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听小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听小故事范文1
这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shǔ)中心小学三年级一班的赵佳楹(yínɡ)同学给嘟嘟姐姐讲述她第一次上台表演时的心情。想知道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的故事吗?我们一起听她说说——
“星星岛”上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孩,长着乌黑发亮的头发、胖胖的脸、端正的五官。认识我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喜欢听我拉小提琴,他们说我的琴声是“仙乐飘香”呢。呵呵,朋友们说我是“小仙女”,给他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我听了好开心呀!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学琴能陶(táo)冶(yě)情操”。听着小提琴演奏家演奏的悦耳琴声,我深深爱上了它。好奇心使我迫(pò)不及待想学小提琴,可是当我开始学时才发觉练琴的辛苦。记得有一次,我的脖子有点落(lào)枕了,可妈妈一点都没有让我休息的意思,还是让我继续拉琴。我拉了一遍又一遍,练得我汗流浃(jiā)背,腿也慢慢变软了。妈妈见我这个样子,才让我收琴。我本来以为可以休息一下看看电视了,可我刚拿起电视机遥控器,妈妈就拿着琴谱(pǔ)过来了,说让我背谱子巩固。我正想埋(mán)怨(yuàn),但一想起我表演时台下观众那热烈的掌声和参加比赛得来的荣誉,那种自豪和快乐的感觉仿佛就在身边,我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这学期,我要争取在学琴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虽然是个女孩,但十分调皮,是个“假小子”。在活动课上,女孩子们都在休息,我却像个男孩子一样在打篮球。下课了,女孩子中就我一个满头大汗,像从河里捞(lāo)上来似的。虽然我非常喜欢玩,但我每次考试都在前五名,上学期还评上了“三好学生”呢。我还是老师的小帮手,老师不在时都让我管理班级纪律。我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呢。
听小故事范文2
【关键词】餐厅;禁烟标识;PM2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42-02
任何允许吸烟的地方都会有二手烟草烟雾暴露问题。接触二手烟草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被众多的科学事实证明[1]。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公共场所包括餐厅在内接触的二手烟草烟雾比家里接触的更多[2-3]。在公共场所通过立法禁烟可有效减少二手烟草烟雾暴露[4-5]。2012年某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餐厅也不再有过渡期,要求全面禁烟。为对条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我们于2012年5月和7月两次对该市部分餐馆进行了调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根据国际通用的餐厅分类标准,在该市共选择了餐厅26家。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该市人口密集餐馆聚集的两个区,按“大众点评网”上的人气排名,选择前26名的餐厅,包括20家中式正餐厅、2家中式快餐厅、2家西式正餐厅和2家西式快餐厅。
12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以顾客用餐的方式在就餐高峰期对餐厅进行现场观察并填写调查表,调查的内容主要有餐厅面积、现场用餐人数和吸烟人数,并对室内外细颗粒物进行监测,通过检测细颗粒物PM25浓度来反映烟草烟雾浓度,检测仪器采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AM510型个人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先在餐厅外测量至少5min作为基底值,进入监测区域后至少连续测量30min,同时记录外环境情况、监测区域的空间大小、座位数、通风情况、禁烟标识摆放情况,每15分钟收集1次就餐人数、吸烟人数等。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数据经过审核合格后,采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餐厅PM25监测情况条例实施前:26家餐厅室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室外,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吸烟餐厅17家,室内平均浓度近为室外的4倍(z=3517,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吸烟餐厅室内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吸烟。无吸烟餐厅9家,室内平均浓度与室外接近(z=1784,P=007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吸烟餐厅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无明显差异。
条例实施后:26家餐厅室内外平均浓度监测结果与条例实施前一致,见表1和表2。
条例实施前:中式正餐厅室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室外,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21,P=0),吸烟比例高达75%,即说明餐厅室内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吸烟;中式快餐厅、西式正餐厅和西式快餐厅经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三类餐厅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无明显差异。
条例实施后:各类餐厅室内外平均浓度监测结果与条例实施前一致,吸烟比例增高达80%,见表3、表4。
22餐厅禁烟标识情况见表5。
禁烟标识条例实施后达到百分百,但有些餐厅数量还需要增多,让标识更明显,且条例实施后粘贴禁烟标识的餐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条例实施前(p=00026),存在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被动吸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早已得到公认,公共场所控烟势在必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立法。2012年某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正式实施,为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我们对该市部分餐厅在条例实施前后进行了观察和监测。本次所调查26家餐厅中,16家餐厅PM25的平均浓度均在100μg/m3以上,这可能是与该市室外环境细颗粒物浓度比较高和有些公路施工有关。现场观察期间,中式正餐厅内发现有人吸烟,条例实施后大部分餐厅醒目位置张贴了禁烟标志,但是仍设置与吸烟相关的器具,并且餐厅都没有张贴监督部门电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弱了民众对餐厅控烟行动的参与。
由于观察和PM25浓度测定都是在一个相对随机的时间点测定的,只要监测时间内有人吸烟监测值就会明显上升,所以数据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且决定餐厅不再有过渡期,实行全面禁烟,但未对控烟工作未做出具体责罚。禁烟工作的主体应是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由经营者加强对顾客的劝导,可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经营者顾及自身经济利益而没有有力劝导顾客,对顾客吸烟视而不见,仅在墙上、厕所等位置张贴禁烟标志和吸烟警语宣传草草了事,并且禁烟标识上都没有举报电话,所以人民监督力度也很差。现在我们已经有法可依,以后工作的重点将放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面来。
参考文献
[1]崔小波,李强,牛丕业,等北京市部分公共场所吸烟与二手烟暴露情况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1):50-52
[2]Michael BrauerAndrea MannetjeRestaurant smoking restri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xposure Am J Public Health,1998,18(12):25-29
[3]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_83
听小故事范文3
嗨!大家好,我是赵芯冉,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我小时候的名字叫赵琦,是2003年1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出生的,那时候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
听妈妈说我小时候还有一段惊险的经历呢,那是我出生后的第六天,护士阿姨推我们新生宝宝到育婴室去洗澡,妈妈说一个小车里装我们四个小不点儿,当护士阿姨给我们洗完澡把我们推回产房时,是按照我们衣服上的号码牌叫家长的,可是当爸爸接过孩子之后一下愣住了:“怎么孩子洗完澡之后大眼睛变成小眼睛了呢?”妈妈也焦急地喊:“不对,不对,我姑娘的头发又黑又长。”产房里的人也都惊慌起来,爸爸往小车里一看有个孩子正蹬着小腿瞪着大眼睛东张西望呢,“这个才是我姑娘呢!”爸爸急切地说。“别慌,别慌,洗澡时孩子手腕上的号码牌是不往下摘的。”护士阿姨说道。你猜咋样?原来那个大眼睛的孩子真是我呀。嘻嘻,够惊险的吧。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第十七小学三年级:赵芯冉
听小故事范文4
九月一号,小猴终于上学了。
上语文课了,熊猫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一”。他说:“这是一。”然后,熊猫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了“二”和“三”,小猴看了看,心想:“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二横,三就是三横,四一定是四横,这也太简单了吧,我以后会当数学家还是作家,还是老师呢?说不定还是国王呢!”小猴想到这儿,顿时尾巴都翘起来了。正在小猴胡思乱想的时候,“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
第二天,熊猫老师叫小猴写昨天学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小猴得意洋洋地写了一、二、三,写四、五、六、七、八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大笑了起来。小猴心想:“难道我写得不对吗?”大家一看,原来小猴写四,写了四横,把五写成了五横,把六写成了六横,七写成了七横,八写成了八横。熊猫老师叫小鹿上来纠正错误,小鹿一边忍不住笑,一边走了上来,小鹿把字纠正过来,小猴才明白:“那些数原来是这么写的。”
听小故事范文5
【关键词】 家庭康复训练模式;儿童孤独症;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212
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 因多种生物因素导致大脑发育出现障碍[1]。儿童孤独症尚无特异性治疗, 多是通过教育训练促进患儿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等。本文以30例儿童孤独症为研究对象, 采取家庭康复训练模式, 恢复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0例儿童孤独症在2012年6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 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孤独症相关标准相符[2];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2~7岁, 平均年龄(3.6±0.5)岁。按照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训练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家长带领患儿积极参加医院孤独症训练中心举办的亲子训练, 同时可在家庭中开展, 其训练内容包括:孤独症基本知识、训练方法(ABA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综合训练等)、行为问题处理等。ABA训练可行一对一训练, 手把手教学, 家长重复多次活动, 需要患儿能够学会并可记录。逐渐从一对一教学活动开始小组上课, 逐渐增强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式训练可以小组训练模式, 包括患儿的体能、语言、社交、性格等, 将知识、动作、语言相互联系, 将复杂动作分为简单步骤, 以儿歌语言贯穿整个动作。感觉综合训练中, 先行综合检测患儿感觉, 明确其中问题, 根据其结果制定感觉综合训练计划, 选择合适训练器械及训练量等, 使患儿在玩乐中根据各种感觉综合训练刺激患儿本体、视觉、听觉、触觉等。为家长制定家庭培训计划及康复训练教具, 每天训练时间需在5 h以上, 1周不得少于6 d。每3个月到训练中心评估, 并为下阶段的训练计划进行制定。为期12个月。
对照组给予机构康复训练模式。患儿于训练中心接受12个月的常规康复训练, 包括个别式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等, 4 h/d, 5 d/周, 训练内容与观察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3] 根据《孤独症患儿发展评估表》, 包括感知觉(55项)、粗大动作(72项)、精细动作(66项)、语言与沟通(79项)、认知(55项)、社会交往(47项)、生活自理(67项)及情绪行为(52项)8个方面, 每项1分, 分数越高, 改善程度越好。
1. 4 疗效判定标准[4] 根据患儿发展评估评分, 显效:治疗后评分较之前提高16分以上;有效:治疗后评分较之前提高8~15分;进步:治疗后评分较之前提高1~7分;无效:治疗前后评分无变化。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6.7% (23/30), 即显效23例, 有效5例, 进步2例;对照组治疗显效率73.3%(22/30), 即显效22例, 有效6例, 进步2例;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治疗前后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感知觉(24.3±5.6)分、治疗后(37.4±6.4)分, 粗大动作(45.3±6.8)分、治疗后(64.7±4.8)分, 精细动作(36.3±5.2)分、治疗后(46.9±8.2)分, 语言与沟通(48.1±6.2)分、治疗后(68.9±5.2)分, 认知(28.1±6.8)分、治疗后(42.6.1±4.3)分, 社会交往(20.3±4.8)分、治疗后(35.9±5.7)分, 生活自理(28.9±6.7)分、治疗后(47.9±7.3)分, 情绪行为(23.8±4.7)分, 治疗后(42.6±5.1)分;对照组治疗前感知觉(25.0±5.1)分、治疗后(37.6±5.1)分, 粗大动作(44.6±7.1)分、治疗后(65.1±5.2)分, 精细动作(36.0±6.1)分、治疗后(45.3±7.0)分, 语言与沟通(47.3±5.8)分、治疗后(69.0±4.8)分, 认知(27.9±6.0)分、治疗后(42.0±4.4)分, 社会交往(21.6±4.0)分、治疗后(34.8±4.7)分, 生活自理(27.6±7.2)分、治疗后(45.1±6.5)分, 情绪行为(24.8±7.5)分, 治疗后(41.9±5.6)分。两组患儿治疗后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及情绪行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
3 讨论
孤独症在目前属于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存在社会交往、认识功能及言语沟通发育偏离, 大多数患儿无法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中, 同时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也大幅度降低, 在很大程度上家长也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及生活负担。患儿孤独症的发生, 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以脑部损伤为常见原因, 且孤独症患儿脑部整合功能网络缺陷, 对事件无法处理整合, 难以对一个场景的内容、数字、文字进行想象, 也难以与他人交流。对患儿孤独症的治疗, 尚无特异性治疗, 多是采取行为干预及教育训练, 对患儿行为、语言、感知、社交等进行训练教育, 以此改善患儿综合行为等。通常康复训练, 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现今大量资料显示, 患儿孤独症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数百万家庭面对患儿孤独症、经济压力及精神压力显著增加[5], 对其及时采取康复有效训练, 对促进患儿积极身心发展及减轻家庭负担起到显著意义。机构康复训练模式可通过各种情景, 加强孤独症患儿的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家庭康复训练是患儿在家庭生活中, 根据机构中心为患儿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及社会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 使患儿能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显效率76.7%与对照组的73.3%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及情绪行为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家庭康复训练与机构康复训练模式均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其应用效果显著, 家庭康复训练模式可显著提高患儿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及情绪行为, 与机构康复训练无较大差异。
机构康复训练, 社会需求大, 费用昂贵, 且部分康复服务无法满足患儿康复需求, 家庭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负担, 使大部分患儿无法完整接受康复训练。因此通过家庭康复训练模式, 对家长的培训, 在家庭环境中实施康复训练, 节省了经济成本, 并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家庭资源, 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且在患儿日常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中, 可消除患儿陌生感, 提高患儿兴趣, 提供情景与练习机会, 增进患儿行为, 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患儿社会动机的激发, 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
综上所述, 对孤独症患儿采取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 可明显改善患儿自理能力, 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肯定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献英, 朱宏伟, 张桂欣.日常生活环境变换对患儿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8):101-103.
[2] 俞宁, 彭建军.高压氧治疗对患儿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7):686.
[3] 肖秀云, 杨峰, 崔丽霞. 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患儿孤独症的疗效观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5):88-89.
[4] 严愉芬, 韦永英, 陈玉华, 等.针刺对患儿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中国针灸, 2007, 27(7):503-505.
听小故事范文6
【关键词】院内Utstein模式;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儿童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ardiorespiratory arrest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 ZHANG Cheng-ye, QIAN Su-yun, ZENG Jian-sheng. Intensive Care Unit,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Beijing 10004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er:ZENG Jian-sheng,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et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cardiorespiratory arrest(CRA) in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 and preliminari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Methods The unified, standard in-hospital Utstein style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with filling answers in the questionnaire. The survey items included the causes of cardiorespiratory arrest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acy of CPR. The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was used to evaluate short-term efficacy of CPR. Results Totally 182 380 patients aged from 28 days to 18 years were admitted to emergency room of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between July 1, 2008 and February 28, 2010. Of them, 237 patients (0.13%) were subjected to cardiorespiratory arrest, of which 169 patients received CPR and 88 patients (52.1%) got sustained ROSC. Neither sex nor age distribution affected ROSC. The primary cause of CRA and kind of initial abnormal rhythm of heartbeat leading to CRA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of ROSC. The rates of ROSC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re-hospital transport were 64.1% and 44.8%,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ROSC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ime consumed for getting ROSC by CPR, and as CPR durations were ≤10 min, 10 to 30 min, and > 30 min, the rates of ROSC were 67.5%, 61.4% and 30.5 %, respectively. Multipl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kind of initial abnormal rhythm and CPR dur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of ROSC.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CRA in emergency was 0.13%, and the rate of ROSC after CPR was 52.1%. The kind of initial abnormal rhythm of heartbeat and CPR duration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of ROSC.
【Key words】In-hospital Utstein style;Cardiorespiratory arre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Pediatric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广泛应用且十分重要的医疗技术。自1960年发现胸外按压抢救心搏呼吸骤停(cardiorespiratory arrest,CRA)患者有效,CPR已成为医务人员最常用的抢救技术之一。虽经数十年研究和实践,CRA存活率仍然较低。为提高CPR效果,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复苏指南[1-3]。为统一心肺复苏的报道格式,制订了心搏呼吸骤停报道指南 The Utstein Style[4-7]。
目前国内尚未见大规模的应用Utstein模式研究儿童院内CRA和CPR的前瞻性研究报道。本研究按照国际规范方法,即院内Utstein模式,对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急诊室CRA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并初步评估复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为前瞻性,对象为 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在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急诊室发生CRA而实施CPR的患儿。纳入标准:所有出生后29 d至18岁患儿。CRA是指心搏和/或呼吸骤停(心搏﹤60次/min),需胸外按压和使用复苏药物等抢救措施者[2]。不包括只给予辅助正压通气或复苏药物未进行胸外按压者。
排除标准:到达急诊室前已出现CRA的患者,拒绝CRA者。对发生CRA前家长签字不进行抢救,或家长要求停止一切治疗措施后出现CRA患者不纳入统计分析。小于28 d的新生儿和大于18岁者不纳入研究范围。多次出现心搏呼吸停止的患者仅调查第一次事件情况。
CPR操作依标准复苏方法实施,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复苏气囊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对未气管插管的患儿根据情况实行紧急气管插管等[1-2]。
1.2 数据收集
复苏资料收集由负责抢救的一线医师及研究者共同完成,复苏结束后立即填写标准记录表。使用修改的“院内心肺复苏标准记录表”收集数据,记录表包括患者年龄、性别、CPR前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原发病、直接原因、初始心电节律(心动过缓、心搏骤停、室颤、室速、无脉性电活动、正常灌注节律)和CPR持续时间(同时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和/或开胸心脏按压的患者)[6]。补充了院前转运、患者来源、除原发病之外的合并症,细分了离开急诊室的去处和复苏中所给治疗,调整了原发病和事故直接原因的分类,将其按照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分类,使其与临床更紧密结合并易于医生填写。
1.3 观察指标
心搏呼吸骤停现患率为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数与同期就诊患者数之比。自主循环恢复率为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数与施行心肺复苏患者数之比。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是指CRA患儿经过CPR恢复可触及的动脉搏动(颈动脉、股动脉)且持续20 min以上,是CPR初步成功的标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统计分析数据库,计数资料计算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数学模型。以P
2 结果
2.1 CRA发生率及自主循环恢复率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急诊室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共20个月内全部就诊患者(29 d至18岁) 182 380例,237例发生CRA,发生率为0.13%。其中169例(71%)实施CPR, 68例(29%)因为病情严重或有先天畸形家长放弃抢救未实施心肺复苏。经CPR后88例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循环恢复率52.1%。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中64例(72.7%)收入本院PICU住院,去其他医院2例(2.3%),放弃治疗离院22例(25%)(图1)。
2.2 性别和年龄
169例复苏患儿中,男94例,女75例,男女比例为1.25∶1。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15岁,年龄中值(23.69±36.4)个月。1岁内患儿109例(63.9%)。性别和年龄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原发病和合并症
导致CRA的原发病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30.8%)、呼吸系统疾病(24.9%)和神经系统疾病(11.2%),对ROSC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P
2.4 患者来源及转运方式
患者来源中占第一位的是北京以外其他省份例如河北、河南、山西等,为175例(占73.9%);其次是来自北京城区的患者44例(18.5%);第三位是北京郊区11例(4.6%);外地在京打工人员子女9例(3.1%)。
169例进行CPR的儿童中,有64例(37.9%)由急救车转运送来,105例(62.1%)由家长自行抱来,无院前转运及任何抢救措施。有院前转运患儿的ROSC明显高于无院前转运者(χ2=5.93,P
CRA前, 165例(97.6%)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高级生命支持措施,73例(43.2%)患者有静脉通道,32例(18.9%)进行了心电监测,9例(5.3%)复苏前已气管插管,8例(4.7%)进行了机械通气,4例(2.4%)患者未给予任何高级生命支持措施。
2.5 初始节律
CRA发生时的初始节律以窦性心动过缓最常见(63.3%),其次为心电静止(29.0%)和室速(6.5%),出现最少的是室颤和无脉性电活动各1例。初始节律对ROSC率影响明显(χ2=31.2,P
2.6 CPR持续时间与预后
CPR 时间≤10 min、10~30 min及>30 min 的ROSC分别为67.5%、61.4%和30.5%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PR持续时间对复苏效果影响明显。随着CPR持续时间延长,ROSC率明显降低(χ2=17.3,P
2.7 复苏药物及复苏次数
因本研究中CRA均发生在急诊室,故全部患者发生CRA时均有目击者。肾上腺素是首选复苏药物,169例CPR患儿中110例(65%)使用了肾上腺素, 59例仅实施心外按压和正压通气心搏即升至正常,故未使用肾上腺素;169例CPR病例中10例实施复苏次数2次以上,最多的1例复苏4次。
3 讨论
CPR是技术性很强的抢救措施,需要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才能熟练掌握,并且依赖于组织严密的急诊抢救体系。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室现有抢救床8张,留观监护床11张,每床配有监护仪,配备有急救所必须的药物、除颤仪以及气管插管等设备。CPR抢救小组每个成员均接受过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可以熟练施行小儿心肺复苏工作,是具有良好临床工作基础及经验丰富的工作团队。危重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1~3 min内可获得治疗。本组患儿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52.1%,与之前国外一些报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儿童医院不仅承担北京地区的医疗工作,还承担着北京以外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工作。尤其河北、河南、山西等周边地区由于距离较近,交通方便,经常向北京转运危重患者,在急诊室CRA患者中占73.9%。转运过程中是否给予患者恰当的生命支持非常重要。本研究中约2/3 的患者院前转运方式不当,转运途中无任何救治措施,到达急诊室时往往已心肺功能衰竭,丧失最佳抢救时机,这也是国内儿科CPR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应引起政府和医务人员重视。
原发病对复苏效果有明显影响,多个研究显示外伤导致的CRA复苏效果差[11-12],伴有肿瘤、免疫缺陷病或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复苏效果也差[13],也有报道肥胖儿童的复苏存活率较低[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心肺复苏前患儿还存在一定的呼吸或脉搏,则复苏效果较好。初始节律为窦性心动过缓时的复苏效果比心电静止时好。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规定小儿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min伴组织灌注差时即需胸外按压[1-3]。因此,及时识别重症患者,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干预非常重要,不能等到患儿心搏完全停止后再进行复苏。Donoghue等[15]亦报道心动过缓伴灌注不良患儿的复苏效果比心电静止者好。
CPR持续时间长与预后差相关,本研究中CPR时间大于30 min者,仅有30.5%恢复自主循环,而CPR时间短于10 min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67.5%。López-Herce等[8]曾报道复苏时间大于20 min,病死率高达78%,当复苏时间大于60 min时,100%死亡。Rodriguez-Nunez 等[9]报道CPR持续时间在10~19 min时病死率达到72.7%,当持续时间>20 min病死率接近100%。
评估心肺复苏效果的指标有多种[5-6,16],因本研究的患者在急诊室抢救治疗时间有限,因此仅对短期复苏成功指标ROSC进行了调查,未能对24 h存活率、7 d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和1年存活率等进行随访分析,也未对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随访。
参考文献
[1]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ILCOR) .Guidelines 2000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An Intermational Consensus on Science[J]. Resuscitation, 2000, 46(1/3):1-466.
[2]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200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Part 6: Paediatric basic and advanced life support[J]. Resuscitation, 2005, 67(2/3):271-291.
[3] Kleinman ME, de Caen AR, Chameides L, et al. Part 10: Pediatric basic and advanced life support: 2010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J]. Circulation, 2010, 122(16 Suppl 2):S466-515.
[4] Cummins RO, Chamberlain DA, Abramson NS, et al. 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uniform reporting of data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he Utstein Style[J]. Circulation,1991, 84(2):960-975.
[5] Zaritsky A, Nadkarni V, Hazinski MF, et al. 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uniform reporting of 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 the Pediatric Utstein Style[J]. Resuscitation, 1995, 30(2):95-115.
[6] Cummins RO, Chamberlain D, HazinskiMF, et al. 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reviewing reporting,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on in-hospital resuscitation: the in-hospital ‘Utstein style’ [J].Circulation, 1997, 95(8): 2213-2239.
[7] Jacobs I, Nadkarni V, Bahr J, et al. 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utcome reports: update and simplification of the Utstein templates for resuscitation registries[J]. Resuscitation, 2004, 63(3):233-249.
[8] López-Herce L, García C, Dommguez P,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cardiorespiratory arrest in children[J]. Resuscitation, 2004, 63(3): 311-320.
[9] Rodriguez-Nunez A, Lopez-Herce J, Garcia C,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Spain[J]. Resuscitation, 2006, 71(3): 301-309.
[10]Wu ET, Li MJ, Huang SC, et al. Survey of outcome of CPR in pediatric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a medical center in Taiwan[J]. Resuscitation, 2009, 80(4): 443-448.
[11] Widdel L, Winston KR. Prognosis for children in cardiac arrest shortly after blunt cranial trauma[J].J Trauma, 2010, 69(4):783-788.
[12] Brindis SL, Gausche-Hill M, Young KD, et al. Universally poor outcomes of pediatric traumatic arrest: a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ediatr Emerg Care, 2011, 27(7): 616-621.
[13] Meert KL, Donaldson A, Nadkarni V, et al.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of in-hospital pediatric cardiac arrest[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9,10(5):544-453.
[14] Srinivasan V, Nadkarni VM, Helfaer MA, et al. Childhood obesity and survival after in-hospital pediatric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Pediatrics, 2010, 125(3): e481-488.
[15] Donoghue A, Berg RA, Hazinski MF, et 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bradycardia with poor perfusion versus pulseless cardiac arrest[J]. Pediatrics, 2009, 124(6):1541-1548.
[16] Becker LB, Aufderheide TP, Geocadin RG,et al. Primary outcomes for resuscitation science studies: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1, 124(19): 2158-2177.
(收稿日期:2012-06-1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11.014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3031)
作者单位: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 童医院急救中心
通信作者:曾健生,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