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分低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分低能范文1

一、实施素质教育,挖掘数学教育源泉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数学紧紧围绕在做题上,孩子们发现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好像离开了考试,数学就一无是处了. 很多人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学数学究竟有何意义?价值又有多少?这种荒谬的质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可怕的,尤其是遏制了数学种子在孩子们幼小心田的生根发芽. 当今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旨在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必然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挖掘生活这永不枯竭的教育源泉,使其灵活地与自身的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闹起来. 例如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角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计算在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在何时重合?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还真大,数学能帮助自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没有哪门科学是凭空而生的,数学当然也不例外. 数学起源于现实生活,实用性是它的主要特征,从古至今,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知识性与应用性和谐结合,现实中运用的需要促使数学健康地发展.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的作用是无处不在的.

二、引入现实情境,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新课程重提“授之以渔”的终身教育理念,这决定了数学知识与方法不必依赖教师煞费苦心去教,而是依靠学生迫不及待去学,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创设丰富有效的现实情境,点燃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数学不是学公式,而是学应用,只有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放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去,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有兴趣去探索,去研究. 例如在复习全等三角形判定时,我是这样创设生活情境的,老师家的书橱上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块坏了,老师让你去配一块相同的玻璃,自己想想办法,怎样才能配到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把另一块取下来带到玻璃店去配,但是同学们都发现这种方法可行但很不方便,又不安全. 很多孩子就建议量出三角形玻璃的内角的度数和边的长度. 由此,我们就可以概括出三条边、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配玻璃这一现实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焕发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其实,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有效地实现“立根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围绕于生活――提升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完美过程,从而成就学生的生命发展和心理完善.

三、展示数学美感,引导捕捉数学问题

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平凡却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珍贵的数学教育资源,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乐于去发现这些数学问题,从而真正确立“数学无处不在”的指导思想.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许是一段偶然的经历,也许是一次意外的遭遇,也许是一个突发的奇想,但这些相比教材和课堂中的问题却来得更为可贵,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的是更多的灵感. 比如说很多同学就发现蜜蜂的蜂巢是六边形的,这个现象或许大家司空见惯,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同学或许寥寥无几. 我们缺少的正是牛顿那种发现苹果落地后深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行动.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针对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为什么蜂巢都是六边形的?为何不造成其他的多边形?这种形状有什么优点?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活处处皆数学,关键在于善发现. 我们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发现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解决,从而有效地拓展数学教育的外延.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高分低能范文2

实训课程的开设,在满足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做市场调研和调研分析;而且,要让学生对专业的前景有一定的认识,学会团队合作、协调和沟通;懂得基层管理的知识等,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自的信和热情,形成对职业前景有较好的发展愿景。

一、“能力递进”的涵义

“能力递进”是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同时,还应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市场调研和基层管理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在顶岗实训过程中实现并逐步得到提升。

高职学生的“能力递进”呈现为五个阶段,即“入门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成熟期”。入门期、成长期主要接受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进入实训阶段,此阶段包括发展期、提升期和成熟期,坚持“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学生为主、校企为辅”的原则,将学生分流到旅游企业岗位上去锻炼,使其在实训专业技能的同时,去认识和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掌握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作为主管、领班的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其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以发挥,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与行业紧密对接的良性循环。

二、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能力递进”的意义

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只能在生产线、第一线操作,从而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专业、行业以及职业前景的认识和了解,因而造成高职学生对专业前景以至职业前景感到陌生甚至渺茫,从而对行业、专业丧失热情和信心。

再者,由于旅游服务具有“面对面服务,即时生产、即时消费”的特点,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能把握住市场时机,更重要的是要能做到自己提供的服务能被市场、顾客接受并满意。因而学生仅有服务技能和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

更重要的还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当今,我们身处信息时代,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难以适应市场的,我们应教会学生如何加强与人交流、沟通,如何与团队合作;因为旅游服务的“面对面服务”的特点,更强调服务人员与消费者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要把这些内容与专业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对待。

三、“能力递进”实训的实施

实现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能力递进,要求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把学生和教师置身于企业岗位上去,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按照岗位要求进行实训。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实训岗位一般选择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有关岗位,主要是围绕培养旅游服务技能核心能力而展开;现以景区讲解实训为例,进行分析。“能力递进”实训的内容和考核标准如下表。

(一)沟通、协调、表达能力的实训

作为景区讲解员实训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培训“讲解”的能力和技巧,这是“能讲”,但仅“能讲”对一名讲解员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能“能干”,要“讲得好”更要“干得好”,因为有“听讲”的游客,还有“不听讲”的、“不听话”的,甚至还有“捣蛋的”,学生不怕讲解,怕的就是碰上这种情况;更何况讲解员不仅要“管”旅客,还要与其它部门协调、沟通,此时,讲解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

例如,讲解在讲解“游览注意事项”时,有的游客“开不差”、不听讲,此时,讲解员就要暗示(提醒、停顿、目示)或明示(点名、批评)等方式与游客进行交流、沟通。

沟通、协调、表达能力的实训,不是要事先圈定一个时间段而专门训练,而是要将这种能力和技巧的训练融入到实训活动的全过程,存在于服务的每一环节中,即不管理是在酒店接待、服务,还是在游览过程、景区讲解过程中,每一环节中都需要服务人员注意观察,了解、掌握游客状况,关心帮助游客。

(二)沟通、协调、表达能力的实训,可以分为这样几种:

1、事前沟通。要注意观察旅客、游客。特别是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口音、行为特征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快速了解旅客的基本情况;还要善于找话题。旅游服务人员由于职责的需要,必须向旅客进行有关说明,这是工作“话题”,呈“命令”的性质,但乏交流、沟通;旅客若能主动提出问题,这是最好的。

2、事中沟通。要热情,主动给旅客提供关心和帮助;困难的出现其实是沟通、协调的最好机会。在服务的过程中,客人不满意时,轻则表现出不听话、不高兴、脸色难看,重则表现出命令、指责、挑剔甚至过激行为,此时,交流、沟通尤其重要,这也是实训的重点内容。

3、事后沟通。要善于利用书面的、网络的、媒体的等多种手段进行事后的沟通。

四、市场调研能力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旅游者购买的是旅游产品,而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所以说旅游者就是购买的旅游服务。那么,我们提供的“旅游服务”是不是旅游者需要的?是否受欢迎?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训的岗位,而企业是要讲效益的,它的效益来源于其所提供的服务,而参加实训的学生能否为企业带来有效的服务而取得效益呢?等等,这些问题必定要求即使是高职学生、即使是在实训过程也应该注意的,所以,安排实训内容时,必需融入锻炼学生的市场眼光、市场调研的能力的内容。

例如,游客普通不满的是游览过程中的“赶鸭子上架”:讲解员要求“快”,而游客要求“慢”,不解决,游客的不满之意就产生了。所以,作为讲解员就要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客源地、兴趣爱好甚至不同教育程度类型的游客的特征,这既要求讲理论,更讲实战经验,应该具备调查、研究、分析的能力。

五、团队合作精神

所谓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讲解员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顺利、圆满地完成一次带团、讲解任务的,每一次讲解活动,牵涉到旅游者、景区、营销、门票、计划调度、安保、卫生等多个部门,更是要落实目标,工作流程,职务及职责,标准和规则,时限,效果检验方式,成员,行为规范等,所以要讲求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高职旅游类学生的能力递进的实训,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基层管理能力,而且,这部分内容应该贯彻于实训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各个岗位;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行业、职业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增强对专业的热情和信心、对行业和职业的前景的了解,那么,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实施“能力递进”的培养,增加“基层管理能力”实训内容。

高分低能范文3

关键词:生态 节能 环保 建筑 设计

华北地区目前已经成为高耗能、高污染的重点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小区,既要让客户感觉到房子节能环保,后期使用维护成本较低,又不能使房价高于同条件下其他楼盘。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以某生态小区为例,来说明这种想法是完全可行的。本小区风景优美,环境优雅。在规划设计中,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的要求,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做到以人为本,注重满足舒适、安全、方便、私密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提供了高品质的市民交往空间。

1 小区总体规划采取的节能措施

小区沿外环路分为两个组团,容积率为0.7;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绿地,绿地率达到42.3%,可以有效地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对住宅的影响,改善小区的热环境;建筑布置以行列式为主,日照间距大于1.5H,为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建筑朝向以南朝向为主,既有利于小区内自然通风和气流组织,又可以使房间取得充足的日照。

2 维护结构设计采取的节能措施

起居室及卧室布置均布置在南向,以充分利用太阳自然得热;建筑的体形系数为0.24左右,小于节能标准0.3的限制;楼梯间设防寒门斗及防寒门;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墙体材料,替代传统实心黏土砖。护墙采用190mm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外贴60mm厚聚苯板复合保温墙体,传热系数为0.54W/(m2・k),低于节能标准的要求,见下表

名 称 小区设计指标 节能标准的要求限值

外墙传热系数(W/(m2.k) 0.54 0.58

屋顶传热系数(W/(m2.k) 0.47 0.50

地面传热系数(W/(m2.k) 0.26 0.30

北向窗墙面积比(W/(m2.k) 0.22 0.25

南向窗墙面积比(W/(m2.k) 0.27 0.35

屋顶采用水泥珍珠岩和60mm厚聚苯板保温,传热系数为0.47W/(m2・k);内地面靠外墙2m范围,采用500mm厚炉渣保温,传热系数达到0.26W/(m2・k);控制窗墙比,按不同朝向确定窗洞口的面积,既要满足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又要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北向窗墙比为0.22,南向窗墙比为0.27;外窗均采用内平开式中空玻璃塑钢窗,不仅其热工性能可满足建筑节能标准要求,而且其隔声,气密及水密性能等明显优与传统的木窗,钢窗及铝合金窗;每户均设南向保温阳台,作为阳光室,适当加大了阳台进深,不仅增大了阳台的使用面积,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水平遮阳效果,即夏季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冬季则不影响光线的进入;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如:女儿墙、阳台、变形缝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热桥的影响,提高保温效果。

3、供热方式的探索

从投资上看,独立燃气式投资较省从实际运行看,独立燃气、电采暖还具有调节方便的功能,住宅无人时,室内可调到10℃以下,因此,独立燃气式实际运行费要比计算值低,其节能效果比集中供热更易实现。据此, 本小区在热源、供热方式及收费等方面将效仿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小区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1)小区供热以天然气为热源,采用分户设燃气炉的供热方式,不仅可以供暖,还可供应生活热水,改善了住户的生活质量;房间采用铝合金散热器,体积小,外型美观,散热效率高。

(2)每户为一个独立的供热系统,采用跨越管的水平串联方式。住户可根据需要自主决定供暖时间,并可通过燃气炉的自动控制自行调节室内温度,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供热需求,并可实现行为节能。

4、在节水方面

在用水方面,冲厕用水量相当大,可以通过一种节水设备,将洗脸、洗菜的水收集起来,经过简单的处理可用做冲便。另外,还可以建一个中水站将收集到的污水处理后用来满足绿化、洗车等一些用途。

5、在智能方面

采用卡式电表、水表收费系统;

住宅小区设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心;

住宅小区封闭,实行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监控管理;

住宅的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实行自动报警;

实行住宅小区与城市区域联网,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住户通过网络终端实现医疗、文娱、商业等公共服务和费用自动结算(或具备实施条件);

6、使用效果展望

(1)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砖作为墙体材料,替代传统实心黏土砖,既可节省土地资源,又保护环境,完全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筑产业政策;

(2)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砖和聚苯板外保温复合墙体,使外墙厚度由传统的砖混结构370mm减为260mm,内墙由240mm减为190mm,墙体减薄,增加有效使用面积6%~8%,按每户100m2建筑面积算,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房间6~8m2的使用面积;

(3)节能住宅的室内温度稳定,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冬暖夏凉,室内温差变化幅度小。在采暖期,一般都采用间歇式供暖,每日供暖时间约4~6h,室内日温差仅为1~2℃。在夏季,与传统的非节能住宅相比,节能住宅室内温度也明显低于非节能住宅,大幅度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4)燃气采暖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对大气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实现供热商品化;分户燃气独立供暖,用户能够自主决定供暖时间和供暖温度,充分体现了住宅的人性化、个性化和以人为本的住宅建设理念;

(5)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隔声性能比普通铝合金窗大大提高,即使是紧临外环路的住宅,也无噪声的污染,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

(1)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可以明显地改善居住建筑的舒适性,但其成本的增加必须通过供热改革才能得到体现,二者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2)节能建筑尽管初投资略有增加。但其长期经济效益却是十分明显的;

高分低能范文4

关键词: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地理教具

在现在的社会上,能力成为人们的焦点,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一个人的能力都至关重要,所以,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空间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想象或是其他形式理解知识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和天生的禀赋有关系;另外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讲究策略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地形分析、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就具备立体化、空间化的特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更需要学生有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一、打牢基础知识,为培养空间能力做基础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知识做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的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在这些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要知道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河流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想象、分析、探究这些过程都是需要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作为根本的,也是以这些为依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刚开始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精讲基本知识和原理,让学生有知识的储备。

二、借助直观的地理教具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分析和探究知识,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缺乏空间感,这就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困难、无从下手。在地理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势、山川等地理名词或现象,书上都会配一些图片,但是图片缺乏立体感,学生也不能根据图片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具,通过一些地理模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而且教具的立体感很强,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下次再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就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和分析了。教具的利用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让课堂不再无趣和单一,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因为网络和信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信息化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一些技术或是手段教师就可以把地理形成过程或是一些发展、循环的过程做成动画,使学生通过画面和视频的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Flash让学生了解循环过程,从全面、细微、立体等多个层次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知识变得形象化,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用死记硬背了,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学生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学透,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地理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在观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立体感和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读图、绘图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如,示意图、模拟图、景观图、统计图等,这些图是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能从图中学到信息,学会从图中分析和得出信息。这些图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出地理现象,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思维,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图、绘图,通过图片表达地理知识,在图片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画图,表示各个地区的气压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建立一定的空间感,通过制图得到锻炼。

五、提出假设,促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假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假设进行想象学习,在想象的过程中分析,对知识产生认知和理解,并逐渐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假设,如果没有太阳运动,那地球气候、电离层、磁场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思考假设的过程就会对假设进行分析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也会在想象的过程中巩固一些地理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已经成了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空间思维能力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科难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和地理独特的学科优势,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民中,王忠志.浅析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下,2013(5).

高分低能范文5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 功能定位 运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225-0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发展的有机整合,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继校办企业、后勤集团之后的又一高校产业,许多高校人员、甚至高校领导,都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导致对科技园发展方向和模式把握的偏差。

1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事关大学科技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在研究上也有不同的成果与提法出现,主要集中在创新、孵化、人才、辐射、聚集、反馈等几个方面。但是,一般而言,我们通常归结为四个方面[1]:

(1)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

(4)政产学研金结合的重要基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科技园在技术研发方面依托于大学,但它并不是大学的一部分;它在技术创新、项目孵化方面进行企业化运作,但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它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信息与技术上的支持与服务,但不属于政府机构,更不能行使政府职能;它行使人才聚集与培养的职能,类似于公益团体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与优惠,但它又不是社会公益团体,需要通过市场运作取得盈利,以维护其高效运行。

2 实际操作中对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的误区

2.1 视为大学附属机构

从组织体制上看,国内大部分的大学科技园已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建立了独立的法人实体,一般是成立高校资产公司,再以资产公司采取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成立大学科技园公司来运作大学科技园项目,符合政策规定。但从科技园的运行现状来看,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的特征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成立的法人实体只是解决了科技园的市场准入的身份问题,但在科技园的运行管理上仍然沿用事业单位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2.1.1 思想转型不到位

大学校园科技、智力资源密集,拥有众多高学历、高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长期受制于校内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局限,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相对缺乏,实干精神、办事魄力有所不足,谨小慎微有余,拼搏进取不足。在决策程序上瞻前顾后;在战略执行上热衷于理论研讨、汇报,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对外合作上过分注重眼前利益,斤斤计较,忽视了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在分配机制上平均主义严重,害怕拉开差距,创新争先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以上种种,限制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情,束缚了技术研发、转化及市场推广的步伐,导致大学科技园发展缓慢。

2.1.2 人才结构单一

大学科技园的立项、报批、规划、开发、招商、运营,涉及到政府各级主管部门、高校多个内部机构、企业、市场等各方主体,需要既懂政策、又懂理论,既具市场经验,又有实干精神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或者管理团队作为领军人物。而当前大学科技园人才选择上一是选择范围狭窄,主要限于大学校园范围内选择,不能面向社会招聘;二是选择标准失位,简单套用校内中层管理干部的选择标准,强调学历职称而忽视了市场运作经验和实干精神。

2.1.3 决策程序错位

往往把大学科技园当做学校的附属机构,重要事务通过学校班子会议决定,而不是按照企业管理的规则实行董事会制度,决策评判标准往往是是否符合学校管理规定,是否与现有体制相冲突,而很难上升到是否有利于科技资源的生产力转化,是否有必要对学校现行教研体制进行创新的高度。

2.1.4 管理激励机制失位

沿用事业单位的出勤考核、按资排辈、级别工资、按部就班的人事管理模式,没有实施企业的目标管理、例会讨论、绩效考核、团队竞争协作制度,事业发展过分求稳,不敢大踏步,不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2.1.5 资产财务越权支配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及人事权的完全控制,大学科技园名义上虽然是一个独立法人实体,但在实际运营中往往被看作一个内设机构,高校对已经被划转的资产或企业资产进行“内部”调配,对企业资金进行调度,对企业利润进行“抽血式”的强行分配现象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科技园的积累和发展。

2.2 视为普通企业

大学科技园具有企业的一般特性,但又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职能,同时又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它具有追求利润的天性,又承担着科技服务的社会责任,它对于社会的技术贡献作用要远远大于商业作为。大学科技园虽然与大学相对独立,却又与大学有着特殊和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大学与社会之间技术和商业交流的窗口与流动站,简单地将大学科技园当作一般性企业看待,其主要表现是:

2.2.1 将大学与科技园的资源相割裂

将大学科技园简单地视同为一般社会企业,只看到其盈利属性,未看到它在教学实践和科技转化方面的窗口作用,将大学的教学科研功能与科技园的科技转化孵化功能相割裂,导致高校教研资源与产业资源完全分离。造成了资产设施的浪费,高校既有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研究中心等教育科技设施无法与科技园共享;智力资源的浪费,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欲望的师资与学生无法在大学与科技园之间横向流动;智力成果的浪费,既有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因责权利关系难以明确,相关政策缺失,无法获得较大的支持力度进行入园孵化。

高分低能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基本烈度 6 度及以上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60%,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实例非常多。为了防御地震灾害,减少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必须重视结构抗震问题,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鉴于此,各高校相继加强了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抗震设计的教学环节。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结构抗震设计包括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等内容,由于设防地震动具有极大的离散性,加上结构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在计算设计方面一味提高精度没有意义。

1、结构在地震中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概述

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与一般结构设计不同。一般结构抗风、抗震等防灾设计中,考察的是整个完好结构抵御灾害荷载的能力。而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中考察的是因意外事件导致部分构件失效退出工作后,剩余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其设计目标和计算模型与一般结构设计情况有所不同。目前世界各国提出的结构抗连续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拉结强度设计和拆除构件设计,以下简要介绍。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主要从结构的整体性、延性、冗余度和构造措施等结构设计概念,来改善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各国规范和设计指南均强调了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对于充分考虑地震作用进行设计的结构,结构本身已具备较好的整体性和延性,能一定程度上抵御连续倒塌的发生。在此基础上,针对结构可能发生的连续倒塌工况,采取一些概念性的设计措施,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不会过多的增加造价。概念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合理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避免存在可能引发连续性倒塌的薄弱部位;② 加强构件间的连接构造,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③ 增加结构的冗余度,使结构具有多个荷载传递路径及其传递能力;④ 采用延性构造措施,使可能发生失效破坏部位具有足够的延性;⑤考虑反向荷载作用;⑥ 采用连续性配筋,使楼板和梁在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能够发挥悬链线作用;⑦ 墙和柱能承受一定的横向荷载。概念设计的缺点是难以量化,依赖于设计人员的水平和经验。

2)拉结强度设计。

拉结强度设计是对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验算,使其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备用荷载传递路径及其传递能力。拉结强度设计一般通过将实际超静定结构简化为静定悬链线构件,来近似得到构件之间连接所需的最小强度。拉结强度设计无需对整个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简便易行,但由于计算模型过于简化,其参数的经验性成分较多。对于复杂结构,其可靠性和经济性也存在问题。

3)拆除构件设计。

拆除构件设计将结构中的部分构件拆除,模拟结构的初始破坏,通过有限元法分析结构中部分构件拆除后剩余结构的强度,判断结构是否会发生连续倒塌。如果结构发生连续倒塌,则通过增强拆除后的剩余构件来避免连续倒塌,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增强结构的冗余度,提供有效的备用传力路径,因此又可称为“替代路径设计法”(Alternate PathMethod)。如果一个构件无法找到替代路径,则该构件应被视为“关键构件”,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一定程度上抵御意外荷载作用。如英国及欧洲规范规定,关键构件在原有荷载组合的基础上各个方向还应能承受额外的 34kN/m2的均布荷载,该值是通过参考 Ronan Point 公寓承重墙的失效荷载得到的。

2、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

虽然建筑结构系统从建成伊始便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但在一般常遇荷载(如竖向静力荷载等)作用下,各结构构件基本都未达到各自的屈服承载力,即一般无显著的局部构件损伤或破坏,结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结构系统整体性的意义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只有在强烈外界作用下(如罕遇地震等极端灾害),发生局部构件损伤或破坏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烈非线性特征才显现出来,建筑结构系统的整体性对于整个结构系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体现出来。用结构的侧向荷载-位移曲线表示结构系统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整体行为。结构系统的宏观屈服点,屈服点前后结构系统的整体刚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构系统倒塌前后的临界点,称为倒塌点。倒塌点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根据前述结构整体稳定性概念来定义倒塌点,认为水平作用停止后,整体结构仍能承担其自重并可恢复一定的弹。

3、提高建筑物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方法

3.1 完善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采用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并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予以实现。第一阶段为按小震进行抗震计算设计,主要解决结构系统的基本安全储备,这部分已经比较成熟。但对第二阶段抗倒塌设计,由于其计算分析难度很大,目前我国抗震规范只对重要建筑有比较具体的计算规定,对一般建筑主要是通过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实现“大震不倒”。尽管这些措施对设计人员实现“大震不倒”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因许多措施可操作性差,不如直接进行第二阶段抗倒塌设计能更有效地保证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为此,需要完善一般建筑的抗地震倒塌设计的简化实用计算方法。根据前述讨论的结构系统抗震设计概念,按整体结构屈服机制进行分析,有利于设计人员更清楚地掌握整体结构的破坏模式和倒塌机制,进而明确整个结构系统中不同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层次以及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需求,并且根据需要,可设定不易倒塌区域(如楼梯和卫生间),保证建筑物内人员能及时逃离,或为无法及时逃出的人员提供局部落实避难空间,等待外部人员的救援等。

3.2 重视结构体系与选型

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抗震体系是保证建筑整体抗震安全的首要因素。本次地震中,结构形式不合理、结构布置不规则,未有效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的砌体结构破坏严重,特别是单跨、纵墙承重、外挑走廊的教学楼。这类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先天不足,而且没有采取起码的抗震构造措施(未设置圈梁、构造柱,楼板没有拉结)和粗糙的施工质量,以至于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4、结语

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安全,首先取决于结构系统的设计,其次是抗震构造措施,最后才是具体的抗震计算设计。建筑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分为基本安全储备、整体安全储备与意外安全储备三个层次。其中基本安全储备取决于构件层次的安全储备,目前研究已比较完善。结构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属于结构系统整体层次上的安全储备,目前研究还很不够。结构系统在可预计的多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基本安全储备加以保障,而其抵御灾害的能力则依赖于结构系统的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意外安全储备不足是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构系统的意外安全储备主要来自其鲁棒性、稳定性和整体牢固性。其中整体牢固性是保证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的前提,它要求结构构件之间具有恰当而可靠的连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