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麦种植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1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46-2
0 引言
绿色小麦是一种新型的小麦产品,集合了绿色、新型育种等技术优势,使栽培、种植技术更具有人性化;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体的健康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此,应当积极管理并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本文将就绿色小麦的种植与管理展开论述。
1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意义
1.1 推广绿色小麦有利于产业效益的提升
在环境和土壤上,绿色小麦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和普通小麦相比在产量上增幅也比较大。民众对绿色小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识到了绿色小麦较高的健康和营养价值,所以绿色小麦备受青睐,同时对于种植绿色小麦的农户来讲,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为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户在认识或得到种植绿色小麦的经济效益后会更加重视绿色小麦的种植,所以对于绿色小麦来讲,其发展前景比较可观。
1.2 推广种植绿色小麦可以推动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绿色小麦是以普通小麦为基础进行品种改良后得到的新品种,是绿色健康、国家种植业推广的农作物。很多产品都是以绿色小麦为原料制成的,比如最常见的面粉,此外,在其他行业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比如酿酒行业,为了酿造更加香醇、健康的酒,可以采用绿色小麦为原料。绿色小麦的应用也推动了我国酿酒行业的发展。可见,加强绿色小麦在各个产业的应用、形成产业链条对于我国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3 推广绿色小麦有利于地方粮仓的稳定
由于我国众多的人口,所以对于粮食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量。在我国农作物中,水稻和小麦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居民基本生活以及社会稳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小麦种植历史上,绿色小麦技术是一次种植技术上的改革,对于绿色小麦技术的推广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将我国小麦粮食储备大大提高,能够维持地方粮仓和国家的稳定团结。
2 绿色小麦田间管理和技术推广
2.1 种植基地的土壤与环境选择
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在种植绿色小麦中,对土壤和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应当优先选择如让肥沃、图层结构良好、有着较高含量有机质的土壤,选择有着优良水质利于灌溉的地区,这样绿色小麦才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有效成长。在绿色小麦种植地区,周围不应当有污染严重的企业,最好选择有着良好的空气环境的地区。在种植绿色小麦地区,土壤和环境需要由国家环境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种植,从而保证绿色小麦的生长环境,避免不良环境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和小麦产品质量。
2.2 机械化的播种方式
机械化播种重点是要研究和发展适合机播种的小麦品种,培育优质的小麦幼苗,提升小麦的成活率和出苗率。符合标准的种子要进行适当的选种,提升出苗率。在种植前期要准备好肥沃、无石块的床土。在播种后覆土上要达到不见种子的程度,播种必须保持土地的湿润,保证麦苗的播种均匀。田间机械播种,要根据各地的小麦生长环境来制定标准化技术,尽量降低播种量,控制好化学肥料和水源的管理,达到机械播种的要求。
2.3 机械化直播
杂交水稻拉开了农作物绿色生产的帷幕,高科技为农作物的培育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还没有普及机械化直播的植物种植方式,我国还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开发完善开沟深播、土壤覆盖等方面的技术,不断对种植生长的环境进行改善,将成苗率不断提高。开沟覆盖播种有助于小麦根系快速生长,同时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利于施肥。我国农户在种植小麦中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种植规模,并且个人拥有的田地面积分散且小,因此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利用,大多是采用小型的机械进行耕种。我国目前研发了一机多用的小麦播种机械,可以用于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播种,受到农户的喜爱。
2.4 推广政策
政府政策是加强绿色小麦种植和推广的最有力的措施。各级乡镇企业应当储备并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等,加强科学、合理种植施肥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田间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引导。此外,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通过点带面的方式将人员、技术等做到位,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切实解决。乡镇企业和工商部门应当在农资监管方面加强管理,对伪劣产品进行严厉的打击,保证农户所用的种子和化肥真实可靠。
2.5 建立示范基地
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帮助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加强对农民的学习教育。因此,我国应当积极着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的建立,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通过大量的示范基地的资源提供时间机会,同时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完善,为今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6 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在绿色小麦种植概念上,我国应用较晚,而国外相对比我国要早,因此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教训,加快我国绿色农业的推广,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种植方式和发展道路。比如我国可以通过在经济、技术、交通、商品等方面的立法加强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倡导天然肥料的应用,减少化肥的应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2.7 加强施肥管理
通常情况下,在秸秆还田之后,要根据耕地的实际状况,施加一定的肥料,比如钾肥、磷肥,作为基肥。在施基肥的时候,要坚持“肥地少施,旱薄地多施”的原则,来增加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改良土壤,为小麦幼苗更好地生长埋下伏笔。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了帮助小麦顺利过冬,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比如,麦田的实际情况,施加一定的肥料,并给麦田浇入适量的水。在早春时节,要施加一定的返青肥,加快小麦叶子的生长速度,还能增加小麦的穗数,能够帮助小麦迅速返青。此外,在小麦拔节期间,需要施加适量的拔节肥,加快小麦小花、小穗的生长。需要注意的是,低、高产田都需要施加一定量的拔节肥,但高产田不需要施加返青肥。再小麦开始孕穗的时候,还要施加孕穗肥,不断促进小麦花粉发育,提高小麦的结实率。
为了帮助小麦更好地越冬,需要追加冬肥,帮助小麦扎根,健壮小麦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小麦返春速度。对高产田追加冬肥,可以大大增加小麦的产量,但在追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要给麦田施加适量的基肥、种肥,能够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营养,做好基肥施加工作。还要合理施加适量的拔节肥、返青肥。
3 结束语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食品安全方面,对食品的健康和安全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食品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上广泛关注最热议的话题之一。为了得到健康绿色的小麦产品,应当加强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振兴我国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说明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进而从种植基地土壤与环境的选择、机械化的播种方式、机械化直播、政策的推广和应用、示范基地的建立、国外经验的借鉴以及施肥方面提出了加强绿色小麦种植的技术和方法,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农户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希望我国农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佳卓,曹剑.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8):36.
[2] 高爽,刘维柱,刘芳.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其意义[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8):128.
[3] 张云丽.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
2015(27):34-35.
[4] 李少芹.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小麦;种植;防治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35-01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友谊农场优质小麦发展迅速,但在优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小麦灌溉
小麦耗水量指小麦由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内麦田所消耗的水量。冬小麦的耗水量450~600毫米,折合每公顷4500~6000立方米;春小麦375~450毫米,折合每公顷3750~4500立方米。小麦耗水量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两部分。棵间蒸发即土壤蒸发,在小麦生育前期,苗小、叶片少,地面覆盖较少,棵间蒸发量大,棵间蒸发一般占小麦总耗水量的30%~40%。由于它并非植株直接吸收利用的水分消耗,因此,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降低其耗水量。叶面蒸腾是小麦正常发育中所必需的生理耗水过程,一般随着温度的逐渐加大,故在小麦生育的中后期,叶面蒸腾耗水量占小麦总耗水量的60%~70%,抽穗及开花期叶面蒸腾量最大,其日平均耗水强度可达3.5~4.0毫米。小麦耗水量多少和产量高低、气象因素以及应用的技术措施有关。通常是随着产量的提高而耗水量也加大,但并不是呈比例的增加。原因是在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气候条件对小麦耗水量影响很大,在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的情况下,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都会加大,小麦耗水量自然也增多。反之,则减少。深耕、合理施肥和适当密植以及及时中耕管理等良好的农业技术措施,均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抑制棵间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水分或土壤湿度对小麦籽粒品质有显著影响。实践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据研究,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从北方向南方随降雨量与相对湿度的递增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全国小麦品质检测发现,就蛋白质含量、制粉品质和面包烘烤品质这三方面而言,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筋力逐渐变弱。降水量过多对蛋白质形成不利,土壤水分过多容易淋洗掉小麦根部的硝酸盐,使氮供应不足,引起根系早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增加水分促进了淀粉的合成与积累,籽粒中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积累相对降低。而增加施肥可以使这种稀释效应得以缓冲,即在相同灌水量的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灌水量大或次数多引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可由多追氮而得到改善。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不仅与灌水量有关,而且也与灌水时期及次数有关。一般随着灌水量增大、灌水次数增多和浇水时间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降低,后期灌水对烘烤品质影响较大。
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与降水量关系很大。在少雨年,灌水不仅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而且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在多雨年,且灌浆后期临近成熟前降水偏多时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不大,且有随灌溉次数和量的增多蛋白质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1.2 灌水技术
良好的灌水技术,必须使灌溉田块受水均匀,不产生地面流失、深层渗漏及土壤结构破坏等情况,从而达到合理而经济用水的目的。小麦灌水方法主要有畦灌、沟灌和喷灌。
喷灌即喷洒灌溉,它是借助一套专门设备(如动力、水泵、输水管路和喷头等),将水喷到空癸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落在田间如同降雨对小麦进行灌溉,其主要优点是:1)省水。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水比较均匀,一般较地面灌溉可节约水量30%~50%,不仅节约了灌溉用水,且可扩大灌溉面积;2)喷洒水点小,很少破坏土壤结构。3)不必修埂打畦,可以减少渠道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地形不太平整的地区或坡地丘陵山区或水源不足地区,更能发挥其优越性。喷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易受风力影响,一般在3~4 级以上大风时,灌溉均匀度降低;二是空气湿度过低时,水滴未落到地面之前,在空中的蒸发损失较大;三是只表土湿润,深层土壤湿润不够,影响小麦根系深扎,难以抗御严重干旱;四是在高产田后期喷灌时,容易造成倒伏。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喷灌有固定、半固定和移动三种形式。固定式喷灌设备投资高,但操作方便,灌溉效率高;半固定式是动力、水泵相干管固定,喷头和支管可以移动,设备投资比固定式少;移动式喷灌机,设备简单,使用灵活,投资少,但管理的劳动强度较大。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
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 的比例拌匀,堆闷2~3 小时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 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亩用2~3kg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拌砂或煤渣25kg 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 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 与100kg 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2 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挑治麦蜘蛛。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上宜早不宜迟,豫北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喷第一次药剂,隔10~15天再喷1次。亩用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4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20%三唑酮乳油40~50g,对水50kg,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雾,可兼治其他病害。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二次土壤处理,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ml对水适量,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kg 拌细土20kg,均匀撒施于土表。当调查部分或点片麦田红蜘蛛达到防治标准后,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ml对水50kg喷雾进行挑治。
2.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园蜘蛛或麦长腿蜘蛛达到0.33m分别为200头或100头时进行防治,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ml对水50ml喷雾效果显著。白粉病、锈病等病属流行性病害,必须注意定期调查,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进行防治,以防治其大面积流行,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50~75ml对水50kg 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很好。小麦齐穗至始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应立即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发生。
2.4 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亩用2.5%辉丰菊酉旨乳油20~30ml或25%快杀灵乳油25~35ml,对水50kg 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以上杀虫杀菌剂可一次性混合施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 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
2.5 小麦黑胚病的防治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3
1春小麦种植技术
1.1秋翻整地
在我国青藏地区,土地会出现封冻现象,为保证春小麦种植顺利展开,要在土层解冻前对土地进行深翻。对于土质较为疏松的耕地要及时进行耕耢处理,将结块土层耙碎,并且将耕地中的垃圾等清除,保持整个耕地的平整,保证耕地达到可以播种的要求。
1.2种子处理
春小麦种子首先要使用种衣剂进行搅拌,一般药剂用量保证在种子数量的1%左右就可,拌种后堆放种子,闷种一天后就可进行播种。
1.3播种
春小麦播种一般选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针对青藏地区的特殊环境条件,每亩播种15公斤左右种子,并且采取交叉播种方式,将种子均匀播到地里。播种结束后镇压,确保种子扎根在土层当中。
1.4田间管理
春小麦的田间管理首先要进行除草,田问杂草可在小麦三叶期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除草剂选用5%的巨星千悬浮剂稀释1200倍液,进行喷洒除草。其次是肥料实施,保证每亩地实施有机肥料2000公斤左右,并且追加磷酸二@、尿素等肥料,保证春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不缺少任何元素。最后,要做好小麦早期的管理工作,春小麦在三叶期后,胚乳中的养分殆尽,但生长仍需大量养分,且此时青藏地区降水较少,因此要注意小麦的追肥和早灌溉工作,保证小麦正常生长。
2病虫害防治
2.1小麦蚜虫
小麦病虫害中,蚜虫的影响最为恶劣。蚜虫在小麦抽穗阶段生长迅速,吸收小麦用来成穗的养分,最终致小麦减产。蚜虫防治可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驱虫,一般采用的农药为虫螨克。生物农药一般在进入植物细胞壁后长时间停留,虫螨克没有抗微生物的活性,因此在小麦植株表面残留较少,不会影响小麦正常生长。
2.2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颇具毁灭性的害虫,尤其是在其幼虫期,对小麦危害最为严重。小麦吸浆虫会吸食掉小麦用于灌浆的营养液,特别是在气温偏高和干旱地区影响最大,最终导致小麦大幅度减产。防治时,首先要将时间定在小麦抽穗期进行大部分时,选择没有大风的晴天将80%敌敌畏乳剂500倍稀释液与干细土充分搅拌,均匀洒向麦田,从根本上杜绝小麦吸浆虫生长。
2.3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有三种不同表现症状,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秆黑穗病。近几年,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都得到有效控制,仅在个别小麦种植区中出现。而秆黑穗病的发病率却在近年有所提升,对小麦的杆和叶造成严重损害,致使大批小麦干枯,最终腐烂而影响小麦的产出。防治黑穗病可用2%粉锈宁乳油与麦种搅拌,并在搅拌后堆闷4~8小时,保证药剂被种子充分吸收,从根本上制止黑穗病发生。若还有发病植株,则要立即将发病植株拔除,并及时喷洒药剂,保证小麦正常生长。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4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在大力推广新型产业的同时,仍然不忘对农业这一基本产业的投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储备量大。主要的粮食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下面就简单的对小麦这一种植作物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麦种植;施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S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03
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中最基本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要想小麦取得大丰收,获得高产量,就要重视小麦在种植过程中的施肥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施肥,才能有效的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小麦的介绍
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或者越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温带长日照植物。在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稻谷,除了稻谷,排在第2的作物就是小麦了。小麦的生存能力极强,不仅适合在地势平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也适合在海拔4000m左右的高原地区生长。一般情况下,小麦分冬天和春天2个季节播种。在我国,种植的相对多的还是冬小麦。小麦养活着世界上将近1/3的人口,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农作物之一。
2 小麦的需肥与营养特性
当小麦处于营养临界期的时候,尽管对某种养分的需求绝对数量不多,但是却敏感而迫切。如果这种养分缺少,就会使得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即使以后再补充这种养分,也难弥补损失。
2.1 小麦不同养分的临界期:氮素的临界期
氮素的临界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体期。一旦氮素营养在这2个时期没有得到及时的供给,就会使分蘖和穗粒数明显减少,造成减产。
2.2 磷素的营养临界期
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小麦的三叶期。小麦吸收磷素的高峰期是拔节孕穗期,在这个时期应该对其提供充足的磷素,从而延长幼穗发育时间,使得穗数增多,穗大粒多。
2.3 钾素的临界期
钾素的临界期在拔节期。在此期间追施钾肥能增加根量,使得茎秆粗壮,以防止后期叶片早衰,从而提高籽粒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3 最大效率期
3.1 重施冬肥
虽然说南方也有小麦,但是小麦的主要生产地还是在北方。北方的冬天特别的冷,要保证小麦能够顺利安全的过冬,就一定要加强在冬天里的施肥力度。虽然说要加大施肥的力度,但是也不是进行盲目的施肥。应该根据小麦自身的生长情况来决定施肥的多少和施肥的时间。不仅要考虑小麦的品种、产量还有麦子地的具体情况,还要在施肥的同时给麦子地进行灌溉浇水。
3.2 施足基肥
作物的生长靠土壤,而土壤的肥沃能力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情况。要想小麦长的旺盛,可以直接添加有机肥。在施肥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周围的有利资源,比如秸秆。这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直接把它埋入到土壤中让其腐烂分解,提高土壤的肥沃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3.3 重施拔节肥
在小麦拔节期施拔节肥有利于加快小麦旗叶、小花以及小穗的生长,所以无论是低产田或高产田,都应施拔节肥。在施拔节肥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如果小麦分蘖少,秧苗生长的形势不太好,长的不旺盛,就应该适当的早一点进行施肥。相反的,如果小麦分蘖较多,秧苗长势比较好,就应该晚一点再进行施肥。
3.4 轻施孕穗肥
孕穗肥,简言之就是在小麦开始出穗的时候施的肥料。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花粉的发育,从而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同样,孕穗肥料的施肥也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施肥的。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麦田不宜施穗肥。苗情长势好,可少施或不施穗肥,水肥不足,有早衰A向的小麦应施穗肥,可施孕穗肥以快速补充养分,增加粒重,壮秆防倒状。
4 结束语
要想种植好小麦并取得小麦的丰产高收,就一定要掌握好科学可行的种植技术,同时做好小麦生长中的关键―施肥。小麦从育苗到生长到出穗,再到最后的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来采取不一样的施肥方法。只有在保证了施肥技术方面的科学、适时,才能有效地促进小麦的最后产量和提高小麦的质量。与此同时,各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也要对小麦的品种、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从而为农业的发展、小麦的种植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远玲,缪翠云,陶晓婷,庄恒扬.氮磷钾配施对苏北沿海地区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17).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5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鄂麦195;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S334;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362-0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11
鄂麦195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通过阶梯式聚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多抗广适的优质小麦新品种,2016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6002。
1 品种选育过程
1.1 育种目标及品种遗传背景
鄂麦195是根据主攻高产,优化品质,兼顾抗病(逆)的育种目标,采用陕西、上海、河南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作为遗传供体配制的杂交组合陕65/上海保山279//丰优7号,其后代采用改良系谱法辅之以品质测试、多点异地鉴定选育而成[1,2]。
鄂麦195是聚合3个亲本优良基因的优势互补重组体,亲本1为陕65,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株高88 cm,有效穗数28.5万/667 m2,穗较大,每穗实粒数45粒,千粒重38.1 g,容重760 g/L,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及均匀度一般,全生育期196 d。亲本2为上海保山279,由上海保山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株高77.5 cm,有效穗数30.8万/667 m2,每穗实粒数30粒,千粒重42.3 g,容重775 g/L,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及均匀度较好,全生育期194 d,条锈病较重。亲本3为丰优7号,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株高84.5 cm,株型较紧凑,有效穗数30.6万/667 m2,每穗实粒数29.5粒,千粒重43.7 g,容重779 g/L,白粒、角质、饱满度及均匀度较好,全生育期195 d,条锈病轻度发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等偏轻发生,品质达到中筋标准[3,4]。
1.2 育种过程
鄂麦195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杂交组合陕65/上海保山279//丰优7号F7中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3年4月配制s交组合陕65/上海保山279,当年秋播将F0代17粒种子全部播种,2004年4月F1代表现优势较强,并与丰优7号复交,当年秋播将F0代13粒种子全部播种,2005年夏收F1代表现优势强并混穗收获;随后各世代采用系谱法在优系中选择优株,F7代(2011年夏收田间编号为10295-10297)表现穗层整齐、穗较大、穗多、株高和熟期适中、熟相好;赤霉病和条锈病较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后混收出圃。2011-2012年参加本所产量鉴定试验,2012-2013、2013-2014年度连续两年参加本所在武昌、襄阳两地的小麦品比试验,均表现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2014-2015年度以鄂麦195(10295)的品种名称参加湖北省小麦区试,第一年省区试表现优异。2015-2016年度鄂麦195在参加湖北省小麦区试第二年试验的同时,开展生产试验及栽培试验,并于5月进行品种审定前的现场考察(图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好
属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深绿色,茎秆较粗、蜡质轻,穗下节长度中等,旗叶长度中等、较宽,穗较长,小穗较密,长芒,子粒白色、较大、半角质或角质。有效穗数30.4万/667 m2,八肓J37.5粒,千粒重43.0 g;株高83.6 cm,抗倒性好;生育期194.2 d,比对照晚0.6 d,后期熟相好。
2.2 产量高
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420.4 kg/667 m2,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7.52%。其中2014-2015年度平均产量为411.70 kg/667 m2,较对照增产9.74%,增产极显著,11个试点中10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2015-2016年度平均产量为429.10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47%,增产极显著,10个试点中9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
2.3 营养及加工品质优良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2014-2016年度湖北省区试两年多点品质结果为平均容重815 g/L,粗蛋白(干基)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2.04%和23.15%,降落数值362.5 s,吸水量57.2 mL/100 g,稳定时间18.9 min,面团稳定时间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
2.4 抗性优于对照郑麦9023
湖北省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中感赤霉和条锈病,高感白粉和纹枯病。田间抗病性与对照郑麦9023相当,抗倒性、抗寒性、抗旱性优于对照郑麦9023。
2.5 适应性广
鄂麦195是湖北省选育的中矮秆、大穗兼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无论在旱地还是水田,均易栽培管理,适应性广。耐渍、耐后期高温,在江汉平原较对照郑麦9023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3 试种示范结果
2014-2015年度,分别在张罗岗原种场和武昌南湖试验基地各示范种植0.2 hm2,均表现为分蘖力强、穗多、穗大、穗层整齐,产量分别为482和405 kg/667 m2。
2015-2016年度,在襄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张罗岗原种场、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生产试验,每个试验点面积各0.67 hm2,均表现为分蘖力强、穗多、穗大、穗层整齐、长势好、抗寒性强、综合抗病性好,产量分别为503、516、495 kg/667 m2。
4 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湖北省生态、气候及鄂麦195的品种特性、栽培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归纳其栽培要点为以下六点。
4.1 精细整地
深耕平整土地,_好“三沟”,保证出苗全、齐、匀、壮。
4.2 适时适量播种
鄂麦195为半冬性品种,鄂中南、江汉平原麦区在10月28日至11月上旬、鄂北地区在10月22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
单位面积穗数和八肓J是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鄂麦195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及自我调节能力强等特点,适宜的播种量为9~11 kg/667 m2[5,6]。
4.3 科学施肥,促控结合
鄂麦195属于大穗型品种,抗倒性较好,氮素利用率高,因此在整个生育期中不需要过大的水肥条件,在中等地力水平下,全生育期每667 m2需施纯氮(N)、磷(P2O5)和钾(K2O)分别为12、8、8 kg。施氮量按重施基肥(80%)、追施苗肥(20%)、辅喷叶面肥的模式操作,促进壮苗早发,培育大穗,优化品质[7,8]。
4.4 加强田间管理
在足墒播种、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渍,搞好化学除草,控上促下,防倒防衰。
4.5 综合防治病虫害
鄂麦195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好,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生产中应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赤霉病。
4.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在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在完熟期适时收获,防止淋雨,导致穗发芽或者霉变。收获后及时脱粒整净、晒干、入库,提高其商品性,实现丰产丰收[9,10]。
参考文献:
[1] 龚德平,陈功海,成云峰,等.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鄂麦25的选育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5(4):30-31.
[2] 李梅芳,董 静,许甫超,等.小麦新品种鄂麦352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71-2373.
[3] 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襄麦25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2953-2955.
[4] 葛双桃,李梅芳,喻大昭,等.弱筋小麦鄂麦251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56-58.
[5] 陈桥生,张晓波,张道荣,等.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襄麦55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种业,2010(6):58-59.
[6] 乐 菊,谢春甫,刘华曙,等.小麦新品种鄂麦2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7):3486-3487.
[7] 龚德平,何全锋,肖数数,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荆楚麦701的选育与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17-18.
[8]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等.弱筋小麦新品种鄂麦58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3(4):158-159.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小麦 种植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30-0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比较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小麦种植机械化,不仅能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使用,还能促进利用效率的稳定提升,保证小麦种植产量的稳定提升。
1 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
在小麦种植工作中,实现机械化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但是在某些方面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耕作的深度与浅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旋耕的深度要将其控制在20厘米之内,机械执行的翻耕工作在20厘米,该情况不仅会导致土层变薄、其根系也会比较浅。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水分与养分无法实现充分利用,在降水与灌溉过程中,也会产生明显的渗漏现象,从而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在实现肥料下移工作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施肥过程中,机械会实现旋耕工作,大多数的肥料会存在土壤表面,抑制一些肥料的充分发挥,无法促进肥料利用效率的稳定提升,也影响了小麦的实际生产产量。同时,没有对耕作的深度进行良好控制,在旋耕工作中,土壤比较疏松,当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员在执行期间,更无法对播种的深度进行有效控制,该问题的产生也不会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如果土壤失墒快,存在的保墒性较差,不仅会影响到小麦的根部正常发育,降低小麦的抗旱能力,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生产产量[1]。
2 研究小麦种植新技术
小麦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影响小麦高产的因素比较多,如:病虫害因素的影响、对肥料配置不够合理、对播种技术的使用以及对品种的合理选择等问题,都会在整体上影响小麦的生产产量。所以,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需要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还需要保证施肥量更合理,根据各个地区存在的不同条件,为其选择出合适的小麦种植品种,促进播种技术的优化使用。利用科学、合理的播种技术还能提高小麦的生产产量,尤其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够为其提供有效保障。比如:复式播种技术的使用,虽然在程序上比较复杂,但在工作中,不仅能一次性完成,还能促进小麦生产产量的稳定提升。基于这种因素,在本文中,可以将单项播种技术与复式播种技术充分利用,保证能够将其应用到小麦种植工作中去,此种情况下,不仅能为小麦的高产性提供新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2]。
2.1 单项播种技术
单项播种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精少量播种,该工作执行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还需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具体要求,为其实现定量播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更合理播种工作。在使用外轮式播种机械过程中,需要分析排种器播种的具体特征,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与小槽轮型的排种机械是不同的,因为这种播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一定的均匀性。近几年,随着精少量播种技术的普遍使用,不仅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还能促进小麦生产产量的稳定提升。其二,实现精量与免耕工作。对于精量播种工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比较先进的机械,实际播种^程中,要按照农业机械的具体要求有效实施。还要对植株的种植距离、种植行距、深度等因素进行控制,保证种子能够播到土壤中。当水肥都比较充足情况下,要选择在比较优质的土壤区域进行种植,但在该工作执行期间,要降低播种量,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与营养,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在精量播种工作中,对于排种器的选择,一般为水平盘式、椎盘式以及气吸式[3]。其中,为了实现均匀的排种工作,促进效率的提升,可以选择水平盘式,该方式能够执行单粒播种,也能减少使用的成本。对于椎盘式,不仅能够降低使用成本和经济性,使用与操作更简单,还能促进实现良好的可靠性与通用性。对于气吸式,主要是利用真空真流压力差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能提升速度,还能促进小麦产量的稳定提升。
2.2 复式播种技术
复式播种技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道岔麦浅旋耕播种,该工作程序比较多,能够一次性完成[4]。在工作流程下,主要是实现镇压、碎土等工作。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使用,该方式将浅旋耕与条播技术进行结合,不仅降低人力、物力的使用,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其二,免耕施肥类播种,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相关程序。在工作执行期间,主要为镇压、覆土等工作,其中还存在各个装置,在对其播种与施肥的同时,还需要实现镇压轮工作。在排肥与排种工作中,利用镇压轮,不仅能促进良好的操作工作,还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所以说,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减少施肥工作的时间,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还能使小麦获得更高产量。因此,需要在小麦种植工作中,要促进复式播种技术的使用,保证实现良好的应用作用。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可以了解到,为了促进小麦种植的机械化发展,促进小麦产量的稳定提升。在对其种植期间,需要根据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促进新技术的有效利用,保证小麦种植产量的稳定提升。尤其是单项播种技术与复式播种技术,能够获得更高效益,也能促进种植效率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福军.小麦种植机械化与新技术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16(18):44.
[2] 对山别克・也尔真.探讨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播种新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