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徐志摩的爱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1

2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5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并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5 d,试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 model on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adical hysterectomy. Method: 86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rch 2015,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for 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for 41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olution focusd approach model an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odel,the anxiety rating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QLQ-C30)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the health education homemade tabl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urvey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aster degree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care satisfaction.Resul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15 d,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adical hysterectomy;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 model; Psycholog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26

宫颈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居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影响人类的心理及生理健康[1]。早期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是宫颈癌最有效的手段,而术后护理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自2014年起本科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86例,均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临床分期为Ia2~IIb期,均具有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适应证。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及文化程度低于初中者。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两组的年龄、婚姻状况、疾病分期、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相关事项,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如术后及引流管理、切口护理、膀胱功能训练、常规健康宣教、一般心理护理、饮食作息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个体化指导和解决,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描述问题:查阅患者入院后所有诊疗及护理记录,并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鼓励患者提出当前对治疗及护理期间存在的疑虑,引导患者回顾在应对上述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并教会其再次遇到上述问题时的正确解决方法。鼓励患者如实表达自身心理状态,在指导患者正确解决问题的同时,采用启发性、安抚性、支持性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努力改善当前情况。(2)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以患者为主体,采用诱发性、开放性提问的方法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说出当前对健康的需求及期望,指导其根据自身思维方式制定各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鼓励其以上述制定的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并诱导其联想实现目标后可能获得的利益,以增强其实现目标的信心。(3)探查例外:采用例外询问的方法引导患者回顾过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协助患者了解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资源和曾经的努力,增强信心。(4)给予反馈:针对患者实现目标的努力,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以此增强患者实现自身制定目标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若预期效果不佳,则引导患者找出原因所在,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目标。(5)评价阶段:采用刻度化提问的方法协助患者认识当前所取得的进步,并对其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同时指导患者总结经验,鼓励患者往自身期望的方向扩大进步,构建新的目标。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5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其中SAS、SDS量表均具有20道题,每题计分1~4分,总分为20~8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QLQ-C30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项目,每个项目原始得分为1~4分,经线性转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优。于患者出院时,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其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包括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护理人员询问,并根据患者叙述、描述或演示的内容进行评定,分为掌握、了解、不知道;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操作熟练程度、服务态度及总体评价等20项,每项计分1~5分,总分为20~100分,分数越高则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越高。上述量表均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后,指导患者正确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天,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QLQ-C30各项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5 d,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及试验组的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 d,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宫颈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患者均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社交障碍、自闭等,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模式注重向患者灌输宫颈癌相关理论知识、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复发等,而对患者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和参与性较不重视,导致部分患者虽能较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理论知识,但亦因术后并发症、复发等加重忧虑、恐惧感等负性情绪,从而对患者术后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4-6]。而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以充分利用个体自身资源和潜能改善当前情况作为护理的重要环节[7]。

聚焦解决模式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种充分尊重个体的临床干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引导个体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和潜能,主动参与行为改变,其关键在于协助患者构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8-10]。聚焦解决模式包括5个步骤,分别为描述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阶段,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通过运用上述5个步骤,根据患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患者正确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引导患者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资源和潜能来阻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努力改善当前情况,有利于提高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励其自身效能和资源[11-13]。此外,通过对患者所做出的努力,及时给予正向支持反馈,予以肯定和支持,鼓励患者继续努力,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增强其执行意愿,同时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4-15]。本研究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至宫颈癌根治术后护理,发现干预后试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的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指导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乔友林,赵宇倩.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2):1-6.

[2]曾红学,王蓉,李金伟.心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34-36.

[3]刘丽,吕淑芬.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14-1615.

[4]张雅丽.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00-102.

[5] Priebe S,Kelley L,Golden E, et al.Effectiveness of structured patient-clinician communication with a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DIALOG+) in communit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sychosis-a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C Psychiatry,2013,13(6):173.

[6]何红,武晶晶,张晓义,等.聚焦解决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205-4208.

[7]杨俊恩,乔爱新,韩静,等.聚焦解决模式对接受临床路径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34-36.

[8] Liu X,Zhang Y P,Franklin C,et al.The practice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mainland China[J].Health Soc Work,2015,40(2):84-90.

[9] Bond C,Woods K,Humphrey N,et al.Practitioner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families: a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ture from 1990-2010[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13,54(7):707-23.

[10] Priebe S,Kelley L,Omer S,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a patient-centred assessment with a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DIALOG+) for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a pragmatic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community care[J]. Psychother Psychosom,2015,84(5):304-313.

[11] Kreier F,Genco S M,Boreel M,et al.An individual,community-based treatment for obese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the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J].Obes Facts,2013,6(5):424.

[12]任均碧,贾文君,倪忆梅.聚焦解决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化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6):743-746.

[13]杨碧珍,杨秋艳,刘鸾珠.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36-38.

[14]王爱武.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应用于胎儿异常孕产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2,28(10):65-66.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2

一个栖居姑苏的淡雅女子,擎着油纸伞行走于烟雨江南的青石板上,青砖黛瓦白墙间,看透世间繁华后的落寞,粲然后的薄凉。落梅山庄,一扇雕花轩窗;一只秃笔;一杯清茶,一个怎样的女子竟可以写出如此唯美情真的言语却不差分毫的表达出这些个凡人心中所想。她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她亦说:“此生愿做布达拉宫石阶上的朝圣之人,三跪九拜,惟愿山河安稳、岁月静好”,白落梅,一个朦胧如诗的女子,用清雅的“白氏文字”带我走过林徽因的传奇人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讲述的就是林微因的一生。

喜欢林徽因多过于张爱玲或是张小娴,也许是因为林作为一个著名的建筑学家,但是并没有受到思想束缚,而是在时代的熏陶下,也许更准确的说是在徐志摩的影响之下,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诗总是更让人觉得真实一些。她是当世才女,亦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林的一生,得到了三个优秀男子的爱,她也爱过这三个男子,但是她爱得清醒,爱得平静。才子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文学泰斗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当爱情接踵而至,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却又以为反顾的转身。正如她说的:“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在最朦胧的年纪,在细雨微微的伦敦,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子--徐志摩。那个年纪的女子对爱情都是怀着浪漫的憧憬,康桥之下,撑一支竹篙,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处放歌,毫无悬念的,林徽因陷入与徐志摩的热恋之中,可现实总不是尽如人意,偶然之下,徽因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伤心过后,毅然与其父返回国内,立在甲板上,看着匆忙赶来的徐志摩,也只是轻挥衣袖,是再见,也是再见!

观念总是随着时间有所改变,正如一开始对徐志摩,总觉得有句话形容他合适不过“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不管他是因为为了出国深造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与张幼仪完婚,还是说他在有家室的情况下在伦敦肆无忌惮的与林徽因康桥热恋,都不敢苟同他的思想,也许有人说他是个有思想的人,可是我觉得他是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无论与张幼仪再没有感情可言,但她终究是你的妻,张幼仪之后到伦敦与徐志摩生活在一起,徐志摩却因林徽因要与之离婚,而且还是在其有身孕的时候提出这一要求,林徽因回国,徐志摩也追回国内,把一个足不出户的张幼仪留在无依无靠的伦敦……

当看到《人间四月天》刘若英饰演的张幼仪的用拳头握紧钢笔写信给她二哥的时候,心酸无言,那一瞬间,鄙视徐志摩所谓的爱情自由,思想自由。张幼仪,挺敬佩的这个女子,这个痴傻女子!一生只爱徐志摩一人,即使与徐离婚之后也没有丝毫怨恨,习惯了在身后默默守候着,与世无争,心无波澜的女子对待任何人都是淡淡的,他不怪徐志摩的转身离开,不怨徐将她留在孤独无助的伦敦街头,不恨徐志摩在林徽因之后,与陆小曼那一段飞蛾扑火近乎疯狂的爱情……但是却对林徽因有过埋怨,为她的冷静、决绝,为她的逃避……也许,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结合如果不是封建思想下的父母之命,哪怕是在街角的一次邂逅,徐志摩也许会对这个温文尔雅的女子一见倾心,而这,也只是也许……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是家族愿意看到的,也许是她为了逃避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样一个过于冷静的女子,不允许自己的爱情有丝毫的瑕疵,她也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宁可转身,也不要扑火,林徽因要的始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而不是每日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烟火生活,所以他选择了梁思成,她曾说过梁思成给她的感觉就像是阳光下的尘埃,可以清晰的感触到,而徐志摩的爱情,就像是细雨下的伦敦,永远是那么浪漫、唯美却不真实。这一点和冯程程的选择倒是很相符,许文强再优秀、再有能力,可是生活就是生活,冯程程最终的选择却是那个能为她削梨的丁力。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3

有两句话我们不应忽视,其对于我们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指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1931年3月19日徐志摩在致陆小曼的信中说:“前三年……我决意去外国时是我最难受的表示。”

一是1928年9月徐志摩致恩厚之夫妇的信中说:“我这次故地重游,是带着再寻旧欢的痴想的。”

“去外国”是指1928年6月-11月徐志摩与王文伯经日本前往美欧的那次旅行。“故地重游”是指1928年秋天徐志摩曾专门回到康桥。是什么原因使诗人难受到要去外国才能解脱?解脱为何非要到故地――康桥“再寻旧欢”?

志摩的婚恋生活

徐志摩自己说过:“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因此,了解徐志摩的婚恋生活,对理解《再别康桥》的感情指向至关重要。

在徐志摩短暂的34个春秋中,共有过两次婚姻:1915年10月与张幼仪的婚姻(1922年3月离婚)和后来与陆小曼的再婚。但是,令他一生苦苦思恋和追求的却不是以上两位女性,而是被称为“一代才女”、“美艳如花”的林徽因。

与陆小曼的婚姻生活。徐志摩置社会舆论和传统道德于不顾,以极大的气魄和勇气与陆小曼于1926年10月结婚,但不久就陷入了苦恼。因陆小曼仍积习难改,又与翁瑞午关系暧昧,而且染上了吸鸦片的嗜好,阴阳颠倒,百事不理。

1927年8月27日,徐志摩致陆小曼的信中说:“受朋友怜惜与照顾也得有个限度,否则便有界限不分明的危险……”这里暗指陆小曼与翁瑞午的交往,此时社会上已经对陆、翁的关系风言风语。

1928年春节前后,徐志摩在日记中写道:“受的出发点不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厌恶的出发点,也不定是身体,但厌恶到了身体也就厌恶到了顶点。最容易化最难化的是一样东西――女人的心。”1929年3月5日徐志摩致恩厚之的信中说:“上海生活味同嚼蜡,有时更是可恨可厌,但要拂袖他往,却是难于登天。”其中已流露出对陆小曼的厌烦,对爱情的失望、无奈。

1931年3月19日徐志摩致陆小曼的信中说:“前三年,你初沾上习的时候,我心里不知有几百个早晚,像有蟹在横爬,不提多么难受。”……

从以上徐志摩的话中可以看出,1928年出国之前,徐志摩的情绪坏到了极点,婚姻已出现了严重危机。朋友们都劝他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以摆脱恶劣的心境。“这次出国并无必要,可说纯粹是为了躲避家庭的烦恼。”曾在《追悼志摩》里说:“志摩最近几年的生活,他承认失败,他有一首《生活》的诗,诗的情调,暗惨得可怕。”

康桥之恋。1920年秋,为追求罗素足迹的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来到康桥。这期间他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林长民曾为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也是位十足的书生逸士,曾写出了“万种风情无地着”的名句。林徽因自幼耳濡目染,并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韵致,又有西方女性的热情奔放。她的绝艳美貌和高雅气质令徐志摩一见倾心,林徽因对徐志摩也非常“喜欢和敬佩”。两人经常同游康河,欣赏两岸的美景,同听康桥的晚钟。“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林徽因也在《无题》中隐约透露了当年他们的交往情景:“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徐志摩越陷越深,日夜思念林徽因。他在给林徽因的情书中写道:“我爱你。自从我第一次到你家,你那样优雅、大方、亲切地接待我时,我的命运之神就在我耳畔大声叫着:就是她,你那另半个灵魂。”

但是,林长民并不愿意徐志摩成为自己的女婿,他更欣赏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林徽因也因“少年时代的家庭阴影梦魇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她深知母亲被冷淡的痛苦和‘家庭战争’的可怕。她知道如果自己接受徐志摩的爱情,离婚会让张幼仪陷入痛苦的深渊”。为了避开徐志摩,林长民于1921年10月突然携林徽因由英赴法,并旋即回国。这时的徐志摩已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要求,并刚刚把她送往德国,尽管遭到了父亲徐申如的坚决反对,也遭到了恩师梁启超的训斥,但他毫不退缩,据理力争:“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当他满怀欢喜之情来找林徽因时,她却突然离去,使徐志摩万分失望和痛苦,他也很快回国。

在康桥与林徽因从相识到相恋的日子,成为诗人一生最幸福最留恋的时光,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一直伴随着他,终生难忘。徐志摩一方面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一方面又说:“我友!知否你妙目――漆黑的/圆睛――放射的神辉,照彻了/我灵府的奥隐,忧如昏夜/行旅,骤得了明灯,刹那间/周遭转换,涌现了无量数理想的楼台……”(林徽因“眼睛乌黑明亮,顾盼生辉”)由此可见,徐志摩的眼与其说是康桥教睁开的,不如说与林徽因的康桥初恋使他开始了人生的觉醒,产生了追求和理想。从此,康桥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抒发对那段恋情的留恋和伤感成为他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先后写了许多诗文,表达对林徽因的爱:1924年4月,发表《鬼话》,向世人公开表露他对林徽因的呼唤;1926年5月,发表著名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到你的波心”;1931年他又为林徽因写了《你去》,“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就是诗人的去世,也与林徽因有关(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徐志摩乘“济南号”飞往北平,10时10分,飞机到徐州机场卸装邮件时,他忽然感到头痛得要命,不想去北平,但一想到晚上要参加林徽因的一个演讲会,便忍痛继续飞行,下午2时左右,飞机在济南附近上空失事,诗人意外身亡)。

由此可见,康桥恋情在徐志摩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徐志摩康桥诗文对比。在诗人短暂的34岁生命中,先后三次到过康桥:1920年9月―1922年9月,第一次来到康桥,归国后写下了《康桥再会吧》、《康桥西野暮景》、《康河晚照即景》;1925年3月―7月,第二次来到康桥,归国后写了著名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6月―11月,第三次来到康桥,归国途中写下了《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康桥诗文,大多描绘了康桥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对比这些诗文,就会发现它们的明显差异。诗人第一次到康桥,是怀着找寻改造世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而来,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因此诗歌主要赞美了康桥的自然风光和对自己的启迪之惠,充满感激与留恋之情,基调是深情的;第二次到康桥,是为了躲避与陆小曼恋爱而引起的风言风语和尴尬,因为“是临时逼出来的”,因此文章多是对康桥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笔调是亲切的、轻快的;《再别康桥》是在诗人感情出现严重的危机,怀着寻找旧欢痴想的背景下第三次来到康桥而写的,此时此刻,物是人非:自己身心疲惫,而林徽因和梁思成已于1928年3月结婚,诗人昔日心中的女神如今已成为别人的新娘,徐志摩的心境可想而知。《再别康桥》与其他康桥诗文比较,更委婉缠绵,在深情的赞美中,流露出浓郁的哀伤和落寞。如果没有诗人婚姻的危机和康桥之恋的痛苦,仅仅与康桥“再别”,是不会如此哀伤的。

《再别康桥》的情感指向

1928年秋,惆怅的徐志摩只身来到康桥,故地重游,往日的欢乐又浮现在眼前,对那段美好的时光,既无限思恋,又无限伤感和无奈。《再别康桥》终于在康河梦一般的氛围中诞生。

《再别康桥》,层次分明地勾画了妩媚动人的康河:夕阳照耀下艳丽的河畔垂柳、绿油油的多情的水草、清澈幽美的拜伦潭和星光斑斓的康河夜景。但是,诗人“并不是单纯地歌咏康桥妩媚的自然风光”(徐荣街语),而是通过对康桥的赞美和依恋,充分表达了他对林徽因那段恋情的深深怀念和珍惜,这在诗中已充分反映出来。如“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从字面上看,“垂柳”很难与“新娘”联系到一起,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明白:它只是一个表意之象,诗人看到河畔那霞彩纷披的垂柳,轻轻拂动着柔软的枝条,是那样的柔美多情,它多么像当年康河边上的林徽因――自己心中的新娘。因此,艳丽的金柳,就是林徽因的象征。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波光里的艳影”,为什么不只在康河碧波中荡漾,还“在我的心头荡漾”。也正因为“柔波”里有“艳影”,诗人才愿做康河水草。再如“那榆荫下的一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不仅描述了拜伦潭潭水的五彩斑斓和如梦般的幽美,而且还暗示了诗人当年曾在潭边凝思,充满对未来、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里沉淀着天上的彩虹,也沉淀过他对爱情美丽多情的梦。因此,诗人要泛舟康河“寻梦”――寻找他往日的欢乐。康河妩媚依旧的景物触及了诗人的伤感情绪:惆怅、无奈、怀旧的种种感觉洋溢在他的心头。带着排解痛苦、寻找旧欢的痴想“轻轻地来”,得到的是更强烈的痛,诗人只好“悄悄地”离去。

我们在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指向时,除了联系诗人的婚恋生活外,还要考虑诗歌创作的具体背景,即当时徐志摩、林徽因都已分别结婚,都是有一定身份和影响的人物,徐志摩即使要“寻找旧欢”,也不便直接表白;即使他自己无所谓,也不忍心伤害林徽因。他只能借景抒情――借眼前之景,抒心中恋情。

因此,《再别康桥》是诗人与自己隐秘的感情世界的惜别,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寻梦时的落寞和惆怅,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苦闷。(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为:07CSHJ04)

参考文献:

1.濮思明:《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安徽教育》,1997(7)。

2.汤登仲:《〈再别康桥〉备课三题》,《中国语言教学》,2003(8)。

3.吴福辉:《徐志摩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4.韩石山:《徐志摩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乐齐:《徐志摩经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版。

6.田时雨:《一个真实的林徽因》,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4

张幼仪出身江苏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她对徐志摩并不了解,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定下来的。

徐志摩拒绝这门亲事,但经受不住祖母苦苦哀求,忍痛接受了。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婚后不久,长子徐积锴出生,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他很少给新婚妻子家书。

嫁进徐府的张幼仪,委曲求全独守新房,小心翼翼敬奉公婆,天长日久维系无爱的婚姻,她不甘这样无端受伤害,于是漂洋过海到了英国。但是,徐志摩一心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

张幼仪不愿忍受缺失爱情的凌迟,不恋战,也不呼天号地埋怨谴责,虽然身怀有孕,她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

在被我们称为暗淡乱世的民国年代,处于弱势的女子张幼仪,顶着遭受遗弃的压力,带着年幼的儿子,还默默地服侍着徐志摩的父母,坚韧地生活着,她对于徐志摩与林徽因的传闻,以及前夫再娶陆小曼,宁愿委屈自己,也一直闭口不谈任何看法。

张幼仪在离婚之后,出乎人们意料地绝地转身,重新开启自己新的人生。她首先做出的惊人之举,是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并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几年之后,徐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看望张幼仪,得知他们次子去世的噩耗,看到张幼仪在接连遭遇沉重怆痛后,却能从谷底跃起,对于这位独立成熟的前妻,产生了敬重,新增了友谊情愫。

徐志摩在36岁不幸飞机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寄女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来自江南小城的张幼仪,是一位多么豁达大气拥有大爱的女子。她身处妇女属于弱势的年代,又在情爱、婚姻、子女方面历经挫折,没有在伤悲中沉沦,没有绝望,伤痛让她清醒,不幸给她教益。

她在苦难中成长,经受离婚丧子之痛之后,虽然过了女人一生大好年华,她隐忍发愤,更为励志,她搏风沐雨,鲜花重放,成为铿锵玫瑰,很快开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璀璨。别人眼中的弃妇,她却用自身行动印证,她并不是错过季节的秋天一把扇子。

这让人联想起鲁迅夫人朱安,嫁了鲁迅,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当了一辈子秋天的扇子,成了无用的摆设,也永远失去自己。

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形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这位被自己男人看不上的女人,才子徐志摩的“弃妇”,几乎在身处绝境时毅然转身,成为一个受人尊崇的强人。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香港中医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徐积锴意见。

她认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此时徐志摩已死去二十年。成为土木工程师的儿子给这位“孀居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的母亲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称“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后来,张幼仪与苏医生成婚。在她暮年,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感慨万千,她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并历经那么多人生荣辱沧桑。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5

张爱玲说过: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白玫瑰》

徐志摩的一生里,可能对他来说,林徽因是时时刻刻挥之不去的。读到志摩,不能不谈林徽因,理解志摩,也不能不去说林徽因。1921年,从美国学习经济学倍感枯燥,辗转来到英国伦敦,如常人困惑的一般,为追寻他心目中的大师和学业未果叹及前途的时候,结识了林长民,并经林的推荐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志摩结识林长民的时候,也见到了年仅17岁的美丽少女,也是志摩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这个被赞为“中国新一代第一才女,人艳如花”的林徽因。在异乡的结识,风度翩翩、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志摩逐渐和林徽因交往,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如初春的阳光,梵阿玲奏响的乐曲一般,拨动着志摩的心弦。他如梦魇一般,忘记自己家室妻儿,开始疯狂的追求林徽因。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正是在那时,年轻的志摩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

当时的徐志摩,二十四岁,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结发妻子张幼仪的腹中。徐志摩最初看到张幼仪照片的时候,曾不屑地说了三个字“土包子”,后来张幼仪随他一起在英国生活,他的一个女同学评价说,“西装和小脚不般配。”他颇有深意地重复强调:“西装和小脚是不般配。”

林徽因早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有了婚约,林父担心女儿与志摩的过甚接触破坏婚约,1922年遂不辞而别带林匆匆回国。志摩也遂其后草草结束学业回国。也正如佛洛依德的理论一样:爱都有排他性的。志摩对林徽因有多么热情似火,就对张幼仪有多么冷酷无情。回国后,志摩遂立即与原配张幼仪离婚,成了近代中国离婚第一人。

徐志摩疯魔了,林徽因却冷静下来,那封要求离婚的信,有没有试一试自己魅力感怀少女心思呢?也许林徽因自己都说不清楚。可是关键时刻,她清楚谁才是真正适合陪她一生的伴侣,随后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尽管如此,不可否认,林徽因与徐志摩有一种灵性上的和谐与共鸣,林也不隐瞒自己对他的真实情感,在林徽因的灵魂里,“他(志摩)变成一种Stimulant,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怨,或Happy或Sorry,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费慰梅回忆。

在志摩飞机失事以后,林徽因写悼文寄托哀思,把梁思成拣来一块飞机残骸悬挂在卧室,一直到死。以至后来梁思成后来再婚后,谈及此事,仍有几分愤恨。她跟闺中密友费慰梅,有一个常常谈起的话题,那就是徐志摩,这个名字就是林徽因心头的朱砂痣啊!

对于徐志摩来说,张幼仪或许是白玫瑰,圣洁,是神,平淡如水,是传统的中国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而林徽因,则是他心头永远的一抹“蚊子血”,嫁作他人妻,却依然鲜艳似火,热情奔放,虽然可恋却不可及。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泰戈尔?

白的是高雅,幽幽淡淡,却“墙角独自开”。男人或许忘记自己曾有白玫瑰,不过,在风月中万千斩杀无功的时候,冷不丁会柔肠温情注意到原来在身边还有这淡淡的白玫瑰。红的是活泼,是火焰,是春光,是热情——-徐志摩。吸引着男人在任何时候亢奋起来,为追寻爱情,含笑饮这杯毒酒。待自己麻醉后,仍然不舍。也正是这般: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天龙八部》里游坦之为了爱情,为自己又爱又惧的阿紫姑娘“愿意为她做任何事,哪怕就是要了游某这条小命,只愿一生一世呆在姑娘身边”。或许,习惯了白玫瑰的淡淡平凡,凡间男人没有无时无刻不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红玫瑰的。对于女人,或许也是这般的吧!

记得有个作家说,好女人会让一个男人产生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既怜爱又依赖。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女人的两朵玫瑰花真实代表了她一生的两个角色——白玫瑰的圣洁指的是母亲,红玫瑰的激情指的是情人。自然界里,平面三角形最稳定是公理,感情上也存在几种三角形。有了白玫瑰,没有一丝红玫瑰的色彩,就如同等齐的火车铁轨,笔直之间有着永远对等的距离,不会离去,只有到了终点才会交汇。有了红玫瑰,或许就如同DNA的双螺旋,紧密缠绕,不过还是会出现错配修复,乃至断裂,失去彼此吻合的信息。有了红玫瑰,白玫瑰,男人如同在三角形的顶点,左边是友情、亲情,右边是爱情。也如同站在山岚,既可顾及平坦柔和的原野里生长的白玫瑰,也可以俯下身去欣赏岩崖下热情的偷偷盛开的红玫瑰。只不过,这是理想的状态罢了。

探寻每个人的“screen memory”,发现其实我们都是奇怪的动物。Whats trange is man,and what the stranger is woman。

?

正如佛说:“贪、嗔、痴”为人生三大忌,人都是贪心的,可偏偏老天作弄,让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我们只能痛苦。我想志摩也是一般的。这痛苦,也如林徽因的。因为: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偶然的认识你

然后跌入偶然中

犹如在深海里

一棵水草都抓不住

深深陷入进去了——徐志摩

白玫瑰之恋,红玫瑰之殇。每个人都希望有人爱,但是希望有很多人爱是不是每个人共同的心愿呢?不是每个人都“有本领或抛或接,两只手同时分顾到七八只在空中的碟子”的,只不过,是不是也存了这份幻想呢?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6

不知怎地,脑海里突然萦绕出一句曾十分让我悸动的文词“挽不住的终究是刹那芳华”。

笑看灯火阑珊,坐看夕阳西下。手执书卷,旁若无人地读那个一生传奇的女子,她的世界仿佛是旁人不能看懂的,不能理解的,但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不断。

在白落梅所着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感悟她的悲欢,她的空灵,她的聪慧。翻开前言,“来时如电,去时如露,挽不住的终究是刹那芳华”这句占据我整个思维的句子。来的时候像闪电般迅速,让人胆战心惊,而离去之时,确实像一场露,慢慢地,缓缓地,让人醉入其中的爱恨情仇。挽不住的终究是刹那芳华,挽不住,挽不住,终究,终究。决绝如她,无奈如他。

林徽因在和徐志摩分手时,终究是伤心至极,没有自己想象般的不痛不痒,这不是梦,发生过后,可能就仅仅在心中停留一两天。但,这是挽不回的事实。她和徐志摩的爱情来临时,真的像是雷电,来得极快,却不是悄无声息,而是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他们在康桥相遇的第一面,第一眼,此生就认定彼此了吧。徐志摩为她抛妻弃子,她却毅然决然地与他分离,转身,抹泪,毫不留恋的离开,决绝如她。

当他们的爱情了去时,又何尝不是一场露?当太阳出来的,露终究是会散去的,散去的,不会是永久,是留有余露的,带有痕迹的。这一刻,突然觉得太阳是如此地残忍。他们在康桥分别了,却在祖国相遇了,剪不断,理还乱。他们的关系就像是蜘蛛网,千层万层,永远解不开。

挽不住的终究是刹那芳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刹那芳华是在康桥的,那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那个二十二岁的翩翩才子,注定是无果的。

上一篇友善的交谈

下一篇五五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