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养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谷雨养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谷雨养生

谷雨养生范文1

收起寒冬的烦恼,晒晒春天的娇俏,播种青春的美梦,挥洒智慧的锄镐。愿你谷雨节气,生活节节高,幸运圈圈绕,事业红火火,爱情甜蜜蜜。

缘分是粒种,情谊是朵花。河水浇灌它,雨水滋润它。谷雨时节,思念到你家,祝福到你家。愿你开心一笑乐开花,时来运转惹桃花,钱财进门白花花!

谷雨时节祝福多,小小短信表我心:东边送你身体棒棒,西边送你容颜美美,南边送你丰收多多,北边送你钞票鼓鼓。谷雨快乐!

谷雨时节雨水丰,雨落屋檐响叮咚。静坐家中思绪浓,心头牵挂如雨重。望断天涯路难通,情到深处泪双流。愿你谷雨体安康,事事如意心意同!

友谊是雨,情谊是花,变成雨花到你家;播种是福,收获是歌,谷雨的福歌飘心窝:在喜种大田细雨即将飘落之际,祝愿我所有的朋友,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谷雨谷雨,鼓吹下雨,雨下多大,谷稻开花:朋友朋友,鹏程好友,友谊多长,山水流淌,关心关心,关怀暧心,关心多久。谨此一日!

雨轻飞,春和景明心情美;雨儿飘,烦恼忧愁全都消;雨细细,朋友思念不可替;雨漫漫,滋润万物多灿烂。谷雨到,愿你雨中笑,洗去尘埃心情妙!

谷雨时节到,虽然气温渐转高,但是早晚仍凉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感冒!过敏体质人注意,预防花粉保健康!祝你幸福又吉祥!

春寒料峭被赶跑,气温持续在升高。百花开放花枝俏,春光明媚多美好。青春美梦入怀抱,播种希望汗水浇。幸福路上要走好,万事顺利节节高。祝谷雨快乐,好运报到!

好雨知时节,思念情切切;空山新雨后,愿你乐个够;山色空蒙雨亦奇,好运共你长相依;天街小雨润如酥,谷雨问候祝幸福。

雨中把树栽,愿你更精彩。雨浇百花开,愿你快乐采。雨过天晴朗,愿你体健康。雨舞柳翩跹,愿你福连绵。有雨天上来,万物乐开怀。谷雨祝福,愿你幸福!

春雷滚动,那是我将唤醒你沉睡的心灵;谷雨飘零,那是我想滋润你娇媚的芳容;小草微萌,那是我时刻想念你的心情;花蕾新颖,那是我要爱怜你鲜艳的心声;短信铃鸣,那是我真心祝福你在谷雨开心安康的欢庆!

淅淅沥沥的细雨是我想你的心声,乌云密布是我惦记你紧绷的神经,晴空万里是我牵挂你爽朗的心情,满天的星斗是我看你的眼睛,闪烁的流星是我知心的话语诉说给你听,温馨的短信是我在谷雨对你无限深情的叮咛!

谷雨风乍起,雨飘牛毛细。春雨贵如油,无声润大地。带来了顺利,伴随着吉利。飘洒着红利,落下了胜利。祝你生活如意,无往不利!谷雨快乐!

好雨生百谷,好友常祝福。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带着甜蜜牵着财富拽着吉祥迈入谷雨好时节。谷雨新风,心想事成。

一场大雨冲走心中的苦恼,一场暴雨浇灭内心的烦躁,一场细雨滋润干涸的心田,一场春雨淋下快乐的春潮,一场顺风雨带来事业的雨顺风调,一场爱情雨让你幸福的偷笑。谷雨来到,祝生活如雨后春笋更茂盛!

又到谷雨,春和景明。赏景踏青,折柳寄情。放飞风筝,思念殷殷。朋友在心,珍藏至今。遥祝安康,云淡风轻。愿君保重,日子温馨。

风柔雨润月半弯,良辰美景年年盼,幸福生活天天随,冬去春来水如烟,流年一去不复返,人生得意需尽欢,说声珍重道平安,谷雨快乐永相伴!

谷雨养生范文2

摘 要 几千年来,养生思想在养生家虔诚的驱动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养生实践和种种对人体生命奥秘的探索,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美学和运动生态学等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体育养生思想。这些体育养生思想带有鲜明的儒家、释家、道家和医学等传统文化特色,丰富并推动了中华传统体育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 古代体育 体育养生 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上古时就知道以舞蹈、导引、按跷按摩的方法活动筋骨,治疗寒热疾病,并以这种养生方法_到健身祛病目的,并在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后来养生理论和实践打下基础。据文字记载,其萌芽可追溯到殷商时代,据甲骨文考证,当时记载的多发病即有疾止足、疾肘、疾骨、疾目、疾耳、疾齿、疾口、疾首、疾腹、疾胸等十多种,商代人将这都归咎于谴神罚或作崇,把治疾寄托在祭祀或问卜上。这种祈求当然无效,但却表现出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可认为是养生思想的萌芽。

据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中说“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奎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闷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种舞就是宣导气血,活动筋骨的养生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指出,在中国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而潮湿,各种植物都可以生长,人们吃的很杂,但是劳动不够,所以很容易得病,就用导引和按摩来治疗《内经素问・异法方宣泻》。

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医学与哲学结合,引入像阴阳五行・精・气・神这些哲学概念,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中医理论,出现了《黄帝内经》等重要著作,导引行气术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出了两大养生派别。一种是在养生中强调“动”重要性,这种以动为主的养生思想,直接导致以肢体活动为主,配合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导引术,也许我们可以用现在语言把这类养生术称为“医疗保健体操”,另一派别则是强调“静”是通过控制意念和呼吸运动养生治病的持气术,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静气功”。这两大养生形式共同构筑起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体系。

南北朝时,佛教的另一个瑜伽教派传入中国,它主张修心养性调心静坐,其方法在形式上与中国道教之食气、吐纳和胎息相似。南梁武帝时,天竺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创立禅宗。禅,意为坐禅静虑,静坐修心,其方法与瑜伽派相反。这是佛教在新的土壤中发生的变异,受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欢迎,从而流行起来。

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在其著作《千金方》里面写到养生术也与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腰痛导引法:在医疗体操方面,他记录了一个治腰腿病痛的方法:“正东坐,收手抱心,一人于前踞摄其双膝,一人后捧其头。徐牵,令偃卧,头倒地。三起三卧,久久效”;天竺婆罗门按摩法:这是一套完整的肢体运动。它说:“依次行三遍后,一月后除百病,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这套健身操,可能是在中国古代导引的基础上,吸收了古印度的某些健身动作而创编的。它可使身体各部分受到锻炼,运动量适度,对中老年人有良好效果。

八段锦流传于我国民间,是一种八节连贯的防病健身操。八段锦之名始见于北宋。据《夷坚志》记载,徽宗政和七年(1117),起居郎李似矩“尝于夜半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八段锦按活动方式区分,可分为文八段和武八段两种。文八段采取坐势进行,它吸收历代健身术中的行气、叩齿、嗽咽、按摩、集神等方法,配合简单的头颈、躯干、上肢的活动。武八段采取立式进行,多以肢体活动为主,而辅以呼吸或咽津。[3]这种导引术包括身体各个部分,简便易行,并分别提出各段对身体部位所起功效,较其他导引术广为流传。

与八段锦同样具有养生价值的易筋经,始见于明末熹宗天启四年(1624)的手抄本。它是在我国传统导引术基础上,采用立势,吸收武术动作,强调肢体运动而加以创编的。到了清道光三年(1823)和咸丰八年(1858),相继有傅金铨、来章氏两种《易筋经》刻本。易筋经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书中提出的“内壮神勇”,就是指内脏器官的锻炼与坚实;“外壮神勇”就是指肢体的锻炼与强壮。书中还规定“内壮既熟,再练外功”。说明古代导引侧重“内功”,不重练力。自明末清初开始,增加了力量练习,从而成为健身运动新导引。原来多为文人练习的导引,从此以后,也为武术家所练习。

今天我们研究运动的养生价值时,旨在系统挖掘研究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所内蕴的丰富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并以科学态度和理性眼光分析批判传统运动养生中渗杂的宗教神秘主义、巫术迷信内容,摈弃其糟粕,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精华部分,为人类的健康保健事业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连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模式及其现代文化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4-5.

谷雨养生范文3

关键词: 古诗文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不少的名家大师都曾论证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能使人聪慧,能使人视野开阔,尤其是多读古今贤文、经典名著,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而古诗文文化则是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瑰宝。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相似。几千年来,“四书五经”及后来的唐诗宋词等被国人奉为经典,成为读书人必读的书。

小学生正处在黄金记忆阶段,记忆能力好,多诵读古诗文,弘扬古诗文,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曾到佛山参加一个古诗文研讨会,其中佛山市教研中心的语文教研员说到对小时候背诵的《岳阳楼记》至今还过目不忘,这都是得益于小时候经常诵读。由此可见,小时候多读古诗文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他现场朗诵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等段落,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2]和“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3]。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内外,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古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和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扎实开展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古诗文在小学语中的呈现。古诗文贯穿在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里,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使学生感到古诗文这中华传统文化无处不在,随着语文改革的推进,不断受到古诗文的浸染熏陶。在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这几种。(1)专题。如,“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古典名著”、“轻叩诗歌的大门”等。(2)识字课。如,三字经、对子歌、谚语、歇后语等。(3)课文。这是教科书的主体,如,古代诗词、古代寓言、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等。(4)“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其中在“日积月累”这一栏目,有古诗词名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5)“综合性学习”。如《孔子拜师》《开天地》等。

2.“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古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古诗文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这些都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和学习。在古诗教学中,我的教学环节一般是:一知诗(词、文)人,明题意;二是知诗句,明诗意;三是想意境,悟诗情。在教学方法中,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在诵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讲授诗词教学中,我按照上述的环节让学生先进行诵读,然后分小组共同理解诗句含义,探究诗词人的思想感情;再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充分给予他们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讲解指导,让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更加透彻。如《绝句》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4]这句诗,开始时学生还是较难理解的,主要是诗句跨越的时间太长了,但通过教师的讲解,他们较快掌握这句诗的含义。古诗文中的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虽是较难读和理解,但通过示范和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学生在多诵读的基础上较快理解了文言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学弈》这则小古文中教学中,开始时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毕竟小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但通过多读多讲之后,教师对较难理解的语句都能理解了。如“思援弓缴而射之”[5]这句,刚开始时,学生根本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老师的讲解和诵读之后,他们都理解了。古诗文就是通过多读多诵多背,在诵读中提高了学生的的诵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3.编写《香洲四小学生阅读之星成长评价手册》,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为把这校本教材编好,我组织了相关教师对入选手册的古诗文进行筛选和审定,最后我们把《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古诗收录进去,另外我们还筛选了25首古诗文作为补充。这些古诗文,我们要求学生能诵能背,并由家长和老师进行评价,在早读和午读时学生都可以进行读背。利用早读时间多读多背,以此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二、举办精彩纷呈古诗文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使古诗文活动开展得更好,我按学校的教学安排举办精彩纷呈古诗文系列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建立班级古诗文图书角。在班级图书角现在图书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在家中已看过的古诗文,按自愿的原则,捐献给班级,以便学生看到更多的古诗文书籍。即一种思想加上另一种思想,大于两种思想。每人都捐献一本书,全班每人就能多看几十本书。使学生从小就浸润在古诗文的传统文化中,既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选编“小古文诵读100篇”作为早读教材。通过开展“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加强早读早背,熟读背诵加以积累,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这些小古文都是有趣生动富有深刻含义的名篇,有成语故事,有寓言、有童话等,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狐狸和乌鸦等。学生在读到《鸦狐》这篇小古文时,都觉得很有启发意义,其原因一是狐狸很会恭维,二乌鸦很蠢,不动脑筋就相信狐狸的鬼话。整个故事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深刻的道理:甜言须防是饵。甜言蜜语会使人麻痹,容易上当,最终酿成大错。乌鸦上当受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读小古文100篇,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是非曲直辨别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3.固定阅读时段。在每周的阅读课中,我都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且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我通常让学生自由阅读、阅读交流、阅读汇报等。在读书方法与规律上作具体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对古诗文进行粗读与精读,使他们读起书来更有方法,效果更好。

4.设置古诗文课间铃。学校本学期设置古诗文课间铃,使学生在课间时间在学校哪个角落都充分感受到古诗文的文化氛围,如《满江红》、《清明》等。在这潜移默化的古诗文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

5.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和古诗词作家卡片比赛。从学生交上来的古诗文手抄报和古诗词作家卡片比赛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古诗文和古诗词作家卡片图文并茂,字体清晰有笔锋,如学生张璐璐所做的古诗词作家卡有李白、白居易、欧阳修和韩愈,生动传神,对人物作品特点解析到位,评委们都觉得做得很好。这样的比赛,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编审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6.举办古诗文征文比赛。在征文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参赛征文质量高,很多学生的作品通过日常学习古诗文的生动例子说明从小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在学校评比后,我还选送了一些参加区级评比,很多的征文同样也在区级获奖。

7.举办诗歌原创大赛和诗歌硬笔书法大赛。诗歌原创大赛,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古诗文之后,自己也写几首诗,要求学生写出来的诗不一定很好,但都要原创。对于写得好的诗歌,我还请音乐老师把诗谱成歌曲,让学生用我歌唱我诗,从而激发学生写诗歌的兴趣。而诗歌硬笔书法比赛,主要是锻炼学生书写规范字的能力,在写字中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8.开展以“诵读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如在“元旦”、“六一”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高年级的同学进行课本剧表演。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理解、整合,再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是再创作,从而极大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古诗文的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古诗内容丰富,丰厚博大,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古诗文,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J].教育部制订,2001,7.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教育部制订,2012,1.

谷雨养生范文4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诗词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具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主动的投入知识的探究中,促进学习的成功。同样,学习古诗词也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灵巧的导语,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引人入胜的导语,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我运用以下导入方式:同学们,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三个(学生回答: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对于咏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知道哪些?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来学习几篇有关中秋咏月的诗篇,从而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真情诵读诗词,激发兴趣。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真情朗读古诗词的习惯,让学生在充满真情的朗读中引领学生直达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内心,体会诗词的韵味。

3.引导学生思绪驰骋,展开想象。古诗词大多语言精练,意蕴深远,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在表面感悟,学生进不了诗词的内部,不能感悟诗词的内涵,则也不可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自己的思绪随着作者的思想起飞。通过从单调的文字符号演化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近作者,与主人公展开对话,拉近与作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心灵距离,使远古的画面嵌入学生脑海,让学生感觉新奇,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构建诗词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领悟诗词内涵

古诗词远离学生生活,其描写的事物以及作者的情感,作为初中学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领会内涵,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1.走近文本,体会情感。优美的诗词必然紧密联系着作者所处的年代,背负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想要真正的理解一首古诗词,就必须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情感世界,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的创作背景,从而感悟这首诗词的内涵。如我在教学《春望》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然后我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那“溅泪”、“恨别”的苦闷,“白头搔更短”的痛楚,在学生的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一刻,学生即幻化成诗人,杜甫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诗词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熟读诗词,感悟意境。诗词表现的意境,融合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如“圆月”、“明月”,往往寄托着人们亲友团聚,美好祝福的愿望;而“残月”则更多是别离的象征。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悟意境,创造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

3.巧妙铺垫,创设情境。古典诗词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对古典诗词的感悟需要学生多维感官的共同参与。因此,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富学生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形象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如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配上古琴曲《阳关三叠》,深情演绎送别情;教学岳飞的《满江红》可配上古曲《十面埋伏》,烘托壮志凌云、征战沙场英雄气概等。

三、将古诗词运用在学生生活中,拉近学生学习情感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鉴赏,更要培养学生将古诗词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比如在春游时,在登上了高山之巅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此时大家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很多学生都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学生考试失误时,可以用“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来总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可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富的想象,对诗词的运用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善于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谷雨养生范文5

《行气玉佩铭》的铭文言简意赅,寥寥四十五个字,把内练周天行气的具体方法和运行真气的全程感受,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郭沫若将此铭文译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郭老在《奴隶制时代》中认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路径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气功》)杂志1980年创刊号第8页)。我们知道,郭老本来就是一个静坐养生爱好者,正是因为他有着长期静功修炼的实践体会,所以才能对《行气玉佩铭》的确切内涵得出精确的判断,作出正确的解释。笔者认为《行气玉佩铭》内涵的行功方法,大体可界定为以下二个层面。

一、后天养先天――行气,深蓄伸下定

《内经》云:“真气者,经气也”;“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通过行气锻炼,旨在蓄积、增强真气及真气在体内的运行,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行气锻练的方法,从中丹田入手是最为稳妥有效的。按《行气玉佩铭》所述,练养伊始,意息结合,意守中丹田,通过呼吸运动,汲取天阳之气,温煦脾阳,以激发中焦的脏腑功能。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旺盛,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养分,即由“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内经》),以成后天之精,化生后天之气,使中丹田真气充沛,产生饱满、温热的感觉,为行气奠定充足的物质基础。随着呼吸运动的逐渐深长,真气的进一步饱满,温热感也就逐渐下沉,渐渐向下丹田延伸,去充养先天真气。下丹田,《难经》称其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是真气生发和蓄存之所,又对真气有蜇藏、固摄作用。这便是《行气玉佩铭》一开始说的“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的实质内涵。

二、后天返先天――无为,固萌长退天

谷雨养生范文6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民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养生旅游正势不可挡地从众多旅游业态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的新趋势。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涵括4个主类,5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资源单体数量36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养生旅游要素和深厚的禅宗养生文化积淀,形成了良好的禅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以禅宗“道”的本质为切入点,将禅修境界与养生诉求、环境资源、旅游活动相融合,突出禅宗养生旅游主题,依据养生的“精神性”核心需求,按照问禅养身—习禅养心—参禅养性的逻辑理念,构建了“天人合一,禅养五重奏”禅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并针对观光游憩旅游、森林健行旅游、休闲人居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禅宗体验旅游等特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

养生旅游资源;养生旅游产品;禅宗养生;古佛山

在人口老年化和亚健康人群比重快速增加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国民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身和谐,心自由”的健康养生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迫切需求,养生旅游正势不可挡地从众多旅游业态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的新趋势。目前国内关于养生旅游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除了养生旅游的概念、特征、分类与旅游动机等基础研究外[1-5],主要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开发层面。魏军[6]提出了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和方法;陈文武等[7]、王继庆[8]探讨了森林养生旅游主题与产品体系;刘丽君[9]分析了温泉养生旅游文化开发策略;王志民[10]研究了宜春市养生旅游发开;杨懿等[11]对养生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养生旅游研究从早期的定性描述,逐渐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区域综合研究,这些成果为养生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但现有研究中尚无针对中小尺度旅游景区的专门研究。

养生旅游产品设计是养生旅游发展的基础。养生旅游诉求的多样化,催生了养生旅游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功能角度的养生旅游产品主要有康体保健、康复治疗、静怡养心、生理美容等4种类型[5];资源角度的养生旅游产品主要有高山疗养型、森林疗养型、海滨疗养型和温泉疗养型[12];环境特色角度的养生旅游产品主要有长寿主题、山林养生、日光养生、花卉养生、生态水疗养生、四季养生、民俗养生、其他养生等8种类型[13]。这些养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旅游活动的养生功能、休闲与养生方面,而突出文化养生旅游资源,强化养生“精神性”核心需求的养生旅游产品还不多见。禅宗融合了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它蕴含的养生文化资源及其以心性论为核心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式与现代养生“精神性”核心需求高度契合[4]。以禅宗“道”的本质为切入点,将禅宗思想与养生诉求相融合,设计开发禅宗养生主题旅游产品,既是“人体物质形体与精神、自然的整合统一”养生旅游本质的需要[14],更是促进国内养生旅游产品品质升华的必然选择。重庆古佛山良好的经济与旅游市场区位、得天独厚的综合交通网络、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养生旅游资源及其以禅宗为核心的深厚的养生文化,构成了古佛山发展养生旅游的综合优势。本文分析评价了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探讨将禅宗养生与环境资源及旅游活动融合,开发“天人合一,禅养五重奏”禅宗养生主题旅游产品系列,探索将禅修境界与养生范畴融合于养生旅游产品设计之中,以期设计出满足养生旅游核心需求的高品质养生旅游产品。

1研究区概况

重庆古佛山位于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处于成渝经济区中间地带、重庆一小时经济区西大门、渝西经济走廊地带,距荣昌城区15km。东邻大足区、永川区,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四川省泸县,北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接壤(图1)。古佛山地形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梯田状三级台地地形,山体东西长8km,南北宽2km,面积16km2,主峰最高海拔711.3m,为荣昌区第一高峰,自然天成为极佳的休闲观景平台。古佛山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水辉映,树茂林密,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山地四周环绕着广阔的低海拔浅丘平坝,大面积的农田与相间其间的形态、色彩各异的民居院落,构成一幅四季景色交替的田园风光。广袤的田园风光与层叠起伏的山体相互映衬,构成极具观赏价值的大地景观。近些年来,古佛山所在的清升镇通过发展茶叶、蔬菜、经果林、生猪、渔业等特色经济,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201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 503万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区前茅。依托古佛山山地景观、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开发的登山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在本地及周边市场已有一定影响,但旅游产业尚未成型。为了充分利用古佛山的旅游资源,荣昌区已经将“古佛山休闲养生旅游区”确定为全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相关规划设计正在进行之中。

2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2.1养生旅游资源古佛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源远流长的禅宗文化、独具特色的大地景观以及丰富独特的传统美食与传统工艺,构成了古佛山丰富的自然与人文养生旅游资源条件。杨懿、田里等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结合养生旅游资源的特征,将养生旅游资源分为4个主类、7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11]。古佛山拥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旅游商品、文化活动等4个主类,综合自然旅游地、泉、天然湖泊与池沼、地方旅游商品和民间习俗等5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资源单体数量达到了36个(表1)。丰富的禅宗遗存与深厚的禅宗养生文化积淀,独特的大地景观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独特又方便移植的养生旅游要素共同奠定了古佛山良好的禅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

2.2养生旅游资源评价

2.2.1以禅宗为核心的养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古佛山佛教禅宗源头悠远、历史辉煌,素有“西来第一禅林”之美誉,是川渝地区著名的佛教禅宗文化圣地,现有罗汉寺(罗汉寺距今1 270余年)遗址、“西来第一禅林”石牌坊、禅修洞、禅意池、摩崖石刻等佛教禅宗遗存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布相对集中。由于佛教禅宗的长期浸润与融合,古佛山及周边区域的社会生产生活之中保存着浓郁的禅宗文化氛围,既有延续至今的参禅、禅修、禅食等养生传统,也有流行于民间的河包肉龙(民间舞蹈)、缠丝拳(缠门、蚕门)等民间健身活动,更为特别的是保留着浓郁的禅茶、禅林、禅农、禅居等生活习俗。丰富的禅宗遗存和全方位渗透的禅宗文化构成了古佛山厚重的禅宗文化积淀。禅宗既是古佛山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是古佛山的文脉,更是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的核心。积淀深厚的禅宗养生文化是古佛山相对于国内其他养生旅游地最为明显的资源优势。

2.2.2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养生旅游发展的本底资源 古佛山主峰为荣昌县第一高峰,梯田式层状山地地形以及山中的森林、泉水、溪流、池塘、水库构成山水辉映的秀丽风光。山上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树木繁多,大面积成片的松树林、杉树林、楠木林、茶园以及境内温和的气候条件构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古佛山四周规模化种植的经果林、成熟的平坝农耕以及刘家院子、宋家院子为代表的民居村落所构成的意境相映的乡野田园衬托起伏的山峦、纵横的沟壑,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地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大地景观成为古佛山发展养生旅游的本底资源。

2.2.3养生旅游要素资源丰富独特又方便移植 荣昌区特有的黄凉粉、卤白鹅、铺盖面、羊肉汤等养生饮食,樱桃、黄花梨、荣昌猪、林下竹荪等生态农林畜产品,稻田养殖的白乌鱼、小龙虾等绿色水产品,生态种植的白芷等中草约材,以及荣昌三宝(折扇、夏布、安陶)、何氏小提琴等传统工艺不仅是市场潜力巨大的养生旅游要素资源,而且十分方便旅游产品开发时进行项目移植。

3古佛山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3.1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养生旅游包括养身、养心、养性3种不同的范畴,以及强身健体、康复治疗、延年益寿、修身养性、修复保健、生活体验、文化感受等七大诉求[15]。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发挥引导消费的作用。在中国,禅宗与养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养身必须与养心并重。根据古佛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其以禅宗为核心的养生旅游资源优势,针对养生旅游市场的多层次需求,以禅宗养生为主线,将禅修的3种境界(苦苦寻觅、似有所悟、顿悟永恒)与养生的3种范畴(养身、养心、养性)和古佛山层状地理环境及资源与旅游项目布局有机融合,按照问禅养身—习禅养心—参禅养性的递进逻辑理念(图2),构建古佛山以禅宗养生为重点的“天人合一、禅养五重奏”养生旅游产品体系。

3.2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3.2.1观光游憩旅游产品 观光游憩是旅游最基本的活动内容,自然也是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佛山独特的田园风光、大地景观、森林景观、佛教禅宗文化遗存等具有很高的观光游憩价值。通过游览线路设计,优化旅游景点组合,以大地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体,开展田园野韵观光游憩;以山地、沟谷、森林为主体,开展山谷风韵观光游憩,以茶林风光为主体,开展茶园律韵观光游憩;以山泉等自然水体为主体,开展古泉清韵观光游憩;以禅宗文化遗存以及禅宗浸润的民俗风情为主体,开展宗教禅韵观光游憩,构建古佛山观光游憩旅游产品,引导旅游者观光、消遣、娱乐,满足大众旅游者问禅养身需求。

3.2.2森林健行旅游产品 大自然赋予了古佛山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梯田层状风貌。古佛山林区森林植被丰富,树木繁多,有大面积成片的松树林、杉树林、楠木林等。古佛山森林负氧离子含量高,紫外线充足,还有臭氧、过氧化氢等杀菌消毒气体,具有保健和调节心理的功能。山中有泉水、溪流、池塘、水库,山水辉映,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绿树葱茏、四季分明、鸟语花香,是登高、游憩、森林浴、疗养的好场所,是渝西地区难得的登高远眺平台。依托良好的森林景观与森林环境资源,完善登山步道与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林海漫步、禅林修身、森林沐浴、绿色SPA、森林瑜伽等主题旅游活动项目,构建古佛山森林健行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亲近自然、康体养身需求。

3.2.3休闲人居旅游产品 国民休闲需求发展趋势与独特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古佛山休闲旅游产品的巨大发展潜力。依托古佛山的乡村、田园、森林、水体、茶园等国人公认的传统“福地”资源,以禅意主题酒店、点式养生公寓、传统手工艺体验馆和特色美食长廊为载体,以参与和互动为主要旅游活动形式,以亲近自然山水,呼吸新鲜空气,品尝特色美食,引导游客回归自然;以发现自然,顺应自然,引导游客融入自然;以体验生活,反思总结,引导游客修身养性等为旅游主题,构建古佛山休闲人居旅游产品,以度假安养、居家养生方式满足小众旅游者参禅养性需求。

3.2.4民俗体验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个性化和参与性需求的加强,体验性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焦点。充分利用古佛山参禅、禅修等宗教养生,尝新、杀年猪等养生民俗,河包肉龙、缠丝拳等民间健身活动,茶文化、荣昌三宝、何氏小提琴、客家移民文化等传统养生文化民间习俗,以及卤白鹅、羊肉汤、铺盖面、黄凉粉、麻竹笋等众多著名特色餐饮,以参与性活动设计为主要手段,以引导游客感知捕捉民俗获得感观的愉悦,继而深入领会禅宗、田园风情、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的精髓,开展造审美体验;以引导游客参与传统工艺制作、美食品鉴、习禅、民间健身等活动,实现放松自我,愉悦身心,开展娱乐体验;以将学习融入体验旅游过程,引导旅游者获得情感、思想体验,开展教育体验;以引导游客享受宁静的乡村环境,回归恬淡的田园生活,在淳朴的人际交往中解除日常的紧张状态,开展逃避体验,从而构建古佛山民俗体验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习禅养心需求。

上一篇傅雷的名言

下一篇寂寞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