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前演讲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前演讲材料

课前演讲材料范文1

1. 模式固定,学生参与度低。课前演讲模式基本为每一节课前有一位同学演讲,两位同学加老师点评。这样的模式,只有演讲的同学有机会锻炼,除点评的同学外其余同学只有听,没有表达的机会。若碰到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连听都未必。就是演讲的同学,受教学进程、班级人数等原因的制约,一个学期能够演讲的次数最多就是两次,有时候一个学期就是一次。

2. 点评肤浅,流于形式。由于形式的固定,学生的点评一般都停留在表面:演讲的同学是否大方,演讲的声音是否响亮,演讲的过程是否流畅,前期的准备是否充分……即使不听演讲内容,这样的点评谁都可以来两句。

3. 意义不大,与教学脱节。由于演讲者不对材料进行评价,而点评者无意对材料进行挖掘,这样的结果最多让学生收获一个课外阅读的素材,如果他们没有兴趣,演讲者带来的材料很快就被抛之脑后了。

笔者经过探索和思考,发现问题的核心是演讲模式,于是笔者尝试使用新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演讲模式非常有效,既锻炼了演讲者,也让其他同学参与这一活动。

新的演讲模式是:

第一环节,演讲者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演讲内容,要求脱稿演讲,可以使用ppt,但ppt要简洁明了,不能有大段文字。非演讲同学要求有记录本,在同学演讲的时候,做好记录。第二环节,等演讲结束,其他同学发言。发言按照三步进行:1. 复述演讲内容;2. 一句话概括演讲内容;3. 谈一谈演讲内容中最打动你的部分,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你最想说的话。第三步,要求发言的同学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此时演讲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参与讨论,回答疑惑,表达见解。

演讲的内容,选用影视资源。

由于模式及内容变化,演讲也发生了变化。

变化之一:课堂前所未有活跃。由于选用影视资源,以经典作品为主,同学们很感兴趣,有时候会围绕某一问题而发生剧烈的思想碰撞,学生之间自然形成辩论的阵营,双方针锋相对。全班同学的热情都在争论之中被点燃,就连平时从不肯举手发言的同学都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演讲让课堂变得极有活力,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进行了热身活动。

变化之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演讲再也不是个别人的任务了。演讲的同时,其余学生都要求作记录,人人参与。演讲一结束就是复述,然后是概括与提炼。影视内容丰富而庞杂,用一句话概括要点绝非易事。所以这一环节往往需要好几个同学合作,或增加或删减,才能完成一个比较好的概括。下一步是讨论,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谈感触,设疑问,或比较,或挖掘,学生们谈兴非常浓厚,都是主动要求发言,发言一次意犹未尽,举手要求再次甚至三次发言的学生也有。

变化之三:演讲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发表观点的需要。他们在影视作品中找到了共鸣。演讲时候,或激动或喜悦,或愤怒或感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改变了模式,课前演讲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受益多多。

一、 培养了学生对影片以及文学作品的喜爱。电影有档期,电视常关闭,(学生学习紧张,平时家长不让他们看电视)通过同学的介绍与课堂的讨论,他们就会对这部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回家通过网络抓住空余时间看完,回到学校和同学讨论,有的学生还写随笔对所喜爱影片、人物进行分析。《天下无贼》《活着》《挪威的森林》《霸王别姬》《特洛伊》《达芬奇密码》等电影被介绍之后,感兴趣的学生都去找来原作阅读,并且做了读书笔记。

二、 全方位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先说读,要想对一部影片作精彩的介绍,势必要阅读一些相关材料,在专心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选择重点,这个过程,一定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在演讲之后,班上有时会形成阅读热潮,对学生来说这样就增加了阅读量。再说听,在新模式下,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作记录,才有资本发言。演讲过程中教室里的学生都在专心听,认真记。再说写,演讲前,光阅读是不够的,即使有ppt提示也还是不够的,为了演讲成功,所有演讲的学生都有书面稿,再制作ppt。最后是说,演讲者尽全力说得完整流畅,说得精彩动人,这不但提升了学生胆量,而且也提高了当众表达的能力。演讲综合了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而且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另外,课前演讲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

课前演讲实现了师生互动,沟通了师生心灵,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与积极性。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持续性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做到持之以恒地听、说、读、写。但是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未必能坚持下去。从整个初中三年来看,初一和初二都能进行的课前演讲,到了初三可能就会断断续续,直至停顿下来。如何长期坚持,这值得考虑。

时间问题。课前演讲,顾名思义就是正课之前的一个活动,时间一般都比较短,3~5分钟。但讨论一展开,就会大大超出时间。对正常的授课肯定是有影响。该如何控制时间?

课前演讲材料范文2

【关键词】英文演讲 高职学生 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

笔者所在的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不仅在校园网上设置了“课前一分钟演讲”专题栏目,而且将这项活动纳入了日常教学和班级考核之中。我院要求学生上课前作“课前一分钟演讲”,并安排了学生会干事过来检查登记每个班的演讲情况。我院团委每年定期举办“课前一分钟演讲”挑战赛,目前已举办了十二届。我院“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湖南教育新闻网和湖南电视台新闻栏目都有报道。

一、高职学生“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笔者将“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然而,在英文演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学院非常重视此活动,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保障和促进演讲活动的开展,但学生本身并不太重视。另外,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在英文演讲中表现也不佳。针对不同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下列对策:

1.学生不主动。大多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很少有人主动站出来作“课前1分钟英文演讲”。

应对措施:按学号顺序,人人都要参加。

2.准备不充分。相当一部分演讲的学生没有提前准备或准备得很不充分,有的临时从手机上搜索一段英文来念,自己很不熟悉,发音错误很多,基本上很难听懂;还有的很简单说几句英文自我介绍,就敷衍了事了。

应对措施:与平时成绩挂钩,且占较高比例。

3.不敢开口。部分演讲的学生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英语,想用中文演讲代替。

应对措施:坚持英文演讲,演讲内容和形式可不限。积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4.缺少聆听与互动。学生英文演讲基本没有互动,台下的学生也没有认真去听。

应对措施:设置演讲后的提问环节。教师根据演讲内容提问听的学生或听众提问演讲学生。

二、“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方面

1.教学步骤。在进行“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前,要求演讲的学生提交演讲相关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纸制版或电子版的英文演讲稿以及演讲用的PPT或视频等。教师看完演讲材料后,提出改进或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善。课堂演讲教学主要分为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演讲。由于大学英语课通常是大班授课,学生人数众多,要求演讲者使用麦克风,以便所有人都能听见。每班指派专人负责拍摄演讲视频。

第二步,教师点评。演讲的学生比较看重教师的点评,因此教师应该多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同时,也要较委婉地指出其演讲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其继续提高,这对听众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借鉴。

第三步,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部分。教师可针对演讲的内容对听众学生提问,比如:“What’s the topic of the speech?”、“What do you think of…?”等等。听众学生也可以就演讲的内容提问演讲的学生。

第四步,演讲评分。评委组由教师和数名学生共同组成。学生评委包括教师指定的部分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生自己选出的代表。参照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制定评分细则,从演讲的时间、态度、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打分。

在课堂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带领学生观看并学习优秀演讲短视频,比如:TED演讲、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演说、各类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以及名人的演讲等等。观看这些英文演讲视频,既训练了学生听力,又学习了演讲技巧,还对他们精神上有很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

2.演讲话题。我院《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两个学期。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演讲的话题按学期分为两个部分:

(1)第一学期学生自主命题。由于新生刚踏入大学校门,对新环境和新同学还不太熟悉,可能会比较拘谨。再加上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和演讲能力都还比较弱,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话题进行演讲,这样他们就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演讲效果会更好,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第二学期教师指定命题。经过一个学期的演讲训练,学生的各方面的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进入第二学期,演讲话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时事热点来指定命题。学生课外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有利于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

3.演讲形式。这是一个讲究个性的时代,因此演讲的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

(1)个人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英文演说外,还有用英文讲笑话、朗诵诗、唱歌、猜谜,更有模仿Michael Jackson跳舞、魔术等才艺表演。

(2)双人的形式。比如英文对话。

(3)小组的形式。比如英文小品。

4.演讲时间。虽然活动名为“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但是演讲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前的一分钟内。可根据参与的演讲情况和学生人数而定,比如学生在演讲中展示了PPT、分享了视频或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演讲时间可适当延长。总的来说,演讲用时不得少于一分钟,也不能超过10分钟。演讲活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放到课后进行。

5.其他方面。对于学生提交的演讲资料、现场拍摄的视频以及评分表等要及时地整理保存,不仅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也相当于给学生建立了一个演讲档案,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见证。此外,教师可挑选出优秀的演讲视频,在别的班上进行展示和推广。

三、“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作用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效地增进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极大地改善了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状况。同时,该活动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上几乎完全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我院学管部门和任课教师齐抓学生的课前演讲,促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查询或网上搜索演讲所需资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的演讲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互帮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如果过于强调读写而忽视听说,即使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但仍然是听不懂、说不出,学的也只是“聋哑英语”,交际能力很弱;如果只重视听说而不加强读写训练,学生语法混乱、词汇量少,能表达的不多而且还是Chinglish(中式英语)。“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将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训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性的全面训练:演讲前,学生在收集资料、撰写演讲稿时训练了读写能力;演讲时,学生练习了说的能力;演讲后,在互动提问中训练了听力。

3.逐渐培养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活动能逐渐培养出学生以下的职业素养:⑴克服紧张和畏惧心理,敢于在公众场合发言;⑵逻辑思维缜密和临场应变能力强;⑶在演讲过程中,学会相互尊重、互相聆听。这些专业素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将“课前一分钟英文演讲”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日常化,使之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训练,能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艳玲,毕会英.大学英语课堂嵌入英语演讲的有效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师少华.课前小演讲学不同―浅议英语演讲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J].商界论坛,2013(18).

[3]许晓丽.使用课前演讲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J].希望月报,2007(9).

作者简介:

课前演讲材料范文3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课前演讲的具体运用

1.合理安排演讲活动的时间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前演讲时,不一定需要将演讲活动安排在课前进行。如果演讲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开展,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演讲是课堂中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种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演讲活动,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然,教师在采取课前演讲的方式时,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其不会对课堂的正常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演讲主题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教师在进行课前演讲时,应合理选择演讲主题,使其既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又能切合教学的内容。一般传统的演讲方式往往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及故事,这样的方式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失去演讲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将《教学大纲》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创造学生讲英语的机会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较为薄弱,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较为缺乏,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演讲。如学生对感恩节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感恩节,有效设定演讲的主题:I’d like to say thanks to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演讲中国传统节日需要做的事情。由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较为浓厚,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许多新兴的元素会加入在其中。学生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演讲时,可以灵活运用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到演讲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4.评估课前演讲

学生在完成课前演讲活动后,教师可以有效评估演讲的质量和效果。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英语表达的语调和语音加以重视,有效评价学生口语表达内容的准确度、完整性、逻辑性以及表达的流利程度,并适当给出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课前演讲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演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其命题演讲以及自由发挥等形式,都需要学生合理选择和组织材料,充分利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将演讲内容加以连贯,从而使演讲的内容更有吸引力和艺术性。一般教师在教学之前,学生往往没有进入听课状态,而采用课前演讲,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听课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语言训练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课前演讲的方式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灵活选择演讲的形式。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行选择演讲的内容和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演讲,这样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演讲,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在学生完成演讲之后,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英语互动,促进学生思维敏捷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师在设定演讲命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的知识层次,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英语演讲中。如游戏深受高中学生喜爱,教师可以设定与游戏相关的命题:What types of games do you like?这样能够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从而促进演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课前演讲材料范文4

七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英语功底尚浅,我只要求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能带给人启示的材料讲给大家听。为了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演讲者通常会在课外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当学生初次站到讲台上时,内心非常紧张,表情很不自然,语言吞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虫。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在点评时渗透一些演讲技巧,如演讲时的仪态、表情、动作、语速等等,并给学生增加一些必要的开场白及结束语。学生似乎体会到了作为"演讲者"的快乐,他们越来越愿意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体会到了成就感,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英语学习。

进入八年级,学生对于课前演讲已经非常熟悉甚至有些麻木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提出演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短剧、诗歌、谚语、歌曲、配音、小品、双簧、猜谜等等,只要是跟英语相关的能展现出个人特色的活动都可以尝试,每次演讲结束我都找同学来点评优缺点,并让全班同学担当评委,由他们决定给参与演出的同学加多少量化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又变得浓厚了,参与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课前三分钟竟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天更比一天强"的态势。

课前演讲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上台锻炼口才的机会,不但提高了他们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其口头表达和演说的能力。有一部分不愿意说话的人也在"不得不说"的氛围内变的愿意说了,而绝大部分学生也渐渐地能听懂很多常规性的英语课堂用语。

坚持学生全程独立操作,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和自,锻炼他们多方面能力,比如筛选剧本、组织排练、制作道具、准备服装、选取背景音乐、布置黑板等等,这样一来,当演讲获得同学好评时,参与演出的学生就很容易有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课前演讲材料范文5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2-02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习者的意义潜势[1],即培养学习者依据语境选择得体适当的话语完成交际的语用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尽管在宏观上已经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向,但在微观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大一新生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过渡、衔接不畅;对高年级学生的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词汇、语法知识和应试技能的灌输为重心,而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次要地位。如果不改进“填入式”“应试型”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便会成为空谈,外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唱“独角戏”,一味地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和死背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句子。[2]而是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营造多样化的、互动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互动中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掌握语言规律、习得语用文化。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首先,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交际活动。其次,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动态交际活动要求教师能够适时、适度地调配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的各种活动时,教师须在全面考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教学因素的基础上扮演适当的角色,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从“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内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提问,我们除了保留一对一的传统课堂提问方式外,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一对多的提问方式和多对多的提问方式,以期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实现生生互动。

由于学生学能与兴趣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缺乏回答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对多的提问方式:1.由教师向一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小组中其他成员可以对回答进行补充;2.或由教师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由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回答其中的一个子问题。经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一对多”较之“一对一”可以实现“教”“学”双方更进一步的互动,但教师依然是问题的发出者,学生则仍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多对多的提问方式:由一个学习小组把教学内容中尚不清楚的问题提出,并请另一个学习小组回答。问答结束后,教师要对“提问”与“回答”的双方进行评价和总结。经教学实践,在单元学习的总结阶段,或单元中的某个模块讲授完毕时,利用这一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多”和“多对多”提问方式的交替变化能够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流失,积累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不仅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外互动泛指课堂以外活动中的互动,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小组活动、英语类竞赛、课前讨论及课前演讲等活动中的互动。 本文主要讨论与课堂互动密切关联的课外互动:一是课前讨论与课前演讲活动中的活动,亦称课前互动;一是课外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亦称课后互动。课前互动和课后互动统称为课外互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有:1.英汉互译(A/B);2.演讲练习(A/B);3.单元总结(A/B)。每类活动设有A、B两种选题。A选题主要针对大一学生;B选题主要针对大二学生(也可作为大一学生的选作内容)。具体地,英汉互译A选题为:汉语成语的英译与英语习语的汉译;英汉互译B选题为:汉诗英译与英诗汉译(诗句选自一首诗中的意义相对完整的两句或四句)。演讲练习A(“一句话”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借助英语中的一句话展开演讲。可以只解释这一句话,也可以借题发挥,演讲时间为2~3分钟;演讲练习B(“多模态”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借助PPT进行演讲,演讲时间为3~5分钟。单元总结A选题为:总结已学过的单元中的核心词汇及其用法;单元总结B选题为:概述已学过的单元知识要点。如上课外活动实践的过程,就是课外互动实现的过程。课前互动与课后互动是一个统一体。课前互动是课后互动的起点,课后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前活动检验。

1.课前互动

课前互动的实现依赖于课后互动的效果。课前英汉互译的讨论活动由各小组轮流主持,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将本组的译文写在黑板上,先由小组的发言人解释自己的译文,而后征询其他小组的意见。其他小组如有不同的译文,需要板书并加以说明,由此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3~5分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并导入新课。

对于在大一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由于译文较易完成,故参与者众多,互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查一个答案就草草了事,不做深入了解,导致讨论的“过程”成为“过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每个小组参与讨论的译文不能少于两个。实践证明,活动的改进能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效果。对于在大二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难度较大,但大多数学生也能认真完成。例如对于英诗汉译,有的小组给出了自己的译文,有的小组结合PPT表述,并进行双语朗诵。互动气氛比较活跃。

对于大一学生中的“一句话”式演讲活动,具有难度小,自由度大的特点。学生演讲前先板书“一句话”,演讲结束后,先由其他学生点评,再由教师评价、总结并导入新课。多数同学完成的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演讲者将演讲理解为读演讲稿;尽管英语基础好的演讲者能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也只是能够将自选的演讲内容流畅地背诵出来,无法将“演”和“讲”融入其中。此外,由于地域的差异,演讲者英语的口语发音天然地带有当地方言的口语特征,使“听众”无法理解演讲者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致使其他学生缺乏点评的主动性;教师有时也无法对演讲者的文化失误和语用失误给予及时的指导。这些问题减弱了课前互动的实际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课前演讲这一互动模式调整为:(1)由每名学生轮流演讲调整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2)变自选主题演讲为结合单元主题演讲。演讲可以由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有同一小组的两名或三名学生共同完成,提倡加大“演”的成分。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大一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进入大二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年的课前演讲经验,养成了比较准确的英语表达习惯,因此布置他们进行“多模态”课前演讲活动是合时宜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结合PPT文件演示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还可以借助PPT等多种模态的教学设施提出问题,实现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进一步互动。

2.课后互动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问题,教师应结合这些问题及下一次课的相关内容,补充、设计课后作业的内容。

课外小组活动内容中的“英汉互译”和“演讲练习”是实现课前活动的基础。而“单元总结”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对多互动的必要准备工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在线实时互动和线下非实时互动与教师或小组其他成员间实现课外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借助BBS、QQ群等在线实时互动模式与教师及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课前演讲的主题、制作PPT课件的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还可以借助电子信箱提交课前演讲的PPT大纲,与教师进行线下非实时互动。

教师在与课外与学习小组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同时也为师生共同进步创造了机会。学生锻炼了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也借此将课堂教学的成果拓展至课外,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受到启发,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宗旨是确定的,而互动的模式则需要不断改进。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单一的、固化的,而是灵活的、多变的,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地选择和搭配。

研究发现,构建多样的课内互动模式能够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动式的研讨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构建合理的课外互动模式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课内互动”与“课外互动”是构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并行的互动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真实”语境,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黄国文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15.

[2]刘升民.语境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i-Jingji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City 134002)

课前演讲材料范文6

课前几分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感情地读和背、生动地讲解与复述、理性地分析与评价等方式,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深化教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课前几分钟,我们的语文课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课前演讲

古人云: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这,就是口才的魅力。一言可以兴邦,片语可以辱国。这就是口才的威力。“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锬稀!痹谡庋的危急时刻。烛之武“往说秦伯”,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退强敌,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郑国的祸患,由此可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多么重要。

我们的学生平日里缺少展现、交流的机会,绝大多数学生一当众讲话就紧张、脸红、语无伦次,课堂回答问题时语言贫乏,表达不流畅。有的学生因为沟通能力差,朋友少,圈子小,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而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很多学生将来会错过许多难得的机会,留下许多遗憾。这样的现实,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而课前演讲就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极为有效的方式。

演讲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来源。

可以是优秀演讲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演讲的材料必须有质量,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刚开始我们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将他人的与本次主题相吻合的优秀演讲稿“拿来”,与同学分享。

可以是经典散文。优秀的作品生命力极强,往往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那些经典名作,更是师生最好的精神食粮。欣赏文质优美的散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可以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身边小事。故事的文字吸引人,意味深长,是较好的课前材料,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或松散,或紧张的注意力,从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可以是学生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习作。学生在课前诵读自己的作品,很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促使其他人产生情感上的碰撞,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一些中肯的意见或者建议,为以后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借鉴。

二、国学经典诵读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送者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它就像一条纽带,将形形、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联在一起,滋润着中华文化、孕育着古老文明、展现着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的风貌和品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人类共有的文明和智慧结晶。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下去。

再者,如今有不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出现审题偏差、思想苍白、见解平平、语言匮乏等症状,这多半是思想贫乏、缺少语言积累所致。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诵读中华经典,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作文水平。

三、“历史上的今天”,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补充作文素材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历史上的每一天都值得纪念,但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某些事情可以给我们以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分析去交流。《泰坦尼克》的电影堪称经典,泰坦尼克的故事值得深思: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号称永不沉没的当时全世界最大最豪华的客轮,拥有当时最优秀的船长和航手,在处女航中沉没在冰冷的北大西洋,船上1500人葬身鱼腹。不谈感情,我们冷静地分析事实,不难得出一些结论: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宣传工作做得再好,不如实践来得有说服力;阴沟里也会翻船,越是“有经验”越应当谨慎,秦人章邯失陈仓不就是例证吗?未雨绸缪方能确保临危不乱。当现实生生将巴掌扇在脸上时,再多的悔恨也无法挽回失误。

四、“今天我有话说”,针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展开交流

好多学生苦恼自己不会说话、没话可说,却忽略了生活这个最大的语言仓库。生活中到处是反反复复,形形式式的各种事物,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物之灵的人类,必须做一个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一切事物,不要忽略任何的一丝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