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江苏省高考作文

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1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2

作文还原语文学习的乐趣?

毋容置疑,作文提分显示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字词语句等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对作文“升值”持赞成意见。他说,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是160分,另外加上40分附加分,所以作文提到70分是正常的比例。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杨许波说,作文除了综合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外,其立意与选题又可以体现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学生多为考试而学习,这就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得苍白而枯燥。作文水平并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可以提高,而是需要大量阅读和创作。阅读和创作在语文学习中最富有乐趣,从这个方面说,提高作文分值或许会让语文教育多一些乐趣。

反对者的声音主要来自对阅卷的公平性的疑虑

南京师范大学大一新生小汪说,作文考试主观性强,同样的文章往往见仁见智,评分迥异;考试的偶然性更大,一个考题肯定在适合一些人的时候会不适合另一些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生昝红霞说:“作文分值加大,意味着其它单项分值将压缩。是65分、70分还是75分,最能科学地测评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划一条杠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反对者的声音来自对作文阅卷公平性的疑虑。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认为,电脑和网络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作文阅卷的误差。以江苏省为例,50多万考生的作文被统一扫描入库。由阅卷组指派的30多名素质过硬的阅卷老师,会对库中45到53分之间的作文进行抽查,主要拯救那些被埋没的优秀作文;10多名阅卷老师组成的另一个小组,对54到60之间的作文进行抽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分值偏高的作文;对于36分及格线左右的部分作文,则由最资深的阅卷老师反复核对。“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能进入复查范围。对于单篇作文,我们实行背靠背打分。同一文章,如果分数相距悬殊,则在第三位阅卷老师给出的分数和与之接近的一个分数内确定最后的分值。”

专家:尽量写出自己的生活

尽管存在反对的声音,但是江苏很多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开始关注如何应对升值后的高考作文。

“作文分值加大,更要认真抓作文。要提倡朴素的文风,要言之有物。尽量写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酸甜苦辣。”

何永康认为,在批阅考生的作文时,发现最多的问题是语法、修辞、结构等基本功不扎实。此外,对生活缺乏领悟,文章华而不实也是典型问题。这也反映出在语文教育中,部分老师和学生对作文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练不练都是那么一回事。“提高作文分值,至少能让教师和学生对作文训练有足够的重视”。

黄遐是上海一所高考课程培训学校的作文老师,她建议日常的语文教学不要局限在课本之内,还可以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比如在台湾,周杰伦、罗大佑的歌已经进入了语文教材之中。此外,老师应教会学生善于把生活中的经历、所见所闻体现到写作中,还有提倡学生们多读报纸和现当代作家的文章。

黄遐还提到,高考阅卷老师还是用模式化的眼光来打分,所以老师向学生传授一些应试的写作技巧可以理解,实际上也不会对整体写作或文学素养积累起到副作用。“要想真正的提高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思考,而技巧只需要短时间的培训就能掌握,甚至在考试中还可以借此拿到不错的成绩。”

高考作文升值是一种趋势?

北京《新课程语文导刊》编辑陆鸿轶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她认为高考作文升值是一种趋势。

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3

社名“二月花”取自板桥书赠韩镐的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旨在继承板桥故里优秀的人文传统,培养水乡学子积极的创新精神。

文学社顾问由省督学柳印生、省名师任祖镛、省专家张炳嘉三位资深语文特级教师担当。邹祥龙、曹伯高等局校领导长期关心文学社工作并亲任指导。文学社成立至今,已有数百篇学生习作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参加各级写作比赛成绩喜人。其中在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中成功实现“八连冠”(全省唯一),两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倍受省内外同行瞩目。

不需多说,只要看看下面一串长长的获奖名单,你就会惊叹“二月花”文学后生的可畏:

金 婧

获省第一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冯红兵

获省第二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第六名;

陆 蕴

获省第三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第四名;

朱 妍

获省第四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

陈 

获省第五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

李汪春

获省第六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

邹笑吟

获省第六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

顾梦莎

获省第六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

杨 希

获省第六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

杨 希

获省第七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特等奖第一名;

王音棋

同学获江苏省第八届高中生作文大赛决赛特等奖;

戴冰韵

获省第九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

杨希、王倩云、费汉洵、李旺春等四同学获省首届“高考作文”杯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特等奖(杨希、王倩云位列特等奖第一、二名);

吴安妮、顾茗萱荣获第二届“高考作文杯”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特等奖;

戎甜儿获得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特等奖第六名……

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4

[关键词]高考作文;社会控制;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13-02

[作者简介]孙欢欢(1987―),女,山东平度人,硕士,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景明佳园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高考作文因其在语文考试中分值大、主观性强而历来受国人关注,褒贬不一。讨论多是从教学角度切入,鲜有探讨高考作文的深层次内涵,即高考作文的命题人在既定(法定)的范围内选择内容。这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运作,是一种文化的选择。通过对作文内容的选择与组合,将统治阶层认为“值得”传递的知识施以“科学化”的包装,以合法的形式检验考生的知识、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因此,揭开高考作文试题科学化的“外衣”并对其科学性进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考作文:科学化的质疑

(一)高考作文命题内容科学性的质疑

高考作文命题之统治阶层价值认可的体现之一是其内容的科学性,这似乎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命题的价值认可是指国家意志的熟练操盘手――命题人,将符合统治阶层主流意识形态的、有价值的知识渗入高考作文的命制中,使其披上合法化的外衣,打造成科学化的躯体。命题的内容只是从一定的文化选择出来的,是“法定知识”,但不能单纯、绝对地认为完全是科学知识。统治阶层对于某些知识内容是认可的,但也有另一些是不被认可的。以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为例,当时的统治阶层尊奉儒家思想,因此科举考试的内容――八股文的命题范围就局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之内,对其价值的认可无以复加。

(二)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封闭性的质疑

高考作文试题之统治阶层价值认可的体现之二是形式的封闭性。回顾高考作文的“命题”时代,自然给考生留下“被表达”的种种印痕:主题单一乏味、思想高度同质、表达公共化和机械化。[1]42命题的形式从“舍我其谁”的“全命题、“尚可商量”的“半命题”到“我的作文我做主”的“自命题”,虽然是花样翻新,但是命题“封闭性”的本质是不变的,即在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社会主流文化操纵下,进行一番弗洛伊德式“超我”升华,最后还是到了“被命题”的尴尬境遇。命题的“封闭式”为考生画了一个圆,这对考生的个性彰显是有限制的。

(三)高考作文试题编制科学化的质疑

高考作文试题的编制“并非一个纯技术的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如果说是技术的,它也包括了意识形态渗透的技术”[2]38。试题的叙述形式是权力的话语,也体现了话语的权力。它是一种“精制代码”(elaborated codes),而非“受制代码”(restricted codes)。[3]453-472伯恩斯坦认为,精制代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关联性,一般流通于中上层社会群体中。作为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人,处于社会的中上层,所接受的文化、所使用的语言是以精制编码为主的语言,因此,在试题的编制过程中,社会统治阶层运用其精制编码的语言,来宣扬一种优势的文化,而受制编码的语言则无法进入考试的内容之中。显而易见,在试题编制的精致编码的取向中,试题编制的科学性是属于一部分人群的,这疏远了或是直接排斥了另一群人。

二、高考作文试题:规训化的实质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高考作文试题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的知识体系,而“在整个的社会知识体系中,却只有有限的部分被视为法定知识和‘值得’传递给下一代的知识”[4]。高考作文试题的知识选择既有对其价值的认可,也有对其价值的赋予,其中的主导因素就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知识价值的认可简单说来,就是统治阶层使高考作文试题中体现其价值取向并使高考作文试题以一种“合法化”的形式出现,利用一套选拔机制使考生认同并内化这套价值系统;价值的赋予是指在高考作文试题中指向特定的价值,使得知识含有相应的价值取向,例如1977年的高考试题《青松赞》中,“青松”所传达出的价值指向革命战士所具有的坚强意志。由此可知,传递某种价值取向、检验接班人将这种价值取向内化的程度与权力紧密相连,“甚至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关于这一点法国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作了细致、透彻的分析。在福柯看来,权力与知识不是相对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知识与权力属于一个统一体,两者互为影响,纠缠在一起,根本无法分开”[5]93。高考作文试题在“科学化”外衣的掩盖下,实则是一种对考生的规训。

(一)高考作文试题经由专人命制,维护社会意识形态

高考作文试题的拟制工作通称为“高考作文命题”,完整的命题工作持续时间大体有一年之久。高考作文试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部分,是由高考命题专家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命制的,命题专家在思想素质、专业素养方面造就了他们在高考试卷命制中国家意志操盘手的角色,而母语考试中分值最大、主观性最强的作文试题的命制更是凸显其“意识形态”的关键时刻,严把思想关,纵使考生有“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也蹦不出命题者的“掌心”,囿于命题人的主观意图中。“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有关世界和社会的观念体系,是指导人们实践、行动的思想准绳或纲领。”[5]8高考作文试题既呈现了社会意识形态在知识上的表现,又检验了“接班人”的社会意识形态接受的程度,考生所呈现的高考作文的文本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社会意识形态是对阿尔都塞所谓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功能发挥的检验,事实上,“这些题目是作为真正的思想范畴运作的”,它们明确划定了范围,“并以此来限制思想的空间”,进而扩张到整个社会空间。[6]60高考作文中价值取向的导向对维护现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考作文试题经过严格筛选,体现国家价值观念

高考作文试题一般都与统治阶层所宣扬的或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是根据国家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或是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的,内容多来源于教科书,例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其素材及主题就来源于苏教版高三语文课本中的内容;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材料来源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第9课《自然之道》,并且课后提示里讲的主题意思和作文的主题完全吻合。高考作文试题的价值取向基本与教科书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形成了连续的价值取向的内化与强化。试题与考生作文中即使出现一些与时代、与传统优秀文化相悖的内容,也是作为考生批判的“靶子”,对考生可谓“侧面规训”“以儆效尤”。高考作文试题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和选择标准,统治阶层将自身认可的文化或是将自身的文化注入高考作文中,这样,统治阶层的文化便获得了新生命,通过高考的选拔机制而获得广泛认同。在考试的技术选拔机制下,隐藏了高考作文试题中的阶级服务功能,国家在这种看似中立、客观、自然的“面目”中实现了“人才”选拔。同时,高考的评分标准使考生对统治阶层的价值观予以消极认同,例如:文由心生、“高唱赞歌”者在分数上脱颖而出;反弹琵琶、“不走寻常路”者陷入“滑铁卢”,考生有一种“不能不说,而又不得乱说”的消极认同。积极也罢,消极也罢,结局是“皆大欢喜”的,统治阶层的价值观得以宣扬、得以延续。

总之,高考作文试题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是国家认可的,并且国家将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念赋予高考作文试题中,以特定的标准评价考生的写作,以期实现对考生的导向与控制,这种“软性”的控制如“温水煮青蛙”,使考生将“法定知识”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但是,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思想性、思维性的个体,因此考生在作文写作中不可能是单一的顺从与认同。因此,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在规训之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法度又不忘精神自由,不失为一种教育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潘涌.“后命题时代”:自由思维的回归与隐性制约[J].全球教育展望,2012(8):42.

[2]张行涛.考试的社会学概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38.

[3]伯恩斯坦.社会阶级、语言与社会化[C]//厉以贤.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92:453-472.

[4]M.W.阿普尔.国家权力和法定知识的政治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2).

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5

一、“烂作文”的表现

1.机械模仿

高考作文或记叙或议论,学生爱写记叙文该在情理之中,而不少人却对议论文情有独钟,并非他们的议论水平有多高,而是多年的模式化训练使他们练就了“投机取巧”的本领。高考作文中,总有不少“标准”的“三段式”议论文,即开头提出观点,中间举例说明,结尾做做总结,这类作文在阅卷中均被视为四类文。议论文如此,记述文也是内容大同小异,情节似曾相识,结构并不陌生,少有出类拔萃的典型佳作。

2.华而不实

不少高考作文文采飞扬,辞藻华丽,动辄引经据典,落笔古今中外,乍一看颇有文化底蕴,给人以视觉冲击,其实是东拉西扯,诗文乱配,让人不知所云,言辞华美的外表遮掩不住无思想、无生活、无真情的实质。此类作文,当然难得阅卷者认可。

3.脱离生活

生活原本丰富多彩,而从高考作文看,多数学生囊中羞涩,似处于真空中,如装在套子里。缺乏生活气息,总是生吞活剥;缺乏真情实感,多是无病。

二、“烂作文”的根源

1.追求趋于物化

社会的功利化导向造成了教育的功利化,教师、家长、学生早已深陷其中,升学率成了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追求,成了学校和教师地位、声誉、利益的主要寄托。而作文在语文学科占分权重最大,自然难有自己的“世外桃源”。

2.思想趋于平庸

随着功利色彩的日趋严重,浮躁的社会已严重侵蚀着教育的肌体,教育似乎可以不再触及人的灵魂,教师似乎可以不再追求教育智慧,教学似乎可以不再需要心灵参与。思想的高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缺乏必要的思想高度,教学工作必然陷入平庸,而反映教学绩效的学生作文自然趋于平庸。

3.空间趋于窄化

素质教育喊了多年,真正落实遥遥无期。“早晨六点起,晚上零点睡”的孩子,已颇为普遍。学生始终固化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上,窄小的生活空间,乏味的学习模式,别说孩子,纵然是成年人也感到窒息。这样的学生,岂有活性可谈;他们的作文,岂有活力可言。

4.指导趋于简单

课改已走过十二个年头,而作文教学可谓涛声依旧,面貌依然,与课改前并无实质性变化。虽然新教学方法时有出现,但无法洗心革面。作文指导徒有虚名,或者题目一出,要求一提,学生动笔,教师休息;或者例文一读,资料一发,学生忙碌,教师清闲。

三、“烂作文”的淡出

1.读书,让精神充实

教师要传播知识种子、培育文明之树,前提是自己要有充实而美好的灵魂,也就是要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语文教师要用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古训自勉,回归“书生本色”,多读书、多研究。坚持终身学习,使大脑生生不息,过滤旧知,积淀学识,“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学养,完善自我。正所谓“带一袭书香进校园,分一瓣余香给学生”。

2.拓展,借生活滋润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远离生活的“书斋写作”是苍白的写作,只有用敏感的心去观察、了解、感悟、思考,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因此,须想方设法拓展生活空间,让校园与社会链接,让教育与生活接轨,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凭兴趣爱好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靠聪明才智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借语言文字去描述生活,展示生活。

3.导写,倡简明扼要

作文指导,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要言不繁,画龙点睛。或拓展学生的选材空间,或激发他们的精神生活,或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或引领学生的深度思考。但切忌面面俱到,不可信口开河。要做到目标明确,胸中有数;要求具体,心中有谱;简明扼要,要言不繁;画龙点睛,一字千金,从而提升指导效果,放大引领效应。

4.导评,宜各个击破

评导结合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它融文法知识的渗透与作文问题的解决为一体。可借助评讲主题,将需要渗透的文法知识与需要解决的作文问题各个击破。如为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可以“深度思考与有效联系”为专题,让学生明白:文章多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和折射,作者要走到近处,感受生活;深入其中,透视生活;站在高处,俯视生活。而要做到这些,对生活要有真情感,对社会需要真热爱,要有自己对生活的新思考、新视界。

坚持不懈地使用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评价和指导,作文教学的目标就能分步达成,作文教学的问题就能逐步解决,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6

2016年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于10月29-30日进行。本次成考我市考生共有2552名人,全市设三个考点共91个试场,分别为: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专升本)、江阴市要塞中学(高起本)、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高起专)。10月26日-28日,考生可自行登录原报名网站打印《准考证》。

考前省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广大考生注意:

一、牢记考试时间。考试于10月29、30日举行,具体考试时间:高中起点升本、专科为每天上午9:00-11:00,下午14:30-16:30,专升本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请准时参加考试。每场考试考生需提前30分钟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准入场;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请考生千万不要因为错过考试时间而失去参考机会。

二、认真阅读考场规则。考生参加考试时必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及必要的考试用具。除书写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涂用2B铅笔、橡皮擦等,有关科目必备的角尺、圆规外,不准携带书包、文具盒、自备垫板和任何书籍、报纸、纸张以及其他任何与考试无关物品进入考场。严禁携带手机等各种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设备以及修正液(带)等物品进入考场。考生在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