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金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范文1

贵州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绿色信贷占比逐年提高。近年来,贵州银行业在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和控制“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信贷投放上做了大量工作,对“两高一剩”项目信贷投放渐离态势明显。

对绿色金融的标准认知尚不统一。自绿色金融理念提出以来,辖内银行业逐步在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内,按照各自的理解制定绿色金融战略方针、政策制度和产品设计,但缺乏统一的绿色项目认证规则、统计口径和评价体系。

信息沟通和共享渠道不畅。银行与发改委等行业主管部门之间未能有效建立信息反馈和沟通机制,信息零散,时间滞后。

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受制于绿色金融业务前期投入风险较大、收益见效慢等因素,银行风险评估难度大,管理成本高;另一方面,政府对绿色项目的贴息、补助、税收减免等缺少差别化优惠政策,制约了银行业绿色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和规模效应。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有一定的客观优势。一是有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二是有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可借鉴。可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实践经验,把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统筹考虑,共同推进。三是有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保共识。四是有绿色产业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无论是能源、食品、汽车等制造业,还是金融、贸易、物流等服务业,都与绿色产业紧密相连,这为银行业利用金融杠杆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造就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制度安排方面。绝大多数银行缺乏完善的制度安排,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同时,绿色金融涉及的专业人才匮乏。战略决策方面。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贵州承接了中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移,面临资源环境压力、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系列问题。银行业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挥间接融资优势,既助推产业升级,又实现自身经营转型面临多重考验。利益抉择方面。贵州银行业如何在可承受范围内放眼长远利益,积极推进优势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围绕治水、治气、治渣等重点领域提供融资,需要做出审慎判断和艰难选择。

以绿色金融撬动绿色经济的监管思考

绿色金融工作推进得好,政府、民生、企业、银行、监管各方将形成共生共荣、良性循环的发展关系。贵州银行业应转变观念,以积极心态和自觉行动迎接挑战;监管部门也要寓监管于服务,做好绿色金融的引导和协调工作。

跟踪政策安排,指导落地实施。对银监会即将建立的绿色信贷统计分析制度及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地方银监部门应予以密切关注,及时做好学习和培训工作。

搭建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监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探索建立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信息,强化资源整合利用;开设绿色金融专栏,整理、上传相关信息,银行授权后随时查询;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共享先进经验,推动各行因地制宜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绿色金融范文2

随着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锐化,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金融作为经济发展内容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绿色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发展,本文将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金融指的是在进行金融投资、融资等活动时,将环境相关因素考虑进入去,通过金融经营活动引导,社会经济资源,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是金融部门对环境保护制定的一项基本政策,是用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绿色经济指的是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是为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的矛盾,是经济发展适应环境和健康需要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就魍扯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样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也都是为了调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而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简单来说,绿色经济是绿色金融的基础,而绿色金融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为其提供重要的支撑。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分析

绿色经济是绿色金融的基础。正如传统金融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经济发展是金融得以发展基础,绿色经济也同样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因为没有绿色经济的发展就不会产生需求,就不需要供给,进而促使绿色金融的形成和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资金需求,也就无法通过资金来引导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对各个经济组织的发展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而绿色金融是在资金支持层面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干预,推动各个经济发展机构将环境因素考虑到发展行为当中,从而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以协调。因此可以说,绿色经济催动了绿色金融的产生,是其发展的基础。

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的发展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引导资本流向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对融资行为的控制,来引导绿色金融资本向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而是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强的企业在这样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转型或者淘汰,调整了经济结构,也将资源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将生产要素从传统生产部门转移到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绿色生产部门,从而推动绿色经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推动绿色经济的产业优化升级。首先,从企业层面来看,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得到了金融部门提供的资金和引入的生产要素,在绿色金融的带动下快速发展,其发展的成果增加,并进一步进入应用从而得到更过的资金支持,以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然后从产业角度来看,由绿色金融理念的树立,在前期重点为绿色产业中的先进企业提供支持,从而引导了市场的风向,吸引更多的资源涌入绿色产业,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弥补市场失灵问题。有环境污染引起的市场失灵,在以往通常是通过政府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处罚处理,这样办事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绿色金融在前期就将环境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项,在事前事中就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从而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引发的问题。

加强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作用的措施

施行“绿色信贷”政策。所谓绿色信贷就是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也就是对绿色会计报表中反映出的其生产经营的“绿色”成分加以评估,一方面对环保方面表现较好的企业在贷款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而对表现较差的企业采用高利率的贷款,另一方面对一些高污染企业不予贷款,以此来改善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政策性金融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对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加以利用,在绿色经济的环保项目提供政策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政策性金融来支持能够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技术方面的开发和生产,如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环保科技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等,以此在技术方面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加大资本支持力度。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的上市审批进行绿色评估,支持一些同等发展水平下的,在技术和运作方面较为规范的绿色企业得到上市的优先顺序,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而支持一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者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中小企业进行上市;同时也可以促成绿色基金会的设立,对环境保护项目通过筹资进行支持,也可以对一些为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加以奖励,助力环保公益行动的开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绿色金融范文3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也必然是金融服务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把握方向,适应趋势,要求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实现观念的转变并适时促进理念的提升。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家推进节能减排事业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一家历来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银行,兴业银行一直在思考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方式,探索以商业模式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银行对外提品与服务的过程之中,实现银行商业利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变化,兴业银行于2005年携手合作伙伴国际金融公司合作设计节能减排融资项目,创造性地推出了能效融资产品,开创了中国绿色金融服务之先河。其次是理念的升华。随着绿色金融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可持续金融、可持续发展逐步升华为本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理念,进而逐步传导、落实到银行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具体来看,体现为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成为公司治理的共识。

可持续金融、可持续发展逐步升华为银行公司治理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已经成为上至董事会,下至操作执行层的共同认识。二是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寻求商业机会。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外部约束,转变为把服务节能减排、遵循赤道原则作为创造差异化优势、挖掘新商机的有利工具。三是由单一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推广转变为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全面再造。内外兼修重在落实以观念转变、理念提升为先导,持续推动完善战略、流程、机制、体系等的建设和配套,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发展道路。迅速确立战略导向,推动绿色金融系统全面、高起点发展。2007年7月,兴业银行即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的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工作机制,加强对全行可持续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系统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第六届董事会将“研究拟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监督、检查和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予以明确,并将其正式写入《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确认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银行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并用以指导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在将绿色金融上升为战略性重点业务的同时,全面制定落实全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参照国际赤道银行的先进经验和模式,相继成立了可持续金融室和可持续金融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前者作为管理部门,专司环境社会风险的管理;后者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积极推进流程再造,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效率。绿色金融业务的持续深入发展,需要银行组织架构及制度的配套与流程的改造。

为了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兴业银行先后出台《节能减排业务管理办法》《节能减排项目准入细则》《环境领域节能减排项目属性认定标准》《碳资产抵押授信管理办法》以及业务营销指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既指明了业务发展方向,又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制度配套的同时,加快绿色金融的业务流程改造。在尽职调查、审查审批、授信后检查各环节落实绿色信贷要求,建立绿色信贷的长效机制;在信贷审查审批工作中切实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将节能减排环保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将信贷项目的节能减排和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授信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节能减排动态跟踪、解读和传导,信息披露和业务审批授权等强化业务管理,为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打好基础。着力落实机制保障,打通绿色金融业务的“绿色通道”。一是将绿色金融业务纳入各分行经营与发展综合考评与经营计划,扩大分行业务审批权限,鼓励分行融入区域经济主流,助力区域节能减排事业。二是在银行信贷规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信贷规模上给予绿色金融业务大力支持,同时配置优惠价格的专项资金。三是持续加强分行绿色金融产品经理团队建设与业务培训力度,强化总行专业部门对分支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专业技术支持,不断提升具体经营机构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完善体系建设,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保驾护航。自2008年10月31日率先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以来,兴业银行高度重视,先由董事会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为实施赤道原则提供政策指引,后又陆续出台了配套的一系列调查工具、分析工具、风险监测工具和法律文本;成立了以行领导为核心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并特设环保官员,自上而下推动实施赤道原则;建立全行联动机制,明确各经营机构对绿色金融业务的具体职责、工作要求和安排;聘请外部专家开展项目审查;开发相应的IT支持系统。目前,兴业银行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绿色金融业务不断向纵深发展。

广泛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宣传扩大绿色金融的影响。在国际上,分别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国际金融专家,与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同业,与越南绿色信贷考察团,就推广能效融资、采纳赤道原则、践行可持续金融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应国际金融公司邀请出席在越南举行的“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以兴业银行为例向与会者介绍以金融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派出业务骨干人员到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接受为期5周的专门培训。在国内,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中国银监会等政府部门举办中国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与中国银监会共同举办“节能减排授信业务培训班”;邀请大型客户开展赤道原则专题研讨,增进银行客户对赤道原则的认知和认可。

持续创新强化品牌依托在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优势,通过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并强化专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模式,近年来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发展成果,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树立了自己的品牌。绿色金融业务实现全覆盖。通过持续多年的推动,目前兴业银行所有的分行均已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绿色金融项目遍布全国25个省份,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项目涵盖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众多项目类型及涵盖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各个主流行业。截至2011年末,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累计为上千家企业提供节能减排融资超1000亿元,实现了社会环境效益与银行商业利益的双赢。据统计,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节能减排效果可以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2231.0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6397.48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83.89万吨,年减排氨氮1.1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4.36万吨,年减排氮氧化物0.69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816.26万吨,年节水量9563.56万吨。上述节能减排量相当于关闭了146座100兆瓦的火电站,或者是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44年。

绿色金融业务实现专业化运作。自2005年成立能效融资专业团队,至升格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为可持续金融部,兴业银行不断推进各项协同与配套机制建设,组建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赤道原则评审五个专业团队,努力打造集产品创设、技术支持、资产管理、营销组织、交易服务、业务合作六项职能于一体的资产管理运营平台。同时,依托内部技术专才和外部专家团队,构建起总分行绿色金融产品经理团队与技术支持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形成完整序列。目前,已形成融资服务与排放权金融服务两大序列产品。在融资服务方面,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和项目类型推出“8+1”融资服务模式,即八种传统信贷模式的运用,包括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下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EMC)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以及非信贷融资模式,包括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金融租赁、结构化融资、信托融资等。在排放权金融服务方面,分别针对国际碳交易、国内碳交易试点、排污权交易试点等开发专项产品和服务。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方面,涵盖了碳交易的前、中、后各个环节,推出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咨询、购碳、核证碳减排量(CER)履约保函、碳资产质押授信等产品,并使其成功落地实施,还与数十家国外碳交易商和国内主流环境权益交易所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国内碳交易试点方面,积极参与碳金融合作平台建设,搭建碳金融业务合作平台。目前,已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上海市碳交易试点金融创新,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交易金融服务如资金存管、清算等;共同开展碳交易试点相关金融课题的研究;联合推进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等,后续将按照上海市碳交易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分阶段提供服务于国内碳市场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在国内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面,为配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积极协助政府深入构建有利于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环境经济制度,于2010年创新推出排污权金融服务,包括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咨询、排污权交易及清算系统开发、排污权抵押授信、污染物减排项目融资等。目前,已与浙江、江苏和山西等地方开展了排污权金融业务合作,首笔业务于2011年3月在浙江嘉兴成功落地,并受托开发了山西省排污权交易及清算软件系统。

绿色金融范文4

    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我国金融行业开展的绿色金融创新是基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与各种高污染行业有着较多的金融信贷业务。在水泥行业和化工行业等行业存在着金融信贷风险。为解决这种金融业与高污染行业的依赖关系,绿色金融就要面临着打破金融信贷格局,抑制一些行业的金融业务需求,提高污染行业金融信贷的审批要求,紧密地按照我国产业政策调整进行金融服务的升级,为金融业自身和社会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管理操作性比较差。金融业开展的绿色金融创新存在着融资管理操作性比较差,失去了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活动的监控。这是因为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新项目投资资金上面,可以避开公开的上市融资渠道和正常的金融机构信贷途径,采取企业自筹和民间筹资的方式,这样导致我国金融行业对金融领域监控的失效,污染企业逃避了绿色金融工具的规范和惩罚。同时,绿色金融工具在操作性上面缺少有效的信贷指标,对污染企业的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有待完善,在现实的企业信贷问题上存在着实施细则的困难。

    2.绿色金融的创新缺少支撑的金融业的制度建设。由于绿色金融的开展需要多方部门的紧密配合,例如:当地企业的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而绿色金融缺乏环境污染企业的信息共享,对污染企业的污染活动的得不到事实依据,金融机构急需要建立审查和审核金融信贷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需要完善金融机构的环境监管制度,以应对污染企业进行金融信贷的执行力,否则就必然使绿色金融的发展受阻。

    创新绿色金融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

    绿色金融的发展与金融行业创新具有动态促进性,绿色金融的良好发展必须依靠金融行业整体发展的态势,而金融行业的创新之一需要绿色金融的引导。因此,绿色金融和金融行业两者的创新发展存在着互动性和提升性。

    1.要营建良好的金融创新的社会环境。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要落实好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和金融政策,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停产或转产。这样才能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外部条件。

    2.金融机构应完善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首先,我国金融机构应建立生态银行,设立环保基金。对环保产业的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对出现的污染事故给予赔偿,建立良性的绿色金融机制。其次,完善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体系。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建立污染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对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进行金融信贷。绿色信贷针对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信贷优惠政策,对于污染企业给予惩罚措施。金融机构应推出可行精细的绿色保险产品和绿色证券产品。在企业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后,通过保险公司进行赔付污染的后果。同时,引导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

    3.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信贷监管机制。要开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监管机制,监督管理绿色信贷的实施和执行情况,避免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执行力差,缺乏对企业信贷的约束力。构建商业银行完善的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以此为依据对商业银行进行信用评级,促进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绿色金融范文5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

一、绿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行业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二是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是国家金融部门将环境的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资和融资的决策中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将与环境质量条件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回报全部融合进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在金融经济活动中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疗,通过对目前社会经济资源的良性引导,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6年人民银行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表示,绿色金融是为了支持环境改善、应对节约资源和气候变化的金融经济活动。即是对于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绿色建造、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环保项目的融资、投资、风险管控、项目发展等提供的金融扶持。

二、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产品主要可以分为碳金融、节能环保和环保产业金融产品,银行阶段性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使得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朝着一个丰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从产品的类别上来,我国的绿色金融的融资方案、产品类别还有改善空间。产品多以面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项目为主,融资产品相对重视产品的融资渠道而忽略了产品的融资对象,环保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面向的融资群体并不够多样化,对所设定的融资产品没有针对性。另外融资产品的覆盖面有待提高,融资产品主要是面向各个中小型企业,而针对家庭和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很少,这样会导致产品难以渗透全社会,使得产品的持续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多种绿色金融产品的成长速度不均衡,国内的碳金融产品近年来发展较快,同时银行也在不断的丰富这类金融产品,进而碳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碳市场逐步发展壮大。但国内的环保类金融产品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缓慢,这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速度,连带降低碳金融产品发展速度。绿色金融中不同的金融产品的融资规模差异大,其中政府参与的环保项目融资规模比较大,中小型环保企业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这种融资配置不均衡的状态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小型环保企业有了融资难的问题。

三、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对比下的思考

发达国家具有更加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结构,从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来看分为保险业、零售银行、零售企业、投资银行四大类。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金融时不仅仅针对各个企业,个人和家庭也占有很大比重。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零售银行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零售银行为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了企业、个人和家庭的房屋建筑贷款、汽车和运输贷款、商业贷款、房屋抵押贷款、信用卡、借记卡、绿色支票、绿色销售等产品,丰富多样的融资方式可供客户选择。其中加拿大温哥华的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了空气清洁车辆贷款,降低购买混合动力车辆的贷款利率。美国新能源发展银行推出的房屋贷款,为融资群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融资通道。美国美洲国际银行为长途卡车司机购买和安装绿色环保节油设备提供绿色贷款通道。世界多家零售银行更是推出了绿色信用卡,如瑞士的自然气候信用卡、巴克莱银行的人类呼吸信用卡等,银行从的销售过程入手,鼓励客户降低自己旅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信贷和融资主要是扶持清洁能源的项目发展,用于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和能源再生。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保险领域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保险业提供了碳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商业保险、碳抵消和绿色建筑保险。瑞士的瑞信银行提供了回收保险,用户在维修汽车的过程中通过回收零部件最高可获得20%的汽车保险优惠,美国通用公司为购买新节能型的混合动力型汽车提供了10%的优化政策。碳保险是一种生态类的保险产品,例如美国航空国际集团与信达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的碳排放信贷和可再生能源信贷等保险产品。家庭保险和商业保险主要是指碳中和保险、绿色建筑险等。德国运输协会推出了减排递减温室气体的碳中和保险,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保险公司推出的绿色建筑保险。绿色金融产品在发达国家中的发展较早,产品的类别、形式、内容、效益、效果等方面都具有值得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借鉴和学。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更为重视的是产品本身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是针对绿色环保项目的发展和大型环保企业的融资,而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项目设计出内容多样、不同结构的融资方案,有针对于卡车司机的环保节能融资产品,针对游客的绿色出游融资项目,这些产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贴近民生,有助于绿色金融产品市场的激活和发展。另外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具有从个人到银行再到碳市场的庞大规模。涵盖个人、家庭、企业等多领域的对象,受益群体和覆盖范围都非常广泛。再者是发达国家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自主性极强,国家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制定绿色金融的实施金华,并提供法律援助和政策支持,对相关金融机构的干预和限制少,给了项目的实施主体很大的自,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绿色金融范文6

1.1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是有利于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十以来我国将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实施绿色金融则有助于在金融服务上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可以在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经济行为,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

1.2促进生态环保与能源节约

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环境治理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资金短期又是影响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而绿色金融则是将环境治理作为工作的发展方向,通过绿色金融为环境治理提供大量的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环境治理企业,这样可以强化企业的节约意识,规范他们的环保行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绿色管理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比如银行机构进行的账单无纸化方式,节约了纸张的使用,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1.3促进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绿色金融为银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良机。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社会对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投资已经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行业,而绿色金融业务则是将绿色概念与金融产品融合为一体,丰富了银行金融服务的内容,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其次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绿色环保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切入点,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因此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出势必会降低银行机构的经营风险;最后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力。实施绿色金融虽然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评估成本,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短期盈利。但是长远看,绿色金融符合国家的根本政策,优化了信贷结构,实现了金融机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路径下绿色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2.1政府部门对发展绿色金融缺乏动力

虽然“低碳”“、碳金融”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名词,人们也意识到发展碳经济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在追求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表现得明显不足,而更多的是依赖外界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绿色金融创新,比如中司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事碳交易,却以碳交易市场规模小、制度不完善等由,拒绝参加碳交易,没有为我国额碳交易市场建立提供应有的力量。

2.2绿色金融实施的主体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实施绿色金融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银行机构开设的绿色信贷业务,而其它一些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探索则非常有限,比如证券业虽然对上市企业融资设立了环保要求,但是其主要针对的是“两高”行业,同时对低碳、环保企业的激励制度也不完善,导致上市企业实施绿色金融存在较高的难度。保险业虽然也在绿色金融实施方面进行着局部试点实验,但是其仅限于环境污染责任险,使得绿色金融在保险业很难获得全面推行。

2.3绿色金融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

作为绿色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两大职权部门:环保部门和银行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一方面环保部门的信息公布无法满足银行部门对环保信息的需求,影响绿色金融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与银行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模式不科学。它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单项运行,导致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健全,同时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

3低碳经济路径下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3.1加强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

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国家要制定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建立与绿色金融监管体系相适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并且要严格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规模;二是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机构,国家要鼓励各大银行进行绿色金融改革,积极推广绿色金融服务,拓展绿色金融产品;三是要建立绿色信贷体系。实施绿色信贷体系既可以实现对绿色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可以限制与淘汰高污染的企业,实现经济的发展。

3.2加强环保部门与绿色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环保部门与绿色金融机构、司法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我国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它们之间的信息沟通:首先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污染企业信息的检查力度,并且将污染企业的各项数据提供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则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对污染企业进行信用授权以及信贷审批。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及时将企业的信贷情况信息反馈给环保部门;其次建立新更新和异议处理机制。环保部门要及时对要求整合的企业进行重新审核,并且将审核信息反馈给金融机构,如果企业对于重新审议的结果存在异议,环保部门则要对企业进行评估与重审,并且将重审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

3.3开拓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发展绿色金融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拓展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一是银行机构要完善绿色信贷,在信贷行业、环境评估等方面制定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并且创新信贷政策,比如在还款方式、还款周期上进行创新;二是保险业在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新,比如对于环保达标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保费等方式开展保险业务产品;三是证券业要完善上市公司环保门槛,同时建立可环保板块,为环保企业提供融资环境。

3.4加强绿色金融社会组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