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1
[关键词]品读诗文;欣赏诗文;尊重体验
一、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探讨氛围
适宜的语文氛围有利于阅读活动的深入。语文课要始终追求能形成使学生“神风静默,浑然两忘”的特定氛围。
1.入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伊始,笔者在优美动听的古曲中,课件出示几幅美丽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吟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所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走进古诗的意境,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可谓是诗未学,情已生。
2.入境:不觉转入此中来。鲁迅先生曾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所以,笔者让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录像,看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他们亲眼目睹了庐山壮美的面容,看到了瀑布那宏伟的气势,对这神奇的景象赞叹不已。接着,教师激情洋溢地配乐范读,能再次使学生入情入境,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
二、经历一个扎实、生动的学习过程
1.品读诗文:半入江风半入云。品读课文时,应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指导他们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
欲写水,先写山。第一句从出示课件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巍峨的香炉峰,烟雾缭绕,顶天立地于七彩阳光之中,为瀑布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景象;第二句从“遥望”一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诗人李白是站在何处观看瀑布,从而把视线集中到瀑布本身,让学生理解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充满了对造化之功的赞美;对第三句的理解,抓住一个重点的问题进行突破,继而使学生通过读、悟、想,体会到动态的瀑布喷涌而出的壮观。
如此,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领会作者那神话般的想象,进入到一个瑰丽、宏伟和神奇的境界。
2、欣赏诗文:无边光景一时新。首先,笔者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奖励大家每人一对想象的翅膀,好吗?瞧,这如画的美景已经来到我们的眼前。”(随即,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瀑布景观图)“发挥想象,说一说,假如你能变成这瀑布旁的一只小鸟、一朵花儿、一滴水珠……你最想变成什么?”学生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变成一只鸟儿,那么我就能展翅高飞,看看这瀑布是从哪里来!”有的说:“我想变成一朵小花,那我就能为这神奇的瀑布增添美丽的色彩!”还有的说:“我要变成一块石头,我就和瀑布的水一块儿体会玩耍的快乐……”无疑,这组图片及问题很好地训练了孩子们的欣赏、想象及说话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再述古诗情境的欲望,赋予了古诗以童趣。 接着,再次展示课件:诗人观景图。笔者深情叙述:“同学们请看,青山高耸,瀑布飞流,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的景色啊!如果你是诗人李白,看到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怎样呢?”然后,与诗人换位思考,让小朋友扮演小诗人,上台表演读古诗、背古诗。
3.唱读诗文: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诗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给古诗配上音乐来演唱,其乐无穷。教师应告诉学生,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成歌曲,变着花样读。于是,播放歌曲《望庐山瀑布》。学生们先是兴趣盎然地欣赏,继而兴致勃勃地跟唱。听着一阵阵喜悦的歌声,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笔者分明感到:此时的语文课,就是一首歌,歌到情处喜自流;犹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多!孩子们沉浸其中,进行着思维碰撞,心灵沟通,生命对话……
三、渗透一种温馨、美妙的人文关怀
1.尊重体验: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与诗人换位,重读古诗时,无论是豪放的“李白”,还是豁达的“李白”,抑或是天真的“李白”,教师都应给予由衷的肯定,学生在鼓励与欣喜中,学得更活泼,更主动。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2
《望庐山瀑布》是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望庐山瀑布二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来源:文章屋网 )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便是笔者运用电教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不能一读即懂。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地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词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理解,如果教师生般硬套,学生是不能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进行: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了吧?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
一个小小的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适时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跟着配乐录音练读,这样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孩子们的朗读录下来,放给他们听,再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评一评。然后再读,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4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策略
一、站在古诗背景角度体会诗境
从古至今,无论是欣赏古代诗词的创作意境,还是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都离不开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分析。假设在鉴赏诗词艺术内涵和表现手法时,脱离了创作背景,就难以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即使是名著,脱离了时代背景,便难以在众多作品中凸显它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比如鲁迅的文章,在没有全面系统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生活背景前提下,读者定会难以发现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之美。如果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分析文章内容,定会从文章内容中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作品过渡到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情感,从而走进作者内心的真实世界。因此,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古诗时,应站在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角度,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才能够融入到古诗的奇妙意境中,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古诗的创作内涵。
比如在讲解鄂教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教师应该站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角度分析内容。诗人杜甫在当时历经7年多的唐朝“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开始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当与妻子流落到四川锌州时,正听闻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该首诗。如果一味地引导学生熟读诗的内容,学生难以明白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情感。这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注主动的态度自主查阅杜甫的生平事迹、安之之乱发生的背景、安史之乱发生的过程等。在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诗的创作背景之后,再分析诗的内容,从内容中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
二、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应以背诵诗词为主,对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不需要做出过多的探讨与分割。教育家梁衡也主张背诵书本内容是学生的首要功课。并着重谈论小学生应该在脑海里存储大量的诗词内容,这样在写作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就算不理解诗词的内容和内涵,只要能够熟记并将其背诵出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当接触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对诗词内容恍然大悟。因此,在该教W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背诵方面,从而忽略了诗词内容的深入剖析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诗词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讲解鄂教版《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熟读内容,再带领学生赏析诗句。在鉴赏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望庐山瀑布》的视频和《望庐山瀑布》歌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内容和倾听歌曲过程中,将自身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主动感受古诗的意境,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加深文章理解的教学目的。
三、寓教于乐
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结合新课改标准和教学内容制定了小组合作教学策略,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古诗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结合古诗文自主编排一个情景话剧或者舞台剧。这样使学生在自主排演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古诗文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讲解鄂教版《寻隐者不遇》和《游园不值》这两首诗时,教师应该采用寓教于乐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合适的组数,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内容自主创作情景剧,并将其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够使学生从空间上、时间上把握古诗的内涵。例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第三小组的学生对诗文的内容和情节把握较为恰当,无论是童子的神情还是道士的动作举止,都模仿得惟秒惟俏,并把人物演活了。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模式,结合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想象力,才能够站在创作者角度理解诗文内涵,并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古诗的乐趣。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6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文字精练,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聋校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更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聋生因语言障碍和感知特征,他们抽象思维、概括等能力常常落后于正常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较肤浅。重视古诗教学,让聋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古诗的含义深刻,意境深远,要真正感受古诗的美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布鲁斯认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捷克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古诗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聋生的认知特点是要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参与,聋生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运动觉印象更深,而且聋生的视觉在感知活动中起优势作用。直观的事物,他们认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再现出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首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文字,创设美的情境,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代偿功能(耳聋学生丧失了听觉,由于“用进废退”和“缺陷补偿”原则,聋生在听觉上的缺陷又使他们利用视觉、振动觉和触觉等来进行补偿,其中主要是视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主动求知,寓教于美。比如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再通过直观生动地展示课件,增加画面的可视性,抓住聋生的有意注意,有效地激发聋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我们可以按古诗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以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教学杜甫的《绝句》时,为体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景致,则可以色彩明丽的春景图为背景,配以轻快活泼的琵琶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境。对不同的古诗,还要选用不同字体,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如黑体的方正沉稳,隶书的凝重端庄,草书的狂放不羁,行楷的活泼灵动,魏碑的古朴淳厚……营造出或悠远绵长的意境(如《山行》《枫桥夜泊》),或悲凉凄惨的情境(如《蚕妇》),或愤懑激昂的氛围(如《杂诗》《示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入情入境,横向对比,理解古诗的意境美
俄国教育家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古诗的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理解古诗的意境美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来走进古诗的意境中,从而真正理解古诗的意境。如《登鹳雀楼》一诗,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此时的感受。诗中描绘了傍晚的太阳,连绵的群山,奔腾的黄河水,这些景物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有学生说这些景物给人的印象是壮美!是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首诗里体现得非常鲜明!诗中还蕴涵着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有了这些真情体验之后,再让学生和《春晓》一诗进行比较,同是写景物的诗,给人的感受一样吗?通过横向对比,学生不难分析出,《春晓》写出了春天的柔和、欢畅、和风细雨的特点,全诗中饱含着作者爱春、惜春的感情。《春晓》这首诗的意境与《登鹳雀楼》中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截然不同。同是写景的诗,但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的感受不同,营造出了不同的意境。
三、体验角色,真情诵读,感悟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聋生因听力损失,大多不喜爱诵读。但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相得益彰。只有通过调动他们丰富的感情体验,训练他们有感情的朗读,才能促进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古诗,真正地做到心口相应,相得益彰。虽然聋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但他们的喜、怒、哀、惧都可以通过他们的手语、表情、眼睛等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古诗的朗读训练。在训练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上适当的表情和体态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学生通过描述美丽庐山瀑布的美景,讨论站在如此美丽的瀑布下的感受是多么惬意、舒坦。然后请学生带着惬意、舒坦的心情来读一读古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再次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壮美的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带着美的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学生就会真切体会到作者当时欢快的心情了。当学生用美丽的手语,纯美的笑脸,读出心中的感受时,老师适时的给予称赞:读的太好了,老师仿佛看到庐山瀑布的美景了!真有些诗人的气质!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角色,体会美的感情,从而充分理解古诗的意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四、闭目冥想,拓展意境,感受古诗的想象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的原因造成自身语言的贫乏和发展的迟滞性,使得他们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具体形象性。聋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把握为主,对本质特征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分析事物较多依赖直观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发挥聋生直观形象思维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想象美。
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庐山的千变万化真是太美了,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庐山的千姿百态,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中,学生通过看课件,读诗句,大概理解了古诗的内容。此时庐山瀑布的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的心中还没有很深切的印象。运用闭目冥想的方法,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庐山瀑布的美景,再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各抒己见,纷纷用美丽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心中庐山瀑布的美景。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站在这壮美的瀑布下面,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讨论,学生都理解了古诗的意境,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五、画演古诗,交流创意,感悟古诗的内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