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减法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减法教案范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与减号,能够将加法与减法算式正确读出来,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二、设计意图
主要让小学生对加减法有比较准确、清醒的认识,掌握加减法的表达形式与运算方法,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算式。
四、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棒、卡片、图片以及其他各种学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数字,从1数到5,然后再从5数到1;其次,将带有数字的卡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正确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按顺序填数字:()3()5,()3()1。
2.探究新知
(1)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观察,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①学生表演:让1名学生走到2名学生身边,再将2个气球与其他2个气球放到一起。②学生看视频说出其含义。学生1:有3名同学,走了1名同学,还剩下2名同学……老师总结: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还有1个气球与2个气球放一块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还有2名同学。同样,原来的3个气球,拿走1个气球,还剩下2个气球。③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与体会。④让学生自行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完整的叙述。
(2)学习加法算式。①将同学或者气球的数量抽象理解成数字1或2。②老师:将1和2放到一起,就代表加起来的意义,数学中用符号“+”来表示。③原来的1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前面,后来的2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后面。④指导学生数一数,回答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在板书写下“=”,然后在等号后面写下数字3。
(3)学习减法算式。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3。板书:3。老师:走了1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1。板书:1。老师: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就是在3名同学中拿走1名同学。(边讲解边用手势表示)那么在数学中应该用符号减号“-”来表示。板书:减号(-)。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走了1名,还剩下几名同学?学生:2名。老师板书“=”,在等号后写下2。这种问题就应该运用减法算式进行计算,读作:3减1等于2,用算式表示为:3-1=2。老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4)发散联想。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1+2=3的加法事例。
学生1:我有2个橡皮,妈妈又给我买了1个,现在我有3个橡皮。
学生2:我有1个香蕉和2个苹果,所以我有3个水果。
……
老师再引导学生,(指着气球图问):这幅图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2+1=3。
(5)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你是如何计算出4-2=2的?学生1:通过分解方式想出的,4可以分为两个2,所以4-2=2……让学生讨论。
(6)巩固练习。进行动手操作,对加法的含义进行体验。将桌子上的小木棒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进行操作,老师加以指导,最后学生进行交流与总结。
减法教案范文2
(一)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内)
(二)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培养学生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计算
32+40+6=47-10-8=
师问: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设疑引入
变两道复习题为:32+46=47-18=
师说:这样的题我们学过笔算,如果用口算的方法来算该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和研究的。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这种口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
例11.64+25=
板书例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讨论:想什么办法,把这道题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题。第二个加数25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计算?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这样口算:先算64加20得84,再算84加5得89。
也可能这样算:先算60加20得80,4和5得9,再算80加9得89。
还可能这样算:用竖式的形式口算。
比较: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看哪一种方法简便。
通过比较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这时教师重点板书和提问第一种方法的口算过程。
板书:64+25=89
想:64+20=84
84+5=89
提问:为什么要把25分成20和5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2.28+37=
想:28+30=+=
第2题可以让学生试算,边算边思考:把37分成几十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想出口算步骤。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直接想前边板书的32+46该怎样计算,口算步骤是什么。
小结: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计算,你能说说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吗?(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21.58-26=
师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那么两位数减两位数该怎样口算呢?请你试着说一说、算一算。
板书想的过程:
想:58-20=38
38-6=32
教师板书后,可多让同学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要照顾到后进生。
板书:2.72-49=
想:73-=-=
第2题可以让学生把想的过程直接填在书上。然后师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看着前边板书的算式47-18,直接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算出结果。
师问: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2+4054+3036-2032-46
54+3836-2452-1052-18
2.看题列式口算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你学会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6+4237+5254+2845+19
15+6576+2334-2398-76
56-3790-7542-3974-16
(2)填得数
(3)填括号
58+()=79()+22=65
28+()=41()+19=78
86-()=42()-15=13
67-()=35()-26=2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口算的知识基础是:两位数
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在课堂设计时为了突出本课
的重点,先出了这样一组题做复习准备。32+40+6=47-10-8=,然后把这
组题改变成32+46,47-18,为学习例题做了铺垫。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把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新的口算问题。讲授例题时,还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
、比较几种口算的方法,最后选出比较简便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先加(减)
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从而能够比较熟练地
减法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1节:小数的加法
主备教师
崔秀珍
学科
数学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2、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难点: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助学单、课件、当堂检测卷
教与学活动
调整与
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从这些物品中任选两件,算一算共需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完后,共需多少钱。
5.20元
2.30元
1.20元
3.40元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法。
二、展示预习成果、探究新的知识。
(一)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件出示课本90页主题图,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预设:
生1:买1顶线帽子和1副线手套,一共多少元?
12.55+5.65=(元)
生2:买1顶皮帽子和1副皮手套,一共多少元?
45.8+10.35=(元)
生3:买1顶线帽子和1副皮手套,一共多少元?
12.55+10.35=(元)
生4:买1顶皮帽子和1副线手套,一共多少元?
45.8+5.65=口(元)
(二)你认为这部分知识,最重要的是什么?
探究用竖式计算小数进位加法:
(1)12.55+5.65=18.20(元)(2)45.8+10.35=56.15(元)
12.55
45.8
+
5.65
+
10.35
18.20
56.15
(3)12.55+10.35=22.90(元)(4)45.8+5.65=51.45(元)
12.55
45.8
+
10.35
+
5.65
22.90
51.45
生1: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点对齐。
生3: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
你还想知道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师:注意:得数末尾有0时一般把0去掉。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末尾有0时一般把0去掉。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四、当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34+5.62
28.73+12.51
6.93+0.52
24.84+2.14
13.09+3.06
3.8+3.09
2.学校食堂购进了一批白菜,上午用了32.25千克,还剩85.75千克,食堂共购买了多少千克白菜?
减法教案范文4
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8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位小数加减计算。
2.
经历一位小数加减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经验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来,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减一位小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研究
1.
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20-9.3=
(元)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总结: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
)对齐,也就是(
)对齐。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小数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当10,然后再减。小数加减法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活动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
出示小研究1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4)班级展示
研究1中,重点说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进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点说清小数点右边的5减8不够减,要向小数点左边的数借1元,借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知道:小数退位减法和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课后习题。
2.
补充习题。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谈谈你的收获和心情。
预设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竖式计算
预设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减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竖式计算
预设
(1)20元减9元3角还剩10元7角。
(2)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教师引导点拨。
减法教案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经济法基础教学;运用
经济法基础教学这门课程有着极强的理论性和专业性,枯燥的理论概念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因为乏味、单调的学习产生厌学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实现老师和学生教学中的双向探讨,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际案例的学习中,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经济法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一方面,教师教学只是停留在对经济法律知识的简单介绍上,并不能对立法知识和原则作出深度阐释,以至于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不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多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往往对理论的表达内容并不理解,一旦遇到问题对法律规定只能生搬硬套,不能根据经济纠纷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法律。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济法基础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多运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性、逻辑紧密的理论知识,忽略对学生内在智力的开发,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也不重视,学生学习法律条文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思考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薄弱。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济法基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为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需要对实际法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案例,从多个角度思考案例中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属于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讨论、发表意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意见,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条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探索和研究案例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案例问题需要学生自己不断搜集信息,通过交流、讨论来完成。在特殊的教学活动情境氛围中,学生还要能够独立决策,运用所学经济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或者是对真实案例的虚构和改造,学生在分析、探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学生为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案例问题,全面提升自我的能力,会激发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自觉积极的学习经济法律知识。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案例教学的应用,为了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案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因为其属于一个沟通、合作、交流的过程,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听取意见,也组织语言进行交流。由此,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学之间彼此尊重和信任,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纠纷案例,或者是一些当前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将枯燥单调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讨论过程中,需要引用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一)案例选择
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案例的选择,案例最终为教学内容服务,一定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相关性、针对性、真实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或者即将学到的经济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以达到学习和巩固经济法理论知识的目标。
(二)对案例讨论过程的控制与调整
在案例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教师基于案例情况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对此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并拿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让大家对问题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知,也加强对经济法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类信息都是双向互动的,往往年轻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由此可借助案例教学弥补这一不足,由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再由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分析学生的讨论思路,指出学生分析理论问题的不足,同时讲解教学内容,突出案例教学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三)注重与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相结合
经济法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并不是抛弃理论讲解,如若在教学中只重视案例分析,忽略对理论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可能理解案例的内容,但却无法准确找到分析案例的切入点,甚至不能使用经济法专业术语表述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此外,在案例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的推理技巧,学生只有掌握法律思维,才能够对案例做出科学准确的推理。
(四)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健全完善案例库
利用网络在线平台开展案例教学。首先,全校师生参与到案件搜集中,将案例素材上传到素材库,再由其他老师通过评分的形式进行二次改造;其次,选择与经济法基础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案例进行改编,将文字教学案例改编成300-800 字,课堂导入部分应用的视频素材剪辑到3-5 分钟,视频案例则需控制在15-30 分钟,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最后,素材库健全完善后交由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并将经典案例与经济法基础知识相结合,与各个知识点构建索引关系,利于后期的二次改编和利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培养运用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当前经济法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意义,最后从实际教学出发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高经济法基础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 ]戚海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8 (005 ):256 ,271 .
[2 ]龙雯.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2017 (042 ):86-86 .
[3 ]宋立娟,王金兰,张晓冬.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018 (006 ):179-180 .
[4 ]陈颖.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 (06 ):253-254 .
[5 ]王克文.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纳税,2018 (04 ):247 .
减法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堂教学;自主;创新
我们云南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已经近两年了,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与我校的其他三位地理教师全程参与其中。新课程的实施呼唤新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必然落实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新版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在所有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出现相当分量的教学案例,特别有关区域地理内容部分更是如此。同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类似于“结合实例”“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以某区域为例”等等的内容标准有许多,我们发现案例教学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近一年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听课、评课、磨课、说课,更加熟练地掌握案例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在此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上了一堂案例教学法的研讨课,其中严冬艳老师的课题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鲁教版),课的成败得失暂不去多讨论,只是在听完课之后,感慨颇多。
一、解读课程标准全面合理,树立教学新理念
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就非常强调对课标的解读,老师们非常认真负责地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习课标,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必须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否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在研讨课上,从翔实的教案和精彩的课件中可看出授课教师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为学生了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日本和英国的地图、各种景观图、自然环境的差异比较表、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表等。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互动中引导、启发学生质疑的理念。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整个课堂活动都过分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而忽略了课标所提出的“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的要求。其实按新课标的理念,教材所给的日本和英国仅是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此教给学生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并且掌握区域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联及成因,即常言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举例,它应该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能从“个”推之“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案例理解普遍规律性的东西,掌握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新版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都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案例,这给了我们实施案例教学的空间,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重塑教师课堂教学观,有效实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对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地理原理与规律,课堂提问成为一种频繁使用的手段。课堂上善于把握时机的提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学习顺理成章,清新自然,既实现知识的储备又培养他们良好的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
这节研讨课上,教师不断地提问,如“根据图1-2-2,请说出日本的地形”“根据图1-2-3,请说出日英国的地形”“分析日本的气候特征”“分析英国的气候特征”等等,学生不加思考的回答非常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提问之前,教师给了学生大约10分钟阅读地图和教材的时间,其实质上是留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做得很好。但由于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缺乏思维含量,所提问题的答案完全在课本上,表面的课堂活跃,实则肤浅,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重复性的课堂提问过多,如“日本……”“英国……”,这样既不能营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又不会深化教学内容,反而影响教学效率。假如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不变,而教师的整个提问仅就有关日本的内容进行,如“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这样的位置给日本的地形带来何种影响?”“根据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特征”“日本所处的纬度位置对日本的气候影响如何?”“其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呢?”“描述日本的气候特征”……这样的分层设计提问题,把一个问题分成有梯度的几个问题,问题有了层次,学生的思维也有了梯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注重了地理要素间的关联性,直至得出日本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及经济等的特征及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获得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约组6至8人)应用分析日本的方法讨论英国的地理环境问题,互相提问、回答、补充,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讨论是开放的,尊重不同意见,鼓励有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了辩论的风格,又有活泼而理性的气氛,同时体现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切合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提问用语,使提问规范化,利于思考和回答。
三、把握案例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素质
一般来讲,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分为紧密相连的四个环节:(1)呈现案例,提出问题;(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集体交流,讨论案例;(3)总结评述,深化案例;(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我校所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原理加案例”或“理论加案例”式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为教师在课前精选典型生动、寓理于理的案例提供了素材。当然,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开发的,或是教材案例的拓展,或是学生搜集的,但要注意其典型性,与教学目标相符合。本节研讨课上,教师选用了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将案例分成几个阶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但幻灯片多达25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看、听的时间过多,挤占了学、思的时间,感觉学生注意力涣散,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呈现案例中的问题情境时,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省略、留白能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寻找结论,而这种努力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
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从案例出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是整节课的专题分析,也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案例的选择和呈现上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在学生的引导上要具有随机应变和因材施教的技巧性,还要感情充沛、善于表演,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