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郑成功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郑成功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职力学;教学项目;工学结合;项目设计

市政工程力学与结构是依据“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市政工程技术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既能满足施工员岗位综合技能要求,又能胜任资料员、安全员、预算员、质检员、测量员等岗位工作的人才。依据上述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建筑力学基础

建筑力学基础需要训练的工作项目有力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其中结构计算简图简化、静力学公理的应用、常见的约束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作为教学重点。结构计算简图可以按照实际工程中模板支架简化计算作为载体进行教学。

二、杆件变形

把轴向拉伸、横力弯曲、纯弯曲及组合变形整合成一个教学项目。需要训练的项目为内力及内力图、应力及应变、变形及位移,这部分内容可以按照钢管支架验算的项目进行。教学的重点为静定结构的内力求解及内力图绘制,刚架的内力计算以及内力图绘制、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模拟斜弯曲梁、拉压与弯曲及弯曲与扭转构件的受力及约束条件,要求学生计算出其应力分布及数值。

三、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结合钢管支架的构造措施尤其是剪刀撑部分进行项目设计,需要训练的工作项目有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规则及分析方法、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概念。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了解变形协调条件的应用。具体的数值求解可以利用有关的计算软件进行。

四、压杆稳定性分析

由于实际工程中钢管支架的破坏多为失稳破坏,所以,此部分教学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相应的教学项目设计也必须做得更为细致。需要训练的工作项目有失稳破坏与构件平衡时材料破坏的区别、长细比的概念以及在支架设计中的重要性、临界荷载的计算、提高受压构件稳定性的措施以及局部失稳的概念。

其中把失稳的概念、长细比及提高受压构件稳定性的措施作为教学的重点。

五、影响线

把绘制影响线及利用影响线求荷载不利位置及量值的计算作为此项目的工作任务,相应的知识点为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作简支梁的内力影响线以及简支梁、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把“了解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作简支梁的内力影响线”以及“理解简支梁、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作为训练的工作项目。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为模拟简支梁或连续梁的受力及约束条件,要求学生绘制其影响线。

六、桥梁结构基础

把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分析作为工作项目,相应的知识点为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形态、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分析、单筋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分析、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分析、材料的力学常数、极限状态设计的基本概念、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训练的工作项目有“确定某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和“确定某钢筋混凝土T型简支梁跨中截面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轴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普通箍筋柱的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把“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形态”“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分析”“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截面尺寸及纵向钢筋面积计算”“受压构件的配筋要求”“受压构件钢筋的弯钩、锚固和连接要

求”作为教学重点。可以采用标准图库中8 m简支梁的配筋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承载能力验算。

市政工程力学与结构是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一门核心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偏向于理论,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易掌握,也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后,教学内容更贴合施工现场,学生更易掌握。

参考文献:

[1]孙元桃.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郑成功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项目驱动;课堂教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研究道路的路线线形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公路、城市道路的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相应的道路工程也在迅猛发展。为此,应根据交通土建专业的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而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工程的基本工作,是道路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对21世纪教育形势,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特点,在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面对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对人才培养模式与能力的思考,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教材内容与现行标准、规范不一致;②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少;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④学生普遍觉得课程内容较枯燥,部分内容难于理解;⑤对学生的考评方法单一,无法体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察。具体表现如下:

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开放式教学模式。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变教材的主导地位为辅助地位。在理论教学中可开展本科生“科学专题报告”活动。科学专题报告活动主要由5个环节组成,即咨询与选题、查阅文选、阅读文献、提出研究报告及制订设计方案、汇报答辩。

(2)强化实践环节,培养综合能力。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可选用公路(包括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纸上定线,设计时间为一周。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正确使用新规范和标准图集及创新意识的能力,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要求路线线形平面顺适、纵面均横、横面合理,计算有理有据、图纸表达清楚准确,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打开思路,在多种方案经过比较后,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进行设计。

(3)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市政工程专业培养注重宽口径,平台课较多,课程内容多与学时数少的矛盾是很多课程都普遍存在的。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精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的分配较多课时,不够重点的分配较少课时,次要的甚至不分配课时;另外,在别的课程中涉及到或重点讲述的内容,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可以适当减少课时。如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道路等级与技术标准的确定、可行性研究、交通量与通行能力、道路线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等内容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讲述时要深入、用足课时。而道路选线与方案的确定虽然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道路辅助设计课程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可以简单地讲述基本原理,而在道路辅助设计课程中以实际工程的形式加深理解并进行实训,《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得到缓解,而且教学效果较好。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加强课堂启发式教学、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对学生的考评方法进行改革,比较好地解决该课程的内容多而学时数少、实第2期邓绍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47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兴趣不足、考评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较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独立完成二级及以下公路的道路选线和几何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国富,冯马必,刘运通,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6):74-77.

[2]王龙,解晓光.道路勘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8-79.

[3]冯冬菊,虹,徐占国.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2(6):25-27.

郑成功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快乐学习 有效教学 常规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快乐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今天,不少老师仍然有乌云遮住了太阳,天空实在不明朗的感觉。如何让教师在求佛膜拜中去领悟,让阴霾的天空划出一道彩虹?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应努力实践,并着力于教学常规的研究与实践。

一、有效备课,进行策略研究

课标、教材(学本)、学生、教学设施设备条件是备课必须考虑的核心要素。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决定能否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备课研究:

一是研究课标,明确目标。有效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乐学是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快乐,而不是盲目地快乐。课程标准是编写学科教材、教学的依据。要明确学科性质、理念、目标、特点等问题,教师备课时就务必研究课标,把握目标,落实理念,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二是研究教材,整合资源。现在,虽然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材料,但仍然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把握教材的框架、编排体系,准确理解文本,确定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学内容作出删、改、调、补的合理处理,链接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的素材,粘贴古今中外的轶闻趣事,设计教学方案,创设有趣、有情、有染的教学情境,才可实施有效教学,真正实现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是研究学生,突出方法。教学方法与学法引导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个性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突出主体,从而达到让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

四是研究环境,注重手段。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必须考虑学校所处的环境及教学设施设备。备课时必须研究环境,熟悉教学具备的条件;科学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制作教具、学具,运用多媒体、实验,创造教学情境;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当然,备课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技巧还有很多,如怎样优化教育资源的组合、创设教学情景、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等问题。但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学生、环境等基本要素,要备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有效上课,进行临床研究

教师上课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只注重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忽视学生所收获的教学效果;只会依据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而忽视按课堂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应以研究的姿态,按动态的操作方式从事教学,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多考虑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当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或局面失控时,要能及时做出判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或教学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课也是一种临床研究,教师应把上课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及实验性的事情去做,需预设求变,睿智求得,调控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快乐起来。

例如,《郑成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的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学生十分投入地“修改”课本上郑成功的肖像画:在其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画完后还颇为满意地展示给旁边同学看,引得周围的学生哈哈大笑,教室里顿时乱了套。当时,老师正津津有味地向学生讲述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见此情景,自然一时十分恼火,正准备狠狠地批评这名学生,转念一想,何不顺势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呢?于是课堂上就有了以下的师生对话:

师:大家想想看,郑成功――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为什么会流下眼泪呢?

生:郑成功流的是激动的泪水。经过郑军官兵的英勇奋战,被荷兰侵略者强占的宝岛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受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的台湾同胞终于获得了自由和解放。此情此景,怎能不使郑成功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呢?

生:郑成功流的是欣慰的泪水。因为在他的帮助下,高山族弟兄们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汉族人民和高山族弟兄关系融洽,亲如一家。见到这样的情景,郑成功从心底里感到欣慰呀!

生:郑成功流的是痛心的泪水。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才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宝岛台湾。但是千百年后的今天,由于台湾当局的重重阻挠,海峡两岸的同胞已经和祖国大陆分离了几十年,难道还有什么比骨肉分离,天各一方更让人心痛的吗?

师:大家说得真好!老师也和同学们有着共同的愿望,相信随着海峡两岸人民的不断努力,宝岛台湾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到时候我们一起擦去郑成功脸上痛心的泪水,好吗?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

就这样,老师没有简单地对这种“涂鸦”行为进行批评、指责,而是预设求变,适时且恰到好处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控制了课堂混乱的局面。学生的讨论,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快乐,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上课预设求变,睿智求得,于无深处听惊雷,进行一种临床研究、创造,为学生提供了快乐学习的机会。

三、有效观课,进行比较研究

观课或听课几乎是所有的学校都十分重视的一项活动,且都不同程度地给教师下达了观课任务。但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观课,以提高教师的观课质量,减轻教师过重的观课负担,汲取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呢?笔者主张教师把观课视为一种研究,即对课例的比较研究。教师在观别人的课时应有意识地同自己的备课比较。如观同一年级的课时,要先自己备好课,然后再去观其他教师的课,并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上课教师的课有什么不同。如有差距,就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也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如观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则要预先了解上课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上课思路,再去观课,相互渗透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可模拟学生的思维,作一些简单的调查,询问学生对这一课的反应等。观课时一定要做好记录,观课后要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

教学是需要经验的活动,比较式观课可以使教师汲取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从而置身于教师的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之中。观一堂课要有一堂课的收获,观一位教师的课后就应学到一点方法,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取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

四、有效评课,进行诊断式研究

观完课后,要及时评课。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评课者要对所听的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何才能有效评课呢?笔者认为需抓住“根”、“神”、“韵”。

一是要抓“根”,评课堂教学目标指向及思想理念依据;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方式的采用及思想理念支撑;评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及思想理念的基础等问题。评课要抓住“根”,追根朔源,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判断力。

二是抓“神”。课堂教学的“神”主要是指课堂的整体气氛,如课堂主体的情感态度、神情状态等。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课堂上师生的情感态度、神情状态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评课抓“神”,要强化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以及课堂效益的生成。

三是抓“韵”。课堂教学的“韵”即评课堂节奏上的变化,主要指课堂教学的起落拍,学生思维的张弛度,课堂教学的过渡点。评课抓“韵”,寻求跌荡起伏,逻辑严密,留下回味与思考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评课是每一位教师加速成长的必由之路,要认真思考,实事求是地提出建议。同伴的课是一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听他们的课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及优势。通过评课,在评课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一种诊断式研究,可以有效地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进步,获取让学生快乐学习的经验。

五、有效撰写“教后记”,进行反思性研究

教学是一门不乏遗憾的艺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做好“教学后记”,以便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实施有效教学,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快乐起来。

教师的反思应包括对听课、上课、观课、评课等教学现象及教学事件的反思。反思是在自己已有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比照,没有反思的教育是不深刻的,没有反思的教师也是不可能快速成长的。教师要写好课后记,进行反思研究,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反思教学理念: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行为的理念支点是什么,是否改变了一味传授的权威,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乐意让学生参与学习等。二是反思情景设计:教师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并产生了教学共鸣,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景是否与本节课的内容相符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了学习乐趣。三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反思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是否合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指导上是否科学,课堂活动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是否愉悦了学生身心,让学生感到快乐。四是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环节,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完成;是否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思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贵在及时,持之以恒,一有所思,就应及时记下。这样日积月累,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并吸取教训,总结得失,开展课堂实践,就会产生春风化雨般的功力,让学生真正实现快乐地学习。

郑成功教学设计范文4

在课堂教学时,我在谈话揭题后,提问“我”是谁?在学生回答后,板书“肖邦”,引导学生注意了“邦”这个生字的书写,接着让学生汇报搜集的肖邦的资料,要求分条,也就是直接检查“预习导航”中的第三题。在课堂教学中既补充了解了肖邦的资料,又培养了学生整理、搜集资料的能力。不难看出检查预习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再次齐读“肖邦”后,引导学生比较把本文题目改为《肖邦》好不好?为什么?这是“预习导航”中的第二题,因为比较浅显,学生经过了预习,有所思考,因此不难体会:本课题更能突出肖邦的爱国思想。我接着巧妙过渡:这么爱国的肖邦为何离开自己的祖国呢?很自然进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的环节。

学习完第一自然段,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的原因,就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肖邦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华沙,却经历了感人的一幕,“预习导航”中要求我们理一理,比较写作顺序后多读读,你认为按写作顺序分别写了些什么?检查时采取集体交流的形式,并相机板书:告别——送行——叮嘱——送礼——受礼,在此基础上重点品读相关句子,感受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然后指导落实背诵目标。

郑成功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几年的教学一线中,我就如何创新历史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分析学生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 教” , 又关心“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对每个班级的特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二、研读课标,剖析、挖掘历史课本资源,将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课标是授课的依据,所以在编写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研读,制定出本课的“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对课标所要求而课本没有涉及或没有系统涉及到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拓展或加以补充。

课本是教师授课的工具,该怎样利用好这一工具呢?

第一,善用单元主题,提纲挈领,建立知识框架。

现在的教科书是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单元主题。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先渗透单元主题,使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在本单元内容学习完之后,师生共同进行单元小结,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单元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课题是课本的“黄金眼”,善用课题,把握重点。

历史课本每一课都有一个课题,有不少老师简单认为课题只是在目录中为了把这一课与另一课区分开来,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在上课时只简单地把课题在黑板上板书一下,揭示一下本课的教学内容就行了。其实课题往往是用点睛之笔把课本的要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在一堂课教学之前如能与学生共同解析课题,对于迅速把握本课的中心和要点具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善用课本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课本上的材料一般都是很典型的,在讲到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现象等时,要与课本相关的历史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创新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强调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要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拓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活动。如书让学生读、看法让学生讲、知识规律让学生找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教师的讲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时,在授完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之后我给学生一点提示即启发他们从原因中找答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踊跃回答并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最后我加以点拨,师生共同解决了问题。而在另一班授这一课时,对这一问题由于没有学生回答,我就直接把答案给了学生。但在以后的做题和考试中,明显发现对直接给答案的班级中不如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的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知道老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四、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善于创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是教学效果充满感彩,效果就大不一样。如讲授人教版七下《对外友好往来》一课,在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时,我使用了“外国人为什么想来?”,“为什么能来?”,“怎样来?”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而关于鉴真东渡,我利用课本阅读内容作生动的描述,尤其是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过程,形象感人,亲切自然,同时又寓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于历史教学中。

第二,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和抗击沙俄》一课时,对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和严词拒绝我着力渲染和描述,描述中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加之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史教育人,以情感染人,把爱国主义的情感寓于言表之中。

第三,学生讲授法。

对历史课本中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课,如文化部分,我让学生来讲。以前对文化部分的内容,我的授课方式就是给学生把知识点勾画出来。但在讲宋元文化的时候,我尝试让学生来讲。我把宋元文化分为四部分即科技、史学、文学和艺术,并分派给四位学生,让他们准备、讲授。在学生讲授的时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思路开阔,而且学生查阅的内容也非常生动丰富,超出了我的想象。从课后的评估来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从课后调查来看,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四,联系生活实际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得多,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讲《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在和学生共同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废除和影响之后,我出示了两个讨论题:①古今考试制度比较,看看有哪些异同点?②请同学们谈谈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些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但也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通过联系现实,也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第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口授,学生听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有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现象,注意教给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具有思维价值和情境功能的问题,指出思考的方向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唤起探究的欲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最终达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明显的状态。

郑成功教学设计范文6

11月,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乐平市教研室组织的送精品课下乡活动。这次活动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现状,精心选拔组织了景市、乐平市小语学科带头人组成最佳强档阵营送精品课下乡。由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及笔者点评精品课,开展上课、评课、交流系列活动。

1送教下乡的主旨明确

送精品课不作秀,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感、真情感;与听课教师产生共鸣,让听课者感悟出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真实性、课堂预设的生成性、教学思路的独特性、教学风格的创造性;体现课堂教学既实现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培养,又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习”的教学框架;用最具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识字,指导朗读、词句训练”等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让教师们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2对送教课的整体印象

“红领巾护鸟,曼谷象乖巧,小珊迪心好,梅花情未了”。这四篇课文,涵盖了低、中、高不同学段的内容,从选材上看:有识字教学为主的《“红领巾”真好》,有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曼谷的小象》、《小珊迪》,有选读课文《梅花魂》等不同类型的教材。

从教学方式上来看,送教教师自始至终扣住新课标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采取自主式、交流式教学,并能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对语文朗读、感悟、体验的机会,丰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实现了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妥善处理好了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关系,始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借助读书,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拓展和延伸,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语言的积累、语言的欣赏、语言的评价、以及语言的应用。真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发展。

3对送教课的反思

3.1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育工作应当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职业。所谓过硬的基本功:包括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毛笔字和粉笔字以及娴熟的简笔画……深厚的文化底蕴指教师要博览群书,多积累。俗话说要“厚积而薄发”。

如《梅花魂》开课时的一段话“古人云: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又如课进行到“老人年事已高,不易奔波”时说的一句话:“岁月像飞刀,刀刀催人老”。还有在教学课文中关于“有气节的人物”,他随口而出:“抗金民族英雄岳飞”,“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视死如归的江姐”。真是处处见真招。还有那板书的诗句:“小时不识思乡愁,常笑外公把泪流……而今梅开忆亲人,其情其意永常驻。”再加上端正隽秀的粉笔字,谈吐从容的课堂语言,很自然地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同行的尊敬。

又如实验小学的程老师开课时与同学们的对话:“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们紧不紧张(紧张),心跳怎样?(心怦怦直跳)……(稍后)现在你们觉得还紧张吗?心跳又怎样……(师)心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逝去,在英国有一个小男孩,在一个凄冷的天气中被一辆飞奔的马车撞倒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要消失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吗?请大声地告诉听课的老师。请同学们跟着我用心写‘小珊迪’三个字。”

这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扎实的基本功的体现,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经历多年的磨砺才能达成,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3.2多层次的识字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以多认少写为主,借助生活识字,展示认字成果。高老师所教的二年级《“红领巾”真好》一课,教师充分地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后,把识记生字教学设置为多层次:①已认识的生字,②借助拼音认识的生字,③重点指导的生字: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棱在“扑棱棱”一词中变读为轻声,④编歌谣识字:三只小鸟,住在果树上(巢);几只小鸟叽叽叽,一群小鸟喳喳喳;前者记形,后者记音,⑤展示生活识字:“牌”字在什么地方见过?(电视机包装箱上见过等),⑥加加减减中识记生字,如崭、叽字的教学,⑦组词识记生字:叽叽喳喳、鸟巢、崭新,⑧说一句完整的话识记生字等。

3.3多层面的指导朗读教学设计: 这是本次送教下乡的最大亮点之一。教师们自始至终让学生以读书为本,读文本时重字、词、句、段的指导,要求做到让学生读准、读通、读好、读出感情。

如程老师指导学生读“颇负盛名”中的“颇”音要读“Pǒ”“且能书善画”要先读“且”后面的“能书善画”连在一起读。“梨花木交椅上”,“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既要读准音,又要正确断词读通顺,更要读出感情。

3.4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 四位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紧扣“读和悟”,对文本进行体验,如执教《小珊迪》将文本划分为“饱受饥寒的小珊迪和具有美好品质”的小珊迪两大板块,让学生初读整体感知(划出你心动的句子),细读有所感悟(真情告白),品读有所体验(由心动到感动)。

执教《“红领巾”真好》将文本分为识字、记字、写字;朗读感悟;知识迁移三大板块。在识字记字写字中教给方法,写字中重写出字形、感受字美。在指导朗读中重范读的效果。读出了小鸟的快乐、活跃、可爱和机灵。在知识迁移中重生活联系拓展延伸和语言积累:可爱的( ),快乐的( ),机灵的(),活跃的(),蓬松的(),崭新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

执教《曼谷的小象》扣住“小象的乖巧,阿玲的心灵美”这两条线,抓文本的动词把乖巧的小象凸现的非常清晰,阿玲的心灵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曼谷的景色美在文中点缀着世界和平安宁、友谊万古长青。

3.5注重读与写的结合: 在送教课中,读写的结合是本次送教的又一亮点。

程老师在《小珊迪》一课教学预设中有两次“真情告白”:第一次“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书中读出的一份牵挂,一份担心写出来告诉同学和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出小珊迪的饥寒交迫。

第二次“真情告白”:小珊迪的腿被马车扎断了,快死时的牵挂,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写下来,让学生感悟到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刘老师紧扣住小象拉车的句子训练让学生练笔,还有把阿玲同小象亲近的动作转换成语言对话等训练,都突出了读与写的结合。

3.6板书设计清晰明了: 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它的作用不容忽视,现将四课板书拮摘如下,与同行共享。

④ 梅花魂

小时不识思乡愁,常笑外公把泪流。 读书贵在有疑,

忽闻回国心欢喜,怎料老人泪不休。 小疑则小进,

临别赠图深赞梅,后送梅绢赴归途。 大疑则大进。

而今梅开忆亲人,其情其意永常驻。

3.2课上交通指挥员,完成知识的过渡。 安培力是学生在磁场中学的一个重要的力。学生对该力的学习的难点是方向的判断,教材总结出了简单方便的方法——左手定则。虽然左手定则很简便,但如何总结得出该定则,就得需要教师引导好。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如此做的:根据实验先标出磁感应强度、电流、力三个物理量的方向,提示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身体将这三个量的空间关系表示出来?学生带着好奇感,舒展身体寻找方法,结果发现用身体将这三个量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像交通指挥员指挥交通一样,只是受方向的制约,有时头要朝下。学生对自己的动作和发现高兴得手舞足蹈。教师顺势进行分析:用身体虽能得到安培力的方向,但不够灵活,可以将身体的做法用手来完成。从而轻松完成了知识的过渡,得出了左手定则。

4知识竞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在复习课中,我经常不定期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复习,一个班级以所分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设置的问题和当堂所发的小学案进行知识抢答、在规定时间内答题、规范性答题比赛,评出优胜组、优秀组、进步组等,并将结果与平时的小组评价挂钩,在每学期末进行奖励。在竞赛中,学生表现很积极、踊跃,这比单调的复习有趣得多,也有效得多,因而学生记忆深刻,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为了取胜,多数同学在课下都作积极的准备,促使他们由被动地复习转变为自觉地复习,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方法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相互的教与学中,积极地采用一些方法,就能让教师的教变得更灵活、更多样,让学生的学变得简单、愉快,使其爱上学习,做真正的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