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建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范文1

【关键词】低碳;低碳建筑;建筑设计

引言

早在2005年,我国曾批准建设四个建筑节能的示范项目,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各两个。如今座落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节能楼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四个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之一,现在则是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所在地。这样一座采用了大量高新技术的楼宇的运行成本甚至比我国以往一些采用传统方式建造的建筑实际能耗及运行成本要高很多。

中国要想真正在建筑方面降低能耗,必须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节能减排模式。 曾担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老教授秦佑国也多次指出,过去一度成为时尚的那种以全封闭式建筑追求恒温效果的建筑模式,并不见得能实际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违背自然规律。而实践中,大功率空调系统的运行,正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1年1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签订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北京、河北等全国诸多地方主打“低碳”概念的示范城、建筑示范项目或立项或通过规划,也都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节能减排40%―45%,建筑节能作为其中的重头戏受到各界瞩目。然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科研开发处处长陈新也坦言,截至目前,我国关于低碳建筑乃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体系尚不明确。何为低碳建筑?怎样建设低碳建筑?低碳建筑中关于碳减排的指标体系怎么量化?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等概念又有什么关联?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先要从串联这些问题的核心――建筑设计。

1 低碳建筑模式的选择和低碳建筑的关键

1.1 低碳建筑模式的选择

一位建筑界资深人士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建筑节能工作的经验,试图给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概念,即某些建筑或许真的能达到节能百分之多少的目标,但这种所谓的节能可能是在与那种未曾采用节能手段或技术、产品但为了追求较高舒适度或其他目的而使用大量高能耗设备的建筑运行情况相比时得出的结论,至于此类节能建筑的实际能耗,则可能比传统模式的建筑能耗还要高。

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建筑界专业人士的眼中,关于建筑节能的理念与模式,也存在不同的理解与选择。 对此,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DGNB) 中国首席代表、中国建筑节能委员会(CBEEA)副主席卢求指出,中国在追求绿色建筑以及建筑节能的过程中走过一段弯路,过度强调技术应用,而没有完全认识到建筑节能的综合治理。“过去是采纳多少技术就有多少分,为了获得好的得分指标而分解、孤立地采用一些技术与产品。这种片面而不成熟的方式,导致使用了价格高、能耗也高的产品而未能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如今倡导低碳建筑,同样存在这种理念与模式的选择。”卢求说:“当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为了追求节能减排,重回到窑洞式的生活,同样地,我们也不能为了享受现代化的技术及生活,而过度浪费资源,忽视节能减排。”这里面,自然有个“度”的把握。“人们追求舒适的生活需要有足够的能源做支撑,但人类更好的生活方式也不能以过度奢华地耗费能源为代价。所以我们需要在最低的能耗与最合适的舒适度中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卢求坦言:“在这个过程中全封闭的手段不见得是最好的,它或许适合一些高端建筑,但不适合大规模推广。”所以,提倡低碳建筑,核心还在于节能减排,特别是碳的减排,同时也要兼顾舒适度,兼顾百姓的需要。

1.2低碳建筑的关键

那么,究竟何为低碳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认为,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

过去所讲绿色建筑,主要关注的是节能与环保,而低碳建筑更多的着眼点在于碳的减排,当然核心都是节能。此外,低碳还是很综合的概念,包括交通规划、小区道路的设计如何便捷步行,水的减排如何降低对市政管网的冲击等等。另外低碳建筑的概念相较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等,实际范围最窄,是人类因为一次性能源消耗引起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保护措施,“而众所周知,低碳的概念可与经济活动紧密相连,通过碳减排继而进行碳交易,从而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明确低碳建筑乃至于推广低碳建筑的关键都在于如何将碳减排量化”。

对此,加快建设低碳建筑体系,我国应积极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同时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卢求也指出,低碳建筑领域的推进,带动的是一个产业,而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政府的理解与引导,需要技术领域的创新,更需要消费者低碳节能意识的提高。

2 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低碳设计

总的来说,数字化技术主张采用国际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建筑整体或重点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监控、反馈、控制,从而减少建筑物碳排放量的释放,达到低碳建筑的基本要求。低碳建筑设计借助数字化技术的相关软件,可以进行建筑碳排放量的模拟与测算,在几分钟内便可计算出建筑的碳排放,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也使建筑低碳化设计中的物理环境条件的参数化设计和数字化精确调控成为现实。另外,数字技术结合环境科学可以对建筑将来的碳排放指标、低碳效应进行准确的计算。另外低碳建筑设计可以借助数字控制技术,借鉴和使用当前前沿的生物技术、防污染技术、再循环和资源替代技术、生态式的能量供应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技术,建立以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减少碳排放量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

2.2 基于物联网的低碳建筑设计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前端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依托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为平台,结合集成分项能耗计量系统,运用适合于各个类型建筑的节能管理系统,并通过对建筑准确的分项能耗计量、公示、建筑环境监测、建筑设备运行监控,实现用能监督管理;通过科学的能耗数据诊断、分析,找出不合理的用能症结,以改进管理的形式实现针对暖通空调、照明等关键耗能系统的改造实施,降低建筑物能耗的使用,实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标。

2.3 基于仿生学的低碳建筑

设计技术与方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仿生学对低碳建筑的影响就是将仿生学的成果和思想方法引入到低碳建筑设计领域。结合建筑生态的技术特性,相关学者借鉴仿生学的学科方法,针对低碳建筑策略,提出了“建筑腔体”的概念。所谓建筑腔体,即建筑采取适宜的空间体形、运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能够利用或辅助利用可再生能源,在运作机制上与生物腔体相似,高效地好地营造出低碳排放高舒适度的建筑。

3 结论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建筑学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建筑学对技术变革反映的迟滞性。建筑学的技术惰性可以说是建筑学与科学技术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建筑若想要有开拓性的创新,必须要破除传统的建筑学与科技逐渐淡化的观念,深入研究低碳建筑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同时,需要建立科学与低碳建筑设计交融的框架体系,积极运用新科学影响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探索高效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推动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军. 当代建筑的科学之维[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刘云胜. 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低碳建筑范文2

1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1.1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1.2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1.3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2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3建筑生态化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3.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3.2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低碳建筑范文3

关键词: 建筑 节能 低碳 二氧化碳减排 低碳经济

一、引言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就更是能耗大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措施建议

1、发泡水泥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建筑保温材料,与中空玻璃一样能够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降低能耗,符合国家节能政策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另外,纤维石膏板是一种暖性材料,热收缩值小,保温隔热性能优越,且具有呼吸功能,能够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3、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隔绝噪音,降低能耗。

4、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5、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

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三、发展建筑节能与低碳建材

低碳建材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追求绿色GDP的建材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低碳建材产业对我国建材行业来说,确实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当然也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发展低碳建材显而易见的几个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就是要快速提升先进生产力的比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已被国家列为产能过剩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产业,更要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重复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建材工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建材业窑炉消纳固体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优势。这些年来,我们建材行业一直在为此而努力,从2000年至2009年,我国水泥吨能耗已降低了40%以上,但我们还有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我们要抓住发展低碳建材产业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子,用事实改变人们对建材行业的误解。二是有利于推进新型建材发展。低碳经济以能源的变革为中心,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其中与建筑材料紧密相关的有建筑节能和节能材料等。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建材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制定出台多项调控政策,激励建材行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积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效控制资源能源消耗,有效控制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推进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

四、结语

建筑实质性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态必然是紧凑型的、有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以减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在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形势下,低碳建筑应更多地采用回收的废旧建筑材料,更多地发展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减少废弃物和固体垃圾。在建筑能源利用上,要实现“高效、低碳、集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能源,另一方面将节能作为一种无碳替代资源。同时,要重视能源规划和低碳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潘家华.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

低碳建筑范文4

关键词:低碳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简单对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做了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认识

1、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能源的巨大消耗成了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作为建筑行业的新的设计理念建筑――低碳节能建筑,成了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低碳节能建筑就是指在设计,建造,利用,维修等方面减少能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达到合理的重复利用能源,为人们打造健康的高品质生活。

2、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原因

我们在理解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时不能过于片面,低碳节能不仅仅指对新的建筑的设计,同时也包括对于现有建筑的改造,例如,我国的建筑现有约430 亿平方米,但是在建筑中的采暖安装节能设施的只有4%,我国每年冬天在采暖一项上的能耗就是发达国家的3 倍之多,可见,低碳节能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在暖气的供应上,有相当一部分的热能被挥霍掉,从下面的一组数字对比就能看出来,以我国北京地区的建筑为例,北京地区设计标准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比分别是:外墙,0.82-1.16 瓦/平方米・度,外窗,4.0-4.7瓦/平方米・度,屋顶,0.60-0.80 瓦/平方米・度,但是瑞典南部的相应的数据分别是:0.17,2.5,0.12。我国的建筑的墙体厚度基本上是80-90mm,而瑞典南部的墙体厚度250-300mm,可见,虽然,我国的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大,但是由于墙体的厚度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热能都在空气中消耗了,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浪费,所以,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对于更好的节约能源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现代化的建筑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住所了,而是要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而节能设计理念的提倡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低碳节能的目的都是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好的生活质量。

3、低碳节能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低碳节能设计理念的提出,得到了人们的欢迎。确实,在现代化的生活理念的影响下,

人们更多的关注生活的品质以及个人生活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首先低碳节能设计能够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其次,节能设计能够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要求;同时,节能设计对我国能耗最大的行业,建筑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策略

1、 节能与节水

一个建筑的主要部分就是维护结构,而维护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个建筑是否实现了低碳节能。首先,一个建筑的墙体非常重要,一般来讲,如果在墙体的衔接处的防水工作做得完善,那么墙体的保暖性就好,进而热能的消耗就会降低,因此,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上,新型的环保节能的材料的运用非常必要。

2、墙面节能

(1) 运用多孔砖

为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合理设计围护结构的构造方案极为重要。墙体保温可以分为单一材料的保温结构和复合材料的保温结构。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我国长期以烧结黏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这对能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严重的浪费。现在不少地区注重发展多孔砖,按节能要求改进孔型和尺寸(图1),多孔砖本身的特点就是质量轻,但是称重的效果好,在建筑中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建筑中的空气流通,还能实现低碳环保,还因为自身的空洞,加快了空气的流通,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图1:小型多孔砖)

(2)加气混凝土墙

加气混凝土生产厂在我国分布甚广。充分利用加气混凝土保温性能较好地条件,按节能要求较过去增加使用厚度5~10cm,用于框架填充墙及低层建筑承重墙。有的工程则在横墙用砖墙或混凝土墙承重的条件下,外墙全用加气混凝土包覆(图2),效果颇佳。

(图2:加气混凝土墙)然而做承重用的单一材料墙体,往往难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要求,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当代墙体的主流。复合墙体采用的是砖或钢筋混凝土做承重墙,而且与绝热材料复合;或者采用钢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用薄壁材料夹以绝热材料作墙体。(如图3)

(3)

保温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维护结构,实现低碳节能,维护结构也是一个方面,当然,这也是我国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根据国际上的标准,越是寒冷的地方,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要求就越高,即要求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越低,从实际来看,我国的问题就在于传热系数过高,有相当一部分的热能白白消耗掉了,所以,维护结构的改善成为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天气干燥寒冷,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就是保温的性能要好,在干燥的气候中不发生断裂,而在像夏天的炎热的季节中,能够在保证室内的透气性的同时更好地抵挡阳光的辐射。所以,在维护结构的改善上,新型材料的运用是重点。

3、 屋面节能 在寒冷地区或装有空调设备的建筑中,屋面应设计成保温屋面。保温屋面按稳定传热原理来考虑热功问题,主要措施是在墙体中提高墙体的热阻。如果为了提高屋顶的热阻,就需要在屋面中增加保温层。对于平屋顶的保温构造,我们建议适用倒置式屋面。即将保温隔热层设在防水层上面(如图4)

(图4:倒置式屋面)

4、 地面节能

地板和地面的保温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实践证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采暖建筑中,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以及不采暖地下室地板如不加保温,则不仅增加采暖的能耗,而且可能因地面温度过低,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在严寒地区,直接接触土元的周边地面如不加保温,则接近墙脚的周边地面因温度过低,不仅可能出现结露,而且可能出现结霜,严重影响居民使用。在热工质量的要求上,地板、屋顶和外墙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采暖房间地板下面的温度,一般都低于室内气温,因而为控制热损失和维持一定的地面温度,地板应有必要的保温措施。特别是靠近外墙的地板比中央部分的热损失大得多,故周边部位的保温能力应比中间部分更好(如图5)。对于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以及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等,应采取保暖措施。课采用在楼板下黏结聚苯板的做法。

(图5:地面的局部保温)

三、 对现有的建筑进行低碳节能的改造。

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不仅仅集中在新建筑的设计上,还应该包括对旧有的建筑的节能改造,例如,在北方的冬天,通常会实施采暖,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本身存在保温层的厚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大量的暖气在进入建筑后会流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更是加剧了能源的消耗,因此,在对旧有的建筑进行改造时,主要的方法就是将保温层加厚,减少暖气的流失,实现低碳节能的生活理念。

结束语:低碳生态建筑模式需要从建筑的整体上进行节能、低碳、生态、环保的设计,

包含采用屋顶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采暖、制冷等技术。我们在设计低碳节能建筑时也不应为追求高科技而滥用高科技,而是实实在在的站在节能减排的一线,做实用而环保的低碳设计。对新一代建筑师来说,意义在于低碳之行唤起了设计理念的完善。目前,低碳生态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优雅、舒适的居住、办公的场所,也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宋丽娟.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3

低碳建筑范文5

关键词:生态原理;低碳建筑;生态设计绿色建筑;节能;发展

Abstract: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situation ha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the energy saving of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Building a low-carbon eco-city, low-carbon eco-community, it has become the main strategy of the global response to challenges. How do we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t is essential.Key words: ecological principles; low-carbon buildings; eco-design green buildings; energy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2、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3、建筑生态化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总之,生态建筑代表了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低碳绿色生态建筑,有助于推动全球生存品质的改善。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低碳绿色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可持续的角度都将有重要的现实。

4、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节能住宅的质量问题和应对策略分析

5.1保温材料EPS板质量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密度不够。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要求的密度值范围为18~22千克/立方米,但在工地抽检的结果几乎没有满足这个要求的,大部分是在14千克/立方米左右。究其原因是施工单位或厂家偷工减料。其二是掺假。一些不法厂家为了增加EPS板的重量,在发泡器中加入金刚粉砂等增重剂,这种伪劣板材又软又重,用手一摸满手都是砂粉。处理这两种质量问题的办法,一是监理单位加强抽检工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通知施工单位退货;二是政府质检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对不良行为的厂家实行退出机制。

5.2 施工工艺。EPS板的有网现浇系统和无网现浇系统,就施工工艺而言,都是以钢筋混凝土墙为基层,把单面钢丝网架EPS板或无网EPS板置于外墙外模板内侧,与墙体一次浇筑而成。其优点是工艺简单,保温层结合牢固。缺点是:主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困难;保温层压缩严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保温层覆盖在主体外表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出现的孔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发现不了,经常发生模板底部“烂根”现象,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补救,将会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浇灌混凝土的落差大,加上振捣棒的振动作用,EPS板受到较大的侧压力,发生压缩变形,厚度减小,降低保温性能。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我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的宗旨也充分体现出绿色建筑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起到的绝定性的作用。建筑是城市组要构成元素,人们对建筑的定义并不模糊,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也只是泛泛的局限于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之类,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方式。绿色建筑是一种观念,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也可以是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还可以是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我国近几年建筑的节能工作也是风生水起,其中也涌现了很多绿色建筑的样板。“飘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大梅沙万科新总部就是绿色建筑的杰出示范,万科让自己的大楼在地面上飘浮起来,底部架空9~15米,“这不仅创造了自由、灵活有遮盖的景观绿地,并且让海风和陆风穿透基地。”据介绍,万科中心附近既有住宅,也有学校,万科将自己的大楼凌空而建是为了不阻挡附近居民吹海风,而且地面空间都实现100%绿化,其开放空间为市民留下避暑、嬉戏的最佳去处。同时,建筑师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对于自然降水、自然光、自然风的利用,以期节能和环保。万科中心采用了全面的雨水回收系统,将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处理,并蓄积在水景池内,用于绿化和补充景观水池。该中心不使用一滴饮用水作为景观用水,楼内所产生的中水和污水亦全部回收,通过人工湿地进行生物降解处理。以用作本地灌溉及清洗等其他用途。这一系统每日水处理量达100吨,保证100%不使用饮用水来作为景观用水。该中心还采用了大面积玻璃,以获得充足的日照阳光。为了避免由于这种设计产生过多的太阳和热,亦配以能够自动调节的外遮阳系统,该系统根据太阳高度角以及室内的照度,可以自动调节水平遮阳板,这是全国首次使用自动调节外遮阳系统的大型办公楼宇。

相信2010的上海世博会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其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绿色建筑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据介绍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场馆的世博中心建造过程充分考虑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通过朴素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能源和水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仅只是政府、企业的职责,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相信绿色建筑一定能推进城市走向持续发展之路,达到及建筑与生态环境三者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低碳建筑范文6

关键词:低碳建筑;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建筑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具有高能耗的特点,积极发展低碳建筑有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有助于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因此,促进与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适应,也有助于可持续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的热点在于“低碳”,致力于减少建筑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变暖成为世界性问题的今天,低碳建筑无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

1.1缓解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建筑能耗量逐年攀升,已经超过了工业能耗,此外,由于不合理的建筑观念以及建筑设计,导致建筑材料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发展低碳建筑可以大大减少建筑行业的资源能耗,在不改变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遵循低碳理念完成的建筑可以节约60%-70%的能源,可以有效地解决建筑高能耗的问题。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诱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必然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低碳建筑的重要理念就是生态和谐,旨在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因此,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1.2适应产业经济的结构转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因此,未来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导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低碳建筑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措施相适应,符合可持续理念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现状。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建筑正是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体现,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优化与升级。

2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理念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加之政府的宣传与教育,低碳理念、可持续发展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普通公民,甚至是一些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对低碳建筑的认识都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展低碳建筑就代表着回归“木屋瓦舍:,不能够建造高楼大厦,这种错误的理解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发展,也将低碳建筑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复古”,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是低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还有一些人错误地将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等同起来,这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别,低碳建筑致力于实现实质性减排,这个减排量必须能够实际测量,而节能建筑的减排量只是个模拟值预测值,在实际中可能会排放更多废物或者消耗更多的能源。

2.2技术支持有待改进

技术创新是低碳建筑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够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前期研发资金和人力不足,收益前景不确定,缺乏企业的支持;二是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偏重理论,没有明确技术应用的低成本、市场化的导向,忽视了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

2.3配套制度出台滞后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落实,低碳产业、低碳建筑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国家制度。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承担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但是我国对建筑业的调控是有所保留的,近些年,政府开始大力调控房地产,但主要针对的是房价,尚未建立起低碳建筑的鼓励和保护制度。

3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

3.1深入普及低碳理念,发挥各方积极作用

为了使社会公众更为透彻地理解低碳以及低碳建筑的理念,政府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公众的低碳生活意识,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进行环境保护,减少能源消耗。政府要鼓励专业化、商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参与到低碳建筑管理中来,使建筑企业和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双赢,同时起到更好的环保效果。政府还要鼓励社会资金向低碳建筑行业流动,鼓励低碳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3.2积极开发新技术并合理采用

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低碳建筑的强大推动作用,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鼓励自主研发。政府可以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指导建材和建造企业进行应用。技术创新对低碳建筑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建筑企业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多地利用自然条件和较为简单的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与改造,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3.3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并提供相应发展条件

不断制定与完善低碳建筑的鼓励和保护制度是保证低碳建筑发展的根本,因此,我国要加强在设计、招投标、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的全方位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并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这一标准可以在德国DGNB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适应我国的国情,也有助于和国际接轨。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推广低碳建筑的发展,我国要完善并建立起低碳建筑的市场体系,还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对不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实现标识和追踪,从而为企业选择最佳的建造方案以及实现政府监管提供有效的依据。

4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前景预测

4.1出现低碳示范建筑

在推广低碳建筑的初期,建立一些低碳示范项目,例如碳的办公场所和低碳的公用建筑等,可以强化公众的低碳节能意识。政府可以和房地产企业进行合作,结合政府在政策、市场上的优势和企业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推出一些列受到市场认可的低碳建筑产品,利于建筑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接受新的建筑法规和新的建筑设计理念。

4.2从规划设计开始注入低碳理念

低碳建筑能够真正实现低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师的规划设计,因此从低碳建筑项目提交建议书直到规划选址,整个过程都要贯穿低碳节能的理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因此在未来,低碳建筑的设计会更多的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对建筑材料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和多层次开发,提高对建筑空间的利用率,还可能出现立体绿化网络体系和屋面的节能设计。

4.3推广节能公司模式

推动建筑节能最终要依靠市场化手段来取代原有的模式,节能服务公司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节能公司会对客户的建筑能源成本与能耗设备进行诊断,制定节能方案,采取节能措施来降低能源成本,最后从降低的能源成本中收取一部分服务费用。节能公司模式可以降低建筑的建造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以及拆除成本,可能是未来低碳建筑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

5结语

资源短缺、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倡导节能减排,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应当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民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建筑必定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大力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碳排放压力,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给予低碳建筑更多的支持和关注,给予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小琳,柳云状.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0(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