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婴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婴护理范文1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89名学生实施教学研究,实验组(CBL教学组)4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5人,两组护生授课教材、教师、学时及教学进度相同,其年龄、实验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3.2CBL教学法应用于《母婴护理学》的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界广泛认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从表二结果可以看出:CBL教学法在《母婴护理学》教学中有明显帮助。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几个优点:
(1)激发护生学习母婴护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步入大学二年级护生接触护理专业课程增多,其对临床的好奇日益增加。教师选取的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再现了临床相似的护理情境,且将枯燥乏味的母婴护理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有效地激发了护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2)促进母婴护理理论联系产科临床实践。教师在应用CBL教学中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科病例,针对病例中的问题,护生会产生“我是她的责任护士,我要帮助她”。为解决问题,课前主动查阅文献,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灵活应用母婴护理理论知识。
母婴护理范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母婴同室;应用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母婴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新生儿注射及母婴健康宣教等。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减少了年轻人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减少了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产科因母婴分离核对的出错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母婴床旁护理是实现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我科利用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及产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00余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为39.6周;自然分娩 2320例,剖宫产680例;
1.2 实施方法
1.2.1 应具备的条件
①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②环境: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5 min~30 min,温度26℃~28℃,湿度5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管理:减少陪护探视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护士;
1.2.2 健康宣教
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②现场指导并给产妇及家属示范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边做边讲解,鼓励家人动手参与;讲解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家人更加科学地育儿。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家庭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2 实施效果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1]。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及整体护理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产妇各方面有完整的了解和观察,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责任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提高了实施优质护理的能力。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为了胜任此项工作,护士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近距离、无间隙地感受到责任护士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产科相关知识教育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差错事故,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责任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通过临床调查,产妇对床旁护理感到满意,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服务,满足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
母婴护理范文3
【关键词】产科 母婴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35-02
Maternal and infant to the b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mode
ZHAO Min
(Sichuan province in Guangyuan city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62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maternal and infant bed model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 influence of women in maternity care work. Guide Methods 120 maternal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60 to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the nursing care maternal and infant implementation by the bed nursing mode (the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by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operation nurse in the bed finish). Before discharge two groups of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statistics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masters, survey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nursing mothers to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infants increase nursing skills master in much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matern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nurses effec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血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 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 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 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母婴护理范文4
【关键词】母婴护理;实践;基本理论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人、环境、健康、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婴护理有其独特性,结合实践来理解护理学当中的这些基本概念:
1人
人是一个整体,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任何一部分不适或失调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以至整体);人与环境密不可分;人有群体属性,有独特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习惯、信仰、价值观,人有独特的情绪和情感。
人是开放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其基本目标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
妇女在医院待产至产后机体基本恢复出院的这段时间,对女人而言是生理心理的一个重要阶段,首先在接待方面要做到态度应认真、热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合作,要使产妇感觉如家人,并对医护人员感觉专业并产生信任感,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病人全面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满足病人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
产妇在生产前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未曾经历,缺乏信心,尤其是有反复流产经历的病人,较易感到紧张,失去信心,甚至可能换上产前忧郁症,产生消极态度,对即将来临的分娩产生畏惧情绪;另外一个就是过分关心,促成懒惰,对产妇来说,家属的过分关心照顾,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反而促成沉溺于“病人角色”中,表现为不应有的懒惰,产生消极作用。
2环境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是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条件、劳动条件、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社会安全、宗教文化、健康保健条件等。
对于产妇住院待产和产后的康复,医院提供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这里的环境包括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温暖信任的心理环境。
护理人员首先对产妇进行基础护理,包括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干预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对于新生儿,要注意尿布、衣物、毛巾、奶瓶等用品用具消毒、清洗及整理。
盲目追求奢华环境,盲目扩大化,都是环境建设中的误区。母婴病房应有适当空间,既有利于产妇与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活动,也有利于新生儿感知空间,感知小环境里的物理环境。因此其空间大小应适宜,色调应柔和,光线充足,应有温馨的家庭氛围。
3健康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绝对分界线,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健康是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稳定,协调,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平衡,和谐,适应良好。
分娩前后是一个特殊的护理时期,它不同于患病,却更要求精心细致,并且女性特别的生理构造在这一特殊时期要求不同的护理和安全。它要求专科护理,结合临床妇产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妇产病人的监护,密切注意体温变化、体表特征和行为变化,观察产妇身体情况(主要是、恶露、大小便),清洗、消毒产妇衣物,尤其是要保持母婴室内卫生。
4护理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整体的人,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基本方法。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
对于产妇的护理包括: (1)身体护理――在产妇不能自理时帮助产妇擦洗身体;(2)护理――帮助产妇清洗、热敷、按摩,减轻胀痛,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3)指导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做好产后恢复操,指导恰当运动,避免身体不动或过量造成身体伤害。
母婴护理范文5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产妇住院生产,除了保障分娩过程安全顺利、产妇及新生儿健康以外,产科护理的重点还在于提供健康教育及咨询,向产妇及家属传授科学的育婴知识和技能,协助他们完成初为人父人母的角色转换。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母婴床旁护理应运而生。其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提供个体化的高质量护理服务[1]。为了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对120例产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入院孕产妇120例,观察组产妇60例,初产妇52例,经产妇8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9.1±2.5)岁;孕周38~41w,平均(40.2±0.6)w。对照组60例,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8±1.7)岁;孕周37~42w,平均(40.1±0.5)w,两组产妇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婴儿性别、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1.2.1.1人员及物品准备 对产科所有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流程和健康知识宣教培训,责任护士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具备新生儿抚触师资格证书方能上岗。病室要求温度在21℃~24℃,相对湿度50%~60%,通风2次/d,15~30min/次;进行新生儿洗澡、抚触时室温控制在25℃~28℃。同时配备母婴护理车、新生儿洗浴用品、一次性用品等。
1.2.1.2具体实施 责任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抚触、沐浴、换纸尿裤、脐部护理、臀部护理、预防接种疫苗的操作全部在产妇床旁进行,护士在操作的同时讲解注意事项以及要领,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指导产妇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讲解产褥期常见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和处理方法,产妇产后饮食搭配、运动、产后复查和避孕方式。早晨进行1次/d床旁护理,时间约为30min左右[3]。
1.2.2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护士每天将新生儿抱到新生儿洗澡间,完成洗澡、脐部消毒、新生儿抚触的操作,预防接种则统一在注射室进行。产妇健康宣教按照集体讲解的形式进行,责任护士组织产妇集中到宣教室集体讲解和现场示范,宣教内容同观察组。
1.3观察项目 我院自行设计了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用文献介绍的方法进行信效度测量均满意,出院前向产妇及家属发放当场填写并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主要针对病房管理,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患沟通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统计满意度[4]。将1.2中介绍的母婴健康知识设计为选择题,以回答正确率统计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出院前由产妇实际操作一次新生儿护理项目(包括抚触、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固定一名专科护士进行考核评价,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两组产妇和家属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一种新型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在我科实施半年多来,取得显著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增加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护理操作在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可直接看到操作的全过程,消除了其猜疑和担心,极大地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度。护士在为患儿进行护理同时,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指导产妇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5],产妇如何观察患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纸尿裤等,产妇参与直接操作,可以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幸福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新生儿集中沐浴,母婴分离的弊端,实现了住院期间母婴全程不分离,责任护士为新生儿专业护理的同时,将育儿常识、育儿技巧传授给产妇和父亲,父母同时亲自参与为宝宝洗澡、抚触。同时,据报道母婴床旁护理可降低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6];产妇住院时即获得完整准确的婴儿喂养知识,并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也有明显效果[7]。
3.2促进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健康行为"知、信、行"-健康知识的知晓,健康观念的建立,健康行为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中,健康宣教和护理操作示范集中进行,忽视产妇和婴儿的个体差异、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满堂灌,极易流于形式。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婴儿护理实施过程中,物品放置在产妇及其家属面前,产科护士在床旁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示范的形式,使产妇及其家属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另外,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之可以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学会护理技能;逐步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8]。
3.3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和人员素质 在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通过与产妇深入接触,对其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在产房时间的增加,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床旁护理操作时,每次操作前护士和产妇认真核对,不必将新生儿推出推进,很大程度上减少打错针、抱错孩子的几率,使新生儿得到更加安全的服务。母婴床旁护理实施前的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护理常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强化了沟通宣教能力。责任护士的操作全部都在产妇和家属的注视下完成,对护理技术及心理素质都有很高要求,只有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才能得到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促使其主动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只在全面掌握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准确评估其接受能力的前提下,一对一、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模式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要求责任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以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客观上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9]。
随着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在临床的深入,特别是在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大背景下,产科临床如何提供更具特色、个体化、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10]。母婴床旁护理为之提供了一条颇具可行性的思路,其在充分保障产妇及家属各项权利的基础上,以家庭为护理服务中心的特点,使之能更加兼顾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保障母乳喂养成功;在产妇和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和掌握婴儿护理知识及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了关系,增进了感情,同时树立了接纳和护理新生儿的信心。本组结果证明,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之快速、准确地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值得临床继续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陶成珊,潘文芬,谭玲.产科病房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新举措[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43-44.
[2]刘艳.健康教育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79-81.
[3]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3.
[4]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66.
[5]付文英,吴韩英.剖宫产后早期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2(2):65-66.
[6]吴洪香.母婴同室的意义及预防交叉感染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6(1):34-35.
[7]姚建蓉.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J].四川医学,2006,27(2):207-208.
[8]龙琼华.心理护理对孕期焦虑影响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3):274.
母婴护理范文6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临床研究;进展
产妇经过分娩后,角色转变,心理多会发生较大变化,而由于早产、新生儿疾病等因素导致新生儿必须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做相关护理及治疗,常导致产妇承受较大的恐惧、低落、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产妇生理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母婴健康的重视,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心理及生理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而心理护理、教育引导等方法在临床广泛使用,获得了较大成效。
1母婴分离存在的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因素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母婴分离,产妇易出现严重的情绪不良,如失眠、爱哭、少言寡语等,而母婴分离会导致产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吮吸,导致乳腺管淤塞不同,极易出现胀痛情况,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国内对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关注发展较晚,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及生理干预尚不全面,导致产妇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而国内临床研究中关于母婴分离的研究多集中于分离产妇心理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关于其心理护理干预及干预后临床效果的研究则比较少,从而导致临床护理及观察缺乏一定的参考及标准。
2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
母婴分离会对产妇心理造成较大精神负担已经成为临床研究者的共识,而产妇心理状况亦会对其生理状况及产乳情况产生影响。高文[1]等在临床研究中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母婴分离的产妇在7天时发生抑郁及焦虑的几率分别为45%、68.3%,相较产前1天的抑郁及焦虑(22.5%、51.7%)明显增高,作者认为虽然产妇自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关,然而母婴分离亦有一定的影响,而通过母婴分离产妇与母婴未分离产妇比较证实这一观点。韩冬韧[2]等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母婴分离产妇的产后抑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即使到了产后6周,仍有43.2%母婴分离产妇存在产后抑郁现象。杨海虹等[3]在对温州市490例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产后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母婴分离者为80%。而母婴同室者为88.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母婴分离产妇临床护理研究
母婴分离对产妇生理及心理均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生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充分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将母婴分离的必要性告知产妇,从而获得其谅解。近年来随着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探究,对产妇护理方式逐渐深入及扩展。许孟希[4]等在对136例母婴分离产妇进行研究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产妇一对一的护理模式,给予参考组产妇平常集体宣教护理方式,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能力、母乳喂养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
4结束语
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在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同时,需要加强婴幼儿护理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对出现胀痛等情况的产妇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增加产妇生理及心理舒适度。而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家庭系统的支持对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亦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产妇有效支持。随着母婴分离研究的深入,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必定出现更优质更多的护理方式,从而为产妇心理及生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治疗及护理,保证产妇及新生儿健康。
参考文献
[1]曹燕霞,高文,郑莹.等.高危孕产妇母婴分离的心理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8-11.
[2]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3]全小珍,杨海虹,郑秀红.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I):1305-1307.
[4]许孟希,姚翠兰.人文关怀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下旬刊),2011年,15(18):4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