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1
看书趣事
说起看书,我不禁想起童年看书的趣事。小时候,我不怎么喜欢看书,偶尔看看《看图写话》或《小童谣》。有一次考试,最后的看图写话的图我觉得很熟,想了想,原来在《看图写话》这本书中看过,我就用上书中的好词好句。结果得了满分,我想:原来书这么好,我得多看点书。
还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两本长篇小说《草房子》和《青铜葵花》。这两本长篇小说使我如痴如醉,沉浸在了书中。放学后,我又捧起书,继续看。一不小心撞到了电线杆,我以为是个人,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不小心撞到你了。”我又绕开走。回到家,我急切地把作业写好,并检查好,目的是看那本还没看完的书。要吃饭了,妈妈叫我,可我听得到吗?当然听不到。妈妈见我还没去吃饭,很生气,走进屋,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拉出去。晚上睡觉时,我怎么也睡不着,总想着没看完的那本书。于是,我等爸爸妈妈都睡了,拿来一块布,包在台灯外,使灯光变暗。再拿出书来看。看着看着,就忘了夜里妈妈会不定时地来看我。妈妈来看我了,见我屋里亮着暗灯,以为是小偷,便把爸爸叫醒,走进房间,爸妈把我当成小偷,拿起拖鞋正要向我打来,我便急忙说:“我是诗雨呀!”那一次,把我和家人都吓了一跳。于是,我决定晚上只看一小时书。
我知道了要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但要会选择时间看书!
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2
一、听老师大声读――让好书不寂寞
“听老师大声读”往往用在识字不多的一二年级孩子身上或不识字的学龄前孩子身上,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倾听习惯。如果这种办法用在四年级学生的身上,大家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我在实践中发现,“听老师大声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
记得曾接过四年级的班级,接班后,发现很多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于是,我让孩子们带书到学校来读,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我想到了儿子经常拿着书要我读给他听的情景,我读书的时候,他总是听得那么专心,还不时提出一些天真有趣的问题。能不能在四年级孩子的身上也采用这种方法呢?我决定试一试。
我开始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为学生读书。我根据书中的情节变化读书的语气,通过我抑扬顿挫的朗读来牵动孩子们的心。当读到情节曲折的地方,我则故意停下来,让孩子们想象下面的情节,看看自己想象的与书中写的是不是一致。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都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认识到“听老师大声读”有以下几点好处:
1.“听老师大声读”解决了书源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书源问题。目前,大部分家庭的藏书还是非常有限的, “大声读”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其次,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可以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
2.“听老师大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由于老师读的书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再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读,每次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会觉得一本好书原来有这么大的魅力,读书有这么大的乐趣。渐渐地,他们会感到单听老师读不过瘾,自己得找本书读一读……久而久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3.“听老师大声读”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大声读”并不是单纯地从头读到尾,单纯地让孩子们听。老师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传授一些读书方法。例如,老师读书过程中有时会停下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象;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重复一下所听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另外,孩子们听老师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老师读书的语气和语调,学会如何有感情地读书。
二、分享阅读――创造共同的语言密码
分享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
1.导读引发阅读期待
我在引导四年级学生阅读米切尔・恩德的绘本故事《光屁股的大犀牛》时,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值逐渐升温。
(1)导于书名处。在阅读前我先出示题目,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孩子们自然会不约而同地不好意思笑出声来。作为老师我当然明白缘由,但还是故作糊涂地问:“你们笑什么呢?大犀牛怎么会光屁股呢?”“它本来就是光屁股的嘛,这还用特意强调吗?”学生心中的疑问不问自答。借此机会我出示一张犀牛照片让孩子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看到画面,他们自然想到了“凶猛、不可一世”等词语。接着再出示一张完全不同的犀牛照片让学生对比,并且解释道:“这也是一头犀牛,而且就是刚才的那头巨大、不可一世的犀牛。刚才的那头凶猛、不可一世的犀牛怎么会变成如此模样呢?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相信孩子已经有了尽快阅读的期待了。
(2)导于精彩情节处。老师要善于抓住精彩情节引发学生阅读期待。在和孩子共同阅读这个绘本故事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一下大致内容:
这个犀牛名叫粗脖子・诺贝特,它特别霸道,在草原上没有谁敢欺负它,所有的动物都怕它,为此狮王查理还特意给大家召开了一个逃跑会议。
接下来的环节是这样的:
老师:是啊,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偌大的一个草原顿时变得空空荡荡,只有一只叫小卡尔的犀牛鸟还在。它靠啄食犀牛身上的小虫子为生。它很小,很灵活,犀牛拿它没办法。小卡尔没有离开,它想到了一个办法,它要用自己的方式消灭犀牛。
想象:这小小的犀牛鸟有办法对付如此庞大的犀牛吗?假如你就是这只犀牛鸟,你会想出怎样的法子来对付诺贝特?
老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有意思。这只犀牛鸟可不简单,它的办法肯定让你意想不到。想知道吗?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结局。
就这样,随着故事情节的迭起,孩子们以一直处于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状态,表露出了较强的探究故事结局的求知欲。而此时教师的稍作暂停、故弄玄虚,一下子将学生的探求胃口吊起,然后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们精彩还在后头,若想了解其精彩结局,敬请阅读原文。这样学生对此故事的原文就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教师借此良机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便会保持很高的兴趣积极去阅读这些书籍。这样的导读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孩子们在阅读完这本书后相继阅读了恩德的《犟龟》《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吃噩梦的小精灵》《出走的绒布熊》。
2.主题探讨共享读书乐趣
草房子好词好句范文3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阅读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语文老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就是如何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如何从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入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猎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培养适应新时展,知识面广,善于读书学习的多用人才。
1、以好奇心调动阅读的欲望
儿童天性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习惯。
如向学生推荐介绍书籍时,可选取其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内容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述,创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的书籍,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间变换,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2、在活动中强化阅读的兴趣
在班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如:每天“早间播报”,让学生介绍收集来的片段,或介绍新人新事,自己喜爱的读物。又如: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利用班队活动课举行故事会、诗歌及精彩句段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3、借推荐书目引导阅读
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毛鲁斯去旅行》、《亲爱的汉修先生》、《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故事性强的文章,可让他们看《夏洛的网》、《蓝色的海豚岛》、《彼得・潘》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名家名著,如《草房子》、《鲁宾逊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斑羚飞渡》等。既有助于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构造有一定认识,还能从中读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阅读习惯的形成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这种动作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至人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有一个这样的统计数字。我们一般人读普通的书籍,每分钟200字,做到不仅理解而且能够欣赏,应该是不成问题。按上述方法计算,每天坚持读10分钟,一年就可以读15本书,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
对于学生每天阅读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坚持。这一点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读书时间。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十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天天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
2、培养有目的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中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由表及里,深入思索,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如读琦君的《桂花雨》只有化身为文中的“我”,才能体悟到那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承载的如许深厚的儿时记忆与对故乡的怀念。另外有目的阅读还要与文本对话,比如读《鲁滨孙漂流记》,能学会面对困难时,从绝处看到希望的火花,乐观、冷静、不向命运低头。若能进一步将之用于处理生活中的困难,那这一课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了单一的文本教学,其意义更为深刻。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其中新颖、独到的地方记下来,在边读边记的过程中,一方面积累了语言,一方面加深了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作读书笔记,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它是把读、想、写结合在一起,持之以恒地记笔记,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记下读了什么书,作者是谁,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书中的好词,好句等。
古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积累知识,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激发他们努力探索的欲望。
三、阅读能力的综合评价
对阅读教学而言,应有完整的评价办法,各方面分门类别,有检查,有记载,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控,才能有力促进阅读教学的进行,使之成为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保障。
1、是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一般要求是: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注意、语调和速度。这又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 :正确朗读,读得流利,有感情朗读。虽然这三方面是由低到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分割开来,应该从学生开始学习朗读的时候就较为全面的要求。
2、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这主要考察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是否拥有丰富、广泛的词汇量。
(2)能否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
(3)能否筛选关键词句和理解主要意思。
(4)能否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5)能否回忆重要细节。
(6)能否把握文章结构。
(7)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读物进行准确、完整的概括。
(8)能否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
3、是对阅读欣赏能力的评价。这是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不象评价阅读理解能力那样,有正确、量化的依据。欣赏是对作品的整体说的,包括内容和形式,它是阅读者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和联想,所以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重在评价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即评价他们通过想象是否正确把握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丰富地再现了作者创造的形象。 正如《解读》中所提到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