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范文1

关于高等教育定位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教授认为,办好一所大学要念好四本经:一是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目前一些大学已经淡忘或者弱化了这个根本任务。二是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他认为,学校的声誉不在于过多的宣传,而是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的作用,为国家建设所起的作用。他呼吁:任何一所学校的干部、老师都要牢记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三是本、专科是基础。本、专科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是专业入门的时候,也是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入门的时候。如果忽视了这个阶段的教育,就是误人子弟。四是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他认为,知识和能力需要内化为人的素质,素质可以使人的知识、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他建议,学校要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认为,高等学校要准确定位并各安其位。他指出,高等教育必然走向“社会中心”,但对具体高校来说,能否走向“社会中心”则在相当程度取决于主观努力和认识。另外,“社会中心”是一个“中心面”的概念,各高校在“中心面”上应准确定位并各安其位,由此实现高等教育的分层(类)发展。要确保各高校准确定位和各安其位,则要克服认识上和政策上的误区。他建议:认识上,要认识到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不只是精英大学才能成为“社会中心”;政策上,将政府单一的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为“双导向配置”方式,即任务需求导向型和业绩激励导向型,由此使高校能各安其位,并在各自定位上追求卓越。

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认为,社会和学界需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正名。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并不代表培养的人才有高低,而是因为社会分工不同所带来的培养目标不同。大学的层次是服务对象的层次,大学的办学水平体现在服务质量的高低上。黄达人提出,在培养的人才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职院校同样可以争创一流。他认为,高职院校首先要找准定位,然后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抓住机遇,加强自身建设。在自身建设方面,他建议高职院校重视内涵建设、科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具有不可替代性,包括类型的不可替代、层次的不可替代和功能的不可替代。类型上,要正确区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构建平行于普通教育的第二个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体系,而是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类型的不可替代性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构建的是平行于普通教育的第二个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体系,那么职业教育就必然失去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层次上,要正确区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职阶段,学生进行的是经验学习,获得的是经验层面的技能;而高职阶段,学生进行的是策略学习,获得的是策略层面的技能。应对劳动市场对职业资格升级的要求,职业教育要提供与相应职业资格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因此,拉升职业教育的不是学历而是职业资格,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因是“职业”。层次的不可替代性是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空间,如果构建的是仅有学历层次而没有职业资格层次的第二个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就必然失去其职业拉升的动因。功能方面,要区分好技术教育与技能教育。技术包括实体性技术(如工具、设备等)和规范性技术(如文本、工艺等),两者都可以离开人而存在。在实体性技术和规范性技术当中隐藏了许多功能,它们处在被遮蔽的状态,这种被遮蔽的技术功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是不能离开人而存在的。那些不能离开人而存在的技术就是技能。两者是随动、伴生和互动关系,而非层次关系。技能发展规律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应遵循的逻辑。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是职业教育赖以支撑的哲学,如果构建的是工程技术教育而非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二个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就必然失去其技能内核的真谛。姜大源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能等同于现代职业学校体系,应建立等值而不同类的8级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包括学历资格框架和职业资格框架),以便把正规教育(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职业培训)和非正式教育(自学、网络)统一起来,以此构建中国教育体系。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黄崴教授介绍了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4个背景、7项内容、5项核心任务、4个突破环节、5大成效和4项推进措施。4个背景: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要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呼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三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四是多层次人才需求需要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7项内容:一是推进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二是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四是推动各级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五是推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六是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七是促进职业培训快速规范发展。5项核心任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强师工程、信息化工程和国际化工程。4个突破环节:一是加快办学体制改革;二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5大成效:一是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显著;三是制度建设顺利推进;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五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新进展。4项推进措施:一是建立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二是全面总结体系建设各项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成效;三是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四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各项试点工作。

关于高职教育的发展策略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随·万臣(Sui Wan Chan)教授认为,职业院校应重视创新,学校行政人员的首要责任是支持教师创新和滋育学生才能,职业院校理应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学生、教师、行政主管、家长、企业和社区要形成支持链,共同推动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由此适应科技进步、企业创新、国际化、经济转型的要求。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种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人才问题并没有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教育正面临危机。因此,中国教育需要来一场新的革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只是完成了第一次革命,即由贵族教育转向普及教育,但如何推动教育从普及为重点的第一次教育革命转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第二次教育革命,并以此建立中国的一流教育,以及再转向创办世界一流的智慧型教育的第三次教育革命,则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高职教育正是在危机中产生和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在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危机中诞生了高职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在高等教育扩招危机中高职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2008年以后在金融危机中,高职教育开始进行体系建设。因此,高职教育要带头推进教育革命,服务社会,构建与我国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研发人才,发展高水平的技术型学术体系。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陈昌贵教授认为,国际化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策略,大学应克服价值取向功利化、发展重点形式化、行为主体边缘化、实施效果局限化等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注重教学过程的国际化等方面推进国际化。来自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的罗伯特(Robert Chien-Chung CHEN)教授根据中英两国学制特点提出,中国高职院校可以与英国的大学合作,通过 “2+2”、“2+2+1”的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探索建构中外合作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蔡锦平教授介绍了南洋理工学院的国际化发展经验。该校通过双语教育、多元文化社团活动、招收国际学生、开展国际教学合作、海外实习、国际竞赛、国际认可、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等方式推进国际化,将南洋理工学院打造成一所国际知名的理工学院。英国哈克尼社区学院国际合作部主任泰比·卡姆波(Tayebeh Kazempour)教授认为,英国的社区学院和中国的高职院校面临的企业需求环境是类似的,希望双方在教师培训、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教授认为,面对诸多挑战,高职院校应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如服务面向、内涵、培养规格等都需要转型升级,以更高的眼界,更大的格局,更加开阔的思路打造高职教育的3.0版。他认为,第三次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发明了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整个世界变得聪明起来。基于这种背景产生了产业“智变”。中国的产业将会发生巨大的转型: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会产生众多的智慧城、智慧社区、智慧工厂、智慧学校、智慧家庭;整个社会会更加网络化、无界化。产业的“智变”将对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教育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等产生革命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对产业的“智变”要高度敏感,要适应产业“智变”的要求,认识产业“智变”的重要特征,并以此作为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高职教育范文2

历史地看,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相连,是在近代工业社会产生和形成之后的事情。在工业社会,由于生产过程对科学、知识、技能的运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彰显,保障劳动者的文化教育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二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各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劳动者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的状况更加明显,教育的经济功能已经上升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就上述几种理念言,严格地说,“知识本位”并不能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因为把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知识本位教育理念,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的,这种知识在发展过程中,又被进一步窄化地理解为就是学校的各门功课,就是固定在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上的那些确定的知识,因而演变成为一种只关注教科书知识学习的教育。按照这样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似乎就是通过背诵、强化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方式上,必然盛行强制性灌输。这种教育未突出职业教育“职”的特性,因而很难说是高职教育必须遵循的理念。高职教育是在“职”的特性得到突出之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此我们可以说,“能力本位”理念是伴随着高职教育的产生而形成的。能力本位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的一种教育模式。首先把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的全部工作,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工作职责,然后再根据履行每项工作职责的需要,把每项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每项任务被看作是从事该项职业必备的专项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确定该职业应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开发教学大纲,组织教育活动。这种“能力本位”理念在过去几十年中,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指导作用,现在仍是主导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理念。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科技、经济、文化垒球化带来职业和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劳动和职业急剧变换,世界上每过3个月就产生一个新的行业,以高技术含量为主的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传统职业岗位的不存在,所培养的人就只能失业了。

而且从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看,它培养不出发展健全的人。它从分工理论出发构建课程体系,把每一种工艺分解成各种精细的程序,再将每种工序分给每个工人,作为其终身的职业,其结果是使学生将来作为工人,终身束缚于一定的局部操作和一定的工序之上,这样会造成人的日益畸形化、片面化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指出的问题。仅仅与具体生产、具体技术、具体工艺相联系的高职教育,是一种狭隘的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反映其作为高等教育的本质。当人们被迫回到教育的起点上重新思考高职教育何所为的问题时,为了克服“能力本位”的缺陷和弊端,就形成了“人格本位”的观念。但这种观念很难成为职业教育的理念,因为它有“矫枉过正”之嫌,舍弃能力培养,或不把能力培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就不成其为职业教育了。高职教育应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素质教育正是由这种观念所引发出来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观念,是一种通过对能力本位的辩证否定和扬弃所形成的符合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理念。

高职教育范文3

1、端正思想、明确目的

首先,要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需求关系,明白职业驾驭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念。

如何让高职学生树立学习态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应当说,目前高职生的主流来看,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务实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受企业普遍欢迎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一方面他们认同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要求,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有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解。因为对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与普通的本科生有一定的区别,高职生的培养是以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新生录取时也与本科生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相比之下,高职生对理论知识的追求不如本科生那么强烈,而对技能需求的兴趣则比较浓厚;在理想的追求方面有少数存在随意的现象,心理也比较脆弱,因此,如何让高职学生有着正确的思想目标,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一技之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尤其是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班会、团会和其它一些形式让学生做到这一点。

作为教师,要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活动,挖掘和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肯定和赞赏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品德,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自觉地认识到思想要素的作用,使其在行动上树立起进取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对高职生而言,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具体工作单位时的择业观,是高职生在选择具体的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观念系统;它是高职生的一般价值观在单位选择上的体现。虽然大多数在择业就业方面表现的比较平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轻率和浮躁的情绪,目标定位不切实际,不愿吃苦、不愿从基础做起,也不是从发展的眼观看,总想着一步到位,一遇到挫折就悲观失望,如在用人单位来招聘时,这部分学生想到的是要去应聘技术管理、行管岗位或工程技术岗位、甚至部门主管、经理等,当一看用人单位要的是一线技术工人或生产者时,他们就失望和埋怨了,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从这点意义上来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他们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像2008年那场世界经济危机,对学生的就业冲击是相当大的。

就业择业观影响到高职生选择什么单位、对所选择的职业是否满意。这也说明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于高级技师的培养及人才储备有现实意义;对教育部门、人力资源规划部门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3、培养各种技能,争做一流能手

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而且都富有朝气,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高职教育要根据职教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技能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获得技术能力。作为高职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习知识、钻研技术的热情,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技能,多动脑动手,让学生获得必须、够用的知识和扎实的动手能力,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本专业核心技能证,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其它相关的必备的技能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争做一流能手。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应对以后毕业就业的激烈竞争。

4、以德育为首,素质为上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上”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善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俗话说得好,打铁还要自身硬,名师出高徒,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一个合格一个,走出校园后,个个都能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有用人才。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不同的地方习俗、不同的生活习惯都会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所以,就要大力向学生宣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要扶持正气,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的现象的存在。让学生有是非观念,有良好行为并形成风气,以正气压倒一切歪风邪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职教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使学生在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学校和老师的培养下成为一个文明人。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解惑;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高职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96-0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据《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数目已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5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创业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成为各高校以及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相应要求,高职教育中应可以更多的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

一、高职教育本质及其特征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高职教育进行了界定,认为高职教育是集合了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以“学术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定位上,高级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目标的确定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生活和服务的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和管理人员。

2.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重视理论传授的模式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仅以“必需、够用”为度。

3.专业设置的职业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具有针对性,主要根据市场需要设置,课程设置也根据岗位和职业需求而定,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4.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正式由于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特殊性,要求高职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要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就要求高职的师资队伍机要有高校教师资质,又要具有职业岗位的技术资质。

5.办学模式的社会性。高职教育是针对社会发展、企业需要而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因此学校在发展中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等办学模式,很多高职院校更是引入“订单教育”,加强校企合作。

二、创业教育概念及其基本内容分析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正式提出的。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指出创业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创业意识教育。高校应从入校伊始就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破除学生存在的思想负担和顾虑,鼓励他们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创业知识教育。教授给学生创业所需的必要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营销知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创业技能教育。从创业准备开始,从融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注册登记和开业、技术管理、风险管理、政策领会等方面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

4.创业实务教育。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知名企业联合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和企业孵化器等举措,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三、目前高职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1.目前高职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现状

(1)创业教育未受重视。不仅学生自身未重视创业教育,学校和系部也未重视创业教育。从笔者发放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从通过电脑报纸了解到创业教育的。虽然有65%的学生有着创业意向,但有规划的仅占到15%。创业仍被看做是就业的补充,只有无法就业的学生才考虑创业。

(2)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未融入。学院和系部的不重视导致创业教育未能真正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未能系统加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目前主要依托成人教育学院开设的SYB培训班和毕业生就业培训中的少数内容,以及招生就业处主办的创业大赛。

(3)SYB培训覆盖面小,内容过于简单。我院成人教育虽开设有SYB培训,但因时间场地有限,接受SYB培训的学员基本上都是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很多在校学生无法参加SYB培训。而且由于课程集中在几天时间,无法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意图,更多的只是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4)创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拥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对创业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我院教师虽大部分拥有双师证书,但实践操作水平仍较弱,同时缺乏创业发面的经验。虽然学院偶尔邀请校外企业家为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但这种培训的面和量都存在限制,学院在自身创业师资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高职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人才,但从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分析,虽就业率较高,但很多毕业生都从事着生产操作一线的工作,与中专毕业生在工作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就业质量普遍较低,可替代性强。

(2)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很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创业,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3)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更多的是传承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容易因循守旧,最终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被社会所淘汰。

四、高职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

1.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教育体系

学校应从根本上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教育育人目标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新生入校教育之中,从入校伊始就通过专题教育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观念。各系部应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设置,在各专业普遍开设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课程,并安排专门的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

2.加强联系,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形成创业教育合力

加强与政府、社会、银行、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创业优惠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市场、资讯、资金、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邀请优秀的创业毕业生为在校生讲座,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邀请社会上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做为学生的创业导师,对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3.建立创业教育的领导机构和人员梯队

我院现有的创业教育仅局限于几个部门和部分人员,并未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各部门也未充分参与。应积极调动各部门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应由院领导牵头,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成教处、团委等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加强创业教育的领导。除了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创业培训外,还应广泛引进外部人才,聘请税务、金融、财务、市场等方面的专家及有着丰富创业实战经验的人才担任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业教育专家库,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4.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构建创业实践平台

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构建学生创业工作室、系部创业中心、学院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平台。加大学院对创业基地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孵化基地建设在新生和老生中的宣传力度。尤其注重调动系部积极性,加强系部对创业实践的基地建设和政策支持。注重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构建校外创业实践平台,对于成熟的项目和企业,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5.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定期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创业竞赛、创业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并从中选拔部分可行性较强的项目,给与重点扶持和关心。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为学生释疑解惑。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加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吸引社会资源,为创业成果产业化提供便利条件。注重对高校创业类社团的支持和培养,加强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利用团队和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变培养就业型人才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将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始终,注重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建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J].文教资料,2011(33).

[2]陆建洪.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0(2)

高职教育范文5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职教育;高数教改

一、高职教育中高数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朝着更加完善、正规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重视高数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现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对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上普遍需要和认可的职业技能,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但是却忽略了科技发展对各行业内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对于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高职学生往往显得办法不多,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发展潜力.

如此一来,在高职院校开设高数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当时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未对高数给予足够的认识,大量压缩高数课程,把原本150以上的课时压缩成50~70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在课程的讲授上只讲授简单的知识,而对重难点知识往往一带而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不能够掌握真正的知识,更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联想和迁移,对学生日后进行学历提升也是不利的,高等数学是很多升学考试所必考的一科,没有良好的基础,继续深造是十分困难的.

(二)重视高数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数学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运算手段,同时也是科技进步的有效保证,可以说科技与数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科技进步的同时提升数学的运算手段和计算速度,而算法手段的提升也能够促进科技的二次发展.

21世纪以来,科技高速发展,尤其是在计算机网路计算得到推广、普及以来,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得到了验证.数学与计算机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利用电子计算机能够设计并构建数学模型,现如今的高科技事实上都是得益于数学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对技术和管理类人才十分缺乏,一些高职毕业的学生就能够胜任,但是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的,随着我国高技术人才数量的增加和相关行业的饱和,相关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作为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基础,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上,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相关专业,学好数学.

二、高职数学教改的新思路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还处于单纯的职业教育阶段,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改革是必然的.对高职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应该遵守一定的要求,应该不影响数学的整体性,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教育,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减少对学生的理论要求.

(一)教学内容要合理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职业人才时应该对现有教育思想进行变革和发展,从现有的教材知识体系出发,优化教育结构,有重点、有侧重地选择对学生发展和深造有利的课程.同时摆脱以往死板的教育模式,贴近工作和实际,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合理安排一些建模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人才.

(二)较少理论,重视实用性

由于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上的区别,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或者淡化对一些深奥理论的讲解,把数学课程尽量变得简单、直观.把教学重点放在增加数学的实用性上,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一些证明过程、推导环节有过高的要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图形、函数加以说明.

(三)转变教育思想

现今的学校教育一般都重视对学生的学科型教育,而忽略了教育的应用性,这是不科学的.学校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须以教育的应用性为主,学习国际高职教育的相关经验,从高职院校开始,开展数学的应用性教育.例如:高数教育的函数课题,应该研究各函数的特点,与其他相关专业和行业相结合,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其中一方面应该注重对数学主要知识点的传授,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拥有独特个性的人才在社会中往往更能得到认可和青睐.数学能力是很多专业和技能的综合,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模式进行思考.

(五)利用现代化教育方法

高职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探究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兴起,至今,在招生规模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职教育应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现代教学理念的把握以及对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把握。

一、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探究

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高职教学与其他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导向性

高职教育可以说发展至今,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也有着独特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符合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同时其教学目标也有着明确性与导向性,即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因此,其教学目标除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外,以培养具有专业水平、高技能人才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学生在专门的行业就业为导向,这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导向性也使高等教育在教学的标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导向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注重其技能和实践,在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这一行业的基本素质、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

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由其教学目标决定的,同时也是高职教育鲜明的特点。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教学活动更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的结合,对此高职教育学府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有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动手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社会工作环境有亲身的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总之,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它是其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关键,学校对其实践性的教学是注重的,但在理论知识方面学校也并不是忽略的,而是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系统理论的教学,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他的高等教育学府也许更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全面发展,而高职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教学。

(三)教学组织具有系统性和灵活性

高职教育由于培养专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因此其教学组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系统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主要是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即以促使学生学习、创业和就业和谐发展,能够实现弹性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亲身进入社会实践和在校理论知识学习的结合;其灵活性还指所设课程具有多样性与实践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教学组织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其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因为高职教育就是以培养专业的人才为主,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因此教学组织应该注重系统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系统理论和实践教学,以满足这一职位的需求。高职教育可以说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除了我们以上具体论述的几点之外,高职教育还有其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直观性、教学场所开放性以及教学队伍的“双师型”等特征,这都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高职教育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教学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但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更为完善、健康的发展。

二、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改革,因此高职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高水平、优秀的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计划为目标、以教师引导实践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对现代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其次,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注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系统的革新,高职教育培养专业人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性;最后,其改革应该注重对现代教学技术以及创新理念的运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多,但同时其竞争也较大,对此,高职教育在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利用现代的教学技术,不断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个性的激发与全面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对其教学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高职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学校也应跟随社会的发展,对现代的教学理念有全面的认识,并且根据其特点进行积极的改革,使高职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书敏,郑现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J].河南建材,2015(06).

[2]周巍,张波.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途径以及方法[J].亚太教育,2016(10).

[3]陈德荣.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模式分析与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