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龄前儿童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龄前儿童教育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谓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岁左右,入小学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6岁以前的儿童,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发展都是较为迅速的。不管发展的好与坏,这种结果所产生的影响都会延续到以后的生活,为了让儿童有一个好的未来,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良好的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日后成功的敲门砖。
孩子是未来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一定要完善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引导儿童身心自由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教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作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千万不要出现那种虐待儿童的事情。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他说:“生活就是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并且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也提到“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过程。因此,他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也因此,从做中学,注重儿童思维发展成为儿童教育的要求和立足点。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儿童的自然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一定要顺应儿童的天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真正做到让幼儿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二、发挥社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让社会影响力作为儿童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近几年来的流行词语。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灾难。幼儿的天性是无拘无束的,但却被早早地剥夺了这种权利。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有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加减法等等。还没有上小学,孩子就已经开始讨厌学习了。对于他们来说,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比起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条条框框根本不会深入儿童的内心。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求知欲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扼杀,个性也会受到压抑。久而久之,孩子的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社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家长的盲目跟风,国家应对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制定一些方针政策,对这种不正确的风气适当的打压,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三、重视家庭教育,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补充
家庭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为密切的环境。作为家长,不能仅仅停留在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曾说过:“吾家风教,素为整密。”他重视家庭教育,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家庭是儿童一生中最早受教育的场所,也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并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的外在环境。所以,家长的良好教育观是儿童健康发展的第一步。对于整个学前教育系统来说,其作用绝对不容小觑。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发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也逐步显现出向义务教育靠拢的趋势。并且教育水平也不断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并不意味这要将学前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小学化靠拢,而是将童年还给孩子。为了实现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坚持以学校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导,以社会风气的隐性影响作为基础,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共同促进学前教育朝着个性化、人性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引领社会风气,使学前教育向利于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大力加强对家长正确教育观的培养。在家长的正确教育观念得推动下,学校工作将会更顺利的开展,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教育体系。让儿童沐浴在充满爱与快乐的童年中,健康茁壮的成长,给幼儿的身心一片自由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李毅.全球幼儿教育大纲――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文件(下)[J].幼儿教育,2001(04).
[2] 殷红博著.儿童关键期与超常智力开发[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
[3] 王化敏,周亚君.以社区为依托发展农村早期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早期教育,2004(12) .
学龄前儿童教育范文2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绘本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与财力,以至于各种早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频频出现,生意甚是兴隆。早教中心能否促进学龄前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学龄前儿童阅读绘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被相关专家所承认,下面是本人对此的一些看法。
一、阅读绘本,使孩子从此和书成为朋友
简单来说,绘本就是图画书,英文名称是“Picture Book”,它是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图画的直观形象性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认字不多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无疑是阅读的首选。
我儿子半岁时,我给他买了一套0~3岁孩子读的童话故事,这套书共40本,每本一个小故事,故事短小,每一页都有精美的图画和一句简单的文字。我给他读完第一本后,他似乎很喜欢这套书,每当给他读这套书时,他就很安静地看着每一页的图画,还时不时地用小手拍拍书上的小动物。平时这套书在沙发上放着,他经常兴致勃勃地把这套书翻来翻去,嘴里还呜哩哇啦地“说”个不停,而那些纯文字版的经典故事集却很少问津。儿子一岁多时,我借了同事的一本《逃家小兔》,这本书是美国的一本经典绘本。拿回家后,孩子很喜欢,一遍一遍让我给他读,读了几十遍后,我准备把书还给同事,儿子不愿意,无奈我又给他买了一本。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让他那么喜欢,首先是因为这本书里边有精美而奇特的画面,兔妈妈和小兔在不停地“玩游戏”,不停地在变换着角色,让孩子又兴奋又好奇。其次是故事内容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两点足以让孩子喜欢这本书了。儿子一岁多会说简单的话语后,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书”就成了他睡前必做之事。在他四岁时,有一次,我问他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买玩具和读书。能够把书和玩具放在同一地位的孩子,可想而知,他对书喜欢的程度有多深。
《逃家小兔》只是众多经典绘本中的一本,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阅读绘本的,也相信所有的孩子会从阅读绘本开始喜欢上读书的。
二、阅读绘本,使孩子的想象不再贫乏
绘本故事内容丰富,横跨国界,穿越时空,让孩子不仅了解了中国还让他们看到了世界,不仅让他们知道了古代还让他们想到了未来。透过画面与文字,孩子进入了不同的世界,这就使孩子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想象还处于再造想象,他们不像大人一样见得多,而让他们大饱眼福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绘本了。
日本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带领孩子进入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大自然,让孩子感受的不仅是美妙的山村风情,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一家人的同甘共苦。这套书我先买了第一辑,儿子很喜欢读,接着我又买了第二辑,有段时间儿子对这套书很痴迷,他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只小老鼠,他说:“我也想去它们家,也想睡它们的小床。”我知道孩子不仅是喜欢上它们一家的生活了,而且通过岩村和朗精美的画卷,感受到了老鼠家的舒适。如果儿子没有读过这套书,也许他至今也无法想象在树林生活的乐趣,无法想象南瓜种子从一颗小种子长成为一个大南瓜的过程。
一个视觉饱满的人,他的想象力就丰富,学龄前儿童如果能从绘本中充实自己的视觉的话,他将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爱迪生之所以发明了那么多东西,都源于他极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
三、阅读绘本,使孩子的语言表达更精彩
绘本图画精美,文字不但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艺术性,而且表达生动、幽默,这就符合了孩子的口味,孩子很容易接受,很容易把上面的语句记到脑子里。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中提出,孩子从书本里面学到的词汇要比他们在平时与人口头交流时学到的词汇多出几倍,这也充分证明了阅读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阅读绘本是最佳选择。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根据我国的一部童谣改编成的绘本,里边的语句很让人佩服作者的才华,语言不仅幽默,还朗朗上口。儿子听了两三遍之后,一天他的一个小伙伴来我家玩,他便神采飞扬地给人家背起了这本书里的句子,当时我听了之后,一边赞叹着这本书,一边为儿子的语言表达深感自豪。
优秀的绘本有很多,我们要抓住这一宝贵资源,让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从中得到提高。
四、阅读绘本,使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
很多儿童读物都很具教育意义,绘本也不例外,它从孩子的角度去编写故事,孩子更能从中辨别是非。
从《逃家小兔》,孩子知道了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勇敢的,无法阻挡的。从《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孩子知道了帮助人是很高尚的事情。从《狼大叔的红焖鸡》,孩子知道了对待比自己强势的恶人一定要用智慧,从《神奇校车――与病菌作战》,孩子知道了生病是怎么一回事……每一本绘本都让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孩子也从中学会了生存的学问,这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阅读绘本,使孩子看得更广,知道得更多
用马玲编著的《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通过绘画,不但让城市的孩子可以看到什么是‘农场’,农村的孩子也可以看到什么是‘芭蕾舞’,城市的孩子可以看到兔子的耳朵、鸟的眼睛,看见飞翔也看见爬行;农村的孩子也可以看见剧场的盛大舞姿……”
学龄前儿童教育范文3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要从儿童抓起。学龄前儿童教育对于后继的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惠及所有适龄幼儿的学龄前教育事业,对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学龄前儿童教育严重滞后,呈现出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甘肃省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学龄前教育是提高甘肃省学龄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甘肃省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由于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严重滞后,呈现出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项目组先后走访了甘肃省妇联、庆阳市妇联、合作市妇联、临夏市妇联。同时对庆阳市镇原县、民勤县双次科乡、康乐县莲麓镇以及临潭县王旗乡等乡镇的116个行政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其结果确实令人堪忧。在调查的116个行政村中,只有7所幼儿园,幼儿园数量占6%。镇原县临泾乡、太平乡、开边乡等三个乡镇抽样调查的76个行政村中只有4所幼儿园,幼儿园数量占5.3%,16所小学有学前教育班,占21%;民勤县双次科乡13个行政村有1所幼儿园,占0.77%,临潭县王旗乡15个行政村有1所幼儿园,占0.66%,康乐县莲麓镇共有12个行政村,在镇政府所在地仅有1所私立幼儿园(属无牌经营),占0.83%,幼儿园里有2位老师,均未受过幼儿专业教育。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乡镇只有1所幼儿园的大都在乡镇所在地,而且多数为私立,偏远一点的农村根本就没有,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幼儿专业教育。
二、甘肃省农村学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比较城镇同龄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而言,甘肃省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家长对儿童学龄前教育的认可度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其对教育的认可会越高,也会更加注重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甘肃省农村1774万人口中,初高中文化普及率都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中夫妻二人,文化水平均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程度。他们的目标只是让小孩吃好、穿好、玩好,不要惹事生非就行。这种文化水平现状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对下一代的学龄前教育观念。加上居住较为分散、偏僻,甚至有些村庄去学校要经沟壑纵深、山高路远的羊肠小道,许多家长觉得送小孩上幼儿园或学前班非常不便,不太放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龄前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
(二)农村家长不愿支付儿童学龄前教育费用目前,在我国学龄前儿童教育还未纳入到义务教育的体制内,学龄前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的费用需由家庭负担。在甘肃农村,3—6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生活在祖孙几代的多人口家庭中,父母和爷爷奶奶均有时间和能力照顾、抚养,他们在育儿中考虑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启萌教育。在甘肃省农村中,一个孩子每个月的托儿费大约在几十元左右,很多农村家庭不愿将孩子送入到正规的学龄前教育机构,认为这是一笔可以节省的费用,不想花冤枉钱。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也会作用到家长的教育观念上,影响其对教育的看法,使农村儿童的教育缺少了学龄前的教育。
(三)学龄前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不够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由于在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生活、学习,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据甘肃省妇联的统计,甘肃省农村有留守儿童67.7万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7.9万人,占26.4%。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认知能力和性格发育、社会行为的获得,取决于家庭教育,学龄前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而这部分孩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一般都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因此无法进入正规的学龄前教育机构,或者是因为和父母共同生活在异地而很难进入当地的正规学龄前教育机构,所以大部分学龄前留守儿童都处在了学龄前教育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教育、品质性格塑造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当前甘肃省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场所很少,在调查中发现,现有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私立的各种小型托儿所、幼儿班,师资力量非常匮乏,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的,甚至还有三四十岁的农村家庭妇女,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系统的职前专业训练,加上在职培训机会又少,所以合格率极低。有的只是看管好孩子,使其不发生意外而已,更谈不上教学。能上课的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也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也十分简陋,一个农家小院、十几张小桌、几个塑料玩具、几本小人书、几张动画片光盘就是农村孩子们对童年时光的全部回忆,而卫生、安全设备就更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水平,这样的师资教育资源对正在成长发育、迫切渴求感知外界事物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不能够让孩子放心入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社会对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关注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的教育引起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的重视。但他们更重视的是孩子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对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很少有人重视,多数父母在孩子上小学以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在教养方式上大多溺爱或是放任自流。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还没有受到其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在农村中无法营造学龄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导致农村学龄前教育十几年如一日,进展缓慢。
(六)国家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缺乏统一标准为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教育部在2001年的时候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部用以专门指导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法律上的“真空”使得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儿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接受何种科目的学龄前教育以及学龄前教育应分几个阶段等问题,在当前都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参考,对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而言,难免使家长产生受不受学龄前教育都行,接受好的教育和一般的没有差别的想法。
三、解决甘肃省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步,是孩子体验集体生活、树立人生品格的开端,是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至关重要。要想改变甘肃省当前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现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搞“一刀切”的方式,密切关注、不断尝试、符合实际才是可行之道。
(一)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集体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学龄前教育不但可以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能让他们从小就树立高尚的心灵,在人生的征程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在社会上进一步宣传学龄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努力营造重视农村学龄前教育的社会氛围,立足农村实际,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让广大的农村幼教干部、学龄前儿童教师及学龄前儿童家长改变原有的态度和观念,端正对学龄前教育重要价值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农村学龄前教育的发展。使家长了解、支持、重视学龄前教育,从而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学龄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农村学龄前教育才能成为农村群众自己的事业得以长足发展。
(二)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推进农村家园合作由于甘肃省广大农村地处偏僻,家长们受传统观念束缚,加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因素,导致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观念,重教育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学龄前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对农村学龄前儿童而言,在家的时间要长于在园的时间,家庭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政府不但要关注学龄前儿童还要关注学龄前儿童家长,采取多种形式来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教育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要让儿童更好、更充分地接受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让家长通过有限的参与掌握更好的育儿方法。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包括教师、家长自身的提高。儿童的发展,又以成人的提高为基础。“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是密切儿童———教师———家长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还可以带动和促进三者的共同成长和提高。”如果教师能够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那么教师对学龄前教育的成效就能够得以强化和巩固。
(三)不断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学条件要充分调动学龄前儿童在学前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不断完善办班条件,创设有利于学龄前儿童发展的环境。首先学前班最好是独门独院,以减少小学的干扰。其次要特别注意玩具教具的配备,室外要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要有种植园地;室内要有幼儿读物、各种玩具、录音机及电子琴等。应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具玩具。在甘肃农村,天然材料取之不尽,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就能使孩子们在玩中看看、摸摸、听听、说说、做做、想想,在玩中得到教育。
学龄前儿童教育范文4
【关键词】山区 学龄前儿童 英语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68-01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深入进行,全球经济一体化把东西方交流的需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英语教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少年英语教学到少儿英语教学,如今又提前到了学龄前儿童英语启蒙教学。
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中国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启蒙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各方面条件都欠佳的山区,学龄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鱼龙混杂的现状更令人担忧。
一 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笔者走访了生活的山区县城四个规模相对较大、声誉较好的幼儿园(平均人数达180人)。四个幼儿园的英语老师中,仅有一位是英语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大多数幼儿园英语老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英语教育知识不足,严重的是这些老师在语音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典型的如/n/和/l/混淆,元音发音不到位等。儿童对于语音语调的敏感性是非常强烈的,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最高,基本上完全服从老师的指令,一般都会模仿老师不正确的发音。
二 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没有深入研究英语启蒙教学
走访的这四个幼儿园的英语课堂,无一例外地用到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遗憾的是老师们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也仅局限于展示,没有进一步展开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从而挖掘孩子们的语言学习潜能。英语教学中的视、听、说、唱、练、玩几个环节不完整,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看动画片,跟着老师重复一些固定句型直到能完成机械性地问答。或孩子跟着光盘学会几首英语儿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
另外,幼儿园英语启蒙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过大,教学的目标考核也无科学依据。笔者走访的四所幼儿园使用的教材不是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性、系统性地使用,而是教师根据自身爱好和一定利益关系而定。有的幼儿园小班可能用的是牛津幼儿英语课本,中班又换成了迪士尼神奇英语,大班再变成剑桥少儿英语。考核由老师把握,主观评价居多。
而家长方面,能够配合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家庭寥寥可数。孩子的英语学习局限在幼儿园的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的家庭氛围几乎没有。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没有能扮演重要的角色。语言习得有两大情景: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自然情景是学习者在生活和社会环境自然地运用语言;教学情景是学习者在语言课堂学习实践语言。在大量母语的干扰下,孩子的自然情景自然转向了母语习得而不是第二语言习得。英语学习教学情景的不足和自然情景的缺乏都让双语徒有虚名。
这些问题有其客观必然性,是地域处于劣势的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滞后、观念落后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后果。目前,山区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相对较容易,而在各个幼儿园应聘的英语教师大多是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薄弱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教学非常特殊,因为语言不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学的内容。在学生没有工具的前提下传授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特殊的教学本领和职业技能,能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这种工具。要获得这种职业技能,英语教师必须系统地接受语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对从事学龄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而幼儿园英语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师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教学形式的问题应当会有所改观。教师凭借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兴趣产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根据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幼儿学习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学龄前儿童处在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对物体的触摸、摆弄以及身体的运动来认识客观世界和自我。教师可以实施游戏教学法,充分利用儿童认知直觉的特征,选择形式活泼、富于色彩和动感的、贴近孩子生活的幼儿英语教材,使用配套的音像数据,综合运用听说读演唱等多种学习方式,做到每堂课都是精心设计的教学呈现。课前准备、课后总结,养成良好的、常态化的教学反思习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学龄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教材铺天盖地,丰富多彩。幼儿园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纯正的英语语言学习条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针对同一班儿童系统使用一套固定教材。
解决当前山区学龄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问题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希望以此文为砖,引出玉来。有人把儿童比做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身处教育资源不足的山区,儿童是缺乏阳光、缺乏营养的花朵。社会各方都有责任行动起来,为这些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充分挖掘其第二语言的潜能,让他们有一天能真正参与到国际化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才能。
参考文献
[1]欧卫红.双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学龄前儿童教育范文5
一、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正如叶老所说的“文字所以表声音,声音所以达情思,那时人人知道的。没有情思,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更何需文字?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泉源,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砺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这两方面,前者为泉源,为根本。”这一段话,既说明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思想情感是产生语言、文字的源泉,也即“言为心声”。又说明了儿童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作文提高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所读的文章理解深刻,才能写好文章。第二,思想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的儿童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有些是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有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所以情感教育,即人格教育。第三,思想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之后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是凡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以朗读来说,如果感情不投入,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作文更是如此,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凡是名家名篇,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打动人的情思,就是因为作者心怀深情,而吐露出的情语。恰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习语文也要情感丰富,才能读好、写好。儿童情思的形成是蕴涵在人文教育之中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心灵的重要意义。我看语文应成为发展儿童心灵的摇篮。
二、要为儿童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首要方法。境遇的含义是什么?我人为境遇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广义的境遇,就是指儿童学习语文的环境、设备、氛围等;一是狭义的境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教学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景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思。就是在全过程中,也和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象、思维和情感。这样一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绵密。她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到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有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激思,这是根本。“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中,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我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谴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把这些问题明白了,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能感悟到思想内涵吗?
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语言和情思的统一。课文中有写景的文章,教学时,就要将景与情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事中之情。课文中凡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作者会倾注爱憎分明的情感,人与事结合,在明白事理之后,还要归结到人的思想感情上去,以所赞扬、歌颂的人物的人格力量,激起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
学生作文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看作文内容是否丰富,思想感情表达是否丰满;一方面还要在语言表达上进行指导,例如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词语运用是否恰当,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文字书写是否工整、正确。这两方面的训练,也不能强调语言形式方法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思想、审美情趣的感悟。因为语言和情思始终是统一的,语文课发展儿童的心灵,最终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龄前儿童教育范文6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体验;玩具设计;体验设计
引言
中国作为儿童玩具需求大国和生产大国,自主研发的儿童玩具甚少,提高中国本土玩具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打造国有品牌玩具,提升玩具品质和附加值,成为中国玩具行业的首要任务。中国玩具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通过对玩具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有助于找到新的设计策略。体验经济时代下,需要新的设计满足市场需求[1]。综观国内外行业研究的现状,结合研究当前社会条件下学龄前儿童对玩具的体验需求,并对目前儿童玩具各要素进行剖析,以体验为导向的新的设计理念对学龄前儿童玩具进行体验设计,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儿童玩具发展现状的有效手段。
一、3~6岁学龄前儿童玩具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一)3~6岁学龄前儿童玩具及体验相关概念界定
1.学龄前儿童及玩具:(1)儿童玩具:指专供儿童玩耍的器具。知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老师曾说:“玩具是一个广义的名词,不仅仅指供儿童玩的东西,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2]。(2)学龄前儿童:目前我国规定儿童入学起始年龄为6周岁,儿童进幼儿园的起始年龄是3周岁左右,即把3~6岁(37~72个月))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称为学龄前儿童[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肢体生长发育较前两年慢一些,但却进入了智力发育、习惯养成和品德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国内外玩具企业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使用的玩具,界定为学龄前儿童玩具。因而,3~6岁学龄前儿童即为本文体验玩具设计的研究对象。2.体验与体验设计:“体验”,即“亲身经历”[4]。即从自己亲力亲为的实践中获得感受和认知。当人的情绪、体力、智力或是精神状态,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意识就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这就是体验。所谓体验设计是指设计产品、过程、服务、事件和环境的实践。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经历同样的事件,使用同样的产品,享受同样的服务,其经历和感受都是有差别的。
(二)3~6岁学龄前儿童玩具现状分析
1.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儿童在社会和家庭中占着主导地位,儿童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人群。虽然二胎政策放开,但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还是普遍现象,儿童缺少玩伴。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2.儿童玩具是儿童主要消费品种之一,儿童对玩具的需求不再是基本的物质功能,而是提出更多精神、心理和情感上需求;3.玩具设计作为产品设计领域的重要部分,需要积极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而“体验设计”理念可以为中国玩具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家庭玩具消费能力较强,但是否购买玩具尚由儿童家长决定。目前市场上的玩具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含量低、缺乏教育意义、玩具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不能满足现今消费者的需求。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压力巨大的家长们越来越希望购买能提高孩子智力同时又能够对孩子起到陪伴作用的玩具[5]。
(三)3~6岁学龄前儿童体验式玩具设计的必要性
1.玩具的作用:儿童的智力发展与道德品质都将在3~6岁这一时期形成。(1)玩耍作为儿童的天性,通过玩具儿童可以认识世界。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对自己活动范围内的人和客观环境有初步了解,锻炼和提高其适应能力;(2)玩具在儿童之间建立友谊的桥梁。儿童与不同的玩伴玩耍,都可带来新的刺激和新的经验,使其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共享;(3)玩具是达成沟通的新媒介。家长与孩子在亲密有趣的互动中,注意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可以加深对儿童的了解,保证儿童健康正常地成长;(4)玩具是儿童的第一本无字教科书。孩子在玩耍中,与玩具的互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做事的条理性,也提高了自信心。对儿童而言,玩具和游戏是外部世界的缩影,儿童从中了解到外部世界,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得到了满足。2.体验对儿童成长的作用:(1)体验可使儿童得到一种亲身经历,儿童可全身心去感知、关注、评论、赏析遇到的某一事件、人物或事实,并可形成经验。通过自身体验的经历,儿童可以思考做人做事的某些基本道理,并且将这些体验转化为行为习惯。体验就像催化剂,可以使儿童在体验过程中,通过感官、行为、思考等各种途径,感知过去的经历,以唤起既有的经历去产生新的经验,升华为个性化的认知。探究学龄前儿童体验式玩具创新设计EXPLORETHEINNOVATIVEDESIGNOFPRESCHOOLCHILDRENEXPERIENCETOY(2)通过切身体验,儿童可以了解生活、自然、社会、甚至艺术美,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念,促使儿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3)体验能使儿童更好地认识生命、自我、他人以及万事万物的关系,从而激发儿童各种情感的认知和转换。好奇是学龄前孩子的本能,“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摸到的,摸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对新事物进行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更能使儿童得到认知的成就感,以及培养起其对学习的兴趣等。
二、3~6岁学龄前儿童体验式玩具设计的表达方式与设计要素
(一)学龄前儿童体验式玩具设计的感官表达方式
儿童认识世界始于感官。感官刺激可分为视觉、触觉、听觉等,通过感官,儿童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并且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心智。感官体验是体验设计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越是对人体感官刺激强烈的产品信息,越是容易被人体感知。因此,在玩具设计时,优先考虑对儿童的感官刺激,可以增进儿童与玩具的互动,使儿童具有身心愉悦感。1.视觉体验: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85%靠视觉行为。对儿童产生视觉刺激的因素最主要是体现在色彩和造型两方面。色彩是儿童玩具设计中视觉体验的第一要素。研究表明,色彩在人对产品形成的第一印象中占60%。可以说,色彩可以直接影响玩具体验性的发挥。根据心理学研究,儿童的色彩心理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从儿童喜爱的颜色(如图1),表明儿童喜爱的大都是纯度高、明亮、清晰,在心理上感觉活泼愉快的色彩。在儿童眼里,世界是高亮的,5岁儿童的美术作品中(如图2),采用大面积的明亮色彩来表现物体。玩具体验设计时,应通过色彩视觉刺激,给孩子创造深刻的体验。2.触觉体验,消费者通过触觉,可以了解到产品的手感特征和基本用途,触觉是对产品材质上的体验。如人在摸到不锈钢等金属材质时,会有冰冷、光滑的感觉;摸到毛绒等材质时,会有温馨、温暖的心理感受;主体在不同情境下触摸到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如在冬天摸到毛绒玩具,会觉得很舒服,摸到金属材质的物体会觉得寒冷;相反在炎热的夏天摸到毛绒玩具,会觉得很躁热,反而很渴望金属材质那种冰凉的体验。3.听觉体验,听觉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现代设备会以灯光和声音为信号或报警,用来提醒即将发生的事件,把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事件上去。影视场景中,开门时钥匙转动的声音,玩游戏时的音效,敲击键盘的声音,点击鼠标的声音,都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一种满足感。汽车门上锁时候的“咔嗒”声,手机电话挂断的“嘀”声,电饭锅饭熟了跳转到保温状态的声音,煤气灶开关旋转到闭合状态的声音,都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是提示使用者可以进一步动作的一种反馈。因此,在儿童玩具设计中,在保证舒适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有趣的声音,可以促成儿童的美好体验。总之,设计师在设计玩具的时候需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进行设计,突出产品完美的整体和细节,从而与儿童消费者的感官上产生丰富的交融,创造良好的感官体验。
(二)探究3~6岁学龄前儿童体验式玩具设计要素
1.玩具体验设计的功能性产品功能是指产品的功用、效能及可以达到的目的,是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基本纽带。玩具的功能包含玩具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即指玩具所具备的使用价值。(1)玩具的娱乐功能是最基本功能,即玩具的游戏性、玩具的“玩”法。学龄前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做事专注力不足,缺乏耐力。在进行玩具体验设计时,需注意玩具的玩法与规则,用独特、新颖的“玩”法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激发儿童的兴趣,同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想象力。如在设计棋类玩具的时候,设置多种游戏规则,通过多种方法或路径赢取比赛,设置不同人数可玩的状态,既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又能刺激注意力的集中,使儿童体验多种方法实现目标的乐趣,达到培养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目的。(2)玩具的教育功能是指玩具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玩具“天生的”属性,是促成消费的内因所在,其实现的前提是玩具具有娱乐性。在进行玩具功能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教育的原理机制,即如何用功能设计促进儿童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图3),一款益智填数格的棋类游戏,以数独作为题型的基础,添加“+”、“-”、“×”、“÷”、“﹥”、“﹤”等一系列运算方式,配以颜色为单位,在数字格中确定彼此的关系。同时具备配套的棋谱和配件。该玩具抓住数独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儿童的长时间注意力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集玩具的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突出了儿童玩具体验设计的功能性。在儿童玩具功能设计中,娱乐功能是第一位的、全方位的,形式和内容,都要“寓教于乐”。儿童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增强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的能力。让儿童在与玩具互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长本领,才是最好的玩具和最好的教育。2.玩具体验设计的安全性安全性对于玩具来说是人本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玩具消费者在购买玩具时考虑最重要因素之一[6]。玩具是和儿童零距离接触的,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3~6岁是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身心发育还没成熟,如果玩具本身存在潜在危险,就会对儿童造成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如一些户外的大型游乐设施,因为劣质,造成儿童的肢体伤害;某些价低质劣的纸质玩具和玻璃玩具造成过儿童的五官豁裂;一些男孩子喜欢的枪类玩具,因子弹不符合发射标准而造成眼睛的伤害;细小的珠子或玻璃球塞进耳鼻或者喉咙,使儿童产生窒息的危险。加强儿童玩具设计的安全因素,减少意外伤害,是玩具设计师的义务。如在玩具外形结构上,设计要圆滑且无尖锐棱角,因为触感尖锐儿童会感觉神经紧张,从而产生不愉快的感觉[7];相反,柔软的触感使孩子神经放松,感觉安稳舒适。其次,玩具的材料使用必须安全,如果材料本身不安全,含有有毒物质,会对儿童造成身体上的不良影响,有的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进行儿童玩具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要预先了解材料的性能,一定要采用健康的材料进行设计,避免对儿童的身体产生潜在危害。3.玩具体验设计的生态性(1)儿童玩具体验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要符合生态要求。对玩具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材料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还必须了解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健康的材料进行创新,达到没有污染、没有毒害的状态。材料的生态性与安全性目标一致,设计师要预先了解材料的性能,避免对儿童的身体产生潜在危害。材料以生态材料为主,满足可回收利用、对儿童健康有利、环保等外部条件。(2)儿童玩具的设计思想上要注重延长玩具的使用周期,一种玩具可供多个年龄段玩耍,玩具可以随着儿童的成长而“成长”,减少废弃。设计师在玩具设计的初期要充分考虑可拆卸性设计,要使玩具结构易于拆卸,方便维护,并在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考虑到材料的可回收性[8]。婴儿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随着身高的变化,需定期更换床的尺寸。目的为减少浪费,增强实用功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儿童多功能组合床,设计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可单独使用,组成多种形式,桌子、立柜、婴儿床……婴儿床可以打开来变为一款木质长椅,所有部件合起来则是一张大床。实木的材质环保耐用,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如图4)。4.玩具体验设计的适龄性适龄性是儿童玩具最基本的原则。玩具的设计和生产都有严格的年龄分段。3~6岁(37个月以上)的儿童,处于幼儿园阶段,他们的生理变化虽然较12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变得缓慢,但是心理的需求更加微妙,对认知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玩具的需求更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玩具的数量、式样、玩法都需要变化,以适应儿童的适时需求。通常,玩具的包装上都有标注使用年龄段,一般3岁和8岁是儿童玩具设计的两个分界线。依据3~6学龄前儿童生长周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可参考以下内容作出适当调整:(1)3~4岁的儿童是增强手部小肌肉的力量和稳定程度的关键时期,可提供给儿童类似过家家游戏玩具和配套搭配触摸型玩具。训练肌肉大动作的协调性及平衡能力,则可安排儿童骑行踏板车训练,此外,可进行一些数字游戏;(2)4~5岁阶段的儿童是培养耐性及手部操作稳定度的关键时期,一些具有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玩具,可用来刺激孩子发挥想象力;(3)5~6岁的儿童是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训练手指稳定性及肌肉力量的关键时期,可供给橡皮泥、积木、穿珠子等锻炼创造力及想象力、训练反应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的组合型玩具。5.玩具体验设计的造型要素产品造型是带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在进行玩具造型设计时,要不断地追求创造性的美感,同时还要通过形态来传达儿童个性特征。产品的造型因素既带给儿童视觉上的冲击,又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对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来说,直观、生动、圆润、有整体感的造型会让他们觉得有亲和力。(1)卡通造型卡通形象的玩具一直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儿童之所以喜欢这种类型的造型,是跟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归宿感分不开的。卡通造型擅长用夸张的形象表现人物内在的健康和快乐的精神,增强感染力和生命力。学龄前儿童通过直觉思维和情感来思考,他们喜欢形象直观的玩具。卡通风格的玩具,在造型方面通过卡通化设计来表达,在功能和细节的设计上,利用卡通形象的局部特征,进行玩具的功能性设计。这样的设计形式,既迎合儿童的喜好,又符合产品儿童的认知水平,让儿童在使用玩具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控操作。如迪士尼公司经营的卡通形象的儿童产品,以迪士尼快乐的卡通文化为指导,以迪士尼经典动画形象及故事场景为原型,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将迪士尼经典形象、动画场景植入家具、家居、玩具等产品,把经典人物最优秀的品质传给孩子,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人格特征,并发散出迪士尼公主等多个子品牌,获取了巨大的商业价值。(2)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设计是为了创造承载在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并向广大消费者传达此种文化价值。儿童玩具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去传承和发扬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形式丰富多彩[9]。民俗文化最贴近人们的生活,也与儿童在生活方面紧密相联连,并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于儿童生活当中。在儿童教育中,现代元素往往忽略儿童生活中蕴含的许多与民俗文化有关的、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孩子进行民俗文化熏陶的机会。越是具有民族性质的设计越是国际化,原生态的文化体验,能给更多的人长久而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很多民间玩具的题材均与中国的民间民俗文化有关,而且深受儿童的喜爱(如图5)。在设计儿童玩具的时候,吸取民俗文化中具有特色元素和经典色调,表现玩具的内涵。在设计创意中保持本国文化有的精神气质,与现代的工艺和设计理念相融合,将玩具打造成陶冶儿童情操的艺术品。
三、3~6岁学龄前儿童体验式玩具创新设计实践
本设计充分考虑儿童的消费心理需求,满足儿童对玩具的体验需求,让儿童在使用该玩具时保持着高品质的体验。以用户为导向,为3~6岁的城市学龄前儿童玩具的体验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
(一)设计概念企划
本设计结合经典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展开主题性设计。通过棋盘把童话故事里4个主角整合到一起,四个角色分别代表4颗棋子,每个角色符合故事人物特点的造型,赋予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渴望亲情而勇敢自信的多梦茜,没有自信喜欢唠叨的稻草人希望自己拥有聪明的大脑;沉稳木讷的铁皮人想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外表凶猛内心懦弱的小狮子,渴望自己拥有胆量。针对儿童喜爱的玩具类型及渴望拥有的体验形式进行深入设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体验,充分考虑“寓教于乐”的重要性,使家长和儿童在使用玩具的时候,身心都得到了彻底的舒展和释放。当儿童独自玩或和伙伴玩的时候,都可以得到精彩的体验。体验配以智能感知系统,不同的单体根据设定,具备各自的功能,合在一起又可以组合成不同游戏方式。模块的组合方式,扩大了儿童的选择面,双赢的游戏规则让儿童懂得互相谦让和互相帮助(如图6、7)。
(二)“绿野仙踪”玩具设计对于体验的创新性展示
1.在造型上憨态可掬,圆润具有亲和力,考虑了对儿童的安全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喜好;2.在功能和结构设计上,人物角色身体的关键部分,如多梦茜的蝴蝶结,稻草人的鼻子,就是操控的按键,不造成任何结构的浪费;3.在色彩上,采用对比鲜明的红黄蓝绿原色为主色,充分考虑儿童的色彩心理;4.在材质上,考虑了足够的安全性,采用对无毒塑料PP(碳酸聚酯),该材料硬度适中,抗摔度高,非常适合用于儿童玩具的制作。各种互动性的发声交流,让儿童随时领会指令的同时带来听觉上的体验;5.将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的人物角色和内容融入到具体的设计当中。选用励志儿童题材故事,玩具的使用过程与主题的背景有呼应,多梦茜想回家,遇到困难,与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从陌生人到好朋友,共同努力渡过难关,相互团结,帮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该设计体现了谦让合作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孩子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从而对人格的培养起到帮助。该玩具具有孩子单独玩、和父母一起玩,和伙伴一起三种功能模式设计,强调互动参与性(如图8、9)。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