁,夏夜的宁静,像一条小河缓缓地流走远去了。
《夜晚》以唯美、纯真的音乐刻画了少年内心的感激和自豪,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和批评家约翰•拉塞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信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是的,音乐流淌的情感是最自然、最真实的,音乐让孩子学会了感激和信任,也让观众为之动容。音乐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为电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彰显了电影爱与救赎的主题。
因为意见不合,马修被迫离开了学校。正当他失落于无人送别的孤单处境时,音乐《风筝》响起了。《风筝》采用F大调,3/4节拍,童声四声部构成的两条旋律交错出现,构成复调结构,如空中的大雁,不断变换着飞翔的姿态。钢琴的音符在分解和弦的跳动中铺陈着,好似温柔的双手托起风筝。这时,一个男孩的歌声伴随着飞舞的纸飞机出现了,“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乐曲巧妙地配合了情节的发展,以一个男孩的歌声开始,那是莫杭治的歌声,那个马修老师最器重的孩子,那个马修老师最想听见的歌声。接着,孩子们的合唱出现了,犹如充满了祝福的漫天飞舞的纸飞机,“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往大海,飘向天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率性的旅行,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歌声高亢而无畏,正如孩子们纯洁、善良、感恩的心。一只只纸飞机跟随着音乐节奏,犹如飞舞的风筝在窗口缓缓飘下,写满了充满个性而又深情款款的送别之词。一只只稚嫩的小手在窗口挥舞,既是告别也是祝福。三拍子的圆舞曲与此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将告别仪式的伤感化为了温情。而此时,音乐与电影已然交融于一处,观众也已心潮澎湃,“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音乐是对电影情节的诠释,是电影情感表达的纽带。《放牛班的春天》作为以音乐贯穿始终,处处散发着温情的“阳光情感电影”,音乐在电影的画面、剧情和情感刻画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音乐与电影之间的这种美妙和谐,实为音乐电影创作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彭钢.讲述:困境中的教育美丽――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叙事研究[J].教育学报,2008(04).
[2] 刘石磊.浅谈从《放牛班的春天》中收获的德育启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6).
美妙音乐范文4
中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在车上风儿迎面吹来,恍如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让我心情舒畅,使我对这场音乐会更充满了向往。来到上大附中,只见门口人山人海。我们走进大门,径直走进演出厅,发现厅内几乎快座无虚席。过了大约15分钟,演出开始了。乐团成员人人穿着燕尾服准备就绪。这时,主持人走上了舞台,用她悦耳动听的声音介绍了本场音乐会的演出人员和曲目,我听着听着如沐春风。
主持人讲解完《小闹钟》,音乐会就在这首乐曲中开始了。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乐曲。刚开始是一阵轻快的小提琴声,我闭上眼睛,仔细地听着,想象着指挥爷爷刚才说过的情景。啊,我听出来了,小提琴和钢琴弹出的欢快声,表现了欢呼,长号、小提琴和大提琴拉出了一阵低沉的声音,这表现英姿。整首乐曲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给人一种振奋感。
我也很喜欢中国的民乐,但平时听到的都是用民乐演奏的。这台音乐会独特的是用西洋乐器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虽然和用民乐演奏的有所不同,但《茉莉花》的欢快轻盈、淳朴优美都表现出来了,同样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让我想到了一句话:音乐是相通的,只有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最后我听了由女高音和男高音带来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像春天到处花儿争芳斗艳,使每个人情绪高昂!演出完了,我却还呆坐在那里,久久没回过神来呢!
这场音乐会让我明白了听音乐就是一种享受!通过听这场音乐会,让我知道了音乐不仅有美妙的旋律,同时它还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希望今后能多一些听这种形式音乐会的机会,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美妙音乐范文5
音乐心理疗法(Music Therapy)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心理疗法,它的治疗原理和神奇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热情。
音乐疗法最早的文献记载在《圣经·旧约·撒母尔记》中,《撒母尔记》中说,恶魔临到扫罗身上,扫罗便胡言乱语,大卫就拿琴为扫罗弹奏,扫罗听到琴声便爽快了,恶魔就离开了他的身。
据考证,扫罗时代大约距今三千多年。琴在当时是一种最常用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能使人心理变得宁静。当时的琴是最简单的竖琴,它是用两块木头彼此钉牢,将弦从这一端拉到另一端,使琴成为三角形。简单的弦用草蔓制成,讲究一点的,用牲畜的肠衣吹干制成。竖琴最多有四十条弦,弹奏起来声音非常响亮。
从现代精神医学的观点来看,扫罗王当时患的是“伴随精神病性表现的抑郁症。”如此严重的精神疾病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治愈成功,可见音乐治疗的效果是多么的神奇!
对音乐治疗研究最多、重视程度最高、临床应用最广的国家是美国。早在1944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便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很多医院都开设了音乐治疗项目为在战争心理受到创伤的士兵服务。如今,美国已有七十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其中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专业最有知名。美国已设立了神经病学音乐治疗证书,持证者可以开设独立的心理治疗门诊。
研究和临床实验证明,音乐治疗几乎适合治疗所有的心理及精神疾病。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生德迈纳对一名叫托尼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了长达了一年的音乐治疗,结果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托尼的发声能力、协调能力和动作技能均取得了极大的提高。现任波茨坦纽约州立大学克兰音乐学院院长的阿兰·所罗门认为,音乐治疗在缓解抑郁情绪和培养社交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创始人苏珊娜·汉泽尔认为,音乐无论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产生超乎想象的积极影响。美国临床神经科学家丹尼尔·阿蒙博士研究发现,音乐可以稳定大脑边缘系统的生理活动(良好情绪的生理基础),减少“西他”脑电波(注意力缺陷与冲动控制失调症患者“西他”脑电波偏多)。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人员彼得罗·莫代斯蒂研究发现,音乐治疗缓解紧张和焦虑的作用并不亚于镇静类精神药物,他还发现,音乐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美国《纽约时代》杂志首席评论家《心灵标符》一书的作家爱德华·罗特斯坦说:“音乐是上帝的声音,任何愿意聆听这种声音的人都会蒙福。”
音乐治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选择音乐。一般来说古典音乐、轻音乐对焦虑症、抑郁症、压抑情绪有较好的疗效,赞美诗(圣歌类)音乐对情感创伤、情绪低迷有疗效,披头士乐队的某些曲子和某些节奏明快的曲子对社交障碍、自闭症有一定疗效。
音乐治疗不仅是指让患者听特定音乐曲子,它还包括让患者学习演奏乐器,训练音乐技巧等。另外,音乐治疗在实施之前一定要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信心,因为只有“信”音乐治疗有效果,音乐治疗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其它疗法亦是如此)。
【治疗案例】
美妙音乐范文6
关键词: 庙会 音乐 浚县大缮矫砘
庙会自东汉时期兴起,最初是祭祀或者单纯的宗教活动,伴随着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转变与发展,自身也开始了丰富的演变,如今已然成为一种反映中国人民风俗习惯及文化信仰的活着的民俗。有文章称中原古庙会是“中原地区宗教音乐及民俗文化的缩影”,的确是很准确的。我亲身经历了一场生动的民俗盛宴――“浚县民间灶火”,即大缮秸月庙会,而后对音乐、庙会、宗教等之间的关系作了思考。
浚县民间灶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最初是人们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建有“老奶大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曲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灶火表演,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阁和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舞狮是传统项目之一,主要形式是:狮子滚绣球、翻滚、扑食、抖鬃毛、双狮争球,等等。后跟武术队,俗称“刀枪把子”。高跷表演者扮成民间故事或戏曲中人物,边走边舞。当地人民闲时排练,正月上演。正月初九及十六的拜山表演,四邻八乡的灶火队早早赶到,摆开架势,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你踩高跷,他练背阁,你吹唢呐,我敲锣鼓,一时间热闹的气氛激荡开来,活色生香。大缮矫砘嵋蚱湫问蕉嘌、生动活泼而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香客游人,涉及五省八十多个市县,高峰期日流量达三十万人,被称为“华北第一庙会”。其经济与工艺品制作也日渐兴隆,古玩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小吃杂技表演令人流连忘返。大缮矫砘嶂所以可以这么传承久远、经久不衰,与其表现形式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我对音乐在庙会中的重要角色作出以下分析。
一、音乐是宗教传播及表达自身思想、招徕信徒的重要方式。
就其内部而言,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道教中的唱道,还是由外传入的佛教的诵经,甚至是基督教的唱诗班,等等,这些宗教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音乐这种形式来完成对内部门徒的思想传授,这不得不说音乐在宗教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首先,音乐的节奏性、旋律性很强,将大量的文字经文加入音乐,使得读习经文的过程不那么单调,呆板,更易熟记。其次,宗教音乐多用单音及和弦音,这类音符的特殊效果,加之高大的庙宇、端坐的僧人,更易使人们产生旷远神圣的宗教感受,即使不懂经文的凡夫俗子亦能因其旋律而产生圣洁感。
对外部来说,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而此时国内土生土长的道教亦形成,它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各自站稳了脚,而唐宋时期则达到了全盛,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竞争的竞争的焦点是:(1)寺庙、道观的修建;(2)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都加入了媚众的音乐娱乐内容,如舞蹈、戏曲、出巡等。这样一来,不仅善男信女,许多凡夫俗子也多愿随喜添趣。文人雅客对庙会的生动描述更是古已有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将元宵节花灯庙会描写得缠绵动人:“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聊斋・婴宁》中王子服与婴宁亦相识于庙会。庙会被人们更多地融入文化、艺术等多种因素,对社会的影响也晕染开来。
二、庙会是宗教祭祀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
宗教之间的生存竞争加剧,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纷纷与道、佛神灵结合,其活动也逐渐由乡间里社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来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集会场所,庙会由此而生。
大缮矫砘岜闶且虬萆狡砀6起,开始只是单纯的宗教类的集会活动,而后来因思想传播等因素的需要,加入了舞狮、高跷、秧歌等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来自各地的香客游人,成为当地的一种庙会形式。
三、音乐在庙会的发展与传承的自始至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音乐将所要表达的思想通俗化,更易为下层人民及非宗教人士所接受。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容易对宗教产生依赖的人群一般属于下层劳苦人民,与一些思想信仰无依之人,他们所接受的知识教育及思想领悟能力程度一般不是太高,然而宗教因其自身的哲学因素,在语言上很大部分又不易被这些人所理解,为了便于传播思想,宗教组织都会将所讲经文或者所授思想融入到音乐中去。以通俗的语言及易于人们接受的形式推动经文及思想在社会上传承开来。中国民间佛寺自唐朝起即有“变文”,是唐代寺庙用于宣传的宗教说唱形式。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等思想。对其内部为“佛讲”,对外部百姓则是“俗讲”,如《目莲变文》、《维摩诘经变文》等,在下层人民中有广泛的影响。道教则以唱道来传播思想,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真经》、《阴符经》都被配以音律在内部传承。
2.音乐的形式丰富生动,为群众喜闻乐见。
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是不可取代的。它在视觉、听觉上对人的的震撼与享受也将所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和丰富。以大缮矫砘嵛例,庙会的过程中加入舞狮来象征人民生活的龙腾虎跃,来增添节日的意趣;用高跷来象征生活质量节节高;用抬阁背阁来寄托对孩子对未来的祈祷与祝福;还有大头舞,事先不需训练,谁想玩就可以戴上头套扭上一阵子,跟着鼓乐随便舞,透出了当地人民好客、热情的品格。不用过多语言表达,而是将这一切都融进舞蹈,融进音乐中,更易打动人心,为群众所接受。
3.音乐多采用戏曲、民间故事等为大家所熟悉的艺术形象为媒介,更易引起共鸣,深入人心。
在大缮矫砘嶂械酱可以看到装扮成戏曲、神话故事、历史传奇中人物形象的表演者,有《宝莲灯》中舍身救母的陈香,有《西游记》里斩妖除魔历险取经的唐僧师徒,有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有《西厢记》里追求自由爱情的张生、崔莺莺,有《东游记》里救苦救难的八仙……这些人物形象早已在戏曲或神话中的描述而深入人心,他们所代表的已经不只是人物本身,更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载体,比生硬的文字及道理更易为大众所亲近、所接受,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在此已经化身为庙会中传达思想的一种媒介,也为宗教文化和经济信息的传播添油加力,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庙会的发展传承又为宗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它们相辅相成,民间艺术、、物质交流、文化娱乐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改革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世界各国文化的冲击,包括庙会文化在内的中国民俗文化应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继承发展,为中国人民自己的民俗焕发骄人光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