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岭外音书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岭外音书断范文1
关键词:《渡汉江》 宋之问 近乡情怯
《渡汉江》是初唐知名诗人宋之问的佳作,作于诗人自流放地泷洲(今广东罗定东)逃归故乡途中。全诗共二十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描写了作者离家被贬到五岭之外,在那儿度过了冬季和春季。由于交通不便,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现在作者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不知为何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人的情况。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思乡心切,到家却不敢回家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叙述诗人被贬“岭外”的生活:常年与家中音信断绝,其中“岭外”二字,着眼于被贬路途之遥远;“复”字,言其被贬时间之长久。显然,这两句是以平常之语叙述不平之事――诗人被贬“岭外”,抒发深沉之情――诗人对家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不过诗中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诗人的满腔深情寓于叙述之中。
后两句,写诗人终于有机会返乡,可他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就常情而言,诗人久别故乡,应是“近乡情更喜,急于问来人”。何况这还是他受屈在外多年后返乡呢?然而,诗人偏偏要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更怯”所表达的情感,实在耐人寻味。根据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和人之常情,推测这句诗有四种可能的解释:
一解,害怕自己被人发现。
因为诗人此时未得到官方的允诺,偷偷地从贬谪之地、以戴罪之身狼狈逃归洛阳,一心只求隐身匿形以免再起祸端,害怕遇上邻里熟人、亲朋故交,使自己逃归的丑行败露;或者,因为联想到自己以往的种种不光彩行事,深怕曾经之事今日乡邻犹记,遭到乡里邻人的羞辱嘲讽与指责笑骂。
其中的缘由得从他被贬说起。作者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氏去世后,张氏兄弟,作者受到连累,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此诗。有不堪的过去和戴罪之身的宋之问归乡有如此心理,是人之常情。
二解,害怕听到家中不幸的消息。
诗人是获罪之身,长期谪居荒远南夷,很久以来,与亲人故交音信难以相通,如今渐行渐近故里,害怕听到家人亲朋受到自己牵连或者其他不好的消息。由诗的前句“岭外音书断”,可知诗人已经长期没有和家人互通消息,心中一直怀有一种担忧之情,但是现在终于临近家乡,可以亲自获悉家人的情况时,诗人却害怕不幸的消息会让自己伤心失望。
这种情感和杜甫《抒怀》中的“反畏消息来”如出一辙,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点评此诗道:“后两句即老杜‘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意。”杜诗中“反畏”二字跟《渡汉江》中的“情怯”两句在“意”的方面确实相近。
三解,诗人以反常之笔见深情。
所谓反常之笔,就是看似有悖常情、实则符合情理的笔法。作者日思夜盼回到家乡,可是在“近乡”的一刹那,内心萌发的不是“切”情,反而是“怯”情,一反常人的心理状态,初看让人费解,细想却觉韵味十足,写出了长期客居异地、与家中断绝联系之人在行近故乡时的矛盾心理。
这种以反常之法见深情的诗句很多,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句,表现了生活拮据的卖炭翁的复杂心境。
四解,近乡情怯。
周慧敏有一首歌叫《近情情怯》,歌词这样写道:“期待又怕受伤害,不愿回答不是故做姿态,沉默着是我掩饰心动的情怀,有些不安、又怕失败,近情情怯是我对你最真的表白。”这是对待爱情的一种“情怯”,女孩面对暗恋已久的男孩,相见却不敢见。
所谓“近情情怯”,是一种矛盾的心理,越是想要的东西,真正要得到的时候,反而可能由于太美好而不敢触碰,或者由于太不真实而害怕失去,越靠近越是忐忑不安。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听见听曲客人的呼喊声时,她却躲在帘子后面,想要出去却又不敢出去的心情,就是“近情情怯”。
“近情情怯”的“情”可以包含很多种感情,对家乡、对恋人、对朋友、对家人,甚至像琵琶女对待即将开始的演奏。
宋之问的这句诗表达的是一种“近乡情怯”。诗人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变成害怕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越是接近家乡,就会让人越不知所措,心中百感交集。
宋之问这首诗的语言平淡至极,没有修饰,不讲求丽辞,仿佛不经意间脱口而出,可谓落尽铅华见真淳,情至深处诗自工。但是他所表达的情感,确实是真诚而炽热的。无论你体会到的是哪一种解释,都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强烈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这也使得这首诗成为思乡诗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陶敏校注.沈缙凇⑺沃问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邓魁英选编.杜甫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
岭外音书断范文2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3.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3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6.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3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8.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1.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4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岭外音书断范文3
1、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鬃乱。——苏轼《洞仙歌》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3、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4、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浣溪沙》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7、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8、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3、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1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15、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7、樱花凋零离人泪,梅雨落尽孤客愁,一城春水向东流。——《浣溪沙》
18、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19、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3、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24、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2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29、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3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潘方《南乡子》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3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38、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晏殊《木兰花》
39、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44、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45、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46、江流千古鹤犹在,涛声依旧花满楼,幽梦无痕水悠悠。——《浣溪沙》
4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8、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时《清平乐》
4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5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5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58、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夜合花》
5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6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2、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
63、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64、夜阑风静彀纹平,少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6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6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6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9、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73、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
74、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岭外音书断范文4
一、三路并走,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观07、08年课外诗词赏析题,发现最多的是要求考生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言志”,志,就是诗人通过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就必须读出诗的灵魂,读出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必须三路并行,仔细体味。
1、细读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感情。
从感情的悲喜角度讲,诗中多出现暖色明丽之词句,则诗句表达喜乐之情;诗中多出现冷色灰暗之词句,则诗常表达忧思悲伤之情。“沉醉”、“兴尽”、“争渡,争渡”流露的是词人活泼率直,无忧无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的是词人孤寂及无计可除的思夫之情;而“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则倾吐了词人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痛。当然我们更要结合全诗内容,揣摩诗人感情。如08山东济宁考题:
秋夜雨(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雾月光。
被逼暗虫通夕响,征衣耒寄莫飞霜。
题②: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诗句②我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出来,由此可揣度出主人公一直在看着月亮,这是为什么呢?心境百般孤寂吧。再读全诗细想,主人公为什么要听着“丁丁漏水”觉得夜那么长,为什么要听着秋虫整夜地响?根据最后一句中“征衣未寄”可揣到主人公的丈夫是出征了(古时出征多为男子),秋天来了,尚未寄御寒衣;“莫飞霜”,则透露出对丈夫的思念;牵挂。至此可感悟出全诗表达了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结合时代背景,揣摩诗人表达的感情。
诗人的感情通常是由景而生。这景一是眼前的自然之景,二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平时上课时老师常给我们讲诗的时代背景,以助我们了解诗人“此景”下产生的思想感情。考试题中有些诗我们是很难从词句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那么可以从诗词的小记(如苏轼《水调歌头》),及出题人所给的写作背景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08山东考题:
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直接解此题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离乡之久,应该是“近乡”“情更切”,怎么会“情更怯”?又为什么“不敢问来人”?可读一下诗的“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径汉江时所作。”便可知诗人写此诗时的背景是“被贬”,“逃回”。由此可揣摩诗人的心情是:近乡想询问一下亲朋之情,可又怕暴露逃犯身份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3、结合课文所学内容相似的诗词、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所选课外诗词,多为名家诗词,他们的诗词我们课内多次学过,考试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已学诗词帮助我们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人,尤其是著名诗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其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基本是一致的。如08江苏泰州考题:
秋登宣城谢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第③小题: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注”①,可知本诗同样写于“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之际,再联系所学课内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知本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寂寞之情和找不到出路,只待寄情山水,缅怀古人的复杂情感。
二、结合语境,感悟词的妙用。
古人写诗很注重用词的锤炼,刻苦求工。因此诗词欣赏很注重对字词妙用的欣赏,其实通过课内诗词的学习,我们应该感悟到古人写诗对词的锤炼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而词的选用又体现在务求传神、传情、创造佳境,突现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
1、用词务求十分传神。如07浙江义乌考题:
春游图(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题①:“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这“蘸”字用拟人手法,生动活泼。传神地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可爱,也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多。
2、用词务求传情:如08江苏南通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①:诗中的第2句“惊”一词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里的“惊”一词传出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另外前面宋之间《渡汉江》中的一个“断”字,也不仅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传出了诗人思家之情。
3、用词务求创造佳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如2008年陕西中考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 孙觌)
数阃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题①: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这一“湿”字运用了通感手法。黄昏在人眼里本来总是迷茫暗淡的感觉,在烟雨中,空气充满了水分,黄昏似乎也被打湿了,视觉换成触觉,一个“湿”字,生动可感地创造出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意境,充满了奇妙的空灵之趣。
4、用词务求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如07四川达州考题: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①:一个“独”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这儿的“独”字和前面“千”“万”形成对比,和“孤”相照应,表现了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三、多角度透析,品赏千古佳句。
课外诗词赏析第三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诗词中千古名句的赏析。这种赏析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要求从艺术手法的
角度赏析,二是对诗句所蕴含的道理进行赏析。
1、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赏析时首先必须辨明诗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二必须结合诗词内容说出运用此艺术手法的妙处。
(1)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直接吐露出来。而是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08江苏宿迁考题:
寒塘(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题②“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
如果说前句是直抒胸臆,那么该句则是寄情于景:此旬初看是写景。实际上寄托的却是“雁归人未归”之意;这“一”字敬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更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08扬州考题中李白诗名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了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
(2)衬托手法的运用。如08山东淮坊考题: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秀帘明。
树阴满地甘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题①: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的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则是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的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3)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的运用。如07年广州考题: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潢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②: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诗句首先是化抽象为具体,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此诗句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写出了“愁”之多。
(4)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如07山东滨州考孟浩然诗《过故人庄》赏析:
题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表现手法、语言运用)作简短赏析。
从表现手法角度来赏析:两句诗采用了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诗歌的艺术手法还有好多,虽然中考所选课外诗词中尚未出现,但在我们所学课内诗词中已经出现,如:用典,象征,渲染,曲笔,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这些艺术手法要好好掌握。以便在今后读诗时能灵活地多角度去赏析。
2、对蕴含的道理赏析。
古诗中的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更因为这些诗句内蕴丰富。说它内蕴丰富,是说诗人常常不把自己的主观情思直接表露出来,而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某一物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情思,因此,读诗要学会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的联想,感悟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如07南通考题: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自,雪却输梅一段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