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望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边界望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边界望乡

边界望乡范文1

关键词:价值链;企业合作网络;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8―0066-05

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纵向一体化还是企业所追求的理想。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发展,由于市场以及技术经济的原因,企业追求纵向一体化的情形正在迅速发生改变,“公司不再是完整的企业,而只包括自己独占鳌头的领域。”作为一种经营模式,价值链基础上纵向合作网络开始逐渐大踏步地登上企业经营的舞台,甚至是舞台中央。

一、合作网络拓展价值创造源泉

(一)企业创造价值的两大源泉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使顾客满意,并从中获取收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顾客价值、提高经营效率和收益水平的途径基本上有两个:

一是从企业内部挖掘价值创造的源泉,比如技术创新、削减费用、减少管理层级、重新设计流程、改善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等,以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价值创新能力。其本质是更加有效地深化企业内部的分工与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间的竞争越加激烈,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逐渐侵蚀企业的利润基础,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弭,企业内部效率提高的边际收益明显递减。许多企业认识到,仅仅谋求内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营造出长久的竞争优势,因为别的企业经过同样的努力也很快会赶上来,向组织内部寻找有效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的来源越来越困难了。

二是从企业边界间挖掘价值创造的源泉。从企业经营实践上看,一方面企业间竞争的程度越来越剧烈;另一方面,由于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产品的日益复杂化,无论企业实力多么雄厚,单独控制所有产品和所有技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仅靠自身的资源能力无法实现起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这使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来源,而在传统的企业内部价值链中可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少,许多企业开始着眼于从企业外部寻求提高价值创造和生产力水平的源泉,这一源泉就是企业边界间的潜在生产力资源。组织之间通过团结合作、合力创造价值,可以协助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获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企业通过这些与经营相关的成员建立起适当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一张网络(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外的另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本――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挖掘组织间的生产潜力。这就导致企业之间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合作方式的大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超越单纯交易的关系,将双方间原本着重于短期利益关系转变得更有利和更持久。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共同建立跨越双方组织界限的团队,这种新型团队不仅代表新伙伴关系的形成,更成为双方挖掘潜在生产力的来源。这种企业间的价值创造源泉,就是企业合作网络。

瑞克曼等在其具有经典意义的著作《合作竞争大未来》中指出,“对于那些能超越传统组织界限概念的企业,伙伴关系给了他们优厚的奖赏;而对那些局限在传统交易关系想法中的公司则施予惩戒。伙伴关系使得供应商与客户都能在各自的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无往不利;他们渐渐地团结于这种更具效率与效益的商业关系中,并且逐渐将竞争者排挤出去。销售客户得以将产品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销售出去,而供应商在获得长期合约的同时,也能以更灵通的渠道与地位来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给销售客户。当结为伙伴的组织能够持续地追求更低的成本与更多的价值时,他们也就创造了一种传统交易形态永远无法与之匹敌的优势”。

(二)合作网络的价值源

合作网络企业间的合作网络为何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创造和生产力源泉,或者说这种新增的价值来源于何处,瑞克曼认为有三点:重复与浪费的减少、借助彼此的核心能力、创造新机会。赵春明将其简称为“瑞氏三源”。但“瑞氏三源”流于合作价值的表面观察,或者是合作的结果性表现。从理论上说,这种合作价值涵义是,“一个企业网络中的成员如果都能够进行关系性特定资产的投资,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将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就能够产生一种大于单个企业收益之和的超额利益,即关系性租金,正是这种关系性租金成为了企业生产率提高和竞争力实现的源泉”。若要从理论上追究“瑞氏三源”产生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合作价值产生的“终极之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化及其整合、规模经济、信息与知识共享的优势。

1.专业化及其整合

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里,企业提高效率的主要方式,与企业内部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有关。而在以信息和网络为主要特点的信息经济时代(或称知识经济时代),效率的提高一方面要求企业内部分工与专业化,但更主要的是要求企业自身的专业化。由于企业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完成产品的全部所需专业方面都具有专业性,按照效率原则,必然的结果就是企业从“全能型”向“专能型”转化,那么整个经济社会层面也将会面临一次大变革,即建立在企业层次上的按照核心能力标准展开的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一旦专长化成为企业的普遍特点,那么就会产生“专业化”带来的效率,这一点与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的结果一样。

企业向“核心化”、“专长化”方向发展,使社会生产更具复杂性。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各个分工方之间的系统整合。企业内部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方式(需要的是计划和命令),将生产活动在分工之后再有效地使其完整起来;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后的整合,则只能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即企业的网络化合作。随着企业间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核心能力的专业性越来越强,由此带来的专业化效率和整合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瑞克曼的价值三个源泉中的“借助彼此核心能力”和“创造新机会”均与专业化及整合相关。

2.规模经济性

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仅仅表现在生产领域,实质上是“车间的规模经济”,是实物性生产资产的规模经济。但与此同时,往往导致了其他方面的大量不经济:采购系统、分销系统、信息系统、研发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均存在过剩或不足。

随着企业本身的核心化,原来企业的各种功能独立化,并作为专门性的组织单元而存在,而且各种功能本身在其所必需资源异质性较大情况下,也会分化成独立的组织体,比如生产功能,在完成同一生产过

程的各环节中,若各环节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替代性不高,就会从组织体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着眼于大范围的合作,每个企业的核心性作业单元组织就会通过资源集中和专用性投资,实现其战略核心环节的经营规模的扩大,这使得企业更充分地发挥战略环节的规模经济效益。比如,针对现在顾客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将零部件生产通用化,使其在多种多样的组合体中很好配合,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合作,减少自身生产零件的种类,把用量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的零部件交由供应商专门生产,在他那里实现规模经济,而产品分销交由分销商执行,在他那里实现规模经济。视窗英特尔主义(Wintelism,Window+Intel)产业模式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在当今计算机制造业中,占有最大利润地盘(profit domain)的公司,并不是计算机最后的制造商,如康柏(Compaq)或联想,而恰恰是控制计算机内部两个关键技术的公司:即拥有视窗操作系统的微软和拥有中心处理芯片的英特尔。也就是说,在Wintelism生产模式下,某些掌握关键技术、其产品已被视为产业内的“无形”标准部件的公司,将占据某一产业内的最大利润地盘,这些公司无需承担组装最终产品的生产装配任务。这样的公司的生存战略是不断使其产品更新换代,精益求精,以维持其在本行业中的标准位置,从而将顾客锁定在一种无形的永久关系中。

因此,通过企业合作网络所能实现的规模经济是多方位的(各种功能)、全过程的(各功能的全部环节的),由此产生的价值,部分表现为瑞氏三源中的“重复与浪费的减少”,其他部分则作为独立的价值源泉,出现在企业的账面上。

3.信息共享的优势

合作伙伴之间共享信息,使整个价值链在共有的信息平台基础上运作,由此产生的价值不仅是成本的节约,如“重复与浪费的减少”,而且具有创新意义。

企业间学习与信息的共享化是企业竞争力实现的基础,一个组织通常在与合作方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发展。冯・海伯尔的研究发现在某些行业(如科学机械等)近三分之二的创新可以追溯到顾客方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些产业(如有线终端设备)大部分创新是由供应商推动的。因此,冯・海伯尔提出在用户、生产商、供应商之间建立一个信息、知识传输分享机制,能激发新的创新。与此相似,迈克尔和武石彰在比较研究日美汽车产业生产率差异的过程中发现,日本企业较美国企业内制率低,来自供应商的提案(特别是生产改进提案)多;另一方面在供应商的开发能力上。日本也比美国高,所有这些都与日本注重密切的信息交换与知识分享有关系。这些研究表明,在企业合作网络中,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为它要比网络外部成员更能了解技术的演进、部件设备的状况以及服务和营销理念等。因此,企业合作网络能够通过制定信息、知识共有化的机制而产生合作价值(或曰关系性租金)。具体来说:

首先,降低了销售的不确定性。销售的不确定性是主要的市场风险,销售的不确定产生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共享的信息平台把供应商、生产商、客户及最终消费者网联在一起,从终端信息输入开始,产生一连串的生产反应:环环即时生产,向上溯及,直至最初供应商。因此,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使信息对称化,生产者在行动之前就有明确的需求“指令”,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经营风险。

其次,伙伴关系使交易行为固定化,非伙伴竞争者无法通过传统的竞争手段争夺伙伴交易者的市场份额。企业间的合作,使合作关系内的企业之间在交易行为上非自由竞争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垄断”使供应商获得了稳定的“市场”,避免契约网络外的企业的竞争干扰;同时,“垄断”也使客户的供应渠道畅通、低廉、稳定,这对原材料较为稀缺的生产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最后,信息共享增强了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一点,在市场剧变的今天,几乎是企业的基本生命线。在市场变化程度较大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通过自身的改进而获得足够的适应性,因为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运作。只有企业间的联合行动,才可能真正提高对市场反应能力。

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尽管单个企业的竞争仍然存在(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现象存在),但是未来将是企业合作网络间的竞争,具有网络竞争优势的企业将是真正的成功者。合作网络的价值源泉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二、价值链基础上企业合作网络的构建

波特认为,价值是在企业一系列的活动中产生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等过程中所进行的分立活动(activity),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都能有助于确立企业相对成本地位,并为差别化奠定基础。这种对企业活动进行分解的工具就是价值链。

(一)从价值链到供应链

价值链把企业分为战略上相互联系的活动,以了解企业的成本行为和差别化的现有和潜在的来源。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就是优化企业价值链之举,我们将其称之为微观价值链。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企业业务活动过程的增值,这是构建微观层次价值链的主要途径。伴随对业务过程的再造,企业逐渐实现向完全基于过程(流程)的组织结构的转化,由注重职能转向注重增值流程,支持价值增值的实现。

如果我们放宽视野,整个价值的创造和传递其实包括供应商、生产单位、销售渠道和买方等一连串活动。这一连串活动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中的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我们称之为中观价值链。与微观价值链主要关注内部资源所不同的是,中观价值链更多地考虑通过优化供应链来实现价值增值,这个增值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满足顾客需求的核心活动过程以及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等流程之中。

供应链连接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直至成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个过程。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用集成系统理论来管理始于原材料供应商、经由工厂和仓库、止于最终顾客的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的流程,重点落在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核心活动过程上。大多数企业的采购以原材料为主(所采购的物资决定了生产成本的2/3),然后,企业自己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这样,供应链上的购买与制造两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或者说基本决定了价值增值的多少。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降低成本的压力日益加大,迫使企业必须对供应链重新进行构造和优化。因此,是否最大程度地实现价值增值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这就是中观层次价值链的构建问题。

以增值为基本出发点,企业必将关注自身优势、充分接近顾客和满足顾客需求,这样企业把精力集中在自身的主要使命,把管理和技术精华集中到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增值活动过程上来;原来由企业自己提供的产品(服务)及企业其他职能,则通过资源外取来提供或实现。作为中观层次价值链构建的主要手

段,资源外取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在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基础上,实现对内部业务过程的再次增值优化,还可以大大优化供应链的过程,从而充分实现价值增值。这就需要以供应链为主线,通过资源外取和企业动态合作网络结构,来构建该层次的价值链。

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其中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并共同决定整条价值链的收益。企业合作网络的意义在于通过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获取竞争优势,单个企业完成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的其中一部分,这些活动相互叠加就构成了整条“增值链” (value adding chain)。在某些价值增值环节上,本企业拥有优势,在另外一些环节上,其他企业可能拥有优势。每个企业通过联盟调整自身的增值活动以适应链上的其他公司,从而使拥有互补战略环节的企业之间在联盟中发挥出强大的整合优势。通过和生产环节中的上游或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合作联盟,使双方各自将自身的主要资源集中于价值链中的核心战略环节,从而进行互补生产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保留其关键的增值活动过程,而对原来由企业自己提供的某些产品(服务)及其他职能进行资源外取或者把这些职能组织剥离出去,将价值链的非核心环节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这就是价值链的外包战略。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引进和利用外部资源,有效地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战略上看,业务外包可以给企业提供较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购买高速发展的新技术、新式样的产品,或复杂系统的组成零部件方面更是如此。另外,当多个一流的供应商同时生产一个系统的组成部件时,就会降低外包企业的专有资产投资,缩短设计和生产周期。供应商既有相关方面的人才优势,又有专门领域的复杂的技术知识,而且可以不断地更新产品。企业实行价值链的外包战略,把其所研制技术和零部件所要承担的风险扩散到每个供应商身上,就无须承担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计划失败的全部风险,也不必为每一零部件系统投资或不断地扩大配件本身的生产能力。这样,企业就可以全力改善本身核心业务的竞争能力。例如,日本丰田集团总公司就有160多家小企业与之发生外包交易。由于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共享知识与技能,共同开发与生产,所以既降低了丰田公司业务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改进了质量,加速了新产品开发过程。这样,企业可以把资源集中在供应链的增值过程――即满足顾客需求和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的核心活动过程上,通过资源集约来获得增值并放大增值效果。于是企业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就形成了一个纵向合作网络。

(二)从供应链到价值系统

企业的价值链并不是处在一个真空地带,它与外界具有不可分割的价值联系。企业的价值链上接供应商价值链,下联客户价值链,同时还受到市场价值链与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价值链系统。它们之间都在寻求自身的价值。作为企业,就是要善于运用这一价值链系统为自身创造价值。供应商价值链是企业生产要素的源泉,与它们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就能够起到双赢的效果。客户价值链是企业价值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善于发现客户的需求,了解它们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就能使企业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市场价值链是企业联系客户的重要渠道,而竞争对手价值链对于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忽略它们的存在,孤立地看待企业的价值链是十分危险的。有人对丰田汽车作过调查,它的全部价值中只有15%来自于企业内部,这主要是通过生产的各个环节成本控制来实现的;而另有85%来自于企业的外部,这主要是通过巧妙利用供应商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开发多种供应渠道扩大产品销售,随时随地捕捉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及时地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不断调整竞争战略,保持竞争优势。所有这些努力,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见图1)。

三、价值链基础上的合作需要无缝营销

既然企业之间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上进行合作,那么只有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积极地进行相互的协调。整个价值链才不至于成为一团散沙,不至于在相互侵压中丧失系统优势。这就要求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利益调整,协调节点企业的库存、物料采购、生产、营销和货运计划,使企业之间产品和信息的流动以尽量少的时间、尽量小的费用得以实现,企业之间的交易“缝隙”缩到最小化,实现整体业务体系的快速重组,即实现“无缝营销”。这样才能发挥出价值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同时也能保证各个企业都能从这一价值链共同体的运营中获得效益。

边界望乡范文2

4月21日,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期间,新片场传媒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新媒体影视内容的现在与未来”的论坛,来自网生内容行业的资本方、制作方和平台方等各个环节的嘉宾汇聚一堂,探讨PGC运营方式和变现路径。

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集团)高级运营总监皮力认为,PGC变现有三条路:做广告、做电商,或在网络视频内容火爆的基础上往上游走,通过拍电影挣钱。“但我越来越觉得,未来还有一个方向是‘向粉丝直接拿钱’,比如做直播,花钱的粉丝是铁杆粉丝。”

昨日下午,Papi酱广告位拍卖的成功,让人看到了投资网红可能带来的巨大潜在收益。合一集团生活时尚中心副总裁葛威直言,无论是UGC(个人网络内容生产者)还是PGC,作为平台方更看重“网红化”的内容。

所以,当Papi酱一夜爆红之时,不少互联网巨头都在反思自己的“后知后觉”。

“去年11月还没有人知道谁是Papi酱,到今年2月份已经几乎没有人不知道Papi酱是谁了。”微博战略发展部副总监张浩说:“从去年到今年,短视频平台流量的增速达到了非常惊人的地步,今年比去年同期涨了接近10倍。这其中有太多我们可以关注的财富,但另外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平台对现状准备是不足的。”

但在皮力看来,PGC团队也正在变得更专业化、公司化。“我记得在201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时候,找我们合作的PGC,80%都是个人,好一点的时候是两三个人的工作室,现在99%的都是公司。”

PGC已成为视频网站所呈现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台商选择PGC合作对象的判断标准,皮里表示,“我们判断PGC团队主要看人,看这个团队的思维,看他们的头脑够不够灵活,看他们对所有市场上新鲜事物的好奇度和敏感度。现在有的团队比较固化,他会拒绝一些新东西,我觉得这样不行。”

眼下,如何将内容通过流量变现,成为PGC和平台网站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拥抱电商爸爸”。“我们一直在讲,品销合一打造完整的生态,观众可以边看边买,也可以一键下单,视频中的场景和物品是所见即所得。”葛威举例道,“中国爸爸在日本有4个孩子,他没有办法上班,在家里带着孩子玩,还做饭。这样的节目一上线,他自己的淘宝店就卖得特别好。这也是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边界望乡范文3

关键词:电网;输变电;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通常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标准很高,这也就决定了其资金投放量大、所需工作设施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收益时间长、造成收益波动的因素种类较多、项目的决策难度大等。所以在电力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处理不当,都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风险,给项目投资方带来经济损失。只有研究好电网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办法,同时对风险做好足够地分析和准备,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

1.电力输变电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

一个完整的输变电项目建设过程由决策阶段、实施前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生产运行期几部分构成。

(1)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项目建议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核查核准书面材料。

(2)输变电项目的前期准备材料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工程便进入到了实施前准备阶段。这部分工作有招投标、工程合同的确定、早期的设计、确定工程材料采购意向、拟定施工图纸,监理和施工队的招标和确定。

(3)项目的实施阶段分为建设施工,线路建设以及通信工程施工,同时也包括最终的施工项目验收。

(4)项目实施正式竣工之后,通常要经过一天的调试运行后,再由生产部门接手运行和管理,正式进入到生产使用期。项目的运行期时间通常很长,甚至能够达到数十年。

2.电力输变电项目决策和实施前准备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中的风险因素是会导致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的各种不利因素的统称,分为转换条件和触发条件。对于项目的管理是贯穿在整个项目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要包含在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要利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各自的风险种类进行分析。

2.1 决策阶段

2.1.1 决策阶段的风险因素

在决策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

(1)技术风险因素

①信息风险。无论是项目所在地的未来规划政策,对于电力负荷的相关法规要求,都是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②技术参数选择风险。结合好项目建设的具体需求,借鉴以往类型接近的落成项目,将核心的技术参数指标借鉴过来,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③供电方案论证。一些输变电工程项目中会出现部分罕见的疑难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有相关的技术部门来给予帮助解答,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

(2)社会风险因素

①规划风险。项目建设要和当地未来发展规划相协调。

②环评风险。项目建设要求必须能够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否则无法被准予实施动工。

③项目用地是否完成旧建筑拆迁。项目占用地和线路架设沿途用地的拆迁进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展。

(3)项目管理风险因素

①集资形式和项目资本金。电力输变电项目建设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其项目资本金必须要占到投资总数的20%以上,并且企业内部的资金要占据较大的比重。由于每一个电网工程的投资金额都很大,而各个企业的经济实力良莠不齐,使得很多建设项目由于资金的问题无法实施,这也是导致我国电网工程建设和发展进度较为缓慢的直接原因。

②银行贷款承诺。现有的绝大多数电网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都是要依靠银行贷款,所以获得银行贷款承诺也决定了项目能否正常进行。

③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决策的重要参考,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全面地体现工程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④项目核准手续。当前的电力工程投资体系内,输变电项目的进行要实现获得发改委的批准。

2.1.2 决策阶段的风险核查表

将以往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同决策阶段所要经历的风险相结合,得到项目的风险核查表。表中内容主要包含:

(1)项目社会效应判断的准确程度;(2)电力负荷调查准确程度;(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4)供电方案技术时效性及论证必要性;(5)工程规模确定的科学性;(6)地质勘察信息正确性;(7)工程选址以及线路架设的位置选择的正确性;(8)所需资金量计算的准确性及是否存在较大的遗漏项;(9)项目的经济分析结果,即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工程是否允许进行;(10)项目进行是否跟从当地规划发展趋势,通过用地审查的可能性;(11)项目建设能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会对当地的环境有何种干扰;(12)工程用地中的建筑拆般方案和进度是否合理;(13)工程所需自己的方式和渠道是否合法可靠;(14)项目资本金的可靠性;(15)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工程要求的一致性;(16)是否能及时得到发改委核准?

决策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它对整个项目中风险的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既有风险的应对预案和应对措施也都有所提及,继而有针对性地降低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在动工之前将风险指数降到了最低。

2.2 实施前准备阶段

项目施工钱的准备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项目的初步设计及评审、设备和材料招投标及合同签订、施工图设计、监理招标和施工招标及合同签订、施工前准备等,准备阶段也是整个项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部分工作的工作重心要放在对招投标、合同、设计以及设备的管理。

2.2.1 实施前准备阶段的风险因素

在这一阶段所需要面临的风险因素包括:

(1)技术方面包括信息、参数确定、和设计更改3个方面的风险

信息风险指的是在各个阶段的招投标方面的信息动向;参数确定上的风险指的是工程中所有涉及到输变电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是设计部分工作的基础。设计变更风险就包括施工图在审核期间发现了设计上的失误或者是误差,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工程的进度和投资的收益性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经济风险因素

经济风险因素包含了融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和材料价格变动的风险。融资风险指的是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整个项目存在造成影响的风险。利率风险是在追加投资成本时,受到利率的影响给投资带来的风险。材料价格变动的风险指的是在工程进程中所需要的大量不同种类的材料价格变化给投资方投资成本带来的影响。

(3)项目管理风险因素

项目管理风险主要存在于监理、施工方和设备采购的招投标。要加强对于各部分工作单位招标材料的审查,在适合工程建设中的众多单位中选择出具有更加丰富经验的单位来承担相关工作。

2.2.2 实施前准备阶段的风险核查表

对于整个工程风险事先控制就在实施前的准备阶段。根据以往工程管理的经验,得出输变电工程建设风险核查表,表中的内容主要是:

(1)项目设计管理模式是否合适?(2)设计单位选择是否合适?(3)变电站站址和输电线路路径地质勘察是否准确?(4)变电站总平而布置是否合理?设备技术参数选择是否合理?(5)输电线路杆塔选型是否合理?导线型号、金具和绝缘子选择是否合理?(6)通信方案及设备选型是否合理?(7)输变电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是否在投资估算范围内?(8)初步设计概算是否在投资估算允许的范围内?(9)设备招标准备是否充分?(10)设备招标文件是否有缺陷?(11)设备招标标段划分是否得当?(12)设备中标人选择是否得到?(13)设备合同文件是否有缺陷?(14)设备合同管理是否有效?(15)项目资本金是否已到位?(16)银行贷款是否按计划到位?(17)设备制造预付款是否到位?(18)设备制造商是否及时提供设计资料?与设计单位配合是否协调?(19)设备制造商是否按合同要求安排生产计划?(20)施工图设计内容是否齐全?有无缺陷、错误、遗漏?(21)各专业间设计配合是否协调?有无冲突?(22)施工图是否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23)施工图是否符合相应的电力规范和反事故措施要求?(24)施工图设计进度是否能够满足项目总进度要求。

结论

本文主要对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所具备不同的特点,以电力企业的立场上来分析整个工程前后包括决策、施工准备、工程管理在内的各个期间存在的风险,列出风险因素核查表,给未来进行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各个方面人员所需承担的风险给予指明,为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而鉴于此类项目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庞大,建设过程繁杂,加之本人对该领域了解有限,本文中还会存在纰漏之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边界望乡范文4

关键词:设计使用年限;可靠性;耐久性;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电力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管理理念,统筹协调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效能、成本的关系,促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创新,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提高工程建设整体水平,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提高使用寿命设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新设计建设的输变电工程建构筑物使用寿命达到60年以上,变电主要一次设备和线路主要设备使用寿命达到40年以上,主要二次设备使用寿命达到20年以上。”在此之前变电站内建筑物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针对此要求,本着输变电工程提高使用寿命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协调统一的总体原则,对于新建变电站工程建、构筑物在结构计算中相关的系数及构造要求需要做相应调整。本文仅对本地区110kV变电站内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

1 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

1.1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电力设施的可靠性最重要的指标反映在变电站建筑上即为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与之对应的参数为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分别取相应的γ0值。 该规范第7.0.3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参考文献

1)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

2) 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

3) 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 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

由此可以认定在制定规范时考虑结构的安全等级与设计使用年限存在一定的关联。现行的《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11中有关结构重要性系数的规定与原1992版对应条款有所变化,原92版第4.1.3条“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均应采用二级,相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为1.0”。现行《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11第4.1.4条“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参考文献由此可以理解为对于变电站设计的结构重要性系数较以前有提高。现在全球进入地震活动多发期,以日本福岛核电站为例,在地震中除去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问题,仅核电站本身的破坏使日本电力供应紧缺,不但经济灾后重建受到限制就连人民的生活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电力设施的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国网公司下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提高使用寿命设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60年以上其宗旨是对建设“一流电网”工程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以加强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据此,本人认为在变电站内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重要性系数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取1.1。

1.2 地震影响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对电力工程第5.2.4规定,“330kV及以上的变电所和220kV及以下枢纽变电所的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就地继电器室”的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乙级,抗震等级根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第六章“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建构筑物”之表6.1.1确定。主控制楼、配电装置楼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参考文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2.2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3.2.2的规定。参考文献

表3.2.2地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本表取值对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结构。对年限超过五十的结构,宜考虑实际需要和可能,对地震力作适当调整。在该规范的条文说明中,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不同于50年的结构,其地震作用需要作适当调整。参考《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适用)》CECS460:2004的附录A,其调整系数的范围大体是:设计使用年限70年,取1.15~1.2,100年取1.3~1.4。

2 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反应建筑物耐久性的指标即为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国网公司对于耐久性的解释是指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主要设备、材料的寿命能够满足工程使用寿命要求,并适当留有裕度的原则,具体到建构筑物为设计使用寿命60年以上。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5条耐久性规定: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耐久性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提出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要求;

3、确定构件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技术措施;

5、提出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要求。

因此影响建筑物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保护层和最低强度等级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表3.5.2选用。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宜符合表3.5.3的规定。

表3.5.3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规范3.3.5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低强度等级为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强度等级为C40;

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为3.0kg/m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本规范第8.2.1的规定,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

3.5.6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8.2.1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下列要求。

1.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8.2.1中数值的1.4倍。

表8.2.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

纵观以上规范规定,在设计使用年限变更为60年以上会导致对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及保护层厚度要求的变化。按照插入值法,6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保护层应为表中数值的1.08倍,7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保护层应为表中数值的1.16倍。

本人认为对设计使用年限60年以上的建构筑物,除了保护层增大外,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应按表3.5.2提高一个标号。对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按0.06%控制。处在二三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如基础工程)应增大保护层厚度,采用耐腐蚀性能钢筋或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基础: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范内容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参考文献

以一个110kV通用变电站设计为例;

通过软件计算分析结构重要性系数、地震力影响系数、保护层厚度的调整对建筑结构的材料用量的影响。

工程特征:建筑规模:110kV变电站

地理环境:寒冷地区

地震设防烈度:7度

地震分组:第三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

结构形式:三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计算软件:PKPM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1726.44平方米

平面布置:一层:电缆夹层,层高3m;二层:10kV开关室、电容器室,层高5.4m;三层:110KVGIS 室,层高7.6m;主控制室、消弧线圈室,层高5.4m。

楼面活荷载:10kV开关室 7KN/M2,电容器室9KN/M2,110KVGIS 室10KN/M2,主控制室、消弧线圈室4KN/M2

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与60年以上参数调整与计算结果对比表

注:1、本工程计算结果仅用于结果比较,没有实际工程参照意义。

2、计算板、梁、柱配筋量为PKPM程序生成量,未做人工调整。

根据以上实例计算结果显示,在材料标号相同的情况下,板配筋增加了2%,梁的配筋增加了15%左右,柱筋由于归并的原因应认为没有变化,基础配筋则没有变化。

以上仅为本人在工作中对《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提高使用寿命设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结构设计的影响之思考,正确与否还望专家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59—201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边界望乡范文5

诗歌和我们有着怎样血肉相连的关系!有人说过,我们的文学艺术开始于诗歌,也将终止于诗歌。也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能欣赏诗歌,他对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的欣赏,终究是隔膜的,他的艺术趣味必定是低下的。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从遥远的《诗经》里走来,从唐诗、宋词里走来。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可是,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因此人们认为在这个时诗,已是不可能,是故作姿态的事。当然,这是极端态度。阿多诺说过,奥斯维辛以后,写诗是野蛮的。奥斯维辛之后,还有人在写,而且,他把《死亡赋格》,在德国写得家喻户晓。这个人叫保罗・策兰,他这样写纳粹对犹太人的第一次大屠杀:“你目睹了那些烟,来自明天”。他的父母和舅舅都死在纳粹的集中营……他是继里尔克之后,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什么样的时代都是可以写诗的。

阿多诺后来收回了他的那句名言,他说,长期受苦难更有权表达,就像受折磨者要叫喊。因此,关于奥斯维辛后不能写诗的说法或许是错的。

――是我们还没有力量与诗歌较量,而不能说,这个时代,不适合写诗。不能说这个时代,不适合诗,诗适合于任何时代。

没有人读诗,这却是事实。几年前,我还能找到一些诗刊杂志,这两年,大街小巷,找不到了。诗歌的荒芜,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们容易看到的问题是,在读者方面,没有受到过好的引导、教育和启发,艺术欣赏的趣味普遍低下;诗歌本身,被翻译、介绍的作品不多,国内写诗的寥寥,好作品不多。真正好的诗,跟人也是不会隔膜的,是不排斥读者的。这二者是造成如今诗歌荒芜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却是诗的古国,不缺乏诗的因子与细胞。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里,很详细地谈了,如何不读诗的人就艺术趣味低下了。我在这里就不作引用了。虽然他举的例子,都是传统诗,但他也提到了新诗,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等。在欣赏诗歌上,新诗、旧诗,道理是相通的。

说到高中语文教科书上来。现当代诗歌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力量相当薄弱,基本上算是个空白。就算有几首,也大多严重落后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情感、心理、特征,严重地肤浅于现实人生,艺术表现粗简、单一。

记得有舒婷的一首诗《致橡树》,在那个时代,能够这样理解爱情,这样表达爱情,是有过让人耳目一新的作用的,她的《神女峰》也是这样。但这样的诗,在现在这个时代,对情感的理解也好,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好,就显得格外地单薄。那样写法,说不好,也许只能用来练习写散文,练习排比的修辞格。

诗之所以成为诗,不是散文,不是议论文,仅仅只有排比句是不够的。在现代诗那里,抒情甚至是被排斥的。里尔克回答过,“现代诗需要经验不需要感情,感情我们有的够多了”。现代诗对诗人要求严格,想象力,张力,隐喻,暗示,等等。古体诗和近体诗是表达感情,现代诗是用意象罗列暗示情感。好的散文和小说靠近诗,而不是诗靠近散文和小说。

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现代诗强调直率的陈述,严酷地解剖现实。古典诗是画笔,现代诗是手术刀。现代诗庞杂,纷繁,含混,于是,现代诗更加地不好言说。――“只有‘距离’能使我的读者理解我,往往抓住的只是我们之间的栏杆”(保罗・策兰),现代诗需要这个“距离”。它需要有大的情感跨度和想象跨度。在我所能够想到的事物中,现代诗跟梦比较接近,它会经常违背情理,违背事理,违背逻辑。“你目睹了那些烟,来自明天”。它灵光一现。它的震颤像闪电,从你头顶上走,让你措手不及。痉挛和痛苦像死亡。它的吐露像枯枝的排泄。“诗的语言将获得突然的和精确的亮度”,“他将奇迹般地发现足够的想象之岛,从岛上将飘出歌声”(杜尔斯・格林拜恩)。

现代诗的意象需要是新颖的、独特的。

高中课本上穆旦的诗《赞美》和《春》,是我喜欢的。意象纷繁、独特,表达的精准度和深度,都有。何其芳的《预言》,也不错。洛夫的《边界望乡》,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是典范作品,但是情感、思想、手法单一了,属于现当代诗的童年时代。

再有,中学教材中,诗歌的数量太少。整个高中,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教材,只有二十几首诗,每首都不长。对于培养文学趣味而言,这几首诗,就是首首精粹,这个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读唐诗还要读三百首呢。

新诗和新小说一样,并不是我们的传统剧目,传入我国的历史也并不长。可以这么说,对于新诗,现当代诗,现代派诗,最优秀的诗人和最优秀的诗歌作品,都不在我们这里。不仅我们是后来者,不仅我们又经历文化浩劫,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扪心自问,浩荡的民族,现在有几人在诚恳地倾听诗,守卫诗?

这里我是要说,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一首外国诗歌都没有选进来,这是个巨大的空白,空洞,是个玩笑。

我不能从哪个诗人如波德莱尔开始列举,列举哪些人、哪些经典之作,应该列入我们的教材,世界这么大,他们灿若群星。但他们应该有一个相当的数量,存在于我们的教材里,这是肯定的。

还记得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当初是如何让我对诗发生兴趣的。以下想介绍博尔赫斯的诗――他是一个最不像现代派诗人的现代派诗人――《失眠》。引用这整首诗,也让我们看一看现当代诗的脾气、性格,看它们到底跟人、跟时代有没有隔膜。

夜晚,

夜晚准是巨大的弯曲钢梁构成,

才没有被我目不暇给的纷纭事物,

那些充斥其中的不和谐事物,

把它撑破,使它脱底。

在漫长的铁路旅途,

在人们相互厌烦的宴会,

在败落的郊区,

在塑像湿润的燠热庄园,

在人马拥挤的夜晚,

海拔、气温和光线使我的躯体厌倦。

今晚的宇宙具有遗忘的浩渺

和狂热的精确。

我徒劳地想摆脱自己的躯体,

摆脱不眠的镜子(它不停地反映窥视),

摆脱庭院重复的房屋,

摆脱那个泥泞的地方,

那里的小巷风吹都有气无力,

再前去便是支离破碎的郊区。

我徒劳地期待

入梦之前的象征和分崩离析。

宇宙的历史仍在继续:

龋齿死亡的细微方向,

我血液的循环和星球的运行。

(我曾憎恨池塘的死水,我曾厌烦傍晚的鸟鸣。)

南部郊区几里不断的累人的路程,

几里遍地垃圾的潘帕草原,几里的诅咒,

在记忆中拂拭不去,

经常受涝的地块,像狗一样扎堆的牧场,

恶臭的池塘:

我是这些静止的东西的讨厌的守卫。

铁丝、土台、废纸、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垃圾。

今晚我感到了可怕的静止:

没有一个男人和女人在时间中死去,

因为这个不可避免的铁和泥土的现实

必须穿越所有入睡或死去的人的冷漠

――即使他们躲藏在败坏和世纪之中――

并且使他们遭到可怕的失眠的折磨。

酒渣色的云使天空显得粗俗:

为我紧闭的眼帘带来黎明。

这是一个不祥的、令人不安的钢梁构成的世界,败落,拥挤,泥泞,无限重复,有气无力,支离破碎。垃圾,恶臭,铁丝,废纸……人们躲藏在败坏和世纪中,可怕的静止,铁和泥土的现实,遭受可怕的失眠的折磨,连死亡都不被允许通过。

这是一首著名的诗,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就是这样被允许赤脚在地上走,诗歌是这样引着我们在地上走的。它是口号、是空头支票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边界望乡范文6

关键词:高中现代诗歌教学 反思 建议和体悟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朦胧诗”为代表的现代诗歌曾经在中国掀起一场全民读诗、写诗的浪潮。是现代诗歌点燃了人民心中久已凝固的对美、爱、真诚、理想的追求。无独有偶,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各方纷纷伸出援手,这其中就包括诗歌这一人类的精神援手。“悲愤出诗人,灾难发诗情”,一时间诗人写的诗在四处传诵,诗歌的报纸、刊物和书籍也都把视线聚焦灾区人民。诗歌成为中华民族人性提升的又一推手。可见,诗歌在这个曾经的诗歌大国有多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诗歌普及的最前沿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举步维艰。由于缺乏足够的训练,语文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遇到很多困惑,又因为教材中现代诗歌的篇目很少,许多语文老师对寥寥几首现代诗歌常常简化处理。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现代诗歌的普及、诗歌人才的培养、中国现代诗歌水平的提高都是件令人揪心的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试图在新课程的视野中窥视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我归纳起来,它有三个特点:

1.重体验。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事物。传统教育中,片面放大教育者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活动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的主体性特征,活动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在这个越发重视人才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体验教育无疑是提高学生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好理念。而体验教育的核心是情感,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下整个语文教学应该改进的地方。

2.重对话。概括起来。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包括文本与人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文本和人的对话包括阅读和写作两大块,人与人的对话又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两种。对话,是一种交流;对话,是一种互动;对话,更是一种创造。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才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素质的提高。这其中文本与人的对话是基础,人与人的对话是阐发和升华。新课程重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就体现为更加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成为师生充分互动、充满活力的场所。

3.重人文。新课程重人文在语文教材上有集中的体现。在《浙江省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书中,介绍教科书体例结构时有如下描述:“教科书编写以专题为基本结构单位,旨在突出综合整体的恩想,专题名称旨在对内容起标识性作用。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0个专题。”①语文教材打破按文体编排的体例,改以人文主题为编排体例,是一个创新,对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大有裨益,避免教育培养出的只是具备一些语文知识的半成品,仔细审视一下过往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多吗?所以,使学生的学习既能掌握语文的工具功能,又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这是语文课改为我们指的一条路,也是学生完满人格建构的保障。

二、对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1.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诗歌被教师肢解成段、句直到词,扎扎实实的吃透诗歌的每一个意象成了诗歌教学的终极追求,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挥下,教师把诗歌课变成了一成不变的诗歌的注释游戏,学习者的审美主体地位被完全置之一边。事实上,要感受诗歌的魅力,必须去激发阅读者作为审美主体的积极性,也就是产生一种发自内心地对诗歌美的爱和迷恋。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早在高中的时候,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西班牙著名诗人洛尔迦(1898-1936)的诗,“在远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齿,厌是嘴唇”(《海水谣》);“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绿的风,绿的树枝。/船在海上,/马在山中,影子裹着她的腰,/她在露台上做梦……”我就此迷上了洛尔迦的诗。这样的诗,具有什么意义?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美”,我也因为这种诗歌的美记住了诗歌。我们教诗,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和审美感受力,如果学生学习诗歌只记住了诗歌《再别康桥》里面涉及的几个意象,那《再别康桥》的语言的美感和和谐的韵律又会被读者丢到哪里呢?我们应该相信审美是人类的天性之一,而“教育”,不过是“开启”或“蒙发”。

2.注重诗歌的思想性,忽略了诗歌的情感性。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通病”就是偏重于思想教育意义,忽视并脱离了“语文”本身的教育目标。更有甚者,在多年来的惯性作用下,许多人依然习惯于把文学教学、诗歌教学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但它的艺术生命力已超越了具体时空。它揭示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以及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悲剧性情感。其中的“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黎明的渴望。但有些教参上的理解就过“实”,认为这句诗“可看做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这样的解释就大大局限并削减了这首诗的意义。尽管诗人对解放区确实怀有一种向往之心。但诗歌就是诗歌,不能等同于政治图解的文字。

诗歌除了情感什么都不是,这样的说法有些绝对,但却道出诗歌的一个本质特点,它是情感的文字载体。如新课程所选的穆旦的《春》、舒婷的《神女峰》、冯至的《蛇》是对爱情的抒发,而昌耀的《河床》、洛夫的《边界望乡》、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对大地、祖国、母亲的依恋和热爱,即使郭沫若的《天狗》也充斥着激情和变革的动力,任何诗歌都不能跳出情感的圈子。所以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实现诗歌教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诗歌观念落后,解读方法单一,忽略了诗歌的多维解读。诗歌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事,但现在的教师解读方法普遍单一,和教师以往的知识结构、师范教育的偏差和视野狭窄有关。现代诗歌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从19世纪古典主义诗歌,到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到现在后现代诗歌,诗歌的方法和理念突飞猛进。就在国内,诗歌以朦胧诗为现代诗歌的发轫。80年代后朦陇诗的崛起,非非主义的崛起,各种诗歌民刊的流行,到第三条道路,或者诗歌、北回归线诗歌、自行车诗歌等诗歌文流的此起彼伏,现代诗歌在理念和方法是有了长足进步。而反观我们的教师,忙于应试教育而无暇顾及现代诗歌运动,更不用说必要的文学创作,这就给教师教学现代诗歌带来很多现实的困难,这一切也不

能都怪老师,都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惹的祸。 传统诗歌讲意境、讲气和术、讲情景交融、讲诗言志,而现代诗歌涉及的范围更广阔,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入诗。口语、书面语都可入诗,通感、矛盾修辞、反讽都可入诗,诗歌的隐喻、嬗变、悖论、解构、复沓、幻想、戏仿、博弈、荒诞、极简等一些新的写法层出不穷。这需要所有语文老师努力学习,也需要教育培训部门加强研究和培训。而同一首诗以往教师的解读往往限于教参和教辅资料,这势必造成教法的单一,解读诗歌方式的单一,比如诗歌《再别康桥》,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康桥”被解释成“大自然”和“母校”的象征,然而只要深入阅读诗歌,我们会发现“康桥”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母校了,它的美,也不是一般意义的美。诗人在这里,已经把康桥当作自己灵魂的一个栖息地了,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甚至我们再深入理解,康桥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象征,作者对这种以英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既有留恋,又有对故园文化的思念,所以他会“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整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4.诗歌教学可持续性差,忽略了从学生兴趣人手,培养读诗和写诗的习惯。诗歌也需要可持续的发展,这发展的源头就是写作,任何一个写过诗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会记住诗,不管他以后生活中需不需要诗。诗歌只要写过,就已经流进你的血液里了,是洗不掉的。所以我教诗歌。首先要求学生试着写写诗,有了这一次初啼,他们就能理解诗歌了,知道写诗也是件不难的事,这种体验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把学生和诗歌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学生觉得诗歌遥不可及,不仅老师觉得诗歌难,学生更觉得诗歌拒人于千里之外,要想让他们觉得诗歌可亲可敬可爱,绝对不可能。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写诗,走出这一步,一切就事半功倍了,不是吗?我现在教的高一的两个班,就有很多学生在写诗,有的写古诗,有的写现代诗,个个乐此不疲。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人。我会继续努力,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去传播诗,传播美的艺术。

三、一些建议和体悟

1.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多读诗歌,中国是个诗歌大国,无论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都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去寻找您喜欢的诗歌。使自己对诗歌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诗歌有兴趣。

2.读读诗歌的理论文章,这些东西在许多的文学刊物上找得到。用新的诗歌观来指引你教学的方向,肯定会更让您教得更放心。

3.自己也试着写写诗,对您理解诗歌会有帮助的,对您去给学生做示范也绝对有好处。

4.诗歌需要激情和想象力,要使您的课堂充满诗意,无形中去感染学生欣赏诗歌的热情,欣赏文学作品的想象力。

5.鼓励学生写诗,不管他初学诗歌写得如何的微不足道,开始得多么困难,用鼓励的话去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诗歌的种子是否生根发芽在你的一念之间。

6.读诗写诗这些年,我越发感觉到诗歌对我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它使我有一个可以抒情的窗口,也使我的审美热情不断。创造激情喷发,诗歌是我的好朋友,也希望它能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语文学科教学指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