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医学范文1
周教授说,康复医学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古代的康复医学,历史悠久;二是近代的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具体讲,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近代康复医学的建立。这是因为残酷的战争造成了人员大量伤亡,留下了很多残疾、截瘫士兵,怎么办?现实呼唤着康复。据美国的一项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有数千名截瘫士兵,5年内,他们无一幸免地全部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截瘫士兵增加更多,但20年后仍有50%的人存活,这是什么原因呢?无疑应当归功于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手段的有效干预。因此,周教授强调指出:功能障碍的人一定要重视和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是独立于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联系。周教授说,临床医学的对象是疾病,它重视疾病的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挽救生命、治疗疾病、逆转病理过程;而康复医学的对象则是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可能是疾病造成(可发生在疾病过程中,亦可出现在疾病逆转后),也可能与疾病无关,如先天性残疾、某些遗传病等,它强调的是障碍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障碍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以帮助人体激发内在的、潜在的管理能力。临床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而康复医学的目的则是减轻障碍程度,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其中,也包括了人的精神、心理、回归社会等功能的恢复。
那么,近代康复医学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呢?除开传统的偏瘫、截瘫、盲、聋、哑、、弱智等残疾人之外,更大量的则是一些慢性脏器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依照欧美国家的标准,在家休息2个月以上,仍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即算残疾人,就应当接受康复治疗。对此,周教授解释说,一位肺气肿病人,动辄喘息,甚者连说话、穿衣都困难,当然应算残疾;一位心脏病病人,才爬了一层楼,便心绞痛发作,当然应算残疾。这些功能障碍者都应在康复之列。实践证明,疾病治疗过程中,甚至某些急性病的早期,康复医学的适时介入,确实有利于疾病逆转,有利于功能恢复。正因为如此,国家卫生部已将大中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立列入“八五”重点规划,并要求将这些医院逐步建成具有预防、治疗、康复全面功能的新型医院。
对于康复治疗手段之一的理疗,即光、电、热治疗(包括推拿、按摩),读者大概不会陌生。但周教授指出,这些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最基本、最重要的则是运动疗法。因为功能的恢复只有依靠自主的功能锻炼。躺在床上不动,而希望恢复、提高心肺等功能,那是“天方夜谭”,在此问题上,别无他路。另外,康复治疗的手段还包括:作业治疗(意在恢复精细、手眼协调功能);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肢具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按摩、气功、针灸、中药)等。
谈到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时,周教授表示,既有喜也有忧。对于“忧”,记者似乎更感兴趣。今年初,刚从澳大利亚访问、留学归来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励建安大夫说,我国的康复医学同欧美国家相比,确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有经济、技术上的,更有认识、意识上的。表现在:①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就目前情况看,全国范围内仅有少数综合性大医院建立了康复医学科、少数几家疗养院成立了康复中心。现状与需要远远不相适应,②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治愈”的病人不需要康复。殊不知病理过程虽然逆转了,但功能尚未恢复,某些障碍依然存在。⑨病人不理解、不配合。他们甚至不认为康复对他们是一种需要,相反,企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励大夫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康复医生的母亲中风了,一侧肢体瘫痪,几天后,她让母亲自己练习穿衣、吃饭,不料,老人家竟大发雷霆,骂其不孝,就是不愿意动。因此,励大夫对记者说,我国的康复医学要上新台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设法增强全民的“康复意识”。我不禁点头,十分赞同励大夫的精辟见解。
康复医学范文2
一、P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
1.实施步骤。P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已经形成“以典型病案为对象,以临床为基础,以学生自学为重点,以教师指引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目标”的一套范式。其精髓是充分发挥“真实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设计问题”是PBL教学的起点,而“解决问题”则是终点。①首先是问题的发掘与提出。我们的教学是以病例为载体,将基础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是建立在真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复杂、零乱的问题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自己和他人的智慧,寻求问题答案,强调解决临床上发生的类似的真实问题。我们在选择病例和设计问题上充分发挥我们运动疗法的特点,给学生充分空间,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并加以解决。②学生分组,合作学习。PBL教学要求小班授课,我们将学生分组,每组8~10人,并配备指导教师1名。分组以自愿为原则,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选派一名记录员。1个病例学时分配一般为4学时,两次课完成。进行PBL教学前一周下发教学资料(病例、参考书及部分问题),第一次课由组长主持,先阅读病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可以解释“问题”的假说,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否能解决目前的问题,如果不能,确定还要学习的知识,制定学习目标和每位同学必须学习的内容,课下收集资料及相关内容。第二次课,讨论时,携带所搜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发表意见,由前一节课推举的1名同学,通过PPT总结发言。最后由老师点评补充。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相关内容采用B-PBL(Bedside-PBL)。“叶昌甫平衡疗育中心”是与我校合办的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在神经系统康复的讲授中,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课堂设在了康复中心,也就是“以真实病例为模本的床边PBL”,即B-PBL(Bedside-PBL)[4]。由教师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病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根据大纲要求,可以是典型病例、复杂病例或者是疑难病例。教师在选择患者之前有很重的任务,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允许,患儿的配合以及他们的认知程度的考量等,以保证教学能顺利地完成。与传统PBL教学类似,分组一般由1名教师和8~10名学生组成。小组中设有组长、记录员等分别履行组织和记录等职责。课时根据病例的复杂程度由教师掌握,教学地点在康复中心和教室穿行。首先是病例讨论,由学生模拟一名治疗师,采集病史并进行康复评估,完成病例采集,其次是小组病例讨论、分析,提出问题及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方案,需要完善的地方由组长分配任务,课后寻找资料。第二次课,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康复方案的讨论,教师可做适当点评。然后,在康复治疗中心,了解其病情变化、治疗进展与主管治疗师沟通,可以提出并表达与该病例实际诊治方案的不同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与评价。最后,根据整个病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撰写一个完整的PBL案例,保存资料,为最终建成一个PBL病例库做准备。3.PBL与CBL相结合。在康复医学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部分都完全适合使用PBL教学模式,我们还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方式,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终身学习。
二、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经验
1.从学生角度看,通过实施了3年的PBL教学方法,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及合作精神都有了很大提高。突出表现在他们参加全国康复技能大赛取得佳绩;在各大医院就业能很快掌握技能,受到医院和患者广泛好评。2.从教师角度看,表面看以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模式,教师似乎很轻松,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善于把控整个学习过程,作为监督者和评估者,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当学生思路偏离教学目标太远时,要适当加以引导,最后,教师的归纳总结将教学目标完整地体现出来。3.评价方法的建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合理的评价方法既决定着PBL教学改革的成败,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标志。教学方法变了,对学生的考核就不能沿用过去的方法,无法使学生立刻体会大课讲授与PBL之间的区别。PBL教学评价应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互评,小组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小组老师(均有相应的评价量表)。我们的期末考核是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小组评价的成绩占到40%,比较好地检验了PBL的教学效果。4.经验与不足:在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一些经验,比如在病例的选择上,既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有挫败感;又不能太过简单,让学生觉得没什么兴趣。难易适中,学生感觉有能力解决,但还有完善之处,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能很好地融入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观念,PBL是一种获得知识和培养缜密思维的有效学习方法,老师要有课程设计的能力,引导为主,不要过多参与意见,控制好讨论的气氛和节奏。PBL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新事物,从被认识到被引入教育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习的本质,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真正是教学由“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符合当代医学教育要求。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无是处,有些基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它,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优劣互补,才是最重要的。PBL教学模式和理念康复医学教学中是适用的,今后还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相应的教材,为培养合格的治疗师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李庆雯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健康与运动科学系
康复医学范文3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单位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0074
国内刊号:35-1193/R
邮发代号:34-8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康复医学范文4
康复运动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人激肽释放酶重组腺相关病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快讯
长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阿仑膦酸钠和骨化三醇对绝经后女性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
兔右房快速起搏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动态变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RTER)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PCI前后激活素A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变化
辽宁省城市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肾脏损害调查研究
辽宁省城市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度征稿征订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康复管理能显著改善预后
血清CD62P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表达
踝肱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凝血因子Ⅶ水平的改变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前后缺血性修饰白蛋白峰值的变化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相关血管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肱动脉袖带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异的分析
白藜芦醇对内皮细胞CD40途径的影响
慢性心衰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关系
醛固酮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冠心病患者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冠心病伴发的抑郁与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高血压家族史儿童血压水平的研究
心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北京东四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的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
冠心病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的变化及意义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的变化
冠心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脂联素的关系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
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
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
非体外循环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左西孟坦治疗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08版)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人热休克蛋白60及其自身抗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社区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病人的预后
海南汉族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危险因素的性别影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壁脂联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
海水浴体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电生理特性研究
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脏β_3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影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压水平与腰身指数、瘦素的相关分析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β和IL-6含量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康复医学范文5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对各种障碍具有很好的效果,如脑卒中及脑外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吞咽构音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肢体痉挛;脊髓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障碍、肢体痉挛;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3]。因此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界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中医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尽管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的数据和综合医院康复科对治疗师数目的规定,截至2010年7月,全国综合医院所需要治疗师约8万人。而目前从事康复治疗的总人数大约1万人。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仍存在着人才缺少的局面。中医康复是康复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科设计上看,中医康复本科专科设计几乎寥寥无几,更加凸显从事中医康复人员的匮乏。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医在关注患者康复时对障碍的观察较宏观;而现代医学则对障碍的观察细微并且定量,疗法多样,康复理论系统和规范。两者各有优势,将两者互相渗透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中医康复的教育中融入现代的康复理念和评定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康复医学本科教育是指2001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4],使现代康复人才的培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院校对中医康复专业的设置有限,使得中医康复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
康复医学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传统康复医学 非药物疗法
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and non-pharmacotherapy
Ai Changshan
Abstract:The 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is under 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instruction, has the unique recovery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discipline.In ancient times, related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theory and method dissemination in each kind of medical book.His glorious history may trace business week time, counts the millennium to come in all previous dynasties medicine diligently under, 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obtained the enric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like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qigong, the massage, the massage, guiding, the therapeutic athletics, th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nutritional therapy and the psychotherapy and so on, and have made th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prosperously for Chinese nations multiplication.Today, the 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deeply takes generally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cal arena and the general patients with welcome, has had the very tremendous influence in world each place.
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Non-pharmacotherapy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15-02
1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与治疗方法的学科。在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理论与方法散播于各种医书之中。他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数千年来在历代医家的努力下,康复医学得到了充实与发展,如针灸、气功、按摩、推拿、导引、医疗体育、药物治疗与食疗和心理疗法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深受国内外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普遍重视与欢迎,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公元前造酒业的兴起,不但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而且也很快应用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商•伊尹《汤液经》记载了用酒治疗疾病及饮食康复疾病。春秋时代的《吕氏春秋•和乐》中记载“阴多滞伏尔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做为舞以宣导之”,这里明确提出体育导引能使人祛病康复。“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径申鸟”是通过气功、导引方法,使人维持健康祛病延年。至汉初时期中国的传统康复医学即已形成,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彩色导引绘图。东汉张仲景《金要略•肺脏经络先后病脉第一》中例举导引、气功、针灸、按摩、饮食等方法康复疾病。三国时期华佗十分重视医疗体育,根据古代导引,模仿虎、鹿、熊、猿、鸟等活动创立“五禽戏”体操康复疾病。巢元方于公元610年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用医疗体育与物理疗法进行康复疾病的专著。在其67类疾病的1720个症候中,对多种慢性疾病与急性疾病多附有“养生方导法”,并说明“其汤熨针石,另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对少数不适合于康复治疗的“下痢”、“中毒”、“黄疸”、“出血”等疾病都有详细说明。唐末宋初朝廷还为残疾人设立了“养病房”,类似于现代的康复医院,官方医院设有养生科,包括康复、保健、疗养等内容。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康复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有许多的专门论述及专著面世,如汪绮石《理虚元鉴》中提出“知节”、“知防”康复原则,知节是指康复病人应当注意控制情绪,即当今指的心理康复与精神康复;知防是要病人注意生活起居,以免旧病复发。陈实功《外科正宗》列有“调理须知”,专讲外科病人的康复问题,既重视药物与饮食的康复作用,又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生活起居调理。书中记载了一则病案:“一人因坠马,患右胫骨粉碎性骨折,半年稍愈,但脚挛缩不能伸。人教以大竹管长尺许,钻一孔,系以绳,挂于腰间,每坐则置地上,以足滚之,勿计日程,久当有效。用此法,两日便觉筋骨宽畅。不越两月,病筋悉舒,行走恢复正常”。清沈子复《养病庸言》是康复医学专著,所列康复内容20余项,强调“导引之功,百倍于医药”。至此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内外结合、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中国康复医学,拥有药物、针灸、气功、按摩、推拿、导引、医疗体育、矿泉疗法、空气疗法、食疗、心理疗法,以及支具、助力器等丰富多彩全方位的康复医疗技术。
2 非药物疗法
2.1 针灸疗法:现代医学物理学认为,针刺与艾灸是一种温和的物理性刺激,针刺是一种轻微的刺伤、艾灸是一种热能由体表传入,从而产生兴奋与抑制两种效应,双向地调节人体各种功能,发挥康复治疗的作用。国内外大量试验证明,针灸对中枢神经、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运动及内分泌系统都有双向调节作用,有人称之为“阴阳信息调衡律”。如针刺内关穴能使缺血的心肌通过侧枝循环的开放而改善。对大脑中枢有兴奋与抑制双向调节作用(针刺的镇痛作用研究中证明:针刺使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受到抑制;同时因针刺信息进入中枢后激发了神经原的活动,从而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对脊髓休克及软压迫性瘫痪有利于功能恢复;对周围神经的非离断性损伤及离断吻合后的神经有明显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及功能康复的作用。针灸可使淋巴液流动加快,对因淋巴管阻塞、循环不良引起的水肿有一定疗效。针灸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使损害的组织得以修复,松解肿胀、痉挛、粘连的组织。针灸某些穴位能使胃肠蠕动加快、改善胃肠功能,对于瘫痪病人有利于二便功能重建。针灸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白细胞总数增加、吞噬能力增强、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总数增加及活性增强,还能调节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康复。
2.2 推拿按摩疗法:是运用手法刺激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以其安全、有效、舒适、无害、无副作用等优点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他不用药,不需特殊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只凭医生的一双手,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针对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调整人体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活动关节,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3 气功疗法:气功是呼吸、意念、姿势相结合的练气、练意、练身的功夫,是患者用意识不断地调整呼吸及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与脏腑功能,恢复病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使身心健康,疾病康复。是中医独特的锻炼精气神的自我康复方法。气功能治病,特别是治疗人体因内环境失调所致的疾病,已被举世公认。他根据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等基本理论,强调整体观念。纵观几千年来各家气功流派的练功方法,可以概括为:“调身”、“调息”、“调心”,从而达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肉”的健身祛病方法。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气功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当练功者达到“入静”状态时,大脑皮层脑电图处于一种不同于睡眠的特殊状态,α波波幅增高,节律变慢,出现θ波,皮肤点位下降,肌肉时值延长;练功时呼吸频率降低,呼吸运动曲线柔和、均匀、潮气量增加,横膈活动扩大至平时3-4倍;膈肌又对胃肠可起按摩作用;练功后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加,提高消化能力;练功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肢体容积增大,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练功时的代谢率平均值比基础代谢率低20%-30%,而正常人在熟睡状态下只下降10%;并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和增强免疫功能。
2.4 医疗体育疗法:适宜和适当的运动,对机体可起着自我修变,自我调整的作用,在医学上对疾病的治疗与防治起着整体性的影响,改善身体的素质,从而使病体也趋向好转。如锻炼得法,对缩短疾病疗程、提高疗效、促进健康的恢复,可起到好作用。如太极拳与五禽戏。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太极是宇宙间派生万物之本源,其包含有动静阴阳两个方面,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消长转化,不断运动,变化无穷。太极拳以此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念引导气血运行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这样,即达到了动静结合,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境地,体现了“太极”本义的内涵,借以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力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