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简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鲁迅生平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生平简介范文1

关键词:诗歌翻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一、许渊冲生平简介

许渊冲,1921 年4 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50 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1951年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先后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学译著50余部,是中国诗词英法翻译的惟一专家。

许渊冲的法文译著主要有《唐宋词选一百首》,《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诗经》、《宋词三百首》、《楚辞》、《中国古诗词六百首》、《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唐诗三百首》和《新编千家诗》等,他的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

二、“三美论”简析

“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很好地概括了许渊冲先生的文学理论翻译观。这里面的“美”指的就是“三美论”, 即“音美、意美、形美”。“三美论”来源于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说的“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意美,即追求意境美,要能最大程度地重现原诗的意境。音美,就是音乐美,包括韵律、节奏的美感等。形美,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许先生是从美学的角度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同时指出“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 最后是形美。他认为:“如果三者(意美、音美、形美)不可兼得,首先可以不求形似,也可以不求音似。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 努力做到三美齐备”。(许渊冲,2006:81)“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翻译观的精髓。研究分析“三美论”在许先生中国古诗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能够为诗歌翻译实践与译作欣赏提供理论参考。下面, 笔者将依次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许先生的中国古诗翻译作品进行分析探讨。

三、意美

意美的基础是意似,在诗歌翻译中首先要做到意似才能讲求意美。例如《广昌路上》中的“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有很多人把其中的“卷”字翻译成 unfurl, flutter, wave, flap等,这样翻译就把原文的意思给扭曲了,因为原文的“卷”字是雪里行军,红旗冻的风吹不动的意思,没有意似当然也就达不到意美了,因此许渊冲将其译为“O?蒺erhead loom crags, we go through the strong pass with windfrozen red flags.”

《》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许渊冲将其译为“The five serpentine Ridges outspread like rippling rills; the pompous Wumeng peaks tower but like molehills.”“逶迤”译为serpentine,“细浪”译成rippling rills 可以使人如见逶迤之形,如闻细浪之声传达了原文的意美;“泥丸”如果译成mud pills, 可以说是意似,但是没有意美, 不如改为英美人喜见乐闻的形式molehills,更能传达原文的意美。

四、音美

许渊冲先生谈到音美时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 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许渊冲,2006:76)音美就是音乐美, 包括韵律、节奏的美感等。不同之语言有不同之音律。英语诗歌一行诗分作若干音步。根据轻重音排列的不同, 音步又有抑扬格(Lamb)、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est)、扬抑抑格(Dactyl)、扬扬格( Spondee)、抑抑格( Pyrrhic)之分。韵式有头韵( Alliteration)、准押韵(Assonance)、辅音韵(Consonance)、反韵(Reverse rhyme)、侧押韵(Para rhyme)以及重复( Repetition)。而中国的诗词力求平仄协调、抑扬顿挫、对仗工整, 有尾韵、双声、叠韵等。二者虽然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许先生把中国古诗翻译成英文时依然力主尽可能地把原诗的音美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西方读者。

例如,《清平乐·会昌》中“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许渊冲将其译为“Our warriors, pointing south, see Guangdong loom. In a richer green and a lusher gloom.”

鲁迅生平简介范文2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鲁迅生平简介范文3

一、顺应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习惯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心理是以生理为基础的,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强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的。而自我控制能力更关乎着学习意志和习惯,但学习意志和习惯又影响着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性越强,其学习意志就越强。在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摆脱权威的束缚,互相尊重、互相协作,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评判能力、自我做出决定的能力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现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养成了依靠教师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本身对自主学习的情愿程度和自信心的差异各不相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者都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只有学生具备了如下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能充分地履行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制订并在必要时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对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自我调控能力,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矫正学习结果的能力。上课是否专心,写作业能否静下心来,遇到问题时是否总依赖老师、同学、家长给自己解答,碰到困难时是否总想放弃,成绩退步了是否承受不了打击等等,都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

作为教师,需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积极创设条件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会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有没有在上课之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是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找老师、同学弄清楚,甚至是否在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等这一类小问题,也能显示出一个人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同样也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地帮助学生。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紧紧抓住“主动”这个关键词。因为“主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实现。要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就应该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

首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享受着自主学习后带来的成功喜悦。例如,笔者上《荷塘月色》时,首先紧扣课题问:“《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是写什么内容的?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成的?我现在要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看你们能读懂些什么?”紧接着是学生的回答,一学生说:“这课文是写了作者在心绪不宁静时到荷塘上去赏月看荷的情形。”另一学生抢着回答:“作者是按不宁静一求宁静一得宁静一失宁静的顺序写成的。”看着听着学生们的回答,笔者笑容满面,说:“你们都很用功,我还没有讲解课文,你们已经都读懂了课文的・很多内容了,能告诉我是怎样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学生的回答是:自己预习得来的。笔者立即表扬了大家能做好课前的自主学习,并指出:想要学好语文,必须要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看看自己哪些内容能自己读懂,哪些问题找不到答案,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老师上课时再提出来,共同分析解决。这样,同学们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的一席话,让学生明确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实践。

其次,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老师要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实践。例如:略读课文是学生自主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而更应该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实践。笔者总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交流自读体会。在自主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达到升华,这样学生为能自主掌握知识点而感到高兴。

三、内外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主探究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把问题写在预习本上,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老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老师的检查督促工作不可忽略。只有教师的坚持检查督促,才能使学生坚持做好课前预习,形成习惯)对认真做好预习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有的学生在预习本上按“预习”的要求写上自己读过的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如《三味书屋》等,有关鲁迅先生名字、笔名的情况、生平简介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把自己认为不懂的句子也写下来,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可见,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认真。笔者每次检查都注意及时地给予表扬。因为学生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也喜欢表现自我,他们都会努力地去做好预习,通过主动地预习,也就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课堂学习,主动探究

课堂上,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行体验、探究、对话式的自主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求知、启智、建德、发展创新和形成个性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伯特兰・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时,笔者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去学习这篇课文,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几个问题:(1)在文中找出作者的三种追求(激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追求?(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4)这三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接下来就要求学生围绕问题从阅读中寻找答案。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答案,交流自读体会。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于是阅读的兴趣极高,阅读的效果更好。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自己探求的积极性更高了。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主动反思,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3.课外延伸,自主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向课外延伸。开展课外自主学习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恒久保持探究欲望,从而逐步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分析理解完课文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弥补教学过程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延伸课外,通过课外学习小组的督促作用,让学生自主发展。这样,课内课外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

上一篇理财投资比例

下一篇数据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