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小发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小发明范文1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讲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激发青少年科技制作与小发明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意识,开发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潜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创新要从小做起,创新意识要从这里起步,这就显得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来讲,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下文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1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
1.1物理教师应接受物理大师教育思想
物理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严格定量科学.物理学中所有的结论都是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升华的结晶;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力戒弄虚作假,倡导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都贯彻于物理教学的始终;还有物理学家为造福人类探索知识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渗透在物理学中瑰丽多姿、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方法(象观察、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等效替代、科学推理等),这些都无不给学生以深刻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为将来从事科研,从事创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而且培养学生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要通过教育:“个人自由而有责任心的发展,使他得以在为全人类的服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还指出学校教育“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还明确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教育思想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和谐人.从物理学的特点来看,物理学应该注重“物”的过程,然后才到“理”的结论.物理教学恰恰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形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物理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实验与探究,也要注重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的教学.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接受物理大师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2教师应接受最新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我国将原来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改革:第一是课程的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是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是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首先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教师只有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动手实验、学会动手制作,还要在课外活动中学会科技制作与小发明,这才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有力保证.作为物理教师,应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接受最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科技小发明范文2
【关键词】:科技小发明 生成 有效 评价 综合实践
在新课程的呼唤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素养评价终于在中考中立了“一席之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素养被提到了它应有的地位。而学生科技素养又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是提高小学生科技素养的一个极好的阵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有它独有的优势,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足够探究和思考的时间,教师能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现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情况,谈一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策略。
一、重视问题 转化课题
我校开展的是以科技小发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课题内容决定了活动的内容。所以,每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生成课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地开展活动。因此教师就要有积极参与科技小发明活动的意识,并能逐步提高实践的能力。课题内容的生成既应着眼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更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自然、社会等领域让他们有所“发现”,同时要能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社区的课程资源。例如:在校园里,会经常出现掉校牌,学校的垃圾筒时常会飞出垃圾,教室的门窗玻璃不容易清洗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二、紧扣实践 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小发明活动,核心特征是探究性,所以确定的操作步骤是:制定计划——学生探究——成果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积极利用校外资源,通过自主实践与亲身经历,在“调查”、“考察”、“创作”等实践活动中,期待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下面就以“社区小发明”这个总课题为例开展活动。
1、制定计划
小发明的课题来源于社会,小发明的成果为社会服务,学生走出校园到街道社区开展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关心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小发明课题的解决也需要社会的参与。依托社会,使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支持小发明活动,这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开拓小发明课题。当“社区小发明”这个总课题产生之后,导师和学生要根据选定的小课题进行分析其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个实施计划。
2、开展活动
虽然有些小发明,在成年人看来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新颖性的。如果直接否定孩子们的发明乐趣,直接把经验告诉学生,这样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参与活动,经历过程,就不可能有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帮助制定好计划后,接下来,就是有条不紊地去完成一个发明创造。按照计划,进行走访调查了解,采纳一些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想法,进行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按照计划进行作品创作。在“社区小发明”活动中,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下,小学生的创造火花迸发出无数创造发明的成果。“弧形玻璃刀”在割玻璃时可以弧形切割;“不掉盖的水壶”少了被烫伤的危险;“安全洗杯器”让你的手在洗杯子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玻璃的伤害;一个“多功能衣架”可以让你可以自由挂晒各种衣物;“墙壁拖把”使你在清洗高处墙壁时省了许多力气;“方便钥匙扣”让你省去经常丢钥匙的烦恼等等。注重过程,是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在此理念下,学习的时空得到延伸:由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课程资源得到拓展:家长、群众、社区;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由被动接受到实践探究;教师的角色变了:由学生学习的旁观者、监督者到合作者、激励者、欣赏者。
3、交流成果
这是学生体验成功、认识升华、总结得失的环节。通过成果交流,能有效促进他们观察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做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实践方式也是各有特色。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途径去研究,就让他去研究。
实践活动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不能要求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果。有些作品科技含量较高,有一定的创新性;有些则是一般的小制作。但我们不能仅以活动成果来一刀切。能成功,皆大欢喜;没成功,也不必沮丧,体验了失败,也是活动的收获,它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下次的成功积累了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的“失败”也就是“成功”。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发明活动更重要的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意识。科技教育走出了原有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在开放、动态、生动、多元的环境中走向精彩。
三、关注过程 动态评价
1、评价的原则
评价主体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小发明活动,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是多种评价主体并存,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由教师组成的小组;可以是是学校行政领导,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其他相关人员或部门等。
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对科学结论的评价与对学生活动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把每一次的科技小发明活动资料以档案袋的形式进行综合整理。
评价方法差异化——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顾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强调差异发展,切忌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评价。
评价过程可行性——开展活动的条件、时间、难易程度与学生实践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内容客观性——可以包括参与小发明活动的态度、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小发明的方法、科技小发明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切实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由对学生、导师和科技小发明活动主题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1)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由学生、教师和家长评价三部分组成,既有成果的评价,也有情感态度的评价。所以必须设计具体化、形象化的评价表格,能够具体可行地评价出对象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以降低评价的难度,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可分:主题生成的参与积极性;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科技成果的新颖性;成果的科技含量;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八个方面。同时让家长在观察孩子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2)对指导师的评价
活动过程即包括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指导过程。对导师的评价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小发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三部分组成。学生对导师的指导满意度评价,导师个人的自我评价,学校行政制定了科技小发明活动导师的规定,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式,对科技小发明活动方案,指导情况、效果展现,学期的活动成果等进行评价。
(3)对小发明本身的评价
科技小发明范文3
发明就是创造新的事物或新的生产方法。这些新事物和新的方法是前所未有的,或者是圣原有的事物,原有的方法的改进。这样,小发明创造就更浊有什么神秘了。小发明创造主要是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劳动当中,对那些感到用起来不称心、不顺手、不方便的东 西和方法,用自己学过的科学技术、设计制作出目前还没有过的更称心、更顺手,使用起来 更方便的新东西,创造出新的方法,或者是对现有的东西,现有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给自 己或别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劳动带来了方便,给社会创造了财富、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作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根据科技活动课的特点,即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去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上既体现学生的主体 作用,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智力与能力的发挥,使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学生创新求新的精神和能力。指导学生发明创造《巧添普通油印 机计页功能》,是笔者根据老师们常常利用普通油印刷教学资料时,需要人为的数所印的纸张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指导学生找来一台袖珍电子计算器,经过改制后,就可将普通油印机添上自动计页功能。在改制前告诉学生,将袖珍电子计算器后盖打开,找到“=”键的两个触点,用电烙铁分别焊出引线,后将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焊在干簧管的两条引线上,并将干簧管固定在托纸板座侧边上,在印框上固定一块条形磁铁,起到开关作用。使用时,先按下计算器的“NO.C”键,接通计算器电源,随着依次按动计算器上的“1”、+、“1” 、=、“0”等键,计算器显示屏上出现数字“0”时,这时就可以油印了。在整个油印过程中,每印一页纸,计算器就会自动加1,在显示屏上的数就是印数的累计数。接着下来就让 学生动手自己学做。结果,该发明获柳洲市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创造一等奖、自治区二等奖。
立足"三小"就会从小到大
走进发明创造的王国
获得一项成功的小发明创造并不难,它同在发明比起来,往往要容易得多,因为这些小发明 创造选择的课题比较广泛,比较简单,所解决的问题比较单一。为此,发明创造要瞄准小目 标,随时注意发生在身边的小问题,把自己的发明念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为小设 计。只要立足于“三小”,就会从小到大走进发明创造的王国。把小目标、小问题和小设计 三者相互联系起来,小目标是发明创造的方向,小问题是发明创造的对象,小设计是发明创造的措施,立足于“三小”就会有所发明创造。
小发明有四个特点
当然,发明创造不论它的成果大小,首先要了解小发明的特点。只有了解小发明的特点,在 进行发明创造时才有可能少走弯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那么,小发明具有什么特点呢?小发明具有四个特点:首先,小发明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这是最主要的特点,而不是重复制造原来已有的东西;其次,小发明的特点是“小”,小发明的课题往往是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劳动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而不是去搞那此高深、尖端、难以办到的科研项目;再次,小发明是在自然科学范畴里的发明创造,而不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第四,小发明要具有实用性,搞小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应用,而不是为了陈列和摆样子,只有同时具备以上这四人特点,才能算得上是小发明。
小发明创造不论它的成果大小,都是利于人类生活,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新生事物。能不能成 为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水平怎样,主要看它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性”的程度如何。新颖性指的是前所未有,或不同于旧的事物;先进性指的是与同类事物相比,在某一方 面或某些方面,甚至全面进步的事物;实用性指的是能够被人们理解、接受、,并且能制造 制造、使用或应用的事物。在整个发明创造活动中,力求达到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发明创造追求的目标。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因此,任何事物都是人们革新改革的对象。那么,同学们应该 从哪些事物着手进行发明创造呢?笔者在多年指导学生发明创造的实践表明,着手点就是在 家常做的事和常用的物,这就是劳动工具、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具等“三具”。我们接触的劳动工具很多,各种劳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多多少少总有不得心应手之处。如笔者已介绍的 指导学生发明《巧添普通油印机计页功能》,就是瞄准老师们在油印资料、试卷时,一边印 ,一边一张一张地数,很容易把数字弄错而发明的。同学们每天都要在学习中使用各种文具 ,而难道都能使你用起来满意,而没有什么不便之处是吗?如指导学生发明《圆珠笔改成钢 笔》,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改造而完成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五花八门,大家天 天都在同各种日用品打交道,使用起来可能觉得不便或功能单一。如指导学和妻明《巧改普 通暗锁为安全锁》、《巧改电子音乐报时钟》、《巧改电风扇定时器》等,正是针对这些不 足的改进而取得的发明创造成果。劳动工具、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具都是我们进行发明创造的 广阔天地。而这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你只有心创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总有一天会做出发明创造的。
参与发明创造,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知识、创新的实践。
科技小发明范文4
首先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参与校外科技活动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们都遇到了一个个不可理解的问题。他们经常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这是为什么?那又是怎么怎么回事。如不回答,就会使他们感到扫兴。回答吧,有些科学道理一时又说不清楚。介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引导他们求知这一渴望,巧妙地暗示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去探索这些问题,千万别泼冷水。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领略大自然的奇观,考察家园周围的环保情况和有教育意义的古遗址,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和农作物增产的对比试验,或制作一些小用具,改进一些物品的样式和性能,使它们构成一项小发明。另外,还可以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支持上网查找资料,这样让学生从实践中和书本上、网络上寻求答案,解除自己头脑中的困惑,对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产生兴趣。
其次是帮助学生树立完成科技作品的信心。信心使人产生动力,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心,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使事情成功。成功了,人的精神就饱满,做事就更有信心,由此形成连锁反应。小学生对科技活动中的相关项目又何况不是这样呢?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完成科技项目的信心呢?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观察。以科技活动中的小发明项目为例:很多小发明项目都是来自客观实际,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其思维才能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发现存在的不足。因此,积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学习用品,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日常生活用品或在商场中、市面上所见到的物品存在不令人满意,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发现问题,完成小发明项目的首要前提。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大力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成功把握性要大一些的物品进行创新。用“放大镜”找出学生认真观察事物,而后发现物品缺点的积极因素。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材料或器具、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引导学生处理好完成作业和科技制作这两者间的关系,并用一些事例来打消搞科技小发明或开展其它实践活动不会影响学习的顾虑。使学生感觉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确实能开发智力,培养动脑、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观察事物的片面性,因此在这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摆在介绍和传授有关的发明创新和搞实验、写小论文、参观考察、拍科学DV的一些方式方法上,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解决办法和方案,指导教师应予以重视和肯定。绝不能随意否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但又要求学生不能满足现状,停留在科技活动的某一个项目上。鼓励学生反复研究和实践,逐步改进,使科技小发明、实践活动、DV拍摄和科技小论文等项目获得成功。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习成绩和科技创新成果双丰收。
第三抓表彰,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参加科技活动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拿出获奖的作品,哪怕是校级。如果在教师的帮助下,又经过自己的亲自实践成功了获奖作品,受到了称赞,特别是在师生的一遍掌声中走上了领奖台,那是何等的快乐。此后,不但学生有兴趣,而且会使原来一些对科技活动不感兴趣的老师也产生向往,并大力支持或亲自指导学生参与小实验、小发明、写科技小论文或拍摄科学DV片等活动。让学生认为参加科技活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此,学校科技辅导老师,一定要协助各科教师为参与科技活动兴趣浓的学生创设较好的条件,使他们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以此得到快乐,不断促进能力的增强。
科技小发明范文5
作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应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去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上既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智力与能力的发挥,使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
发明就是创造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这些新事物和新方法是前所未有的;或者是对原有的事物、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小发明创造主要是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对那些感到用起来不称心、不顺手、不方便的产品和方法,用自己学过的科学技术、设计制作出目前还没有过的更称心、更顺手,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新东西,创造出新方法;或者是对现有的东西,现有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给自己或别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给社会创造了财富,给人民带来了幸福。
发明创造不论它的成果大小,首先要了解小发明的特点,这样,在进行发明创造时才有可能少走弯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那么,小发明具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小发明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这是最主要的特点,而不是重复制造原有的;
第二,小发明的特点是“小”,小发明的课题往往是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劳动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而不是去钻研那些高深、尖端、难以办到的科研项目;
第三,小发明是在自然科学范畴里的发明创造,而不是在社会科学领域;
第四,小发明要具有实用性,搞小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应用,而不是为了陈列和摆样子。只有同时具备以上这四个特点,才能算得上是小发明。
获得一项成功的小发明创造并不难,它同大发明比起来,往往要容易得多,因为这些小发明创造选择的课题比较广泛、比较简单,所解决的问题比较单一。
发明创造要立足于“三小”,即小目标、小问题和小设计。小目标是发明创造的方向,小问题是发明创造的对象,小设计是发明创造的措施。把小目标、小问题和小设计三者相互联系起来,立足“三小”就会从小到大走进发明创造的王国。
为此,发明创造要瞄准小目标,随时注意发生在身边的小问题,把自己的发明念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为小设计。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事物总是或多或少、或迟或早、或大或小地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任何事物都是人们革新改造的对象。那么,对于青少年来讲,该从哪些事物着手进行发明创造呢?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实践中表明,着手点就是大家常做的事和常用的物,这就是“三具”,即劳动工具、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具。
劳动工具:我们接触到的劳动工具很多,例如锤子、剪子、锯、扳手、刀、铁锹、锄头等等。劳动工具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的发明创造,有了这些工具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各种劳动工具在使用中,多多少少总有不得心应手之处。例如栽树挖坑,要求树坑有一定深度和宽度,怎样量呢?铁锹把上可以标出刻度,用锹一量就行。这些都是人人顺手可做的发明创造。
学习文具:大家每天都要在学习中使用各种文具。例如文具盒、铅笔、圆珠笔、直尺、三角板、橡皮、钢笔、圆规等等。这些文具难道都能使你用得满意吗?它们都没有给你添过什么麻烦?比如在课堂上,不小心把文具盒碰到了地上,铅笔、小刀、橡皮撒得东一个西一个,这不惹你心烦吗?看来,各种各样的文具都值得大家动脑改进,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一点儿改进,都属于创造。
生活用具: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五花八门,衣架、碗、柜、茶杯、梳子、小镜、牙刷、暖水瓶、指甲剪、床、钟表等等。大家天天都在同各种日用品打交道,有时候会觉得某种物品用起来似乎有点儿别扭,可用过以后就不再去想了。如果从发明创造的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哦,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可以再变一变、再改一改。
劳动工具、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具,这“三具”是我们进行发明创造的广阔天地,而这些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有心创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总有一天会做出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不论其成果大小,都是有利于人类生活,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新生事物。能否成为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水平怎样,主要看其“三性”程度如何。这“三性”是: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指的是前所未有,或不同于旧的事物;先进性指的是与同类事物相比,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甚至全面进步的事物;实用性指的是能够被人们理解、接受,并且能制造、使用或应用的事物。
在整个发明创造活动中,力求达到“三性”, 这是科学创造的正确方向,也是发明创造追求的目标。
参与发明创造,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知识、创新的实践。
创新的思维,就是要求青少年面对现实,能产生新念头,能提出新想法。也就是说,要能做到:看到的是旧的或已有的事物,想到的是新的或没有的事物。新思维可能实现不了,甚至是不科学的,但是首先要敢想,先想然后再判断它是否科学合理,能否行得通。如果谁也不去想新的,谁也想不出新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
发明创造需要知识,即使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发明创造,也离不开知识。在发明创造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所用知识就是创新的知识。没有相应的知识无法进行发明创造。青少年在想发明创造的时候,要大胆地想,想得要多、要大、要高,但要真正做出一个发明创造的时候,就得考虑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创新知识。
发明创造既要想又要做,才能实现。实践检验你所想的对不对,这就要同学们有实践创新的思想。
在发明创造中,“三要”――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有创新的知识,要有创新的实践,三者缺一不可,更应紧密联系。缺少了创新的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发明出现;有创新的思维,缺少了创新的知识,发明就无法做起;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知识,缺少了创新的实践,就不能检验发明是否正确、是否必要。
发明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果,而一个人的智慧体现在“想”、“说”、“做”的过程中。这就要求青少年要勤于“三动”:一是动脑想,二是动嘴说,三是动手做。但是作为学生个体来说,真正做到“三动”的人并不多。
根据我们的观察,有这样几种情况:有动脑、动手者,却不爱动口:动手者,却记不住所学的东西,遗忘性大。针对这几种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具体分析,相应地做了一些尝试,尽可能地让他们真正的“三动”起来。
对于那些“动脑,动手”而不愿“动口”者,我们常在课堂上加以鼓励,平时多加接触,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训练胆量。
至于“辞不达意”而失去机会者,则是采取“诱”的办法,帮助他们把一个问题分析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帮助其把几个小答案串起来,形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并鼓励其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要说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提高答问的水平。这样的训练耗费时间长,需长期坚持,一旦其有进步,及时鼓励,帮助其不断进步。
而那些“口也动,手也动”,而“脑不动”者,先是采取“先请你”的办法,逼着你“动一动脑”,直到你“动脑”; 再在日常生活、行动上,给他出一些“为难”他的题,让他在别人无法帮助的情况下解决,迫使他动脑,逐渐促使他们养成动脑的习惯。这样的同学,只要“脑”动起来,效果就会很好。
科技小发明范文6
星期五,我和妈妈一起去了西安新城广场的陕西科技馆。
远远望去,一艘神舟五号竖立在门口,我们买了票,走进了科技馆的第一层。哇,许多艘火箭在我眼前,第一艘是卫星探测仪,第二艘是嫦娥一号,其他的分别是: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
走进科技馆的第二层,是一些小发明,我看见有好多人在玩一个自行车,我也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噢,原来是用自行车来发电的,我也玩了一下,前方有10个电灯泡,我牵力的蹬啊蹬,最后才亮了8个电灯泡。
走进科技馆的第三层是一些学校的小发明,我看见了一个好玩的小东西,就是你转动齿轮,要快速的转,然后有一些电动的玩具就会动起来,我又看见了一个像卫星探测仪似的东西,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我让妈在那边站着,我在这边站着,妈妈让我把耳朵靠在那,妈妈又说了一句话,我听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