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球贸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球贸易范文1
自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以来,全球贸易似乎就没有平衡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愈演愈烈的利益争夺战中,“公平”二字实在是显得过于渺小。至于其中原因,任何经济学的入门书籍都会给你说个大概,无非就是劳动力成本和全球分工地位之类的原因。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国执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竟然也对全球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对于计划生育政策负面影响的指责声渐起,但人们往往把眼光集中于对中国本土的影响,“人口红利”是否已终结一度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而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魏尚进则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他聚焦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后果以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首先,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在中国庞大的独生子女一代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据称目前的中国婚龄男性多出女性约3000万)。魏教授认为,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中国的高储蓄率。尽管中国老百姓的传统心理以及社会保障的缺乏已经导致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但“男多女少”的困境则进一步恶化了这种现状。主要原因是在现实的社会压力下,女方往往会要求男方投入更多的婚姻资本,这使得男方家庭不得不积累足够的储蓄。当然你会说,对于富二代们来说,钱根本不是存出来的。可是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多年的储蓄仍然是婚姻资本的一大来源。通过统计和调查,魏教授甚至发现中国近半数的私人储蓄增加都与性别失调有关。
你可能认为这还不足以影响世界贸易,但事实上,13亿中国人口的私人储蓄增加额可不是个小数目……放眼全球,中国经常性的账户盈余和美国经常性的账户赤字则构成了大部分的全球贸易不平衡。我们甚至可以推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有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份“功劳”。当然中国的老百姓是很无辜的,只有足够的储蓄才能让他们拥有一些难得的安全感。可是经历了近30年时间的检验,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显然已经暴露无遗。相比之下,印度方面表示对人口增长的问题毫不担心,他们拥有数量众多的年轻劳动力,并且和中国一样廉价或者更甚。就目前看来,他们已经瓜分了中国制造和外包行业的很大一块蛋糕。至于以后的情况,谁知道呢?
人口红利
所谓“认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全球贸易范文2
关键词:文化贸易 全球化 趋势
一、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意义
文化贸易是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贸易方式,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或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购买外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或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入。文化贸易分为文化软件贸易和文化硬件贸易两部分。前者是指用来生产、储存和传播文化内容的载体,如摄影器材、电视、音响以及用来接收信号的工具等;后者则是指那些包含文化内容的产品和服务,如现场表演、电视广播、动画片、书籍期刊、绘画及音乐等。
(一)有助于提升对外文化的经济功能,加快积累国民财富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文化贸易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文化附加值市场等构成的国际文化市场都已经成为商家必争之地,成为各国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战略领域。因此,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有助于完善出口贸易的结构和文化产业的结构,加快积累国民财富。
(二)有助于传播文化理念,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具有一般商品和文化特殊商品的双重属性。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外交和宣传功能,能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传播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通过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能够帮助树立起一个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吸引更多的贸易伙伴和国家朋友。
(三)有助于开发文化商品的附加值,扩大外贸出口
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可以为其他的制造业、服务业、养殖业和种植业提供丰富的文化附加值,为其他产业的外贸出口打开广阔的道路。
二、文化贸易全球化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一)文化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1、文化服务贸易的增长超过传统服务业
据资料统计,即使排除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文化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传统服务业出口的增长。2011年,基本覆盖美国文化产业的版权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5351亿美元,占GDP的5.24%,其中,出口额达到889.7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项目。2010年,英国创意产业创造了GDP的7.9%,出口额达到87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所有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的3.3%。
2、文化产业在各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上升
2005年,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高达几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其中,好莱坞的大片、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行音乐占据了营业额的大头。2011年,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84万亿日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6.5%;2012年,日本动画片仅在美国的销售额就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
3、市场对文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升
根据法国国家经济研究统计署的统计,2012年,法国人用于休闲和文化消费的总金额达到783亿欧元,占家庭开支预算的8.7%,是继住房、交通和饮食之后的第4大家庭消费开支项目。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方式正在改变,文化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新的文化需求的产生,成为正在出现的信息社会的基础之一。
(二)文化贸易全球化的原因
1、国际贸易的增加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增加,一系列综合性的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相继出现,为了消除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基础。
2、传统观念的转变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人们的观念里,文化再也不是曲高和寡的纯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成为利润可观的商品,文化产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文化商品的全球倾销,不仅可以带来高额的直接利润,而且通过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价值观念的传播,在其他领域带来更多的、间接的、长期的利益,从而推动了文化贸易的全球化进程。
3、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复制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为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大大降低了提供服务的成本;“数字化生存”使文化可以摆脱一切时间、空间的限制,接触更为广泛的人群;因特网改变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性质;市场的整合更使得消费者可以在自家门口的商店和超市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这种新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形式促使文化产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三、文化贸易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随着文化贸易越来越全球化,文化的生产呈现出一种集中化的趋势。文化市场的结构变得极不平衡,许多国家流通的文化产品绝大多数不是这些国家自己生产的。虽然现在还很难准确地分析出文化市场的全球化会对民众、社会和政府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但由于文化市场的全球化所造成的下列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一)冲击传统的艺术创作和传播形式
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区域化整合,以及不同国家的人民对文化自我表达的权利的要求,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现象结合到一起,导致了过去几年中对文化的浓厚兴趣。文化由幕后走到了前台。文化产业积极地取代了艺术与文化的传统的创造与传播形式,给艺术与文化实践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二)文化商品价值的不确定性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文化价值,对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文化产品所具有的价值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体系,如身份、美、生活的意义等。因此,当文化被摆到谈判桌上的时候,经常会引起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与非经济价值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产业在政治、经济、习惯及其自身的合法性方面曾经引起过如此强烈的争论。
(三)文化贸易自由化分歧扩大
一些国家的政府意识到,国际贸易法正在影响到他们对自己国内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控制能力,而且压力越来越大。在直接或间接涉及文化问题的贸易谈判中,谈判双方的位置正在趋于两极化,即使是发达国家之间也不例外。
(四)两级分化加剧
各国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小国,生产能力实际上已经萎缩了。这种情况出现的结果是,文化产品的流通极为不平衡,呈现严重的一边倒现象。
四、中国应对文化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对策
(一)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国走向国际贸易大国,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有了历史性的增长。但是,中国出口的文化商品50%以上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被认为是世界上文化硬件出口的第二大国;而文化软件的出口,在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不但与中国作为国际贸易第三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而且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仍存在以下问题:效益低下,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贸易范围分布不够广泛;贸易结构不尽合理;贸易渠道不够通畅。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错位
长期以来,文化并没有被看做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这种观念上的错位导致中国缺乏对国际文化市场的认真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没有树立起得到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文化商品和服务名牌,使得我国文化商品很难打入已经较为成熟和竞争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
2、主体缺乏
国际化的企业以及它们打造的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是开展国际文化贸易的主体。没有一批有能力进行跨国文化生产和经营的文化大企业,就不能全方位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就不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地配置资源,使我国的文化商品在全球市场上获得应该具有的竞争力。
3、政策缺位
在我国长期的国际文化贸易中,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忽略了从市场角度去考虑中国文化商品走向世界市场的问题,从而导致中国确实一套经常调整的、重在推动本国文化贸易国际化促进的法律和政策。这些法律和政策包括文化贸易的外汇管理、项目审批、商品结构、区位重点、税收优惠政策等。
4、认知不足
中国对海外文化市场的产品需求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一般来说,各国本土观众对外来文化商品的需求绝不会超过对本土文化商品的需求,海外文化市场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巨大。因此,在推动我国文化商品走出去时,我们不能单独依赖中介公司,而应该与当地公司合作,退出符合当地观众文化需求的商品。
(二)实施中国文化贸易国际化的对策
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具有机遇又有调整。发展文化贸易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既要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和国内文化市场,又要充分利用国外优秀文化资源,并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
1、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规定政府的行政管理应该是依法和透明的。任何一个文化贸易的出口大国都需要有一整套经常调整的、重在促进本国文化贸易国际化的法律和政策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发垄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来规范文化贸易出口的市场准入、贸易审批、统计报表、海关出入境、违规处罚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以保证文化贸易出口的有序发展。
2、加快文化体制创新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文化产业的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加快体制创新和文化管理相关制度的创新,制定促进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单位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及两种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国外优秀文化先进的管理方式、手段的引进、吸纳、消化及创新能力。
3、培育民族强势品牌
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是一条拓展资本市场的有效途径。只有拥有世界品牌,才能赢得竞争。随着中国的文化市场与国际文化市场的逐渐接轨,中国文化产业正面临着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只有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才能避免在国际竞争中陷入不利的境地,才能赢得与西方同行竞争的平等地位。
4、培养文化企业发展跨国企业
跨国公司和跨国经济组织是资本全球化乃至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发动者和组织者。中国文化产业要走向世界,必然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跨国企业,在企业内部的市场化处理中进行跨国的生产和交易活动,扩大我国的文化跨国公司,确立其在文化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5、拓展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贸易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熟悉世贸规则,精通外语,具备艺术素养,能够参与贸易争端解决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国内外的优秀文化人才加盟文化企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人才再培训以及对产业变迁的适应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流的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为中国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提供智力保障。
【作者简介】
全球贸易范文3
关键词:全球贸易;新兴经济体;预测
中图分类号:F753/757
2012年上半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年度报告中预测,2012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率将下降至3.7%,低于2011年5.0%,也低于过去20年5.5%的全球贸易增速平均值。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0%和5.6%,进口分别增长1.9%和6.2%。
世界贸易走势的低迷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休戚相关。2012年7月,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长为3.5%,低于2011年的3.9%。由于世界经济增速的低迷,一定会收紧全球的进口需求,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以及欧元区经济进一步衰退等风险因素,都会影响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期水平。通过主要经济体商品贸易的当月同比数值可以看出,截至2012年5月,各国贸易增速较2011年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回升,更未现超越2011年的势头。可以判断,如果2012年下半年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长前景还不明朗,那么2012年全球贸易将会持续相对较低的增速。
一、基于国际贸易先行指标走势的判断
第一,国际航运指标的变化显示国际贸易增速回落。这主要通过国际航运市场情况加以判断,国际航运市场情况可以通过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和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国际集装箱指数(HRCI)进行分析。从BDI指数可以看出(如图2),自2011年底该指数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12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回升。BDI先行指数的变化能提前反映国际贸易走势的变化,而目前该指数的发展趋势也难以判断出2012年下半年国际贸易能有明显的提高。
国际集装箱指数从2011年7月的近792点,滑落到2011年12月的近499点,再震荡到2012年6月的502点。可以判断,国际运输市场的集装箱运价指数走势也难以支持国际贸易出现强劲增长。
第二,初级产品价格还处于相对高位。自金融危机后,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基本上恢复到一个较高价位,尤其是2011年年底到2012年年初维持在高位。近几个月来,尽管价格指数出现了回落,但还处于相对的高位(参见图3)。较高的初级产品价格也会提高出口价格指数,进而会降低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全球贸易的提升不利。如果这个价格水平没有太大的改观,那么2012年下半年,其对全球贸易的扩张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偏高的价格指数推高了生产成本,和体现生产扩张情况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月以来不断低迷相辅相成,从2012年3月PMI指数开始回落至54.4%,随后的4月至6月分别是52.3%、52.1%和50.3%。上述情况说明全球生产情况不容乐观,外部需求严重疲软,这也能折射出全球贸易走势的黯淡前景。
二、主要经济体的形势分析
国际贸易形势与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全球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包括美、日经济,欧元区经济以及新兴经济体。
(一)美、日经济呈现温和增长
美联储2012年6月预测,2012年美国经济增速为1.9%~2.4%,通货膨胀率为1.2%~1.7%,均低于2012年4月的预测。2012年第4季度的失业率预计为8.0%~8.2%,高于4月的预测值。美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表明,2012年美国经济只能呈现温和增长,这也就意味着对刺激贸易增长的作用有限。美国2012年单月的进出口增长均保持个位数增长,前5个月,出口同比增长在4%~8%左右,而进口同比增长在3%~8%左右,远低于2011年两位数的增速。大选之年,美国经济的尴尬境遇,也难以让总统候选人拿经济说事,但愿下半年能出现经济反弹,为他们的竞选增加一些自信。
日本央行2012年7月预测,本财政年度的经济增速为2.2%,低于4月预测的2.3%。2011年,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后,经济恢复和重建的规模并未显现出预期水平,因此也就没有产生庞大的外部需求。2011年下半年,日本的月度进口增长维持在9%~19%左右,而2012年上半年的月度进口增长则只徘徊在8%~10%之间;月度出口增速从2012年2月结束负增长后,逐步恢复到2012年5月9.96%的增长态势。这也说明,日本经济也是保持低速增长。
(二)欧元区经济仍陷债务泥潭
欧债问题尚难烟消云散,欧元区经济处于衰退边缘。
尽管第1季度欧元区内生产总值实现了0.3%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欧盟委员会2012年春季预测,2012年欧元区GDP增速为-0.3%,其中重债国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GDP增速分别为-4.7%、-3.3%、-1.8%、-1.4%,这显示债务危机会拖累欧元区的经济发酵。2012年6月,欧元区的Markit综合PMI指数为46.4%,该指数在过去10个月中有9个月低于50%,而制造业PMI指数则更低。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欧元区17国2012年5月的失业率已达11.10%,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更是情况堪忧。
欧洲经济的衰退影响着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无法为整个沉闷的外贸市场带来丝毫希望。欧洲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但是目前却给这些国家的出口以沉重打击。比如,中国出口欧盟的月度累计同比自2012年1月均是负值,分别为-3.20%、-1.10%、-1.80%、-2.00%、-0.80%和-0.80%,虽然对欧盟单月出口在回升,但较2011年还是在下降。印度对欧盟的出口当月同比,2012年1月是-20.15%,2月份是-26.75%,也有很大的下滑。
(三)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放缓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市场疲弱的背景下,其出口绩效均不令人满意,即使2012年下半年有一个反弹,也难以平复上半年的下滑。以中国、印度、南非为例(参见图4),三个国家2012年前5个月的出口同比增长远低于2011年同期水平,均处于3年来的低位,尤其是印度还出现了几个月的负增长。因此,2012年下半年的出口表现十分重要,谁能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尚有待观察。
三、2012年全球贸易的走势预测与建议
对于WTO做出的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测,本文给出了基本分析,对比2012年上半年的形势,2012年下半年应该会稍微乐观一些。原因在于:一方面各国会为增加库存而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各国主要节假日多集中在下半年,这将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
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CPB)提供了全球的实际贸易量,根据2012年前5个月的全球贸易数据,可以对2012年下半年的走势做出一定估计,判断出全球贸易走势。由于2011年贸易增速较低(5.0%),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将在4.5%上下浮动。
如何寻找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关键还依赖于全球经济的长期复苏,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以往新兴经济体注重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目前,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外部需求不断扩大,这是促进贸易增长的新引擎之一。新兴经济体之间多是在制造业或者能源领域存在较大的外部需求,应该保证此方面的增长源。另外,一些免受债务危机之苦的发达经济体应该将出口市场瞄准新兴经济体,因为短期内欧元区重债国难以恢复元气,对外部需求也难有佳绩。比如,英国对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就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截至2012年5月的3个月里,其对中国出口却同比增长26%。英国对非欧盟国家的出口最近首次超过对欧盟国家的出口。
参考文献:
[1]倪月菊,马涛,高凌云. 国际贸易形势回顾与展望[M].//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142-158.
全球贸易范文4
经济学博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早在20多年前,由美国、西欧和日本政治精英组成的“三边委员会”曾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冷战的结束将加快世界经济的统一进程,建议世界各国密切合作,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制订新规则。此后不久,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近20年来,WTO在维护世界贸易制度、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过去一些年里,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难以再向前推进。相反,地区性贸易谈判却日趋活跃,尤其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因其在贸易制度方面将采用更严格的标准,格外引人注目。
初步推算,TPP和TTIP这两个集团各占世界贸易的近40%,合计占全球贸易的近80%。在贸易规则上,TPP和TTIP比WTO向前跃进了一大步,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卫生和检疫甚至“国有企业”等领域,都有新的规定。许多学者认为,一旦这两大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势必会对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金砖国家”设置贸易障碍。如果各国不甘自立于外,就只能设法加入。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有可能将面临“第二次入世”。
对于全球贸易制度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我们需要冷静观察,认真研究。从目前情况看,TTIP有望在今后两年内完成谈判。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盟友,双方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历史关系深厚,有共同的价值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对未来前景有了新的共识,双方高层决心全力合作,尽快完成谈判,加快美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使TTIP成为未来世界经济规则的新范本。
相比之下,TPP的前景还不很明朗。一般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推动TPP,政治意图明显,确有组成联盟对付中国之意,因为中国不仅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且与传统上的贸易大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英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在世界贸易中取得了统治地位,高峰是在1870年,出口占GDP的比重为12.2%。美国对外贸易的高峰出现在1975年,出口占GDP的8.5%,进口占GDP的7.6%,合计占16.1%。日本的高峰是1990年,出口占GDP的10.3%,进口占9.4%,合计占19.7%。2008年,中国出口占GDP的35.0%,进口占GDP的27.3%,对外贸易总额合计占GDP的62.3%。在这些数据上,中国使以往的英国、美国和日本都相形见绌。
美欧学者多认为,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贸易强国,主要也是因为中国经济结构非常特殊。近年来,美欧经济学界经常重温凯恩斯1919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凯恩斯认为,如果德国履行一战后的和平条约,支付战争赔款,将不得不执行严格的经济纪律,压缩内需,全力出口。而欧洲各国将会逐渐地依赖进口产品,养尊处优。但几十年后,欧洲各国的产业都将被消灭殆尽,最终不得不听凭德国摆布。有学者认为,今天的中国很像凯恩斯当年担心的德国。如果不设法使中国经济转型、进而改变这种局面,西方将无法真正解决产业空洞化、失业增加及金融体系混乱等问题,整个西方世界未来的前景堪忧。
全球贸易范文5
但如今不同的是国际贸易已经成了政治辩论的核心话题。美国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和唐纳德・特朗普同时将反对贸易协定作为自身竞选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柱。而从其他候选人的宣传口径看来,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鼓吹全球化简直就是选举自杀。
关于贸易的民粹主义言论可能相当出格,但也没什么人能否认底层民众确实受了委屈。全球化并没有让所有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许多工薪家庭都在其他国家的低成本进口商品的冲击下一蹶不振。而大赢家一直是金融家以及那些因市场不断扩大而得益的专业人才。虽然全球化从来都不是推动发达经济体内部不平等的唯一(或是最重要)力量,却一直在为此助力。
而令贸易在政治上显得尤为突兀的原因是它往往会以一种与其他的主要推动因素―比如科学技术―不同的方式激发人们对不平等现象的观感。当一个人因为竞争对手实现创新并引进更好的产品而失去工作,这没什么好抱怨的。但人们会这么想:如果对手通过将工作外包给一些国外企业,放任他们做一些在本国触犯法律的事―比如禁止工人组织起来集体谈判―而导致我失业,那我可能就有话要说了。
桑德斯大力呼吁重新修订各项贸易条约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劳动人民的利益。但这样的论点立即激起了一片反对之声,因为贸易协定的任何停滞或逆转都将损害世界上最贫穷的人群,因为这些人失去了利用出口导向型增长来摆脱贫困的希望。正如较受欢迎且一贯理智的新闻网头条所言:“对于其他国家的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伯尼・桑德斯的言论更可怕了”。
但发达国家中对社会和公平问题更敏感的贸易规则其实并非天然就会与贫穷国家的经济增长发生冲突。全球化的鼓吹者们把这个议题套进了一个死框架,仿佛人们只能在现有贸易安排和全球贫困现象的持续存在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并最终对全球化议程产生了反作用。这些进步主义者们多此一举地强迫自己做出一个不愿接受的抉择。
首先,关于贸易如何惠及发展中经济体的标准叙事忽略了过往经验中的一个关键点。即那些设法利用全球化达成增长的国家(如越南等)会采用一些混合策略,一方面鼓励出口,另一方面又实施各类违反现行贸易规则的政策。像补贴、国内制造比例,投资管制以及经常设置的进口壁垒等政策,对于其国内新的更高附加值工业的建立是相当关键的。而那些只能依靠自由贸易的国家(立刻浮现在脑海的是墨西哥)已经陷入了困境。
这就是为什么收紧规则的贸易协定,实际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是有好处的―比如对其国内工业的发展。如果中国在1980年代~1990年代期间受到WTO式规则限制的话就无法实现其非常成功的工业化战略。而在TPP框架下,越南得到了关于持续进入美国市场(美方现有障碍已然相当低)的一些保证,而作为回报,该国必须服从针对补贴,专利规则和投资规则的限制条件。
其次,没有什么历史记录表明,贫穷国家只有在先进经济体采取极低或者无壁垒的情况下才能从全球化中受益。事实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出口导向型增长经验―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是在美国和欧洲设置的进口关税处于中等水平时发生的,而且那时的关税比现在要高。
因此对于那些既担心富国不平等又忧虑世界其他地区贫穷的进步主义者来说,好消息是全球化确实是有可能兼顾这两个方面的。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用某些较为剧烈的方式来改变达成贸易协定的手段。
世界贸易体系目前由一种特别重商主义的逻辑所驱动:你降低壁垒,然后我也降低壁垒来作为回报。这种方式在促进贸易增长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功,但它几乎没有经济上的正当性。现在世界经济已经非常开放,“市场准入交换”导致的问题可比它解决的要多。
因此是时候拥抱不同的逻辑,引入“政策空间交换”,即穷国和富国都需要开拓出更大的空间以追求各自的目标。前者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新兴产业,而后者必须解决在国内的不平等和分配正义问题。这需要对高速运转的全球化车轮设置一点阻碍。
对此重新构建体制运作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写多边规则。例如WTO的“保障”条款可能会被扩大,以允许在进口产品与国内社会规范爆发明确冲突的情况下实施贸易限制(但必须遵从相关程序原则)―具体细节会在我的《全球化悖论》一书中陈述。同样,贸易协定可以被纳入“发展盒子(development box)”中并提供给贫穷国家,让它们获得追求经济多元化的自主性。
全球贸易范文6
【关键词】对外贸易 全球化 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归纳为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了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故从生产力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适应它、促进它。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必然带来深刻的阶级烙印和扭曲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这一过程是跛脚的,即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发展和渗透,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国际贸易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大多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它主要兴起于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以技术壁垒为核心,体现出来的是更高级、更隐蔽、更歧视的新特征和健康、安全、环保等新内容向着多边贸易规则发展的动态趋势。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对策
1.按wto规则参与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过场中运到的一切问题的磋商,归根结底都是综合国力的对抗。经济不是孤立的,特别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当代,经济问题时刻与政治和文化甚至军事等实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必须掌握好游戏的规则,全面地提升综合国力。中国刚加入wto几年的时间,就受到了纵多反倾销案件,从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得出教训,就要熟悉和掌握好全球经济运行机制。积极参与wto的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增强世贸组织决策的透明度、公平性,使世贸组织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
2.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在保护和潜在的竞争之下推动我国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借助政府的干预使国际贸易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更多限度的利益方向发展。尽管这些企业最终也会将利润转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上去,从而活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或者更多的利润,但政府对这些产业的选择是根据本国有关产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我国产业的发展或者成熟程度确定的。
3.完善和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根据wto最新的贸易规则,了解和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法律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企业与政府形成良好共识。
尽管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因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颇大而长远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应结合国情,选择开放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程京武.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之我见[j].经济透视,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