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杯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杯茶范文1

在给丰臣秀吉倒茶时,石田三成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时,他却奉上小碗热茶。

丰臣秀吉不解其意,便询问缘由。石田解释说:“这第杯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杯中碗的热茶,是因为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些:第三杯则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

丰臣秀吉被石田的体贴入微深深打动,于是将其选在自己幕下栽培他。后来,在丰臣秀吉的教导和石田三成自身的不断努力下,石田三成最终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素材点拨

善良是一生最大资本,拥有了善良,那么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机会。不要以相貌取人,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应当尽力做好,这样才能够为自己赢得机会。不要人云亦云,而应当有自己做事的准则。

适用主题

善良 奇迹 细节 赏识 感动……

规则的魅力

感 动

英国人是世界上最爱排队的人。商场,银行,邮局……只要在公共场合,总能看到英国人在排着长长的队。但是,队伍中绝无一点抱怨和喧嚣,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坦然,都是心安理得。如买报,街头的报童一定要在卖完了第一份报纸后,把零钱递到顾客手上,致谢、告别,再招呼第二个客人。你要是在报童接待别的客人时问诸如“有今天的某某报纸吗”等问题时,报童根本不会回答你。

一位旅英华侨讲述了一次去警察局办手续时的见闻。当时,他看见一名老警察正在指导一个实习生:办理好一个人的登记后,要把纸张放好,要是铅笔断了,就削铅笔,必须要一切就绪了再叫下一个。

英国人爱排队,并服从排队的安排,归根到底还是他们对规则的崇尚。事实证明,最笨拙的规则,也比无规则要好得多。有了规则的约束,投机钻营者就失去了机会,这让所有人在机会面前都是平等的,大约正是这种平等使英国人安心于排队。

素材点拨

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民族都很崇尚规则,比如德意志、法兰西,北欧诸国。材料中的英国人更是这方面的榜样。规则其实就是小的法律,公民只有遵守它,才可能进而遵守真正的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有序。发达国家的人们对规则的尊崇,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文明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的文明程度,而国民的文明程度,除了与受教育程度、社会风气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他们的规则意识有关,很难想像一个国家的国民无视规则、不受约束,而他们的文明程度会很高。英国人爱排队,并服从排队的安排,一来可以说是他们崇尚规则,他们的文明程度较高,二来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平等意识强烈。因为排队实际上是约束那些后到者插队、加塞儿。“投机钻营者就失去了机会,这让所有人在机会面前都是平等的”。

三杯茶范文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坐在窗前看书。她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她以为人家说“往外看”呢,就把头伸到窗外去看。上面掉下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她。她又生气,又害怕,在上一看,见一个人在修屋顶。那个人说:Didn’t you hear me call‘look out?’(你没有听见我喊‘look out’吗?)她回答说:Yes,and,that’S what l did.(听见了,所以我才向外看呢。)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它说明了学习成语的困难。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义简直体现不出来。成语中的每个词可能都认识,但组成成语之后,词义就变了。就英语成语而言,同样几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不一样。除上面举的Look out(往外看;把头伸到窗看;当心;留神)外,象make up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示“弥补”、“赔偿”、“拼凑”、“配制”、“编排”、“编制”、“虚构”、“捏造”、“组成”、“调解”、“化妆”等几十种意思。set off可以表示“出发”、“动身”、“使爆炸”、“引起”、“使开始(做某事)”、“衬托”等十几种意思。同样,turn out也可以表示多种意思,如:Turn outthe light.(关灯)Turn outthe guard.(派出警卫)Thewhole town turned out forthe event。(为此全城人都出动了。)Thismachine can turnout 300 copies a minute,(这台机器每分钟能复制300份。)Itturned out tO be a mistake.(结果证明是个错误/误会。)

在各种英语成语中最难学的可能是40来个最常用动词和10来个介词或副词(如:up,down,in,out,on,off)组成的成语了。这种成语也可以叫做动词短语。这些词搭配起来可以表示好几百种不同的意义,使学生感到十分困难,弄不清它们的意思。

因此,学生首先不要因为这些成语是由简单、容易学的词组成的而轻视它们。学生应在文章里注意找出这些具有各种不同意义的短语,若无把握,就查词典。在头几次使用这些成语时,必然会碰到不少困难,但应继续学习,不要退缩。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就一定可以弄懂,可以准确地掌握它们。

除动词短语外,还有一些成语,学生也感到难于理解,但也许并不难记。学生在熟知这些成语的用法前,一定会犯不少错误。有些错误会使人发笑。但不必着急,对这种事要有耐性。可以说,学好外语,就得这样。

Before he gets the hangOf how tO use them he’llmake a lot Or mistakes.Somemistakes will cause peopletO hold their sideS withlaughter,but that shouldn’t put him in a stew.He shouldlearn tO put up with suchthings.You might say that’S part Of the game.

在这一段英语说明文中有下列成语:

get the hang Of熟悉得

hold one’s sides withlaughter捧腹大笑

put someone in a stew使某人烦恼(或为难,着急)put Up with something忍(某事)

part Of the game事情就是这样

再谈谈汉语成语。汉语成语同其他语言的成语一样,也不能按其中一个一个的字的意思而望文生义。外国人学汉语时,在成语方面,同样困难,说错了同样闹笑话,出洋相。

一所美国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由一男一女两位教师来教。他们的本族语都不是汉语。在初学阶段,教师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他们用各种实物演示来教“这是什么?――这是书桌(椅子等)”之类的句子后,就着手教“这是东西吗一一是,这是东西”这样的句子。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不,你不是东西。”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头说:“不,我不是东西。”

当时有个中国人在教室里听课,他几乎忍不住笑起来。事过后,当事人告诉两位教师汉语中说人“不是东西”是什么意思时,他们的脸马上红了,很难为情。

成语的翻译问题素来十分复杂,如果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距甚远,更是如此。在编写《汉英词典》(CED)时,编译人员对此深有体会。许多人认为此部词典是迄今为止同类中最好的。主编之一王佐良教授在《一部词典的编后感》一文中写道:

“翻译者的任务首先是理解原文之意。不懂原文当然就找不到对等词语。林语堂把‘吃软不吃硬’译为bully the weakbut yield tO one who fightsback,不仅英译文晦涩,而且说明他根本不懂这个短语的真正含义。”……正确理解原文之后,就看译者的外语水平了,看他的英语底子是否雄厚,是否了解当今英语国家的发展变化。例如,把‘布衣蔬食’直接译为wear cotton clothes and eatvegetable food,在今天就会引起误解。布衣蔬食在中国标志着生活检朴。但在英、美也是如此吗?现在,蔬食远非穷人所专用;已是西方医生给饮食过量的百万富翁们开的药方了。”

这部词典最后把“布衣蔬食”译为coarse clothes andsimple fare。这种译法“不仅保持了原义,而且fare一词略带古色,正好反映出原文的风格。

王佐良教授说,词典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是漫长、艰苦的过程,每次都使译文有所改进”。文章中,他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修改的过程,每次都使译文有所改进。下面引用三例:

害人虫:an evil person/an evil creature修改虽小,但意义却大;它保持了汉语原文的风格,英语译文也更地道。

自投罗网:throw oneselfinto the trap/walk right intothe trap第一种译法比较符合原文;第二种译法比较符合英语习惯。

奇花异木:rare flowersand trees/exotic flowers andrare trees第二种译法在语体上有所改进,也更加符合原文的语气。

谚言和格言就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谚语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因而有广泛的感染力。学生喜欢学习谚语。初学外语的人能用上一两句谚语会感到很得意。

谚语往往多少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比如,有些民族住在沿海一带,靠海为生,他们的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经受风雨、捕鱼捉蟹。象阿拉伯人这样的游牧民族的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羊、马、骆驼和豺狼。尊敬老人的社会就会有颂扬老人足智多谋的谚语。妇女地位不高的社会就有许多轻视、贬低妇女的谚语。

人们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是相似的。因此,尽管中国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在英语和汉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请看下列谚语: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hot.趁热打铁。

Many hands make lightwork.人多好办事。

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

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Birds Of a feather fleck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Where there’s smokethere’s fire.无风不起浪。

Where there’s a will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三杯茶范文3

现在,一提到“结婚”我们脑袋里立马闪出的词,估计就是“房子”。可在古代,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可是“茶”。送聘礼叫“下茶”;女方受聘,叫“吃茶”或“受茶”;洞房里要喝“合茶”。虽说茶排在七件事中的最末位,但是它在国人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是不容小觑,提亲时,结婚时,需它现身;甚至离婚时也需这“好说好散”的“离婚茶”,不信?那就一起看看吧。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

《红楼梦》里凤姐调笑的话,可是把小性的林妹妹羞得不轻,纵是才智过人,也无话可驳,那是因为,在那时,民间即称送聘礼为“下茶”、“行茶礼”或“茶礼”;女方“吃茶”或“受茶”,可就是认可了这门婚事了。

茶是传统婚礼中重要的聘礼,但是以茶为聘礼之一,起于何时,尚难确考,现在可知宋代就把茶列为聘礼中的重要礼物,几乎成为不可或缺之物。究其原因,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有解释:“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于是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茶不但与订婚、结婚关系密切,且与“退婚”也有关联。旧时贵州地区,姑娘若对亲事不满意,想断亲时,即包一包茶叶,放在未婚夫家,意谓退了“订亲礼”,称为“退茶”。但上男方家放“茶叶包”,女方一旦被男方抓住,男方可立即杀猪设宴与该女成婚。故退茶时,一定要保密,一切由姑娘在绝密中进行。要率先探查去男家的路线,又要探明未来的公婆在家,而又无其他人在场时,才能确保退茶成功,其难度不亚于闯龙潭虎穴。所以敢于退茶,又退茶成功的姑娘,会得到大众的称赞。

还记得《非诚勿扰》中葛优给孙红雷和姚晨举办的那场离婚典礼吗?被认为是好合好散的典范,可是,你不一定知道,在滇西一个叫诗礼的小镇,好说好散的“离婚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个小镇,爱情之舟一旦搁浅,他们会用喝茶的方式解决感情问题。这样的茶,叫离婚茶,也叫好说好散茶。

选择一个吉日,离婚的双方在村中长辈面前坐定,主持人会亲自泡好一壶“春尖”茶。如果这第一杯茶男女双方只象征性地品味一下,则证明婚姻还有余地,如果双方喝得干脆,就说明继续生活下去的可能变得很小。

第二杯还是要离婚的双方喝,这一杯较前一杯甜,是泡了泡米花的甜茶,这茶据说长辈念了72遍的祝福咒语,能让人回心转意。可是如果这茶,还是被双方喝得见杯底,就只有继续第三杯。

这第三杯是祝福的茶,在座的亲朋好友都喝,不苦不甜,并且很淡,喝起来与温吞水差不多。这杯茶的寓意很清楚,离婚了的双方各奔前程,说不上是会苦还是甜。

三杯茶范文4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简介: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妇女的不幸故事,个人要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要承受战争的创伤、难民的流离失所。国家要忍耐前苏联、与美国的战争。这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历史。小说情节设计巧妙,象征和意识流的手法运用纯熟,除了一如既往对战争的控诉,还有为妇女权利的呐喊,标志着胡塞尼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三杯茶》

作者:葛瑞格摩顿森

简介:《三杯茶》是继《追风筝的孩子》《灿烂千阳》之后描述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最动人之书。纽约时报畅销榜第1名,并获得2007年第11届桐山环太平洋文学奖。

3、《柑橘与柠檬啊》

作者:麦克莫波格

三杯茶范文5

一、贫困人口的自行迁移――城北村是农村贫困人口“兵临城下”,在城市边缘集结所自然形成的农民工村,在西部户籍制度宽松环境中被“合法化”的村子。城北村让我们看到了贫困地区其贫困人口向经济活跃地区的大转移。

调查发现毗连城市的城北村突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全村600户人家中有300户人家无耕地。全村2400口人,仅有耕地900亩。城北村的土地并不是按人均分配的,而是自己占有的,大家都认同这种现状,并且与之相应的是,土地从来都是在个人之间自由买卖的。这是特殊村史所产生的约定俗成。 老村长汪伟才(任期为1985至2001年)给我们介绍的情况是这样的:

1983年,格尔木西河西侧的中村,因河水导致地下水上泛,几十户人家无法居住,就从中村向城北迁了20户人家成为中村的四社,当时这里是没有具体业主的原始荒原。

一向是一片原始荒原的城北突然有了住户,倚其国道和连城优势,这下可一发而不可收。青海省东部地区及甘肃山区的来格尔木打工的贫困人家,因格尔木城里的房子紧张而且租金高,就邻近这20多户人家,自己用城里拆房拆下的土坯砖块,垒一间房子住下,以便在格尔木打工。再下来就在房子前面掏挖出2米深的一两亩洼地,引来西侧的格尔木河水冲泡走盐碱,种点口粮,就可以在格尔木坚持下去好打工了。来格尔木的打工者纷纷效仿这种生存方式,“乱占、乱建、乱挖”,就有了现在城北村村貌阵容之乱的定局。

仅两年时间,即从1983年有了第一批20家住户之后的1985年,城北外来打工的住户猛增到200多户。于是正式成立了一个村子叫新村。到1999年,新村住户又猛增到1300户,格尔木市就把已建的新村又划分为三个村庄,即城北村、盐桥村、新华村,从此正式有了城北村村名。这里的主户和村子数量的增加还没有停下来。

作了以上介绍后我们可以见到,从形成上来说,城北村就相当于内地城市周边的“安徽村”、“河南村”;内地没有“青海村”的原因是,“青海海东八县村”原来在格尔木市周边。但与内地这些被称作“流动人口村”的村子所不同的是,由于西部有荒原存在,并且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宽松,城北村村民成了城市周边“新的常住人口”。

二、关于打工人群――以打工为主要生存方式的人群和其村庄的出现,表示“农民”“农村”等概念已在变化;而打工的天堂里人满为“患”,表示“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市场价值规律”,正在造成城北村的更加贫困。

城北村所毗连的格尔木市,当初的确是一处打工者的天堂。青海省东部地区曾流行一句话,“要想富,打工去格尔木”。

但是,工程再多,现在也接收不了十几万人住在格尔木等着打工。在格尔木市,常住的无地或严重少地的外来打工农民,累计有十几万之多,具体分布情况是:金三角、河滩、军垦农场撂荒地(我们曾专门去河东农场三连对此作过调查)、城内、矿区、青藏线、城北一带。

从几百号人到十几万人,格尔木这打工者的天堂已十分拥挤。“劳动力过剩现象”、“劳动力价值规律”,决定了农民打工不会挣很高的工钱;这将把打工型的村子的村民们推向更加贫困的境地,大多成为除劳动力之外而一贫如洗的人。

有一种很特殊的现象能说明点问题。在格尔木市城北村的入户调查中,我们见到一些几乎家徒四壁的人家却装有电话。村支书汪海林说,城北村有75%的人家有电话,或者主人腰里别着手机,这并不是说他有钱,正说明,他们是除了出卖劳动力之外再没有其他谋生之道的人。原来,随着活越来越难找,格尔木城北村的专门打工者成了城市中的“站大脚”――在街上等零活的人。卸煤、装沙子,一个人找到活,就赶快召集同村人一起去干。由此可见,电话和手机就是出卖劳动力的必备工具了。

像城北村这样,因打工而形成的村子,因土地少而必须打工的村子,表明“农民”、“农村”、“农业”等概念,与我们固有的概念,已经很不相同。

三、“起步资金”――一个将资本及其运行的概念引入“三农”问题的语词。如果难以实现资金积累无“起步资金”,城北村村民除打工外难以发展起毗连城市应该发展的产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长期难以起步,他们的贫困就是长期性的。

城北村毗连城市却长期贫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城北村的调查中我们感到,几乎问及的所有人,对其致富奔小康问题,在无意识中都有一个“起步资金”的概念。我们将“起步资金”作为认识城北村贫困的又一个概念(前一个概念是“劳动力过剩”),“起步资金”这个概念的根据是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之类,好在“起步资金”一词来自农民、农民一听就懂。

1.因长期无法积累起“起步资金”,日光节能温室在城北村没有形成规模,毗连城市的种菜优势,20多年过去了也发挥不出来。我们向现在的村委会成员讨教村民如何才能脱贫致富,现任村委会主任胡德清(任期2005年3月至今)说:“我们村人多地少,靠近城市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种蔬菜,既销路好,又能一亩顶几亩地用,这样才能发展起来。其他的门路,都不太现实了。可是,一个五分地的最简单的日光节能温室,盖起来也得7500元,化肥农药水泵送菜用车等周转资金加上,得1万多元。建起来以后,市上还给每棚补贴2000元。但因为没有起步资金,没有资本,也就建不起来,也无法享受补贴。”

格尔木市区目前蔬菜自给率不足30%,特别是冬天菜价极高。市场需要,政府补贴,条件具备,离城最近,认识到位,而这一切,都没有使日光节能温室,在城北村发展起来,问题就是缺少“起步资金”。没有多余的资金,长期以来,城北村大多数农户,眼睁睁地看着日光节能温室的致富机会,一年又一年地白白溜走,长期富不起来;因没有“起步

资金”,也就没了毗连城市的优势了。

现在,城北村600户人家中,有日光节能温室即暖棚的只有11户21座;有简易温室即冷棚的只有22户50座。由于其他农民总是处于没有余钱的境地,长期无法完成“起步资金”的积累。

2.因长期积累不起“起步资金”,紧贴215国道和1路公交车线的临街铺面也盖不起来。城北村紧贴的格尔木市去敦煌柳园的215国道,是一条繁忙的国道。从格尔木市区去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盐湖、涩北气田、锡铁山等工矿企业,都走这条路;1路公交车沿这条路一直开到城北村之北,在人们的心目中这里已是格尔木市区的盐桥北路了,南段还有几盏路灯。但城北村的许多人总是望路兴叹。

215国道经城北村有两公里长,路边有一半是空地。建起的一半中,有85%是低矮的平房;两公里长的路边,二层楼只有四家,其中有一家还是外村人建的。

现任村委会主任胡德清给我们说;“城北村在盐桥路边,比较繁华,饮食服务,五金加工,汽配汽修加油,都可以发展,搞三产很有前途。这些想法都有,都是没有资本,白白等待,浪费了大好时光。”

住在北出口收费站跟前的李尔寿,就是没有盖起铺面的人家之一。问他为什么没盖,李尔寿说:“我父亲是80多岁的老汉,下面有三个孩子上学,只我一个人打工,还找不到活。爱人做了胰脏切除手术,还欠着钱;前几年欠的化肥贷款,还没给人家还上;家里花的钱一点也没有了。这么好的地势,就这么白白浪费掉嘛。现在已耽误十四五年时间,本应该收入不少,就是没钱起步,盖不起来,搞不到收入。”

1路公交车终点站,也正是城北村与其北面的新华村分界的水泥路与215国道相交的丁字路口,多好的铺面位置,城北村这边却是一片空地。由于没有资金,面对城北村的许多处土地,城北村村民在冬天已经倒上了粪堆,将继续种薄利的大田地。

3.因没有资本积累,格尔木市大力提倡的羊羔“牧繁农育”,在城北村基本是一片空白。格尔木市2000年实有绵羊16万只,山羊15.6万只(见《格尔木市志》)。牧区每年可产羔以数十万计。

由于牧区人口少,牧区不出产精饲料,加之高寒环境极为恶劣,过去牧区养羊总是存在着“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羊羔饲养给牧民以很大压力。于是,格尔木市就像全国所有牧区一样,大力开展“牧繁农育”的羊羔育肥模式,即羊羔由牧区繁殖,再把羊羔卖给农民育肥。可谓牧民、农民、城镇居民、国家税收(指市场税收)和畜牧产品加工工业等五得利。

政府无偿给城北村农户已建了菜畜两用棚的14户农户,没一家搞羊羔育肥。正如前面的日光节能温室在城北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一样,羊羔育肥在城北村发展不起来也是因为除去“吊命钱”即衣食钱以外,城北村的绝大多数人没有钱去做任何扩大再生产了,即没有钱去牧民那里买来羊羔,也没钱采购饲料,眼睁睁地看着羊羔育肥的机会一年又一年地溜走。

由于没有资金,城北村仅有的村集体资产养殖场,村里没人承包,从来都是外地人承包。现在承包人唐老板是四川人,他说年租金只有3000元,村里也没人敢包。

由此可以看出,“起步资金”正揭示了城北村毗连城市而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是我们的扶贫和“三农”问题需要正视的概念,也是一个农民能否脱贫致富的一个突破口。

四、虽然毗连城市,但人多地少而人口在增加,活不好找而打工的队伍在壮大,无起步资金起步发展而相对贫困必然加大,特别是市场的、身体自身的种种风险,将使城北村的大多村民越来越贫穷。在城北村第二任村长李文荣(任期为2002至2004年)家调查时,我们见到他家的院子比其他人家出奇得小,已经没有在庭院搞养殖的可能了。出了他家,经他指示,我们才看出来,原来李文荣将院子的大半划给了成家的大儿子了。李文荣有四个孩子,其他三个孩子的院子是怎么解决的,我们当时没作调查,只是回头想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城北村本来就人多地少,无地户占了一半,院子如此分割下去,失去了发展庭院经济的空间且不说,以后住房都成问题了。

城北村的第四社主任李长明,从1997年花7000元买了一头黑白花奶牛犊起步(当时成年黑白花奶牛的价是2.6万元左右),至今已经有了大小5头牛了,但到2004年后牛奶就卖不出去了。原来,“蒙牛”、“伊利”等品牌牛奶,基本上覆盖了格尔木市的牛奶市场,使李长明的牛奶没订户了。格尔木目前又没乳制品厂,牛奶就没出路了。加之2004年以后,饲料价格上涨,养牛在格尔木暂时没赚的了。现在,一头黑白花成年奶牛,在格尔木7000元都没人买。

除了人口增长、市场风险致贫外,因病致穷,在城北村十分普遍。城北村李多明,1990年8月因急性阑尾炎作阑尾切除手术;1991年在城里拆房子使右脚髁骨折;1992年因手扶拖拉机相撞作脾脏切除手术;2003年2月因胆囊炎作胆切除手术,现一家五口,家徒四壁。党起元夫妇 (电话号码0979--8480201),于2005年10月5日晚8时,在打工回家过北出口收费站50米处遭车祸,夫妇俩全残,仅靠老人捡垃圾生存。因生活和环境的原因,城北村长期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家很多。2005年11月,在城北村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民反映说,由于大病无钱垫付和报销比例低,基本上还是“大病拖,小病扛”。

生产生活中各种耗散性支出比较特别。其中烧煤烧煤气是高原生态保护特殊管制下的特殊耗费;电话手机费是毗连城市的村庄的出卖劳动力者即“站大脚”者的特殊耗费。粮油菜支出也是城北村无地少地人家的特殊支出。

五、城北村扶贫调查的思考及其长期贫困的初步解释。在市场经济发育和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如此等等程度的时候,广州有“安徽村”“河南村”“东北村”,格尔木有了从青海省内贫困人口地区转移来的“青海海东八县村”。是让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化的自然规律中向“无产者”的行列继续前行呢,还是把他们拒绝在城池的沟堑之外,把他们拉回到传统的“农民”和“农村”的概念中去呢?或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中,既不把他们当市民也不当作在乡农民而遗忘这股新生的边缘阶层呢。

贫困原因的调查对于扶贫如何着手有重要意义。如何看城北村贫困的原因?我们剖开繁杂的“三农”问题理论,抓住农民的语境中总是萦绕的。“起步资金”这一简单明了的概念,这样就抓住了城乡边缘的以打工为主的城北村的贫困中,所具有的这样一些必然性――城北村贫困的必然性在于:打工但“劳动力过剩”、种植但“失去了土地”、挣到了工钱但被“相对抵消和直接抵消”,使得他们长期没有“起步资金”无法走上发展。关于“相对抵消”指的是20多年来的通货、物价、城市居民收入对农民打工收入的抵消(比如说20多年前的月工资是50元就可以,但现在有800元也不多,攒下20多年前的50,元,到今天能给“起步资金”起多大作用呢?);“直接抵消”是指大学生学费、医疗费等直接提价直接抵消了农民工的工钱。

城北村给我们扶贫所提出的问题:一是城北村就是贫困人口异地大转移的产物,扶贫同时还必须考虑区域合作问题,比如,是“愚公移山”――大搞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呢?还是“移山不如搬家”,将贫困人口从贫困地区迁出,然后,扶贫跟着搬家走呢?二是要将救济和扶贫、救济和自我发展等区别开来,明确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解决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的底线是救济呢,还是让农民有可能积累起“起步资金”而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惠农”政策中,“农民”的标准是什么――因为市场经济、资本纽带和城市化,已使“农民”、“农村”、“农业”的概念发生了千变万化。四是如何在城市里下功夫,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来带动农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比如前面提到的奶牛户李长明家的牛奶无销路、格尔木需要乳制品场的问题。

三杯茶范文6

祸不单行的是,在佛山照明曝出财务造假前,公司寄予厚望的LED战略出师未捷即告失败,这家公司身上笼罩的光环或许就此全部褪去,股价近日因此大跌。

隐瞒关联交易

广东证监局经查发现,在佛山照明2009年年报、2010年中报及年报、2011年中报及年报等定期报告中,未披露其与佛山施诺奇加州电气有限公司、佛山市斯朗柏企业有限公司的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内容。

与此同时,公司也未披露与(香港)青海天际稀有元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关联关系,以及与其共同出资设立青海佛照锂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

广东证监局认为,佛山照明隐瞒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的行为,违反了相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决定对佛山照明采取责令改正的措施,要求公司以及公司董事长钟信才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在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补充披露与上述四家公司的关联关系及近三年的关联交易情况,以及更正后的2011年年度报告。

佛山照明为何要隐瞒这几家公司的关联交易?

据《投资者报》了解,佛山施诺奇加州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注册资本14万美元,由钟永亮独资控制。佛山市斯朗柏企业有限公司早在1999年7月19日就已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钟永晖出资47.5万元,占比95%;霍广出资2.5万元,占比5%。

而相关资料显示,钟永亮和钟永晖均为钟信才的儿子。霍广也是钟信才的亲属。但在佛山照明最近三年的年报中,完全没有提及施诺奇、斯朗柏两家公司的名称。

事实上,佛山照明近年来的违规记录显示,这家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由来已久,且屡次发生。但是,佛山照明一直没有进行整改。

董事长接受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42年的钟信才是佛山照明的创业元老,执掌这家号称“中国灯王”的企业整整20年。他1964年到佛山照明工作,1992年后任董事长、总经理。佛山照明一直专注照明主业,财报上的业绩表现一直稳健。

自2008年至2010年,公司业绩复合增长率达到27.53%,不但坚持分红,而且分红总额逐步增加。

事实上,自1993年上市以来的18年里,佛山照明已累计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26.46亿元,而公司上市以来募集资金的总数也不过12.8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分红总额是公司募集资金总数的两倍多。

不仅如此,公司还辅以资本公积金转增、派送红股等分红方案,让投资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也因此获得“现金奶牛”的称号,且备受投资者青睐。

变化发生在2010年5月,为专攻新能源项目,已执掌佛山照明18年的钟信才宣布卸下董事长头衔,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法人代表,但仅仅4个月后,佛山照明前任董事长庄坚毅被广东证监局立案调查,于当年8月30日辞去董事长职务,钟信才临危受命,重任董事长一职,财务问题也在此时发生。

一位广州当地的上市公司中层对《投资者报》表示,钟信才此次事发,不排除与欧司朗入主后佛山照明的内斗与矛盾有关。

2005年,钟信才曾携公司高层申请对佛山照明进行MBO,但遭大股东佛山市政府拒绝。佛山市政府随后将佛山照明国有股这一优质资产,以公开竞购的方式,转让给西门子全资子公司欧司朗控股有限公司以及香港佑昌灯光器材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称,佛山国资委引进香港佑昌,是想通过其制衡强势的钟信才。但此后,执掌香港佑昌的庄坚毅与钟信才团队越走越近,于是国资委向庄坚毅施压,迫其通过转让欧司朗佑昌股权的方式,将佛山照明大股东地位让给欧司朗,试图用欧司朗制衡钟信才。

2008年下半年,庄坚毅将旗下香港佑昌持有的欧司朗佑昌39.86%的股权转让给欧司朗,相当于间接转让佛山照明13.47%股权,欧司朗成为佛山照明大股东。为此,公司管理层内部矛盾一直不断。

LED首战出师不利

尽管佛山照片近年力图进军LED领域,但作为传统的照明巨头,佛山照明在LED业务上显得摇摆,且首次出战就遭受挫折。

去年4月28日,由佛山照明和丽嘉科创有限公司(香港)合资成立佛照新光源,其中佛山照明以1.22亿元的现金出资,占合资公司55%的股份,丽嘉科创有限公司以专利技术出资,作价1亿元,占合资公司45%的股份。

成立之初,佛山照明对这一项目充满了憧憬。当时的公告称,LED光源以其高发光效率、长寿命、无污染等特点,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光源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