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1

2、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3、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

4、不会在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5、要留下人生足迹,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就必须三思而行;

6、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7、人生十字路口是一道选择题,谨慎选择才能确保正确方向,糊涂选择就易步入歧途,放弃选择就会迷失方向;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德育人

一个人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他以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提升一个人道德荣誉感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育德的课程必须把提升学生的道德感和塑造其品德作为终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要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塑造。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实际意义

刚刚小学毕业走进初中的学生在思想和知识上都还处在有待开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初中生思想和观念都还不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还非常朦胧,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不仅如此,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开始产生叛逆心态,很容易在缺乏教师道德和思想的指引下步入歧途。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做人做事都能有一个好的指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宗旨是加强对学生正确品行与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增强其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实施道德教育是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教师的首要责任。

二、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德育人作用的具体做法

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应该在学生树立道德观的阶段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作为专门育德的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把激发学生积极道德情感和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作为其首要义务。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用来培养学生正确品行和积极道德观的方法有许多,以下三种具体做法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法。

1.以情动人

大家都知道,人的情感易受周围人的感染和牵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道德品质时可以采用真实感人的案例去影响学生情绪,引发其关于道德的思考和反省。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把讲课的内容用极富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话语读给学生听,让其领悟教学内容的精华,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和鼓励。例如,教师在讲授湘教版初一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挫折”这篇文章时可以引用自己曾经的某个受挫经历,通过讲解教师自己何时遇到了何种挫折,当时自己是如何的悲痛和无助,又是如何在自己的教师或家长的鼓励下走出困境,勇敢解决问题。这种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教育人的方法是最具感染力,最能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时要多引用自己、身边人和一些名人的事迹来给学生启发,引导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以理服人

我们经常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句名言来强调以理服人的重要性。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同样可以引用这一准则来给学生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要经常针对学生困惑不解的难点进行说理,通过引用经典的格言警句或名人名言来用道理分析问题,用一套极具真理的说辞在思想上影响学生,以理动情。例如,在湘教版初二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一节“感悟生命”这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用许多关于生命的真理来指引学生对生命有更为准确的认知。在如今这个以理服人的大环境下,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要用理性的方式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要用道理的讲解帮助他们解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以景激情

情景教学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法,能帮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悟真理,吸取人生哲理。思想品德教师同样也可以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中来。教师可以通过构造一个真实的场景给学生描述场景中人物的经历和体验来告知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有置身其中的真实感,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习惯和树立正面的道德思想观念。情景教学法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感染和画面衬托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将做人做事的道理穿插在故事里,将故事中人物的结局好坏做一个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情感浓厚的音乐来让学生体验曲子的基调,感知音乐故事里人物的悲喜,例如可以通过播放“爱拼才会赢”这首歌来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这种极富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法能很好地感染学生的情绪,引导其模仿音乐故事里人物的做法;科技的进步使得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和便捷,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图表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和感知图画里人物的故事,进而影响学生思想和情绪。情景教学的方式因为真实感人可以被教师加以利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合理有效地使用场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品行的塑造上。在具体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和教学工具来通过讲故事、说道理和刻画场景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在真实的事件中体会人生的哲理,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参考文献: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3

一、诵读文化经典,增强美德理论渗透

针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我校设立了专门的时间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明确的任务和内容。我作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首先向各年级教师了解其所学内容。在课前3分钟经典诵读。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在我校已经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诗经》、《孝经》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或道德课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建设美德环境,创造美德教育氛围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好坏和健康成长。要使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广为传诵,并发挥其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校园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我校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购进了很多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图书。并开放图书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系列内容,学校不仅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还应广泛开放图书资源,如建立经典文化走廊、班级图书角等,让学生始终“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同时,课间十分钟在校园内播放诵读碟片、歌曲,让学生时刻呼吸书香浓郁的空气,在中华经典文化优雅和谐的旋律中陶冶心灵。我以此为契机,课前、课中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从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校园文化从名人名言到经典传闻,展示传统美德的做人之道;从浅显语句到卡通造型,从学生简短体悟到稚嫩诗画,渗透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挖掘教材资源,领悟美德教育实质

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有很多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事例。我在实际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融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发现并利用课程教材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其与当代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例如在讲品德的试金石一课。提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礼”“德”,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思想包括。我就添加了许多有关孔子的思想理论。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倡导“爱人”要以互爱为前提,认为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彼此相爱和谐.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应该“和为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已复礼为仁’,这是一种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公德.。这样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有机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四、活动体现成效,深化美德教育内涵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结合德育内容,大力开展序列主题活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非常宽泛,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教育德目,选准切入点,将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忠孝”教育,是学生首要学习的,但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以队、团等活动为主线,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德育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序列活动,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需要。

五、结合现实生活,开展节日庆祝活动。

“生活即教育”,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讲古人、学古人的层面,要赋予传统美德的时代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节目――节日。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是尊重和热爱自己民族的表现。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庆祝、纪念活动形式,使传统美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报恩、施恩”,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六、拓宽教育阵地,推进美德教育进程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4

1、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

2、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3、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4、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亚里士多德

5、以前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是学习了没有很好的去执行,反被。——安东尼罗

6、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7、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须对所应爱好的事物全体所由组成的每一个总分都有透彻准确的知识。——达·芬奇

8、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9、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10、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11、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12、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13、应当用深刻的知识的火炬来照耀劳动,应该对劳动加以思索,而提到最高的程度。——克鲁普斯卡娅

14、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

15、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1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李嘉诚

17、由经验而得的智慧,胜于学习而得。——阿富汗

18、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德谟克里特

19、学习到二十五岁,研究到四十岁,六十岁之前完成一切。——奥勒斯

2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21、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

23、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24、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25、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26、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神曲》

27、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8、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教育论》

29、不速之客只在告辞以后才最受欢迎。

30、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新工具》

31、一位老师说:“有钱的人终身学习,将来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肯定是中国人!”。——cherry

32、愚昧将使你达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失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达·芬奇

33、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去努力掌握知识。——弗兰明

34、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35、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36、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37、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

38、有钱的人终身学习,将来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肯定是中国人!。——cherry

39、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越复杂,越重要。——阿·阿·斯米尔诺夫

40、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西塞罗

41、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亚里士多德

4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3、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4、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比较中得出。——爱因斯坦

45、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苏霍姆林斯基

46、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7、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48、掌握无论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有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49、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培根

50、你们必须向上代学习,必须掌握人类已经取得的最优秀的成果,然后再由此推陈出新。——《加里宁论文学》

51、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52、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53、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德谟克里特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单纯停留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口头说教上,而应该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行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优美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从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我们学校在每层教学楼的走廊上布置了书画长廊、上面既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科学家祖冲之的画像,也有现代教育家陶行之、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的至理名言和成长历程。在我所带班级的教室前面一角放有一盆鲜花,鲜花插在在有两三条金鱼的鱼缸中,墙壁上有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教室后面的宣传栏,在教师后面的角落里安放了一个自制的小型果皮箱(小纸箱),并在上面温馨提示“请不要乱丢废弃物”等,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由于条件所限,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不能象一些城市学校那样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各班班主任的优势,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针对“问题学生”进行沟通,和他们交朋友,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班主任给这些“问题学生”温暖,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他们自我调控。班主任老师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心理咨询外,我还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一些“问题学生”确实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以前那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大有改观,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少数教师或学校职能部门的事,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每个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可轻视。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的教师。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注意到:许多学生家长在学生入学、分班时,不仅要选择好的学校,而且要想方设法选择好的班主任。这种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对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地位、重要作用的广泛认同。从教20多年的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班主任不仅要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更应该做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当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治疗。

四、借鉴国外的评价方式

我们知道,绝大部分“问题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片面的主观评价。我们一些教师(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时候都是凭主观感情评价一个学生。比如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们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并对他们大加表扬,并给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一只铅笔或一本作业本等),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甚至出语不逊,看不到他们的进步(其实这些学生也在进步,只是他们由于基础进步慢而已),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19世纪“德国普通教育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的优点,采取欣赏教育的方法,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学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学生的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和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五、加强与“问题家长”的沟通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范文6

[关键词]价值观;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821;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8-0021-02

以人为本,构建中国化的和谐价值观,是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当前最深刻的现实课题。本文仅就和谐文化与价值观的发展谈点拙见。

一、传统价值观的演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整个社会关系的协调与和谐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价值观要素的本质即“人”,价值观的演变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为主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而发展的。

在中国古代,多数思想家都肯定人在“天地之间”有重要的意义,人与一般动物相比有高贵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一方面是对“天”而言,或对“神”而言;另一方面是对“物”即对动物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神的信仰在中国哲学中不占重要地位,无神论者更否认神的存在。多数思想家尤其儒家学者们都关注人类自身的问题,而不太重视神的问题,认为人类级别高于大自然中的动物类,在自然界中有独特的价值。

一般认为,价值的意义在于对需要的满足,即满足人的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人们的需要,有高低之分。这说明界定价值必须有一个评判标准。张岱年先生认为,价值的标准,不能仅仅用满足需要来衡量,因为人的需要是多样化层次化的。他认为人的价值有两层基本定义:一是指人类的价值,二是指个人的价值。这两层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个人的价值首先指个人的社会作用,即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凡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人即是有价值的人。《论语・雍也》记载:“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博施于众”即能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圣人,即是有价值的人。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指个人的人格价值,即具有独立的人格。孔子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其所以避世、避地、避色、避言,都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屈从于权势,不随俗俯仰,充分体现做人的尊严。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体系的奠基时代,形成了“天地之性(生)人为贵”这一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哲学有“人贵于物”的思想,所谓人贵于物,即是说人类有高于一般动物的价值。古代所谓“贵”,即是今天所谓“价值”。肯定人贵于物,即是肯定人的价值。《孝经》上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肯定了人的价值的存在。孟子也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肯定人民是重要的。在封建时代,阶级压迫极其残酷,劳动人民实际上地位并不高,统治阶级以专制思想为主。思想家们的思想言论,只是微弱的呼声。总的说来,中国古代,多数思想家都肯定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价值,认为不能把人与动物等同看待,但他们又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贵贱贫富的等极差别,不承认劳动人民有与统治阶级同等的价值,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个人价值与古代有所区别,个人有一定的价值是针对社会国家的整体而言。这种观念和个性解放、个人自由等观念密切相关。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曾提出过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这种思想的萌芽,但没有明确地提出来。明清之际,功利、工具等物质价值曾一度升值,但不久即被清政府所推动的“天理人欲”价值概念所湮没了。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价值观念无论如何演变,从总体上都是忽略了物质财富价值、自然知识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新时期的价值观以对于个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的正确理解为基础。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传统价值观进行批判。其价值观重估的核心命题就是主张个性解放。科学、民主、个性等价值观念的提出,这标志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念的转变。

二、和谐文化与价值观冲突的协调

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并存使得人们面临价值观选择的困惑,社会发展也因此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文化与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和谐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其核心理念是消除冲突、实现和谐。价值观的和谐需要文化的和谐,价值观冲突的消除和协调需要从文化上着手,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价值观冲突的消除和协调。

传统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厚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构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和特有神韵。西周末年的史伯是第一个对和谐理论进行探讨的思想家。并且指出了“和”与“同”的区别,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阐述生动而深刻。后来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继承了这种“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对“和”与“同”的不同取舍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表现了“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概,容纳不同意见,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易传》中提到“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的主张,便是“和而不同”思想的体现。《易传》中高度赞美并极力提倡“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即至高无上的和谐、最好的和谐状态。这与《中庸》里的“万物相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所构想的理想境界是一致的。

“和谐”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对“和谐”内涵的反思和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而哲学与价值观又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在学习前辈哲人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眼光来正确认识不断变化的社会问题,千万不能沉溺于对先哲的盲目迷信,整天晃动名人名言吓唬自己,以为可以包打天下解决一切。要知道,孔子、孟子并不知道工业化,而康德的时代,还没有能源危机、人口危机。所以要谈康德的永久和平,就首先要对当时社会的价值观有深刻了解,要区分现在与康德时代的社会发展有了哪些变化。一般认为,价值观冲突的协调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人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妥善处理自身不同价值观的关系;二是引导人们进行价值观的讨论,分清真假对错,并正确对待不同主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同样,价值观冲突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启示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教育人们形成科学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二是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人们进行不同文化的学习和互动,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和谐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如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思想文化的多样化总体上是积极的、进步的,多样性文化是社会和谐繁荣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因此,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和而不同”。我们既要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包容多样。为此,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三、道德制度化有助于和谐文化与价值观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