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的交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友善的交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友善的交谈

友善的交谈范文1

关键词:幼儿师范生 评价标准 思维 思维品质

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 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构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等。 在基本要求层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区域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探索与思考_以武汉市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编制为例》等在评价标准差别化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和有益的思考。

但是这些标准体系虽然注意到从艺体技能到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家园环境等专业素养的提高,最终目的是想为幼儿成长发展提供尽可能全面人性的规范性思路上,但是没能明确的提出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求,而是把这一要求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中,使这一反映人根本发展成长特征的要求没能体现出它应有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潜在实施者,幼儿师范学生的评价标准就决定着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育的质量,但是当前我们的幼儿师范教育大多是由中等师范教育转化而来的,幼儿教育在我国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很薄弱,还处在发展研究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作为幼儿教育的潜在实施者,幼儿师范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全面发展,也要体现在幼儿教育上,能具备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使幼儿具备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这就是说,思维过程是利用已知的知识为媒介,不依靠实际物体来进行。同时,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知识只是思维的材料,思维是知识的运用,运用知识的结果就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掌握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科都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自身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也都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完整性。在知识性的学科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积累知识上而疏忽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学科的角度看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知识性学科,或只有专门的思维课程,都是不够的。所有真正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可以经由训练和培养而得到提高,因而所有的教学计划必须重新构建,从而使得思维能够渗透到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的全部生活中,渗透到包括语文、数学、历史、科学和艺术等在内的所有学科中。

我们幼儿教育就是儿童思维发展与提高的教育,这个教育就在提高思维的品质。但是不能通过专门的思维课程,如果完全将技能训练的外部效果作为信奉的依据,这种方法就容易把人类的思维训练降低到动物训练的水平。虽然没有什么知识能把握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但思维可以面对一切的不确定性,思维的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集合!知识是无穷尽的,但是只要有“观察--简化--推理--判断”的“活”的思维习惯才能帮助人相对正确的简化现实的世界,超越表相,把握脉络,在理论上做出创新,在实践中高瞻远瞩;也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让人在实际生活中把那些简化了的东西还原回去,把握好细节,把握好不确定性,使得具体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得以调和,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一个人很难对复杂的世界提出更加有效、一致的简化标准,提出好的理论。。

与学习知识的具体内容并不断进行积累相比,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更为重要。学习知识本身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应对海量现代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思维习惯,积极主动地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和教材的结构,要先做到跟得上节拍和进度;然后根据知识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分出轻重缓急来,先把基本架构搞清楚并掌握好,然后再逐次去掌握具体的枝节。其中那些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必须要牢牢地掌握住,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是思维掌握运用知识的流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

因此评价一个幼师生,思维的健康和思维品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但是却胜任工作,而有些学业所谓的优良的工作效果却不好的原因。

正常思维过程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持续性。思维内容付诸实践则产生一定效果,并能接受现实检验自行矫正错误。此外,进行思维的人都有相应的内省体验,知道自己思维活动属于自身,为自己所控制。

如果思维过程和内容发和异常时,上述正常思维特征常有改变,称为思维障碍,是精神病人的一组重要症状。由于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所以检查思维有无障碍主要通过和病人的谈话来发现,有时也要收集病人的书面材料,并听取病人对其行为的解释。

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师范生标准方面要把良好思维作为一个优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标准,而所谓良好思维就是要有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思维与知识的关系无疑是非常紧密的。没有大脑正常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就不会有知识的产生,而不同时代人们的思维活动又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知识层面上的,所以,尽管思维和知识是两个相交的圆,但是绝对脱离知识的思维训练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思维训练的层次提高,难度加大,对被训练者的知识修养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你不可能让一个丝毫不懂系统论的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系统思维,也不可能对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进行深入的专业思维训练。这就像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仅凭道听途说是永远无法真正想象出大海的波澜壮阔。同样的道理,没有现代知识背景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养成现代的思维方式。在思维训练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专门用来学习知识的,不过这种知识学习是服务于思维能力发展需要的,是为思维的层次进化打基础的,我们称这类知识为智慧型知识,它包括科学、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有时候为了活跃思维、更新观念,还必须学习一些最新、最前沿性的知识,这时候,新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经验化、职业化到专业化,有着鲜明的、独特的职业特征和成长规律。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较弱,而个体兴趣、需求差异却很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力正处于萌芽发展之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适时适宜、针对性开展、实施教育。如,顺应不同幼儿发展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隐形施教的能力;尊重幼儿不同的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与家长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合作共育的能力;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观察与教育的能力等。这些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的一些特殊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

幼师生文化水平普遍差强人意,导致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做得比说的好,说得比写好”,基本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幼师生女性居多,思想较保守、思维单一,要有意识在不同的方面提出:“有问题意识,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 “能认真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成见、陈规等消极因素”,“有强烈的反思倾向,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敢于质疑和提出改进意见” 等。这些思维训练能有效弥补幼师生文化知识的不足,对幼儿成长依然能起到良好作用。

从总体上说,目前的学科考试与思维教学是不兼容的。学科考试的理论依据是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教育中的知识本性之假设,这种考试的理论假设是,知识完全可以被定义为一组可以任意组合的信息的集合体。因此,相互之间毫不相关的一个个问题的集合,而不是涉及知识的综合和扩展的问题解决或推理活动的样本,构成了学科考试。这种考试还假设,知识和能力可以脱离它们运用其中的背景而被孤零零地抽取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认为,用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就可以测量出学生完整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原因所在。

应该说,评价机制是制约思维教学原则的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如果考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做法中,思维能力没有成为考试要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对象,则难以发挥考试对思维和教学的指导作用,而思维如果不能够真正直接影响和进入考试大纲,则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重视,最终没有人强调思维,思维成为潜意识知识或者幽灵知识。如果考试迎合思维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深度改革,重在测量和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提高程度,则势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都将提出有力挑战,冲击占据学校大部分教学活动的学科教学。

以往的三好学生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得到很好发展.当今社会赋予了"三好学生"全新的含义和评价标准:" 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 "好孩子"的具体标准是"勤俭+孝敬"; "好学生"的标准是"合格+特长"; "好公民"的标准是"公德+责任". 目标是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基础教育,确立“知识、能力;这是一个较为进步的评价体现,但是还不能体现人的发展性。

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有以下特征:其一,在评价方向上,它不仅仅注重评价对象现实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其未来发展,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它根据被评者的工作表现,确定个人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从而促进被评个人与学校的未来发展;其二,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未来发展为目的,评价结果不与奖惩直接挂钩,这样能使被评价者做到襟怀坦白,没有顾忌,积极参与评价;其三,由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和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其四,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完全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因此,它能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改进缺点,实现发展目标。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举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与外国学生问自己的画作画得“好不好”相比,中国孩子更多地在问“画得像不像”,其实,不少幼儿园及家长已在启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上觉醒,在幼师专业标准中提出这一要求,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和思维引导和训练相关条款有如下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五)幼儿发展知识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专业能力(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十二)激励与评价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十四)反思与发展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幼儿师范学生评价标准一般都从外部因素着手,用规章制度的形式表达出来,没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没能从内在反映幼儿教育规律的实质,没能完全体现出素质教育精髓,需要探讨。本文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更容易避免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陷阱,让学生摆脱知识教学以及应试教育的误区,更全面更深刻的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本文着重从思维方面完善试图完善幼儿师范生评价标准,对完善幼儿师范生发展性评价标准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对以后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为提供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出应有的指导作用,为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保障。虽然这是理论上的判断和推理,还需要实践来继续检验和完善,在实践中还未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已经给我们开启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新领域。

知识时代,未来人的发展和竞争都是头脑的竞争思维的竞争,因此对于幼儿师范生的评价标准要强调这些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幼儿师范生符合时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幼儿师范生发展性评价标准,这也是培养探究合作自主发展的幼儿师范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熊梅.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标准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孔庆国.大学生成才评价标准的确立依据和结构模式论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蒋建洲.中小学生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

友善的交谈范文2

【关键词】意境 中学山水画教学 三远 意境程式

在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一直为明文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具体表现为中国画的赏析和实践创作,这是由我国的教育环境和中国画自身具有的某些特点共同决定的。但在各地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国画的教学开展总是很不理想,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决策部门以及理论研究者的重视。

从我国的教育环境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画作为中国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可以体悟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不管是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还是针对学生艺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国画都应在我国的中学基础教育中占有相应的份额,它理应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普遍关注。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因中国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我们中学阶段基础美术教育课时量又十分有限,故而我们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应该选择山水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作为重、难点和突破口。这缘于中学生的造型能力有限,在用笔墨表达花鸟、人物等对造型能力要求过高的对象时往往勉为其难,山水画在造型上的要求则并不算太高,且在山水画的教学过程中也最容易让受教育者体会“笔墨”本身的审美意趣。再者,山水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对我国民族性格形成产生过很大影响。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庄子则曾表示过自己愿做江河湖海间的一只曳尾之龟,而谢绝了楚王要其入朝为官的邀请。而意境应该说是山水画构图以及画意营造的目的所在,自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先不妨对我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从逻辑的角度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说的发展构成了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意境(或境界)说在唐代便已经诞生,甚至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按一般的观点,“意”指作品中所写的“情意”,“境”指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刘任萍在《境界论及其称谓的来源》一文中曾云:“‘境界’之含义实合‘意’与‘境’二者而成。”萧遥天在其《语文小论》中也曾以为“境界”即“意境”之意。我们先看“境界”在唐代美学文献中的具体表现。

王昌龄在《诗格》中最早提出“境”的美学范畴。例如他说:“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他还把“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他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叶朗认为,这实际上是对诗歌描绘对象的分类。“物境”是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是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是指内心意识的境界。显然,这里的“意境”和我们现在所指的意境说(或境界说)的“意境”并非一个概念。此处的“意境”只是“境”的一种。而我们所指的“意境”是“意”与“境”(包括王昌龄说的“物境”、“情境”、“意境”)的契合。但是,我们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了王昌龄已经注重把“境”与“思”合二为一进行思考,所谓“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或“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或“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正表明了他对意境说的独特见解。“境”与“思”的结合基本上等同于今天的“境界”说。而其后的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则对意境的不同类型作了不同十分细致的区分,叶朗在对其解读后指出《二十四诗品》“在意境说(境界说)发展史(美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也不在于它区分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而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共同的美学本质。”他并且指出意境的美学本质表现为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必须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此种观点很有见地,也很有代表性。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境界”主要体现为:

1.“意”(主观情感)和“境”(自然景物)的交融为一;

2.“意”和“境”的超越性,艺术作品中的情与景必须升华超越才能体现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宇宙本体和生命。

意境说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理应受到教学组织者的重视。当然,在中学基础美术教育过程中,想要使学生理解意境的美学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转化,而意境说的精义也正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目标实施的方向。我们若要在“意境”说的视野下对教学进行有效组织,无疑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思想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至于具体教学策略的制定,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步骤:

其一,组织好传统山水画赏析课程的教学。对古典山水作品的欣赏是切入教学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们领悟中国山水画艺术中笔墨本身的形式美感以及画面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画中线条的表现力与用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趣味,这是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重要层面。缘于笔墨本身也是中国山水艺术意境营造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笔墨进行有针对性地欣赏。

中国山水画总是形象地为读者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只有在欣赏中才能体会中国画与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同构关系。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让学生在画面中捕捉诗意显然有助于我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地转化。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艺术都有明显的意境表现,但意境在中国山水诗、山水画中的显示比任何其他题材的诗与画都要充分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境可以说是山水诗、山水画的经验总结。因而,我们在赏析课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表现不同形式的空间感。空间感是意境表现的重要手段,而空间感则体现在“远”的描绘上。中国山水画家们总热衷于表现画面的“远”,宋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我们不难看出郭熙对山水画中三种类型“远”的分析是在意境的层面上展开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现简单的“三远”式构图应该说并无太大的难度。“三远”式构图是中国山水画最主要的画面构造图式,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三,学会意境程式的合理运用。中国画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语言表现形式,上面说的“三远”式构图就带有很强的程式化特征。与其他画种不同,中国画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意境程式。比如,画人们通常以空旷的河面上的一叶孤舟来表现孤寂的意境,以残松偃卧以及老者的形象表现高古的意境。而画史中的一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事例更给我们以生动的启发。宋徽宗主持的翰林图画院曾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一个考题,一般人往往取远景,通过孤舟泊岸、水鸟栖息于船舷之上来表现舟中无人,一片寂静的气氛。而善画者则取一近景,画一舟人于船尾酣然入睡,竹笛横置身上。这样的艺术处理以舟人来强调“无人”,因出乎常人的意想而成佳局。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精妙之处,画面充满“境外之境”、“象外之象”,使无景处皆成妙境。

这样类似的意境程式还有“怀古”、“遁世”、“闲适”等等,不胜枚举。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些意境程式会使我们的教学既生动又便于操作。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更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笔者认为,在中学基础美术教育国画教学中,若在意境的理论高度上以山水画为主要教授内容,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应该取得不错的效果。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还需更多的从业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才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65,273,273,276.

[2]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3][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转引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424.

友善的交谈范文3

    关键词:哈蟆油、中国林蛙、主要成分、主要功效、药用、食补、美容、长白山哈蟆油软胶囊工艺、研发、产业化

    一、概述

    哈蟆油(Oviductus Ranae)为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的干燥输卵管,又称林蛙油、田鸡油、哈什蟆油、哈士蟆油等。中国林蛙(Rang temporarieschensinertsis David)是中国东北长白山脉东部山区特产,纯野生动物,亦被称为长白山哈士蟆、雪蛤、蛤蟆。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所具备的生长发育特征可简单概括为:凝山林精气、饮清泉甘露、食百种昆虫、潜冰水冬眠、历三载霜雪而成。这一独有的生长发育特征,使其雌性成蛙的输卵管具有较高的药用、滋补和美容

    价值。2004年5月,经国家质检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国家标准》正式确定: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是以原生态条件下自然放养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为唯一原动物,精取其雌蛙的输卵管,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规范加工制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哈蟆油,有自然界“生命力之冠”之称。

    长白山哈蟆油主要成分:富含蛋白质占总量的 56.3%,纯蛋白质含量为40.7%,只有4%的脂肪,含有17雌二醇、睾酮、孕酮等4 种激素、维生素A、B、C、D 、E等9 种维生素、含有铁、钾、钠、镁、锌、锰、硒等13 种微量元素和 18 种氨基酸,其所它体内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生长 30 年野山参的 3 倍,经济价值是东北红参的 13 倍。中国林蛙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珍”(参、翅、骨、肚、蒿、掌、蟆、筋),“四大山珍”(熊掌、哈什蟆、飞龙、猴头)和“东北新三宝”(哈什蟆、红景天、不老草)之列,被医学界称作为“绿色保健软黄金”。

    长白山哈蟆油主要功效: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延缓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抗癌辅助作用,增强性功能、 降血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蛙油中含有大量消炎、抗菌防腐的复合多肽,这种物质能保持皮肤的胶原蛋白,使皮肤细胞内外水分保持平衡,保持肌肤光洁、细嫩、减皱有光泽增加弹性、养颜润肤,延长青春期的显着作用;另外,如果有冻疮、脚气、水火烫伤,蛙油外敷也有治疗作用。蛙油是一种兼具药用、食补、美容的高级营养品。

    适应人群:商务智士、政界要员、进取学子、司机、长途旅行者及疲劳者; 贫血、先天体质虚弱、年老体质早衰者; 孕妇补充营养及产后缺乳,更年期妇女; 思虑过度、心神失养、烦燥、夜睡不佳,失眠多梦者; 大病后、大手术后、功能失调者; 肺虚久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症等引起的哮喘者; 对需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可迅速补充高蛋白,增加白细胞恢复体力.

    生态保护功能: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在维特森林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试,一般每只林蛙每天可捕食各类昆虫 50~120只,多至300只,在所食昆虫中绝大部分为有害昆虫,如时虫甲、夜蛾幼虫、树粉蝶幼虫、尺蠖和叶蜂等农业上有名的害虫。因此,人类把林蛙称为森林的"卫土"、农业的“良友”。此外林蛙还采食传播疾病的动物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蝇、蛞蝓等。更有意义的是中国林蛙在完成生殖开始上陆地生活的时候,正是昆虫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昆虫的休眠期,也正是林蛙的冬眠期,因此,它对控制昆虫的大量发生发展进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长白山哈蟆油软胶囊工艺开发研究

    1 仪器、设备与材料

    1.2 主要原材料:中药材蛤蟆油

    2 方法与结果

    2.1 蛤蟆油软胶囊工艺流程:

    添加剂

   

    蛤蟆油精选溶胀冷冻干燥超微粉碎调剂乳化均质脱气

    灭菌压丸干燥装瓶装盒成品

   

    明胶胶液制备

    2.2 结果

    经科学组方,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制剂先进技术研制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哈蟆油软胶囊制品,应用饿有效率达100%,显效率达95%以上,并具有远期疗效的重要特点。

    现代药理学证明:蛤士蟆油有抗运动失调抗疲劳等作用。

    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人口服10g哈士蟆油软胶囊迅速吸收,服后0.5—1hr,在血浆中达到最大峰值,人体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可由传统服法的10%提高到90%以上,本品半衰期约10hr,因此一日二次,即能保持相当高的血药浓度。

    三、产业化研究

    1、市场预测

    目前,林蛙系列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桦甸每年有100多吨哈蟆油销往南方,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等国。试想12亿人口中,1%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服10g哈蟆油,一年需哈蟆油近100T,可以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长白山哈蟆油软胶囊作为治疗与保健功效显着的新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探讨意义深远,产业化前景、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经济效益分析

    哈蟆油软胶囊产业化后,预计年生产规模按120万瓶计算,年销售额10560万元,利税5068万元,并具有较大出口创汇潜力,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2] 中国林蛙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3] 林蛙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杂志 2010

友善的交谈范文4

一、师生互动。奏晌和谐乐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长期以来,师生之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沟通,而变得呆板严肃:教师的权威至高无上,学生被动接受。今天,我们越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带来教学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建构,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师起“主导”作用,促使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用心去阅读文本。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文本,深度参与,去思考、质疑、查阅、创造,而决不停留在抄写教参、教案上已设计好的内容,去讲解。如读了《春芽》,我享受美丽春天的同时,也更加热爱春天,读了《父亲的菜园》,我仿佛看到父亲辛勤劳作,不辞辛苦,是多么伟大。读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深深地被草原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未知的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教师要用自己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视野,以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的阅读,更好地预测学生阅读的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互动的进行。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介入与文本的对话。

师生平等对话,它更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围绕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并着力构建对话过程,如设计有价值的平等对话的话题:“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激情朗诵课文吗?”“哪段话让你感动?”“你有哪些独特的感想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教师要认真倾听,以欣赏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不吝惜激励性的表扬,如“你读得真好,大家都很欣赏你!”“你回答问题准确,老师为你骄傲!”“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真诚的鼓励是教学前进的动力,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的思维互动,对话才能持续深入,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师生生命力得到共同焕发的过程。

二、生生互动。提升和谐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蜻蜒和蚂蚁》一课时,我准备了蜻蜒和蚂蚁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期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蜻蜓和蚂蚁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蜻蜒贪玩不爱劳动,蚂蚁好言相劝,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续写《蜻蜓和蚂蚁》的故事时,得心应手,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有趣。

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这种生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如教《亡羊补牢》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课文中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你收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很激烈,相机做出了回答:“养羊人丢了两次羊。”“如果养羊人听邻居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我表扬学生爱动脑,思维敏捷。我相机质疑:“同学们还有问题想问吗?”有一名同学举手问:“老师能不能一只羊也不丢呢?非得丢了羊才补羊圈吗?我看他家羊很少,丢了怪可惜的。”这个问题的提出令我意想不到。我说:“同学们,谁能替养羊人想个办法,让他家一只羊都不丢?”学生们纷纷发言:“养羊人经常检查羊圈是否破了,就不会丢了。筑高墙、在羊圈门口下套子把狼套住、拿猎枪把狼打死、在羊圈周围挖陷阱等等。”在互动中,彰显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师生互动,与教育资源和谐共享。

在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多媒体教室,边看录像边欣赏歌曲,同时师生进行了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代讲。用高亢的旋律,感受到了辽阔草原的美。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可以促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学生也喜欢美美地读文、美美地理解,给学生感受美的条件,让她们在美的乐曲中去美读、品读,赏析,感受语文的绚丽瑰宝。边看录像边体会词语的意思有益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比如说:风吹绿草、彩蝶纷飞牛羊好像珍珠、毡包就像白莲花等等,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还能想象出不同的比喻句。如:“风吹绿草就像绿色的波浪”、“毡包就像降落伞”、“毡包就象大蘑菇”等优美的句子。

友善的交谈范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语文;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的宗旨和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主,要求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尊重每一位学生,并一视同仁,以仁爱的心态善待每一位学子。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并且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核心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基础识字学词方法,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语文学习思想,进而获得整体的学习方法。如今,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进步,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关注,并对其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模式中的初中Z文课程,都是教师单纯的内容讲解,并没有给予学生探究和研习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想法和追求。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充分的表现和探讨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仅仅依赖于教师的全力讲解,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这种灌输式的教学相反,探究式教学要求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并作为教学的主体,由老师作为指导人,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并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改善语文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这门课程,是门文学性较强的学科,没有通过合理的探讨和研究,很难真正学懂并掌握其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出初中语文当堂课的问题诱导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寻求答案,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释放他们的思维和遐想空间。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探索、搜集以及实践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初中语文的知识会更加神往,不断苛求新的课堂教学挑战和创新,并且会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了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如,对于《童趣》的讲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童年时候的乐趣有哪些呢?又有哪些让你不能忘记呢?然后让大家进行自主讨论和分享,提高教学活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全面融合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忽略了学生在这门课上的能动性,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和想法,另一方面也对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阻碍。探究式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并彻底改善了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在无形中也形成了科学的激励制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想和潜力,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只有在探究式教学的深入落实中,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才能有大的跨越和发展。因此,探究式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领域是时势的需要。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以提出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应该用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并把问题贯穿于课程进行的全程中,从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程进行的时候,教师要用指导人的角色上积极引导,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思考,并且在学生产生不解或迷茫的时候进行解释,以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不断地转变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讨能力。在学习《丑小鸭》的时候,可以带领大家展开想象,描述自己知道的丑小鸭故事内容,并试着去讲述一些其他的童话故事,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以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为主体,与学生一起操作实践

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一定的整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融合探究式教学的思维和模式,对课程的教学情景、任务和内容进行选择整理,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预想一切课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的猜想和问题,从而保证语文课程开展的条理性。在讲述《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必然会对这件“新装”产生较多的疑惑和问题,如果直接简单地解开这一谜题,会使整体的教学过程变得十分乏味,为此,教师不妨开篇让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皇帝的新装到底在哪里,进而开展深层次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要想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语文科目的问题出发,多层次地开展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求感,最终改善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友善的交谈范文6

关键词:生态旅游;珊瑚礁;保护区;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人们称为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构成了三亚绚丽多彩的热带海底风光,成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地处三亚市近岸海域,大部分区域毗邻三亚市沿海主要风景区。由于其丰富的珊瑚礁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影响

(一)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积极影响

1、生态旅游是加快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情而言,自然保护区都大致面临着:管理区域大、人员缺少、资金不足、基础建设差、管护装备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制约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三亚保护区建区初期也是面临着这些问题,甚至无船艇,无法坚持日常的最低限度的管理工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多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旅游被认为是连接保护区的保护功能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纽带,同时还可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1998)经过对全国100个保护区的分析调查,认为相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种资源的开发方式,生态旅游是我国大多数保护区应当积极选择的最好发展策略。发展生态旅游,是吸纳企业参与,争取社会力量和资金的介入支持,既有利于改变保护区原有的孤立管理态势,弥补国家投入不足,又能扩大影响,这是增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三亚保护区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提出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区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走“以保护促发展,以开发促保护”的路子。1996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首先在亚龙湾片区建立了“亚龙湾珊瑚礁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示范区。”引入企业合作开展生态旅游,尝试实行了“政府管理,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并由企业出资于1997年建起了保护区建区以来第一个基层保护站,并配备了管护人员、工作船艇和海上通讯器材等设备。这种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到另两个保护片区(大东海和西岛)。继而又建起了第二、第三个珊瑚礁保护站。保护区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保护能力建设逐步得到提升。从此保护区改变了建区以来基层无管护站的被动局面,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子。

2、当地社区参与,并分享生态旅游带来的收益

生态旅游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参与。如果社区看到保护自然资源可以增加收入或带来其它利益,那么保护的积极性就会增加。比如生态旅游带来的长期利益取决于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社区就更愿意保护这些资源。以保护区内西岛的海岛生态旅游为例,该岛居住有近4千多村民,共有劳动力1500人,他们长期以岛四周珊瑚礁区的渔业为生,相当部分村民长期以滥采挖珊瑚礁,乱炸鱼为业,导致该岛四周海域珊瑚礁沦为生态破坏重灾区。因此,如何促进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是否可持续。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保护区积极引导和帮助当地群众转变观念,1999年引进了旅游企业上岛开发海岛生态旅游项目。特别是海岛旅游业的发展,缓解岛上世代以海为生和长期依赖挖珊瑚礁为陋习的村民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旅游公司找到了工作。目前,将近千名原从事以挖珊瑚礁为生的村民被企业吸纳转入了从事海岛生态旅游行列,他们由挖礁为生转为了海洋生态保护者和宣传者。如今,“保护珊瑚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一观念逐步被当地村民接受,禁止采挖珊瑚、炸鱼等破坏珊瑚礁行为也被写进社区村规民约里。村民不曾料到,过去那些被他们乱采滥挖的美丽的珊瑚礁竟让他们捧上了“金饭碗”。据西岛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数据表明,上个世纪1999年西岛社区GDP为986.8万元,人均收入仅为980元/年;而到2011年GDP达到7199.2万元,人均收入为8500元/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仅为5050元/年);2011年人均收入比1999年增长了近九倍。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亲眼看到良好的生态效应,才能使他们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应该说,这一创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不仅有效地强化了保护区珊瑚礁及其生态的保护,也成为保护区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双赢的模式。

(二)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消极影响

我们看到生态旅游给三亚保护区带来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保护区带来消极的影响,主要反映有以下几方面:

1、生态旅游加大了保护区管理难度。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为保护区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和行为、以及一些企业开发的盲目性和经营管理措施不力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和破坏,对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带来影响,加大管理难度。

2、生态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容量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费用的

廉价,高速增长的旅游人数大大超过了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一些企业为力求得到高利润、以增加游客数量为代价,不顾环境容量限制,超规模接待游客,特别是节假日,游客倍增,高度集中,造成自然环境超负荷运转,这种只求利益最大化的直接后果会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关于生态旅游的标准和规范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在许多方面无章可循。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上,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原则性强,缺乏详细、明确的规定,已不适用当前情况。由于法规的严重滞后,制约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4、保护区不能从旅游经营中合法地收取资源利用补偿费,使得生态旅游所得收入无法得于实现,不利保护区工作的开展。保护区引进企业开发旅游十多年以来,由于保护区的现行管理体制造成保护与经营相分离,企业对保护区的投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远远不能抵偿保护区管理成本的投入,出现企业通过经营旅游获得丰厚的利润,而保护区还要承担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严重阻碍着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这固然与保护区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有关,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必须尽快扭转。

5、保护区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科研力量。保护区虽然制定了生态旅游规划但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执行,许多措施没有管理到位。严重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正常、有利开展。

二、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宣传教育,确立正确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利用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广大游客和居民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海洋环保、海洋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改变传统的海洋旅游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克服短期行为,建立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在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方面,可考虑在旅游过程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联系眼前景物,对游客进行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加游客的知识和游兴,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这是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应负起的责任。

(二)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

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速度快,许多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保护区应组织科研力量,重点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容量计算方法、资源开发利用阈值、生态旅游规划方法及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潜在影响等研究,切实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加强生态旅游的生态监测工作,在旅游区域建立永久监测点,并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研究样点同时观察,进行比较分析,以监测旅游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变化,并每隔一定时间,对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估,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应法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需要有明确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当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法规主要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办法》。将其纳入立法规划,争取早日颁布实施。同时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修改《自然保护区条例》,建立生态资源利用补偿制度和机制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四)建立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科教、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建立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保护区应尽快组织成立“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向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中级阶段――效益型(其特点是: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科研工作已形成系列,并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

发展中起到参谋和决策作用;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已经消除;多种经营已具有比较稳定的发展方向和一定的发展规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明显)迈进,实现保护区的功能完整、职责分明、互相协调而且层次简练、结构合理、功效高的组织网络科学管理系统。

(五)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1、有计划地培养保护区的科研力量,利用大专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高保护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成立保护区科研顾问委员会。科研顾问委员会成员为3名左右,组成人员主要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研究所的教授和专家。科研顾问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保护区制定科研计划和开展科研工作。

三、结束语

三亚保护区实践经验表明,保护区通过组织开展生态旅游,企业参与保护区的管理能够较好的解决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初级阶段――保护型管理,也有利于实现社区参与,通过社区群众的参与和从中受益,共同致力于推动保护区的稳定健康发展。尽管生态旅游也会给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我们现今所无法预测的,但只要保护区自身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到位,建立科学的管理规章,提高对于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生态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国际环境与发展学院、中国项目办公室.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国家项目办公室.2006.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模式探索.(内刊)

上一篇秋词二首

下一篇徐志摩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