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成本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决策成本;信息成本;成本

一、企业决策成本的构成

决策成本的研究是从21世纪初开始兴起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王智慧(2001)等人按不同决策权分配形式的特点,分析了决策成本产生的原因,建立了基于决策成本的决策权最优分配数学模型以确定决策权的最优分配位置,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张世和(2002)从决策起始因素、物质因素、时间因素等方面分析领导决策成本的构成因素。王维(2003)等从企业的决策成本形成因素,从决策权分配的角度对决策成本与决策权分配进行系统分析。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企业决策成本是由信息成本和成本两部分组成。

(一)信息成本

美国科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和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从信息的功能上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可见在一个决策过程中加大信息量,可以减少其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然而,信息获得需要付出代价,并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成本的增加,也同样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二)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增加,企业所有者深刻感到无法应付和完成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他们就可能委托他们认为能够胜任的专业人员他们执行管理和经营企业的职能,这时就产生了关系。在活动中,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委托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信息成本分析

(一)成长期企业信息成本的形成分析

1、使用不完全信息导致信息成本增大

众所周知,无论企业花费多大的代价从外界获取信息情报,对企业而言要么是既成的事实要么是预测未来的境况,这些信息的使用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不仅发展迅速,而且也更需要这种迅速发展,它需要企业能够把握信息的瞬息万变,要能做好决策。然而,现实情况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企业根本无法面面俱到的把握好来自各方面的外部信息,只能大体把握市场变化的趋势。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也正好处于自身的一个发展优势环境中。对于决策者而言,不同的决策者对于信息的把握以及运用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只有完全的利用信息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决策成本。

2、不注重信息的获取导致利用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增大

成长期中的企业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企业处于市场上的亟需,产品不会缺乏销路。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于信息情况的搜集不会太重视,反而它们还会认为过多的在信息成本上的投入是一种浪费。

(二)成熟期企业信息成本的形成分析

1、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致使信息成本增大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面对着一个复杂的市场环境,这一时期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能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他们的产出已经足以从数量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为了能准确的获知市场的情况,就会增加信息成本的投入。

2、组织系统钝化导致信息成本增大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其组织系统趋于钝化,使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摩擦损失"从而使得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增大。造成信息成本的加剧增长,从而使决策成本的不断增加。

三、企业成本分析

对于企业的成本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几乎是差不多的。

1、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增大成本

劳伦斯・米勒也曾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说,公司唯有发展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励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只有这种公司在竞争中才有可能成功。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存在健康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缺乏团队精神,员工精神涣散,可能存在这种不利的现象:人和企业的所有者即委托人之间存在自身利益上的冲突,这样会导致有损于企业集体利益的个人行为的出现,所造成整体决策的机会损失,从而形成成本。

2、竞争激烈致使知识成本增大

知识储备缺乏或知识的获取滞后对于决策的时效性的需要,会导致决策失误或机会损失。这样,知识贫乏的决策者要获得决策所需知识,则需要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如企业培训自己的员工等活动,所有这些都需要花一笔学费,形成决策的知识成本。

成熟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是最为激烈的,由于市场的竞争除了需要企业决策者自身不断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职业经理人和员工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对于知识的付出就增加了成熟期企业决策中的成本。

四、企业决策成本的控制

通过之前对决策成本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了解了企业决策成长增大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能有效的控制决策成本下面一些措施应当予以应用。

1、借助情报企业搜集信息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所面对市场受到竞争者的争夺,环境复杂、竞争激烈、单单只依靠企业内部的信息搜集部门已经不足以应对如此众多的竞争者,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引入专业情报公司的帮助,它们可以搜集到企业需要的有用信息。而企业的情报部门可以抽身应对一些重要的竞争对手,实现对竞争对手信息搜集的优化。达到对外部竞争对手信息把握准确的目的,实现对企业决策成本的降低。

2、加强与供应商的协同

企业与供应商的协同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信息收集和原材料供应风险的防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将改变原有的竞争关系,使它们由竞争走向合作,使双方协同发展共赢。实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信息的对称,从而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

3、引入消费者参与企业决策机制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企业经营决策效果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消费者的检验。而让消费者参与决策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消费者对于决策效果的认同,并且从中了解到消费者对于新替代品需求情况的信息。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可以保证决策方向的准确性,达到降低决策成本的目的。

4、建立弹性化、简单化和信息化的组织结构

建立这种结构有利于消除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中的摩擦和不健康的小团体文化。弹性高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随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和文化氛围;简单化和数字信息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从而达到降低决策成本的目的。

5、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由于委托过程中目标不一致所造成的决策成本增加问题。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会促使经理人为决策者提供所需决策信息。

6、合理分配决策权

为降低成熟期企业决策的成本,企业决策权应该是在管理层上下目标一致的原则下,按知识和信息优势分配决策权力,即将决策权分配给拥有知识和信息优势的人。

五、结语

处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出现同质同效的趋势,企业如何挫败对手,获得消费者手中的订单,成为各个厂商竞争的焦点。如何获得比他人更强的竞争力,也是我们研究的热点。企业决策成本作为影响企业的利润的一个项目在现代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因此,决策成本对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企业都有着不可限量的影响,都该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曾燕,霍国庆.信息成本研究的视角[J].中外管理导报,2002,(11).

[2]王维,盛秋生.企业决策成本的形成与决策权的分配[J].统计与决策,2003,(4).

[3]王东民.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战略选择[J].特区经济,2005,(9).

企业成本分析范文2

关键词: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一、成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是企业补偿生产的尺度

众所周知,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其日常的生产耗费全部由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进行补偿,而成本恰恰就是该补偿份额大小的衡量尺度。通常来讲,企业一旦取得销售收入,首先必须把相当于成本的那部分份额划分出来,用来补偿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用。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得资金按原有规模进行周转。

(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表面来看,成本是企业的一项负担,但是深究下去,成本还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保障。企业的成本决定了企业的产品价格,因此,成本的存在给了企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最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三)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努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一项客观要求。企业若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的是制定正确的、有效的生产和经营决策。而成本便是影响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首要因素,因为在市场价格为已知且无法改变的条件下,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便是企业的成本。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范围、手段和目的等多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通常以企业是否节约作为判断依据,极其片面地从成本的降低以及力求避免某种费用的产生入手实现成本控制,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了节省和节约。这样的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却很少从效益的角度看待成本,很难应用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分析决策,很难依靠发生的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在上述错误观念引导下,企业盲目追求低成本,导致许多有效措施难以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控制的实现。

(二)企业成本控制措施不完善

虽然某些企业意识到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控制措施上却出现了漏洞,有些有效的政策也未能得到全面的执行,最终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企业成本控制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成本预测机制,缺乏内部成本控制上的相关措施。第二,部分企业制定的控制措施存在 “走过场 ”现象,没能够切实进行贯彻与执行。第三,某些企业在执行中缺乏监督 、核查,工作没能具体落实到个人,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第四,某些企业只是表面上制度健全,但这些制度却只能够满足成本核算和初级成本分析,难以经受得起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效果,使得企业预算的约束作用大大弱化,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与浪费。

(三)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成本核算在内容上的不全面主要是指企业中的许多资产未曾得到充分计量。企业的一些特殊资产,比如土地等自然资源,被企业控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由于此类资源不能够精确测量,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得到充分反映。此外,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生产要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知识资源的消耗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一部分,然而现阶段的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均将知识资源的价值摊入到了管理费用当中,不曾归入产品成本的范畴,显然已不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成本的内涵。还有一点就是企业对人工成本的核算也不完整。

(四)存货控制不严,导致资金停滞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企业对采购成本的管理相对薄弱,未能够执行预算监控机制。通常情况下,人们把预算监控称作预算管理,也就是把企业的决策目标和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行规划,以便于科学地量化,从而促使该目标与规划可以顺利实现内部管理的运作。此外由于财务人员 、采购人员以及仓库保管员之间没能进行积极配合,致使采购成本占用的资金量较大,期末存货占用的资金通常会达到销售收入的两倍甚至更多倍,从而导致了资金成本高,资金周转缓慢,甚至停滞。

三、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成本控制的效益思想

企业的现代化经营首先必须把市场需求作为自身管理的导向,企业不仅仅只要求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还要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而且还要力求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成本效益观念作为企业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最终支配思想,要求企业从投入和产出两者的比率来看待成本投入的必要性。在产品和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企业应尽量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尽量多的利润产出。

(二)加强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要求企业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优越性这一角度来入手和深入,同时将所有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纳入企业强化管理的范畴,最终使得所有员工都能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关心,并进行层层控制和处处把关。只有企业全心全意的依靠了广大员工,同时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企业形成群体敬业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这将会有效克服企业员工只管拿钱,不闻不问企业投入产出的固有观念,同时成功树立起了“企业是我家,人人都有责 ”的企业大局观。切实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全员责任成本意识,从而使得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成本控制现状得到了根本转变。

(三)完善生产环节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控制

完善企业生产环节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企业仓库物资管理力度,同时完善企业的材料领用制度;其次,企业要真实模拟市场运作,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市场模拟机制,并且要建立企业责任成本中心,以此来考核和控制企业的责任成本.

(四)依靠科学的投资决策进行成本控制

投资管理和成本管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一旦企业的投资管理不善,必将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压力。在此前状态下,当论及企业需要加强成本控制时,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成本控制的中心放到材料、定额等成本的控制上。但是,如果我们从财务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就会不难发现投资企业的投资不只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同时还能够以折旧的形式成为企业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只有把投资搞好了,才能够避免与企业投资有关的人工费 、材料费和修理费等成本项目上的支出浪费。

(五)树立战略成本意识

企业树立产品成本意识具体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给以足够的重视。这种战略性的思想必须有效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可以树立起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企业的管理层要想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要加强自身应收账款的管理,同时加大账款的催收力度,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 ;第二,企业要加强物流管理,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尽最大努力降低自身的存货比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存货周转率;第三,企业要加强资金的调度和使用,尽量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尤其要注意及时清理企业的内部资金,尽量采用统一的结算方式和资金调度方式,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必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必然会导致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难以应对。但是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否顺利开展,企业的降本增效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全面程度、改善力度的到位程度和降本增效意识的提高程度,这一切毫无疑问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的开展迈向崭新的轨道。

参考文献:

企业成本分析范文3

关键词:建筑装饰企业 成本分析 控制措施

科学、合理地运用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装饰企业的经营成本,全面提高建筑装饰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所以,建筑装饰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成本分析,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从而打开利润空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这对于促进建筑装饰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更是面对当前装饰成本价格上涨的压力的必然选择。

一、建筑装饰企业成本分析

所谓建筑装饰企业成本分析,是指建筑装饰企业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本企业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从而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只有借助成本分析,建筑装饰企业才能够正确评价其成本计划的执行成果,揭示本企业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建筑装饰企业进行成本分析时,对每个项目的成本分析必须透彻,找出本质性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主要是对人工费、材料费、现场管理费用、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每一成本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便于了解工程成本降低的真实情况。其中,人工费、材料费、现场管理费用是建筑装饰企业工程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费是指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木工、油工、瓦工等,它大约占整个工程费用15%。材料费主要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包含装饰材料、木材、钢材、建材、电料及其他零配件及半成品材料等,它一半占整个工程费用50%~70%左右。现场管理费是指施工项目管理部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一般为直接费用的5%~10%。综合上述,建筑装饰企业工程费用中的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共占整个费用组成的90%左右。由此,为了全面实现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必须对这三大主要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说加强这三大主项的成本控制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对于建筑装饰企业实现成本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建筑装饰企业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不仅要对工程各项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还要从各环节加以把握,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认为要实现成本控制,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大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实现成本最低化

为实现成本最低化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建筑装饰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潜力,增强管理者及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率观念。要从成本控制的优越性方面加以引导和深化,将一切影响成本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范畴,把好每一道关,层层控制。通过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使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成大局观,为成本控制提供人力保障,从而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改变。同时要建立审查监察制度,对各项人工材料等成本发生的行为进行审批、把关,更有效的控制成本。

(二)建立有效的材料信息资源库,实现成本管理科学化

在建筑装饰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施工材料消耗通常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70%,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为此,建筑装饰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材料信息资源库,统计出自身常用装饰材料的信息,将材料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将用量较集中且价格较昂贵的钢材、装饰材料等主要材料实行重点管理,并通过批量采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减少装饰材料的销售环节,在双赢的基础上形成装饰材料供应链,从简化供应环节中节约出材料供应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建筑装饰用木制品及建筑装饰用石材等工厂化生产,更好的减少浪费,节约材料。

(三)严格控制人工费用的支出,实现费用合理化

除了材料费外,人工费也是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制造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控制和降低人工费用的支出的目的,建筑装饰企业应依据企业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有效的企业内部定额人工定额水平或人工信息指导价,并根据工程的实地情况制定调整幅度,在工程开工前期就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指导价作为知道施工人工费控制的标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标准,来控制和降低人工费用的支出。

(四)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现利润最大化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装饰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按经济合理、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要考虑重点与关键工程,但也要安排好衔接和配套工程。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和劳力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有效地使用劳力,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建筑装饰企业内部潜力,做到少投入多产出,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ERP系统,整合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建筑装饰企业应当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积极有效地开展成本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最终使我国建筑装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华.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0

企业成本分析范文4

关键词:专职;现状;税务会计;税务成本

从笔者多年在企业从事财务和税务工作的切身体验以及在与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当前企业对税务的“重视”程度。但这种“重视”

并没有体现在对税务工作人才物的投入,尤其是人才的投入上,而是表现在对税务部门的“担心、害怕”上。当税务部门检查企业的税务状况时,深信自己没有偷税、逃税的企业为什么会“担心、害怕”呢?很明显,这是企业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企业税务活动现状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能较好地解决自信心缺乏的问题(实际上是合法纳税的问题)。笔者将从分析当前企业税务活动现状出发,结合税务会计理论以及企业和税务部门税务成本分析,探讨企业设置符合企业规模的专职税务会计的可行性。

一、当前企业税务活动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办理各种纳税事项,都是由专职财务人员兼职办理,没有专门的税务会计来专职处理与税务部门的各种事项,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这一状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十分“担心、害怕”税务部门,并且很可能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为,一方面企业没有专职税务会计,不能准确理解税务政策法规而多计提多缴税,另一方面是当企业不能准确理解税务政策法规而少缴税时,税务机关一旦查出来,企业将面临加倍的经济处罚,甚至行政、刑事处罚,不少的企业在这方面是有经验教训的。分析形成目前企业税务活动现状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考虑,第一,有的企业甚至税务部门的同志传统地认为,财务人员办理税务事宜是顺理成章的事,并无不妥之处,甚至认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会有冲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第二,有的企业考虑,如果增加专职税务人员(机构),企业的管理成本会增加。这两方面的顾虑和考虑是造成目前企业税务活动现状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作重点分析。

二、成熟的税务会计理论是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基础

税务会计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依据税收法规,运用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税务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与策划,目的在于使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地缴纳税金并向税务部门提供税务信息的会计学科。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企业税务会计逐渐成为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税务会计被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我们之所以认为税务会计能够作为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并妥善解决税务活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税务会计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和监督税款的形成、缴纳等行为;2、税务会计有着与财务会计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作为税前扣除费用的确定、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等等;3、税务会计有着明确的目标: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要求核算纳税人的全部税款,正确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人税务活动的分析,保证正确执行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4、税务会计有着特定的核算对象:包括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应税所得、税款申报与缴纳等等;5、税务会计有着规范的操作程序:通过财务会计现有的会计科目,对企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税种进行反映和监督,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各种税金,其核算的数额通过财务会计的科目,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和各税种的申报表中;设置"税务调整"账目调整应税所得,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核算内容计入该账目,该账目只是作为备查账目,不必登录在财务会计账簿中,在纳税时统一调整;6、税务会计有着独特的收入损益确认原则:财务会计的收入实行权责发生制,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会计利润;税务会计的收入实行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并且修正社会福利、公共政策、期间费用和权益的扣除标准,强调"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不同,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重视可以预见的事项;7、税务会计强调进行合理的税收策划:纳税人在其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活动中,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以合理纳税为目的,运用科学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合理筹划企业税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的管理活动。

我们不难得出,税务会计是一门成熟的会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在税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按照税务会计的要求开展税务会计核算,将完全能够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同时税务机关以及其他信息需求主体的要求也完全能够得到满足。

三、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企业税务成本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企业依法向税务机关申报和缴纳税款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因此,企业在履行该义务时,发生与涉税事项相关的费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这些费用界定为企业税务成本。在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前,企业的税务成本是较高的。大家知道,目前我国实行的基本是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税务会计事项采用企业先自行进行帐务处理,但是,由于税收法规没有明确的与之匹配的会计处理办法,企业操作时无从下手;然后,在纳税时由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但由于涉及调整的事项繁锁和复杂,企业可能顾此失彼,这些都导致企业的税务成本居高不下。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企业就可以按照税务会计的要求进行税务处理和纳税。超级秘书网

由于税务会计有着自己独立完整的涉税会计核算体系,能明确地对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进行界定、协调与处理,同时在纳税阶段,减少了调整事项的烦琐和复杂,这样,企业的税务成本会大为减少。当然,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或机构需要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但这种成本的增加是有限的。

因此,对比相关成本的增减,结合前文我们谈到的涉税处罚和多计提多缴税,设置专职税务会计仍将带来企业税务成本的明显减少。

四、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税务部门的税务成本分析

对税务部门来说,税务成本是指取得税收收入而在税收征管方面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征管成本和稽核成本。在财税合一的会计模式下,由于税务会计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无法全面提供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增大了税务机关征管和稽查的难度,必然耗费较多的征管和稽查成本。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在税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纳税人涉税会计核算质量、纳税申报准确率将大幅度提高,这直接减少了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完善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能为税务机关提供全面、准确的企业纳税信息,为税务机关展开稽查提供便利,大大降低稽查成本,从而降低了税务机关的税务成本。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对于小企业,如果不具备设置专职税务会计(机构)的条件,那么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代办涉税事宜,由他们来充当专职税务会计的角色,在这方面税务机关可以积极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使小企业也能按此要求进行规范报税与纳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是完全可行的。作为企业要加强税收法治观念,要变“怕税务知道”为“就怕税务不知道”,因为,企业要发展壮大,不能以偷税漏税作为手段,而应当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积极搞好税收策划,选择最佳纳税方案,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财务决策,而这正是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初衷之一。

企业成本分析范文5

关键词:铁路企业 成本分析 成本控制

一、铁路企业的成本费用的特征

铁路企业为完成客、货运输任务而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切费用成为运输支出。它包括支付的材料、职工工资、燃料、电力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运输支出总额,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成本。铁路运输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成本费用也是不间断地发生,造成铁路企业成本十分复杂,需要在全面分析成本动因的基础上,系统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二、铁路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必要性

在2013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提出全年经济目标:总收入达10263亿元,同比增加5.2%。但近年来运输成本不断增加,2012年成本上涨13%左右,受人力成本上涨、运行维护成本上升、财务费用提高等因素,2013年铁路成本将继续上涨。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是铁路企业提升盈利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铁路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资本投入都非常高,但另一方面,不同于某些大型垄断企业,铁路企业的收入利润都很低,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根据最简单的盈利模式:利润=收入-成本,要提高铁路企业的盈利水平,就要降低铁路企业的成本费用。因此,有必要对铁路企业成本费用进行控制。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意义在于: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催生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未来资本市场之路引人关注,为适应铁路企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首先需要强有力的积累资金支撑。需要对当前运输成本实施有效控制措施,不断改善铁路运输经营状况,优化现行运输生产组织。铁路企业只有挖潜改造、控制运输成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减少市场压力,对内才有能力稳定职工队伍,减小内部压力。

三、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几个主要途径

(一)健全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长效机制

铁路局和站段是铁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因此要健全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的成本控制。1、约束机制是铁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由铁路局和所属站段生产经营责任书,运用全面预算、成本计划、财务审批制度等手段,将直接成本及机车运量、燃油支出、材料费、水费、电费等各系统效率、效益指标明确分解下达,作为经营责任目标中的一项重点考核内容,与站段领导班子的考评连挂。2、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全体铁路职工参与成本管理。路局根据月度成本节约情况,按比例对站段、车间、班组进行奖罚并考核到人,以调动全员节约的积极性。3、实行运输成本精细化管理。将铁路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内的各班组、各工序,管理责任具体化,实施劳动定额管理,支出科目负责制,从而达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

(二)加强铁路运输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

最近几年人力成本增长过快,以及未来这一过快的不可逆转的增长趋势,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应对的挑战。首先,随着铁路企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铁投入和运营,对专业的运输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成本和培训费用不断的增加,人力成本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其次,我国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铁路系统一线职工也实现了连续三年的加薪,铁路职工对高工资、高报酬追求的迫切性,是造成铁路企业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又一主要因素。再次,我国政府把过去传统的六天工作制改为五天,增加了一年中的法定假日,对企业劳动时间的减少,至使铁路企业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铁路运输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途径:1、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行绩效考核,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管理机制,挖掘职工的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铁路职工的干和劳动热情。2、合理定岗定编,减少人员流动。科学定岗、严格定编是节约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设置合理的岗位和配备合适的人员,并结合铁路运输过程,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已达到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投入的目的。尽量减少铁路通勤人员,铁路职工异地工作占了很大比例,压缩通勤费用将会大量的减少成本开支,最大限度的降低无效损耗。3、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人工成本结构。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4、随着铁路企业的深化改革,政企分开、市场化的运作,对庞大政工体系和后勤部门实行合理瘦身、减员增效。

(三)落实节支降耗,控制成本支出

从经济层面讲,国家发展到今天,综合交通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国家战略物资的运输中,物流成本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控制铁路企业成本支出,严格落实节支降耗,是减少成本支出的重要措施。1、在运输过程中大力降低能耗、压缩设备运用和维护成本,是节支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大力降低机车车辆能耗,优化机车交路,减少单机走行和机外停车,降低违流运输周转量,减少空车回流和排空压缩设备运用与维修成本。2、降低空调发电车燃油消耗,加强加油及用电管理,降低电负载,严格规定使用照明、空调、电采暖等电器设备,控制用电量。3、加强铁路建设投资过程控制。大力节约工程投资,对立项的建设项目,统筹设计、统一规划,避免交叉重复建设。4、加强采购价格监管,依据价格变动及时修订物资采购限价,采取竞标采购、比质比价、最高限价管理、扩大厂家直供范围等措施,节约物资采购成本。5、加强机关节支降耗工作,压缩通讯费、差旅费用及其他费用支出,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会议时间大力压缩短途运输费用支出,严禁公车私用,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支出。

(四)减少铁铁路企业负债,降低筹资资本

中国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必然导致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铁道部总资产4.3万亿元,总负债2.66万亿元。2.66万亿元的总债务中,主要为2.18万亿元的有息负债,另有4838亿元的应付款。从期限上看,大部分债务均是2008年以来高速扩张的产物。从债务类型来看,铁道部及下属企业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券总计为7591亿元。铁路系统的经营现金流很难支撑大幅攀升的债务还本付息。解决铁路企业的高额负债,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减少负债降低筹资成本:1、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对铁路逐年增加投资额比例。资产分类管理,铁路分类建设。即公益性铁路由政府承担,经营性的铁路由市场化方式来进行操作,社会资本应充分进入到铁路行业。2、通过铁路企业自身挖潜提效,增收节支,加强管理,增加企业资金积累。3、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合资铁路,推进既有铁路股份制改革,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资铁路建设。4、路还有很多高铁等优质资产,这些优质资产将来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改制成企业后,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或者上市来筹集资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与工具,吸收民间资金进入铁路企业,力争多渠道低成本融资。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降低维修成本

企业成本分析范文6

关键词:管道运输;成本控制;天然气

一、相关成本分析与控制理论

现阶段,国际上比较成熟、盛行的成本管理制度有标准成本制度、目标成本制度、作业成本制度、以及价值工程等。成本控制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确定;将目标成本与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对差异进行分析并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跟进信息反馈工作;设计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由上可见,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分割,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由成本分析工作提供,成本分析也能够检验成本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

二、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成本特点与技术经济特点是天然气管道运输工作的主要特质。管道运输方式所表现出的优势与劣势是技术经济特点的主要内容,管道运输的技术优势是运输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以及建设速度快等,同时管道运输不产生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管道运输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管道运输的服务弹性不足,无法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现阶段,天然气管道运输仍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管道运输的固定投入较大。通常情况下,管道运输的距离决定了运输工作的成本,运输量几乎不对管道运输的成本产生影响。

三、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成本分析

(一)开展基础性的成本分析工作

1、对成本责任中心进行明确。确定管道运输的成本责任中心,依照管理层次对成本责任中心进行划分,所得到的责任中心分别是公司、站场、管理处以及巡线队等。同时,依照管理部门的不同开展成本责任中心的划分工作,不同的职能部门是不同的成本责任中心。应当依照层层管理与归口管理原则紧密结合上述两类成本责任中心,从而促成一个健全的成本责任体系。2、对成分分析资料进行完善。成本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料,资料的精确、完整程度决定了成本分析工作的质量。成本核算与预算资料是成本分析资料中最重要的组分,为了确保成本分析工作的质量,必须要保障预测的各项定额与预算的各类成本数据的可靠与完整,为此,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必须要着力于建立合理、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以及成本预算体系。

(二)做好责任成分分析工作

成本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能够被该责任中心所影响与控制的成本即是责任成本。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成本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之和定义为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责任管理是责任与责任成本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产物。责任成本管理成功地转移了成本管理的重心,也就是实现了成本管理重心由“管事”向“管人”转移。

四、成本控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主要单项费用控制

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应当对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的单项费用开展控制工作,该工作需在专项费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验表明,对主要单项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企业成本预算工作的执行质量,进而达成缩减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人员应当充分借鉴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如成本动因理论开展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在成本动因理论的应用后,财务人员能够准确、快速地锁定重点单项费用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也就是导致资源耗费现象的根本原因。在成本动因被确定后,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能够以成本驱动因子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成本管理理论来实现缩减企业经营成本的目的。

(二)做好预警控制工作

任何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都应当具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企业未能意识到风险的预警与事前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自身的经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风险。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必须做好预警控制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预警体系,对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开展动态预警控制工作。成本与输气量的配比指标、成本费用预算差异率指标以及成本类指标是预警指标体系的主要构成成分。在相关指标的预警区间与标准值的确定工作中,财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相关的风险控制原则开展工作,采用预算确定法以及经验测定法等先M的工作办法。

(三)做好成本考核工作

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成本考核工作。当前,成本考核是管道运输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组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成本考核工作是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财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重点指标完成状况与成本费用开展综合性的评判与分析工作,随后需要结合评判结果对各类责任主体进行表彰与处分,如此可以有效激发优秀责任主体的工作积极性,遏制责任主体不良行为的发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对各单位、各部门的预算完成状况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区分员工与单位两种不同类型的考核对象,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与权重系数来提升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与客观性。

五、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此,广大财务人员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善于利用先进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理论方法,企业应当健全成本管理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天然气管道运输事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