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货币贬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货币贬值范文1
购买力下降并非人民币专利,1971年至今,美元及澳元的购买力下降超过80%,英镑的购买力下降超过90%,瑞士法郎及日元购买力下降约30%。可见各国货币总是竞相贬值,皆因货币金本位制之后,各国钞票愈印愈多,水多汤就淡了。自互联网普及以来,电子虚拟货币面世,正初步向正式货币靠拢。最近一种电子虚拟货币暴升,引发各界关注。
比特币是众多电子虚拟货币中最受欢迎的。2010年5月21日,比特币第一次完成交易,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Pizza优惠券,相当于400比特币等于1美元。估计这是全球最贵的Pizza了——1万个比特币目前价值1800多万人民币。两个月之后比特币升至8美仙。2010年11月比特币升至0.5美元。半年时间比特币已经暴升约200倍!两个月之后,2011年2月比特币与美元等价。此等消息经传媒大肆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新用户大增。
比特币升值速度如同坐上火箭,而比特币因可经由电脑计算产生,于是有人开始使用电脑“挖矿”(即通过算法不断计算Hash值而比特币的过程称为“挖矿”,如同黄金的产生一般)。2011年11月比特币价格见底后再次上升,但直至今年2月28日才再创历史新高。2012年11月28日,比特币发行量已占发行总量2100万的一半,即1050万个。12月6日,法国比特币中央交易所诞生,此乃世界首家官方认可的比特币交易所。今年3月塞浦路斯对银行储户征重税,激发比特币投资热潮,4月1日比特币价格升破100美元,4月16日更飚升至266美元。飚升总是伴随着暴跌,这一次从最高266美元暴跌至50美元,跌幅高达81%,但小于之前一次的93.7%。显然市场的抗跌性逐步加强。上一次31.9美元见顶,20个月后才刷新纪录;这一次4月见顶,11月便再破纪录,耗时7个月。
尽管持续的炒作比特币,但重要的时刻终于来临。6月27日德国会议决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将予以免税。8月份德国财政部认定比特币为“记账单位”,德国财政部表示,比特币没有被归类为电子货币或者外汇,但是一种在德国银行业条例下的金融工具。它与“私人货币”更接近,可用于多边结算。德国人一向严谨,将比特币纳入监管而非封杀已经证明比特币的前途。10月份,美国德州东区地方法院于美国证交会诉特雷登·史维斯在比特币储蓄信托案中裁定,比特币储蓄信托在证券法案相关条款的管辖范围之内。有消息指美国参议院未来几周将举行两场听证会,以讨论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讨论如何对新形式的数字货币做出回应,金融业监管者如何监管对数字货币的投资,以及虚拟货币是否会阻碍征税和促进非法产品贸易。
近期比特币走势强劲,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开始涌入比特币交易,过去一直是总部位于东京的Mt.Gox成交量为全球之冠(MtGox由“电驴之父”Jed McCaleb创建),但近日比特币China称成交量已经超越Mt.Gox。日常较量达到62000比特币,以目前约1900元人民币的价格计算达1.17亿元的成交金额。比特币China近期免交易费用,主要是与其他国内同类网站竞争。
货币贬值范文2
关键词:货币贬值;影响;出口;就业;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
一、货币贬值概念
几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都遭遇过货币贬值。货币贬值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这是一种经济现象。货币贬值即单位货币价值产生了改变,相对以往所对应的商品服务而言价值下降了,为一个经济学、金融学术语。通俗地讲,就是钱,不值钱了。当前各国货币绝大多数为国家发行信用货币,所以,货币贬值一般就是指国家所发行信用货币的贬值。本文主要是要针对贬值的原因、程度、影响几个方面而进行研究。市场购买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交易发生变化,进而造成货币购买力或者币制的变化。由于生产原料、人力成本等因素的上涨,市场价格就要随之上涨,单位货币的币值就下降了。因此,这个时期的货币币值,并不是指纸面上货币所印面值,而是指同等面值的货币对商品服务的购买能力,购买力的下降意味着货币贬值。发行货币的银行机构只能决定货币的面值,然而物价决定着货币购买力即币制的高低。这个现象从物价方面看,是物价上涨,从货币方面看,是币值的下降。物价上涨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币值是由市场交易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讨论的货币贬值仅指一国货币相对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即用该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时汇率的下降。
二、货币贬值成因
内外因素共同导致货币贬值。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尤其和当代主宰世界经济潮流的大国干预相关。
(一)新兴市场普遍性的货币贬值
2013年5月,新兴国家如俄罗斯、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金融市场动荡,本币相继贬值,给本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全球金融经济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多方面原因最终将宏观经济引向了这场危机。关于这些国家面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首先是国内经济问题严重。以几个新兴国家从2010~2013年的经济变化为例来加以说明。新兴国家内部的深层次经济结构原本就存在严重的问题,而大批廉价的国际资本的流入,使这些问题被部分遮蔽了,问题积压越来越多,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账户逆差,与GDP比例居高不下。政府为实现收支平衡这一目标,严重依赖短期资本的注入,处于被动的局面,一旦出现大量短期资本流出局面,便会发生国际收支双赤字,本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升温。例如2013年南非和印度的经常账户逆差/GDP比例分别为6.5%和5.1%;土耳其的经常账户逆差/GDP比例也是高达6.6%。同时,从2011年起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如俄罗斯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4.5%下降到2013年1.3%;土耳其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9.2%下降至2013年的4.1%;印度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11%下降到2013年的4.4%;巴西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7.5%下降到2013年的2.3%。同时,2013年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的CPI指数同比增长率则分别达到6.8%、6.2%、5.8%、10.9%、7.5%、7%。这样的高通胀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实际汇率被高估,人们为了规避通胀,竞相增持美元,资本外逃进一步加剧了,货币贬值更加严重。再者,本国债务风险增大,财政赤字增加。例如印度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长期超过7%,到2013年下半年,南非、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印度等国家的国家外汇储量数量只能超过本国1年的短期外债和经常账户逆差,带来了巨大的偿债压力,也更加大了货币贬值。其次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影响。到2012年12月共计实施了4轮。它的目的是以此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提升市场信心,通过对市场的刺激来缓解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但是,2013年5月,美国宣布减少量化宽松政策,许多新兴国家的趋利性国家资本纷纷逃出到美国,美国国债为代表的各类金融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上升,但本币却处于贬值状态,资产价格下跌。2013年12月,美联储正式宣布于2014年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资产购买规模,并且将终止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消息引发了一场金融风暴,相关国家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资本流出危机,导致汇率相继出现大幅下降,各大国家货币相继贬值,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再者,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经济运行的速度放缓,美国页岩气革命、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结束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对黄金、铁矿石、铜精矿、原油的需求低迷,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下跌,国际贸易顺差下降,经常账户资本流出快速增加,国内资产估值过高,这些都造成各国货币贬值压力更大。如原油价格自7月初持续下跌给了依赖油气出口的俄罗斯以沉重的打击,卢布贬值幅度已超过25%;巴西是世界第二铁矿石储备国,也是金砖五国之一,但巴西货币雷亚尔也出现了13.5%的贬值。最后,政治因素。如土耳其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群众力量迫使政府改组成员。俄罗斯境内乌克兰危机便其遭遇欧美的制裁等,都加剧了资本的流出和货币的贬值。
(二)竞争性货币贬值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使各国宏观经济普遍不景气,为了刺激本国经济的复苏,各国例如美国试图促使货币相对美元贬值,为顺利促成5年出口倍增计划,日本也想通过日元贬值提高本国的出口竞争力,这些货币政策必然冲击世界其他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尤其是依赖外需的出口行业,这些国家不得不被迫跟进,竞争性货币贬值愈演愈烈。
三、货币贬值对国家与人民的正面影响
(一)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其出口
货币贬值使进口原料的成本增加,价格必然更高,进而一国消费者对国外商品及服务的需求必然减少,货币购买力必然降低。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商品的价格、交通住宿费用、劳动力价格等。另一方面也能扩大我国商品和外国商品的价格差距,促使国外消费者购买我国商品,有利于促进旅游业。且因为国外购买我国商品更便宜了,我国对外出口额必然增加,货币贬值扩大了出口商品价格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
(二)人民币贬值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货币贬值给外商投资、出口行业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出口业的增加,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就业的机会,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四、货币贬值对国家与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一)本国货币贬值难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主要体现为三种方式:进口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也会涨、人民的工资也必然上涨。而这种名义上的工资上涨又会反过来推动生活成本的上涨,进而出现恶性循环,这就是通过名义货币工资机制而产生的通货膨胀;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各种商品的价格也难以避免出现上涨,物价当然提高了,这就通过生产成本机制而产生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会导致结汇成本增加,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加剧通货膨胀,从而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货币供应机制导致的通货膨胀。
(二)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经历了从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经济再向服务经济转型的阶段,现正处在第二次转型阶段,面临淘汰落后产能、过渡产能压力,而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为落后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起了阻碍作用,中国已是WTO成员国,随着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缺乏创新和技术含量的产业必然丧失国际竞争力,最后濒临倒闭,这对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货币贬值会使得我国利用外资更加困难
出于对投资安全性的考虑,国外短期资本一旦出现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会迅速将手中人民币换回美元,导致外汇供不应求,人民增持外汇,造成资本外逃,外汇短缺,这会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抑制本国经济的发展。
(四)货币贬值会影响人们出境旅游、消费、留学等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交通、住宿、饮食等生活成本会提高,尤其是在境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津.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区别[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2]郑冲.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原因、影响与启示[J].银行家,2014(12).
货币贬值范文3
多种货币贬值
上周五,以美股为首的发达市场股市就遭遇了全线重挫的“厄运”。其中,美国股市三大股指纷纷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重挫318.24点,收于15879.11点,跌幅为1.96%;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8.14点,收于1790.32点,跌幅为2.0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90.70点,收于4128.17点,跌幅为2.15%。
当日除美股外,欧洲股市也同样以较大跌幅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62%,德国DAX指数下跌2.48%,法国CAC40指数下跌2.79%。日本股市也在劫难逃,日经225指数上周五下跌1.94%,收于15391.56点。
上周五,衡量美股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狂飙32%至18.14,创下2013年10月16日以来最高水平。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的最新预测显示,美股上市公司上季度盈利有望再度创下历史新高。可见导致美股出现恐慌情绪进而引起全球股指大跌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利空。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近期全球股指走低的首要因素是部分新兴市场的“货币风暴”。2008年以来,阿根廷中央银行一直实行外汇货币管制措施,有效抑制了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快速下跌势头。但1月24日,阿根廷内阁总理卡皮塔尼奇表示:“目前比索兑美元汇率已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从27日起,政府将解除金融管制限令,允许民众在国内金融市场购买美元。”该消息一出,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至1:7.90 的历史最低位,跌幅高达16%,创2002年以来单日贬值最大幅度。此外,土耳其和乌克兰等国的国内政治经济问题也引发了投资者广泛担忧,当日土耳其里拉兑美元跌至创纪录低点,乌克兰格里夫纳汇率降至四年新低, 俄罗斯卢布、南非兰特兑美元汇率也创下了数年来新低。
实际上,多个新兴市场的货币贬值并非24日一天出现的“突变”。彭博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最主要的24个新兴市场货币中,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其余全线贬值,其中有3种货币跌幅在5%以上,依次是阿根廷比索,下跌18%;土耳其里拉,下跌8%;南非南特,下跌5.4%。瑞银新兴市场跨资产策略负责人BhanuBaweja表示,投资者从新兴市场撤退,因为新兴市场货币是最脆弱的一环。
避险情绪升温
除了多个新兴市场的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外,中美制造业数据双双疲软也是此次令全球股市普遍下跌的导火索之一。上周四汇丰银行公布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6,该数据连续三个月下跌,并创下六个月新低。同日公布的1月美国制造业PMI跌至53.7,低于预期和前值的55,为三个月来首次下滑。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587亿美元的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撤出,这显示出投资者正逐渐失去对部分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信心。
本周美联储将举行今年以来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在去年12月令市场略感意外的做出“退出”QE决定后,市场普遍预计联储此次会进一步削减购债规模,届时市场流行性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股市和汇市或承压。
货币贬值范文4
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和通胀双双回落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这种观点的核心逻辑是,今年以来以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衡量的企业商品价格的通胀水平在-1.7%,已经陷入通缩;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高达6%,这意味着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高达7.7%。这不仅抑制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和投资需求,也造成现有的债务人财务费用高企,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负担。
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当前实际贷款利率偏高确实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财务负担。但是,其他因素同样制约着央行降息的空间。
首先,消费品价格通胀制约了央行降息空间。今年以来PPI平均同比增幅为-1.7%,但CPI同比上涨2.7%。CPI与PPI尽管变化趋势一致,但却出现了通胀和通缩的方向性的背离,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自1997年公布月度数据以来,工业品价格共出现过四次通缩。其中,前三次分别发生在1997、1998年,2001、2002年以及2008、2009年,期间都伴随着消费品价格的通缩。因此,在过去的三次通缩中央行有充分的降息空间刺激经济。以最近的两次通缩为例,存款基准利率分别被降至1.98%和2.25%,而贷款基准利率均被降至了5.31%,大幅低于目前的3.0%和6.0%。CPI与PPI出现背离的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收缩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CPI的震荡中枢。
实际利率是引导实体经济部门投资和消费的重要工具,实际利率过低可能导致过度投机,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央行作为货币政策制定部门,有义务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范围(如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维持平均意义水平上正的实际存款利率。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由于CPI高企,实际存款利率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处于负利率状态,月平均幅度为-1.6%。今年2月以来,尽管实际利率回到正值,但即使考虑到存款利率的上浮,每月正利率的平均幅度也只有0.9%。前瞻性的看,2013年CPI仍将维持在2.5%甚至更高的水平上。这意味着从维持正的存款利率的角度来看,目前确实没有降息空间。
对此,也有观点认为应该采取非对称降息的方式,压缩银行利差补贴实体经济。事实上,央行今年在降息的同时,已经将贷款利率的下浮空间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希望在保持存款利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通过市场力量压低贷款利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银行具有非常强的议价能力,0.7倍利率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尽管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净息差较二季度略有回落,但银监会数据显示三季度全部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77%,反而创出历史新高。今年1-10月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7.2万亿,同比多增近1万亿。从总量上看,实体经济对于信贷的需求并未减弱,反而增强了,这是银行能够维持较高净息差的重要原因。而在经济回落、企业利润下滑的背景下,私营部门投资意愿下降,贷款需求居高不下显然与政府各项经济刺激措施有关。
货币贬值范文5
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
资料显示,近一年来纽约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95美元降至42美元,跌幅达56%,同期伦敦铁矿石价格从每吨93美元跌至55美元,下跌超过40%,除此之外,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国际价格均出现暴跌,这使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国家贸易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收支状况恶化,本币汇率大幅贬值。
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俄罗斯卢布汇率暴跌。资料显示,俄罗斯财政收入的52%来自石油、天然气的出口,有研究指出国际油价每桶100美元是俄罗斯财政收支的平衡性,2014年8月国际油价跌破每桶100美元关口,三个月后,俄罗斯财政就出现了8450亿卢布的赤字,同时出现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减少近半,在此期间,卢布对美元汇率由1美元兑换33卢布跌至66卢布,贬值达50%。卢布贬值虽然有利于俄罗斯的产品出口,但俄罗斯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升,使其CPI从7.6%升到16.9%。为了防止进一步资本外流,俄罗斯央行被迫将基准利率由8%调至17%,这严重抑制了企业的投资,2015年一季度经济陷入2.2%的负增长。(见图1)
受铁矿石和石油价格重挫影响,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长期以来,巴西的出口以大宗商品为主,其中铁矿石、石油、肉类和粮食就占出口产品的80%以上。受石油和铁矿石国际价格下跌的影响,巴西单月出口贸易额由历史高位260亿美元降至2015年2月的120亿美元,降幅超过50%,受此影响,从2014年9月开始贸易项由顺着转为逆差。贸易状况的恶化,侵蚀了巴西雷亚尔汇率稳定的基石,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开始贬值,1美元兑换2.24贬值到目前的1美元兑换3.47,降幅为35%。为了避免本币进一步贬值和资本外逃,巴西央行把基准利率从11%上调至14.5%,此举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导致巴西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经济陷入负增长,衰退已成事实。(见图2)
为应对贸易状况恶化,印度卢比率先贬值。印度是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国家,石油产品、宝石饰品和机械及机械用具出口约占其出口的40%,国际定价能力弱,自1990年以来,印度贸易基本处于逆差,到目前累计逆差高达1.3万亿美元,超过其2014年GDP 的50%,长期贸易逆差使卢比面临贬值压力。2011年印度单月贸易逆差不断上升,到5月逆差达187亿美元,不断恶化贸易状况加剧了卢比对美元的贬值,图3显示,之后两年间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贬值达34%,但并未改善印度的贸易状况。2015年一季度印度经济增长7.51%,创下2013年9月以来的新高,但长期依靠资本流入弥补贸易赤字的模式不可持久,印度卢比将面临新一轮贬值。
受原油和铁矿石价格回荡冲击,印尼卢比持续贬值。印尼2014年GDP超过2万亿美元,且拥有2.5亿人口,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兴市场国家,尽管未纳入金砖国家。印尼是典型的资源出口型国家,油气、矿石、煤的出口约占其出口的50%,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从2014年10月开始,印尼出口连续10个月负增长,受此影响,印尼卢比兑美元汇率从11591跌至13763,贬值16%。由于印尼经济自2002年以来保持着5%的稳定增长,当前每月仍保持近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因此,印尼卢比对美元贬值幅度相对较小,未来也将保持稳定。 美国QE的终结及股市繁荣,美元对主要国际货币升值巨大
受投资者对美国于2014年10月退出QE的预期影响,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反映美元对主要国际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开始走强,到2015年3月美元指数突破100点大关,涨幅高达25%。由于美元指数权重货币由欧元(57.6%)、日元(13.6%)、英镑(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和瑞士法郎(3.6%)六种货币构成,因此,美元指数飙升意味着美元对欧元、日元已大幅升值。
欧元受南欧债务国家拖累,对美元汇率持续走弱。欧元作为唯一的区域统一货币,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一诞生就存在制度性缺陷,即货币统一与财政独立的不相容,结果导致出口竞争力弱的南欧国家债务累累,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尽管欧洲央行、IMF与德国、法国联手施救,但希腊等国仍难以走出经济衰退和债务违约的泥潭。受成员国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年来持续走弱,汇率由1.34降至1.10,大跌17%。(见图4)
为改变贸易逆差状况,日本推行弱日元策略。理论上讲,本币贬值可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改善贸易状况。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日本贸易项开始出现逆差,为了扭转贸易不利状况,日本央行放任日元对美元贬值,加之日本国债占GDP比例超过200%和日本的老龄化日益加剧,投资者开始作空日元,导致2013年开始对美元持续贬值,到2015年8月,日元兑美元累计贬值达到35%,但由于日本原料基本上依赖进口,进口原料成本上升推高了产品成本,因而日元大幅贬值并未扭转日本贸易逆差的局面。(见图5)
过度依赖铁矿石出口,两年来澳元兑美元持续贬值。数据显示,澳大利亚2014年全年出口金额为2410亿美元,其中矿石出口金额高达1376美元,矿石出口占到澳大利亚出口的57%。铁矿石价格的下跌导致澳大利亚出口的负增长,经常项逆差的上升,加上资本的外流,澳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近三年累计贬值超过20%。由于铁矿石的国际需求依旧疲软,未来澳元对美元保持弱势。
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被动升值使其对美元贬值压力上升
维持币值稳定是一国吸引国际资本的必要条件,中国为了维持长期以来的资本项盈余,近10年来人民币兑美元保持了升值趋势,仅从2010年6月到2015年8月本轮汇率改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升值约10%,近两年来人民币兑美元也保持了小幅升值。由于中国实施的是盯住美元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因此,即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就意味着对欧元、日元、澳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及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大幅升值,其结果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但同时削弱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2012年以来贸易增速的下滑,2015年3月以来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
本轮汇率改革,即实施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人民币成为SDR“货币篮子”的成员,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央行表示,人民币存在贬值要求,改革是为了矫正存在的偏差,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但作为理性投资者,应当如何看待人民币的未来走势?
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但强势人民币已经不再。此次汇率改革,使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月10日至13日三天从6.1162升至6.4010,升幅达4.66%,即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4.66%,此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稳定6.39,这主要归功于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的有力干预。资料显示,目前每个月银行间外汇市场结售汇逆差达500亿美元,预计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每年需要耗费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事实上,从2014年6月开始中国外汇储备就开始减少,从当时的3.99万亿美元降至2015年7月的3.65万亿美元,估计2015年年底将降至3.45万亿美元左右。稳定人民币汇率对维护中国经济的稳定非常重要,如果听任人民币短期大幅贬值,进口商品和原料的成本会相应上升,国内通胀的压力会上升,迫使名义利率抬升,投资将受到抑制;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引发资本外逃,外资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因此,出于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短期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中长期人民币兑美元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政府需要在经济稳定与政策效率之间平衡。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导致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资,出口的回落和消费的疲弱使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最近的人民币贬值目的之一是刺激出口,但仅4%的幅度并不能实现改善出口的目标。从2008年8月到此次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超过9%,而同期国际主要货币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平均贬值超过20%(期间美元指数上涨25%),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因而人民币对这些国家货币被动升值超过20%。要想使中国出口产品恢复之前的竞争力,在不考虑国内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需要贬值至少20%。但如何降低人民币贬值的负面影响,避免资本严重外逃和经济的动荡,政府需要在时机和方式上进行选择,因为一次性贬值到位,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但渐进式调整可能加剧资本的外流,对外汇储备带来较大的冲击。根据历史经验,人民币汇率调整仍将采取分步进行,如果资本流失严重,中国极可能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因为中国政府存在对计划经济思维的严重路径依赖。
货币贬值范文6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变动 上证指数 ECM模型 格兰杰检验
一、文献综述
对于货币供应量和股市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Sprinkle(1964)运用图表揭示了货币供应量增长和股票价格变动的关系,投资者可以通过前几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走势来预计未来股票价格的变化,以期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Huang.R.D.&W.A.Kracaw(1984)运用News模型对日本的实证研究发现,股价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情况,金德环,李胜利(2004)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认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不是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但股市价格的变动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增减走向来解释。乔桂明等(2007)从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利用VAR模型分析2007年大牛市是否由于“流动性过剩”而导致。分析结果显示,该阶段我国股市上涨与货币供应过多之间关系不大,股市上涨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股市的预期。曹勇,张卓(2009)将广义货币供应量等8个变量作为基本变量,运用2005年7月到2008年6月共36个月的月度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间接得出上证指数与广义货币供应量成正相关关系。刘卫华(2010)将2001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M1同比增速与上证指数的月度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同时考虑滞后的影响,计算滞后1-10期的相关系数值。分析结果显示,M1同比增速与上证指数密切相关。于扬(2011)选取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2日每日收盘价为研究样本,运用EARCH模型分析得出,上证指数的当前波动受货币供应量历史波动的影响不确定。李海波等(2011)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与深成指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领先股价指数3期变动。本文将货币供应量进行划分,考察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指的影响。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选取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包括四个层次,即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以及考虑金融创新而设立的M3。为更好反映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股指的变动,本文选取M1同比增速(M1ZSt)反映狭义货币增长速度;M2同比增速(M2ZSt)反映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当月上证A股指数收盘价(GZt)反映股指走势。
(二)数据处理
样本取自2006年1月~2011年9月,共69组月度数据,所用数据均来源于Wind金融数据库系统。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M1ZSt、lnM2ZSt和lnGZt表示t期M1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和股指走势。
三、实证分析
(一)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非平稳变量带来的伪回归问题,在进行实证检验前,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三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时间序列lnM1ZSt、lnM2ZSt、lnGZt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注:临界值的显著水平为5%;滞后阶数的选择以AIC值最小为标准;表示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
(二)协整检验
尽管三个时间序列均是非平稳的,但其线性组合却可能平稳,即具有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G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若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则该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表明,lnGZt与lnM1ZSt和lnM2ZSt均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指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后者与M1、M2同比增速均呈正相关关系,M1同比增速对股指的影响程度较大。
(三)ECM模型
由于存在各种扰动因素,变量间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可能发生偏离。为考察短期偏离程度,可分别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估计得到:
lnGZt = 0.0092 + 0.1660lnM1ZSt-0.1070(lnGZt-1-0.4806lnM1ZSt-1)
lnGZt = 0.0103 + 0.1860lnM2ZSt-0.0837(lnGZt-1-0.1769lnM2ZSt-1)
其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括弧部分为误差修正项,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变动和股指在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的程度,系数描述了货币供应量变动与股指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方向和速度。
ECM模型表明,股指的短期变动,一部分是短期货币供应量增速波动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修正误差项系数为负,说明当偏离长期均衡水平时,均能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方向一致,但速度不同。M1增速变动下,股指将以-10.7%的力度拉回到均衡状态;M2增速变动下,股指将以-8.37%的力度拉回到均衡状态。
(四)格兰杰检验
为检验货币供应量变动与股指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三个变量的平稳形式进行格兰杰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M1、M2同比增速的变动均与股指互为因果关系。
四、结论
对货币供应量变动和股指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指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后者与M1、M2同比增速均呈正相关关系,M1同比增速对股指的影响程度较大。
第二,M1、M2增速的短期波动均会对股指产生正向影响。当股指的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水平时,均能向长期均衡水向修正。M1增速变动下的回调力度大于M2增速变动下的回调力度。
第三,M1、M2同比增速的变动均与股指互为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股指走势,而股指走势又会反向作用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金德环,李胜利.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互动关系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30(4):5-15.
[3]乔桂明,刘钟鸣,郑晓玲.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7, (24):67-71.
[4]曹勇,张卓.上证A股指数与宏观经济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9, (1):151-154.
[5]刘卫华.M1同比增速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研究[J].科海故事概览:科技探索,2010, (12):41.
[6]于扬.上证指数波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 (6):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