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文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文物范文1
从中华文化城的规划看,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多令人咂舌。其实这种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多、大、全的文化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各种新建的民俗村、风俗园、影视文化城常常占地面积惊人,却倒尽了游人的胃口。
这种文化发展的理念是值得反思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文化的。文化大发展不同于经济大发展,不是物质大繁荣、资金大投入、利润大回收。更何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经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即使在经济领域也并不适合,对经济持久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对“发展”的概念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似乎一提起发展就想起庞大的面积、惊人的数字、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这种自杀式发展模式或许可以短时间内拉动GDP,但是其代价则是能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异化,还极大地败坏了人们的内心生活,损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其弊端已经引起中央、知识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等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就是明证。我们一直把“发展”理解为一个量的概念,而实际上发展更是质的概念。
对文化而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就更是灾难性的。它不是建设而是破坏。那些人造的没有文化的文化城的真正动力和杠杆是经济,是GDP,是所谓“政绩”。
保护文物范文2
文物保护经费请示一XXX省文物局:
为全面、科学保护唐玉华宫遗址,进一步开展相关考古研究与科学保护工作,并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加大玉华宫开发建设力度,促进遗址区内文物保护及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20XX年4月,玉华宫管理局编制上报了《玉华宫遗址保护规划立项报告》,并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函〔20XX〕1409号文件批复同意,同时提出要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搞清玉华宫遗址的范围、布局和内涵,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为全面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我局申请玉华宫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费418万元,其中前期测绘面积5平方公里,测绘费260万元,考古调查、勘探费50万元,文献资料费5万元,保护规划编制费89万元,项目管理费用14万元。
妥否,请批示。
XXX文物旅游局
20XX年7月13日
文物保护经费请示二XXX文物局:
位于我市城厢区的石室岩寺大雄宝殿后面的砖塔,系省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明代,七层,砖构,塔高30米。各层四面错开,两面设置佛龛,两面没门,塔内中央原隔板腐蚀成为通孔直通塔顶,原每层外围设有木构迴栏塔檐。因年代久远,木构架已风化脱落无存。该塔又屡遭风雷电击的破坏,损坏极为严重,特别近年来几次强台风的袭击,使塔顶和塔身部分砖体脱落,造成塔身有倾斜的迹象等,存在着诸多不安全隐患。且石室岩又是我市旅游名胜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地方,每天都有甚多的旅客和信徒到寺塔膽拜、参观,也给游客、信徒造成安全的威胁。目前塔周已隔离,防止人员进出。为了安全起见,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该塔进行加固修缮。经古建专家实地勘测,维修工程经费约为30.8万元,目前寺院和群众已自筹8万元,尚缺资金22.8万元,恳请贵局视我市财政实际情况,给予支持核拨22.8万元,以尽快做好石室岩砖塔的抢救加固工作,确保砖塔和游客的安全。
专此请示,妥否?请批复。
XX
XXXX年XX月XX日
文物保护经费请示三XXX区财政局:
位于我乡境内的铁砚山房(邓石如故居),始建于清康熙中期,20XX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石如墓位于虎山村,距铁砚山房北端2.5公里,20XX年文化部曾拨款重修邓石如墓。继20XX年乡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后,20XX年5月,又筹资百万元,对故居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目前正在申请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鉴于长期对文物保护和维修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我乡财力紧张的情况,恳请区财政拨付专项文物保护经费10万元。
特此请示。
保护文物范文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犯罪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田野文物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田野文物是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保护、利用田野文物,对繁荣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区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对国家、民族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思想,把田野文物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督促检查,实行综合治理,严格责任追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按照国家文物局、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文物办发〔〕26号)精神,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切实落实文物保护经费,确保田野文物保护工作顺利推进。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田野文物保护体系,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基层基础工作
各地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努力构建以政府保护、专职保护为主,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田野文物保护新体制。要明确细化区、乡(镇)、村三级保护责任,签订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明确保护目标和奖惩办法。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村、组、农户四级保护网络,实现田野文物保护群防群治。在重点文物保护区域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要组建护墓队,建设一批护墓哨所,建立当地文物部门、公安派出所、护墓队等共同保护田野文物的联动机制。
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田野文物的管理或使用单位,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各地要发挥文化站的保护作用和“耳目”作用,加强重点区域和重要目标的巡逻防控,定期不定期对田野文物开展拉网式检查,落实每一处古遗址古墓葬文物保护员。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分布区,要积极协调指导乡(镇)有关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严密布防,形成网络,并采取重点监控、定点设防、定时巡查、随时抽查、包片负责等综合管理措施,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区发改局、区建管局、东宝国土资源分局等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与规划前,要严格依法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在建设工程开始施工前,做好文物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后再行施工,避免文物遭受人为破坏。坚决制止与查处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事件。
三、不断加大文物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切实遏止盗掘、倒卖、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建立健全打击各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公安部门要组织开展打击盗掘盗窃田野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成立严打专班,制定专项打击方案,调集优势警力迅速侦破一批重大盗掘古遗址古墓案件。对涉案在逃人员要开展网上追逃和集中追捕,依法严厉惩处,对被盗的文物要坚决予以追缴。司法机关要贯彻从重从快的原则,及时审理文物犯罪案件,依法严惩文物犯罪。在时机成熟时公开宣判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危害巨大的犯罪分子。要通过专项行动,形成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决遏止盗掘、倒卖、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大力加强文物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要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文物保护工作先进经验、先进单位和个人,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文物、全民保护文物的社会氛围。
保护文物范文4
1.1现状分析
文湖景区位于汾阳市东1.5km处,总面积约379.4hm2(约5688.4亩)。景区由于前期的建设,现主要的景观有“全国砖结构古塔之首”称号、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的“文峰塔”、具有儒学文化代表的“孔庙”、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汾阳王府”以及根据《水经注》中记载的方圆近百里的泱泱大湖“古文湖”,进行恢复修建的新文湖。同时位于汾阳市内的董寺河、禹门河、三汇河以及汾阳市的总退渠等贯穿于景区中。区内小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空气清新、舒适宁静。加上古塔的气势,孔庙、王府的文化氛围,文湖水域的柔和、亲近,整体上构成了一幅远离城市喧嚣,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舒适、宁静、优美的景象。现状整个区域呈方形,西起望阳路,东至禹门河,北接汾阳总退水渠,南抵文峰街。总用地面积约为89hm2,现状用地多为荒地,部分村镇建设用地以及林地和农田。现状用地布局凌乱,各种用地混杂布置环境较差。
1.2风景资源评价
根据风景资源分级标准,文湖景区的旅游资源评价中满足一级标准的有文峰塔,满足三级标准的有新文湖、孔庙、汾阳王府、文湖大戏台以及小西湖。
2规划设计依据、理念
2.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旅游局2002年9月);《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政府);《汾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山西省规划院2004年4月);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其他略。
2.2规划指导思想
1)发掘历史、保护文化。2)形象突出,特色鲜明。
2.3规划理念
尊重历史,启迪未来;发扬国学,传承文明;扩展经济,改善环境;建设汾州,造福人类。
3规划布局与环境结构分析
3.1总体构思
在项目总体设计上体现“文化为魂•山水为韵•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是本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在表达,而“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自然环境、单体建筑、景观节点环环相扣,“山•水”为本项目设计提供了灵动的活力。水面的开放、收合,山体地势之高低起伏变化,远眺可以一览文湖水域之烟波浩渺,近观可以欣赏溪流、幽径、黄土地貌等组成的天然卓越的园林[1]。其景区内的其他建筑设计中也融入了汾阳传统民俗文化和中国山水文化的元素,在总体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随着每个片区主题、文化内涵的不同而风格迥异,让人们体会到了不同的人生意趣。
3.2总体布局
规划区依托于亚州第一高塔———文峰古塔和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文湖生态湿地,突出景区传承文化、保护湿地、休闲娱乐三大功能,科学处理局部、整体、三个层次的关系,部位形成由东至西众湖相连的“蝶形”,由禹门河、董寺河、三汇河各延伸出一条舞动的水系及文峰街构建出“一心、三轴、四区、十九片区”。即一个景区核心,三大景观主轴,四个功能分区、十九个景观片区。一心:以文峰塔为核心的景观群(文峰塔于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大景观主轴分别为:人文景观轴:文峰塔的历史和它特有的观赏价值把人们带入了古塔映余辉的境域,而孔庙的儒学气息让生于浮世、繁杂的人们心境得以净化、修心、养性;汾阳王府的雄风体现出当年郭子仪的“功盖天下,再造唐室”的风范。其中包括:主轴:文湖大戏台—文湖广场—塔院—文峰塔—无梁殿。辅轴:左:古商业街—汾阳王府;右:王文素纪念馆—孔庙。水景轴线:通过大、小湖面及溪滩相结合,深水、浅水相结合,堤、坝、桥、亭、亲水平台与水面形态相适宜,塑造文化丰富,符合功能要求和生态要求的景观水面。轴线即:小西湖—新文湖—大文湖。绿色景观轴线:由文湖森林公园连接禹门河两侧防护绿地并延伸到湿地景观以及山体周边绿化成“人”字形的景观结构,即:励秀林—果蔬采摘园—堤坝两岸防护绿带—湿地景观山体、周边绿化。四个功能区为:文化核心景观区、大文湖山水园、森林公园、娱乐休闲区。十九个景观片区:文峰塔观景区、孔庙历史文化区、郡王府、古商业区、文湖水景游赏区、文湖花卉游赏区、励秀林、文湖果蔬采摘区、入口广场服务区、历史文化迁保区[2]、古董文物品鉴区、古今文化博览区、嘉年华游乐区、农家乐体验区、湿地大文湖水景区、湿地如意山景观区、大文湖自然景观区、景区配套设施服务区、文湖生态别墅区、小西湖景观区。
4景区总体控制
4.1景区保护控制
根据景区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对景区的保护主要从级别保护方面进行控制。在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史迹保护区包括:文峰塔、孔庙、汾阳王府、王文素纪念馆等所在的区域。1)对风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例如森林与植被、水源与水土、浅海及水域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岩溶发育等等,适宜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3]。风景恢复区的范围包括:小西湖、文湖、大文湖所的水域景观区。2)对风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以及风景游赏对象集中地,可以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风景游览区为:汾州八景、西河茶社等景点所在区域、景区内的其他景点所在的区域。3)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上述五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应划为发展控制区。发展控制区为:景区内的旅游酒店、景区别墅、游玩设施场地、农家乐、果蔬采摘园等所在的区域。
4.2风景保护的分级和保护
根据风景区的保护分级,现将文湖景区的保护等级分为一、二、三级。1)保护要素及其级别的确定。a.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宜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一级保护区的范围为:即以文峰塔为人文中心主轴的景观区、由孔庙和汾阳王府分别组成的两个辅轴景观区。b.在景区范围内,以及景区范围之外的非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景区内的小西湖、文湖、大文湖形成的湿地水域范围、历史迁保区。c.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应划为三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景区内的其他部分属于三级保护区。2)保护措施。根据风景区的保护分级确定的保护级别措施。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三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5建议及展望
保护文物范文5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技术有很多,提取技术是使用比较广泛和频率比较高的技术之一。对整体提取技术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要努力掌握整体提取技术,对该技术使用和掌握的熟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出土的文物保护,这是尤为关键的技术。整体提取指的是对文物和对其进行直接接触的物质进行同时提取和搬移的步骤和过程。也就是说,整体提取是在不完全的将文物在出土时去除包裹物,在这个前提下把文物提取出土的过程。
2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的使用
条件作为考古发掘现场的一项比较复杂的文物提取技术,整体提取文物的方法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适用。因此,出土文物在决定进行整体提取之前需要明确该文物是否需要整体提取。一般而言,在这样三种情况之下,文物是需要进行整体提取的。
2.1发掘文物破损严重并且碎块分布比较复杂
当文物出土时,如果出现破损比较严重的情况,并且在文物破损的碎块之间无法及时的清理清楚,那么就需要对所发掘的文物碎块使用整体提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文物在提取时不容易因为碎块的原因而遗失,造成文物不完整,不会使文物之间碎块的关系被打乱。在使用整体提取技术时需要对复杂的文物进行清理工作,要找对和保护好文物的碎片,这样能够有利于将其转移到室内进行文物整理。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有两件铜车马。在1980年,有两件铜车马在出土时的破损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有一个铜车马的碎片达1555块,并且分布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专家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之后,决定对这两件铜车马整体提取,提取后运回到实验室进行清理和整理。正是因此,才能使两件文物保存完整,存留至今,没有在发掘现场出土时造成破坏。
2.2发掘的文物容易破碎
整体提取还多用于对极其容破碎的文物出土时的提取,没法单独提取。整体提取能够使文物在出土时所受的损伤最小,将文物损毁的几率大大的降低了。在进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时,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比如,曾经有对先秦时期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对现场文物进行保护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当时出土了一件漆盘,因为年代久远,漆盘出土时的木质胎体完全腐蚀了,仅有漆盘表面的一层漆皮,漆盘很容易破碎,无法单独进行提取。经过反复论证和考虑,考古专家决定对漆盘采用整体提取技术,等提取出土后运回到实验室在进行清理和保护处理。正是因为如此,该漆盘被完好的保存了,如果当时采取的不是整体提取方法,那么漆盘能够保存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3文物的周边环境的各种历史信息丰富
当文物所处的周边埋藏环境中含有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时,需要采取整体提取的方法,因为在段时间内没有办法将它们进行逐一提取,很难弄清他们之间的关联和联系。采用整体提取的办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好文物的周边环境中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
3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的技术分析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要采取整体提取技术的方法比较复杂,种类比较多,但是按照提取的方式和所使用的主要提取材料能够将整体提取方法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提取法,二是套箱提取法。
3.1基本整体提取法
基本提取法是在整体提取法当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不需要借助任何提取材料,而是完全依靠土壤自身所具备的强度来对文物进行整体提取,由于土壤本身结构的限制,即便是强度非常好的土壤,对于较大的文物来说也无法提供一个充分安全的支撑,因此,基本提取方法的一个必要的使用条件是对所发掘的文物的体量不大,基本提取方法所采取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所谓在整体提取中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指的是把文物所包裹土质周边的杂物和泥土去除,而不是完全的将文物周围的泥土去除掉,这样可以使所要出土的文物在一个土质台基上在进行周边加固工作。所谓周边加固指的是使用相应加强材料来对土质台基的周边进行临时性和简单性的加固。具体的做法主要有石膏绷带法、纱布绷带法和树脂绷带法等等。其次,进行底切处理。它是整个提取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具体来说,底切处理的步骤是这样的:用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或一段金属丝线,沿着文物的土质台基底部水平线来对土质台基切割,最终能够使承载文物的土质台基和地面完全的分离。最后,对文物进行刚性支撑。一般来说,在整体提取的过程中进行完底切处理后,还需要将整体提取移到刚性支撑板上,再利用刚性支撑板来对整体提取的支撑力进行支撑,在基本提取法中,如果采用的是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来进行底切处理,那么在底切处理结束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处理板来作为刚性支撑。这样就减少和简化了基本提取的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符合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处理最小化要求。
保护文物范文6
函谷关早期的旅游开发主要是在遗址保护范围内进行,以参观遗址为主。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函谷关的旅游开发持续升温。2012年国庆双节期间,函谷关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游客多在游览函谷关的同时品味老子和《道德经》,体验历史和文化[3]。由于旅游人数的增长和旅游经济的发展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函谷关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突破遗址保护的要求,致使遗存本体保护力度不足、措施不到位,各种要素关联性不强,缺乏整体和系统的保护。
1.1旅游项目与遗址文脉不相匹配
文脉是文物的内涵与灵魂,是文物中蕴含的最重要的文化信息;文物是文脉,特别是历史文脉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文脉生存与延续的土壤,文脉必须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并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中[4]。依托于函谷关的旅游产品必须与遗址文脉相匹配,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挖掘、寻找遗址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和传承遗址文脉,让游客在参观遗址的时候,不仅直观地欣赏其现存的文化形态,而且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其文化底蕴、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化含量,感受到宝贵的旅游文化价值[5]。函谷关遗址文脉厚重的根本是函谷关与老子以及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这是函谷关文脉的渊源,具有独特性与差异性、不可移植性与复制性。函谷关旅游开发项目原先只是把老子当作道教始祖,把大道院建成一般的道教庙宇,这实际上是贬低了老子,破坏和糟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那些建造大庙、散丹抽签算卦之类的旅游项目,应该在函谷关坚决摒弃[6]。函谷关的旅游产品应该在把老子定位于世界一流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世界一流文化名人的水准上去开发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和函谷关的文脉相匹配、相和谐(图1、2)。
1.2旅游体系单一
函谷关原先的旅游更多的是依靠太初宫和函谷关城,在遗址本体上开展旅游项目,游览内容单一,仅作遗址展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遗址干扰破坏较为严重。游览活动集中在弘农涧河西空地上,周边没有过多的游览活动空间补充,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相应的旅游配套——餐饮、娱乐、住宿均没有得到有效的拉动,旅游效益受限。
1.3游览路线组织不畅
函谷关原先只有通过东部出入口与外界连接,区内唯一的一条游览道路为尽端式,通往函谷关夹辅、魏函谷关遗址等景点的道路条件较差,影响了游览质量。游客在游览完太初宫和函谷关城后需要原路返回,两者之间在游览路线上没有很好地衔接,游人在函谷关古道上需要走回头路,既降低了游览品质,又给遗址的破坏埋下了隐患(图3)。
1.4遗址本体及周边生态环境有待整治
旅游开发,给函谷关周边的居民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进而刺激了村庄建设的发展。函谷关遗址西侧和北侧有上沟村、上院村等村庄,随着村庄人口的增加,村庄建成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有的紧邻甚至进入到遗址保护区内,对遗址环境影响很大。并且函谷关西侧有连霍高速和郑西高速铁路通过,区域基础设施跨函谷关古道而过,严重破坏了遗址本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图4)。函谷关遗址用地属性为农业耕作用地,常年的耕种以及地表以上的古城墙的侵蚀风化,导致遗址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恶化。植被蜕化造成灾害破坏力增加,植物及其他爬藤植物使得墙体出现松散和空洞。遗址东侧的弘农涧河有污染现象并且常年有挖沙取土破坏河道的行为,这些与遗址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极不协调。
2与旅游共赢的保护规划策略研究
函谷关保护规划在保证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得到合理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要满足营造三门峡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整体环境、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迫切需求。为此,函谷关保护规划从网络化资源整合、划分保护层级、利用遗址公园模式,共建基础设施和明晰管理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出发,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构建函谷关的旅游功能、体系和游览路线,以期达到既保护函谷关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又促进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双方面的和谐共赢。
2.1网络化资源整合
网络化资源整合分为四个层次:①在豫晋陕层次,整合黄河“金三角”协作区——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运城地区、陕西渭南市三地市共同协作,开发以黄河文化、黄河风光、黄土高原风情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开辟以灵宝函谷关、轩辕黄帝陵及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主要景点的朝圣寻古旅游线路,联合促销、共同发展。②在三门峡层次,形成以三门峡大坝、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荆山黄帝铸鼎原、陕州风景区、宝轮寺塔、仰韶村文化遗址为主体的旅游区网络。③在灵宝市层次,在与灵宝市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协调中,将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作为灵宝市文化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对遗址的保护性利用与开发,结合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荆山黄帝铸鼎原等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深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在整合协调区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文化游、黄金文化游、生态果乡游、民俗文化游的综合旅游网络,促进灵宝市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型。④在函谷关镇层次,在镇村体系规划中重新确立函谷关遗址周边村庄发展定位,保证周边村庄的建设发展对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需求,以符合函谷关遗址保护规划的要求为前提,避免周围重大的不利因素的产生,在遗址保护范围协调发展。
2.2划分保护层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规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域应分为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等级要求[7]。对于函谷关而言,在保护分区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分区分级;二是与遗址紧密关联的区域,即遗址保护区遗址公园延伸配套区的分区分级。整个函谷关遗址保护范围内规划分为五大部分:①函关古道区,从东关楼、函关古道、古路基到关西瞭望台;②太初宫“老子文化区”,含太初宫建筑群、大道院、鸡鸣台、望气台、瞻紫楼、函谷碑林;③关城观览体验区,位于现太初宫建筑群以东,老南头村位置;④研究宣教区,设置在大油瓶沟口,入景区公路西侧;⑤保护管理中心区,设置在函谷山庄范围内,利用原建筑和场地,安排函谷关的保护管理机构和服务核心保护区域的市政和基础设施。在五大分区的基础上明确重点保护区为函谷关古城址、函谷关古道遗址、函谷关夹辅和关西瞭望台,其余为一般保护区(图5)。遗址公园延伸配套区主要沿弘农涧河沿线展开,目的是通过对河道的整治、开发,在不改变遗址周边生态环境和保护遗址的同时进行旅游开发。
2.3利用遗址公园模式
遗址公园立足于遗址及其背景环境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兼顾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是中国大遗址保护实践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相结合的产物[8]。“遗址公园”模式是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将已发掘或未发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的范围内,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进行重新整合、再生的保护利用模式[9]。遗址公园理念的核心是现场保存展示,即以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为保存展示的主要内容,使游客身临其境,通过观赏、感受、体验、领悟达到了解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致的目的。深入挖掘大遗址内涵和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促进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理性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是大遗址保护成为城市发展积极力量的有效途径[10]。函谷关本身资源丰富,加之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旅游开发,所以提出函谷关“遗址公园”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针对函谷关的具体操作而言,采用遗址范围内外协调互补的发展模式,有选择有重点地展示遗址,保证呈现原始的遗址形态,完整地保护全部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并在遗址保护范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规划遗址公园延伸配套区以进行旅游项目开发。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