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连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零售连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零售连锁范文1

[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零售连锁

有着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笔者对身边的部分零售连锁超市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实证了这一结论(见下表)。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常用配送模式的分析

1.自建配送中心的自营配送模式

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在配送方面的成功说明了配送中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综合商场等,也都十分重视配送环节,相继建立了配送中心。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在中国连锁店发展初期,许多连锁店都采取了把供应商直送方式简单地组合成物流配送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许多弊端。在导入期的中国连锁店,业态上大多选择了超市形式,而且是规模不大的第一代传统食品超市,连锁店规模扩大需要发展更多的店铺来实现。供应商的运输系统适应不了多店铺、广地域发展的要求,配送不到位,缺货断档,时间衔接不上,会制约连锁超市的发展。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模式中,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完全由第三方的专业物流公司来承担。社会化物流的优势在于专业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多的作业和管理上的专业知识,可以使连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在运作中,专业物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门店。用户之间还可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社会化的中介配送模式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配送模式,国内多数物流配送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对于大型连锁超市,可构建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零售连锁超市配送模式

零售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四个。第一,最为重视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采购什么样的商品,既能给超市带来利润,又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第二,供应链上的采购管理。即向哪些供应商采购商品,更经济合适。第三,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做到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能适时适量的供应,不能因经常性缺货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能采购过多,使库存成本增加。最后,供应链上的运输管理。即对连锁分店进行配送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决策。

第四方物流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可以辅助连锁超市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解决供应链上的库存、输送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采购问题,协助管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不是单纯的外包模式,而是将外包与自营配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策略。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超市资源、供应商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物流资源能以整合,其间密切合作,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之下,以最合适的模式达到最好的服务和最低的成本。

埃森哲公司认为第四方物流有三种可行的运作模式:一是协助运作型,由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其缺少的资源,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开发市场,而具体的物流业务实施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第四方物流的指导下完成,它们之间是商业合同或者战略联盟的合作方式;二是方案集成型,由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三是行业创新型,第四方物流通过与资源、技术和能力的服务商进行协作,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笔者以为零售连锁超市应以第二种运作模式为主,揉合其他两种模式,建立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如下图)。

2.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重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按交易费用理论,物流联盟的建立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从组织角度看,联盟企业双方在相互合作,组织协调交易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组织成员间仍存在着竞争,可以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是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

连锁超市可以灵活的采用物流共同化的联盟方式,即通过组建企业间的共同化的物流体系,来处理企业营运中有关物品流动的相关作业,解决单一企业对物流系统投资的不经济或低效率等问题。物流共同化,囊括了物流资源利用、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及物流管理的共同化,横向联盟的一种典型形式就是共同配送。如2000年物美超市与北京粮食集团组成战略联盟,共同打造中国零售业的航空母舰;随后物美又携手北京麦当劳公司,将连锁超市发展与餐饮业相结合。

3.对供应链分析重构,采取精益供应链管理策略

精益供应链(LeanSupplyChain)就是把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的概念引入供应链的优化策略中去,其本质思想就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和消耗向顾客提供各种价值,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重构,消除任何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很显然,这需要在信息管理技术支持下,与节点企业形成信任、开展合作,对供应链中的采购、配送、库存等各种业务进行流程重组(BPR)。

供应链的运行是建立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息、物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这需要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态度。连锁超市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存货、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和需求预测等信息。超市企业可以将销售网点数据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供应商,作为他们分析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和安排生产的依据。在开展合作时,供需双方要建立不同层次,包括业务员、业务经理、高层领导几个层次的对话机制。供需双方在合作方式上还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连锁超市企业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各种业务进行分析和重组。如配送业务可以由配送中心集中处理、部分商品的库存可以由供应商负责,部分商品的采购可以直接由分店自行决策,这些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连锁超市企业要强化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并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它的实施涉及到观念、组织和经营过程的转变,企业在开展重组的时候应该分层次、逐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琳: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2]吴聪: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5,(4)

零售连锁范文2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从过去单一的线下实体购物转向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购物,连锁经营企业受到冲击。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广东15家商业连锁类上市企业中,共实现利润总额为49.6亿元,同比仅增0.1%。

在薄利时代,连锁经营企业转型已势在必行。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执行会长陈海宁表示:“连锁经营企业应积极探索以线下零售运营经验和商品供应链优势为依托,整合PC端购物网站、微信、APP应用程序、微店和实体店铺的商业模式互动与对接,建立起与消费者的全网接触、全网沟通和全网体验。”

据悉,目前,广东连锁50强中,有30多家开通了网络零售业务。广东都市丽人去年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首年即实现电商业务收入达7377万元。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店铺和顾客两端的连接问题,同时有效增强用户黏性和提升运营效率。”陈海宁认为。

业内人士认为,连锁经营企业应通过整合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等,发挥全渠道优势。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黄新山认为:“连锁经营正在从以商品为中心的时代进入以顾客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的时代,连锁经营企业要运用大数据技术透析消费者需求,运用网络社交平台与消费者保持紧密互动,运用移动支付等现代科技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而互联网的关键是数据互联互通,‘互联网+零售’以顾客为中心在于建立‘顾客-店-商品’的连接,并把三者的数据进行打通关联。连锁经营企业推动数据相互开放,引领智慧商业。”黄新山说。

相关链接

广东10家A股上市零售企业平均净利润率2.8%

广东10家国内A股上市零售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为2.8%,较上年同期降低1.5个百分点,其中9家企业净利润率低于10%。百货业仍然处于发展缓慢的弱势群体,在连锁50强企业中,天虹商场、茂业百货、广百百货、广州友谊、摩登百货、益华百货等6家百货企业营业收入合计405亿元,比上年下降1.3%;门店总数160间,比上年增加3.9%。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广州、佛山、惠州、湛江等地关闭6家百货门店,转型升级对于百货业已经势在必行。

百盛与大众点评战略合作 实体商业加速O2O转型

零售连锁范文3

关键词:物流外包;影响因素;决策的内容及形式

中图分类号:F274;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分析

1.物流外包的含义

物流外包是企业找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做自己不擅长的业务的一种方式,现在的物流外包说的好,其实就是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货物的流通速度和节约开支,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而在现实生活中,物流外包出现很多的败笔,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2.物流外包的动因

在市场竞争环境不断的发生改变的今天,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做出一定的选择,因此企业最佳的选择就是发展其核心业务,将其不擅长的部分进行外包。商品的保管阶段、配送阶段、包装阶段等阶段的业务外包对于连锁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不擅长的业务,连锁零售企业选择将这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管理系统、都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做到的,都可以为企业获利。商流是连锁零售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物流也是连锁零售企业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职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是要和商流同步的,不能说谁比谁重要。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信息化的专业化的大肆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技术方面的应用引起了连锁零售企业的重视,决定将物流和商流分割开来,各自运营。物流业务对于连锁零售企业而言,是其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其核心业务。连锁零售企业做出了最佳的选择,通过快速响应的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利益,将不擅长的活动交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高效率的合作。当今,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同时与第三方长期的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友好的关系。

物流外包对于连锁零售企业来说是否适合那?连锁零售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做出最佳选择,把自己擅长的业务做大做强,把其他的业务包给第三方。物流外包对于连锁零售企业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可以减少资金的消耗,降低企业物流经营成本,节省开支,减少在物流设施设备方面的资金的投入。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能给企业减少物流费用开支,同时创造更大的利益。降低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业务的费用,可以选择物流外包的方案,系统化、规模化与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一定的资金和专业的人员对于物流业务的运作是必要的,资金、资源以及经历对于企业来说是有限的,连锁零售企业为了更加专注的做自己的核心业务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所以总结出商流是可以独自运作、物流更是如此。连锁零售企业剥皮留瓤,做自己的核心业务,剩下的由第三方来完成,为了让企业集中精力做自己的核心业务,把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核心的领域。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效益,提高服务质量,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连锁零售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有投资就有风险,连锁零售企业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柔性,也选择物流业务外包。综上所述,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是可行的。

二、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

企业物流外包有诸多好处,但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是可行的,要根据企业的不同考虑不同的因素。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外包应该考虑的因素如下文:

1.企业的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致命因素,大部分企业由于管理理念的陈规守旧,导致企业的所有业务都由自己来处理,使得企业的投资增多,风险增大,由于自身企业不擅长导致企业经营不善,如果企业改变观念,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连锁零售企业就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减少了资本的投入,同时也使得自身的外包业务管理的更加专业化,使得自身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同时第三方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赢。

2.企业的性质

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企业,连锁零售企业属于商业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金的投入,降低风险,可以选择第三方来做。在供应链上,企业有不同的位置,性质不同的企业,位置不相同,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不同企业适应不同的物流模式,不能一概而论,物流外包对所有企业有利无害。

3.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也影响企业物流是否外包,对于大规模的企业而言,由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企业已经具有自己的车辆和仓库,物流的设施设备已经齐全,只需投入一定的物流技术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从而提高效益,对于大规模企业物流进行外包是不合理的,对于小型企业如果自营物流会增加企业的资本,不具备齐全的物流设施设备,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适合物流业务外包。

4.其他影响因素

行业的性质也是影响连锁零售企业物流是否外包的因素。日用消费品是连锁零售企业的一个重要产品,是一个快速消费的产品,要求做出快速的响应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产品种类多,更替速度快,需要快速的响应,所以最佳的决策就是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企业自营物流,企业为了减少开支物流做的不够专业化,就不能很好的满足顾客需求,而对于专业的物流企业就可以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更好的满足给顾客的需求;此外企业要从风险投资的角度考虑,风险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内容

1.物流业务是否进行外包

做任何事都不能盲从,对于连锁零售企业是否选择业务外包更不能盲从,应该考虑自身的经营策略、战略目标、所处的市场环境、所占的市场份额等因素。销售商品获取利益是连锁零售企业的核心,而物流是连锁零售企业的软肋,连锁零售企业有企业规模,但是即使规模再大也不需要再在物流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来做自己不擅长的业务。连锁零售企业主要经营日用消费品,日用消费品是一个快速消费品,为了更好的响应顾客,高水平的服务是连锁零售企业的目的,更快速的响应与专业的物流企业可以满足连锁零售企业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物流业务进行部分外包或全部外包

物流业务可以进行全部业务或部分业务外包,连锁零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外包形式,物流业务可以选择全部外包,可以让连锁零售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从事其核心产业,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将物流业务的一部分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做,但是随着业务的上升,需求的增多,对物流业务的需求量加大,连锁零售企业没有更多的精力做物流业务,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全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都是企业要考虑的内容。连锁零售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减少成本的投入,减少人力的投入,降低的企业的风险,都是企业所要选择的有效的经营手段。企业想基业长青、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可以选择物流业务外包。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

业务外包是连锁零售企业的必然选择,连锁零售企业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哪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它可以包给谁?连锁零售企业要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审核和决策,调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状况、经营策略、战略目标、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等因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策略、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的状况,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最终,企业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个最适合自身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水平,更好的服务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效益。

四、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形式的选择

物流外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选择了物流外包,那也就面临着你要选择哪一种外包形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外包层次进行物流业务外包,可以是综合层次的物流业务外包,最优化的物流业务外包,战略性的物流业务外包,以及基于物流管理层次的物流业务外包。此外还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的物流业外包的形式。没有一个企业是有无限的资源的,因此它只能将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管理运营,将其它业务进行外包,以最少的投入来赚取最大的利益。比如,服装企业将纽扣、拉链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而将有限的资源用在研发新产品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不论是连锁零售企业还是其他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因素选择是否进行物流业务外包,分析外包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业务外包的形式或方式,使自身的企业发展的更好、更大、更强,更好的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参考文献:

[1]王玫.浅析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

[2]许国兵.企业物流外包管理决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3]王淼,葛雍.中小企业的物流怎样外包[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4]杨丹辉,贾伟.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经济管理,2008(02).

零售连锁范文4

摘要:分析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在选择评价供应商时的差异,总结已有指标体系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构建连锁零售企业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指标体系,为连锁零售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帮助,使其能挑选出较为合适的供应商。

关键词:连锁零售;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零售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是零售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同时也对整个零售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各自都给出了一些评价指标体系。这些评价指标体系都为特定企业的供应商选择或虚拟伙伴选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全面分析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选择的特点,不难发现已有的这些指标体系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一是已有的这些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几乎全部都是针对生产企业或工业企业来设计的,很少有根据商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的需要来设计出适合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已有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大多偏重于价格、数量、质量等指标,但在强调专业分工以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间的竞争重点已经逐渐转变成各自供应链运行绩效的竞争,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将定制化的产品送交到顾客手上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在评价供应商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供应链的柔性;三是现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只有企业和供应商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实现需求预测、库存状态和生产计划等信息的集成,双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才能稳固并得以加强。

一、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差异分析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零售企业,采购活动都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不同必然决定了它们在采购活动中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二者在供应商选择时各自考虑的侧重点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一)采购过程中看待商品的角度的不同

Webster认为组织采购的最基本的目的是要通过确保商品的可得性来保证企业的连续经营。从这一点出发,采购人员的职责中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要确保企业能够得到维持持续经营的产品。但在这基本职责之外,不同企业还会对采购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生产企业在获得产品后还要对其进行加工,而不是直接销售给顾客,企业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价格优势,生产企业的采购人员必然要求尽可能减少成本,相同质量的产品,生产企业必然选择价格较低者。因此,生产企业的采购人员更多地关注商品的价格。但是,零售企业却与此不同,零售企业采购进来的商品一般都是直接销售给顾客,除了需要控制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收入,即商品进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额——毛利润。质量相近的商品,销售量也相近时,企业肯定愿意选择毛利润高的商品。因此,与价格相比,零售企业更关注毛利润。人们在零售商品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促销人员,他们总是极力向顾客推荐某些同类商品,这些商品往往就是毛利润高的商品。

(二)采购的商品不同

生产企业是为了进行再生产而采购,采购的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半成品;而零售企业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商品销售给顾客而进行采购,采购的产品主要是产成品或终端消费品。因此,生产企业必须采购满足企业生产所必需的产品,而零售企业必须采购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商品。生产企业认为最合适的采购产品是能满足其进行再生产的必需品,而零售企业则认为最合适采购的商品是能满足其最终顾客的商品。生产企业从进行再生产的需要出发进行采购,如果一些商品虽然受最终顾客所喜爱却不满足其进行再生产的需要,生产企业必然不会采购;同样,如果一些商品虽然质量好却没有顾客愿意购买,零售企业也绝对不会将其搬上货架。也就是说,生产企业更关注产品的质量,零售企业更关注商品的销售情况。

(三)采购商品的多样化程度不同

生产企业在选择原材料和半成品时,虽然市场上有不计其数满足其要求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但生产企业也不会每一种类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都采购一些,它只会选择价格最低的少数几家供应商。因此,生产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追求的是选择出尽可能少的供应商。

但是,任何一家大型的零售商场或连锁门店,其货架上却摆放着众多品牌的同类商品。由于零售市场面对的是形形的单个消费者,而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偏好,只要某种品牌的某类商品被部分消费者喜欢,其销售数量大于利润临界点数量时,零售企业便会将其摆上货架。由此可见,零售企业所面对的顾客需求的多样性远大于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多样性,在对某类商品进行供应商选择时,零售企业不可能像生产企业那样选择尽可能少的供应商,而是尽量满足顾客需求多样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数量的供应商。

(四)品牌认同度不同

有研究表明,顾客对最终产品品牌的关注程度要远大于其组成材料的关注程度。因此,生产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更加关注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技术指标,很少关注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品牌影响力。因为在技术指标都相同的情况下,品牌产品肯定会价格更高,这势必会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成本增加。零售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会比较在意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商品必然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可以提升商场对顾客的吸引力,在一点程度上显示商场的实力。

二、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根据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从如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客观地反映连锁零售企业的本质特征和经营特点,能够准确反映零售企业对供应商的内在要求,科学反映供应商的实际情况。

2、系统性原则

构建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而且还能够体现供应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

3、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符合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性,尽量采用可比性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具有共同特征的可比性指标,便于区分。

4、可得性原则

指标体系所需的信息必须是可得的,并且指标概念明确,计算方便简洁,要排除信息不能或难于收集到的指标。

5、可靠性原则

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测定方法标准,统计方法规范,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6、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设计零售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定量指标,也要考虑定性指标,不能因为定性指标不方便度量而将其舍弃。实际上,只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定性指标的度量方法和度量标准,定性指标同样能对评价对象作出科学的评价。

三、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分析

结合对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连锁零售行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等部门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经理和一般员工等人的调查咨询问卷的抽样调查结果,借鉴生产企业选择和评价供应商时设计评价指标的一些有益经验,笔者认为连锁零售企业在选择与评价供应商时可以从赢利能力、销售能力、配送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来进行评价。

(一)赢利能力

1、毛利润

在目前的零售市场上,很多的供应商都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在终端消费市场的销售价格进行统一定价和限价,零售企业不得擅自提价销售,因此零售企业不仅仅关注商品的采购价格,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利润空间有多大,该指标用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的差来衡量。

2、残次品率

残次品率太高会使商品的销售量下降,从而降低零售企业的利润,同时这也是衡量商品质量或合格率的一个指标,该指标一般用10000件产品中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比率来度量。

3、过期商品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零售商采购的商品在保质期内不一定能全部销售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赢利能力产生影响。对于这些过了保质期的商品,零售企业希望供应商给予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处理。如果供应商全部召回,以1度量;如果供应商一概不管,完全由零售商自己承担,则以0度量;如果供应商在产品过期日的前一段时间给连锁零售企业出台一些优惠措施促销,协助零售商尽快将接近过期的商品销售出去的,则根据实际情况在0与1之间取值。

4、订货批量折扣

对于大批量采购,可以降低供应商的销售成本,所以供应商一般都会对批量采购提供一定的价格折扣,但对于提供折扣的最低采购量和折扣率,不同的供应商相差很大。零售企业希望提供折扣的最低采购量越低越好,折扣率越高越好,这可以降低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从而增加利润。所以,该指标可以用平均折扣率和提供折扣的平均最低采购量的比值加以度量。

(二)销售能力

1、产品技术含量

消费者对于高科技产品有偏好,商品所包含的技术含量对销售有重要影响,用供应商在该商品中所拥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数、专利数与该产品所包含的核心技术总数的比率来度量。

2、品牌影响力

品牌商品一般不愁销售,对品牌的偏好是消费者的共性。但这是一个定性指标,可以将国际品牌用1来度量,将没有任何品牌性的商品用0来度量,其他如国内品牌、省内品牌等依次从高到低在0和1之间取值度量。

3、促销政策和广告

促销和广告是销售商和生产商经常采用的一个营销策略,销售量与促销和广告是正相关的,用供应商出资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费用占总零售商进行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总费用的比率来度量。

4、可替代品数

功能上是独一无二的商品在市场上肯定供不应求,但在当今社会的零售市场上很少有这样的商品,绝大部分的商品都存在着可替代品,可替代品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商品的销售,可替代品率高的商品,消费者的选择面大,可替代品率低的商品,消费者的选择面小。用市场上可以完全代替供应商产品的产品总数来度量。

5、销售包装

零售市场上很多商品为了卫生、防损、保湿、保鲜等的需要,商品必须包装起来进行销售。销售包装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商品质量好,价格实惠,但包装粗糙或没有销售包装,不一定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如果包装太过奢华,包装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率太大,消费者也会敬而远之。销售包装也是一个定性指标,根据专家估计,销售包装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1%~5%是比较恰当的。在这个范围内的,以1度量,不在此范围的,根据实际情况以大于0小于1的数度量。

(三)配送能力

1、配送周期

在零售市场,供应商一般是周期性地向零售商供货。如果供应商的配送周期太长,势必导致零售商库存周转慢,库存成本增加;如果供应商的配送周期太短,又会导致零售商采购成本增加和缺货概率上升,紧急订货次数增加。合理度量该指标需要考虑连锁零售企业自身的企业规模、销售历史等实际情况,一般以与销售周期相匹配为最佳,可用1度量,否则以大于0小于1的数度量。

2、配送方式

送货方式一般有供应商直送、零售商自提和直送与自提相结合几种方式。直送对零售商最有利,以1度量;自提是零售商最不愿意的,以0度量;直送与自提相结合的方式则根据零售商自提路段的远近以大于0小于1的数度量。

3、配送成本

在零售领域,配送成本一般有供应商全额承担、零售商全额承担和双方共同分担几种方式,供应商全额承担以1度量,零售商全额承担以0度量,零售商和供应商共同分担则根据供应商分担成本的比例加以度量。

4、订单处理时间

以供应商收到订单之日起,到这批产品发货时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一般以天为单位度量。

(四)服务能力

1、货款支付时间

在零售领域,一般都是零售商向供应商赊货销售,赊货的时间定义为货款支付时间,用连锁零售企业收到商品后多少天支付货款来度量,单位为天。如果是先付款后发货,该指标值为0,如果是货到后立即付款,该指标值为1,如果是商品销售完以后再支付,则以连锁零售企业商品的平均销售周期天数来度量,这也是零售企业最愿意的情况,故也可以用一个历史上的最大值来度量。

2、准时交货率

以供应商准时交货次数占年交货总次数的比率来度量,如果是新供应商,则可以考察该供应商与别的企业的准时交货情况。

3、售后服务

这是一个衡量供应商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以要求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的总次数中要求得到满足的比例来度量。

(五)发展能力

1、流动资金额

流动资金额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供应商今后的企业运作和经营发展,一般以供应商在银行中的经常性流动资金来度量。

2、企业信誉

信誉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没有信誉的企业不可能发展壮大。这是一个典型的定性指标,可以根据供应商经营历史、合作伙伴评价和自身对其印象进行综合评价,最差为0,最好为1。

3、科学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引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这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度量:公司运营目标已被建立,并着重于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该目标应与实际相符合;执行的计划应包括行动、时间表及负责人,高级管理层应对该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审核/检查;已对员工进行全面质量培训;有内部审核计划并已实施过内审;关键的质量成绩被跟踪以确保持续改进;长期目标是零缺陷;来自管理层的文件化的质量方针已向全部员工公布;工作流程井然有序并安全。由于这是一个定性指标,连锁零售企业可以根据供应商在这些分指标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偏好,最差为0,最好为1。

零售连锁范文5

[关键词] 农村零售网点连锁经营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之一,是要将长期排斥在城市现代商业流通体系之外的幅员广阔的农村,纳入到现代商业流通体系中来。很多农民一直都在渴望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超市购物,享受超市的便利和实惠,买到放心的商品,远离假冒伪劣产品。为此,2005年由商务部牵头协调的“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启动,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一、农村零售网点发展连锁经营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这 9 个字反映了中国农村消费总体现状。我国目前有约 9 亿农民,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 6%的年平均增长率,虽然增长度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农村市场中的商品流通体系明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商品的价格、质量等都无法保证,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连锁经营,一方面,加快农副土特产品流通,扩大了农村的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就能为当地农村增加就业岗位。去年全国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试点,新建和改造农家店7.1万个,吸纳富余劳动力35万人,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约70亿元,使近1亿农民直接受益。仅江苏省苏果超市一家就吸纳了3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3.有利于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将极大地拓展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空间。部分立足本地发展的区域性零售龙头公司,由于网点扩张已经进入富裕的县级市场,门店继续开设到乡村是水到渠成之事,它们将成为挺进农村市场的先遣军,并率先从这次万村千乡工程中受益。

二、农村零售网点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商品流通设施不足、方式陈旧

长期以来市场建设“重城市、轻乡村”,导致多数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商品流通体系落后,农村商品流通仍然是以个体户小卖店和流动性的集贸市场为主,无法在流通环节对商品质量把关。由于农民购买力有限,“求廉心理”为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提供了温床。农村市场混乱、农民消费得不到保障,这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

2.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较低

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水平较低,并且收入增长不快,农村市场购买力增长较缓。2005年全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必要的农业再生产所需费用,农村居民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不多。一些假冒、劣质产品之所以在农村有市场,最根本还在于价格低。

3.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散乱、规模小、物流成本高

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的引导,布局不合理,业态简单。此外,商业网点疏密不平衡。当前我国农村零售网点数量少,组织规模小,分布松散。与城市零售业相比,把商品配送到星罗棋布的农村网点的物流成本是相当大的。

三、农村零售网点连锁经营的基本对策

1.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配套政策

为了配合“万村千乡”的开展,国家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万村千乡”工程给予支持。如对承担“万村千乡”工程项目的企业,对其银行贷款予以适当的利息补助,对开办农家店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为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有关农产品流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应加紧研究出台。

2.改造传统的基层供销社

(1)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经营主体,它的根在农村,网络在农村,优势也在农村,基层社可以通过资产置换、资产开发、招商联营、改造、新建或者租赁门店等多种渠道,兴建日用消费品超市和农资超市,把连锁超市便利店开到农民的家门口,重新夺回了已经失去的农村市场,为“三农”增加新的服务内容。供销合作社应围绕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目标,吸纳其他社会资本,组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经销企业等,直接拉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经营实体,增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力。

(2)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经销业务

开展农副产品经销业务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供销合作社恢复提升传统骨干业务的重点之一。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网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农副产品的分购联销。开展农副产品初级整理业务和农副产品成品再加工、再包装业务,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条件开展农副产品进超市和配送业务。

(3)加快发展连锁终端网点

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择优吸纳系统外的农村商业网点加盟供销合作社连锁,扩大供销合作社连锁的终端网络。可通过联合邮政系统的三农服务站和物流配送系统,使网络使用多样化。目前农村流通网络主要有医药连锁经营网络、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废旧物资连锁经营网络、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石油连锁经营网络。

3.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以连锁超市形式到农村投资

(1)科学合理地设置连锁经营的网点

网点布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前提。布局首先要从连锁经营的内容、业态变化出发,认清目标市场,划定适当商圈,同时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沿着正确的分布思路,运用恰当的因素评价店址,只有这样网点的设立才会准确,连锁店的规模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良好的布局可快速发展门店,且能将后勤补给资源发挥最大的综效。

(2)以特许加盟为主,发展村级便利店

连锁企业应本着占领市场、先入为主、得网络者得天下的理念,以特许加盟为主,发展村级便利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总部既可以向农村没有资金优势、没有规模优势的小型零售业态输出经营管理技术,统一配送优质价廉的商品,促进其发展,又能够充分利用农村零售业态已有的销售渠道和经营设施,减少企业资金投入,降低风险,实现低成本扩张。

(3)积极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心

物流的总成本,是连锁超市“盈利”的有力支撑。连锁企业可以在县城或中心城镇自建配送中心,也可以改造农村批发企业现有的设施设备,增加先进的配送设施,同时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通过执行中央采购制度,制订合理的配送路线,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4)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由于农村连锁网点地域分散,门店经营情况参差不齐,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渠道较长,管理和配送难度较大,这就要求连锁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要创造条件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手段,加强对终端网点的监督管理,统一管理规范,切实保证不售假冒伪劣商品,货真价实,诚信经营。要加强对连锁网点经营业务的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加盟店不能达到标准、售假坑农、管理不善的要解除加盟协议,坚决予以淘汰,不能给连锁总体形象造成影响。

总之,连锁经营是我国农村零售业态日益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村市场既存在问题,更充满机遇,广大国内的零售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完善在农村市场的销售体系,在满足广大农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武文珍:运用连锁经营构建农村消费市场分销网络[J].农业经济2006.6

[2]姚延敏:“万村千乡”带来百亿商机[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6.4

[3]叶耀庭宋喜娇:“绍兴模式”为“万村千乡”工程注活力[J].中国合作经济,2006.2

零售连锁范文6

若论2011年的中国经济大事,房地产调控无疑名列首位。

随着中央政府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房价飞涨的局面得以遏制。虽然房价只是涨幅回落,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房价下降,但消费者观望情绪浓重,给楼市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带来日益沉重的冲击。

从2003年央行出台121号文件算起,针对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控8年多就没有断过。调控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是第一阶段,关键词是防经济过热;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初是第二阶段,关键词是保经济增长;2010年初至今是第三阶段,关键词是维护社会稳定。

相关产业受伤

作为依托楼市发展的行业,销售正面临严冬。

建材、水泥、钢材、玻璃等房地产上游产业链中的几十个行业,均已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仅就钢铁贸易而言至少下挫30%。下游的装饰装修、家电家具、橱柜洁具等销售的影响虽然有所滞后,但也已经发生。

2011年下半年以来,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增幅出现明显回落,但成本却同比上升了至少3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大幅降低。成套家具的销售量下降最多,因为成套家具主要销售给新买房的人群。据某家具公司负责人介绍,即便是在9、10月份的传统装修旺季,家具市场也是门可罗雀,尽管打折的幅度已然很大。

为应对惨淡的市场,一些商家开始挖掘存量房市场。优惠价、买一赠一等促销活动不断,居然之家还进行了家具以旧换新补贴5%的活动,但消费者显然没有为之所动。

家电业也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即便是在家电下乡、节能惠民、以旧换新等刺激内需政策的促进下,2011年,家用电器的销售增幅仍出现大幅度回落。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的股价下跌幅度都远远超过上证综合指数的跌幅。

从家电生产企业看,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美的电器,2010年上半年,冰箱和洗衣机业务的营收增速是99.16%和100.38%,而201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这两个品类增速分别为46.86%和22.57%。增幅大幅下滑。

2012年,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陆续结束,家电产品将会继续受到消费透支的影响而销售放缓。通货膨胀也使部分消费者信心不足。

“没人买房子,沙发和空调就卖不出去。”某家具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

零售业整体受牵连

然而,受到房地产牵连的不仅仅是与房地产直接关联的家居家电等行业。事实上,整体零售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圣诞、元旦、春节期间,商场促销折扣一个比一个低。业内人士估计,2011年零售业打折的频率比往年高1-2倍,折扣也更多。

2011年零售业的业绩缺口可能高达10%-15%,属于严重偏离的状态。这与房地产调控有着重要的联系。调控最后波及了零售业,而调控的延后影响还将持续在零售业上体现。

房地产业的萧条,导致大量的冗余资金流出,货币流动性过剩,成为通胀的主要成因。国内物价飞涨,食物和日常用品价格高企,导致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减少。

2011全年,由商务部跟踪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9%,较2010年下滑2.2个百分点。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五金电料、汽车、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销售额分别增长9.9%、9%、9.7%、12%和11%,增速分别较2010年下滑1.4、0.2、1.2、6.1和2.6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预测,在持续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一些耐用品的销售可能出现波动。

在今后较为长期的一段时间,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行业增长很可能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一些企业面临倒闭。

商业地产扩容导致竞争加剧

虽然销售增幅回落,但零售业总体上还在增长。但业界的亲身感受却迥然不同,单店利润下滑甚至亏损,是普遍的现象。

这种看似不可理解的现象,原因在于新店的迅速增加。

很多经营者把利润下滑的原因理解为,是受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响。这些的确是重要的因素,但无法解释零售业销售总体增长的实在数据。

合理的介绍解释仍然与房地产调控直接相关――房地产调控使资金流向商业地产,导致商业地产规模激增,一些企业包括房地产企业转型企业,开始进入连锁零售业,连锁零售业规模扩大,同业竞争加剧。

在政府对住宅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背景下,转型商业地产成为市场的主旋律,这让商业地产在2011年得到了迅猛发展。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房地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5911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2.1%,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仅10.2%,而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16.1%和23.7%。从销售面积来看,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9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9%,办公楼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6%。

一项行业调查显示,在北京租用高档办公场所的费用已超过纽约,成为全球写字楼租金最贵城市排行榜第五名。2011年北京中央商务区(CBD)高档写字楼租金上涨75%,高于2010年48%的涨幅,成为全球租金上涨最快的城市。上海高档写字楼租金去年也大涨了24%。

终将促进消费

只有更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能够买得起房,才会有更多的人买洗衣机和冰箱。

从2003年至2011年,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均上涨了5倍以上,而GDP仅增涨了2.4倍,房价增幅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在GDP中超20%部分被两级财政拿走后,人均GDP的增长幅度不足2倍,再去除少数人口拥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这个基尼系数因素后,实际上的人均收入增幅也就能达到1倍,而与人均收入相比的生活用品平均价格涨幅却超过了2倍。

供求之间、尤其是市民的需求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老百姓买得起房才会增加其他消费,否则,拉动内需只能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枣的功效

下一篇我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