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朝花夕拾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朝花夕拾简介范文1
近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辉超市”,601933.SH)公告称,将公司持有的全部联华超市股份即2.37亿股,作价4.01港元/股转让给上海易果,对应总价为9.5亿港元。
一年多以前,永辉超市从百联股份处受让联华超市21.17%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彼时,无论是从产业竞争还是民企参与国企改革角度,该交易都引起业内的热议。然而,在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永辉超市却选择卖掉联华超市股份。
是什么因素令永辉超市萌生退意?卖掉联华超市股份会对永辉超市在上海市场的经营造成什么影响?在上海市场,永辉超市如何应对来自易果生鲜的竞争压力?针对此类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
永辉出手易果接盘
此次,永辉超市出手联华超市股份的价格,与2015年4月份所购价格相差无几。彼时,永辉超市受让百联股份旗下百青投资所持联华超市21.17%股份,对应2.37亿股非上市内资股,每股作价3.92港元,对应总价为9.29亿港元。
根据Wind数据显示,自永辉超市公告该消息后,其股价便开始一路上扬,2015年4月18日至6月18日期间,股价从11.6元涨至15.56元,涨幅约为34%。尽管如此,在持股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永辉超市依然选择卖掉联华超市股份。
对于出手联华超市股份原因,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对记者说:“主要是我们与联华超市的经营战略已经调整,双方的业务重叠比较多,所以最后做出这样的决定。”
回顾当时永辉超市收购联华超市股份,永辉超市表明入股联华超市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参与国企改革;在联合采购方面合作;华东地区永辉布点较少,入股也可借机加强在华东的门店布局;最终实现强强联合和双赢发展,成就零售行业新格局。
然而,在永辉入股联华超市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联华超市的业绩并没有多大的起色,也谈不上双赢。从财务数据上,可看出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联华超市2014年的净利润为3103万元,而2015年交出了亏损4.97亿元的成绩单。2016年前三季度营业额为222.6亿元,较上年减少1.3%,营业成本为173亿元,较上年减少0.08%,净利润依然亏损,其亏损金额为1.8亿元。联华超市表示,业绩依旧亏损主要因消费者需求不振、购物渠道多元化导致线上线下零售商竞争加剧,使得商品收益下降导致。受以上原因影响,联华超市预计,截至今年12月的全年业绩仍有可能出现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在永辉超市出手联华超市后,其接盘者为阿里系的上海易果生鲜。这是一家主打生鲜水果的B2C电商,成立于2005年,在其战略投资、A轮、C轮融资时均有阿里巴巴身影。今年11月底,易果生鲜对外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苏宁投资集团领投。易果生鲜2016年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创下生鲜电商融资新高。
一个令永辉超市和易果生鲜先后都感兴趣的联华超市到底是怎样的公司?据了解,联华超市是中国最早上市的零售企业,旗下主要有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三种业态,分别冠以“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和“快客便利”品牌,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计拥有门店3796家。也正由于其线下门店布局广,因此深受两者喜爱。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在2015年京东以超过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占有10%股份。现如今京东入股的永辉超市出手联华超市,阿里系的上海易果生鲜接手,接下来两者在上海市场将如何竞争?似乎瞬间打开了所有人的想象空间。
对此,张经仪对记者表示:“我们虽然不再持有联华超市股份,但在门店合作经营、联合采购等方面双方仍有合作空间。竞争肯定是有的,至于接下来怎么做,暂时还是先以合作为主。”
出让股份或增厚业绩
根据Wind数据显示,永辉超市2016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370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增长37%。同时,Wind数据还对永辉超市2016年年报数据进行预测显示,公司2016年年度的营业收入为498亿元,同比增长18%;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增长70%。
如此看来,出手联华超市股份,对永辉超市的年度业绩形成利好。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章明表示,由于联华超市今年亏损较为严重,且与永辉超市供应链整合效果未达预期,永辉超市将其剥离会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同时,9.5亿港元回笼资金进一步增强公司资金实力,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朝花夕拾简介范文2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
3.初步尝试写作小论文。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开篇激趣
(课间由几个美术爱好者创作《月夜水乡图》、《赵庄社戏图》、《归航偷豆图》作为背景。)
1.音乐感染。
播放歌曲《童年》,学生可跟着哼。
2.导语引情。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在那时可以欢歌、可以笑语,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也没人追究,真的天真烂漫。甚至可以跑几十里路,只为看一出戏。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鲁迅的《社戏》,相信大家能找回童年。
【解说:人都是艺术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图画美、音乐美能满足学生的感情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阅读感知,复述课文
1.快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顺情节脉络。
2.简要复述课文。
三、自主选题
1.为学生提供探究课题。
投影课题:(1)思路剖析;(2)童趣感受;(3)真情感悟;(4)景物赏析;(5)语言品评;(6)人物鉴赏;(7)社戏考证(看社戏的时间、社戏演出的内容等);(8)反思评价(对本课是否有修改建议);(9)亲身实践(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主题活动,如果让你写这个主题作文你会怎样来写)。
2.除此之外,同学们也可以另外确定探究课题。
3.探究相同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4~5人为宜。
四、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1.老师简介“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小组讨论确定开展研究采用哪些方法。
2.老师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必要资料。小组若需要可到图书室及网上查阅。可参考的资料有:《越谚・风俗部》、顾铁卿所著《清嘉录・卷三》、周作人的《鲁迅小说的人物・地方戏》、徐金的《鲁迅和绍兴戏》《朝花夕拾》的《小引》、《名作欣赏》中有关《社戏》鉴赏的篇章等。
3.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4.老师可参与讨论。当学生活动难以进行时,教师适时进行思维方法上的开导。
【解说:学生起步阶段,需要教师帮助搜集资料、查阅文献,以便他们在短时间内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适时适度介入讨论,要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
五、论文写作与评比
1.小组拟出研究性论文提纲,并讨论修正。
2.小组集体写作小论文。
3.写好论文后,小组开展互查、互评、互帮、互学活动。
4.把优秀论文拿到全班交流,并评奖鼓励,最后收集到《班级月刊》里。
【解说:论文的写作、交流、评奖、收入《月刊》等系列举措,能培养写作能力、激发写作兴趣、增强成就感。】
六、反思总结
1.小组自我总结探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也可为别组总结。
2.教师总结。
(1)教师提出学生对本课某些知识理解的偏差,并根据学生探究掌握的情况作适当补充。
(2)对合作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朝花夕拾简介范文3
金狗送旺 梅开二度
进入新年之后,编辑部好事不断。用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狗年大旺。
一是本部编辑的新刊《中学生阅读》中考版刚刚面世,便得到了全国中考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他们不仅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还认真填写了评刊表,对这本指导中考的刊物作了充分肯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写信说:“中考版虽是初办,但颇有特色,估计会越办越受到初三学子的欢迎。”每天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订阅中考版杂志的读者十分踊跃。有读者说,目前全国指导语文中考的报刊很多,但真正做到权威实用、精编细校,既能帮小读者决战中考,又有助于小读者精神成长的报刊其实是凤毛麟角。
二是本刊继2002年之后,今年年初又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持的第二届社科期刊“二十佳”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去年本刊蝉联国家期刊奖银奖,今年又蝉联本省“二十佳”,值得庆贺。谢谢读者,也谢谢我们自己,一年更比一年强,是我们的共同期望。
打造品牌不易,维护和提升品牌更难。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读者朋友的支持,《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和中考版的质量会越来越好,市场发行也将越来越旺。
・米莉・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第5、6期合刊隆重推出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特辑
由活跃在第一线的全国中考研究专家和中考命题人命制的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特辑,将在《中学生阅读》中考版第5、6期合刊隆重推出!
5月和6月,是中考备战的最后阶段,本刊在中考备战的关键时刻,为一线老师和初中毕业班学生送上最精粹最实用的备考资料!这些专家和命题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命制的模拟题代表了全国不同区域的命题风格。几套模拟题在手,2006年中考命题趋势尽在掌握中!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06年第5、6期合刊4月底推出,每本5元。需要订购的读者可提前与编辑部联系,量大优惠。邮购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 邮编:450004 订购热线:0371-6632493666357321H
编者的话: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张中行先生2006年2月24日以98岁高龄与世长辞了。张先生生前曾给我刊“追忆黄金时光”栏目写过文章,并和编辑结下了忘年之谊。我们深深怀念这位世纪文化老人的人品、学品,特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张厚感先生为本刊撰文,纪念张中行先生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张中行先生论语谈文
张厚感
张中行先生生前主张,学语文要多读多写。读,以读好的作品为主,也可以读一些语言文字不怎么好的,做个对比,再读一些高难一点的,以便眼力快长。写,要“写话而不诌文”,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写真情实感。就是用口语写文章,语言稍加提炼,跟自己平时说话差不多,而不要去机械模仿别人。他批评现在有的文风不正,可概括为“四气”。一是八股气。板起脸孔说些貌似进步的道理,自以为一贯正确,其实是空话大话。二是讲章气。动不动就来个“应当指出”,隔不远又说“进一步强调”,都是废话,无非是以势吓人。三是刺绣气。如现在流行的“美文”,形容词甚多,只有细皮而没有筋骨,扭扭捏捏,其实不美。四是烟雾气。如一些自命为后现代和后后现代的朦胧文章。堆砌词藻,夸夸其谈,食洋不化,尽说些没有确切含义乃至自己也不明白的话。
古代作品张先生有其偏爱。诗歌,他喜欢《诗经・蒹葭》的意境,《古诗十九首》和陶诗的朴厚,杜诗《羌村三首》的平实自然,还有李商隐诗歌的神出鬼没。文章,他特别推崇司马迁、柳宗元、坡。
现代作家,张先生推崇周氏兄弟,认为鲁迅的刚劲,周作人的冲淡,各有所胜,于文坛中相得益彰。鲁迅作品他喜欢《朝花夕拾》,认为《阿Q正传》特别高明,它和《红楼梦》一样,至今没人能超越。
张先生这些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以丰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朝花夕拾简介范文4
现象之一: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初中有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老师家长多次教育却收效甚微,学生依然在老师和家长的心痛与着急中痴迷于网络游戏,有时甚至有逃课去网吧玩游戏的现象,更有极个别的夜宿网吧通宵玩游戏,媒体上报道的学生连续几天玩网络游戏的,也不在少数。
现象之二:学生三五聚集玩牌赌博
有些成年人因文化活动的缺乏,精神极度的疲乏,聚众赌博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活动目标
综合性目标:通过“畅游书海”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让学生不断积淀文化素养,厚实文化底蕴。
阶段性目标:借助“畅游书海”的活动,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初期目标是在阅读与引导中不断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后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甄别能力,能选择价值大、人文底蕴厚的书籍阅读。
活动过程: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
据调查情况显示,初中学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只读语文课本,就连苏教版的配套教材《语文读本》,老师不讲也就不读,只读书后的附录——调研考试时考的30条名句;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生对武打和魔怪小说着迷、女生迷恋校园言情文学,他们着迷到上课也偷着看;另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有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阅读《读者》等杂志,对阅读也缺乏明确的目标。
由此可见,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堪忧。
二、宣传发动阶段:
1、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等场地大力宣传。
2、利用校园广播每周作一次好书推介,有故事情节的概述,有精彩篇章的宣读,也有个别学生的阅读体会。
3、班主任配合语文老师组织好班级流动图书箱,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本自家的图书,语文老师予以编号并做好登记,登记图书名称、价格及借阅者,如有丢失按价赔偿。
4、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
三、推荐阅读书目简介: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书目
2、语文课本上推荐阅读的书目
3、根据我平时的阅读,我推荐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
反映孩子生活类的小说: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声贾梅》系列等;黄蓓佳的《我是好孩子》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老人与海》(海明威)、《雪城》(川端康成)《蛙》(莫言)等。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路遥)、《历史的天空》(徐贵祥)等。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作品: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
中国现代文学大家的作品: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等;的《雷雨》等;巴金的《家》《春》《秋》等;鲁迅的《朝花夕拾》等;
世界名著:《童年》(高尔基),《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唐吉诃德》(塞万提斯)等。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百家讲坛名人作品: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品人录》,王立群读《史记》等。
四、走进名著:
第一阶段:畅游书海,撷取养分
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书源,让学生手头有书看。首先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这一广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办好班级图书角,让班级图书以流动的状态,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让漂流的图书发挥最大的作用。
划定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可以每周抽出一两节课,专门用于学生的自由阅读。也可把学生用于机械重复作业的时间节省出来让学生自由阅读。
初期,宜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强、情节性强的小说,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先调起胃口,再寻求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粮。如可以利用阅读课时给学生读路遥的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生动地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定给学生留下的难忘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推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教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之时,也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之时,学生畅游于书海之中,情感上受着熏陶,文化积淀上也不断地丰厚。名著中弘扬的正气,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格;名著中蕴含的审美标准也能不断地牵引着学生的美感需求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阅读交流活动——“靓出你自己”
例如我们举办好书推荐榜活动:让学生写推荐词,谈阅读体会
《上下五千年》——推荐人 (封志华)
打开《上下五千年》,一幅幅随时间流逝的历史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征战沙场的霍去病,忠肝义胆的岳飞,运筹帷幄的张良,叱咤风云的李世民,彪炳史册的文天祥……《上下五千年》是一面镜子,既教会了我们如何观照历史,又启示我们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红楼梦》——推荐人 (姚瑶)
走进红楼,领略众芳的艳丽,浪漫的大观园终归繁华落尽。柔情似水的女子在那高墙内呼喊自由,爱情的焰火时燃时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于是青春在人们眼中消失,红楼一梦,引人三思。
《老人与海》——推荐人 (孙进)
桑地亚哥老人在海上打鱼,连续84天没能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认输,依然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终于在第85天上钓到了一条比船身还长的大鱼,奋力拼搏后,老人精疲力竭,可鱼最终也剩了骨架,你想知道具体情况吧,还是看《老人与海》吧。
第三阶段:读书汇报会
准备阶段:
1、以“走进名著”为主题,学生每人自办一期《文萃报》。
2、自选一部作品,写读后感或进行评论。
具体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读书汇报活动,每组推荐一人参加班级汇报活动。
2、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读书汇报活动,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全班抉择,推荐参加本年级读书汇报活动的人选。
朝花夕拾简介范文5
摘 要:汉语中,同一词语形式往往可以表达多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词语表达多个概念又分为稳定性和临时性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同一词语只有在不同的语境中才能表达多个概念,而在具体的同一语句或语段中,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具有确定性和单一性。同一词语表达多个概念,起到了丰富词汇的作用,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将不断地变化和积累。
关键词:词语;概念;多样性;稳定性;临时性;确定性
“从逻辑方面说,一切思维过程都离不开概念,都是概念的运用和有机联系;从语言方面说,一切表达过程都离不开词语,都是词语的运用和有机联系。”[1]概念和词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想不能离开语言而独立存在。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概念必须通过词语来表达,词语是概念的载体。
词语在语言体系中是作为一种语言资源而存在的,是备用材料;只有在言语活动中才是一种应用的材料。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语言体系中固然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改变,但事实上词语到底表示什么概念,只有在言语活动中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语言的意义,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一切人,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的人在内,是共同的;而用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却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在交际活动中,同一个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同样一句话,出于不同人之口,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所表达的思想是不一样的,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同样,同一词语往往也可以表达多个不同的概念。将同一个词语形式,运用于不同的交际环境,和不同的具体对象发生关系,便会表达完全不同的概念,导致完全不同的后果。
一、同一词语对应多个概念的稳定性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意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明显的、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从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来的,有共同的基础。”[2]多义词的各个意义是人们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具有稳定性。从表达概念的情况来看,一个意义对应一个概念。所以,一个多义词固定地对应多个不同概念。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相通或相似之处,所以,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相关联的概念。例如:
冷淡:①不热闹;不兴盛。
②不热情;不亲热;不关心。
③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如意:①符合心意。
②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用玉竹骨等制成,头呈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
从词语表达概念的应用上来看,多义词表达的几个概念之间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多义词的词义中有一个是最常用的、基本的,其他意义则是由这个意义转化、发展而来的。
有些多义词的词义中还包含比喻义或借代义,即通过比喻或借代使某一新义固定到一个词中去。例如,“桥梁”不仅指“架在水上面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通过比喻,也表达了“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这一概念。“娥眉”本来是指“美人细长而弯的眉毛”,通过借代,也表达了“美人”这个概念。
有些词语表达概念时,既可以表达集合概念,又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例如:
①鲁迅的书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
②《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书。
①中的“书”是指鲁迅的全部著作,表达了一个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而②中的“书” 指的是鲁迅的一本书,表达了个别,是非集合概念。
有些多义词一词兼有正反两义,形式上体现不出矛盾,而词义上却分解为相反或相对的两项,表达两个相反的概念。例如:
天真:①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②头脑简单,容易被假象迷惑。
冤家:①仇人。②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二、同一词语表达多个概念的临时性
在具体言语活动中,有些词语与所表达的概念的约定俗成的对应性临时中断,建立起另一种新的对应关系,即由本来指涉这一概念改为指涉另一个与其有关联性的概念。例如: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处。[3]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
例①中的“红”不再表达其原来指向的概念,而表达了“花”这一概念。例②中的“丝竹”原来是指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却表达“音乐”这一概念。
表达者在使用词语表达概念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有时会正话反说,使词语的字面义与暗指义相反,形成对立。这样,词语就临时改变了与概念原本的对应关系,转而表达与原有概念相反的概念。例如:
③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伟大”、更“文明”。[5]
④猛见他可憎模样,——小生那里得病来——早医可九分不快。[6]
“伟大”和“文明”都是褒义词。“伟大”本来是指崇高和令人钦佩景仰,“文明”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的。而在例③中,“伟大”是指卑鄙,“文明”是指野蛮。这两个词语都转变成了贬义,有强烈的讽刺作用,表达了深刻的批判和愤慨激昂的情感。“可憎”是贬义词,本来表示令人厌恶和可恨,在例④中却表示“可爱”,表达了亲昵、喜爱的感情,使语言活泼、风趣。
有些时候,表达者改变了词语原来的用法,对词语所表达的概念进行了或大或小的转移,即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大词小用是对词语作降级使用,缩小了词义的外延,降低了概念的内涵,削弱了词的品位和分量,使词的语气和格调变低。小词大用是对词语作升级使用,扩大了词义的外延,提升了概念的内涵,增强了词的品位和分量变高,使词的语气和格调变高。例如:
⑤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7]
⑥况且题上明说是“省试”,当然不会有“愤愤不平的样子”,假使屈原不和椒兰吵架,却上京求取功名,我想,他大约也不至于在考卷上大发牢骚的,他首先要防落第。[8]
例⑤是大词小用。“陈列”本来表示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例句中却用来表达放在一定的位置。例⑥是小词大用。“吵架”不是原来所表达的概念,而是指“斗争”这一概念了。
有些词语对自身不作本义解释,而是通过引申,发挥,或望文生义,作临时性的别义解释。这种刻意对词语所表达的概念进行新解或曲解的情况,打破了词语与概念之间约定俗成的对应性,使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部分或全部地改变其内涵和外延,临时建立一种新的对应关系。例如:
⑦有一次沙叶新应邀出访美国,其间有人向他突发奇问:“您认为是美国好还是中国好?”他从容答道:“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有自身的弊端,中国虽然科技落后于美国但有自身的好处。美国、中国都有自身的缺陷,这叫‘美中不足’。”
⑧有一次,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道路,简称马路。”
例⑦对“美中不足”所表达的概念进行了新解。“美中不足”本来是指“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在例句中却是指“美国、中国都有自身的缺陷”。例⑧对“马路”所表达的概念进行了曲解。“马路”本来是指“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泛指公路”,但在例句中却解释成“道路”。“美中不足”和“马路”这两个词语的形式没变,但是所表达的概念都完全不同了。
在特定语境中,有些词语同时指涉了两个概念,并且所指涉的两个概念又有主次之分。词语向内指涉的概念是主要的,是表达的真意所在,而向外指涉的概念是次要的,是字面上的表层意思。例如:
⑨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9]
⑩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10]
例⑨中的“夜”和“路”都兼指了两个概念。“夜”表面上指“黑夜”这一概念,实指黑暗统治。“路”表面上指道路,实指革命征途。例⑩的“雪”和“林”也是同时表达了两个概念。“雪”表面上是指一种自然现象,实际是指薛宝钗。“林”表面上指树林,实指林黛玉。
三、同一词语表达概念的确定性
同一词语虽然可以表达多个概念,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一个词语只能采用一种意义,表达一个概念。
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每个词语经常是单义的,表达的概念是单一而确定的,在思维上是清晰的。只有在不同的场合,一个词语才具有多义性。在言语交际中,要确定词语究竟表达了哪个概念,必须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语境作为补充信息的载体,可以赋予话语中的词语以新的丰富而复杂的意思,具有延伸、拓展话语的语义指向的作用。“在交际活动中,双方感兴趣的不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说写者的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个特定的思想感情,正是语言形式和交际的语境相结合的产物。”[11]语境可以过滤掉词语的多重意义,使听读者选择和语境相切合的意义来进行理解。如果上下文和交际情景无法排除词语的非选择意义,那么就应当放弃这个词语,选择相对单义的不会引起误会的词语。例如:
诚: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帝感其诚;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在①中指“实在,的确”;在②中指“诚心”;在③中指“果真”。
四、同一词语表达多个概念的发展趋势
同一词语表达多个概念,可以使词语的内容更多样,使用范围更广泛, 起到了丰富汉语词汇的作用。
词的多义性是语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汉语所拥有的词语数量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同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们的主观世界的观念相比较,还是非常不够的。许多事物和观念时至今日还是没有相应的语言符号。词义的现有内容总是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多样化的表意需求,特别是在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时,规约性的词义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这就使人们不可避免地超越现有的规范义,赋予原有词语以新的意义,来表示其他概念。
词典上的词义是词语的公认的常规意义,是属于语言的共时的系统的意义。同时,任何一个词语都还具有许多非常规的意义。“语言是发展的,语言的意义是发展的。词语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潜在意义的显现化的过程。”[12]语词的非常规意义,如果具有合理的思维基础和心理认同性,在言语交际中多次出现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就可以成为历史变化,进入词义的发展序列,从而变成常规词义的组成部分。所以,同一词语表达概念的临时性变化,也可以在长期地普遍使用之后,从偏离走向常规,从言语中的暂时性走向语言中的固定化。
参考文献:
[1] 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6
[2]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225
[3] 宋·欧阳修.蝶恋花[Z].唐圭璋.全宋词[M].中华书局,1999
[4] 唐·刘禹锡.陋室铭[Z].董诰.全唐文[M].中华书局,1985
[5] 老舍.小花朵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36—37
[6] 王实甫.西厢记(王季思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35
[7] 丰一吟.丰子恺随笔精编[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92
[8]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12
[9] 张秀枫.鲁迅散文全编[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15
[10]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32:84,1061
朝花夕拾简介范文6
随着全球化不断的前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之间不仅仅是经济方面交流愈加频繁,文学上的沟通交流在不断的发展。而要促使国家之间交流的顺畅就要借助于翻译手段,翻译在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之下越来越重要。在下文中笔者就从翻译批评的角度去看现如今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这也是从中法两国的文学交流去看中国走向世界文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方面,在现如今的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翻译批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接受
一、法国的译介与接受综述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这不仅仅是满足了新世纪的发展需求,也会在无形之中不断的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而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下中国文学的国外语言翻译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好的翻译可以将文学自身的思想表现出来,可以让外国人更加客观的了解我国文学的发展情况,也可以加大我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在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拓展我国文学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二、翻译批评与译介接受之间的关系
(一)译介活动应当有清晰的批评意识
中法两国的文学交流已经有了很长一段历史,最早的时候是一些传教士将中国的纯文学作品带到法国,还在法国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学热。而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从鲁迅先生的作品开始的。译介其本身从来都不是盲目的也不能是盲目的,在译介的过程中要有着清晰的目标,而翻译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一种目标性的作用。虽然在整个译介的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没有目标性的译介形式,很多的翻译工作都是一种自觉性的活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其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是有着自身明确的目标性。翻译批评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的自省,翻译批评可以很好的确立翻译的目标,也可以不断的提升翻译的质量水平,以此来确保中法两国文学交流的顺利进行。而从一些研究上来看,在中法两国文学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时期文学作品译介的目的都是不同的,这就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两国国情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更好的掌握不同时期译介的不同目的与不同特点,就要从翻译批评的角度入手,这也就显示出了翻译批评与译介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翻译批评是译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译介过程中翻译者自身对于要翻译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其中思想的体会与内容的把握,这些都决定了作品翻译的质量。而翻译批评恰恰就是要关注到这些,将翻译出来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抓住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关键与核心的语句,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翻译的质量,促进两国文化的更深刻沟通。所以在译介活动中翻译批评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翻译批评不仅仅是要关注翻译文本的本身与翻译者和其翻译作品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要关注其翻译文本所处的特定语境,从中去很好的把控译介活动的整体方向。
(三)翻译批评的介入有助于译介活动的健康发展
其实从翻译批评与译介活动两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话,可以很清晰的发现这两者处在一种互动关系之中,一般情况下译介活动越活跃翻译批评的空间就越大,而随着这种空间的不断增大译介活动也会越来越活跃,这就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如此从翻译批评的角度去看文学作品在国外的译介与接受,可以更加客观去分析译介活动,从而可以深入了解活动的实质所在,确保活动发展的正确走向推动译介活动的健康发展。
三、翻译批评角度下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的特点———以鲁迅作品为例
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而最早接触的中国现代小说就是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这部小说使得法国人真正的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小说,也开启了两国之间的文学译介交流。而从《阿Q正传》开始鲁迅的作品就不断的被译介与传播,在法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个期间译介的作品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鲁迅文集》等等,这些作品在法国广泛传播,甚至在七十年代还在法国引发了鲁迅热潮。而在这些作品的译介过程中也有重复译介的现象,《阿Q正传》就有很多法文版本,当然其翻译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译介的过程中有着几个较为明显的发展特征。
(一)特殊语境下的特殊理解与接受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交流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着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翻译活动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的作品在法国掀起热潮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与法国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的法国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有着很高的热情,一些作家、学生、诗人等等都是激进分子,这种热浪很快就席卷了法国的文学界,在法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法式主义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鲁迅的作品无疑成为了一种革命的强心针,受到法国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与追捧。译介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翻译者根据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结合着自身思想的表达进行翻译,而在那个时期之下众多的翻译者都将鲁迅的作品翻译成了一种革命思想研究文学,很多的作品已经脱离了纯文学的范畴之内,这就表明译介活动的一种主观性能。这些作品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与语境之下被进行特殊化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对于文学作品本身意义与思想的曲解,很多时候这种译介活动让作品本身失去了传播的意义,损害了作品本身的价值。
(二)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译介批评的形式与作用
在译介的过程中翻译简介与书评也是译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一般都与翻译的文学作品分开,是一种阅读的导向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去阅读,以此来增加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这种简介导向在国外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虽然字数不多有的就一两段主要是介绍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中心思想,但是这种内容对于外国人来说就相当的有吸引力,不断的推动文学作品在国外的传播。但是这种简介导向有的时候也有弊端,有的简介内容与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不相符,导致了一种作品价值观的误导,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体会到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大大降低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价值。在法国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现代文学的大家身上,其中就有鲁迅、老舍、巴金,这三位作家的作品在法国的传播范围很广,译介的作品数量也很多,所以在研究上也达到了较深程度,在法国对于他们作品的批评文章与研究书籍还是很多的。翻译批评虽然在中法文学翻译交流过程中表现的不怎么活跃,但是还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在法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批评性质的文章可以很好的吸引普通读者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致去读这本书,这也就起到了一种宣传的作用。还有就是翻译批评可以更好的让法国文学界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于译介活动形成一种反思性的研究。
(三)新时期文学作品的回归
到了新世纪中法两国的译介活动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纪元,在开始阶段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与国外的交流逐渐的频繁,这也使得法国人民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了中国,同时也打破了自身的革命幻想,这个时期鲁迅的译介作品进入到了一个沉寂的阶段,人们开始逐渐的忘却了鲁迅文学,因为在他们看来鲁迅文学已经失去了其革命意义。到了新时期塞巴斯蒂安•韦重新翻译了《彷徨》,在这部翻译文本中翻译者正视了书中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脱离了强烈的革命意图,真正的从一个纯文学的角度进行翻译,认真的分析了书中的内涵与时代背景,让法国人民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了鲁迅文学,减少了法国人对于鲁迅小说的误解,促使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译介以一种全新的形象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四、对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的几点看法
在上述文中可以看出来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批评活动不活跃,很多的地方都存在着不足,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原因,其一是因为中国的现代文学在法国的影响力有限,没有得到法国主流批评界的关注,致使整体的批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二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其深度还是不够,思想没有达到某一特定的程度,这也是中法文学译介活动不活跃的主要原因。
(一)翻译批评角度受到限制
光是从翻译批评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批评主要还是集中在广义批评上,对于译介作品的批评集中在作品的整体语境,与作品产生的主要环境还有就是作品中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等。这些方面都十分的广泛,使得作品的批评不能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不能真正的关注到作品的具体语句与段落的内涵中,让作品译介批评显得十分的空泛。而这种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译介到法国的发展过程中是极为常见的,在法国文学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关注主要还是集中在作品自身的社会意义与政治意识形态上,而很少去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在法国就很难获得文学上的正面批评,也很难实现作品自身的文学价值。
(二)翻译批评的新形势
上述文中所说的是在之前中法文学译介发展的基础上做出一个简略的总结,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法文学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法国文学批评界对于中国文学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翻译批评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形势之中。法国文学界开始关注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其文本自身的价值,开始淡化其中的某些政治含义,真正的开始欣赏其中语句的魅力,中国文学自身的价值也在逐渐的提高。还有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开始重视文学价值的体现,对于之前的一些译介的作品也进行了重新的复译,拓宽了文学作品的发展空间。
(三)文学作品的译介与接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同的国家之间作品的译介与接受一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就如鲁迅的作品在开始的时候由于政治原因,在译介上出现了很多的误区,让人误解了他的作品之后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时期。但是真正的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之后他的作品又重新得到了关注,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思想,走出了被人误解的时期。不仅仅是鲁迅的作品还有很多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时期,虽然期间会有起伏但是随着中法两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对于作品的误解也会逐渐的消除,其作品最终还是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国情的差异等等原因致使很多的文学作品在译介的过程中都有了一定的政治内涵,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意识形态的表达都是错误的,让人误解了作品本身的实质价值,也阻碍了译介活动的发展。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国际间交流的逐渐频繁,这种误解终有一天会消除,中国现代作品在法国也会真正的实现自身的应有价值。
作者:张晓雨 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
[参考文献]
[1]鲍晓英.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王婉秋.西方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1917-1937[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