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植物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是植物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是植物人

我是植物人范文1

关键词:任务意识;成就动机;迁移;游戏;家园配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13-02

幼儿的任务意识,主要是指幼儿有目的地完成某一任务的愿望。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常规意识培养中的一项,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之一。人在幼年时期的任务意识定位会直接影响着其责任意识的行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幼儿任务意识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无论老师布置什么任务,总有一部分幼儿会遗忘,问其原因,总是有"老师我忘了"、"我妈妈忘了给我带了"等说词;还有一些幼儿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完成,但不求质量,如:老师布置带沙包,有的幼儿却带来皮球、跳绳;又有些幼儿记住了老师的任务,却因偷懒、畏难情绪、舍不得等原因而故意不做。

在幼儿园里还会经常看到许多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甚至有的孩子乱扔玩具及其他东西;看到掉在地上的玩具和物品不主动捡起来;做值日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参加小组活动时,做不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能主动参加集体的有益活动,而且环保意识极差。

任务意识还与幼儿性格有很大关系。性格开朗、活泼,好奇心、好胜心强和兴趣广泛的幼儿能够更积极地去完成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任务和游戏等活动中承担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性格内向、自信心差的幼儿常常表现为被动地完成各种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为"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做事马马虎虎、拖拉、丢三落四,做好做坏无所谓,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感受不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乐趣。

2.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策略

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合一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任务意识产生的困扰。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使这些无任务意识或任务意识较差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对于幼儿意识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种策略:

2.1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小班幼儿,由于其理解能力、自理能力较差,常常听不懂教师的指令,记不住教师的要求。在这一阶段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进行一般的常规训练。如:认识到老师要求的事情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能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教简单的任务;初步掌握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等。

中班幼儿理解能力、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并且记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性格更加活泼好动,但做事常常没有目标。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培养重点是幼儿能够清楚记住各种活动中教师的要求;在教师要求的时间能把事情做完,不拖拉;知道把一件事情做完了,再做另外一件事情;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遇到困难知道请求帮助;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追求良好的结果。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大班幼儿的坚持性和毅力不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成就动机和计划能力,如: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加强责任感;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不怕挫折,不半途而废,有一定的成就动机;掌握较多的生活、学习技能,知道请求帮助并努力把事情做好;学会计划和安排做事的程序。

2.2 尊重幼儿,激发幼儿做事的兴趣。幼儿对自己积极地认识和自信心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夸奖。幼儿虽小,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的知识、思维及自理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们不能否定他,不要当面评价孩子的缺点。如果孩子不理解老师的指令,我们应蹲下来,和颜悦色地给幼儿再解释一遍,使幼儿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如果幼儿犯了错误,我们应询问:"你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样想的?能说给我听听吗?"使孩子更准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的心理感受,从而建立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鼓励,少批评,使孩子产生做事的兴趣,不怕困难。

2.3 利用整合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任务意识。在整合活动中,可以利用美术,数学,语言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如完成一幅画,一个操作,一个动作等。首先,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要求,让幼儿明白任务是什么,该如何完成。其次,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如发现脱离任务或不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及时提醒,再一次让他明确任务内容,将他的注意力迁移到任务中来。

2.4利用游戏活动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怎样,长大以后也会这样的。"利用游戏活动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比较适宜的。如每周一次竞选小老师,每组讨论推选一名候选人上台来"表演"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表现自我的欲望,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幼儿努力去完成任务。游戏中的趣味性、操作性提高了幼儿对任务的内容、要求的记忆,并增强了他们在完成过程中主动性。又如,组织"穿脱衣服"、"整理床铺"、"擦桌椅"等系列竞赛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努力都有成功的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我是植物人范文2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是韩国作家韩昌旭的作品,由徐若英翻译。虽然是部韩国小说,但它写的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加之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相似,当在孩子的教育上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时,便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定能感到主人公阿章身上也有自己的影子,并以阿章为鉴,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潜移默化中的领悟,肯定要比大人的说教来得高效而易接受。

五年级的阿章原来是个都市孩子,暂时转学到乡下的小学读书,每天很开心地在田野里玩耍。可离开妈妈的他却诸事不顺,洋相百出,不是把作业放在家里忘记带到学校,就是把上美术课需要的颜料落在家里,结果被老师惩罚,被同学取笑。更让他觉得烦恼的是,住在一起的表妹晓金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对他充满了敌意。直到有一天,两人发生了)中突,晓金向阿章大声抗议:“你为什么老是要我妈妈帮你打扫房间呢?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们家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请不要再把妈妈当佣人了”阿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表妹敌视自己的原因,是因自己从来不曾注意大人的辛劳。他想到,以前妈妈总在他就寝前,帮他备齐了上学该带的东西:他的房间总是那么整洁,全靠妈妈利用他睡觉或是去上学的时候来整理;他成绩优异,还被全班同学推选为班长,毫无疑问要归功于妈妈为他所做的“后勤保障”。妈妈如此辛劳,为自己默默地付出,可自己呢?不但视而不见,而且连一句感激妈妈的话都没有。通过这件事,阿章醒悟了,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妈妈,我可以的!我阿章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做得很好!”

反观我们的家庭教育弊端,较之韩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方人的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的改善,加上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孩子稀少,使得中国的许多家庭把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从孩子出生起,就事无巨细地为他们打点好了一切――吃饭、穿衣、学习……上学放学接送;住校读书的孩子,家长在校外租房子陪读……恨不得事事身体力行。在学习上舍得让孩子吃“苦中苦”,校内希望老师狠抓智育,课外不是上这个辅导班,就是那个学习班。在生活上却又任何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生怕他累着。试问:整天学习、做题目,怎么就不怕他累着呢?真正是走了两个极端。家长的目的只有一个:为的是让他们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能过得更舒适,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因此而变得懒散、自私、无能、依赖性重,他们看不到父母的辛勤付出,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能像阿章那样最后觉悟,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

书中还通过有关孩子读书、遵守约定、诚实可信等话题的探讨,揭示了阿章是怎样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怎样从一个懒散、怯懦、自私的小男生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节俭、关爱他人的小男子汉。这对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作为家长,应摒弃那种喋喋不休地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其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是植物人范文3

关键词: 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相应地,商务日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较强商务日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但由于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界限没有理清,往往导致在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上的混乱,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笔者结合我院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设想。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扩散,虽然出现少数日资企业开始从中国撤资,但《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还是显示,日本大企业的管理者中有六成以上认为,日本经济景气将缓慢恢复,只要日本企业还能在中国赢利,不会太大地影响在中国的投资。譬如本田仍继续扩大投资,着手建设新工厂;三菱重工看好核能发电设备需求,按计划同比增加投资两成以上。以辽宁省为例,截至2008年,全省有日资企业3307家,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2.4%;日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47547万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的13.7%。这些日资企业最需要的是能用日语进行交流,又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均设有日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日语语法、读解等技能上具有较强优势,但在口语及相关技能操作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应着力培养面向合资企业、外贸机构、以及外资企业的日语与业务方面的高等应用型综合性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对人才的需要。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其外语水平要达到或超过一般专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水平。这样,凭借他们所具有的跨学科优势,凭借他们熟练的日语业务操作能力,必将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008年11月我学院领导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重点考察。董事长宁平带队,副董事长肖长礼、院长黄旭亲自参加,主要考察了四个方面:1.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企业用人特点及外地人才容量;2.我院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尤其外语类人才的需求现状;3.长三角地区毕业生的工资福利待遇情况;4.能否与各地人才市场或人事局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我们对当前长三角地区人才需求状况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院召集现场专家,对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指出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广泛的人才市场调查论证,应用日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确定了应用日语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商贸日语方向,翻译文秘日语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方向。

1.商贸日语方向

(1)掌握以下知识

商贸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

法律知识:初步了解合同法、票据法、经济法等与经贸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

物流知识:了解运输、装卸搬运、保管、配送、报关等知识。

(2)具备以下技能

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的常见操作技能,如电子商务、汇兑结算等。

谈判技能:具有谈判的口才,了解谈判的程序与技巧。

电脑技能: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两门外语技能:至少能将日语作为工作语言完成国际贸易的全程操作,并且能使用第二外语(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3)证书要求

跟单员证、报关员证、日语能力三级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

2.日文翻译文秘方向

(1)掌握以下知识

文秘专业知识:掌握办公自动化具体知识、了解有关文书的应用写作等。

能源/经贸/金融/法规等相关常识:初步了解行业相关法规。

日文翻译基本理论:了解日语翻译的基础知识,理解原文的方法以及翻译理论和基本技巧。

(2)具备以下技能

表达技能:掌握普通话、接人待物的礼仪等。

电脑技能:能够使用电脑完成排版和录入等工作。

日汉/汉日口译、笔译技能:能较熟练、准确地将中国的报刊、杂志的一段文章或杂文译为通顺的日文。

语言技能:具有优良的日汉双语的交流解说技能,并能使用第二外语(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3)证书要求

文秘证、日语能力二级证书、商务日语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

3.旅游和酒店管理方向

(1)掌握以下知识

导游专业知识:熟悉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等。

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熟悉酒店的工作流程、酒店业有关法规、饮食文化等。

礼仪知识:了解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宴会礼仪等。

日文翻译基本理论:了解日语翻译的基础知识。

(2)具备以下技能

现场技能:帮助游客上下车、选择观景位置、举旗使用喇叭等。

日汉/汉日口译、笔译技能:能将日语作为工作语言完成基本沟通交流工作。

第二外语(英语)初级交流技能:能使用第二外语(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电脑技能: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证书要求

导游证、日语能力二级证书、商务日语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

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应用日语专业探索了校企合作的多种具体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对口培养”、“个性化联合培养”等。

“订单式培养”体现在先后与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湖南雅马哈动力有限公司等签有联合办学协议,和这些公司建立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关系。我院在这些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培养和锻炼了我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我院应用日语专业组建了青苹果班,按照岗位要求,由现场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并设有“青苹果奖学金”,激励学生的学习。这种订单式培养约占本专业学生的40%。

“对口培养”,应用日语专业06级学生对口培养比例达到45%。

“个性化联合培养”,体现在2008年开始与JTBサポトインタナションナル(日本JTB株式会社)合作,在国内、国外培养旅游业人才。在国内实训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送到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训研修,学习日本先进的旅游业理念和服务业精神。至2008年5月为止,已成功培训60人,赴日研修生(包含2009年即将出发)27人。

学院在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还努力推进“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为此学院采取了重大举措。

我院和航天讯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湖南教育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湖南卫星教育网台,经国家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批准,列入国家航天卫星上行站总体规划的的省级卫星网络传输平台。网台拥有自身独立的卫星发射站(上行站)。其核心设备系采用美国Anacom公司和比利时Newtec公司的品牌产品,由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部503所)负责集成和安装,符合DVB国际标准。播发的各类资源和信息的视频和音频质量均可达到国家级电视台的水平。

在假期,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到上述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和调研,积极创造条件,依托专业办好相关企业,“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已现雏形。

三、以实践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在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开展对商务日语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调查。通过分析,决定课程设置原则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即分为职业素质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三大模块。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二外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日语的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则主要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即商务日语,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与翻译文秘日语三个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职业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则根据学生的意向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日语语言技能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日语语言技能课程教学持续5个学期,第5学期主要是职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如商务日语口语、日文商贸信函范例、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外贸函电日语、国际商务日语谈判、酒店实务日语、导游翻译技巧、实用导游日语。第6学期主要进行顶岗实习。本专业语言课程理论与实训的比例大约是3∶1,非语言的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约占50%。

四、以教学质量为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日语专业教师有别于其他日语教师,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商务日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商贸专业知识和相关商务行业的实践经验,此外,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勤于教学研究,能配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能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教学。

1.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听课评课,了解情况,从工作态度、教材把握、备课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辅导、作业批阅等各方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研室职能,开展教师互听课、互评课等教研活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不具备中级职称的在岗青年教师安排一位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作为其教学科研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在工作中的态度与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还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工作,要促使教师树立教育理念,确立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观,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2.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聘请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当兼职教师或聘请高级商务人员和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我院在2005制定了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并已经逐年实施。我院先后投入资金126万元,用于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教师学历提升、挂职煅炼、学术研讨、专业培训、聘请专家等,先后引进了陈爱平、姜明军、周荣斌等教授。同时,还多次组织主干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保证了本专业师资水平的持续提高。

3.为了保证师资水平,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质量。

可利用假期对年青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和考核;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去企业学习,让专业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实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我院与日本静冈医疗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暑假派数名专业日语教师赴日培训,以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

商务日语专业必须确立科学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我们要不断反思、梳理、检视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措施面对未来,迎接挑战。这样,才能确保商务日语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更受社会欢迎,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更广,学生家长更满意。

参考文献:

我是植物人范文4

论文摘要:自物权行为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文章以我国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是否承认了物权行为理论的分析为墓础,探讨物权行为理论的制度价值和逻辑价值,并进而研究我国物权法应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自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创立了物权行为理论以来,该理论在世界各国民法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都采纳了该理论,《瑞士民法典》亦部分地采纳了该理论,但是《日本民法典》等却并未肯认该理论。

我国民法学界关于我国物权法是否应承认物权行为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赞成和反对物权行为理论两派观点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似乎又都存有偏颇之处。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不动产买卖登记生效制度的研究探讨我国物权法应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是否承认了物权行为理论

(一)物权行为的意义和理论起源

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民法学界公认的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典型的”德意志法系的特征。随着《德国民法典》的制定和传播,物权行为理论对世界各国民法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物权行为的概念如何界定,众位学者定义不一,各具特点。我国台湾学者郑玉波认为:“物权行为系以直接发生物权之变动为目的。姚瑞光认为:“物权行为,由物权的意思表示。与登记或交付相结合,而成立的要式行为。史尚宽认为:“物权行为谓以物权之设定、转移、变更或消灭为目的之法律行为。以上及其他对物权行为的定义都肯认了物权行为是设立、移转、变更和终止物权为目的的法律行为。这一法律行为与债权行为截然有别。债权行为是民事主体以设立、移转、变更和终止侦权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债权行为的效力在于当事人间因债权契约发生、变更或终止“给付谓求权”.债权人只能请求侦务人实施给付,不能直接支配债务人应交付的物。而物权行为的效力在于直接发生物权变动效果。

物权行为理论由萨维尼首先提出。19世纪初期,他在他的大学讲义中指出:为履行买卖契约或其他以移转所有权为目的之契约而践行为交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行为,而是含有一项移转所有权为目的之物权契约。他认为:第一,交付是一个独立的契约。交付即义务人向权利人移转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标的物的占有的行为,通过交付完成物上权利的转移。交付行为本身既具有意思表示.又具有外在行为,其目的是完成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或者废止等,因此交付已经具备了作为一个独立合同的条件。第二,交付中的意思表示是独立的意思表示。萨维尼认为,交付中不但有意思表示,而且这个意思表示是一个与当事人在原因行为中所为的意思表示性质不同的意思表示:在原因行为中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是要承担债法上的或者其他法律上的义务;而在交付中,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是要完成物权的创设、变更、移转或者物权的废止。第三,交付必须具备外在的形式。

(二)物权行为理论的立法实践

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直接影响了《德国民法典》的制订并使得《德国民法典》确认了物权行为理论作为德国物权法的基础。《德国民法典》第87 3条第1款规定:“为转让一项地产的所有权,为在地产上设立一项物权以及转让该项物权或者在该物权上更设立其他权利.如法律没有另行规定时,必须有权利人和因该权利变更而涉及的其他人的合意,以及权利变更在不动产登记簿上的登记。”第929条规定:“为转移一项动产的所有权,除交付(或交付替代行为)外的必要条件是,所有权人和取得人“就所有权转移达成合意。”

我国台湾地区在学习《德国民法典》的同时继受了物权行为理论。台湾现行民法第758条规定:不动产物权。依法律行为取得、设立、丧失及变更者,非经登记,不生效力,但受让人已占有动产者,于让与合意时,即生效力。

除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立法实践中肯认物权行为外,其余国家都未作明确规定。

(三)我国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是否承认了物权行为理论?

关于我国民事立法中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问题,众多学者有对立的看法。两派意见主要集中在《民法通则》第72条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0条第3款的规定是否肯认了物权行为。《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在这里,关于交付是一个单纯的公示形式还是一个包含所有权移转的合意即物权行为的问题上存在争议。该条所说财产转移是否仅是债权合同的生效要件?

萨维尼在1840年发表的《当代罗马法制度》一文中写到:“私法契约是最复杂最常见的……在所有的法律制度中都可以产生契约,而且它们是最重要的法的形式。首先是在债法中,它们是债产生的最基本的源泉,这些契约人们称之为债务契约。此外在物权法中,它们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交付是一种真正的契约,因为它具备契约概念的全部特征:它包括双方当事人对占有物和所有权的意思表示……仅该意思表示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交付是不足够的,因为还必须加上物的实际占有取得作为它的外在的行为,但这些都不能否认它的本质是契约。侧虽然在这本书中,萨维尼并未提物权行为而使用的是(物权)契约,但显然双方当事人对占有物和所有权转移的意思表示及交付是我们熟悉的发生物权变动的物权行为。因此,“交付本身是一个含有意思表示的完整的物权行为.又兼有公示的作用”。因此,我国《民法通则》第72条承认了物权行为理论。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0条第3款以登记作为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双方当事人汀立了房屋买卖合同,意思表示一致,债权合同即告成立。但仅有债权合同(行为)尚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即不能产生《法国民法典》1583条所规定的“当事人双方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依法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那样合同一经成立,不动产所有权即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的效果,尚需办理登记。这一登记行为是直接发生不动产所有权变动的法律行为,在这一法律行为中包含着出卖人出让不动产所有权的意思。因此是一个有别于债权行为的独立的物权行为。

综上,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0条第3款所规定的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承认了物权行为。

三、我国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所承认的物权行为理论的制度价值思考

1.该理论使登记成为不动产买卖的生效要件,每交易一次就要登记一次,交纳一笔数目不菲的费用,使得交易成本太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动产交易,促使人们以不登记而私下买卖的方法来规避法律。因此,不动产买卖登记制度并不利于不动产买卖效益的提高。

2.该理论能达到比不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更能有效地维护交易安全的目的吗?

物权行为理论能维护交易安全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但不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是否就达不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呢?

若采用法国式不动产买卖登记对抗制度登记不作为不动产买卖生效要件,而仅作为一般公示方式。不动产买卖双方一经合意订立合同,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标的物的所有权也己由出卖人转于买受人。当事人可在房地产部门进行不动产买卖变更登记,从而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如果当事人不进行登记,并不影响买受人取得不动产的所有权,只是若出卖人将该不动产再卖与第三人,且与第三人办理了不动产买卖变更登记,则该买受人所取得的不动产所有权对于该第三人不具有对抗效力,第三人获得该不动产所有权。这是否意味着对交易安全的严重威胁?笔者认为不会。因为若采用不动产买卖登记生效主义,不动产买受人到房地产机关登记时可以查知其所购买的不动产是否为出卖人所有,是否有瑕疵,若其欲购买的不动产并非为出卖人所有或有瑕疵.买受人可以决定不进行登记,从而使得不动产买卖关系不生效。若买受人不想向登记机关交纳巨额登记费,也会采取规避法律的方法不去登记,但买受人与出卖人须承担规避法律、不登记给自己可能带来的不利益.而采用不动产买卖登记对抗主义,作为买受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判断去决定是否进行不动产买卖登记。如果当事人对交易安全没有把握,完全可以选择进行登记。买受人到登记机关可以查知其所购买的不动产是否为出卖人所有,是否有瑕疵,若其欲购买的不动产并非为出卖人所有或有瑕疵,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若查知其所购买的不动产为出卖人所有.也无瑕疵.买受人可以进行登记,以对抗第三人;如果当事人对交易安全有把握,完全可以不去登记。若其判断有误,交易实际上不安全,未能登记自然不能对抗第三人。这也是交易人自主选择的结果,责任应由其自负。这与采取不动产买卖登记生效主义,当事人不想向登记机关交纳巨额登记费而采取规避法律这种方法不去登记又有何区别?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即使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不动产买卖必须进行登记,但却无法强迫每个不动产买卖当事人都去进行登记。在实践中.采取不动产买卖登记生效主义国家,不动产买卖当事人规避不动产买卖强制登记规定的屡见不鲜;而在采取不动产买卖登记对抗主义国家,去房地产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的也不在少数。

从以上对采取不动产买卖登记对抗主义是否会影响交易安全的分析可以看出,采取不动产买卖登记生效主义并不能更有效地维护交易安全,笔者认为我国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所承认的物权行为理论的制度价值值得怀疑。

四、我国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所承认的物权行为理论的逻辑价值思考

是否确立一项制度或理论,就应从制度价值或逻辑价值来考查。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房地产转让登记制度所承认的物权行为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制度价值,现在我们从逻辑角度来考查该理论有无存在的价值。

首先,我们以不动产买卖登记对抗主义来分析不动产买卖登记生效主义所承认的物权行为理论的逻辑价值的有无。在采取不动产买卖登记对抗主义的法国和日本,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登记仅仅是公示的一种方式.不登记不影响不动产买卖的有效。当事人一经合意即发生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即使未经登记买受人也已获得不动产的所有权。但未登记,该所有权转移不能对抗就该同一不动产已进行登记的第三人。这里便会产生疑问.所有权不能对抗第三人还能称得上是所有权吗?.‘既然买受人自买卖合同成立之时起就已经取得了标的物的所有权.但其取得的所有权未经登记或交付却不能对抗第三人.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买受人取得的是所有权吗?所有权是对世权。不能对抗第三人的所有权是什么样的所有权?要么买受人尚未取得所有权、要么他取得的不是所有权。因此.虽然不动产买卖登记对抗主义在实践应用中比较灵活.但由于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使得所有权的取得与对第三人对抗效力不能协调一致。而采取不动产登记生效制度所承认的物权行为理论就不存在以上矛盾。因为不动产买卖当事人的合意并不发生所有权变动的效果。双方当事人欲使不动产所有权发生移转须到房地产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登记作为不动产所有权移转的生效要件,不经登记,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买受人就未取得所有权,买受人当然不能对抗第三人。若已经登记,买受人取得所有权,买受人当然能够对抗第三人。所有权的取得与对第三人的对抗效力同时发生.协调一致。

其次,物权行为理论使法律关系更加明晰,有利于区分不同的法律效果,从而有利于完善民法体系。按此理论买卖可分为三个独立的法律行为:首先,债权行为即买卖契约,使双方当事人互负给付标的物和价金的义务,即使双方取得请求对方为给付的请求权,这是债法上的效果;其次,是两个物权行为,交付标的物和价金以使对方取得该标的物或价金的所有权,这显然是基于一个处分行为(物权行为)而使所有权发生转移,这是物权法上的效果。若不承认在债权行为之外尚有物权行为存在,那么我们便会依据债权行为取得标的物和价金的所有权,而我们都承认债权行为只是产生请求给付的权利.因此不承认买卖关系中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并存会导致法律关系混乱,逻辑不清,使物权与债权划分不明,从而导致整个民法体系的混乱。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是什么最终驱使萨维尼创造了这一理论。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萨维尼是想借助这一理论更好地区分物权和债权、从而使整个民法体系更加合理。纠正《法国民法典》体系、逻辑混乱之弊,回归法规大全体系化之路。

我是植物人范文5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的人事档案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因此,只有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提高档案意识,规范档案管理,大胆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才能使人事档案工作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关键词 高校;人事档案;服务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是高校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教职工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服务。一句话,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是干部尤其是专业技术干部密集的地方,人事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而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刚刚合并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种种原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如档案意识不强,领导不够重视,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手段、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等。所有这些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人事档案工作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学校人事档案工作的服务功能,笔者认为,必须树立档案意识、规范意识、改革意识及服务意识,改革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一、牢固树立档案意识,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人事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个人德能勤绩等方面情况的,经组织认可归档保存的个人材料。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材料是否完整、准确与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但由于人事档案的保密性,使很多人对人事档案工作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什么材料该存档,什么材料不该存档,档案意识比较淡薄。其表现为:很多干部职工不积极配合人事部门,不主动把诸如学历、学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获奖材料、继续教育证明等个人材料交到人事部门归档保存,而当晋升职务、升学考试等急需有关材料时,才心急火燎地来查找。不少领导甚至分管人事的领导也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现在使用干部主要看工作能力和现实表现,档案只是拿来参考的材料,用处不大。二是不甚了解人事档案工作。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有档案管理人员干就行,不需要领导亲力亲为。

由于不重视档案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就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没有按要求配备档案管理人员;二是没有按要求去搞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三是档案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变动比较大;四是需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比较多,工作人员负担过重。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因此,要使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就必须加大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教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档案意识。从而一方面积极主动地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工作,把应当归档的个人材料递交组织人事部门。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重视人事档案工作,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人员的配备、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从整体上使人事档案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二、牢固树立档案意识,切实抓好人事档案的基础工作

许多高校尤其是近年来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地方本科高校,人事档案不够规范,具体表现为:一是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对人事档案中必备的材料没收集全,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二是对档案材料的鉴别不准确,把一些不应当归档的材料或手续不完备的材料归入人事档案中,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三是整理不及时,对收集来的档案材料没及时整理归档,使档案利用起来不方便。四是基础设施不达标,档案保管条件差,影响了档案的寿命和使用。五是管理制度不到位,管理不规范。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一是新升本的本科高校无一例外地是由几所学校合并后才升格的,合并前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其人事档案保管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呈多头管理状态。二是合并升格前,从领导到干部职工都忙于迎接升本评估的准备工作,无暇顾及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三是合并升格后,在校教职工人数成倍增加,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相应增加,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人手短缺。从主观方面来说,人事档案管理规范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导致工作不到位。

要使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首先要树立规范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维护和保证教职工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安全性,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它直接关系到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评价、培养和使用,涉及到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不能掉以轻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其次,切实抓好基础工作,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建立材料收集制度。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一项贯穿始终的经常性工作,不能单纯靠突击收集,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使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制度化、程序化。二是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规定,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审查,本着“取之有据,弃之有理”的原则,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取舍。三是基础设施标准化。按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设专用库房、阅览室、办公室,配置铁质档案柜,配备电脑、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建立数据库及网络,使人事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四是制定工作制度。按人事档案规范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工作正常、有序、规范地进行。

三、强化改革意识,大胆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据笔者了解,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大多是比较传统的,大多数院校的档案还没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还是以手工为主,收集材料的手段落后,常常因收集材料不及时,造成整理、归档不及时,使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人事档案的管理停留在建档、管档的层面上;服务方式被动、方向单一,坐等用户上门来为其服务,只满足人事工作需要,没能将人事档案工作与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人事档案只向组织开放,个人很难看到自己的档案,不大清楚档案里有哪些内容,因而制约了档案的利用。当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校也不例外,显然,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不断改革深化的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强化改革意识,从下面几个方面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一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科学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建立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信息,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二是与时俱进,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一方面建立档案材料收集的绿色渠道,确保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另一方面,丰富人事档案内容,把能反映个人教学、科研、继续教育情况、道德品质、潜在能力等材料增加到档案中,真实、准确、完整、立体地反映干部职工情况,提高决策工作水平。

三是转变观念,主动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要求,人们利用人事档案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管理者应改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除必须要保密的内容外,在教职工职称评审、进修学习、岗位聘任、工资晋升、办理退休等事宜时,尽最大努力为单位或个人用足用好档案材料,使人事档案工作真正为学校人事工作服务。

四、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上所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人事档案资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因而,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服务性工作。而要做好服务工作,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当前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有的政治素质不高,工作原则性不强;有的缺乏奉献精神,工作不安心,总想跳槽;有的没有受过系统或专门的学习培训,业务理论知识缺乏,业务不熟悉或业务水平不高;有的兼职人员,没有把主要时间放在档案管理上;有的服务意识淡薄,对前来查(借)阅档案的人员,不热情、不耐烦,脸难看、话难听。由于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质量,使人事档案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矛盾,提高人事档案服务功能的重要保证。二是从政治上关心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成长。三是根据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从整体上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玉媛. 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年.

我是植物人范文6

【关键词】公务员聘任制;实践困境;对策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终身制,即一经录用,如无其他特殊情况,公务员就成为终身职业。公务员聘任制的引入,对于打破公务员终身制、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和营建良性竞争的氛围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公务员聘任制存在不足,严重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一、公务员聘任制的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聘任制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批准,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位和辅职位,以聘任合同的方式建立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

“公务员聘任制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项创新和突破,它激活了传统的人事选拔制度和任命制度,提高了我国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在公务员队伍中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①

二、公务员聘任制的实践困境

(一)聘任制公务员的界限不明晰

《公务员法》规定,可以对专业性质强的职位实行聘任制,但国家并未出台对该法律规定进行解释的制度细则,并未规定专业性质强的定量标准,因此,赋予了行政机关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实践中,这种弹性的标准不仅不利于发挥聘任制的制度优势,更加有可能成为滋生腐败和权钱交易的温床。

(二)聘任制公务员的角色冲突

聘任制公务员有着公共人的角色定位,担负着维护、发展和增进最广大人民福祉和利益的重大职责。经济人假设告诉我们,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聘任制公务员无疑也具有经济人的属性。他们在维护、增进社会和公民的利益时,也在谋取自身的利益。布坎南认为:“个人的行为天生要使效用最大化,一直到他们遇到的抑制为止,个人必须要像预计或期望的那样,追求增进他们自己的利益,即狭义的以纯财富状况衡量的自己的利益。”②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增大了公务员经济人角色发生的可能性,而行政伦理的缺失使公务员的公共人角色难以发挥,由此导致了我国聘任制公务员在实践中的困境。

(三)公务员聘任制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首先,《公务员法》规定:“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聘任制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实行这种合同制,虽然可以激发活力,但会使所聘人员无法制定长期的工作计划。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同时,应聘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解除合同后自谋出路的做法,使他们很难安心工作。

其次,虽然《公务员法》规定:“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条款。”但是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再就业工作年限的计算问题,相关福利待遇等,因此配套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完善公务员聘任制的对策

(一)制定聘任制公务员的准入机制

在聘任制公务员的录用上,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准入标准。标准设定的关键在于将其量化,对学历、工作年限、专业技能、从业经历都作出相应的硬性规定,避免由于行政裁量权的非法使用,使聘任制成为行政领导滥用权力的温床。同时对于聘任制公务员要制定统一规范的职位设置、人员选录、政绩考核、解除合同的标准,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杜绝政府通过非正常渠道用人的机会。

(二)加强聘任制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

加强公务员,尤其是聘任制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是应对公务员角色冲突的有效方式,能够缓解公务员的伦理困境,使公共利益的损失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明确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基础价值取向是谋取公共利益,主体价值取向是铸就行政人格。马克思指出“国家是建筑在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矛盾上的,国家是建筑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上的”③

其次,在公务员系统中营造为实现公共利益努力奋斗的氛围,在人际关系上,消除聘任制公务员和费聘任制公务员的界限,使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能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受公共组织行为规范的影响。

(三)建立聘任制公务员转为终身制公务员的机制

公务员聘任制往往会导致各种寻租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防止这些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建立聘任制公务员转为终身制公务员的机制,使那些优秀、真正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能够更长时间为政府部门服务。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聘任制公务员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的水平和效率,营造公务员队伍的良性竞争氛围。聘任制公务员的产生,使终身制公务员产生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而聘任制公务员转为终身制公务员机制的建立,更有利于激励政府部门内部公务员的积极性,使聘任制公务员和终身制公务员之间产生正和博弈,以实现双赢,进而提升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注释:

①苏礼和.公务员聘任制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上一篇最伤感的句子

下一篇生活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