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弱电解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弱电解质范文1

关键词: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材、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其重现率达100%。教材涉及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原理知识。同时它又是学习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的表现、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解等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材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这一节应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突破。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我们应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在分析了本节的难点和重点之后,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和教学组织过程是这样安排的:课前预习―复习检查―实验导入―讨论比较―归纳总结―教学反馈。

本节课主要包括四部分:①回顾已知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②实验感性认识: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③讨论比较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建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联系,加深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④练习反馈,培养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分析与讨论、联想与类比、归纳与演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1.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与区别;

2.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准备:1mol/L盐酸、1mol/L醋酸、镁条、PH试纸、表面皿、锥形瓶、玻璃棒、气球

五、教学过程

[引入]

电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可以说是光明的使者,为什么却有人却称呼她“电老虎”?

学生回答:

你能解释下列事实吗?

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学生可能的回答:纯水导电能力不强,可能是水里有电解质。

电解质是已学过的知识,请同学回忆有关电解质的概念及其特点:

学生归纳:

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特点:都是化合物。

强调: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NaCl溶液 ②NaOH ③H SO ④Cu ⑤CH COOH

⑥NH ・H O ⑦CO ⑧乙醇 ⑨H O

[过渡]

师:化合物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可不可以再分呢?

学生回答:可以分。

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什么我们电解水制H 、O 时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 SO ,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

学生甲:纯水的导电能力不强,加入电解质是为了增强导电性,它们都是电解质应该都可以。

学生乙: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可能是NaOH溶液或H SO 溶于水后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而氨水或醋酸可能溶于水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不强,所以不用氨水或醋酸。

评价:两位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不能用实验证明的观点最多只能叫预测,请学生设计实验、讨论方案。

[活动与探究]

1.我们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举例,根据经验,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

2.若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值;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

[重点剖析]

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H 反应;

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盐酸与镁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

[学生归纳]

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电离程度是不同的(验证结论)。

[观察]盐酸与醋酸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课本)。

[实验分析]实验研究表明,有一些电解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有一些电解质(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

总结并板书: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归纳]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注意: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以H CO 、Cu(OH) 为例分析: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应分步写,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书写一步到位。

建立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联系。

师生归纳:

强电解质有哪些:(1)强酸:如HCl、H SO 、HNO 、HClO 、HBr、HI等;(2)强碱:如NaOH、KOH、Ba(OH) 等;(3)大部分盐:如NaCl等,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CaCO 、BaSO 、AgCl等;(4)部分金属氧化物:如Na O、CaO、Al O 等。

弱电解质有哪些:(1)弱酸:如CH COOH、H CO 、H SiO 、H PO 、HNO 、H S、H SO 、HF、HClO等;(2)弱碱:如NH ・H O、Cu(OH) 、Fe(OH) Al(OH) 等;(3)水、极少数盐(醋酸铅)等。

[练习]

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H ・H O=NH +OH B.NaHCO =Na +HCO

C.H S?葑2H +S D.KClO =K +Cl +3O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 SO ;(2)Ba(OH) ;(3)CH COOH;(4)H SO ;(5)NaHSO ;(6)NaHCO 。

[问题探究]

1.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吗?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吗?

师生共同分析:CaCO 、Fe(OH) 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 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 属于弱电解质;CH 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 COOH属于弱电解质。BaSO 是强电解质但溶解度小,溶液中导电能力差,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也很小,导电能力也不强。

[归纳]

1.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关键是)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2.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能力、溶解度无关;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应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铜丝 b.金刚石 c.石墨 d.NaCl e.盐酸

f.蔗糖 g.二氧化碳 h.稀硫酸 i.硫酸钾 j.醋酸

k.碳酸 l.碳酸氢铵 m.氯气 n.硫酸钡

[问题解决]

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氨水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表。

六、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区别:是否完全电离。

(二)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三)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结构关系

副板书PPT补充。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而埋下的伏笔,而与强、弱电解质有关的知识点如:书写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盐类的水解,都是考试的热点,做这类题很容易出错。所以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够辨别出哪些是弱电解质,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以及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这是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后续知识的基础。教学方式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这一探究性方案,符合科学研究探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

弱电解质范文2

【关键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设问式教学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这一小节不但是医用化学第5章的重点,也是中职医用化学教材的难点,学好本部分,无论是对本章节的其它部分,还是其它章节的学习都是一个基础。但这部分理论性较强,概念不少,计算较复杂,学生感性认识少,教学难度大。因此很有必要集思广益,对本部分教材的深度、光度、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本文试图在教学方法上抛砖引玉,对于教材的深度、广度不多涉及。我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多采用设问的方法(即老师针对问题进行讲授,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练习)。试图通过这个方法保持学生的最大注意和兴趣,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有关运算的能力。

设问的方法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分成由浅入深的几个有机联系的问题,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来,一个问题紧扣一个问题,深入讲解,直逼结论。这样的教学内容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性强。可以克服因长时间听课而造成精神疲劳;或者因过多的谈话冲淡教学目的,使一堂课的内容支离破碎、节外生枝、思路混乱。设问的方法也不排斥进行较复杂的逻辑推理,也不排斥讲练结合,所设的问题可由老师自问自答,也可以由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看书后或经过老师启发性讲解以后回答。因此,设问的方法兼有讲演法和谈话法之所长。

下面就讲解“讲”和“练”两个方面。以“电解质”这一节为例,谈谈教学中运用设问的教学方法。电解质这一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它们的电离过程。因为电解质的电离与本章各节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正确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对于学习本章其它各节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本节教材的讲授线索

在复习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氨水五种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的导电情况的实验,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层层深入,随着问题的深入,水到渠成,向学生介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初步知识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具体设问如下:

(1)同样条件下,相同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2)为什么导电能力会不相同?

(3)为什么溶液中自由离子会有多有少?

(4)为什么电离程度会不同?(重点讲授,介绍有关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

(5)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

二、重点讲授的内容

电解质概念是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的,为了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讲授本节内容,可以在讲授本节内容之前针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拟一些思考题进行讨论。思考题的范围可根据初中教材的深度、广度大致如下:

(1)明确电解质导电和金属导电在原理上是不同的。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明确酸、碱、盐是电解质,但是它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导电。

(3)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明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不是电流作用的结果,水分子使离子化合物中不自由的离子变成自由离子,而且在熔化状态下也可以电离。

(4)纠正书写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时常见的错误。

(5)纠正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的错误。

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教材里主要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电离而区分的。对学生来说,一般只要知道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的盐是强电解质以及弱酸、弱碱是弱电解质就行了。至于从物质结构方面去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那就过于复杂,须留待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加深。

三、在选择和拟订学生思考练习题时,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从酸或碱的强弱及分子内的键型两方面综合考虑识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要明确溶解度的大小不能作为识别强、弱电解质的依据;

(3)判断强、弱电解质,通常根据电解质在0.1N的溶液中电离度的大小决定,不能以太浓或太稀的溶液中的电离度做判断依据;

(4)电离平衡状态时,并不是溶液中分子和离子浓度相等,也不是电解质的电离停止下来了,而是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度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但不等于0),即所谓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弱电解质范文3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如果加入含有该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就会使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的效应。在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也会降低该电解质的溶解度。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态下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都是以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根据其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其中强酸和强碱和典型的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和弱碱和某些盐是弱电解质。

(来源:文章屋网 )

弱电解质范文4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B.C.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

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与的求法:

弱电酸中浓度:(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浓度:(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较为完全(使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为。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弱电解质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离子反应

一、建构主义对化学教学设计的指导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内在的、动态的,知识不能通过传递的方式获得,而只能由每个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而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决定了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个积极内化、主动生成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生已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包括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所以,建构主义的评价是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其目标在于如何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修改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3.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

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启动学生的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O计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在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按照这几个步骤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工作方向,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要求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机械性接受学习方式。

信息资源设计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某一主题所需信息资源,同时引导自主收集和处理,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并获知相关信息在该主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学习设计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基于个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对会、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教师、环境之间共同作用而获得理解的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应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相符的,能反映学生实际的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化学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目的性和整体性原则,全面性和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

二、“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对“离子反应”第一节课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如何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通过强弱电解质判断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从生活常识引入――情境创设

[思考]在一间屋子里,由于线路老化,引起火灾,为了灭火,小明找来水管,用水灭火,请问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讲述]复习初中学习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导电实验,说明溶液可以导电。

[思考、分析]这些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呢?以NaCl固体为例分析,通过观看NaCl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动画视频,分析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板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练习设计。

[练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NaCl溶液、H2O、酒精。

[总结归纳]电解质的特点:(1)化合物,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单质、混合物);

(2)条件: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两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

(3)能够导电;

(4)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5)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但其溶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也是电解质。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信息资源、协作学习设计。

[实验]在五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条件下(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盐酸、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氨水,接通电源后,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在相同条件下,影响物质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电解质为什么能够导电,其导电性与什么的有关思考)

[收集资料得出结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板书]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荷

[讲述]通过实验观察、讲述对比分析以上五种溶液得出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据此,我们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板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像NaCl等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我们称为强电解质,而像NH3・H2O、H3COOH等,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归纳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性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练习]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填表)

弱电解质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接地、防雷等

Abstract: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deal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of security. Not only need to have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taff, engineering and owners need to have to understand. This article finishing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design technology and points of referenc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groun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O646.1+2

一、引言

雷电是一系列物理反应的过程,包括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积聚的大量电荷的雷云覆盖面广,辐射范围可覆盖达几十公里,并通过各种网络(电力、通信等)的相互渗透,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雷电产生的过电压和电磁脉冲,达到一定程度后,轻则引起系统失灵(误动、信息丢失、性能变坏、运行不稳定等),重则导致电子系统或设备元器件永久性损坏。而电子系统和网络系统都是智能建筑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因此,智能建筑中就必须考虑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设计。

建筑机房或设备间的接地,按照不同作用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综合布线接地要与设备间、配线间应用设备接地系统一并考虑。符合应用设备要求的接地系统也一定满足综合布线接地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弱电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技术。

联合接地方式

现代的城市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或金属结构,其中金属构件相互连通,形成多个闭合的电气通路,在建筑被雷击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电气屏幕,保护建筑设备不会因外界雷电流而造成危险的电位,因此现代建筑本身建立的法拉第笼是最好的防雷措施。而弱电接地系统若与防雷接地分开,为避免干扰,则会造成地线过多过长,易扰,因此由于这些原因,最好采用环式接地系统,将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统一弱电接地环,弱电接地环再与防雷接地环多点连接,进行联合接地;为了防止雷电反击,所以与防雷接地网进行多点连接。

联合接地方式由接地体(地网)、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排、接地汇集线以及接地连接线组成。接地汇集排、接地汇集线以及接地连接线以逐层辐射方式相连。如下图:

联合接地示意图

1、接地体

埋入土壤中火花混凝土基础中做散流用的导体称为接地体。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统称为接地装置。在接地装置中,用接地电阻来表示与大地结合好坏的指标。接地电阻越低,电流越容易流动,综合布线接地尽量减少电位变动造成的干扰。因此,需要将建筑物周围所有分散地网进行相互连接。

实施联合地网的原则是: 在大楼最近隔距小于2 √ρ( ρ为附近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值) 相邻地网应进行相互连通,形成闭合的联合地网:其隔距大于2 √ρ则不必连通。采用40*4mm2的镀锌扁钢,在地下将各地网就近相互焊接连通,保证至少2点以上连通,并与大楼的环形接地体或基础钢筋相连。连接扁钢的中间适当敷设垂直接地体。连接扁钢一般埋深≥0.6 米,条件受限则适当放宽,也可利用已有电缆沟槽布放连通扁钢。

2、接地引入线

地网与接地总汇集排之间的连接线称为接地引入线。接地引入线长度一般不超过30m。地网与接地总汇集排间至少要有两处不同位置的焊接,可以用40*4mm2的镀锌扁钢,也可以用数量相同截面积不小于120mm2的绝缘护套多股铜线连接。

3、接地汇集线

接地汇集线是指大楼分布设置可提供各通信机房接地连接的一组接地干线的总称。为了提高接地有效性和减少地线上杂散电流回窜,接地汇集线分为垂直接地总汇集线(垂直贯穿建筑,与分汇集线间树形辐射状连接)和水平接地分汇集线(分层设置,就近连接各设备的接地连接线)两部分。

4、接地汇集排

公共的接地母排,为大楼内各种接地提供的连接汇集窗口。接地汇集排分为接地总汇集排和接地分汇集排。

接地总汇集排: 连接接地引入线和接地总汇集线。一般安装在大楼内电力室的垂直走线架附近合适的位置。若存在多块接地总汇集排,最好将每块接地总汇集排均压互联。

(2)接地分汇集排: 连接各类设备与水平接地分汇集线。接地分汇集排一般情况设置在各层楼( 机房) 的垂直走线架附近合适的位置,也可安装在机房活动地板下。

5、接地连接线

大楼内各类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接地分汇集排之间的连接线。

接地连接线应用塑料导管进行较长导管放置,如果一定要用钢导管,则可以通过“端连接”(导管端口位置用跳线将接地连接线与导管连接)来消除电感。接地连接线与一组机柜间,用适当长度的接地铜排连接,再用接地连接线将接地铜排与接地分汇集排连通,并尽可能缩短接地连接线的长度。

6、机房内的接地与连接要求

机房内各设备的电源工作地线与设备外壳是否进行短连,均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确定。但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如外壳、机架等,应与接地分汇集排进行连接。设备及系统之间各类信号电缆屏蔽层的两端及射频同轴电缆外导体,均应与所连接设备的金属机架(壳) 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走线架在安装连接时,承担电气通路的金属构件及架的连接,在连接处应除去表面涂层(如:涂料、漆、瓷釉等),以保持其电气连通的可靠性。不靠在一起安装的走线架应分别就近与接地汇集排进行连接。

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接地是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聚集静电荷而对用电设备等进行的接地,叫做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设计:在建筑结构四周设置四个接地体;在每个接地体与地网线相连处设置一个检测点;四个接地体与地线网可靠连接,使整个接地系统连成一个系统网。

抗干扰地线是设备系统的低电平信号,同时为了安全起见,需设置一条安全地线,以防外壳感应电对人体的伤害。灵敏电路的接地,应各自隔离或屏蔽,以防地回流或静电感应而产生干扰。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弱电接地设计不仅是用于防雷,这只占其一部分功能,智能建筑的弱电接地设计,同时也起到保护并减少设备受到外界以及相互之间的干扰。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运转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房数量与设备数量都会大大增加,相互磁场也更加紊乱,干扰更加明显,因此,对于智能建筑及机房的接地设计也是基本的有效的措施。本文,整理了智能建筑弱电接地设计的基本布置,而进一步的规范措施以及施工技术还需要在做努力和深入了解研究。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GB/T 50314- 2000.

[2]ITU- T.27 建议. 电信楼内的连接结构和接地[S].

[3]ITU- T. 接地和连接手册[S].

[4]50057- 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5]YD/T1051- 2000. 通信局( 站) 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