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易成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范文1

【关键词】国防合同 交易成本 控制

一、国防合同缔约成本控制

缔约成本是指在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则和程序指引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进行谈判并达成合意所支出的费用,也即交易各方在获得有关市场信息后,基于对经济资源的不同认识而讨价还价,实现权利交换支付的成本。

1.沟通成本。国防合同的当事各方可能有着不同的身份,处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彼此并不了解。彼此都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适当的合作伙伴。所以,在国防合同的成立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沟通成本。不同主体的合作产生新的经济行为,两者(或多方)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背景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给各方的合作沟通带来了一定难度,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沟通成本。

2.谈判成本。国防合同的行为主体在寻找到适宜的合作伙伴后,下一步就要对具体的合作项目、方式和条款等进行磋商,这就产生了谈判成本的支出。以国防采购合同为例,供应商作为销售方虽然拥有物资资源,但更需要资金资源,军方作为购买方虽然拥有资金资源,但能提供资金资源的购买方往往较多。总的来看,供应商更看重资金效益,而军方则更注重压低交易价格和提高质量。

要控制缔约成本通常都不太容易,但也非全不可行,以国防采购合同为例,在选择供应商时就可以通过以下三个主要角度进行交易成本的控制:

首先,从交易频率角度上来考虑,如果军方能和供应商建立一个长期的、重复的、稳定的交易关系,军方和供应商有了更多增加信任的机会,则可以认为军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受交易频率影响而降低。同时,军方和供应商之间如果还存在其他物资供应上的合作,这也将有助于军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军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互信也更容易建立,交易成本相对更低。

其次,从交易的不确定性角度来看,由于军方和供应商都是有限理性的,因此交易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这方面,供应商的历史信誉和行业信誉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要注意供应商的企业文化,把握供应商的投机心理,在供应商与军方的交易中是否存在制约因素。第二,如果供应商处在动荡调整中,则交易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也将增大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第三,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也会影响交易的不确定性,与一个濒临破产的供应商进行交易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第三,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来看,资产专用性越强,军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越低。另外,有些供应商用于生产的设备属于新投资设备,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投资的资产专用性。有些供应商是由于军方的需求才进入这个行业,这时的供应商的资产专用性很强,但是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供应商的不成熟可能导致交易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此时就需要综合考虑正反两方面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以上三个角度都属定性分析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可由打分形式给出,将各项加权总和即可得出对交易成本的评价结果,由此即可得出对于国防合同缔约成本控制的客观数据。

二、国防合同履约成本控制

国防合同履约成本,是指国防合同在实施中当事人彼此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支付的费用和担负的风险。国防合同履约成本与合同过程中的风险承担密切相关。仍以国防采购合同为例,一方面,军方能否按照合同约定得到标的物存在着风险;另一方面,供应商能否按签订合同及时足额得到合作经费也存着风险(当然,后者的风险在实践中的发生机率小于前者)。在国防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实施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合同履行期越长,风险系数也越大;合同主体的数量多少、合同价款金额的高低等都对合同履行的风险系数产生作用。因此,合作各方都必须花费成本用于对方是否履约。

那么为了维护国防合同行为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如何对国防合同的履约成本进行控制呢?以国防采购合同中因质量问题产生的履约成本为例,加大执法力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对策。从法律惩罚的角度看,截至到1992年底,我国与打假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己达160个之多。这些法律法规在打假中充分显示了判处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但是当前执法和司法仍是法律运行中的薄弱环节,除了体现在错与非错、罪与非罪的判决外,还体现在对错与罪的处罚量上。我国应提高伤害成本,即增大侵权成本,使得任何违约行为都变得不划算,使得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这样就可以从震慑的威力中取得控制国防合同履约成本的效果。

我们认为,国防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工程质量低劣问题、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生产经营中的安全事故等现象,都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有关。诚然,要改变此种现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相关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为控制合同成本的最有效方法。

三、国防合同救济成本控制

所谓国防合同救济成本,即主体依法请求恢复自己原有合同利益或获得赔偿所支付的金钱、时间、精力和精神负担。广义上的救济成本具体包括各种方式的合同解决纠纷的成本,如当事人协商成本、调解成本、公证成本、仲裁成本和诉讼成本等。这些解纷方式并不是完全排斥和相互对立的,实践中,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之任一种救济方式。这就意味着救济成本具有复合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国防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受损后,本能地要求寻求救济。但救济成本的支出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尽快恢复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尽早结束资源被冻结、难以发挥效用的状态。以合同发生纠纷后的诉讼救济为例。第一,缺乏灵活、简便、能够适应各种冲突解决的程序手段,程序措施不够经济,诉讼中的人力、财力的耗费始终居高不下。第二,诉讼的适用程序选择不尽恰当。法律本应以鼓励交易为其主要目标,过多地宣告合同无效,不仅会造成社会则富的浪费,而且也不符合国防合同当事人订约的目的。第三,裁决的执行率较低,相当多的裁决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则会造成国防合同当事人无谓的诉讼成本支出。

交易成本范文2

关键词:交易成本经济学 基本假定 理论应用 文献综述

交易成本的提出可谓是经济学发展史上浓重的一笔,新制度主义以“交易成本”作为核心范畴,对企业这一制度安排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从而有力地扩展了新古典厂商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因而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即要使经济学达到人们向往的理想状态,使经济学更加接近现实,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现实。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研究契约关系的治理,交易成本经济学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之更多地转向了对交易后契约的研究。

交易成本经济学采用微观分析方法、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将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最重要的是交易成本,然后由交易成本而研究各类合同,从各类合同中发现相应的治理结构,由此考察各种经济制度,再从效率上对这些制度进行比较。威廉姆森:“这里使用的一般微观分析方法有普遍应用的价值。因为这样才能把交易当作基本分析单位,才能切实突出交易的各种属性,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去设计各种制度”。它结合了经济学、组织理论和契约法,强调交易成本的节约和事后治理的重要性,是一种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科斯同样强调微观、比较分析方法,科斯在其著作《企业的性质》中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企业和市场,从而探究企业的规模。

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交易维度和治理框架

科斯:“现代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应该还人类以本来面目,即人们只能在现实体制所规定的条件下行事。只有这样,现代制度经济学才能称之为‘现代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借助有限理性和投机这两个概念,把握住了人类的本质特征。“威廉姆森”认为现实中的人都是契约人,他们无处不在交易中,并用各种或明或暗的契约来规制他们的交易。显然,威廉姆森在这里重新构造了交易成本经济学范式的硬核,这个硬核就是他的‘契约人’”。

交易成本经济学在“契约人”的基础上分析交易,交易的属性自然进入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区分各种交易的主要标志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其发生的频率,其中,资产专用性是最重要的标志”,威廉姆森又提出治理结构与交易类型相匹配原则---“交易的属性不同,相应的治理结构即组织成本与权能也就不同,因此就形成了交易与治理结构的不同配比(主要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

表1 有效的治理

投资特点

非专用 混合 独特

交易频率 偶然 市场治理

(古典式合同) 三方治理(新古典式合同)

经常 双方治理 统一治理

(关系合同)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不考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治理结构与交易的匹配情况,对于非专用的交易,包括偶然的合同与经常性合同,主要应用于市场治理结构;混合式的偶然交易和高度专用式的偶然交易都需要实行三方治理;混合式的经常交易需要双方治理;交易的性质越特殊,买卖的动机就越弱,专用的经常交易就需要统一治理了。即使加入不确定因素,也改变不了这种局面,在进行具体分析时,要却不确定问题不断地去适应,具体进行分析。

三、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应用

交易成本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已经被运用到许多领域,经济史研究和企业理论研究的新发展都有赖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

1.经济史研究

道格拉斯.诺斯:“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和解释在零交易成本的严格检验条件下某个时点上的资源配置……虽然近年来它的发展更强调正信息成本、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但它无法融入一个使我们能分析经济结构历史变迁的一般框架,而这正是经济史的全部内容”。诺斯利用交易成本,分析合同的界定和实施,而制度就是委托人与人间为最大化他们的财富而订立的合同安排,从而分析政治和经济制度,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我国经济学家在诺斯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制度变迁等进行了研究,林毅夫提出了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制度分析框架;杨瑞龙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以及制度变迁三阶段转换假说。金玉国基于1991-200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体制转型对交易费用的节约效应,并利用2001年各省(市、区)的截面数据对经济增长、体制转型与交易费用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从交易费用角度来讲我国体制转型绩效显著等结论。

2.现代企业理论

科斯从节约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产生原因及企业的边界,企业是以一个市场契约代替了一系列市场契约,是一系列契约的连结。企业的性质就是一种被选择的可以节省交易成本的组织,把在市场上交易成本很高的交易内化于企业之中。威廉姆森和克莱因等将企业视为治理结构,威廉姆森用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来刻画交易的性质,其基本结论是:在不确定性足够大的前提下,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决定规制结构的选择。而杨小凯和黄有光则建立了企业分析的一般契约模型,在《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中将企业定义为贸易伙伴之间的一种剩余权结构,它使一方有支配另一方劳动的权利,并拥有双方合约的剩余权,企业以间接定价的方式来降低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的不足和低效。

Alchian和Woodward在团队生产背景下探讨了资产专用性与企业所有权配置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企业所有权状况可以保护某些团队成员的企业专用性投资”,他们还认为对企业的定义太狭窄,而“更重要的是考察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以理解组织形式的原因和结果,无论它是社会俱乐部、运动团体、婚姻,还是用于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

四、总结

交易成本经济学做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对经济现象尤其是转型国家的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交易成本经济学继产生与发展以来,在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交易成本经济学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对交易成本经济学,众多经济学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交易成本经济学,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与学习,从而有一个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并将其运用与现实,来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不断地发展该理论。

参考文献:

[1]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商务印刷馆.2002

[2]R.科斯.企业的性质(陈郁译).

[3]胡进.威廉姆森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长江大学学报「J.2006

交易成本范文3

Internet上有充足的信息,而你只要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到世界各地的网站搜索信息,因此Internet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中的搜索成本;由于Internet可以让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省掉常规多层次的经销体系,因此交易过程中的协商成本和契约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由于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成本很低,它可以很容易比较各家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因此Internet 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需求方和供应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甚至它可以扭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传统的常规商业环境中,相对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商家拥有较多的信息,因此它可以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对他们索取较高的费用,获取超额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者剩余(supplier’s surplus)。

而在互联网上,消费者获取信息非常容易,经与其他供给者比较,他可以知道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这时候商家就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也就无法任意提高价格,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决定力量由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享有的是对他有利的价格,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supplier’s surplus)。

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讨论的信息不对称都是针对一致化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网站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提供个人化的产品或服务,则上面的讨论就需要修正了。如果公司利用Internet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提供消费者完全顾客化的服务或信息组合,这时公司需要知道个别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也无法将你所提供的服务或信息和别家网站作比较,因此消费者对网站或网站对消费者,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由此可见,因特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换个角度看,凡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行为就具有附加价值,也就能在互联网的商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网上信息过于泛滥,而搜索引擎的存在正好可以降低搜索成本;网络上的商店太多了,素质参差不齐,这时网络商店就可以担任中介者的角色,提高质量的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为了降低契约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电子认证中心(CA)就有存在的必要。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

同大多数技术革命一样,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因为随着利润率的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生产者利润的大幅度增加。

互联网使世界经济更加透明、更加开放。买方和卖方更易于进行价格比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不必再有中间环节;交易成本和市场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总之,随着成本不断降低,竞争日益激烈和价格机制渐趋完善,市场越来越接近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式,即充足的信息、零交易成本、市场准入自由。这一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才有的理想经济模型在互联网时代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借助于互联网,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的以更好的实现,市场效率得以提高,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实际上,"新"经济最重要的作用也许是使"旧"经济更加富有效率。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实距离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某些行业中,较低的边际成本(例如,在网上销售软件的附加成本接近于零)和网络效应(例如,操作系统使用的越广泛,愿意用它的人越多)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从而导致垄断的出现。尽管如此,由于互联网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市场竞争,它也就可以从总体上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水平。

虽然我们很难在实践中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但也的确有一些研究成果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一些商品, 如书籍和光盘,从网上购买要比在传统商店里购买的价格(包括税和运送成本)平均低10%左右,虽然很多网上电子零售商根本无法取得利润这一事实无疑也使其欠缺说服力;来自网络公司的竞争也会促使传统零售商降低产品的价格;对银行等服务业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收益更加明显。据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投资银行的计算,银行人工转账的成本是1.27美元,机器转账的成本是27美分,而如果通过互联网转账,其成本则只有1美分。

2. B2B促进交易成本降低

尽管网上零售商或其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公司,例如Amazon或eBay,总是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出现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GartnerGroup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B2B电子商务的全球营业额将会达到4万亿美元,而网上B2C的零售额还不到4千亿美元。

B2B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首先,减少了采购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有利于较好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第三,有利于实现精确的存货控制,企业从而可以减少库存或消灭库存。这样,通过提高效率或挤占供应商的利润,B2B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供求经济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所有这些会对通货膨胀和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价格不变的话,低成本会刺激企业的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S1移至S2的位置),产出的长期平衡水平会提高,价格总水平会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也一定会下降。除非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而且达到了一个较低的供求平衡点之后,才可能会出现通胀下降的情况。

互联网也不可能永久性的降低通胀,因为后者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仍然坚持以前的通胀目标,那么通胀水平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一旦互联网带动的价格下降且通胀降至目标以下,央行就会降低利率,允许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保持通胀水平不变。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因为网络化而下跌,但其他与网络无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能够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引起通胀水平的上升。根据目前最全面的高盛公司研究报告估计,对发达国家来说,B2B电子商务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产出水平平均永久性提高5%,其中2.5%以上将在今后十年中实现。这意味着GDP以每年0.25%的速度增长。如果把这份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产业也包含进去,互联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大。

2. B2B促进交易成本降低

尽管网上零售商或其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公司,例如Amazon或eBay,总是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出现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GartnerGroup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B2B电子商务的全球营业额将会达到4万亿美元,而网上B2C的零售额还不到4千亿美元。

B2B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首先,减少了采购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有利于较好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第三,有利于实现精确的存货控制,企业从而可以减少库存或消灭库存。这样,通过提高效率或挤占供应商的利润,B2B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供求经济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所有这些会对通货膨胀和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价格不变的话,低成本会刺激企业的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S1移至S2的位置),产出的长期平衡水平会提高,价格总水平会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也一定会下降。除非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而且达到了一个较低的供求平衡点之后,才可能会出现通胀下降的情况。

互联网也不可能永久性的降低通胀,因为后者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仍然坚持以前的通胀目标,那么通胀水平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一旦互联网带动的价格下降且通胀降至目标以下,央行就会降低利率,允许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保持通胀水平不变。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因为网络化而下跌,但其他与网络无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能够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引起通胀水平的上升。根据目前最全面的高盛公司研究报告估计,对发达国家来说,B2B电子商务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产出水平平均永久性提高5%,其中2.5%以上将在今后十年中实现。这意味着GDP以每年0.25%的速度增长。如果把这份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产业也包含进去,互联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大。

3. 信息技术促进生产率提高

从历史上看,年均增长速度达到0.25~0.5%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据估计,在19世纪末的几十年中,铁路运输的投入使用使美国的产出增加了10%。即使互联网本身无法实现这样的经济效率,那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共同创造的生产率增长已毫不费力地接近了这一水平。如今,计算机、软件和电信业已占美国资本存量的12%,这与美国19世纪末铁路时代的高峰期时铁路业所占的份额相距不远。

同历史上的几次技术革命相比,信息技术占有一定的优势。

交易成本范文4

Internet上有充足的信息,而你只要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到世界各地的网站搜索信息,因此Internet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中的搜索成本;由于Internet可以让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省掉常规多层次的经销体系,因此交易过程中的协商成本和契约成本可以大幅降低。由于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成本很低,它可以很容易比较各家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因此Internet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需求方和供应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甚至它可以扭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传统的常规商业环境中,相对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商家拥有较多的信息,因此它可以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对他们索取较高的费用,获取超额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者剩余(supplier’ssurplus)。

而在互联网上,消费者获取信息非常容易,经与其他供给者比较,他可以知道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这时候商家就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也就无法任意提高价格,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决定力量由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享有的是对他有利的价格,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supplier’ssurplus)。

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讨论的信息不对称都是针对一致化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网站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提供个人化的产品或服务,则上面的讨论就需要修正了。如果公司利用Internet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提供消费者完全顾客化的服务或信息组合,这时公司需要知道个别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也无法将你所提供的服务或信息和别家网站作比较,因此消费者对网站或网站对消费者,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由此可见,因特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换个角度看,凡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行为就具有附加价值,也就能在互联网的商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网上信息过于泛滥,而搜索引擎的存在正好可以降低搜索成本;网络上的商店太多了,素质参差不齐,这时网络商店就可以担任中介者的角色,提高质量的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为了降低契约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电子认证中心(CA)就有存在的必要。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

同大多数技术革命一样,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因为随着利润率的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生产者利润的大幅度增加。

互联网使世界经济更加透明、更加开放。买方和卖方更易于进行价格比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不必再有中间环节;交易成本和市场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总之,随着成本不断降低,竞争日益激烈和价格机制渐趋完善,市场越来越接近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式,即充足的信息、零交易成本、市场准入自由。这一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才有的理想经济模型在互联网时代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借助于互联网,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的以更好的实现,市场效率得以提高,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实际上,"新"经济最重要的作用也许是使"旧"经济更加富有效率。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实距离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某些行业中,较低的边际成本(例如,在网上销售软件的附加成本接近于零)和网络效应(例如,操作系统使用的越广泛,愿意用它的人越多)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从而导致垄断的出现。尽管如此,由于互联网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市场竞争,它也就可以从总体上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水平。

虽然我们很难在实践中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但也的确有一些研究成果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一些商品,如书籍和光盘,从网上购买要比在传统商店里购买的价格(包括税和运送成本)平均低10%左右,虽然很多网上电子零售商根本无法取得利润这一事实无疑也使其欠缺说服力;来自网络公司的竞争也会促使传统零售商降低产品的价格;对银行等服务业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收益更加明显。据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投资银行的计算,银行人工转账的成本是1.27美元,机器转账的成本是27美分,而如果通过互联网转账,其成本则只有1美分。

2.B2B促进交易成本降低

尽管网上零售商或其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公司,例如Amazon或eBay,总是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出现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GartnerGroup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B2B电子商务的全球营业额将会达到4万亿美元,而网上B2C的零售额还不到4千亿美元。

B2B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首先,减少了采购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有利于较好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第三,有利于实现精确的存货控制,企业从而可以减少库存或消灭库存。这样,通过提高效率或挤占供应商的利润,B2B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供求经济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所有这些会对通货膨胀和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价格不变的话,低成本会刺激企业的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S1移至S2的位置),产出的长期平衡水平会提高,价格总水平会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也一定会下降。除非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而且达到了一个较低的供求平衡点之后,才可能会出现通胀下降的情况。

互联网也不可能永久性的降低通胀,因为后者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仍然坚持以前的通胀目标,那么通胀水平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一旦互联网带动的价格下降且通胀降至目标以下,央行就会降低利率,允许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保持通胀水平不变。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因为网络化而下跌,但其他与网络无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能够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引起通胀水平的上升。根据目前最全面的高盛公司研究报告估计,对发达国家来说,B2B电子商务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产出水平平均永久性提高5%,其中2.5%以上将在今后十年中实现。这意味着GDP以每年0.25%的速度增长。如果把这份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产业也包含进去,互联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大。

2.B2B促进交易成本降低

尽管网上零售商或其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公司,例如Amazon或eBay,总是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出现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GartnerGroup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B2B电子商务的全球营业额将会达到4万亿美元,而网上B2C的零售额还不到4千亿美元。

B2B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首先,减少了采购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有利于较好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第三,有利于实现精确的存货控制,企业从而可以减少库存或消灭库存。这样,通过提高效率或挤占供应商的利润,B2B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供求经济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所有这些会对通货膨胀和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价格不变的话,低成本会刺激企业的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S1移至S2的位置),产出的长期平衡水平会提高,价格总水平会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也一定会下降。除非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而且达到了一个较低的供求平衡点之后,才可能会出现通胀下降的情况。

互联网也不可能永久性的降低通胀,因为后者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仍然坚持以前的通胀目标,那么通胀水平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一旦互联网带动的价格下降且通胀降至目标以下,央行就会降低利率,允许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保持通胀水平不变。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因为网络化而下跌,但其他与网络无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能够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引起通胀水平的上升。根据目前最全面的高盛公司研究报告估计,对发达国家来说,B2B电子商务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产出水平平均永久性提高5%,其中2.5%以上将在今后十年中实现。这意味着GDP以每年0.25%的速度增长。如果把这份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产业也包含进去,互联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大。

3.信息技术促进生产率提高

从历史上看,年均增长速度达到0.25~0.5%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据估计,在19世纪末的几十年中,铁路运输的投入使用使美国的产出增加了10%。即使互联网本身无法实现这样的经济效率,那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共同创造的生产率增长已毫不费力地接近了这一水平。如今,计算机、软件和电信业已占美国资本存量的12%,这与美国19世纪末铁路时代的高峰期时铁路业所占的份额相距不远。

同历史上的几次技术革命相比,信息技术占有一定的优势。

交易成本范文5

[关键词] 网络经济交易成本

五年前,网站是这个星球上最激动人心的商业亮点,我们追赶时代,总结出《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转眼之间,互联网进入冬天,许多人曾经在玩笑之间说:曾经被我们误导。但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互联网又回到了人们的主流视线。

网络经济是指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使用,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基于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经济信息成本急剧降低,从而导致了信息代替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全球化经济形态。网络经济不应狭义地理解为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产业,按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认为网络经济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网络的基础建设领域、网络的基础应用领域、网络的中介服务领域、网络的商务领域。

一、网络经济挑战“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成本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的契约费用。狭义的交易成本即市场交易费用,市场中平等法人之间谈判所需的费用。即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交易对象之间谈判的费用,交易实现的费用等。奥利弗・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成本,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之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交易活动是稀缺的,交易成本不为零。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由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构成。协调成本是指同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相联系的成本:定价和交易及其他细节;发现买主和卖主以及他们的地址;将买主和卖主集中进行交易。激励成本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相联系的交易成本,另一类是由于责任不完善导致的交易成本。

2.网络经济下的交易成本理论

网络经济主要是通过促使交易费用的降低来影响流通领域的。在研究之前必须先考察一下什么因素影响交易费用。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交易费用的大小:一是交易方式及其变革,主要从制度上阐述,因为交易费用的产生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而产生的费用,而制度是利益互相抗衡的个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收敛,是交易活动这种博弈的集体稳定对策,所以制度上的改进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还有一点是交易技术及其变革,因为人的交易活动很多要通过物质的工具来实现,所以交易技术及其变革同样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例如交通运输技术的改进。网络经济在流通领域对交易费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二个因素影响的。以信息技术变革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核心的网络经济通过在技术上使信息成本尤其是信息传递成本降低来降低交易费用。

二.网络经济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网络经济则是以网络交易费用的低廉为基础的。正如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一样,网络交易比市场交易节约了更多的交易费用。当市场主体进入信息网络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分析工作,因而使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极大的“互补效应”。对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交易方式及交易成本产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企业生存环境。

一般认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交易成本一般很低。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的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信息在网上的传送十分迅速、便捷,缩短了时空差距,进而降低了时空成本。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交流的困难,企业要在大范围采集客户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交易成本”很高,这样就很难针对个别用户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很难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在网上交流信息,而且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很低,信息传播的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可以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用于搜寻信息的实践、精力和财力的减少,即搜寻成本的降低,也意味着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净剩余的增加。

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简化市场交易过程,消解市场中介组织,可以低成本地进行精确的统计与分析。传统经济环境中,许多的经济行为不可能做精确细致的统计分析,因此许多结论或对未来的期望都是十分不准确的。而在网络环境下的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并能借此作出总结,预测未来以及做出较为精确的决策。最后,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学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效率的低下,减少信息不对称意味减少用于搜寻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意味着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净剩余的增加。网络具有大幅度减少市场“交易费用”的作用。

网络在流通中的总效应是信息总成本的降低。但是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是以生产者与消费者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大量投入为代价的,所以只有当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大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投入,这样流通中的交易费用降低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种替代,考虑到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所不同,所以分别加以考察。

首先对生产者利用网络进行分析。生产者应用网络的成本可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投入、软件投入、配套设施投入、网络安全投入以及物流设施的建设费用。可变成本包括互联网接入成本、网络维护成本、网络管理成本以及运行物流系统的费用。交易成本的节约具体包括广告费用的减少、营销费用的减少、销售费用的降低、库存费用的减少。

以下通过模型分析做出说明。设使用网络所花的总成本为Cy,固定成本为C0,可变成本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为k1t。所节约的总成本为Ct,节约的可变成本为k2t,考虑到网络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因为资产的专用性,所以不能节约固定成本。由此得方程组:

Cy=k1t+C0

Ct=k2t

由方程组可画图得:

由图可知生产者使用网络有无价值关键看t*是否存在以及t*的大小,t*表示企业节约成本与所花的网络投入持平。当T>t*时,生产者使用网络有价值,反之,生产者就不会使用网络。

由上面的方程组解得t*= C0/(k2-k1),因为C0为正,所以只有k2>k1时,t*存在。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

第一,t*的存在是关键,但t*的大小也须注意,t*应该尽量小,因为如果一笔投资在长时间内得不到回报,投资者就会丧失信心,2000年纳斯达克股指暴跌就是因为t*太大,投资者失去信心,所以股市下跌。

第二,不同的行业,模型的形状也是不同的,主要是通过k2的大小影响模型,例如在生产销售产品能被数字化的行业以及信息密集型行业如金融服务业、娱乐业、保健业、教育等,因为较以前可以节约实体传输费用,所以k2较大,这样t*不仅较可能存在,也较可能小。而传统实物产业如零售业、制造业等其决定因素是往往是最佳的物流系统支撑或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因为这些都需大量成本,所以k2较小。由此可以认为产品能被数字化的行业以及信息密集型行业比其他行业在网络应用上占有优势。

下面以苏州刺绣专卖店为例具体说明模型。苏州刺绣专卖店是一家网上商店,但如果采用传统的商店方式经营,那么每年需房租5万元,水电费及营销人员工资5万元,电话传真等信息费用10万元,因信息不对称而需3万元的存货。但用网上商店的形式经营每年费用则是域名注册和虚拟主机每年费用1000多元,上网费3000元(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因信息沟通较好只需5000元存货,另外再加8000元的建网费用属固定成本,由此方程式可得:

Cy=4000t+8000

Ct=225000t

t*=8/221(年)

因为t*存在,可实现总成本的节约,所以苏州刺绣专卖店有使用网络的价值。

根据美国调查公司Giga Information集团调查表明,2002年美国节约总交易费用达6000亿美元,从节约交易费用中可获利360亿美元~480亿美元。

下面对消费者交易费用进行分析。消费者对网络应用所需的成本主要有硬件投入、接入费用、网络服务费等。与生产者相比固定成本较小,可变成本所占比例较大。消费者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表现在交易时间上节约,交易效率提高上,显性节约较少,模型与生产者类似。

由此看来,网络经济通过降低信息传递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虽然需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方面投入,但成本净值一般是下降的,而在流通领域这一净成本的下降也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个方面是交易成本降低,生产商可以和消费者在网上直接交易,不再按原来原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销售而是产销合一、批零一体,还有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对传统的购进、储存、运销等业务流程采取纵向整合,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第二个方面是网络经济下流通领域的传统分工趋于瓦解,新的分工格局在大分大合中产生。随着信息成本的大幅下降,物流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随着信息需求的加大,信息服务中介也将得到加速发展。在网络经济下未来的流通领域交易成本将持续不断的降低,从而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树江:《虚拟企业的性质及组织机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2]汪丁丁:2000,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厦门,鹭江出版社

[3]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4-75

[4]谢康陈禹:知识经济思想的由来与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交易成本范文6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成本收益; 优化动因

一、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概述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相关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下,在外部环境自净能力的可承受范围内,不同交易主体为减少其污染控制成本,允许排污权在有额外排污权的主体同需要排污权的主体之间进行交易。交易的本质在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环境资源得到高效的优化配置,是规范和发展市场经济目标下环境资源管理机制的一项大胆创新。

(一)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组成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排污权交易成本可分为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外部排污权交易成本指的是成本的发生与某一主体的环境影响相关且由其他主体承担的成本,即企业的经济活动影响了外部环境,而企业却不承担相应责任的成本。例如:检测成本、环境成本、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内部排污权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交易费用、技术革新成本和排污成本,交易费用包括进行排污权交易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技术革新成本包括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减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可以减少排污费用或者出售排污权获利所产生的成本;排污成本包括企业超额排放污染物所产生的成本。排污权交易成本的组成如图1所示。

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产生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进行排污权交易产生的直接收益,主要是企业出售额外的排污权直接取得的收入和污染物的再生收益等;而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因参与排污权交易获得的间接收益,主要有因参与排污权交易所享受的部分税种免税或减税政策企业所增加的税后净收益,从政府得到的不需偿还的补助或价格补贴,以及排污权交易刺激企业技术革新的支出低于以前会计期间缴纳的排污费、罚款和赔偿金而得到的机会收益等。排污权交易收益构成如图2所示:

(二)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现状

从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实际情况来看,排污权交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边际处理成本存在差异

污染边际处理成本存在明显差异是排污权交易机制在市场中顺利运行的基本前提保证,也正是由于企业间污染边际处理成本存在明显差异,才使得企业自发地通过技术革新来治理自身的污染物排放,以此获得额外的排污权,进而买卖或是持有这部分排污权,等待时机获取收益。企业间污染边际处理成本存在明显差异影响不同企业的排污决策,企业间获得的收益和路径也大不相同。

2.初始分配方式选择影响成本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初始分配方式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排污权交易的初始成本。通过借鉴国外排污权市场的经验来看,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和价值、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保证排污权交易市场公平性的有偿分配方式将会是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中常见的初始分配方式。有偿的初始分配方式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治污成本,降低企业的收益,影响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但从社会责任和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未来收益将会远远高于初始成本的投入。

3.企业交易的积极性影响收益

“十一五”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情况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对排污权交易的重视程度一直在不断加强。全国近20个省市已经进行或是准备参与排污权交易试点,但从我国试点交易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排污企业认为大量的交易费用导致成本投入远高于预期收益,收益不能与成本配比,企业的交易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优化的外因分析

(一)排污总量控制

通过分析我国国内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情况可以看出,最常见的分配方式是无偿分配。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政府机构会首先科学地确定出目标区域中环境可自净能力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然后将排污权全部无偿地分配给需要排污权的主体,分配完成后的排污权是有价稀缺且可以买卖的资源。排污权在市场中自由流通期间,企业权衡自身的成本利益优劣势,治理排污成本优势明显的主体可以通过出卖排污权来获得收益,而治理排污成本劣势明显的企业就可以通过购买排污权来降低成本。在市场机制的调解下,实现排污总量控制的最优化。

(二)排污政策确定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促使经济学家通过建立市场来量化环境容量的价值,也就是将环境资源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在建立市场明确不同利益主体的环境资源使用的权利时,排污权交易还有着区别于其他商品交换的政策性。虽然理论上存在自愿进行排污权交易的交易行为,但在现实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中不同经济主体对该交易收益评价的差异会引起该权利的交易不受市场供需双方需求的影响,而由此产生的不同交易主体之间期望收益的落差会导致交易市场不活跃甚至停滞发展的现象,进而可能导致市场操作失灵、排污权交易活动停止,影响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因此,在排污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不仅是政策的指引,更是企业追求收益最优化的需要。

(三)交易市场干预

排污权交易市场影响排污权交易价格,使其上下波动,而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环境资源消耗的补偿。排污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也体现在政府对排污权交易价格的过度干预,跨区域、跨行业或者是行业内排污企业间减排成本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的优化不仅是为缩小跨区域、跨行业或者是行业内排污企业间减排成本的评价差异,也是对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三、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优化的内因分析

(一)交易价格制定

有别于环境税、排污治理费缴纳时企业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情况,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交易主体有权选择自己的治污方式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市场中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拥有相同的标的物,交易利润最大化目标下,排污权交易价格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交互作用下,以政府提供的排污权交易指导价格为限,交易双方需要考虑到自身成本收益的特点,尽可能在谈判中协商出供需双方满意的最优平衡点(如图3),实现目标利润的排污权交易价格,最终实现社会收益和排污权交易主体收益的最优化。

(二)交易成本效率

需要排污权交易的X企业如果只是依靠自身减排来控制成本获得收益,其边际治污成本就会高于最优社会边际治污成本MAC0(如图4),进而会减少企业和社会的收益,所以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企业更重视的是优化成本收益,使成本效率最优。在公平的排污权交易机制下,需要排污权的X企业就需要考虑是否与有等额富余排污权(Q1Q2=Q3Q4)的Y企业进行交易,减少了ABC排污治理成本投入和向外购买排污权哪项决策可以使企业成本收益最优。这样既可以达到控制污染物成本的低投入,又可以使治污成本发生在边际治污成本较低的位置,进而促进排污权交易成本效率的优化。

(三)成本收益配比

近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企业投入到环境保护中的资金比例仍然不高。在现行的许多环境管理制度中,也很少能够从整体上考虑到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的问题。污染治理成本过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企业参与节能减排的热情。在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初期,购买交易权的成本属于企业需要为未来生产预先支付的成本,而交易的收益几乎为零。交易中的收益需要与减排成本进行对比,才能比较出交易的收益空间。但在交易的初期从企业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不配比的成本收益核算已成为企业积极参与排污权交易的阻碍。

四、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优化的建议

(一)合理筹划国家排污政策

交易费用占企业成本收益核算的比重很大,如果排污权交易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就会直接影响到排污权交易率,可能导致企业产生新的最优成本效率点,抑制排污权交易供需双方的交易意愿。因此,为了排污权交易的有序进行,政府需要制定政策积极控制交易费用。

通过试点交易情况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大力控制排污权交易成本但交易的相关费用依旧很高。政府作为市场运行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应该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例如可以对致力于减排的企业予以肯定,从税收优惠、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调动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同时,在国家激励政策的感召下,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排污权交易计划,实现企业排污权交易收益最大化。

(二)逐步完善交易市场机制

政府作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监督监管部门,是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够公正有序运行的保障者。因此,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政府应强化自身作用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按照有关行政法规依法执政,保证遵章守法的排污权交易主体能够通过交易获取对应的收益。同时,政府应及时汇总排污权交易的相关信息,调控排污权交易价格预防投机者干扰市场秩序,积极降低交易主体参与交易发生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权衡成本收益情况后有权选择减排控制成本或是参与排污权交易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加大投入减排技术革新

随着环境资源稀缺性对社会经济、政治影响的深入,在我国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不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未来环境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排污企业可以将排污权交易纳入到企业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中,提高意识积极参与,从企业内控和企业文化入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企业可以卖出排污权获取收益,激发企业更新治污技术参与排污权交易的欲望;企业从自身排污特点出发,依靠创新技术促进企业减排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减排技术的革新控制治污成本,实现社会和企业收益的双赢。

(四)着力构建交易评价体系

现阶段企业的排污权成本收益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企业核算内容、核算方法不统一,致使排污类型相同的企业间成本收益计量也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健全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评价体系,使企业间成本收益具有可比性,调动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通过排污权交易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要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经济发展方向,排污权交易将成为我国目前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对于促进环境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转变实惠经济结构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优化分析不仅可以为促进企业控制污染物排放、不断通过减排技术革新降低污染物治理成本,也为一定区域内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调动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和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主动性,为全社会实现减排总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Liao,C.,Onal,H.,Chen,M.H. Average shadow Price and equilibrium price:A case study of tradable Pollution Permit marke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196:1207-1213.

[2] 周悦,王茜.我国排污权交易现状及后续市场建设模式[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4).

[3] 孙志梅,李秀莲,赵丽丽.环境会计的新内容——排污权交易会计[J].会计之友,2012(6).

[4] 王婧,王英骁,单逸.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2(6).

[5] 王成金,马玉波,侯元松.排污权交易总体框架研究[J].北方环境,2011(12).

[6] 雷玉桃,周雯.构建广州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市场探析[J].经济师,2011(12).

上一篇细胞自噬

下一篇洛阳纸贵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