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1
中图分类号:A14文献标识码: A
钟嵘《诗品》评价陶渊明“协左思风力”[1]9,指出陶渊明作品有刚健、激昂的一面。这一面不仅体现在《过去来兮辞》等诗文的“高蹈独善”[2]2、《咏荆轲》等诗文的“金刚怒目”[3]286、《有会而作》等诗文的“固守甘馁”[4]216,以及《行影神・神释》等诗文的“纵浪大化”[5]37之中,而且在诸如《归园田居》这样的田园诗平和冲淡的文字背后,也有所体现。在“耕也,馁在其中矣”[6]167思想占据主流的时代,在“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7]56极度注重容貌举止的魏晋时期,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等一大批诗歌里直录自己的躬耕劳作,并且直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42,这种立意和抒怀,本身就是一种不同于世风的傲骨,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用典,则更可见出陶渊明田园诗字里行间暗含的激昂情感。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诗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42
逯钦立按:“种豆南山,是即事,也是用典,表示唾弃富贵,种田自给。《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5]42笔者认为,陶渊明此诗援引杨恽故事,不但是诗人“表示唾弃富贵,种田自给”,而且更是诗人有意表明自己矢志不渝的种豆南山,截然不同于杨恽士大夫之流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种豆南山,以此宣誓自己义无反顾隐居躬耕的决志笃行。
关于杨恽的种豆南山,《汉书》本传这样记载:“恽,宰相子,少显朝廷(早年因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而被宣帝封为平通侯,迁中郎将。笔者注,下同),一朝[以]暗昧语言(政敌的诬告)见废(被罢官,贬为庶人),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恽……田家作苦……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卯,顿足起舞……’”[8]1246-1247这里的“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三句颇值玩味。“荒秽”为杂草;“萁”为方言词,指豆秸;秸是作物脱粒之后剩下的茎。可见,杨恽耕种的田地,是杂草丛生、残茎遍地,全不打理的极度破败景象。“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管子》),真正的农民又哪能容许自己的庄稼这样白白荒废呢?再结合“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豪宅,以财自娱” [8]1246的表现来看,杨恽的“须富贵何时”,不是真愿固穷;杨恽的种豆南山,更非由衷――只是不能接受自己“见废”与“宰相子,少显朝廷”的落差而对自己的“内怀不服”的一种宣泄。
对杨恽这种功名思想、世族做派、玩世不恭的种豆南山,陶渊明虽然没有直白批判,但他却以更有分量的方式,直录自己一板一眼的躬耕,以此旗帜鲜明地充分亮出了自己的相反观点。于是,针对杨恽种豆南山的“荒秽不治”,陶渊明直书自己“晨兴理荒秽”;针对杨恽草草种豆南山之后的“拂衣而喜,奋袖低卯,顿足起舞”,陶渊明直书自己“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这样对比地反用古典,以士大夫耕作之伪,明己耕作之真,于平和冲淡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强烈的坚持自然真道、坚守真实自我、与士大夫追慕名利鄙视农耕的主流思想相违的叛逆的激昂情感。《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这样反用古典,带着个性锋芒,透出激昂之气,亦可谓豪放已觉之作。
参考文献:
[1] 钟嵘.诗品(一则),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研究室.陶渊明资料汇编(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颜延之.陶征士诔,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研究室.陶渊明资料汇编(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鲁迅.题未定草・六(节录),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研究室.陶渊明资料汇编(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2.
[4]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研究室.陶渊明资料汇编(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2.
[5] 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 论语・卫灵公,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2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2、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3
关键词:玄学;陶渊明;诗歌;文学;创作;化身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是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作为一种本体之学,对魏晋六朝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玄学影响到魏晋士人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是一个偏安的王朝,山河破碎,最高统治者以及士大夫们难以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而玄学的崇无清虚的要旨与社会的精神需要恰好吻合,故东晋一代,玄学大畅其风。玄学与文学多方位交互渗透,甚或达到水融之境。在玄学思潮占主流的大背景下,陶渊明不可能不受玄学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到处可以见到玄学影响的痕迹,但这种痕迹不像其他玄W家平典似道德论的说教,而是一种如水中之盐、花中之蜜的别样的玄学之美。陶诗语淡情深,与自然浑然天成,其中透露着玄学中的“自然”之思,处处与玄理暗合,相得益彰。陶渊明的作品是魏晋玄学渗入文学之中所结出的硕果。可以说陶渊明即是“自然”和“真”之玄学的化身,即所谓的“真人”。他的作品也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了玄学的要义。
陶渊明诗歌大部分内容围绕乡村生活,充满玄学之美和田园气息。
陶诗所写内容皆是最平常的乡村之事,但在平常的景物中,却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涵,具有空灵的意境,充满着田园气息。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的住所虽然建在喧闹的环境中,却察觉不到车马的喧哗,这表明他的内心是恬忍隐退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这里体现了作者所强调的归隐是心灵的归隐而非身体的归隐,以及对争名夺利的世界的冷漠的态度。紧接着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飞鸟呼朋引伴而归,大自然的一切显得那么有生机,此时诗人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自然界与人的心界此刻达到了“和谐”之美,即所谓的“真意”。而对这种“真意”却“欲辩已忘言”。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对玄学中“言意”之辨的态度,这正是老庄思想所说的“得意忘言”含义之体现。全诗清新自然,写出了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完美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真谛: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陶诗塑造了更加浑融的艺术境界,在思想上创造了更加“自然”的玄学境界。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田园景色在他笔下,不再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参加了一定田园劳动)兴趣的一部分。”如《归园田居》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既有田园的景物,又抒写了胸中之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准确描绘了陶渊明对村舍风光的感悟,也蕴含着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性”、“虚”、“闲”等皆为玄学家经常言及的语词。其中“自然”一词,是魏晋玄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陶渊明眼中,农村风景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他以诗人的心胸面对田园世界,田园世界亦培植了陶渊明心中的诗意。陶渊明在对诗画境界的赏会与田园世界的诗意感悟的同时,已把玄学思想融入其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4
关键词 诗歌 内容 形式 写作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also the Form
――Talking about Ancient Poems'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ZHENG Weiyuan
(Zhejiang Ninghai Taoyuan Middle School, Ningbo, Zhejiang 315600)
Abstract Poetic language concise, rhythmic and beautiful, content rich, especially ancient poetry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the people. Therefore, ancient poetry the students an excellent carrier of creative writing, thinking training.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this.
Key words poem; content; form;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认清这种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我们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诗歌以其语言的凝练,韵律的优美,内容的丰润和情感的喷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古诗词,更有那节奏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闪耀着诗人创造性思维的光辉,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古诗词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
重内容就是重视诗词内容理解和主题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根据学情找准激发学生创造性写作的切入点,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写作思维。
[课例一]《归园田居》
(1)揭题导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渊明的形象。你能用一个词概括陶渊明的形象吗?(真)(2)解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你从“归”字体会到什么?(3)读出诗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朗诵――齐读。(4)读懂诗意,体会诗境。你能根据注解读懂这首诗吗?自己试一试,说说诗意。(5)读写结合。
读了“带月荷锄归”,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闭上眼睛冥想3分钟,然后来描述这幅画面。
(提示:可以用上“傍晚……忽闻……只见……原来……”把月夜归耕图描写下来)
学生月夜归耕图描写片断:
(1)羞涩的月亮戴着一顶可爱的睡帽出来了,零零碎碎的星星早已在幽蓝深邃的天空玩耍,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看不见尽头的田野。嘘!听,不远处似乎有人在向这儿走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衣沾不足惜。”伴随着优美的语句,只见陶渊明扛着锄头,穿着一身布满补丁的衣服,穿着一双草鞋,饶有兴致地边走边吟。(骆晨霞)
(2)金黄的月亮在夜空中睡着,星星一闪一闪发着光。曲折的小路直通向农庄,路很狭窄,但路两旁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咯噔咯噔”,是一串听起来好像很轻快的脚步声。谁来了?哦,那是陶渊明。他脸色红润,虽然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但他似乎感到很快乐,一副年轻的样子。他笑着走着,衣襟在风中摇曳,肩扛锄头,一颠一颠的。因为喜悦,他不禁吟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冯嘉玮)
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想象――月下归耕图,抓住月下景色和陶渊明的人物描写,在情节空白处做文章,又有方法的指导,找准创造性写作训练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我们还可以在思维发散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通过画面想象,角度变换和多元开放的方式进行练笔。《归园田居》可以设计陶渊明月下归耕遇到不同人的情景写下来。比如分别遇到中学生、记者和县长等,先演一演,再写一写。让学生在画面想象中,在角色变换中,在时空穿越里体会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往往被忽视,大家都把它归到“第六感觉”,总觉得很不靠谱。其实思维没有高低之分,又是直觉思维往往因其判断迅速,有时一语中的,不但在现实生活有其地位,甚至令我们课堂生辉。同样是《归园田居》,在介绍陶渊明时,有少数同学认为陶渊明傻,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甘愿回家当农民。可以适时安排学生辩一辩――陶渊明到底傻不傻?理不辩不明。然后安排学生描写陶渊明退隐的心理。
[课例二]秋之旅――《天净沙・秋思》(潘天寿中学韩智丹)
(1)导入。如果我们用几个简单的词描写秋天,频率最高的会是哪些呢?
(2)感悟眼中之景。①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这首散曲,要求:找出韵脚,押韵来读。② 要想懂得,首先要找出作者抓住了哪几组景物来描写秋天。③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负责讨论交流一幅画面,抓住每幅画面的关键性的修饰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秋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描写心中之境。①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700年前的马致远,漂泊在这条苍凉的古道上,将这首散曲扩写成写景散文(200字以内,适当运用板书中的写景方法),借秋景抒愁情。(板书:借景抒情)②学生创作,师巡视,分层次适时给予点评指导。③展示学生课堂习作(附件),点评。(对板书中的写景方法进一步点拨)④师小结:相信在同学们涌动的文字间,马致远的愁情已有人解。在这一堂课上,同学们就如同一片片静美的秋叶,轻拂着韩老师,在秋韵中慢步,让乡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⑤散曲在古代就是唱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由今人填词的歌曲《天净沙秋思》
学生习作:
我骑着瘦小的老马,漂泊在这苍凉的古道上,秋风迎面而来,使我不寒而栗。环顾四周,几根干枯的藤仍缠绕老树,叶子已全凋零,却只剩一条小溪仍在不知疲倦地流着,一片萧瑟之意。在这枯黄中,夕阳掩映着几只乌鸦成了秋意中的焦点,照射在无人的小桥上,几处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
我感到了极大的悲痛,紧握缰绳,叹息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薛斌航
《天净沙秋思》作为一首只有28字,却脍炙人口的元曲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那份难解的乡愁,更渗透着在写景造境中不漏声色的为情铺垫渲染之功,这也正是学生可以从经典中习得的技法。在教学定位上,采用“诗歌欣赏加劲产生扩写欲望” 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这首小令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它的层次美,体会到写景要注意远近、主次、动静、色彩的层次。这样,在欣赏诗歌中进行写景指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进而走进抒情主体写出“愁”就成了学习本文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韩老师是个有心人,于情景交融处设练。在深入理解小令意境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直观透视、时空整合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5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3、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悯农其一(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秋浦歌其十四(李白)
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6
2、瓒昕:(瓒)字五行属金,是一种玉器,象征尊贵。(昕)指黎明,意为明亮,代表开朗乐观的情绪。古诗出处/“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佚名/《旱麓》
3、晨曦:(晨)字五行属金,指清晨,寓意生机与活力。(曦)指阳光,希望孩子阳光活泼。古诗出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铎敏:(铎)字五行属金,是一种乐器,比喻闲雅的气质。(敏)意为聪明,敏捷。古诗出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