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的交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友善的交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友善的交谈

友善的交谈范文1

一、愿“愿”就是让学生“愿写”

为了让学生愿意写作文,有写作的主动性,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应当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作文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更少不了用这种力量作为动力。因此,在班级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级资源,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比如:开设“我写大家评”、“我写的诗”、“你真棒”等作文墙报专栏;鼓励学生自办小报……在每周的“作文赏析课”上,由作者有声有色地朗读佳作。集体品评。或者由老师挖掘闪光点,即使作文最差的学生写作文时都会有闪光的一面,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当然要夸得具体,让学生明白好在何处,是怎样好。有次一位作文“老大难”的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我回头看见了妈妈黄油布似的脸心里难受极了。”我及时地夸奖他比喻用的好,有学生提出这个比喻是课文《我的油布伞》中的,(其实我本就知道)我就又顺势夸他会学以至用,还让其他同学以他为榜样,看到他亮晶晶的眼光,我知道他肯定要摆脱“老大难”了。以后的作文中,发现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夸奖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对全班的学生做了一次有效的指导。我还鼓励一些学生将优秀作文向报刊投稿: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说:“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在作文竞赛中得了奖,写作文是我最大的乐趣……”这些措施让学生有了成就感,也有了想成功的念头,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他们开始愿意动笔写作。

二、有“有”即“有写”,有话可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要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作文起步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等方面原因,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1 开展丰富的活动。平时我们可以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跳绳比赛”、“找春天”、“我为妈妈做件事”、“猜猜他是谁”、“秋天在哪里”、“凉拌菜打比拼”……作文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神奇的小魔术……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2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才能“薄发”。靠课堂中的有限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应当让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有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读喜爱的书。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教学中我适时向学生荐书,引导学生选书,指导学生品书,利用《亲近母语》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阅读活动,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如:“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读书笔记展”、“好书大家看”等等,营造“书香班级”氛围,以积累语言材料和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经过努力,我不光在课堂作文中看到阅读带来的可喜效果,甚至发现一部分学生已开始自觉写作,有的学生根据寓言改编成童话故事《尝尝狗的》,有的续写故事《鲁西西到我家》,有的直接创作小诗、童话、科幻故事,……

三、善“善”就是“善写”

我认为“善写”应包括会用恰当的文字语言表达(即会写)和会修改。

1 会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不管是选材、立意,还是结构、语言,只要是学生写自己的东西,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哪怕有时在老师看来是那么幼稚可笑,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当然为了学生扎实的作文基础,规范性的训练还是有必要的。

(1)以说促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笔者认为这可能是“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少,缺少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一般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同时经常在课前三分钟时间安排各种主题的小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2)提倡模仿。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如班级中我设计的“我写的诗”专栏主要就提倡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模仿技巧。当然我们必需强调模仿时还要有所创新,张扬个性。

友善的交谈范文2

【关键词】意境 中学山水画教学 三远 意境程式

在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一直为明文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具体表现为中国画的赏析和实践创作,这是由我国的教育环境和中国画自身具有的某些特点共同决定的。但在各地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国画的教学开展总是很不理想,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决策部门以及理论研究者的重视。

从我国的教育环境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画作为中国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可以体悟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不管是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还是针对学生艺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国画都应在我国的中学基础教育中占有相应的份额,它理应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普遍关注。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因中国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我们中学阶段基础美术教育课时量又十分有限,故而我们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应该选择山水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作为重、难点和突破口。这缘于中学生的造型能力有限,在用笔墨表达花鸟、人物等对造型能力要求过高的对象时往往勉为其难,山水画在造型上的要求则并不算太高,且在山水画的教学过程中也最容易让受教育者体会“笔墨”本身的审美意趣。再者,山水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对我国民族性格形成产生过很大影响。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庄子则曾表示过自己愿做江河湖海间的一只曳尾之龟,而谢绝了楚王要其入朝为官的邀请。而意境应该说是山水画构图以及画意营造的目的所在,自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先不妨对我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从逻辑的角度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说的发展构成了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意境(或境界)说在唐代便已经诞生,甚至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按一般的观点,“意”指作品中所写的“情意”,“境”指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刘任萍在《境界论及其称谓的来源》一文中曾云:“‘境界’之含义实合‘意’与‘境’二者而成。”萧遥天在其《语文小论》中也曾以为“境界”即“意境”之意。我们先看“境界”在唐代美学文献中的具体表现。

王昌龄在《诗格》中最早提出“境”的美学范畴。例如他说:“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他还把“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他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叶朗认为,这实际上是对诗歌描绘对象的分类。“物境”是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是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是指内心意识的境界。显然,这里的“意境”和我们现在所指的意境说(或境界说)的“意境”并非一个概念。此处的“意境”只是“境”的一种。而我们所指的“意境”是“意”与“境”(包括王昌龄说的“物境”、“情境”、“意境”)的契合。但是,我们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了王昌龄已经注重把“境”与“思”合二为一进行思考,所谓“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或“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或“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正表明了他对意境说的独特见解。“境”与“思”的结合基本上等同于今天的“境界”说。而其后的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则对意境的不同类型作了不同十分细致的区分,叶朗在对其解读后指出《二十四诗品》“在意境说(境界说)发展史(美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也不在于它区分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而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共同的美学本质。”他并且指出意境的美学本质表现为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必须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此种观点很有见地,也很有代表性。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境界”主要体现为:

1.“意”(主观情感)和“境”(自然景物)的交融为一;

2.“意”和“境”的超越性,艺术作品中的情与景必须升华超越才能体现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宇宙本体和生命。

意境说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理应受到教学组织者的重视。当然,在中学基础美术教育过程中,想要使学生理解意境的美学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转化,而意境说的精义也正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目标实施的方向。我们若要在“意境”说的视野下对教学进行有效组织,无疑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思想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至于具体教学策略的制定,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步骤:

其一,组织好传统山水画赏析课程的教学。对古典山水作品的欣赏是切入教学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们领悟中国山水画艺术中笔墨本身的形式美感以及画面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画中线条的表现力与用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趣味,这是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重要层面。缘于笔墨本身也是中国山水艺术意境营造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笔墨进行有针对性地欣赏。

中国山水画总是形象地为读者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只有在欣赏中才能体会中国画与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同构关系。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让学生在画面中捕捉诗意显然有助于我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地转化。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艺术都有明显的意境表现,但意境在中国山水诗、山水画中的显示比任何其他题材的诗与画都要充分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境可以说是山水诗、山水画的经验总结。因而,我们在赏析课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表现不同形式的空间感。空间感是意境表现的重要手段,而空间感则体现在“远”的描绘上。中国山水画家们总热衷于表现画面的“远”,宋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我们不难看出郭熙对山水画中三种类型“远”的分析是在意境的层面上展开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现简单的“三远”式构图应该说并无太大的难度。“三远”式构图是中国山水画最主要的画面构造图式,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三,学会意境程式的合理运用。中国画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语言表现形式,上面说的“三远”式构图就带有很强的程式化特征。与其他画种不同,中国画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意境程式。比如,画人们通常以空旷的河面上的一叶孤舟来表现孤寂的意境,以残松偃卧以及老者的形象表现高古的意境。而画史中的一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事例更给我们以生动的启发。宋徽宗主持的翰林图画院曾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一个考题,一般人往往取远景,通过孤舟泊岸、水鸟栖息于船舷之上来表现舟中无人,一片寂静的气氛。而善画者则取一近景,画一舟人于船尾酣然入睡,竹笛横置身上。这样的艺术处理以舟人来强调“无人”,因出乎常人的意想而成佳局。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精妙之处,画面充满“境外之境”、“象外之象”,使无景处皆成妙境。

这样类似的意境程式还有“怀古”、“遁世”、“闲适”等等,不胜枚举。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些意境程式会使我们的教学既生动又便于操作。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更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笔者认为,在中学基础美术教育国画教学中,若在意境的理论高度上以山水画为主要教授内容,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应该取得不错的效果。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还需更多的从业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才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65,273,273,276.

[2]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3][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转引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424.

友善的交谈范文3

    关键词:哈蟆油、中国林蛙、主要成分、主要功效、药用、食补、美容、长白山哈蟆油软胶囊工艺、研发、产业化

    一、概述

    哈蟆油(Oviductus Ranae)为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的干燥输卵管,又称林蛙油、田鸡油、哈什蟆油、哈士蟆油等。中国林蛙(Rang temporarieschensinertsis David)是中国东北长白山脉东部山区特产,纯野生动物,亦被称为长白山哈士蟆、雪蛤、蛤蟆。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所具备的生长发育特征可简单概括为:凝山林精气、饮清泉甘露、食百种昆虫、潜冰水冬眠、历三载霜雪而成。这一独有的生长发育特征,使其雌性成蛙的输卵管具有较高的药用、滋补和美容

    价值。2004年5月,经国家质检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国家标准》正式确定: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是以原生态条件下自然放养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为唯一原动物,精取其雌蛙的输卵管,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规范加工制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哈蟆油,有自然界“生命力之冠”之称。

    长白山哈蟆油主要成分:富含蛋白质占总量的 56.3%,纯蛋白质含量为40.7%,只有4%的脂肪,含有17雌二醇、睾酮、孕酮等4 种激素、维生素A、B、C、D 、E等9 种维生素、含有铁、钾、钠、镁、锌、锰、硒等13 种微量元素和 18 种氨基酸,其所它体内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生长 30 年野山参的 3 倍,经济价值是东北红参的 13 倍。中国林蛙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珍”(参、翅、骨、肚、蒿、掌、蟆、筋),“四大山珍”(熊掌、哈什蟆、飞龙、猴头)和“东北新三宝”(哈什蟆、红景天、不老草)之列,被医学界称作为“绿色保健软黄金”。

    长白山哈蟆油主要功效: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延缓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抗癌辅助作用,增强性功能、 降血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蛙油中含有大量消炎、抗菌防腐的复合多肽,这种物质能保持皮肤的胶原蛋白,使皮肤细胞内外水分保持平衡,保持肌肤光洁、细嫩、减皱有光泽增加弹性、养颜润肤,延长青春期的显着作用;另外,如果有冻疮、脚气、水火烫伤,蛙油外敷也有治疗作用。蛙油是一种兼具药用、食补、美容的高级营养品。

    适应人群:商务智士、政界要员、进取学子、司机、长途旅行者及疲劳者; 贫血、先天体质虚弱、年老体质早衰者; 孕妇补充营养及产后缺乳,更年期妇女; 思虑过度、心神失养、烦燥、夜睡不佳,失眠多梦者; 大病后、大手术后、功能失调者; 肺虚久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症等引起的哮喘者; 对需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可迅速补充高蛋白,增加白细胞恢复体力.

    生态保护功能: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在维特森林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试,一般每只林蛙每天可捕食各类昆虫 50~120只,多至300只,在所食昆虫中绝大部分为有害昆虫,如时虫甲、夜蛾幼虫、树粉蝶幼虫、尺蠖和叶蜂等农业上有名的害虫。因此,人类把林蛙称为森林的"卫土"、农业的“良友”。此外林蛙还采食传播疾病的动物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蝇、蛞蝓等。更有意义的是中国林蛙在完成生殖开始上陆地生活的时候,正是昆虫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昆虫的休眠期,也正是林蛙的冬眠期,因此,它对控制昆虫的大量发生发展进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长白山哈蟆油软胶囊工艺开发研究

    1 仪器、设备与材料

    1.2 主要原材料:中药材蛤蟆油

    2 方法与结果

    2.1 蛤蟆油软胶囊工艺流程:

    添加剂

   

    蛤蟆油精选溶胀冷冻干燥超微粉碎调剂乳化均质脱气

    灭菌压丸干燥装瓶装盒成品

   

    明胶胶液制备

    2.2 结果

    经科学组方,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制剂先进技术研制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哈蟆油软胶囊制品,应用饿有效率达100%,显效率达95%以上,并具有远期疗效的重要特点。

    现代药理学证明:蛤士蟆油有抗运动失调抗疲劳等作用。

    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人口服10g哈士蟆油软胶囊迅速吸收,服后0.5—1hr,在血浆中达到最大峰值,人体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可由传统服法的10%提高到90%以上,本品半衰期约10hr,因此一日二次,即能保持相当高的血药浓度。

    三、产业化研究

    1、市场预测

    目前,林蛙系列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桦甸每年有100多吨哈蟆油销往南方,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等国。试想12亿人口中,1%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服10g哈蟆油,一年需哈蟆油近100T,可以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长白山哈蟆油软胶囊作为治疗与保健功效显着的新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探讨意义深远,产业化前景、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经济效益分析

    哈蟆油软胶囊产业化后,预计年生产规模按120万瓶计算,年销售额10560万元,利税5068万元,并具有较大出口创汇潜力,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2] 中国林蛙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3] 林蛙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杂志 2010

友善的交谈范文4

一、师生互动。奏晌和谐乐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长期以来,师生之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沟通,而变得呆板严肃:教师的权威至高无上,学生被动接受。今天,我们越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带来教学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建构,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师起“主导”作用,促使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用心去阅读文本。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文本,深度参与,去思考、质疑、查阅、创造,而决不停留在抄写教参、教案上已设计好的内容,去讲解。如读了《春芽》,我享受美丽春天的同时,也更加热爱春天,读了《父亲的菜园》,我仿佛看到父亲辛勤劳作,不辞辛苦,是多么伟大。读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深深地被草原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未知的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教师要用自己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视野,以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的阅读,更好地预测学生阅读的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互动的进行。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介入与文本的对话。

师生平等对话,它更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围绕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并着力构建对话过程,如设计有价值的平等对话的话题:“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激情朗诵课文吗?”“哪段话让你感动?”“你有哪些独特的感想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教师要认真倾听,以欣赏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不吝惜激励性的表扬,如“你读得真好,大家都很欣赏你!”“你回答问题准确,老师为你骄傲!”“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真诚的鼓励是教学前进的动力,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的思维互动,对话才能持续深入,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师生生命力得到共同焕发的过程。

二、生生互动。提升和谐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蜻蜒和蚂蚁》一课时,我准备了蜻蜒和蚂蚁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期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蜻蜓和蚂蚁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蜻蜒贪玩不爱劳动,蚂蚁好言相劝,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续写《蜻蜓和蚂蚁》的故事时,得心应手,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有趣。

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这种生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如教《亡羊补牢》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课文中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你收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很激烈,相机做出了回答:“养羊人丢了两次羊。”“如果养羊人听邻居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我表扬学生爱动脑,思维敏捷。我相机质疑:“同学们还有问题想问吗?”有一名同学举手问:“老师能不能一只羊也不丢呢?非得丢了羊才补羊圈吗?我看他家羊很少,丢了怪可惜的。”这个问题的提出令我意想不到。我说:“同学们,谁能替养羊人想个办法,让他家一只羊都不丢?”学生们纷纷发言:“养羊人经常检查羊圈是否破了,就不会丢了。筑高墙、在羊圈门口下套子把狼套住、拿猎枪把狼打死、在羊圈周围挖陷阱等等。”在互动中,彰显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师生互动,与教育资源和谐共享。

在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多媒体教室,边看录像边欣赏歌曲,同时师生进行了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代讲。用高亢的旋律,感受到了辽阔草原的美。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可以促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学生也喜欢美美地读文、美美地理解,给学生感受美的条件,让她们在美的乐曲中去美读、品读,赏析,感受语文的绚丽瑰宝。边看录像边体会词语的意思有益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比如说:风吹绿草、彩蝶纷飞牛羊好像珍珠、毡包就像白莲花等等,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还能想象出不同的比喻句。如:“风吹绿草就像绿色的波浪”、“毡包就像降落伞”、“毡包就象大蘑菇”等优美的句子。

友善的交谈范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语文;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的宗旨和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主,要求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尊重每一位学生,并一视同仁,以仁爱的心态善待每一位学子。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并且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核心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基础识字学词方法,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语文学习思想,进而获得整体的学习方法。如今,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进步,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关注,并对其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模式中的初中Z文课程,都是教师单纯的内容讲解,并没有给予学生探究和研习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想法和追求。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充分的表现和探讨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仅仅依赖于教师的全力讲解,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这种灌输式的教学相反,探究式教学要求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并作为教学的主体,由老师作为指导人,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并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改善语文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这门课程,是门文学性较强的学科,没有通过合理的探讨和研究,很难真正学懂并掌握其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出初中语文当堂课的问题诱导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寻求答案,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释放他们的思维和遐想空间。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探索、搜集以及实践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初中语文的知识会更加神往,不断苛求新的课堂教学挑战和创新,并且会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了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如,对于《童趣》的讲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童年时候的乐趣有哪些呢?又有哪些让你不能忘记呢?然后让大家进行自主讨论和分享,提高教学活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全面融合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忽略了学生在这门课上的能动性,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和想法,另一方面也对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阻碍。探究式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并彻底改善了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在无形中也形成了科学的激励制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想和潜力,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只有在探究式教学的深入落实中,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才能有大的跨越和发展。因此,探究式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领域是时势的需要。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以提出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应该用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并把问题贯穿于课程进行的全程中,从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程进行的时候,教师要用指导人的角色上积极引导,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思考,并且在学生产生不解或迷茫的时候进行解释,以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不断地转变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讨能力。在学习《丑小鸭》的时候,可以带领大家展开想象,描述自己知道的丑小鸭故事内容,并试着去讲述一些其他的童话故事,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以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为主体,与学生一起操作实践

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一定的整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融合探究式教学的思维和模式,对课程的教学情景、任务和内容进行选择整理,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预想一切课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的猜想和问题,从而保证语文课程开展的条理性。在讲述《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必然会对这件“新装”产生较多的疑惑和问题,如果直接简单地解开这一谜题,会使整体的教学过程变得十分乏味,为此,教师不妨开篇让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皇帝的新装到底在哪里,进而开展深层次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要想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语文科目的问题出发,多层次地开展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求感,最终改善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友善的交谈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技能实训;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应用也更加广泛,在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教师要把中职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任务,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数控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部分教师对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计划上也没有正确的实施计划,往往是用师资决定课程,造成课程分布不合理或课程内容混乱的现象。

其次,教师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当代企业的实际要求。以数控加工刀具为例,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力度还不够,其教学方式也仍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2.数控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数控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也造成了数控专业师资力量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不仅如此,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还体现在缺少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特别是缺少既熟悉企业发展与生产的实际状况,又能发挥教学职能的“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3.实践教学重点错误

当代企业不仅需要能熟练操控数控机床的基础性人才,还需要能掌握数控加工工艺、CAD/CAM、编程与故障检修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若要达到以上标准,仅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很多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然只集中在数控机床的操作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在实际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实训技能的培养,致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严重脱离。

二、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改善策略

1.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数控知识的讲解中先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再向学生展示本校数控专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或者是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各种成绩,以此用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其次,向学生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待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后,再采用现场观察讲解法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数控维修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设备,并结合视频的形式,介绍设备的外部结构和使用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认知过程会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高对数控知识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一,建设金属加工实训基地。先进的制造技术离不开对传统金属加工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现代创造技术是由传统技术过渡而来,数控机床的自动化运用,离不开传统技术中的车、刨、磨等加工技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控加工人员,如果没在传统技术上打下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基础,便不会正确掌握刀具角度知识、切削的合理用量与科学的制造工艺,与企业的需求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知识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传统金属加工能力的培养。

其二,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编程能力与数控加工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目的除了获取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就业。由于中职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实在的帮助。其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第一,在技能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较为实用的数控技能,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符合当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第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职业性格特点,具体、准确地分析每个学生性格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此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以后的职业道路。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当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与学生共同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从而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

第四,在学生掌握了数控知识与数控技能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应聘时的谈话技巧,避免让学生成为重成绩轻实用的学习机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以外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型的综合性人才。

中职院校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改变教学理念,重新分配专业课程的比例,着重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并不断拓展实践教学途径与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数控技术人才,使我国机械制造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