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动画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讲故事的动画片

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1

一、巧设情境,让幼儿想说

不管是什么学习,只有让学生打心里想学,有了学习的欲望,才有学习的动力。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也是一样,只有让幼儿想说,他们才不会感到害怕。只有让他们有了说的冲动,他们才能大胆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在相应的情景中产生表达的欲望。“家里来客人了,你会怎么做?”“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的几个小邻居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把李奶奶家门前种的蔬菜踩死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等等。教师提出一定的设想后,让孩子们去讨论、交流,再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巧创平台,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的幼儿不是不想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他们不敢说。为了能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胆的说出来,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的课堂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的活动中,运用语言去交流,让他们都敢于表达,敢于畅所欲言。

例如,在幼儿语言课的教学中,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成“精彩故事会”。首先是我给幼儿讲故事,在讲时除了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外,还加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这样,既能帮助幼儿很好的记忆故事,同时也能激起幼儿听后学着复述故事的欲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我让学生帮我续编故事,比如在讲《鸟类》时,我讲到一半便停下来,让幼儿来编一编故事的结尾。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鸟儿罢工了,呼呼国的庄稼就会被害虫吃掉。“呼呼国就要成为昆虫国了。”“呼呼国的人会没有粮食吃的。”等等。在幼儿续编时,我适时的帮助孩子组织部分语言,让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变“不敢说”为“敢说”。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让幼儿在静音的状态下观看鞠萍讲故事中的《猴子和小鹿》,在孩子“看”完之后,请孩子们根据看到的画面进行讲故事比赛。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根据猴子和鹿争吵的表情大胆的猜测,个个都能讲出精彩的故事。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视觉感官来认识和理解故事的内容,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巧用动画片,让幼儿爱说

动画片可谓是幼儿的最爱。一提到看动画片,孩子们就显得特别的开心,每天午餐后“动画天地”是孩子们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因此,我充分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巧用动画片展开语言教学。

1.小小配音员

《喜洋洋灰太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都是孩子爱的动画片。我先给孩子们讲清楚什么是配音员。在孩子明白之后,让他们“看”动画片,一边看根据角色的口型、表情等进行猜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然后再让他们配音。这个“游戏”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个个没有胆怯的心理,都争着、抢着要配音。而且,还一个比一个配得生动。也就这样,幼儿的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在配音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剧情猜猜看

在午间看动画片时,我让孩子先“听”动画片,然后猜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幼儿通过倾听,然后进行猜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画片的剧情,幼儿非常愿意参与,积极性很高。在这个“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以及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巧用延伸,让幼儿会说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定的拓展延伸的活动,既活跃幼儿的思维,又给幼儿提供了语言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了儿歌《小兔子开铺子》以后,我结合教材和幼儿年龄特点,将儿歌中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一瓶花露水告诉我们,花露水装在什么东西里面?瓶子还可以装什么呢?孩子们很快想到了“ 饮料”、“ 酒”、“ 油” 等等,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让幼儿自己创编新儿歌。在幼儿自创新儿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2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摩尔庄园》等票房表现不俗的国产动画电影,却都摆脱不了低龄化的印记。每逢国产动画电影上映,“小孩看片大人睡觉”就成了影院一景。

“为了吸引放假的孩子走进电影院,争取好的票房,国产动画往往选择在假期扎堆上映,而在其他档期,则鲜见国产动画片。反观好莱坞的多数动画则不太挑剔档期,甚至面对任何大明星、大制作也毫无畏惧。”谈到国内外动画片的不同,郑州一位影院老板如是说。

这个常人不会注意到的现象,却折射出动漫观赏人群年龄段的巨大差别。

“为什么非要选择假期?因为国产动画片很多是为处于学龄期的孩子准备的,或者说年纪偏低的孩子更喜欢国产动画片,而国外的动画大片则往往老少咸宜,因此不需要挑档期。”据影院工作人员介绍,国内动画片观影人群以小学生或学龄前儿童为主体,大人都是陪同观影;而国外动画片则吸引了很多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甚至不乏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差别因何产生?相比于好莱坞动画片,内容情节的低幼化是国产动画片缺乏观众缘的一个根本原因。“低幼化的情节无法吸引成年观众,但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却可以拉动票房。虽然孩子的艺术欣赏水平低,但其品牌忠诚度却非常之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沙家强表示。

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3

关键词:分镜头;动画;产生;概念;设计

一、短片分析

1.剧情介绍

《三只小猪》是一个著名的英国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三只小猪大宝、二宝和三宝要建房子了。懒惰的大宝选择了用茅草建房子,因为那样省力;同样懒惰的二宝选择了用木头建房子,因为那样不必多花多少力气就可以建一座结实的房子;只有勤劳的猪小弟选择了用砖头建房子,因为那样最坚固。房子建好,大灰狼也来了。结果老大的房子不堪一击,它跑到了老二家。老二的房子也同样抵挡不住大灰狼的进攻,落荒而逃的大宝二宝逃进了三宝家。砖头盖的房子再也不怕大灰狼,大宝、二宝这时才知道自己错了。

2.短片赏析

《三只小猪》美国导演Burt Gillett1933年执导的动画片,英文名Three Little Pigs.片长8分钟,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荣获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是一部非常有趣非常出色的动画片,值得强烈推荐。在这部影片中,角色的行为动机并不明显,但是角色动作的表现却极为有趣,算得上所有动画电影中的经典鼻祖。这部动画片也是三十年代电影极为少有的直接指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电影,影片的主题曲“谁害怕大灰狼”充分表达了大萧条时期人们没有工作失去家庭的悲苦和哀愁。这部电影后来重拍过许多次,甚至在《怪物史来克》之类的当代动画片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重新再看这样一部满是童年乐趣的动画片,感叹在1933年的时候美国动画的水平就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画面清新幽默,充满童趣,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一部动画了。

二、动画分镜头设计的形成和概念

1.动画分镜头设计的产生

动画一词,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当时日本把用线条描绘的漫画称为动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的动画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和适时播放,从传统制作方式到观念,较传统动画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字面意义上看动画是活动的、赋予生命的图画。Animation是英文对动画艺术的称谓,动词形式是Animate,词义有“赋予……以生命,使……活起来”的意思。Animation包括所有使用逐格拍摄方式,使木偶等没有生命的事物产生看起来象有生命一样运动起来的电影,属于电影的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和折纸片的总称。因此动画是“赋予生命。的含义。

要谈分镜头画面设计,首先要谈什么是镜头画面7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镜头是画面构成的基础,每一个画面都是镜头最终的外在体现。镜头是画面的承载形式,镜头也是构成影像画面的最基本的元素。”镜头和画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镜头画面是承载影像的物质载体。镜头画面是导演用来展示镜头面前发生事件人物的现实,而这种现实又是围绕导演的意图而设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动画的镜头设计,镜头与画面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并融为一个整体的。画出来的镜头画面其视觉效果都是根据视听艺术的规律,把画面镜头画,把视角拟人化,以期达到艺术作品与观众的共鸣。

2.分镜头脚本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重要性

画片的制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工作,分工非常细致明确。通常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部分。前期制作就是对整片的一个规划和设计,包括剧本、分镜头设计、人物设定、以及场景设定等:中期和后期则是整个动画片制作过程中最繁重的部分,需要实现前期规划设计好的每一个细节中期制作包括了动画、上色、背景、摄影、配音、录音等:后期制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等。虽然动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有时候因人而异,但是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4

“导视”也是一门艺术,要从宝宝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出发,随机引导宝宝谈论、比较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让宝宝不做被动的欣赏者,而做主动的参与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越大。孩子并不喜欢裸的说教形式,因为在那样的关系体系中,家长以权威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孩子则处于被教育、被要求的地位。而利用动画中的特定画面,运用“暗示法”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陪孩子看动画片时,如何不露痕迹地对宝宝加以引导呢?您可以尝试一下这7种“导视”方法:

1 与生活相结合

凡是卡通片中正面、积极的内容,如“巧虎”中包含的教导小孩如何学习生活细节的内容,父母可借机引导孩子模仿、练习。

看完《猪八戒吃西瓜》,不妨教育孩子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然后提出情境:妈妈买来宝宝爱吃的水果,宝宝该怎么做呢?这种引导不仅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还能让宝宝找到自己的不足。

对于卡通片中的负面信息,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总是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就欺负弱小,爸妈也可趁机告知宝宝:不可仗势欺人,应当帮助别人。

2 与阅读相结合

一般来说,宝宝看完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以后,都会意犹未尽。宝宝的这股热情可不能随意忽视,那就让宝宝在书刊中继续释放吧!

给宝宝推荐与动画片相关的书籍或杂志。开始可以选择图多字少的,逐渐发展为字多图少的。比如,看到《蓝猫淘气3000问》中的问题和解释,可以再找来《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读物对比阅读。这样,从动画片到书籍,阅读兴趣也就不露痕迹地加以培养了。

3 交流情节

幼儿的情绪、情感还不是很丰富,他们对自己内心的认识还不深刻,加上语言表达的限制,使得父母也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有了动画片,也算给您增添了一个了解宝宝的小助手。比如,和孩子看完《狮子王》,可以聊聊为什么辛巴那么勇敢。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要求孩子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通过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给予正确引导。

4 请孩子复述

这可是个简单有效的招儿,既能锻炼宝宝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还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对同一部动画片,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与表述会有所不同。比如,3~4岁的孩子或许可以简单讲述情节,5~6岁的孩子则还可以表述自己的感受或续编。

当宝宝观看的动画片故事完整、矛盾鲜明,而他又乐于对其中的情节津津乐道时,不妨亮出这个“招牌要求”。您可以假装寻求帮助:宝宝,妈妈刚才没时间看,你给妈妈讲讲里面的故事吧……人都是好为人师的,小孩也不例外,相信宝宝会立即奶声奶气地讲起来。

5 与游戏结合

只要您善于琢磨,由动画延伸出游戏可是“大有作为”哦!

和宝宝一起挑选他喜爱的动画玩具,比如花园宝宝、小猪、孙悟空、猪八戒等,当一集动画片结束后,不妨拿玩具和宝宝一起继续动画里的故事,当然也可以演出新故事,比如,将动画人物与生活实际或平常喜欢的游戏相结合。

爸妈想要扮演好“引导师”的角色,还可以多问宝宝几个“为什么”、“接下来呢”、“最后呢”、“还可以怎么样”……这样的追问其实是在启发宝宝的思维能力。

如果宝宝喜欢画画,那就找来纸笔请他“一展身手”吧!动画片里的人物、场景都可以作为蓝本。对于喜欢的角色,宝宝既可临摹,又可进行创新。

如果动画片里讲到了科学小实验,也不妨和宝宝在现实中尝试、验证一把。比如,把冰块加热就变成了水、汽油遇到燃着的烟蒂就着火等。在游戏中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6 品德培养

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以及是非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健全,需要不断地进行正确的引导。一起看动画片则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契机。动画片的内容无形中也是一种素材,利于您对孩子是非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如看动画片《奥特曼》时,大人可以边看边告诉孩子奥特曼是正义的,他只会对付坏人,我们要想做像奥特曼那样的人,就不能对自己的朋友、同伴、家人做出打斗的动作。

7 动画片效用

很多孩子都是十足的“动画迷”,只要电视上一放动画片,再有趣的事情也吸引不了他的目光。既然宝宝有这个爱好,您也不妨“将计就计”,让动画片成为您的一个“砝码”。

有位家长就是这么做的:

我对儿子看动画片提出了几个附加条件:每天,在动画片开播前一个小时,必须搞清楚一个数字的组合,或者学会几个生字。平时,儿子因为过于淘气,不论是在幼儿园里老师教他,还是在家里妈妈教他,他都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极少专心致志地跟着学。因为动画片的诱惑,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学习劲头十足,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往往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能赶上半天时间。

动画片是学习、娱乐的一部分,孩子可以适当收看,但若沉溺其中或将动画片作为“保姆”,即家长忙自己的事,将孩子的空余时间完全交给动画片,则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活动是可以代替电视和动画片的,不妨陪孩子一起玩玩:

如果天气好,带孩子去户外活动。

多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互动交流;如果家长很忙,可以让孩子看优秀的图画书。

让孩子自由涂鸦、绘画。

让孩子跟着大人做家务,如择菜、洗手绢、扫地等,这些事情对孩子来说可是游戏呢!

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5

关键词:受众群体;新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33-0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美女与野兽》成为第一次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动画片开始,动画片也更多的成为人们表现和抒发感情的方式。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着科技进步,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可以欣赏很多绚丽的画面,震撼的音效和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动画也与西方动画有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人们总是思考表面的技术包装,抱怨我们没有能做出好动画的软件或者技术人员。但是,抛开这些,我们的探究于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创意本身,我们与西方动画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奥斯卡动画的创意考究.

(一)《美女与野兽》创意探究

我们可以深刻的去探究《美女与野兽》的成功,其可谓是动画界真正的无冕之王,当时的奥斯卡还没有为动画长篇专门设立奖项,《美女与野兽》成为了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动画片,也是第一部票房超过一亿的动画片。故事改编自著名法国童话,讲述的是被施了魔法变成野兽的王子学会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王子与公主的经典童话,是一个关于真挚爱情的源于美丽心灵的传说。但是这当中有很多与世俗不同的东西。

我们看过太多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误食了皇后的毒苹果昏死过去,这时候,王子经过,救活了沉睡的公主。美丽的奥莲达公主被抽中成为火龙的腹中餐,刚刚进城的勇士圣・乔治挺身而出杀死了恶龙,解救了公主。

传说中,英雄永远英俊高大,永远多金优雅,永远温柔深情。当我们看见脾气暴躁,长相更加暴躁的野兽主人,我们很难接受美丽的公主会爱上这个外表狰狞凶恶的怪兽,但当我们看到最后,当我们深深地被这头怪兽的善良和无奈的心境所打动。我们会更深刻的为野兽真挚的感情所动容。

这部动画虽然是由著名法国童话改编,但是最重要的改编,是将野兽城堡里的每样东西注入了生命和加入人声。憨厚谨慎的胖钟,聪明大胆的烛台,善良的茶壶,调皮的凳子,城堡里的一切都被赋予了鲜明的性格,充满人性。这个创意使电影有了新鲜的活力,使电影变得俏皮诙谐。导演是想向观众传达他的意愿,即相比较于外在美来说,内在美更加珍贵,并且更应受到社会的关注。这部影片中,外貌的丑陋不只是长相难看,更是别成了一个野兽,这部动画选用的这个极端的故事打破世俗,搬上荧幕本身就是一种创意。

而这种创意也正是中国动画所缺少的,由于中国动画更多的是针对于小孩子的,所以中国动画更偏向于较为浅显的表达方式,所转达的意义虽然易懂,却不深刻。随着一片动画风潮的的来临,现在的动画片也成为了成人的消遣和精神需求。而且,时代在进步,思想越来越开放,电脑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我们儿时的动画片受到大众的抨击。虽然,批判不可避免,但是我们需要去进步和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美女与野兽》是1991年的动画长篇,抛开动画的技术不谈,这部动画也是外国童话与传说的沉淀。可是,中国在动画片的题材上,一直难以创新,寻求不到突破口。

从《美女与野兽》到2010年获奖的影片《飞屋环游记》,奥斯卡动画长篇中,很多题材给予的是关于冒险和梦想的。《飞屋环游记》是Pixar公司出品的,Pixar的动画长片绝大多数都是G级,按照美国的电影分级制,这个级别的电影适于任何年龄段观看。于是Pixar总想着要照顾尽可能多的观众,所以讲故事常常是一浅一深两个层面并行。浅的那层一目了然,是讲给未涉世的孩子们听的,给孩子们看的是胖乎乎的中国小孩,彩色的大鸟,有本事脾气却古怪的老爷爷。而深的那层往往是无奈、心酸和感动的交集,那是讲给已经多多少少明白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死亡的成人们听的。在《飞屋环游记》中,老爷爷Carl和小男孩Russell与邪恶探险家斗争之而勇救神奇大鸟是Pixar讲给孩子们听的传奇,而Carl和妻子Ellie平凡琐碎却又令人动容的爱情则是Pixar馈赠给大人们的童话。

这是个温情的童话,关于爱情和梦想,关于爱人对你一生的牵绊。西方选用了这样的题材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影片开始用几分钟描绘了老爷爷Carl与老奶奶Ellie年轻时琐碎的生活和一直以来的梦想,这几分钟里没有一句台词,有的只是一个个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场景依次以柔和的暖色调呈现。有些地方的处理很含蓄,只是轻轻一点,没有说破,以至于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时候,最后画面上出现葬礼上老爷爷哀伤的身影时,坐在我旁边一个估计还未上学的小女孩疑惑地问妈妈:“老爷爷怎么了?”也是,这几分钟里包含的那么多细小又深沉的甜蜜与哀伤,小孩子如何明白得了。可是,这部动画片正是体现的是动画片不再只是小孩子们爱看的东西,成人们也应该能从中获得感动和启发。

(二)奥斯卡动画创意特征

纵观近几年的奥斯卡获奖动画影片,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

第一,简单易懂,却引人入胜,他们把一部动画片当做一部优秀的电影来制作,它面向着银幕前所有的观众。它有着好的剧情,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接受并且认可,这样就有了更为广阔的观众基础和副产品销售市场。而国内的动画大多都没有一个好的剧本,而且立意过低,只面向于儿童,大人的认可度过低,因而就失去了大量的观众和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而且国内很多电影过多的追求一种所谓的教育意义,而严重的忽略的影片所具有的娱乐意义,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动画片的发展,使观众的认可度不高,久而久之甚至是反感。第二,所有奥斯卡获奖动画片都是把其放在商业与盈利的前提下来进行销售与制作的,他们动用一切能用到的科技来制作动画力求完美,影片上映后又大力宣传,大力发展其附属商品,使得有了相当可观的销售业绩,也刺激了动画片业的发展,使动画片公司更愿意做出更多更好的动画来。而国内的动画片由于资金匮乏,国家给予的支持不足等原因,使得很多动画片粗制滥造,而且没有很好的宣传,认知度不高,使得相关产品的销售受到阻碍,导致连年亏损,也在另一个层面上抑制了动画产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第三,国内与国外动画差距过大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动漫产业太过零碎。我国著名动漫作家夏达就指出过,国内的动漫都是单打独斗,不团结。国外的动画尤其是奥斯卡获奖动画无论哪一部都是鸿篇大作,都需要着强大的经济基础,而国内做动画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公司,有好多还是国家补贴企业,资金不足也就注定了难有很大作为。

三、中国动画的创作模式

动画叙事创作的模式对于整部动画来讲是非常重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才能让观众感受到独特的魅力,动画片的故事决定了这部动画是否能够成功的将观众吸引,决定了是否有必要去发展动画的周边。我国动画片的叙事模式是和日美动画截然不同的,究其根本,是在于相对于美国动画强调叙事时空和结构上的实际性,我国动画在叙事上注重的不是写实地叙述出冲突的连贯性,而是强调从点到点的线型结构是否能够抒情性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四、我们动画片的创意探究

我国动画一直忠实于“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教化先行,动画片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某个道理,因此,我国传统动画更注重讲述故事而并不在意人物的塑造。虽然动画片的主要目的是说教,由于在我国受众定位为低幼化的小朋友们,所以即使注重对于故事情节的叙述,其内容往往简单易懂,在简洁的情节推进中讲述故事,这些叙事特征取决于我国的传统美学追求。中国5000年文明,所以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儒家传统文化,强调“文以载道”,“载道观”的要求体现在动画的创作上的首先就是把具有教益的内容清楚表达出来,因此我国动画的叙事往往非常简单,直白。我国绘画强调“以形写神”,强调诗意,强调韵味,重视创作者的主观性能动性,要求抒情且能直观的表达作者意图的方式,这影响到我国传统动画的发展,在叙事的节奏上舒缓、抒情。总之,我国传统动画具有的叙事特征自于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和文化传统,有其独特的叙述特征。

总的来说,差异性在于我们与西方有着文化方面的不同。但是西方动画的很多方面也有很多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讲故事的动画片范文6

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总导演黄伟明认为,与《功夫熊猫》为代表的美国动漫产业相比,中国动漫电影在制作费和理念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在黄伟明看来,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成功的背后,有好莱坞发达的动漫产业做支撑。“3年前的《功夫熊猫》制作费就高达1.3亿美元,全球宣传推广成本高达1.5亿美元。而我们制作费最高的一部《喜羊羊》也不过2千万人民币。这已经不是动画形象精致度的差别,而是整个产品操作理念的差别。”[1]黄伟明先生的这种看法,在我国动画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在笔者看来,制作费用的多少仅是影响动画产品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既不是唯一因素,甚至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除了创作、制作、推介经费之外,关键是创作理念与制作技术问题。就本土动画的品质提升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恰当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动画创作技术相结合的问题。《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片之所以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将中国元素成功地融入到动画片中的做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片大获成功之后,在我国动画业界,再次引发了本土动画片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呼声,业界在这方面也形成了诸多新思考、新探索。虽然《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片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产品的必要性,但是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何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动画制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使动画产品既不失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能体现时代精神与现代人的价值取向,符合公众的欣赏品味,从而获得本土观众的认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解决。

动画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很宽泛,从成功的本土动画片实践上来看,笔者认为主要分为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精神元素三个方面。

(一)视觉元素视觉元素是艺术设计与造型的基本取材要素,是以文字、图形、纹样、器具、建筑、物件、色彩等可视形态而存在的文化元素。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在岁月的长河中,出现了非常多的视觉元素,如吉祥图案、龙凤纹样、象形文字、中国红、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木版年画、戏剧脸谱、景泰蓝、剪纸、皮影、瓦当、画像石、太极、岁寒三友等等,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在这些众多的视觉元素中,有一些能够很容易地融入到动画的创作当中,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动画片的运用;在《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狐狸打猎人》中,我们能看到传统的剪纸和皮影艺术在动画片的运用;中国传统年画艺术在动画片《哪吒闹海》、《渔童》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而在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设计中,又借鉴了戏剧的脸谱艺术;在动画片《九色鹿》中,我们又看到敦煌壁画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再现;中国传统的折纸艺术,我们也能从动画片《聪明的鸭子》、《一颗大白菜》、《湖上歌舞》中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运用到不同的动画片中,获得了极佳的视觉效果。

(二)听觉元素听觉是辨别外界物体声音特征的感觉。如同电影艺术一样,动画艺术的听觉元素也是由语言、音乐两个部分组成的。“在动画艺术中,声音赋予了角色性格与情感,担负着交流与沟通的使命,同时,展示着剧情的发展与变化,并渲染了环境气氛,突出了主题”[2]。在中国的传统元素中,听觉元素也可以大致分为语言、音乐两个部分。中国是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除汉族、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外,有53个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加上各地使用的方言,构成了丰富的语言体系,其中不少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或方言,成为影视和动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元素。在音乐方面,中国更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各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音乐外,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和形式多样的戏剧,也给动画的音乐创作带来许多灵感。在《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中,古琴与琵琶创作的乐曲,配合清新雅致的中国画写意花鸟画面,使音乐达到汲水墨之灵、济丹青之韵的奇效;在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影片中的人物韵白和武打、舞蹈动作都采用了京剧等舞台艺术中颇具表演性的程式化语言,加上作曲家对节奏板式熟练应用,板腔音乐在这里呈现出“形神兼备”、“变化多端”的特点。除此之外,为配合影片中“玉帝观乐”一段的乐伎舞蹈和“仙女摘桃”一段的歌唱场面,影片运用了我国古乐经典《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使画面中的人物犹如在五线谱上翩翩起舞,美不胜收[3]。

(三)精神元素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化的民族环境,形成了丰富而形态多样的精神元素体系,如中庸和谐、扶贫济困、惩恶扬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服人、肝胆侠义、信义为先、不畏艰难、勤奋节俭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元素,通过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段,得到含蓄的融入和表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的动画作品中,不乏成功运用传统精神元素的例子。在诸多精神元素中,对中国动画影响较深。道教和佛教不仅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成为中国动画创作题材重要的来源和参考。动画片《九色鹿》讲述的就是一个典型佛经故事,题材源于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鹿王本生图》。“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这样一个佛教故事,传达出了九色鹿的机智与勇敢、弄蛇人的背信弃义与见利忘义、国王从一开始的是非不分到觉悟的转变三重含义。动画片《九色鹿》的表现形式,借鉴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造型和用色,这种艺术形式运用的创新固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更令人赞叹的是佛经故事中精神元素的寓意表达,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取材于《聊斋志异》的动画片《崂山道士》,则是一部以道教文化为题材的寓言故事。主人翁王七好逸恶劳,梦中崂山求道,学得法术之后心存邪念,最终法术失灵。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是道教伦理观念的集中体现。道教的伦理道德,主要是靠神灵的威力来贯彻的。道教一方面以长生成仙的美好幻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迫使人们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与反面恐吓相结合,使它的道德伦理准则,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发挥对人类心灵的塑造功能。#p#分页标题#e#

动画片创作如何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需与时代精神契合本土动画需要走民族化的道路,这一点已被很多动画从业者所认识。但是,相当一部分动画人将动画片的民族化简单地理解成为中国传统元素的植入,或对民间故事的改编等。事实已经证明,传统的民族元素及创作素材,如果不能跟随时代而推陈出新,不能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就会观众感觉索然无味。而且中国传统动画中改编多、原创少的创作模式,使动画产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大打折扣。只有将时代精神融入到动画片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元素,真正起到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1998年迪士尼版动画片《花木兰》,成为中国传统元素和时代精神融合的一次成功的尝试。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主人公因替父从军击败入侵者而闻名天下,故事颂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和“孝”的精神。而在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动画片中,我们看到了迪士尼演绎的“花木兰”不仅有爱国爱家的闪光点,更挖掘了花木兰寻找自我价值的心路历程,花木兰的性格变得更为活泼、立体、更有人情味。从迪士尼推出的成功动画产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其选定一种特殊的文化事象作为影片的故事题材时,一定会用动画的表达形式与技巧,重新演绎特定文化中的故事情节,而这种演绎虽然始于传统元素的带入,但却成功于现代元素的融入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从《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片来看,表面上各种中国传统元素的带入其实并不是动画片获得巨大票房奇迹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其故事中主人翁阿宝敢于梦想、敢于冒险、敢于追求的人物个性,由小人物摆脱小烦恼,克服小困难,最终成就大业这种好莱坞模式下的美国精神内核,符合了当前时代所倡导的小人物成就大事业的时代精神,也同时迎合了观众心中的侠客梦情节。中国的传统元素中饱含着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必须在动画片中坚持这些精神,才能够体现出本土动画的民族特性。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动画片作为一种轻松而活泼的载体,只有轻松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具有现代感的主题才能被观众所接受。脱离了现代感和时代精神,即便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动画片仍然无法吸引观众。

(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需要先进动漫制作手段的支持上世纪中叶,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中国学派动画”,是当时动画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标杆。早在1981年,中国水墨动画之父特伟在日本京都举办中国水墨动画展,日本动画爱好者纷至沓来,纷纷惊叹于中国的水墨动画。就连日本动画艺术的鼻祖手冢治虫也表示,特伟的水墨动画使他受益匪浅。后来特伟访问美国迪斯尼时,又被那里的动画艺术家围住,要他解答如何把水墨弄上胶片并呈现墨渗淋漓的效果。然而时至今日,尽管动画理论界对动画电影中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呼声很高,但现实中,许多新生代的本土动画人对使用中国传统元素仍讳莫如深,不愿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究其原因,无非是担心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举步维艰的中国动画电影雪上加霜。的确,与美国、日本动画强调高技术的运用,追求极致的写实仿真风格相比,中国动画的水墨、剪纸、皮影等传统元素的表现手法显得落后和孤芳自赏,水墨动画这类动画形式,在叙事和营造戏剧冲突方面也的确存在缺陷。“电影的戏剧性表现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角色命运的悲欢离合之间。戏剧性填补了人们对于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想象。水墨动画片重在写意和抒情,所以不得不在戏剧性方面有所欠缺。这恰恰也都是受材料和表现形式制约所导致的”[4]。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动画的高科技表现手段和方法并不矛盾,相反,中国传统元素需要靠现代化的动画技术与手段,才能更好地传情表意,实现其特殊的艺术效果。只有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技巧与现代动画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从好莱坞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获得票房成功的几部动画片来看,国外动画公司在演绎中国故事,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时候,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将各种中国传统元素,自然地融汇其中。从《功夫熊猫2》的开场我们能看到,梦工厂运用中国的传统皮影艺术,尽管皮影艺术在动画动作表现上,有其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段,来作为动画片背景故事的演绎。在《功夫熊猫2》的正片中,我们看到了梦工厂叹为观止的三维技术运用,从拟人化的角色造型,到各种毛发、动力学、粒子系统的运用,无一不体现了国外动画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作风。但从角色的服饰,到建筑的造型结构,中国传统元素贯穿始终,好莱坞出色的动画制作技术,在这些传统元素的灵活运用中,不仅丝毫没有降低动画片的艺术性,反而使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绝不会影响动画片的艺术性和技术性,更不是票房毒药,问题在于中国传统元素需要一种现代化的演绎方式,融入动画电影之中。刻意地追求动画片的艺术性,动画片将会变得不食人间烟火,曲高和寡;而走了技术路线的极端,动画片本身将变成炫技的舞台,让人看后觉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

(三)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要有好的故事载体鲍勃•彼德森曾在制作动画片《怪物电力公司》时说过,对于动画片来说,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第二届XML苏州动漫产业大会上,《功夫熊猫》的导演约翰•斯蒂文森被请教最多的问题就是:故事、技术、画风等哪一点最重要?他的回答是:“故事!”[5]一部成功的动画片,往往离不开成功的剧本,商业动画片更是如此。要把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动画片中,得到成功的呈现和表达,就必须依托好的故事,成熟的剧本。但是目前我国的本土动画,在故事的选择和讲述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本土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创作的时候,大多数选择了对现有古典故事和神话传说进行改编,再创作则明显不足。由于有经验、懂传统文化的动画编剧人才的缺失,大多数故事基本按照故事的原始主线进行演绎,原创成分不足。我们知道,有些故事比较适合文字演绎,不适合直接用动画方式进行呈现,不对原始故事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就很难得到观众认同。这点我们从国产动画《宝莲灯》和美国动画《花木兰》的比较可以看出。从题材上看,两者都属于对中国古代故事进行改编加工,但《花木兰》的改编无疑加入了更多的原创成分,改变了原著中“木兰”为“忠”、“孝”———尽孝道而参军的动机,编入了美国式的追求自由和反叛传统的思想内容。在《花木兰》中,“木兰”对传统观念的不满与突破的渴望、对个人价值和荣耀的渴望,才是她走出深闺、金戈铁马的根本动因。整个故事的主题,也由《木兰辞》对传统孝道的颂扬,变为对打破传统观念、实现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意识的张扬[6]38。而反观本土动画《宝莲灯》的改编,倒像是在原始故事的基础上,做了减法。《宝莲灯》的原始故事,实际上牵扯到了古代中国人的爱情、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内容,而改编过后的动画版《宝莲灯》,却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沉香救母的故事。显然,动画的创作者将原来的故事进行了删减,让本身跌宕起伏的故得平淡无奇。其次,本土动画的制作流程,也实际影响了故事在动画片中的最终表现。本土动画在剧本敲定后,做完文字分镜和绘本分镜之后,就会进入动画的制作过程。也就是说,本土动画的剧本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实际上是几乎不做修改的,一切都按照剧本来执行。但是,比较美国动画的制作过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动画在做完绘本分镜之后,还会加入故事版的演绎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编剧或者演员会绘声绘色地边配音,边指着墙上的分镜头向故事小组的同僚们“表演”动画片中的片段,然后由大家共同商量,看是否需要加入新的“包袱”,设计新的台词或者改变片子的情节。动画片剧本的敲定,就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样经过精细设计的动画片,无疑具有更多的“笑点”和“看点”。相反,本土动画的故事改编,更像是“一言堂”。这样,故事改编者的审美情趣和对观众的定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最后动画片的审美取向和年龄定位,其局限性不言而喻。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要让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动画片,起到文化传承与叙事表达的作用,仅仅在题材上走传统路线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好的故事才能成为中国传统元素的载体,脱离动人的故事,传统元素的表达功能将难以奏效,其对提升我国动画片品质的作用也将难以发挥。#p#分页标题#e#

(四)改变传统文化题材教化功能的表达方式“诗言志”、“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动画作为文化现象之一,自然也承载着教化的功能。在我国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教化功能都或深或浅、或显或隐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是“中国学派”动画家们的艺术追求[6]129。“寓教于乐”既是国家与社会对艺术家们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动画片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里面,从来就是用来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存在。观众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和客观要求,使得本土动画必须将教化意义融入其中,以符合国家、社会、“家长们”的要求。动画片必须具有教化意义,才能称之为成功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