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悲歌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悲歌行范文1

一、遵循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单四嫂

单四嫂是小说《明天》里的主人公,她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

单四嫂和中国的其他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勤劳,善良而能干。丈夫去世后,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宝儿身上“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她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封建礼教’从一而终”、“从子”的观念在她的思想中深深地种下了根。她的心中只有宝儿。毫无疑问,宝儿是她的希望和寄托,是她的劳作以至她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她的宝儿突然生了病,神签求过、愿心许过、单方吃过、医生诊过;她尽一切可能想救活她的宝儿,然而儿子最终还是死了。这个“粗笨的女人”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让儿子健康得活着,但儿子死了,她面对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压抑。她只能呆呆得“等候明天”,但明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在封建思想的桎梏、封建礼教的枷锁、封建政权的压迫下,可以相象,明天,等候着单四嫂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

从单四嫂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的中国妇女的缩影。她们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下,养成了逆来顺受,愚昧麻木,全无抗争意识的奴性性格。她们把命运和未来寄托在男人和孩子身上,对封建道德教条一味遵从,对自己的命运是心甘情愿的让人摆布,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明天”,却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更深重灾难和痛苦的日子。她们在失去依靠和寄托后,不知道自己的路该怎样去走,最终只能被那个制度所吞没,消亡在黑暗的世界里。可以这么说:单四嫂唱出的是一曲悲婉的女性之歌。

二、被“四权”绞杀的祥林嫂

祥林嫂是小说《祝福》里的主人公。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那个万恶的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那么,祥林嫂的悲剧在哪里?

首先是夫权对她的迫害。封建礼教下的女子得从一而终,不得再嫁。“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祥林嫂也同样接受了这_上千年的古训,丈夫祥林死后,为了躲避婆婆的残酷虐待,她逃到鲁镇做工,被捉回去逼嫁贺老六时,在花轿上“一路只是嚎,骂……拉出花轿,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撞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这是夫权要她守节造成的后果。贺老六死后,儿子被狼叼走后,她却被大伯赶出门去,连一间破屋也不给她。鲁迅对这种女性极为不公平的夫权制度提出这样的疑问:“试问多妻主义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从这里,我们看到韵是封建夫权对祥林嫂的摧残。

其次是族权对她的迫害。封建礼教逼迫女性在丈夫死后,要为他守节,但封建的族权却又不准祥林嫂守节。祥林嫂在小她十岁的丈夫死去后,逃到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当女佣,渴求着能凭自己勤劳的双手求得生存的权利。在辛苦的劳动中,她曾得到满足,所以“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但这只是短暂的,祥林嫂的婆婆仗着族权的撑腰,不仅占有了她的工钱,还把她像抓逃犯似的抓了回去,转卖给了另一个男人,并用卖她的钱给自己买回一个老婆。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族权对祥林嫂的摧残,在强大的封建族权下,她只是一个小小的祭品。

第三是政权和神权对她的迫害。被族权逼着再嫁,不准守节的祥林嫂因为又一次嫁了人,成了“不守节”的人,所以又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这是封建礼教不允许的,这也就注定她要为自己的“不守节”付出代价。柳妈受封建迷信的毒害较深,充当了统治阶级的帮凶。她对祥林嫂说:“这种人活着要受苦,死后还要受刑:阎:罗王将她锯开,分给前后两个男人”。祥林嫂为了在精神上获得重生,她不惜花去所有的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自己的替身。  祥林嫂和单四嫂的形象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她们都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而且都是失子的寡妇,受苦受难,“她们的命运非常凄苦,逆来顺受,从来不会想到怎么样去改变它。”单四嫂是麻木的,只会呆坐空想,只会“等候明天”,但明天又能给她什么呢?可以预见,等候她的只能是更痛苦、更黑暗的命运。祥林嫂有一点抗争,如从夫家逃了出来,独立谋生;婆婆强迫她再嫁,她“闹得厉害”,甚至不惜用头撞香案寻死。但祥林嫂的这些抗争是不自觉的,是盲目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她的逃跑,只是因为婆婆的虐待。她的寻死,只是封建思想“从一而终”在作怪。最后,更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愚弄,跑到土地庙里捐门槛。她们都是受封建礼教的毒害,都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牺牲品,鲁迅对她们的态度“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概括。……显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立场。”

三、被“来――兮”判刑的爱姑

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女主角。与祥林嫂和单四嫂一样,爱姑同样是农村妇女,但她跟祥林嫂、单四嫂相比却又不同。她大胆泼辣,丈夫要离弃她,她就整整闹了三年,最后对方不得不请出“和知县老爷换帖”的七大人来调停。她家又有依靠,父兄都支持她,这也是祥林嫂们没法比的。作为之后的农村青年妇女,她多少受过一些反封建的影响,所以不像祥林嫂、单四嫂那样任人摆布,有一定的反抗精神,要大闹一场,为了不沦为让人瞧不起的被遗弃的女人,她大吵大闹,不肯离婚,敢在众人面前大骂丈夫是“小畜生”,公公是“老畜生”,并且“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她敢扬言要把夫家搞得一个家破人亡,要把心中的那口恶气一放为快;她敢闹离婚“一闹就是三年”;她还敢在七大人面前据理力争,力数“小畜生”的不是。

悲歌行范文2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发现自己从没活过。

――梭罗

1989年6月,由导演彼得・威尔、主演罗宾・威廉姆斯共同倾力打造的电影《死亡诗社》上映之后,在当年创下了1亿4千多万美金的票房记录,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业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就,并且获得了同年奥斯卡的最佳剧本奖。

在没有任何电影背景资料的条件下,很多观众会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电影,但实际上,这个有着《死亡诗社》怪异片名的电影讲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条中不被抹杀。“死亡诗社”是影片的男主角基廷老师上中学时加入的一个诗歌社团,成员聚在一个山洞里,轮流诵读古代诗人的作品,聆听先贤的智慧之音。这个社团的成员相信,一些伟大的文学家虽然已不在人世,却能够通过留下的文学经典唤起他人生命的激情,也即意在一个个干枯的文字底下其实有鲜活的水源在流动。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一所人才辈出的贵族精英学校,历来奉行严厉刻板的教学模式,“传统、荣誉、纪律、卓越”是建校百余年来师生恪守的四大信念。这种学校在美国叫做private school,在英国被称为public school,通常为寄宿制,保守、顽固、坚持传统、讲究荣誉,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合群的性格,忽视甚至压制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以这样一个古老封闭的学校为背景,寓意深刻――反映了西方流行文化中常见的几组对立矛盾:传统与现代、个人和集体、保守和创新。

然而一位新来的英语老师却改变了这一切。“如果有胆量,就叫我船长,我的船长。”――上课第一天基廷老师就告诉学生用惠特曼诗歌中“船长,我的船长”这一指代林肯的特殊称谓来称呼自己。他的思想与众不同,他的行为离经叛道。“全都撕了,撕了它”、“撕掉它,撕掉它,我只想听到撕书的声音”、“又不是圣经,你不会下地狱的”――基廷老师要求学生撕掉教科书中对诗歌进行生硬划分的“序”。不仅让学生撕书,基廷老师甚至跃上讲桌讲课,并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感受不同的视角。在与他的相处中,学生发现了一个秘密,基廷老师具备的激情和活力来源于他在学生时代参加的一个诗歌团体――死亡诗社。诗歌的热情点燃了这群十七岁少年内心挣脱束缚的渴望之火。效仿他们的老师,新的“死亡诗社”又成立了。新一批带着梦想的年轻成员也聚集在了一起,他们违反门禁半夜溜出宿舍,在山洞里击节而歌,朗诵经典名诗,在平静的校园中上演着一幕幕寻求自我与改变的戏剧。

学校是一个让学生预备进入社会的机构,而不单单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体制和孩子的天性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冲突。孩子受到来自校方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创造性被压抑,而基廷老师的到来正好解除了孩子追求自由的羁绊,但问题的焦点在于他的努力得不到校方和家长的认可,所以悲剧必然随之产生。

尼尔一直规规矩矩地走着父母为他设计的人生之路,每门功课都是甲等的他在威严的父亲面前唯唯诺诺,他遵照父亲的意见参加各种学习小组、辞去在校刊当助理的职位、不敢与父亲顶嘴甚至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基廷老师的到来让这个个性备受压抑的男孩看到了阳光的光辉。在基廷老师的课堂上他领会到了诗歌中生命的意义,内心燃起了激情的火花:第―次违背父亲的意愿瞒着父母参加他梦寐以求的话剧演出,他年轻富有朝气的生命在“仲夏夜之梦”的精灵身上得到了绝佳诠释。然而,梦想才刚刚起航便在冰冷的现实中折戟。在父亲愤怒严厉的责骂中,这个视表演为生命的男孩不敢辩驳,当父亲强逼他退学去军校时,尼尔的自杀成为可能。无路可逃的他,选择了在“仲夏夜之梦”成功上演之夜,戴上精灵的荆冠,伴随着窗外的飞雪,用父亲的手枪做了最后的反抗。一个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在追求自由和梦想之后,无奈地牺牲于传统势力。

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托德・安德森,他是一个胆小、羞涩、沉默寡言、努力学习但严重缺乏自信的孩子。在怯懦、平凡的外表之下,他内心深处拥有着不一般的诗人激情与气质。在同学的嘲弄和基廷老师的激将法下,他终于克服障碍当众做出了诗,这个不小的收获是他突破自己、培养自信的第一步。他内心隐含的饱满激情在影片的最后一刻得到了无法抑制的爆发――校方指责基廷应对尼尔的死负责,而他和其他的死亡诗社的成员却充当起校方推诿责任、辞退基廷的帮手,就在基廷被迫离开教室的一刹那,他勇敢地站到了桌面上,就像当初基廷鼓励他们的那样,大声地喊着:“船长,我的船长!”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同学都违抗校长的命令站到了桌面上,以此来送别他们的老师。传统和现代、保守和创新在这个戏剧性的场面达到了矛盾爆发的,孩子们之所以敢坚持用这种大胆的举动去违抗校长的命令,就是因为基廷老师启发了他们内心封闭已久的生命之火,这位老师让他们知道了教育原来可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现实中的基廷老师失败了,他是注定要离开的,因为他无法对抗那个陈旧呆板的体制。虽然如此,虽然他失败了,但他留下的却是一个很久远的印记――他已经从内心里改变了这些学生。

影片中的基廷老师由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扮演,他是一个很特别的演员,擅长搞笑的表演,比如在他曾经出演过的影片《大力水手》《幸存者》《逍遥天堂》和《早安越南》中,他都扮演的是插科打诨的喜剧角色,并且在1987年获得了金球奖喜剧类影片最佳男主角的称号。任何人都无法把他这个滑稽演员的身份与教师这一职业联系起来,可事实上他饰演的这个约翰・基廷老师却是他喜剧功力的又一次绝佳展示。因为基廷老师在学校里和周围的人以及环境、氛围格格不入,他活跃奔放的性格与封闭古板的学校形成的冲突是非常戏剧化的,所以罗宾・威廉姆斯那种稍显夸张过火的表演就恰到好处。

悲歌行范文3

报名时间

2019年重庆北碚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时间为10月29日-11月7日。其中10月29日-11月1日采集首次报考考生基础信息;11月2-3日整理数据、生成首次报考考生学考号;11月4日-7日所有考生上网选择报考科目、缴费。

报名地点

在校学生在就读学校报名,其他人员在区县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高中学校报名点不得接受外校学生报名。

报考对象

具有我市普通高中学籍的2018级在校学生和申请高中同等学力人员。

下列人员禁止报考:

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普通高中其它年级在校学生;

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受到“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处理,尚在处罚期的人员;

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报考网站

悲歌行范文4

1、北极星在小熊座。

2、小熊座(UrsaMinor)是距北天极最近的一个北天星座,托勒密星座和现代八十八星座中均包括小熊座。小熊座标示着北天极的所在,星座中最亮星小熊座α即是目前的北极星。

3、与大熊座一样,小熊座的尾巴也可被视为斗(或勺)的手柄,因此有“小北斗”之称:七颗星中的四颗星组成斗上的瓢,像北斗七星那样。公元2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把小熊座列入它的48星座,并沿用至今成为88个现代星座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悲歌行范文5

2、歌词:

像断了线 消失人海里面。

我的眼终于失去 你的脸。

再等一回 奢望流星会出现。

愿 如果真的实现。

爱能不能永远。

明天或许来不及变。

但曾经走过的昨天越来越远。

北极星的眼泪 说不出的想念。

原来我们活在两个世界。

北极星的眼泪 你哭红的双眼。

被淋湿的诺言 淹没在心里面。

我抬头看着爱 不见。

再等一回 奢望流星会出现。

愿 如果真的实现。

爱能不能永远。

明天或许来不及变。

但曾经走过的昨天越来越远。

北极星的眼泪 说不出的想念。

原来我们活在两个世界。

北极星的眼泪 你哭红的双眼。

被淋湿的诺言 淹没在心里面。

我抬头看着爱 不见。

当对的人等不到对的时间。

就在放开双手的瞬间。

爱撕成两边。

北极星的眼泪 说不出的想念。

原来我们活在两个世界。

北极星的眼泪 你哭红的双眼。

被淋湿的诺言 淹没在心里面。

我抬头看着爱 不见。

悲歌行范文6

大学生马加爵杀害四名同窗的事件,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让人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重新审视。为了更加深入透析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本刊记者与重庆荣格心理咨询所高级心理咨询师周矩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者:据马加爵的同学介绍,他平时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他的这种性格与其酿成杀人血案的行为有何联系呢?

周矩:马加爵残杀四名同学,实际是由“性格破产”导致的恶果。他平时不愿与人交流,沉默寡言,外在表现平静,内心深处实际潜藏很强的压抑倾向。这种压抑已久的内心世界常常会因为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被同学怀疑打牌作弊)而爆发。其实,打牌被怀疑作弊并不是杀人的根本原因,仅起到导火索的作用,其根本原因还是“核心性格”能量积聚的爆发。

记者:您所说的“性格破产”是怎样产生的呢?

周矩:我们用地震现象来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表面的活动比喻为人的外在表现,而地核比喻为他潜在的“核心性格”,那么,当“核心性格”积聚一定能量突破极限时就会爆发。以马加爵为例,他就是“核心性格”积聚了一定的能量后爆发导致“地震”的发生。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外层是合乎社会要求的,内层是真实的、本质的、但不合乎社会要求的。当内层真实的自我长期受到压抑,如果内层的个性一旦爆发出来,外层的个性就对行为没有控制力,这就是“性格破产”。过分的自尊压抑着自卑、挫折感,这些消极的情绪聚集了足够的能量,就会产生强烈的破坏性或攻击性。

记者:马加爵小学时成绩相当优秀,但他总是把奖状藏起来,连父母也不知道,这种行为和他以后性格的形成有没有关系?

周矩:在自我意识处于成长之时,马加爵就严格按照好学生的标准塑造自己。但他辛苦扮演出来的角色实质上与内心真实的自我并不一致,"藏奖状"的细节就清晰反映出他自己都不承认真实的自我,所以要把它藏起来。在马加爵的内心深处,那种任性、自卑、多疑的本性已被压抑。

从传统精神分析角度讲,人在进化过程中保留的动物本性,如攻击性、死亡本性等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渐约束并压抑,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如果这些能量只有聚集的过程而没有释放的途径,那这个人身上就会积聚连他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危险因素。当这些因素在外界刺激的诱发下就会爆发,其行为往往带有突发性、剧烈性、不合乎逻辑性,当然也十分危险。

所以,我们平时既要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理性的行为,又要理解那些不合乎逻辑的、非理性的行为。用一些健康的、无害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能量予以宣泄和释放显得特别重要。

记者:马加爵事件的发生是否说明了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哪些缺陷?作为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您认为今后应该怎样避免类似事情在大学教园内再度发生?

周矩:悲剧之所以发生,是由于马加爵的“性格破产”所导致。当今大学生面临了许多压力,学习、就业、感情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困扰,长期压抑的心理情绪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以不同的形式爆发出来。所以,加强高校心理教育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任务。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大多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必须加强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改善其硬件和软件条件,让心理咨询中心能够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灵的港湾,能够尽量减少“性格破产”带来的悲剧!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