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师事务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师事务所范文1
[摘要]合理收费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统计数据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审计收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审计收费制度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起到一点作用,从而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注册会计师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误,从深圳原野、北京长城、海南中水的老三案,到东方锅炉、红光实业、琼民源的新三案,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在此审计收费作为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纽带,随着它对独立性的影响探讨的不断深化,对于审计收费本身的研究也由边缘转为中心,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以“四大”为首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顺利进驻中国并迅速占据有利位置。资料显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明显以较少的客户获得了相对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较高的收入,国内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若是为了赢得客户而采取压价竞争的策略,会导致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审计成本而提供相应低质量的审计服务;若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而一味提高审计收费,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将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因此,采取正确的审计收费策略,制定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在此显得至关重要。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审计收费偏低现象
自2003年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始《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对排名前10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所在地、CPA人数等进行统计公开,以供业内外人士参考。从2003~2005这三年的数据来看,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入不仅稳居前四,而且遥遥领先于国内所。以2005年度的数据为例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相比存在审计收费普遍偏低的现象。稍加分析,即可得出以下数据:排名前十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总审计收入为322,054万,而“四大”中仅普华永道中天一家就以113,025万占据了前十位总审计收入的35.1%。相比之下,前十位中国内六家会计师事务所总审计收入为54,740万,仅占前十位收入总和的16.9%。“四大”中最后一名的德勤华永,其审计收入也是国内所中“老大”上海立信长江的3倍多。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缺乏统一的标准且高低相差悬殊
1.国内审计收费缺乏统一的标准
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由于审计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它的价格高低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事务所认为审计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委托人资产规模的大小,有的则认为委托人公司盈利越多,则应缴纳更高的审计费用。因此,有的事务所按总资产的一定比例计提收费,有的按客户营业收入或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收费,而更多的则是通过与客户讨价还价来确定审计收费,这是既不规范也不科学的。
2.审计收费相差悬殊
自从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24日了《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以来,沪深两市1164家上市公司共有100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1年度的审计费用。从披露的数据来看,首先,同样资产规模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费用相差悬殊。举个例子来看,格力电器与景谷林业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6.92亿元和5.56亿元,相差不大。但起审计费用却相去甚远。格力电器的审计费用为28万元,景谷林业的则为40万元。其次,同一家上市公司,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审或A、B股审计,审计费用相差也较大。例如,汕头电力2000年度由中天勤审计,审计收费仅为10万元,而2001年度改为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其费用则涨至35万元。139家需要境外审计的上市公司支付报酬的情况也是不均衡的,最多的如中石化,有毕马威审计收费高达5700万港元,而最少的如深基地B,由香港罗宾咸永道审计收费仅13.5港元,相差400多倍。
二、审计收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市场环境来分析
1.“低价式进入策略”的普遍采纳
“低价式进入策略”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招揽审计业务,讲最初几年的审计费设定为低于其成本,并希望通过较长的审计约定来弥补此前的损失,而采取的定价策略。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增长较快,尤其以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居多。为了在审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们普遍采纳“低价式进入策略”,从而使“低价式进入策略”成为引发审计市场价格战争的根源之一。
2.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抢占国内市场的挑战
以“四大”为首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顺利进驻中国,并迅速占有中国市场,给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四大”不仅手握着“世界500强”中大部分的老客户,更以其过硬的品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原属于国内所的大量客户,导致国内所严重的客户流失,部分国内所更是面临着生存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所审计价格的普遍下挫也是在所难免。
3.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差异导致价格竞争。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有的为有限责任制,有的则为无限责任制。从构成审计费用的三大要素:产品费用,即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审计费用,‚预期损失费用,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ƒ会计师事务所正常利润来看,承担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只以有限责任承担赔偿责任,风险成本较低,所以能够以相对较低的审计成本收取较低的审计费用,而承担无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则不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但为了赢得有限的客户,不同组织形式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价格竞争在所难免。
(二)从政策制度背景来分析
1.采用招投标方式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形式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先定下价格,再提供与接受服务的,在这种制度形式下,审计服务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信价比”无法事先预测,故难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以低价中标,但同时也提供低质量的服务。给客户的利益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形象都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据业内人士分析,招投标方式形式上是招投标双方相互选择的公平竞争方式,由于其容易造成价格恶性竞争,实质上是“价格招投标”,价低者得。价格决定一切。由此可见价格招投标方式是不合理的。
2.官定不合理收费标准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国内业界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有的是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共同制定收费标准,而有则仍然沿用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以前政府制定的审计收费标准,没有制定新的收费标准。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审计准则越来越完善,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注册会计师开展更多的工作,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这样势必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旧的审计收费标准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审计执业环境。偏低的审计收费标准导致国内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陷入无利经营,甚至是亏损经营的困境。更为严重的是,据调查发现,某些地方政府为扶持国有企业,下发文件规定扶贫地区企业无论资产规模多大,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工商年检费不得超过1万元,破产、清算、转制等审计收费一律减半,以牺牲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为代价来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将本应当由当地政府、财政部门承担的补助任务转嫁于民间中介组织,这是极为不合理的。政府过度干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费,可能会导致这一新兴行业秩序更为混乱,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另外,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国内业界的审计收费采取政府指导价,并且存在某些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审计收费,收费标准偏低等不合理现象。然而,相比之下在我国境内营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收费却从不受国内政府收费标准的约束。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以高收费揽得优质客户,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低得收费标准下为求生存,只得争取规模效应再次压价以吸引客户。然而审计质量再也无法得到保证,这种有失公平的竞争环境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内会计师事物所以低收费败给了国际“四大”的高收费。
3.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自身来分析
首先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思想上短期意识严重,缺乏战略眼光。它们不注重于改善自身的业务能力,拓展业务的广度,反而专注于以低价招徕客户,因此引发数量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价格战争的旋涡之中。其次,是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小型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林立的现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大,雄厚的实力保证了它们在遭遇诉讼之后较强的赔付能力,故在制定审计收费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到预期损失费用的因素,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赔付能力有限,所以考虑较少或者根本不考虑预期损失费用的因素,因此相应地敢于给出低的审计定价,容易造成业内审计收费秩序混乱。
三、对解决审计收费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制度
1.制定科学的审计收费标准
为避免以上审计收费秩序混乱的现象,制定统一、公开的审计收费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西方国家大都采取以人工小时为基础的审计收费标准,鉴于影响审计产品费用的三大因素:委托人规模、总体财务状况和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廖洪、白华,2001),建议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考虑上述三大因素对审计工作量的影响,在确定具体的人员配备和工时,结合不同审计人员小时收费的差异,拟定出具体的审计收费标准。同时在此标准下根据审计人员的配备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体现出合理的质量差价、地理差价。
2.改进招投标方式
首先应采取最低限价策略。招投标方式最不可取的地方在于容易引发低价竞争的现象,有关部门根据投标单位的综合情况制定出价格最低线。若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给出低于最低线的价格,则禁止其参与后续的招投标工作。其次,委托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其给出的服务价格,应充分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规模、服务质量等因素,给出综合评价。最后,应采取措施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制定出指导性政策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聘用过程中的信息披露。
3.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在出台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之后,再配套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可对于不同程度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所给予罚款、行政处罚等不同层次的惩罚措施,以保证审计收费标准的顺利措施。
4.建议采取双审制度
双审制度,即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必须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进行,且必须为国际“四大”之一和一家国内所。双审制度和单审制度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既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既降低或有收费等乱收费现象发生的机率,又可以缓解业内的恶性竞争,以及审计收费在国际所与国内所之间,不同地区的事务所之间相差悬殊的现象。
(二)改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
1.加强国内会计师自身规模的建设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应扩大自身规模,拓展其业务的广度。首先,是因为在上文已经论述到的国内因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众多,而引起价格恶性竞争的现象;其次,在审计收费的高低上,上市公司的规模起决定性作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没有决定性影响(周红,2004),因而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不会引起价格垄断。因此,只有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才能应对中国会计审计市场发展对审计服务质量和多样化日益强大的需求。
那么如何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呢?强强联合不失为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可以相互弥补业务广度、工作方法上的不足,也便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大幅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2.在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上更为灵活
由于国内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收费上远不如“四大”。那么国内所可以采取“钻空子”的策略,在保证审计服务的前提下,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四大”涉及较少的领域,如税务、工程造价、资产评估等,以在这些业务上的发展强大来弥补审计服务的“弱势”。
参考文献:
[1]廖洪、白华.2001.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8:028
[2]姜虹.2003.对我国审计收费制度指定及收费现状的理性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学报2003;7:017
[3]周红.2004.从伦敦交易所上市公司收费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改革当代财经2004;5:026
[4]《会计师审计收费研究》课题组.2005.会计师事务所收费监管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会计研究2005;3:001
[5]余峥.2005.做大做强国内所系列报道(二)站在存亡的十字路口中国财经报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3年度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范文2
关键字:审计失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现状分析
1.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现状
近年来,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虚假审计案件频频发生,这无形中使得审计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的泥潭:2016年11月德勤巴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为一家巴西航空公司出具重大虚假审计报告,且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证词而被重罚;而同年8月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金融危机期间破产公司的审计机构,被破产受托人告上了法庭,面临史上最大的审计诉讼索赔55亿美元,其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将面临刑事、经济与名誉上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的。而与此相对应地是社会各界对独立审计行业的看法越来越不乐观:一方面,社会大众对独立审计行业的看法不够全面和客观,片面地只看到其具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相关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在独立审计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的今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案件却频频发生,这使得社会大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饱受诟病,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行业内良好职业道德风气的传播,还会对我国独立审计业务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2.基于审计失信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对于审计失信现状的阐述不难看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原因是多方面的。(1)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漏洞给审计失信行为以可乘之机。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不难看出,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跟审计失信行为的能否发生有很大联系。美国监管部门就曾调查发现,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为安达信的前雇员,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有损安达信形式上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安达信在已觉察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安达信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重大缺陷,最终导致了它在独立审计行业的消失。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出现漏洞时,就会使其对审计失信行为的约束力大大下降。可以说,是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存在的质量控制漏洞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足迫使注册会计师作出不实审计之举。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可能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不足也迫使注册会计师出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而做出失实的审计行为。最典型的安然会计造假事件中,安达信为了获得咨询费用,没有能够起到监督安然的作用,反而纵容了安然采取不合理手段,为自己获得不正当利益。安达信的这种默认行为,使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做出失真的审计行为。站在会计事务所的角度,以盈利最大化作为经营最终目标的机构,其自然十分看重每笔业务的收入,而业务收入往往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有关,有些被审计单位为了得到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会刻意将支付的审计费用与审计类型挂钩,对于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很有可能会拒绝或不完全支付所协定的审计费用,这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内又出现注册会计师本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这一“不成文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会迫使注册会计师不堪于会计师事务的压力和保证自身经济收入的想法,而不得不出具失真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信事件的发生。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关系
由于本文选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特定视角,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的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因此必须要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探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不实审计事件是否能够发生。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一旦存在缺陷及相关的监管机制缺失,就会给审计失信事件以可乘之机。从法规约束的角度来说,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越完善、越合理,其所内注册会计师能做出审计失信行为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内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信行为,这至少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漏洞。由此可见,要杜绝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行为的发生,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把控不可忽视。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反作用力,不过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监管状况的强度。上面笔者提到,若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有效,其对所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行为有着很大约束性,反之,一旦所内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信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也有着很大影响,只是其影响分为两种情况,而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监管力度和各方关注度。若出现会计师事务所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行为,不但不会促使事务所完善相关质量控制机制,还会使现存的质量控制制度的约束效用进一步削弱,长此以往,不但会使所内审计失信行为猖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盈利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业内注册会计师执业不良风气的蔓延,从而对整个独立审计行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基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水平的审计失信防范对策
1.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的监管机制
(1)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现行法律法规与行业实际,我国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即使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以《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为代表的一系列准则,但大多是强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自我监管,很少提及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的机构或部门,对其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督查,因此国家的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的有效监管,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得到保证。如通过立法,专门设置监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机构或部门,并制定监管制度,在完成例行核查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监管行为实施的随机性,以确保监管更加有力和有效;同时建立一系列奖惩规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高低,对会计师事务所施以明确的奖赏或惩罚。(2)进一步扩大事务所外部监督主体。提到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监督,大多数人将其归为有关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自己的责任,但结合近些年来审计失信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公共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监督尚存在很大不足,仅靠这两方面的监管并不能有效杜绝审计失信行为。因此,在加强和完善上述两方面监管的同时,也要积极倡导和鼓励社会其他阶层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尤其是那些独立于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且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学者和注册会计师们,他们的信息渠道较多,且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经验,对于审计失信行为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现该类不法行为,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1)提高所内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从业人员作为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其执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格外注重所内从业人员的执业素质。而对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有效控制,要从招聘和在岗培训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进行审计人员招聘时,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全面考察,更要对其个人人品和素质进行考察,确保招聘的每一个人对相关道德规范和准则都有深刻的认识,以避免出现从业人员对相关规范不熟悉或不重视而做出审计失信行为;另一方面,在审计人员到岗之后,会计师事务所也要注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在岗培训,关注对员工的专业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并强调员工专业知识的实时性,及时更新相关专业知识,这不仅丰富了所内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更避免了其由于专业知识落后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2)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制度,加强相关收费监管。上文曾提到过,类似于业务收入等经济利益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可能迫使其做出审计不实行为,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涉及经济利益的审计收费问题要做严格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保证审计业务的效益,更要鼓励执业人员提出建议,而根据实际需要对审计收费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将收费对审计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出具适当的审计意见,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质量。同时建立配套的监管机制,确保制定的收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制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要严格执行三层审计复核,对审计过程的质量进行严密关注,识别和控制可能面临的各类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独立审计行业内的审计失信现状令人堪忧,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存在严重漏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社会各界在关注审计信用问题的同时,要将其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联系起来,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水平更是杜绝审计失信行为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加强内外部监管,才能更有效地约束不实审计之举。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吴昊旻,吴春贤,兴全.惩戒风险、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5(1).
3.程之议.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9).
会计师事务所范文3
XX年3月10日我进入了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这是一家小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所长在内有5名注册会计师,每个注册会计师都是事务所的股东。事务所的业务主要为年报审计、法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改制审计、破产审计、记账、资产评估等业务。
我一直跟着事务所的高老师做事情。我很佩服她,佩服她之前考注册会计师时的聪明与坚持,佩服她的处事能力,也佩服她那超强的专业胜任能力。高老师在成为一名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之前,一点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没有。她完全凭自己的努力,在5年内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年的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中。在实习的那段时间,高老师一直都很照顾我。她告诉我,这家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不接收实习生的,因为实习生的问题很多,会影响她们工作的效率。虽然这样说,但是每次我问她问题,她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到审计这个东西,也因为是实施了审计程序就要直接形成工作底稿,所以我都不敢贸然下定论,每次我都要先去问问高老师,征求一下她的意见。每次问她,她都会停下她手中的工作,仔细地跟我一起分析。
为了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东西,就得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去参加实习之前,我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学习审计的cpa教材,巩固了审计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审计程序呀,还有就是各个业务循环的一些知识,还有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关于一些重点会计科目的审计要点。之前的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我后来的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那段期间,我参与了三个项目,一个年报审计,一个破产审计,一个改制审计。从第一天进会计师事务所学习他们做的工作底稿开始,随着参加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着对审计业务的熟悉,我开始喜欢上了事务所的工作。真的是一旦喜欢上了,就会积极地投入其中。每一天,我都按时去上班,改掉了我睡懒觉的习惯。每一天,我都勤勤肯肯地做事情。每一天,我都会解决一些审计实务方面的问题,让我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理论与实务的一些区别。
实习的第一天,我没有参加任何项目,而是学习他们以前审计时留下的工作底稿。以前学习审计工作底稿那一章的时候觉得很难记住审计工作底稿中应包括哪些内容。但是在看了他们做的底稿之后,一下子就把内容记住了。到现在,我总算是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能产生的巨大的正效应。审计工作底稿,首先是要有一个关于底稿中的符号说明,还有索引号之类的。接着就是要有审计业务约定书、管理层声明书、审计后出具的报告以及审计过后的财务报表。关于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执照、纳税登记表、基本情况说明一类的也应该整理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特殊行业,还应该提供相关的文件。最后就是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工作底稿、各会计科目审定表和一些凭证抽查记录。实施了盘点程序的,还要有相应的盘点表。实施了函证程序的,函证也应该包括在其中。
我参加的第一个审计项目是一个破产审计。被审计单位是某农业机械公司,在1999年6月的时候宣告破产。第一天,我们去了公司清算组的办公处,接收了公司从93年6月创办以来的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各期报表。因为是很多年前的资料了,所以看起来脏脏乱乱的。为了审计的方便,我们把这些资料全部带回了事务所。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审计业务,所以老师只给我派了简单的任务,那就是抽查凭证。因为是在1999年6月宣告破产,所以最后这半年的账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最大,也是审计风险越大。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精神,这一半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加工就成为了审计的重点。我的第一任务就是把这半年的记账凭证一张一张地看完,看看有没有作账依据不足的,看看有没有账务处理错误的。对于有些账务的处理,我不太清楚的,就去问高老师,有问题的我就把其记录在凭证抽查记录上,并做好相应的本来在实施抽查审计程序过程中要记录下来所以抽查到的凭证,但是基于我对1999年的凭证实施的是详细检查,就没有必要把每一笔都记录在抽查凭证底稿上了。
会计师事务所范文4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治理 外部治理
一、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
(一)会计师事务所硬治理 (1)组织形式研究。由于我国已经将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予以法定化,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制与普通合伙制两种,因此围绕两种形式进行二择其一的研究显得比较普遍,而在研究结论方面呈现的是截然相反且“一边倒”的观点。首先,支持有限责任制的学者较少。而支持合伙制的学者可谓多不胜数。谢妹(2000)认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势必退出会计师事务听行业的舞台;朱小平(2003)从所有权结构、内部委托关系、企业生产要素特点和内部决策程序四个角度层层剖析和总结了事务所应采取合伙制的企业理论依据;刘红敏(2005)认为“合伙制”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注册会计师在造假面前推卸责任等问题的方法;逯颖(2008)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演变、法律风险等方面研究得出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更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机。于恒等(2002)、李丽莉(2006)等对比了中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差异,都认为合伙制将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必然选择。另外,部分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涂玉苗和陈渡(2002)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最优的治理结构应该保证人力资本和声誉等主要资产的投资扭曲问题最小化,因此不能否决事务所自主选择其它组织形式的权力。杨瑞平和吴秋生(2008)认为必须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以合适的组织形式为依据,才能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对于组织形式的选择,就我国目前的大环境而言,合伙制应该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最好选择了。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选择因为法定化的原因而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有更多选择组织形式的自由空间,这有利于组织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没有合理的组织形式无法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从而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2)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研究。在股权结构方面,张立民(2004)指出一股独大最有利于形成集中的权威,当会计师事务所处于新生和成长期时,集中体制具有相对的优势。李燕(2004)指出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股权结构设置不是以“志同道合”为基础,未体现出会计师事务所以人为本的行业特点。但胡奕明(2004)认为合伙人并不是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的,过分强调文化同质可能会导致创新理念的缺乏,思想僵化、保守。顾奋玲(2006)认为,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只有股权结构合理,才能形成相互制衡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整体治理结构上,胡玲丽(2003)认为较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治理结构问题,在选择好人的基础上为了赋予其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以降低成本,应该把会计师事务所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对立起来,同时增强财务透明度。李燕(2004)则指出了国内事务所治理结构的诸多问题,并建议通过加快立法进程、整章建制和依法审批等手段进行应对。丁俊(2005)从组织形式、执业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主任会计师四方面专门对国内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了探讨,而王磊(2007)建议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来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有关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方面的文献非常多,但大多集中在一般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尤其是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有关治理结构的研究对象是多元化的,而会计师事务所相关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合伙人。因此,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研究并不是学术界的主流,有关文献并不是很多,研究的全面性也比较有限。笔者认为在该问题上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如目前研究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的文献其研究对象基本上集中于合伙人,但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有小部分的优秀员工通过努力能够晋升为合伙人,在研究股权结构的时候需要考虑潜在的合伙人,会计师事务所有没有使其价值最大化的最佳股权结构,但同时笔者也认为,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殊性,后续研究仍然应该将合伙人作为其治理结构研究的基点,但可以借鉴公司治理研究的方式和经验进行更加广阔而深入的研究。
(二)会计师事务所软治理(1)合伙文化研究。合伙文化建设是会计师事务所缓和内部矛盾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软手段。关于合伙文化建设,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第一,强调了文化建设中的诚信因素。王棣华(2004)认为加强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诚信建设,当中领导者的素质是关键。徐泓等(2005)指出合伙文化应该以诚信为目标,而诚信应该渗透到合伙文化的各方面内容。索克明(2006)也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诚信。第二,文化建设要注重国外经验。蒋尧明和宋瑞晰(2006)建议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合伙文化,从国外学习合伙文化。李丹(2006)通过分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文化的同质性与差异性,以期对国内事务所解决兼并过程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有所启示。此外,王棣华(2006)通过调查研究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认为我国事务听不但可以建立自己的合伙文化,而且也需要建立合伙文化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就我国状况来看,诚信问题仍然是一个倍受关注的大问题,我国审计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导致了诚信监督机制极不完善,这就需要事务所更加注重自身的诚信培养,当中关键还是人的问题。文化建设应该以会计师事务所高层为切入点,逐步传导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高层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是重要前提。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文化的交融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该积极借鉴国际知名事务所的文化建设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有自身特色的合伙文化的形成,深化文化治理。(2)绩效评价与激励研究。国内文献对此问题的研究点主要包括:第一,指出问题或提出建议。薛许军等(2002)指出将激励效果量化更加有利于考核机制的运行。胡奕明(2004)对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报酬机制进行了区别研究,分别指出了各自的问题。常勋(2006)强调会计师事务所的激励机制不能实行股票期权之类的长期激励措施造成了CPA行业严重的人才流失,这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贾小燕(2006)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的特征,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而何中兵和李斌(2008)则比较了会计师事务所与普通专业服务公司之间在人力资本上的区别,分析了基于与契约理论的传统激励模式的不足且提出了一套以非经济因素为主的扩展激励机制。第二,平衡计分卡在事务所的运用研究。胡奕明(2004)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考察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绩效指标设计,发现在设计的科学性与四大所存在差距。汪名友(2008)认为BSC
在绩效管理上的独特优势将有利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和发展。葛文雷和董明敏(2006)构建了适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平衡计分卡(BSC),并阐述了平衡计分卡的整个设计过程及实施的具体步骤。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标准的绩效评价体系,也不应该有标准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具体情况不同,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通用的绩效评价指标意义不大。另外,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跟一般企业有很大不同,但并不能否定会计师事务听直该借鉴一般性企业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如上述研究表明,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不会只是一般盈利性企业的专利,像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同样也有运用这一绩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而且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估机制低效的现状,实行平衡计分卡制度会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如人才流失数量多、流失频率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通病,原因其实就在于激励机制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的激励机制没有让一般员工看到让人满意的前途,因此,借鉴一般性企业的长期激励措施和激励机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3)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力资本是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资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非常关键的一环。国内相关文献普遍提到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多种建议,包括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制定有效的人才招聘策略、创新合伙^管理模式、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理念和战略规划等策略。针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意见比较多元化。笔者认为,不同的事务所人力资源机制并不相同,因此,各个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坚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的原则而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相应的问题;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参照知名的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将适合于事务所本身特点的制度引入使用,或借鉴其积极意义来进行改进引入,并结合相关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进行运用,相信对促进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师事务所外部治理
(一)市场治理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大做强,就需要借助市场促使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增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实施特定的战略来优化自身的外部形象。实施规模化和品牌塑造战略就是其顺应市场要求而实施的市场层面治理方式。(1)规模化研究。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有必要实施规模化的问题上,相关文献的观点都基本一致地认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必要实施规模化。李艳西(2000)、赵光宏(2003)、刘东方(2008)、孙继辉(2009)等观点基本一致,认为面对全球化和国际四大所的挑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规模化战略是我国独立审计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需求。但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的时机和模式上,观点不一。在规模化的时机上,学者普遍对此持谨慎的态度。王静(2002)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的进程应以是否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准。谭燕(2005)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何时选择何种规模化发展模式是其进行交易成本比较后的结果。李志钢和邓亦农(2006)认为,规模化经营有利也有弊,规模化经营给审计质量控制带来更多的是弱化影响。张艳和钟文胜(2007)认为,应该由声誉机制入手解决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不成正比而没有得到市场认同的问题。在规模化的模式上,杨勇(2000)认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通过发展成员所和实施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规模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课题组(2001)提出了成长方式、扩张方式以及规模化后的管理等不同阶段的规模化战略。赵光宏(2003)认为应该从政府、行业组织及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三方面作出了规模化发展的具体对策。赵婧和王玲(2006)强调了事务所的规模化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撮合,应该理性对待规模效益。(2)品牌塑造研究。相关文献指出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塑造存在着的问题。胡华曼(2004)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机制不健全使得提高品牌知名度手段受限。朱尚华(2007)指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现存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业务雷同造成了品牌的缺失。在如何塑造会计师事务所品牌方面,学者们提出的策略也非常多,如品牌标志设计、包装、客户传播、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游磊,2004);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和执业水平(廖声华,2007);培育核心竞争力(朱尚华,2007)。姜虹(2005)从创立期、成长期、稳定期等周期阶段研究事务所品牌战略。王翠琳(2007)认为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规条使得事务所的执业水平得不到国际认同,应该将其去除。尹凤柱(2007)认为“形象导向”的战略营销管理理念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塑造自身品牌。在实证研究方面,沈小燕(2008)通过经验证据证明了减少行政干预来进行品牌塑造的必要陛。另外,由于客户关系管理和营销是塑造品牌形象的一大手段,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学者也做了不少研究。崔宏(2000)、曾繁荣(2003)、李莹(2007)等通过不同角度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和营销的必要性。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治理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更加国际化的情况下,我国事务所实施规模化战略的确是必要的,但应该保持理性。在中国的审计市场,制度是一个大问题,由制度衍生出来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忽视制度环境的影响而随便实施国际化,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处在这样的一个境况一一“规模化易,品牌化难”。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最缺的就是良好的声誉,要实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国际化,建立声誉机制、进行品牌塑造才是必经之路。
(二)政府治理关于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治理作用的文献不多,但从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开始就有相关的研究文献。刘峰和林斌(2000)提出,政府管制并不是不必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政府管制的度与定位,让政府管制服从市场,而不是代替市场,从而说明政府管制在事务所转型中的作用。徐剑锋(2005)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了信誉机制对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企业和政府的影响,发现政府行为的信誉损失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选择灰色交易的概率负相关,信誉损失大,就会使政府提高监督效率,加大惩罚力度,可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的不诚信行为。张奇峰(2005)以实证方法研究了政府管制对审计定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影响,发现仅靠政府对审计市场供给方的管制并不能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市场声誉,政府应将工作重心转向培育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齐兴利和袁秋虹(2008)从江苏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制约会计师事务听做大做强的原因,认为不能单凭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努力,也应该考虑借助政府力量积极推动江苏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通过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关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诸位学者并没有否定政府管制的作用,都对政府管制的积极意义做出了肯定,这说明对于我国这样的有着政府管制传统的国家来说,彻底地摆脱政府干预并不现实,在推进会计师事务所治理机制自身完善的同时,不能忽略政府管制的积极作用,而是要借助政府管制的优点,发挥其对事务所的治理效用。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政府治理文献较少,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治理的后续研究有不小空间。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政府管制应当弱化还是应当加强?如众多学者认为现时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并不是靠品牌,而是靠脱钩改制遗漏下来的行政关系,探讨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政府背景特征对事务所治理效果的影响也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如鉴于地方政策法规的不同,地域类别不同的事务所受到的行政政策干预的方式或者影响程度都可能有所不同,探讨不同地域类别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方式或效应是否因此而有所不同也是一个不错的研究题材。
会计师事务所范文5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进了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这是我实习的第一天。 有点紧张!有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话用到我身上可是一点都不合适了。 即来之则安之吧,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迈进事务所的的大门,觉得学校与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校园的天空下,同学们是舒适幸福的,而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却是对生活的考验,对知识的衡量,对意志的磨炼„„当这些问题层层地出现,那就是对自己的素质的评价。我来到审计部向主管报道。主管跟我讲起审计部的运作,分了哪几块,具体做些什么!最后他让我跟着申老师学习。新的工作环境,新的角色转换,既然决定选择在此,就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此好好的实习,与同事融为一体,不辜负我们身边人的期望
2月25日 星期一
刚到会计师事务所时,感觉同事们都很随和,很好相处,感觉社会并不象别人所说的那么险恶,对社会又充满了信心。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人给我耐心讲解了有关事务所的概况、规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等,使我认识到对会计师事务所也只能是从整体上认识了解一下,至于内部具体的细节是怎么也弄不清楚的。在审计部跟随师傅实习时,先看账本,得对要审计的会计一年的账本先进行审核,审核账目是否正确,同时还得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及所审计公司的财务制度,国家对库存现金的规定,以及收、付现金需要遵循的程序。特别得检查凭证是否齐全,数目是否正确。
3月4日 星期一
会计事务所一般在办公室工作,除了去所审计公司查看账目,输入账目外,我很幸运,去实习的第三天就可以跟着师傅们去企业了,看师傅们的操作流程,想着自己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但由于现在办公室的电脑不够用,得自己背着电脑,挺累的。由于我刚来,对业务不熟,师傅们也不知道我对会计到底了解多少,所以我只能看着账目往电脑里输入资料,从中我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最起码电脑操作熟练了,对表格的应用也更熟练了,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在师傅们的旁边打打下手,做些零散的工作,看他们工作忙累得给他们倒到水,看他们怎么审核账目,怎么调整账目,,学会了不少东西。
3月11日 星期一
会计师事务所周六日不上班,这又是我新一周的工作的第一天,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好好努力。
今天在一公司干的事跟在通号院干的差不多,但一公司的会计账目是会计师自己记得,没有电脑记账,会计师的字不怎么样,弄得师傅们得看着她的字猜她写的是什么,从这儿我认识到字是很重要的,我的字一直不好,看来这是对我的警告,得好好练字了。
今天没有学到什么实际的知识,但对我触动很深,对我以后的工作很重要,特别是字丑,和会计师的基础工作必须扎实。新的一天的实习结束了,收获不少,以后一定可以收获更多,继续坚持。
3月18日 星期一
最近电气化局集团的审计工作快结束了,后期的工作我们实习生没能力做,全都是师傅们和注册会计师在忙,我只能看自己的书,或站在师傅们的后面看他们怎么操作的,没什么具体的事可忙,看来今天是学不下什么东西,不过到下午的时候晋中建设集团的审计报告出来了,我负责整理他们的资料装订好,我知道
了审计报告所需要准备的所有资料,这就是我今天的收获了,装订工作也不是好做的,必须整理的整齐,做的好才可以,看来不论是任何简单的事都要细致的做才可以。
3月25日 星期一
按照上班时间来说这是这个星期的第一天了,虽然一直在按时上班实习,但是实习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了解、熟悉和学习的阶段,这些天也就很快过去了。感觉学习了好多东西,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理论和实践还真是有些不同,还是很高兴很有成就感的。不少人都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过一段时间,有些人自认为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些人觉得浪费时间的,其实不光是实习,学习、上班等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把握!
4月1日 星期一
这是我这星期实习的第一天,不知不觉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已经快有一个月了,上周作的都是些最简单的事情,主要是看、观察。今天,申老师告诉我说下次教我调整账目,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步骤,挺难得,得懂得各个方面的知识,我很担心我学不会,没事还是好好准备吧,回学校再把老师以前教得好好复习复习,应该挺有用的,好好准备吧!没事的,可以的。相信自己可以的,不用害怕。
会计师事务所范文6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旧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影响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一、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管的意义及问题
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措施只有1997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该准则虽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程序,但只是从总体上提出了要求,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控制措施,因而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妨碍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一)质量监管的意义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规避风险、拓展业务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应当引起从业人员的重视。
1. 质量监管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规避审计风险。由于审计质量达不到要求,一些审计业务可能为事务所带来审计风险。有些事务所可能由于审计质量问题而实施违法操作,不仅降低了事务所的形象,还给事务所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实施质量监管可以防治这些现象的发生,促进了事务所发展。
2. 质量监管有利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诚信缺失是阻碍该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而审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以至事务所的诚信。应实施质量监管,在整个行业形成注重高质量审计的行风信誉,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正如大多数从业人员所呼吁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管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注册会计师全行业重视的地步。内部质量管理不严格,复核制度不落实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业务承接方面来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这第一道关口上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承接业务时,只注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偿性,不考虑自身能力,甚至以降低收费标准、支付介绍费、回扣、佣金手段招揽客户。而低廉的审计收费使得这些事务所在实际执行审计时,难以励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达不到标准,质量控制漏洞百出。从事务所内部管理来看,存在工作委派不合理的现象。一些事务所以调动市场营销的积极性为名,不考虑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谁揽的业务归谁干,常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也有一些事务所在业务旺季招入临时人员,业务淡季时再把他们炒掉,或者大量聘用实习的大学生临时从事复杂的审计工作;还有一些事务所参与无序竞争,常出现某个注册会计师就某项业务出具不同用途的几份审计报告,用限制用途为自身摆脱审计风险。在出具报告时,一些事务所将审计工作底稿仅仅作为一个底稿,层次不清,内容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格式不规范,且没有复核纪录,难以形成对审计结论的有力支持。
二、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管的建议
在我国可以借鉴目前各国正在构建的政府为主导、职业界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监管思路,建立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独立监管模式,明确总体监管目标。在构建这种监管模式时,应确保监管机构的权威性、代表性和独立性。与此同时,事务所自身也要从内部注意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管,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管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会计监管工作。《会计法》规定,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会计工作。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和其他会计法规,并负责《会计法》的执行检查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财政部制定一系列的会计法规和制度,组织多次会计法规执行及会计信息失真的检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国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实行,具体实施者包括财政工商管理、税务等部门多元化监管。监管部门太多必然会出现多头监管,权力争夺,个人说了算等现象。这必然会降低监管效率和质量,滋生腐败,使虚假财务报告有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应对我国目前的监管进行改革,排除权力部门的重复监管,只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一个非会计行业的民间监管机构,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出具报告的公允性和真实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由政府财务部门领导,审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制定和颁发,体现了政府监管的特点。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指导,尤其要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
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组织,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协调本会会员之间及与行业之间的关系,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协会要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管体系。要建立审计监管制度,加强外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得到保护。行业协会组织应该通过行规手段,对会计立法过程中各种行为进行自律性监管,运用行业规范维护行业纪律,规范行业秩序。同时,要开放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验资业务的市场,让国际上知名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内竞争,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另外,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对其进行清理整顿,清除不称职的人员,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和后续教育,对新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要认真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执业水平,树立敬业、爱业精神,自觉抵制金钱至上和片面追求业务收入的错误思想。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监管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要渗透到执行业务的各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审计报告质量,不仅要管好决定审计报告的计划、实施、报告三个阶段的质量和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更要管好审计报告的结构、撰写、使用各个过程的工作质量,并管好业务领导、各部门的项目经理、打字员、印刷及装订人员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