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萝丝去散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1

究竟应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呢?下面以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图画书正文共十四个画面,只有39个汉字:“母鸡萝丝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越过篱笆,钻过蜜蜂房,回家吃晚饭。”而且文字又是隔一页才出现一次,文字内容中既没有提到画面中的角色,也没有叙述发生的事情,只有对母鸡萝丝散步经过的一种直白而似乎漫不经心的叙述。它是主要以画面来呈现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图书,所以画面特别得生动,很能吸引孩子的眼球。

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图画书的时候,首先运用观察和猜测法。和孩子一起仔细观察图画书的封面,家长可以这样问一问孩子:封面上有谁?狐狸的眼睛看着谁?学一学。这本书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封面的观察,向孩子介绍故事的两个主人翁,学一学狐狸盯着母鸡的动作,为后面的阅读做铺垫。对书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的猜测,抓住一个给孩子展开想象的机会,因为孩子想象能力的发展是需要具体练习的。

接下来,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运用游戏法、观察法和讲述的方法。在阅读之前,家长将图画书上的第二幅至第七幅的每一幅画面用相机拍摄下来,并且打印出来,用大的立方体的积木做骰子。将打印出来的图画贴在骰子的每一个面上,家长和孩子玩骰子的游戏,家长和孩子轮流掷骰子,投到哪一面就观察和讲述哪一幅画面的内容。在轻松的游戏中,在看看、讲讲中让孩子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和孩子一起完整阅读图画书以后,家长和孩子一起编故事,运用扩编故事的方法。这本图画书正文共十四个画面,只有39个汉字,家长引领孩子根据图画书的基本文字内容,特别是根据画面中的细节表现,进行故事情节的扩编: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狐狸紧紧地跟在后面。院子的中央有一只钉耙,狐狸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门上,狐狸被打得眼冒金星。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狐狸还是紧紧地跟在后面。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狐狸被呛得差点一命呜呼。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越过干草堆,狐狸仍然紧紧地跟在后面。眼看就要靠近母鸡了,它向前一扑却一下子钻进了干草堆里,狐狸被弄得头昏眼花。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经过磨坊。面粉袋的绳子缠在了母鸡的脚上,当狐狸经过的时候,面粉袋的口“哗”地打开了,面粉洒在了狐狸的身上,狐狸被压得动弹不得。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穿过篱笆。狐狸看见篱笆的缝隙太小,钻不过去,就用力一跳,不偏不倚正好跳到山坡上的小推车上。小推车顺着山坡轱辘轱辘往下滚。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钻过蜜蜂房。狐狸趴在小推车上,“轰”的一声撞倒了蜜蜂房。蜜蜂房里的蜜蜂“嗡嗡”的纷纷地向狐狸飞去,狐狸撒开四条腿飞快地没命逃走。

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扩编后的文字内容既生动而且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孩子参与扩编故事和讲故事,能够有效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2

一、活动设计

设计活动前,我们首先研讨了具有什么特点的音乐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感受和欣赏,大家一致认为结构简单、情绪明显、形象鲜明,并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乐曲是最为适宜的。由此,我们决定自己创编一首既有情趣又有故事情节的乐曲,用它设计、组织一个大班音乐欣赏活动。

经过进一步研讨,我们选择了幼儿熟知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作为音乐的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猎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母鸡和狐狸的形象形成了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深受幼儿的喜爱。

根据绘本故事的风格和情节,我们选取了两段情绪和节奏特征明显的乐曲:一段是动画片《粉红豹》的主题曲《Pink Panther Theme》,这是一首管弦乐,曲中萨克斯的音色深沉、浑厚,极具表现力,加上乐句最后强音的出现,正好与表现故事悬疑的节奏、富有变化的情节相契合。另一段是美国民歌《稻草中的火鸡》,四四拍轻松愉快的曲风非常符合故事中母鸡悠悠行进的情境。为了适合幼儿的感受和欣赏,我们还根据故事情节对乐曲进行了剪辑,使之结构工整,长度适宜。最后,我们把这首乐曲命名为《音乐里的故事》。

二、两次试教和研讨

大班组集体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音乐里的故事”,由一位教师来试教,然后,全体教师对试教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研讨(详见下表)。

分析:

第一次试教活动的成效和我们的预设有着较大出入,对此,我们再次组织了教研活动,对问题进行了分析。

1.目标的定位。目标定位在倾听与表现上,却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忽视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是幼儿认识、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创意表现音乐的前提。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的美才是我们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因此,要重新思考目标的内容。

2.环节的设计。我们将对绘本故事的回忆设计在活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以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但是这样的设计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与创意,孩子们按照自己熟悉的故事角色行为进行模仿性的表现。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更多关注的是故事中角色的动作,忽视了音乐本身。

3.活动的形式。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中的游戏与表演,但他们感兴趣的是活动的形式,而对乐曲的节奏、力度、旋律变化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和体验。这说明我们对活动的设计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从而影响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活动设计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形成了新的方案,并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活动,有关情况见文后附表。

三、教研感悟

通过对两次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和创造性表现音乐,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1.开放多感官通道,让“音”与“趣”相融合

感知觉通道越多,对事物的认知就会越丰富、越全面,这是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欣赏力。在第二次试教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运用听觉(反复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并逐步深入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结构、力度的变化等)、视觉(图谱和故事画面)、运动觉(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现、表演),还有语言(语言描述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全方位地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同时也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在音乐的要素和所要表现的形象之间建立联系。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教师要设计音乐游戏,把音乐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在游戏中根据音乐的情绪、节奏以及力度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想象音乐的形象或意境,进而深入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3

关键词:绘本阅读 绘本艺术 绘本数数 绘本游戏 绘本表演

1绘本阅读畅想曲

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架起了你我沟通的桥梁。绘本小故事《每天都说我爱你》给我们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温馨唯美的画面首先给人无限的美感和遐想。粉色、淡绿、淡紫这些颜色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欣赏这样的绘本更是一种享受。故事中的那只小鹦鹉是智慧的化身,是它的坚持才让露比把自己的那份“迟到”的礼物送给了大家。这让孩子们明白只要拥有一颗爱和感恩的心,那么每天都可以说“我爱你”。孩子畅所欲言地把自己想说的告诉大家。能言善道的苗苗说:我最爱我的爸爸。因为他是一个神气的。虽然他陪我们的时间很少,但是我还是最爱爸爸。调皮的男孩嘉嘉说:爱是甜甜的,就像吃了巧克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倾诉着自己心中的爱。这个故事,让他们体验到了浓浓的爱意,爱是相互的。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情感的沟通、交流与升华。

2绘本艺术畅想曲

绘本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画面。画面中浓浓的艺术气息将我们包围着。《动物园》、《海底世界》、《儿童乐园》是三个非常有趣的绘本。绘本中的画面都是运用手掌印画的方式画成的,我们都非常喜欢。于是,在绘画《巧妙的手印》活动中,笔者就选取了这三个绘本中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我们边聊边讨论,手型可以怎样摆放或者可以怎样进行组合。不管是活泼的还是内向的孩子,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自己的小手比划着。此刻,他们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孩子们用小手蘸上颜料,潜心创作。一个个都成了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是那样活泼可爱;他们的作品是那样妙趣横生;他们的作品是那样丰富多彩。因为绘本,帮助孩子们开拓了思路。因为绘本,给了孩子们别样的教学方式。因为绘本,让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许多。

3绘本数数畅想曲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数学的学习往往会枯燥单调。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让我们有了别样的体验。这是一本关于数数的数学绘本,巧妙地将计数的方式都融合到了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猪呢?这一看似平常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一堆的苹果怎样数才能数得快呢?孩子们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了两个两个数的方法。当然,聪明的数数先生还会用五个五个数的方式来数。简单的动画演示文稿将五个五个数的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顺数、倒数等许多种数数的方式都融合在了这个故事的情节中。因为绘本,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数数方式;因为绘本,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因为绘本,孩子们的数理逻辑能力得到了提升。

4绘本游戏畅想曲

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绘本中文字很少,但是画面中所蕴含的味道是令人赞叹的。母鸡萝丝悠闲地去散步,狡猾的狐狸一次又一次地跟在它的后面搞小动作。母鸡萝丝全然不知。它一次次地幸运地躲避掉了这些灾难,最后按时到家吃饭。那么,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狐狸又会出怎样的花招呢?故事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续编故事,寻找道具,规划场地,进行表演。自发的游戏行为满足了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愿望。孩子们将故事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次的改编。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让大家赞赏。绘本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剧本;绘本又成了孩子表演的素材;绘本让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得到了提升。

5绘本表演畅想曲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4

要想写好作文,细节描写必不可少。这些细节描写或是动作、表情,或是场景,或是人物对话……我们虽知其重要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找到相应的素材或场景进行训练。绘本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因为完整故事支撑下的画面为细节训练找到了突破口。

一、动作、表情描写训练

《蚂蚁和西瓜》:大家搬呀搬!拼命搬呀搬!

师:绘本中的蚂蚁们怎样拼命地搬西瓜?

生1:抱、抬、推、举……

师:虽然他们都在拼命搬西瓜,表情却各不相同,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

生2:有的兴奋,有的轻松,有的吃力,有的左顾右盼……

师:这些动作、表情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趣事,你们能发挥想象写一写蚂蚁们是怎样搬西瓜的吗?

于是,孩子们就有了下面的精彩文字:

“蚂蚁们拼命地往家里搬西瓜瓤,有的独自牢牢地抱住一大块西瓜瓤,吃力地向前走去,西瓜瓤盖住了它的身体,可它仍然使劲往前挪动着步子;有的合作抬一块西瓜瓤,嘴里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脚下迈着一致的步伐,看起来轻松极了;有的蚂蚁就更聪明了,推来了一辆小车,七手八脚地将西瓜瓤装上小车后,它们一起推着小车走,边推还边露出得意的神色,似乎在向同伴炫耀自己的聪明。”

二、场景描写训练

《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春天终于来啦!小兔子皮科兴高采烈地到草地上玩耍。

师:绘本中的春天多美呀!画面上有些什么呢?

生:毛茸茸的蒲公英、可爱的蜗牛、戴着礼帽的蝴蝶、快乐的金龟子……

师:这些东西真有趣,难怪皮科在那儿会如此快乐。你们能让这些景物也快乐起来,以此衬托皮科的快乐吗?

于是,孩子们有了以景衬情的佳段:

“春天终于到了!碧绿的三叶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金龟子高兴地在三叶草上打着滚,一个接着一个,玩得很开心。蒲公英顶着毛茸茸的帽子等待风伯伯的召唤,只要风儿一来,它便翩翩起舞。蝴蝶小姐戴上漂亮的礼帽,攀上蒲公英的秆子,朝着自己即将召开的舞会飘去……草地上的一切都那么快乐!

三、人物对话描写训练

《大卫,不可以》:我说过,大卫,不可以!

师:看一看图,这回大卫做错了什么事?这回他做错事的表情和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大卫打破了花瓶,这回他一副惭愧的表情,不像以前那么满不在乎了。

师:以前做错事,妈妈总是责骂他,这回呢?

生2:这回妈妈把他搂在怀里,亲切地摸着他的头。

师:为什么妈妈这次不责骂大卫?大卫和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给故事安上了一段充满温情的对话:

“‘大卫,不可以这么做。’妈妈边说边温柔地摸着大卫的头。

‘妈妈,我知道,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妈妈的宽容竟然比责骂更让人难过。

妈妈把大卫搂在怀里,亲切地说:‘我知道大卫犯了这次错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了,是吗?’

大卫紧紧地抱着妈妈,把头藏进妈妈的怀里,轻轻地说:‘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四、心理描写训练

《母鸡萝丝去散步》:它走过院子。

师:虽然书本上只写了5个字,但只要观察一下狐狸和母鸡的表情,就知道母鸡走过院子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1:母鸡去散步,狐狸跟在母鸡身后想吃掉它。

师:再看看它们的表情,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2:狐狸鬼头鬼脑、馋涎欲滴,母鸡悠然自得。

师:虽然一切都悄无声息,但狐狸和母鸡的所思所想绝对不同,你们能写一写它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书中的两个角色,一急一缓,在孩子们的笔下显得那么有趣:

“母鸡悠闲地走出院子,它正为去哪儿散步发愁:去小河边吧,那儿的风景可美了。还是到山坡上去吧,那儿有美味的虫子。不,还是去农场吧,说不定在那儿能碰上老朋友……母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身后的事浑然不觉。

狐狸跟在母鸡身后,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不怀好意地想:这只母鸡又肥又大,真让人眼馋,只要我悄悄地跟着它,找准机会下手,今天的晚餐就有着落了,哈哈!狐狸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5

摘要:早期阅读这一活动在新理念新形势的背景下,已越来越被园所、老师和家长所接收,推崇,通过活动带来的教育价值和内涵勿需多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将一个早期阅读的活动开展得更完整,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其中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获得更多?文章就早期阅读在互动性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 :早期阅读;多方位互动;提问形式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24-02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日常生活环节和主题课程中时常组织的教育内容,现今,早期阅读的活动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所认同和重视。

一、分层启动师幼互动中引导性互动提问模式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且利用频率最多的互动模式。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一次有益、高效的师幼互动的关键是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给予幼儿最恰如其分的指导和互动,形成彼此愉悦的沟通。根据阅读活动过程中,提问互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原则,在实际的互动提问中,笔者将互动提问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当提问需要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时。幼儿在阅读图书时,经常会只关注单一画面中所传递的内容和信息,当翻阅到后面一页阅读时,前面一页的内容也在被替代和遗忘,把内容给单一和割裂成零碎的片段,这是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而且年龄越小,问题越明显,缺乏对整个故事线索和情节的理解,整体性和连贯性较差。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将整本书中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从而在脑海里形成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激发并保持对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指导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群:“母鸡萝丝悠闲地散步时,谁悄悄地跟在它的后面?”“后来狐狸得手了吗?”“它怎么了?”“这次不死心的狐狸成功了吗?”“它又怎么失败了?”“接下来狐狸又怎样做了?”这些提问设计紧扣故事线索而又环环相扣,在与幼儿提问互动中,教师既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又让幼儿在分享答案的时候感受到了母鸡萝丝的危险无时不在,故事氛围紧张扣人心弦,从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更能感受到故事传递出来的紧张危险感和故事本身具备的魅力,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

2.当提问需要逐层深入,并照顾到幼儿个体差异时。在实际和幼儿阅读的互动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思考和衡量:幼儿阅读这本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缺乏哪些相关的经验?需要帮助哪些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升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和知识?要解决好这些困惑和问题,教师尤其要注意在互动提问中注意关注全面,尤其注意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班级实际工作中,幼儿个体差异的层次还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班主任,对群体中每个个体的不同发展水平也是非常了解的。怎样在保证整体较均衡的发展中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尽可能地不断缩小与群体中的差距呢?首先,在提问设计的过程中凸显层次性,让每个阶梯中的幼儿都有题可答,都有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其次,在提问设计上尽可能地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再次,在互动提问得反馈时,要注意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和话语“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当提问需要启发幼儿积极动脑,训练思维能力时。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作为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来设计疑问,让幼儿有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的空间,切勿使问题的答案单调、狭隘或者让人无从表达。比如,在故事《月亮的味道》中,笔者设计将最终的故事情景作为问题提出给幼儿:“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小猴子他们为什么要爬那么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故事,目的在于幼儿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故事的内容,才能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次次锻炼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将是一次次有效的提升,那么,早期阅读的教育目的就真的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了。

二、善于抓住生生互动中合作式互动提问的契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不同的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强项,这为幼儿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幼儿之间的立场和平等也为幼儿间相互探究和积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利用同伴间的互动合作也是一种重要和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早期阅读的活动组织中,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更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时,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动的分组阅读方式。同伴间的互动学习可以真正意义上帮助幼儿从“学会”慢慢过渡到“会学”的方式上来。不仅同伴间可能会产生意见相左,当教师和幼儿间产生分歧时,笔者建议教师也先缓一缓脚步,不要急于下问题的结论给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思维的认识,这都将有利于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有效尝试与材料互动中操作性提问的成效

与材料的互动是指幼儿或教师在活动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与材料的互动有几个优势:首先,教师只需寻求并准备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操作材料,或者只需为幼儿准备一个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准备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准备一切可能的操作材料比单纯的说教问题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其次,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成为了活动中积极主动的主体,幼儿的反应直接依赖于与环境的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幼儿获得更深刻的体会,这是因为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是一种直接获得的学习。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为了与材料互动而太牵强的准备材料与幼儿互动,还需要衡量和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活动,掌握幼儿学习的发展规律最为重要。怎样才是合适、恰当的操作性提问呢?举个在实际活动中的例子:在一次进行的故事讲述《隧道》的最后,隧道工人能帮助妹妹走到哪里?让妹妹能快乐起来呢?笔者为幼儿提供了笔、纸、管状积木、橡皮泥等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小组合作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幼儿们呈现出来的是多样化的故事结局,有的用纸笔画出了隧道通往妹妹的学校,讲述妹妹在学校的时候快乐的情景,有的小组用积木搭出了一个公园的场景,想象妹妹在公园里玩耍的快乐,有的小组用橡皮泥捏出了农场,分享妹妹在农场和动物一起的欢乐时光,等等,这些答案是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所收获并讲述出来的,远远比单处你来我往的说教更富有直接性和创造性,也更生动形象了。成为了整个活动的亮点部分,它更让幼儿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得出,以上三种行之有效的互动提问的方式将早期阅读的活动开展得更为丰富、立体、有效,这样一个动态的阅读活动模式最大程度地帮助了活动目标的有效推进,也使幼儿在早期阅读的活动中更积极主动,参与兴趣更为浓厚了。

参考文献:

[1]徐国萍.让阅读启迪智慧[J].考试周刊,2007,(8).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6

一、少一点主观臆断,让孩子多一点选择的机会

新生刚入学时,我曾就孩子所拥有的图书来源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孩子的图书都是由教师或家长提供的,很少是由孩子自己选择决定的。家长往往习惯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来取舍,在取舍时,往往十分重视教育性而忽视文学性。有的家长根本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听别人说哪本书好,就直接从书店买回来让孩子阅读,还十分笃定地对孩子说“这本书很好看,里面的故事能告诉你很多的道理”等,武断地认为大人喜欢的图书孩子也一定会喜欢,就一定要去阅读,主观臆断十分明显。有的家长表面上是带着孩子到书店,询问孩子喜欢什么书,但是又不时地否定孩子的选择,引导孩子购买自己认为好的图书。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甄选图书的兴趣和能力。其实孩子更喜欢的是故事性强、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书。所以,家长可以多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结构清晰、情节富有悬念、一波三折、语言简练生动、角色动作表情凸显有趣的图画书,并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孩子们自主选择,自主阅读,不断积累阅读经验。

二、少一点急功近利,让孩子多一点品质的养成

(一)淡化识字,注重兴趣的培养

家长要摒弃一边带孩子看书一边教孩子识字的习惯,不能将阅读与识字等同起来。面对同样一本图画书,如《逃家小兔》,孩子的兴趣点与成人希望的关注点往往不完全吻合。当孩子看到自己熟悉或向往的形象和情节时,自然就会对图书发生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地翻阅,或停留反复阅读,或着急地往后翻阅,想尽早知道故事的情节发展。家长如果照本宣科,不注意观察和在意孩子的情绪,那么枯燥的文字讲述只会让孩子们感觉索然无味。就这本书而言,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陪伴孩子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一是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如这本书的封面,在温暖的色调衬托下,可爱而略带叛逆的兔宝宝与善良聪慧的兔妈妈在一起促膝谈心的和谐画面,感受书中的色彩美和画面美。二是适当停留,让孩子想象兔宝宝还会想逃到哪里去呢?妈妈会放弃吗?那会怎么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作情节。三是和孩子一起学说和演绎兔宝宝与兔妈妈之间饱含情感的对话,体验读与演的无限乐趣,提高图画书的情感陶冶价值。长此以往,孩子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孩子面对画面中经常出现的文字符号,也自然地会从陌生和漠然慢慢发展为熟悉和关注,从而提高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二)淡化结果,注重习惯的养成

家长要克服功利思想,不过于看重孩子今天看了几本书,会不会复述,而是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1.坐直看书的习惯

不宜经常性地让孩子坐在软垫上看书,这样虽然舒适,但如果不把握好度,会养成不正确的看书姿势。入小学后还会在课堂上出现懒散的姿态,东倒西歪,影响自己和他人听课。应该让孩子手捧图画书放在桌子上,眼睛离书一尺远,以帮助孩子保持挺拔的身躯和良好的视力。

2.坚持看书的习惯

除非特殊情况,应鼓励孩子每天都看书,养成坚持看书的好习惯,让各类书籍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可以更换图书,也可以反复阅读一本书,还可以引导孩子翻阅系列丛书,帮助孩子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或经验,拉长拉宽知识链条。每次看书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分钟以内。家长多倾听孩子的讲述,让孩子体验“成就感”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奖励,孩子会在体会成功的喜悦中增强阅读的乐趣。

3.自主看书的习惯

孩子在看书时,尽量不要打扰,减少干扰,让孩子集中注意力静心阅读,独立思考。当然,自主阅读不代表就是让孩子独自阅读,有的家长把书给孩子后,就去干自己的事情去了,任由孩子自己看,不管不问。孩子看过以后,没有交流的机会。孩子在看书时,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的阅读状态,看完后可以鼓励孩子保持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可以适当示弱,询问孩子书中讲的是什么故事?哪里最有意思?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翻阅前页和后页,找到其中的关联性,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乐于提问的习惯

将提问的主动权让给孩子。同样的绘本,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疑问和困惑。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有的会问:“这一次,狐狸会吃到萝丝吗?”有的会问:“狐狸平时那么聪明狡猾,为什么不绕过草垛呢?”还有的会问:“为什么那个钉耙不会砸到母鸡萝丝呢?是萝丝特意放在那里的吗?”问题可谓五花八门。要尊重孩子对图书中不同人物、情节的兴趣,否则积攒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慢慢便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更重要的是失去问题意识,失去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机会。应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与孩子一起来回翻阅,共同讨论、争论,甚至辩论,从而帮助孩子梳理思路,更好地理解图书的内容。

5.细致观察的习惯

有的孩子愿意读,但只是随便翻看,对内容不知所云;有的孩子看得很认真,但讲述时却不得要领,偏离主题;有的孩子遇到问题就绕道走,获取的只是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信息。所以,除了要引导孩子关注图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还要注意一些看似次要却很重要的信息,如画面的背景和色彩、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特殊的符号系统、前后迥异或相似的图片等,这些往往都是很关键的信息,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角色的情绪情感等息息相关。可以让孩子参照背景、记号,通过来回翻阅、想像猜测、反复观察、查寻验证等,逐渐建立画面与情节、图片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

6.乐于分享的习惯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自己的故事,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图画书跟小伙伴一起翻看,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和家人或者小伙伴来分享;鼓励孩子把阅读中遇到的疑问、困惑大胆表述出来,与他人展开讨论,一起寻找线索和答案。在分享和交流中,来自他人的称赞和掌声,会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愿望和创造兴趣。

三、少一点标准答案,让孩子多一点想象的空间

要鼓励孩子读出自己的故事,少用故事中的固有线索和答案来限制孩子。拿到一本新书,家长可以先阅读,然后有意识地将图书分割成几个部分,分阶段让孩子阅读。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可以设置一点悬念:“接著会怎么样呢?萝丝心里会怎么想?狐狸又会怎么想?”还可以将后面的页面遮蔽,根据封面猜想,孩子会根据已有经验,或根据页面的前后联系进行想像和推理,无论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想之外,多种多样的答案都会给孩子带去无穷的乐趣。假如这样会如何,假如那样又会怎么样?孩子有了这些假设的策略技能之后,可以将之迁移到未来书面语言的学习中去。另外,家长不能按照自己的固定思维来判断故事的情节发展,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并要求孩子说出其中的理由,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及思维能力。

四、少一点应付差事,让孩子多一点陪同的伙伴

家庭文化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同化和强化作用。智慧的家长不是光舍得多花钱给孩子买高档的书刊,而是愿意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比如养成每天伴读10分钟的习惯,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让阅读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内容。陪伴不是代替,要将孩子的听和复述转为孩子的看、想和说;要多让孩子和同龄小伙伴一起阅读,一起共享和交流。如可以采取故事接力、故事表演、我说故事情节你找到图书页面等,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有关联性的书,帮助孩子打通知识链条,在迁移中唤醒已有经验,获得更多的阅读愉悦。

五、少一点固定模式,让孩子多一点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