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蛙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蛙教案

青蛙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正确读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教学重难点

1.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2.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的生字较多,且字形较复杂,主要结合故事情境分组识字。利用对比识记“买”“卖”这一对意思相反、字形相似的字;结合图片识记“牌”;利用字理识记“缺”;利用偏旁和动作识记“灌、泳”;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烂、挺、茵”;“播、撒”这两个表示动作的字,都是提手旁,与人的动作有关。

(2)写字:“蛙、搬、倒、籽、破”,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卖、泉”是上下结构,写时注意上小下大。“应”是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舒展。

2.朗读教学

课文故事结构相同,角色众多。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角色语言,读出对话的语气。重点指导第10自然段,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的乐趣。

3.语言运用

本课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教学思路展开,创设多个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会复述。第一个语言训练点是小动物说的话,可引导学生发现并习得这种“先肯定后提出建议”的语言表达方式。第二个语言训练点是故事重复的语言支架。第三个语言训练点是“吆喝”,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演练“吆喝”,再迁移训练学生推荐一本书或一种酸奶等物品。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正确读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牌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刚才老师在门口看到一块很特别的牌子,你们想看吗?

(课件出示写着“卖泥塘”的牌子)

(2)谁卖泥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老师书空写课题。指导书写“蛙”字。

(3)比较“买”“卖”,引导发现。

①谁能说说这一对双胞胎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②指导书写“卖”,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课件出示儿歌:有十它收钱,无十它付款,世人吃穿用,都靠它来办)

(4)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他是怎样卖的呢?

2.初读课文,情境识字。

(1)自由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课件出示: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认读“烂泥塘”。“烂”在这儿的意思是“差,不好”。他觉得这个泥塘很差,很不好,所以想卖掉。

(3)他想卖出去,是怎么做的呢?又有哪些动物过来买泥塘呢?

课件出示:

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三个字。

“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起来。

(4)认识“牌”,借助图片认读,并组词“牌子、扑克牌”。提示“牌子”的“子”读轻声。

(5)学习多音字“喝”。(课件出示“喝”的多音字组词)

(6)听到青蛙的吆喝后,谁来了?

课件出示: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

(7)认读“水坑坑”,再读“牌子”“舒服”这两个轻声词。

(8)跟老牛一样,好多小动物都被青蛙的吆喝吸引过来。他们有的说缺点儿树,有的说缺点儿花,有的说缺条路……利用字理识记“缺”字。

(9)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做了很多事。认识“采集、播撒、灌水、栽树、游泳”等词。

通过青蛙“卖泥塘”牌子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课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读课文后抓住“谁卖泥塘”“谁买泥塘”,进行随文识字。既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又解决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板块二

梳理结构,朗读指导

1.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1)自由读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2)青蛙是怎么吆喝的?

课件出示:

“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起来。

(3)指导朗读:抓住“喽”,读出吆喝的语气。

2.梳理课文:青蛙卖泥塘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课件出示:

青蛙卖泥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买泥塘,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小动物来买泥塘。

他们给青蛙提了哪些建议?(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指导朗读:读老牛的话时,读出慢条斯理的感觉。体会“不过”“就”,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

4.听了老牛、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

l

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l

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5.教师示范读,指名学生练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6.青蛙最后的吆喝。

(1)当青蛙做了这些事之后,他又开始吆喝了,他是怎么吆喝的?

课件出示:

“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

(2)朗读指导:读到后面语调慢慢变低,语速变慢,注意最后是省略号。

(3)最后他的泥塘卖出去了没有?

7.学生交流、朗读,梳理故事情节。

8.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文中的角色众多,但结构相似,因此在梳理情节时,应理清青蛙卖泥塘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三

指导书写,评价提升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1)课件出示会写字“蛙、破、搬、倒、籽、泉、卖、应”,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蛙、破、搬、倒”左窄右宽,其中“虫”字第五笔改横为提。“籽”左右等宽。

(2)“泉、卖”上小下大,要写紧凑。

(3)“应”字的“广”撇要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书写,并纠正。

5.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青蛙

草籽

野鸭

泉水

竹子

应该

花丛

尽情

道路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注意同样结构的生字的不同点,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这些观察和指导对学生的书写至关重要。写后及时评价反馈,指出优缺点,切实提高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2.通过感悟语言,知晓青蛙卖泥塘以及小动物不买的原因,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3.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课件出示:

青蛙

草籽

野鸭

泉水

竹子

应该

花丛

尽情

道路

牌子

吆喝

(1)注意读好“牌子、竹子”中“子”的轻声。

(2)对多音字“喝”进行词语认读并用词语造句。

2.理解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这个泥塘,青蛙觉得不怎么样。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烂)“烂”的意思是什么?

(3)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3.他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吆喝,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通过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通过对多音字组的词语进行认读,掌握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抓住关键字“烂”,体会文中角色内心的想法。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1)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说一说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课件出示;

l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l

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l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

(2)引导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规律:都是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都用了一个词语进行前后意思的转折。

(3)这两句的行文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角色语言,读正确角色的语气。如,老牛说话的语气应是慢条斯理的,野鸭说话的速度稍快。

(4)青蛙的吆喝声还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5)其他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的概括,请依照老牛和野鸭所说的话,发挥想象,用“先肯定再提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6)指名说一说:当时小动物们会怎样说?预设:

课件出示:

l

蝴蝶飞过来说:“这地方真好,青青的草,绿绿的水,可是没有花。”

l

小兔跑过来说:“这地方真美,有草有水有花,但是我喜欢蹦蹦跳跳,这里没有路。”

2.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1)小动物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听到后做了哪些事?请从文中找出句子,画上横线。

课件出示:

l

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l

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2)用词语概括青蛙做的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3)最后,他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课件出示:

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

(4)来,大家一起帮他卖泥塘,一起吆喝一下。齐读第11自然段青蛙说的话。

(5)语言拓展,学会吆喝。

课件出示:

商店里有酸奶、果汁、西瓜……谁来吆喝下,帮商店老板卖一卖?

(6)比较阅读,体验语言。

青蛙的第四次“吆喝”最成功,告诉了我们泥塘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请同学们再读第11自然段,找出泥塘最吸引你的地方。

预设一: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

引导学生想象蝴蝶飞舞,小鸟唱歌的热闹场景。

预设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引导学生理解“尽情”,指导朗读句子。

(7)此时青蛙有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8)“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9)他的泥塘都达到了小动物们的要求,他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因为青蛙听取了小动物们的建议:种草、引水、栽树、种花、铺路、盖房,将泥塘变得这么美。他认为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卖泥塘了)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积累、学会表达的过程,通过发现句式的规律,练习模仿说话。通过概括青蛙为卖泥塘做的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三

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小组展示。

2.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相信青蛙如果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将泥塘变得更美丽的。

(4)小青蛙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家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

(5)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组分角色演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挥想象力投入课文中与青蛙沟通交流,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创造力,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内容梳理上,注重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下面就本堂课的设计做以下反思:

1.读写结合,把握低段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随文识字和识字、写字相结合,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在初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识字和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让每一位学生掌握读写的教学目标。

2.深挖文本,设计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点。

本课始终关注教材中出现的语言训练点,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关注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即两者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中间通过运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过、就是”进行连接。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角色语言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想象和交流小兔、蝴蝶、小鸟和小狐狸等可能说的话,让学生迁移运用,感受这样说话的好处。

青蛙教案范文2

有人说:好课分两种,一种是浑然天成的课,这种课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敬佩,给予我们信心、力量和方向。但毕竟它是天时地利人和互相结合的产物,是所有老师的梦想。要想实现它,不管是在时间、精力上还是能力上,都难以做到,是一桌“满汉全席”。而另一种好课则是千锤百炼的课,它是老师依据自身能力,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一道“家常菜”。它朴实,真诚,每一分每一秒都凝结着老师的心血,更具有实际意义,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游老师的课无疑正是后一种。

游老师的课,首先在于老师自己沉下心,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为学生解决实际需要。

一、关注课前问题的生成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惑”。惑从何来,来自于学生预习教材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疑问。游老师把学生预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程产生的疑惑梳理成: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等共七条。根据学生对疑惑的关注度来解决“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的教学需求又恰好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游老师把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分享,将其变成课堂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好地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课堂氛围也更加浓烈。这就有效避免了由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来解答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二、关注课堂问题的生成

游老师说:一个好老师,并不一定需要写好的教案。因为课堂是活动的,是鲜活的,是变化的。我们不能被固定的教案束缚我们的课堂,教师的思维要和学生同步。以前经常要求学生的思维要和学生同步,其实真正应该要求的是老师跟上学生的节奏,引导他们的思维和方向。教师只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醒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然后在一旁做好服务者和颁奖者即可。

游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只是融入学生,还在一旁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

游老师在给学生学习单上的儿歌写上(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要求学生续写下去。学生们写了三只青蛙,四只青蛙,六只青蛙,八只青蛙等。游老师问同学们:“还能再写下去吗?”学生们在肯定回答的同时产生了疑问:这样写下去何时是个头啊?于是产生了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或者一句话就能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呢?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课题,解决了“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疑问。

游老师又要求学生在学习单上用一句话写完:( )只青蛙,( )条腿。有四个学生分别用了“无数”“无数”“N”“N”“a”“b”“B”“B×4”。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并没有通过说教简单地进行评判,而是根据课堂生成,将学生分组讨论对与错。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一组学生对四种答案进行评判。

游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发散学生思维,不局限于某章某节。

在教学“如何用字母表示数”时,游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妈妈比淘气大26岁,淘气a岁,妈妈 岁,如果妈妈为y岁时,则淘气 岁。

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游老师提问可否举例说明,有一名学生举例当妈妈一岁时,听到这里,全班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学生慌了,不敢再说下去。游老师面对课堂上产生的这类问题“借题发挥”,追问妈妈应该不小于多少岁。这已经超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了。游老师却继续追问,直到有学生回答妈妈的年龄应不小于26岁时才停下。这正是游老师的高明之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先不论合理不合理,荒诞不荒诞,这都是学生的问题,老师都要让学生明白、透彻,真正体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游老师讲,分享式教学的四个环节分别是:由好奇产生问题由问题进行探究由探究得出道理将道理进行分享。其中要特别关注问题的生成,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生成了疑问,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动力。

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改善学习就是关注学生在课堂做什么,如何获得知识?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空间;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学堂,更应该是探究未知的研究所。

参考文献:

青蛙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唱唱、算算的有趣过程,能用歌唱的方式进行数字换算和表演。

2.

能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参与创编简单的歌词活动。

2学情分析

低年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数蛤蟆》这首风趣的游戏歌曲,让学生能在玩中愉快的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学习量词。了解歌曲中四川地方衬词运用的民族风格。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参与创编简单的歌词。

难点:

1.

歌曲旋律的音准。

2.

能正确的用课堂上的小乐器来为《数蛤蟆》伴奏。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

1.

复习《在农场里》,引导学生做律动,通过《在农场里》猪,牛,鸭子的叫声来引出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个谜语,看看它又是什么动物呢?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歌《在农场里》吗?

生:记得。

师: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下这首歌曲吧。(放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动作)

师:听完后谁回答我,歌曲里面出现的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呢?

生:猪儿噜噜,牛儿哞哞,鸭子嘎嘎。

2.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打一个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出示白板图片)

谜语:

水中有位歌唱家,

穿件绿色花衣裳

唱起歌来呱呱叫

田里数它本领大

生:青蛙(播放青蛙的叫声)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的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

活动2【讲授】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听听蛤蟆再说些什么?了解歌曲的情绪

看青蛙与蛤蟆的图片,通过眼睛的观察让学生来回答青蛙与蛤蟆的不同之处。

1.

师:谁来告诉老师,通过图片的观察,青蛙和蛤蟆的区别在哪里呢?

生:回答

2.

老师讲解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小能手。

1.

师: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我们也去听听吧。(播放音乐,让学生听旋律。)并且回答两个问题:

1).

蛤蟆们再说些什么呀?

2).

歌曲的情绪,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操作投票器。

公布正确答案。

活动3【活动】节奏的练习、 歌曲的学唱

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曲里面的节奏型。请同学们先看1.老师来读一遍,你们看看是否正确呢?

然后请学生一起来读。

2.

老师还有两条节奏,要请两位同学上来给节奏画出正确的箭头图示。(请学生上来)并且要上来演示的学生范读一遍节奏,如果读正确了,就让他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来读,当一回小老师。

3.

读歌词,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有节奏的来读歌词。

歌曲的教唱学习。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数蛤蟆》

1)

.老师弹钢琴一句句的教唱学生。对于学生唱的不够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的做出改正。

2).

下面我们就来听范唱,请同学们跟着范唱学着老师的动作一起来边唱边跳。

1.

接着请学生跟着伴奏来唱整首歌曲。

2.教师与学生玩接龙唱《数蛤蟆》。

3。学生自己分小组玩接龙唱《数蛤蟆》。

4.用算一算这种简单的算术,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4【练习】课堂创编

给出两张图片,第一张老师创编,第二张要学生模仿着老师的创编,进行填词,然后跟着伴奏把老师创编的和学生填词的一起唱出来。

1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进行改歌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改的歌词唱出来。

2

运用透视镜,一种神秘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带动课堂的气氛。

3

用课堂小乐器,蛙筒、双响筒、响板分别敲击出三条歌曲中的节奏型,并合着伴奏音乐为歌曲配乐。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

青蛙教案范文4

我学习一般,但从小喜欢书,大字还没识几个呢,就在父亲的书柜里面乱翻,什么书呀,本子呀,总想占为己有,存在自己的小木箱里。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父亲的教案本。他的教案本,每一页都写的很工整,父亲的字很漂亮。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教案的基本结构,什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等。至今都记忆犹新的是他的板书设计,每课都不一样,有提纲的,有表格的,还有图画,很有趣。而且,为了节省纸张,板书设计都写在了本子的背面。我拿到了就来回地翻看那些板书设计,最好玩的是《小蝌蚪找妈妈》那篇课文的板书,基本上是一副图画,半圆形的,从小蝌蚪出生到变成青蛙,过程描述得很形象、直观。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学这篇课文吗,如果学的话,老师会怎么教呢,估计大多用多媒体课件了,还可以代替那些图画式的板书。果真能代替么,我不知道。

这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却记得这么深。

父亲对我当老师的教导其实并不多,句句却都很深刻。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每打电话除了关心我的身体外,总是告诫我努力提升修养,为人师表,甚至绝对不允许我去酒吧、KTV之类的地方。刚参加工作那一年,父亲特别关心我的工作,老害怕我工作做不好。我很多次想回家看他,他都没让,可他心里惦记得最多的是我。

第一年参加工作时的十一长假,我拖着满是疲惫的身子,怀着复杂的心情回了趟老家,和父亲天天交谈,我在的那几天,父亲话可多了,对我是千叮咛万嘱咐的,依依不舍的情愫浓得让人难过。从中能体会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说,“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要想站得住脚,业务能力一定要上去。”凭心而论,刚开始上课,是特别难上好的,每天很努力很认真地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总是出错,自己对自己很不满意,自信心也备受打击。父亲知道对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一再勉励我多钻研,上好课,提高教学能力。父亲还说,“要想学生对你有积极的评价,你得首先要用心对学生好。”这些话,我都听进去了,也照着做了,只是还没有达到他老人家的要求啊!父亲不仅重视智育,也重视体育。那年我所带班级获得了运动会精神文明优秀班集体和团体总分第二名之后,我激动地给他打电话,他听了也是乐不可支的,欣慰地对我说,“体育课也是课,各种活动,只要有益,都要认真重视。”在父亲心里,只要我工作好了,有本事了,他才会放心,一颗拳拳的爱子之心,我是永世都回报不了的。现在,每一次取得一点点自以为是的小成绩,都想给父亲说,他听了肯定会特别欣慰的。

青蛙教案范文5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课时

4

教学目标

1、解读宝宝敏感期,让父母知道宝宝敏感期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认知、语言的发展规律

3、会运用正确和合适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宝宝,发展宝宝的能力。

教学思路

大部分父母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引导,怎么引导才是合适的 。合适的时候给与适合的教育是本次讲座的目的。

教学环节

一、每个婴幼儿都是潜在的天才(30分钟)

1、引用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一的事迹

2、父母看待宝宝的不同面(插入青蛙图片)

3、人类敏感期的发现(奥地利动物学家老伦斯的发现)

二、婴幼儿智力潜能发展(30分钟)

(一)、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1、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触觉 +实践案例

2、记忆:无意记忆和形象记忆+实践案例+插入视频文件

3、思维+实践案例(图片)

4、想象:无固定主题、容易与现实混淆、随心所欲+想象游戏

(二)、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30分钟)

 1、运动发展规律

 2、大动作发育水平+实践操作案例(图片)插入视频

3、精细动作发育水平+实践操作案例(图片)

(三)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30分钟)

1、0-3 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2、如何促进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

(1)、引导婴幼儿发音

(2)、训练婴幼儿倾听

(3)、多与婴幼儿交谈

(4)、尽早开始早期阅读

3、语言发展的常见问题以及措施

(1)、说话晚

(2)、口齿不清楚

(3)、口吃

 

教学资源

PPT    教学案例    图片      视频文件

参考资料

1、Cute  koala亲子课程(澳洲)

2、“早教学校 ” 作者:崔绍珍、吕庆瑛

3、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作者:李苏仁、陶红亮

4、 “早教月月通”作者:王木木

青蛙教案范文6

近年来,在李海林等语文教学名师的带动下,追问式评课逐渐兴起并得到认可和推广。所谓“追问式评课”,即“以对话的方式,回顾并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并反思教学理念,以期获得教学启发的活动”[1]。追问式评课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遵循由教学事实到教学理念的“追溯”路径。而作为一种新的评课范式,它的实践形态尚有待作进一步探索。2012年3月6日,湖北郧阳师专马磊老师赴十堰市五堰小学观摩吴春林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荷叶圆圆》的课堂教学。3月10日,马磊老师与吴春林老师展开了追问式评课。本文拟对这次追问式评课的实践形态予以述评,以期促进追问式评课的实践探索。

一、追问式评课的准备

与以往案例不同,本次开展的追问式评课活动与上课时间相距4天。这是为了使执教者吴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

为了说课,吴老师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重新审视教案,回到最初的教学设计。

2.回顾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将学生上课时在教科书上做的笔记进行上交整理。

4.对本校同事听课记录作进一步整理。

5.与本校教师之间展开协作式评课。

在充分“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吴老师回顾并认定教学事实,进行自我反思,形成“说课稿”。

二、追问式评课的实施

本次追问式评课的实施大致可分为说课、对话两个环节。

(一)说课

吴老师在说课中指出,《荷叶圆圆》的学习目标一是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二是学习荷叶给别人带来快乐并将快乐分享他人的精神。这二者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吴老师既叙述了教学事实,也阐述了教学重建的设想。吴老师对教学事实作了全面的回顾总结,其中既有按照教学预设形成的教学活动,也有课堂上现场生成的精彩片段,此外还提出了教学重建的策略。

吴老师详细叙述了按照教学预设而展开的教学活动。

这堂课,通过向学生提问对荷叶的认识,并借以激发学生对荷叶的兴趣,然后切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对荷叶有了基本的认识。要求孩子们尝试用赞美的语气把第一节读出来。

……

最后把这篇课文的主题升华:让孩子们进行讨论交流,比如荷叶给小水珠、蜻蜓、青蛙、小鱼都带来了方便,自然而然地引到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荷叶非常美,但它不吝啬自己,而是乐于奉献自己。课末布置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孩子们对文章复述的能力。

在谈到教学“青蛙”一节时,吴老师提到了课堂的现场生成。

让孩子们自己朗读第四自然段,自主学习的同时加以简单的引导:“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小青蛙在歌台上唱歌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我看见有一个孩子,他在那里跃跃欲试想做小青蛙在歌台上呱呱叫的样子。有些孩子就显得激动了,也想模仿小青蛙呱呱叫的样子。于是我就临时找同学做小青蛙呱呱叫的动作,这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涉及到。而那个孩子确实把小青蛙蹲在歌台上呱呱叫的情态做出来了,这一情境也催生了这节课的。这是我的意外收获,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达到了最初设计不找同学来扮演小青蛙所没有的效果。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的。杜威指出,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的引导者和启发者。[2]在这里,吴老师之所以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就在于她深刻把握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并运用于到平日教学过程中。

在具体研读分析每一节之后,则由教师带领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谈到此处,吴老师提出了教学重建的策略。

课堂上我把他们分组分角色朗读。其实朗读时应让他们边读边演:读课文中小水珠部分的孩子们就做出睡觉的样子,在摇篮里晃来晃去;读课文中小蜻蜓部分的孩子,就做出小蜻蜓扑闪着翅膀的样子;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动,这样读的效果会更好。这是后来想到这节课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环节。

(二)对话

吴老师说课后,马老师对吴老师的教学事实作出进一步概括总结:

你在“说课”过程中,说到教学预设却没有在课堂上展现的东西、临时生成的东西,还提到了教学重建的策略。这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朗读感受荷叶将快乐分享给他人的精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荷叶将快乐分享给他人的精神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如果这个过程脱离文本,就有可能变成一节纯粹的思想品德课。我觉得这堂课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学习荷叶将快乐分享给他人的精神始终没有脱离文本,一直依据着文章的语言进行教学。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主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其实学习朗读和学习荷叶这种精神是相统一的。

对此,吴老师表示认可。马老师针对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展开了一系列的追问。本文在此举例介绍。

1.教学资源的利用

上一篇神奇教案

下一篇足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