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麦冬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麦冬的作用

麦冬的作用范文1

1、养阴润肺:养阴的功效是麦冬一个突出的作用,对于日常熬夜或是内火所致的口干舌燥以及心悸失眠等阴虚症状,用麦冬泡水喝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增强免疫:药理研究表明,麦冬中的成分麦冬多糖可增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因而有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的作用,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3、降低血糖:研究显示,麦冬还有一定的降糖作用,这主要得益于麦冬具有调节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以促进体内肝糖原的合成,起到降血糖作用。

4、保护心血管:药理研究显示,麦冬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大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文章屋网 )

麦冬的作用范文2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63-0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使其备受关注。如何对冠心病的发生进行预测,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巨大挑战。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高龄等之外,一些新的危险因素正逐渐被发现。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主动脉脉压差增大,且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1-2]。本研究通过冠脉造影时直接测量主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方法,探讨主动脉脉压差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400例,年龄38-79岁,平均(60±9.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分为2组,冠脉正常组(狭窄﹤50%或正常)160例,其中男68例,女92例;冠脉狭窄组(至少存在1支血管内径狭窄≥50%)240例,其中男170例,女70例,冠脉狭窄组按累及冠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5)、2支病变组(83)、多支病变组(8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自身免疫病、肾脏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患者。

1.2研究方法

1.3 血清学指标 对所有入组患者第二天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3ml送检,离心取血清,采用日本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总胆红素(TBIL)、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水平。

1.4 冠脉造影术 由心内科专业医师进行冠脉造影操作,造影路径由术者经验选择,送入导管分别进行左右冠脉造影,通过多投照确定冠脉情况并记录冠脉造影结果。造影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介入医师评定,以各投照中病变的最大狭窄程度作为病变狭窄程度。CAD诊断标准:冠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内径狭窄50%。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中有一支狭窄者归为单支病变组;两支有病变者归为双支病变组;三支均有病变者归为多支病变组。对于左主干(LM)病变者,无论LAD及LCX有无病变,均归为双支病变组;若同时合并RCA病变者归为三支病变组,三支及三支以上病变者均归为多支病变组。

冠脉造影术中进行有创主动脉血压测量,待造影结束后将造影导管撤至主动脉根部,待血压波形稳定后测量主动脉血压值。取连续10个心动周期的压力波形最高点数值的平均值为主动脉收缩压(SBP),取连续10个心动周期的压力波形最低点数值的平均值为主动脉舒张压(DBP),PP值=SBP—DBP。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I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板均数间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不同参数间相关性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AD组与非CAD组患者比较 与非CAD组相比,CAD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增大(P

2.2 不同冠脉支数组患者检测指标变化 多支病变组与其他三组比较TBIL水平偏低,LDL-C、UA、LPa、APOB/APOA1、PP明显增高(P

2.3 无须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 分别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DL-C,UA,LPa,APOB/APOA1,PP为自变量,以组别及病变数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PP是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3 讨论

正常状态下,主动脉可以缓冲左心室射血产生的能量波动和压力波动,其动脉扩张性降低的主要表现为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因为压力波形的发生部位据升主动脉较近,结果增加了主动脉和心室收缩力,降低了舒张压力。主动脉缓冲功能的降低可导致收缩压水平升高,舒张压水平降低,PP增大,这是主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的信号[3]。脉压增宽可导致动脉血管的牵拉力增大,加快弹力纤维的退行性变及断裂,促进内皮功能障碍,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诱导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使冠脉微小动脉重构,降低冠脉血流储备[4]。从病理生理角度看,主动脉血压的变化才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

临床工作中,测量血压的方法有无创肱动脉外周测量及有创的主动脉测量两种方法。由于传统的外周测量方法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心动脉血压可以准确表达实际血压变化。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PP作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的价值由于收缩压及舒张压。Frankin等[5]研究进一步指出:与其他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血糖、肌酐、BMI)相比,PP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指标。Zakopoulos[6]等评价了1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病变而无高血压的患者P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颈动脉病变和左室质量指数的关系,结果表示PP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最佳的预测因子。本研究对PP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发现PP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各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PP是冠心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之,主动脉脉压差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尤其在多支病变患者增高明显,可以对冠心病及严重程度进行预测,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Philipper F,Chemaly E,Blacher J,el al Aortic pulse pressure and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ercutance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candidate[J] AM J Hypertents 2002,15(8):672-677

[2] 马志敏,陈喆,杨毅,等 导管测量的中心动脉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18(3):138-141

[3] MiwaY,Tsushima,M,Arima H ,et al Pulse pressur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the progression of aortic wall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trolled hyperlipidemia[J] Hypertension,2004,43(3):536-540

[4] McEniery CM,Wallace S,Mackenzie IS,et al Endothelial function isassociated with pulse pressure, pulse wave velocity,and augmentation index in healthy humans[J] Hypertension,2006,48(4):602-608

麦冬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卡维地洛 抗氧化剂 细胞增殖 兔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arvedilol on antioxidation and activation of PCAN and NFκB on atherosclerosis.MethodsTwentyfour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group, highfat diet group and cavediloltreated group, with eight rabbits in each group. All the rabbits were fed for 10 weeks.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experi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triglyceride and cholesterol were measured by enzymatic method, of serum SOD by xanthine oxidative technique, and of serum MDA by thiobarbituric acid method. Expression of the PCAN and NFκBp65 in the vascular wall was det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Results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rabbits, the levels of serum triglyceride and cholesterol of the highfat diet and cavediloltreated were extremely high (F=146.25,287.83; q=14.76-20.75; P0.05). Lowlevel serum SOD and highlevel serum MDA were noticed in highfat diet rabbits. In highfat diet group, SO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group, and MDA was higher; in cavediloltreated group, SOD was higher, and MDA was lower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F=21.65,75.64; q=4.98-24.29; P

[KEY WORDS] atherosclerosis; carvedilol; antioxidants; cell proliferation; rabbits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性病理表现,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氧化损伤是AS病变过程中核心环节,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是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直接原因。卡维地洛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除具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外,还有α1受体阻断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卡维地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这使其在抗AS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加免疫损伤内皮的方法诱发家兔AS模型,观察卡维地洛对AS病变过程中脂质过氧化损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因子kappaBp65(NFκBp65)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述其抗AS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AS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和试剂

卡维地洛(金洛)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1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PCNA和NFκBp65及相关SP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主要仪器

上海精密仪器厂721型分光光度计,美国Lambert公司石蜡切片机,日本Olympus公司显微照相装置,德国欧波同公司VIDAS 21图像分析系统。

1.3 实验动物分组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购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合格证号:医动字第19025号),体质量(2.50±0.25)kg,分笼饲养,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卡维地洛组,每组8只。

1.4 模型的制备及药物干预

家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高脂组和卡维地洛组均一次性经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清蛋白250 mg/kg,然后均行高脂饮食。高脂饲料配方为:1 g胆固醇+5 g猪油+94 g普通饲料。另外,卡维地洛组每日清晨行卡维地洛10 mg/kg灌胃。正常组行普通饲料喂养(100 mg/d)。各组家兔共喂养10周。

1.5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测定

喂养10周后,各组动物分别行250 g/L乌拉坦(4 mL/kg)腹腔麻醉,沿胸骨正中线纵向剖开胸腔暴露心脏,直视下行右心室穿刺抽血,酶法检测各组家兔的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SOD,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各操作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6 局部病理标本的取材及检测

全血采集完毕后气胸处死动物,游离主动脉至髂总动脉分叉处,仔细清除血管壁脂肪及结缔组织,纵向剖开血管壁暴露内膜表面,铺平。高脂组、卡维地洛组在主动脉弓病变处取材,大小约1.0 cm×0.5 cm,正常组亦在主动脉弓处取材,其大小也约1.0 cm×0.5 cm,分别放入100 g/L中性多聚甲醛中固定,并逐步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成蜡块。每一标本连续切片两张,分别行PCNA及NFκBp65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采用SP法,DAB显色,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PCNA及NFκBp65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内,VIDAS 21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一定面积阳性信号值和阳性信号平均吸光度,并计算二者乘积,即积分吸光度。测定时每一病理切片在高倍镜下随机取10个视野,取其平均值。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表示,用SPSS 11.5进行方差分析,变量间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2.1 各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比较

高脂组、卡维地洛组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46.25、287.83,q=14.76~20.75,P0.05)。见表1。

2.2 各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比较

高脂组SOD活性较正常组明显降低,MDA明显增加,而卡维地洛组SOD较高脂组则有所升高,MDA有所降低,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21.65、75.64,q=4.98~24.29,P

2.3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PCNA和NFκBp65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染成棕褐色,正常组阳性着色很少见。高脂组PCNA和NFκBp65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内膜及中膜靠近内膜处,较正常组和卡维地洛组明显增多,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426.12、521.38,q=56.15~75.87,P

3 讨

AS为一较为复杂的病理学进程,其核心机制为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壁,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是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直接原因。卡维地洛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应,因此在抑制AS病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1 卡维地洛对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AS病变形成的一个常见原因即为高脂血症,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卡维地洛对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无明显影响,说明其抗AS作用不是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实现的。SOD与MDA是反映AS进展过程中氧化损伤的可靠指标。SOD是体内维持氧自由基产生与灭活的主要酶类,是清除氧自由基的“清道夫”;MDA是脂质过氧化生成的一种醛基,AS时其在血液中含量直接反映出氧化损伤的程度。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S病变过程中存在脂质过氧化现象,而卡维地洛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应。目前的研究表明,卡维地洛抗氧化作用的活性部位为其分子结构上的咔唑基,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主要表现为:①抑制内源性抗氧化剂Vit E和谷胱甘肽的清除;②与细胞膜上的Fe3+螯合,从而阻止由DHF/Fe3+ADP和Fe/Vit C介导的氧自由基产生及其所致细胞膜上LDL氧化[1];③作用于膜磷脂,降低膜对自由基的亲和性,并能镶嵌在脂质双层膜较深的位点上,使咔唑基接近脂质氧化的非饱和脂肪酸侧链的位点,从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此外,卡维地洛的代谢产物(SB211475和SB209995)抗氧化作用是卡维地洛的30~80倍,是Vit E的1 000~10 000倍[2]。

3.2 卡维地洛对PCNA和NFκBp65表达的影响

PCNA又称周期素,主要表达于处在增殖状态的细胞。细胞周期受控于PCNA,它作为生长因子的感受器,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结合为外源信号的整合器,诱导蛋白磷酸化,从而调控细胞周期进程[3]。NFκB是将信息从胞浆传至胞核引起相应基因表达的重要的转录因子,它是由多肽链p65和p50蛋白亚基构成的二聚体,包括p50二聚体、p65二聚体和p50p65异源二聚体,主要发挥生理作用的是p50p65异源二聚体[4]。本实验即通过检测NFκBp65以明确AS病变中NFκB的活化程度。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NFκB位于细胞质中,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如细胞因子、磷脂、脂糖、病毒、植物凝集素刺激时,在蛋白激酶核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IkB发生磷酸化,从NFκB二聚体上解离暴露p50单靶的核定位信号,NFκB得以激活,并移位入细胞核,与DNA链上调控众多因子转录的启动位点特异结合,启动基因转录[5]。有研究表明,在有丝分裂原(AngⅡ、FGF等)诱发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存在蛋白激酶C(PKC)NFκB信号转导通路,NFκB活化后可以结合在细胞cyclinD1的启动子而激活其转录,从而介导平滑肌细胞的增殖[6]。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NFκBp65与PCNA呈正相关,也说明了NFκB可介导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卡维地洛抑制NFκB活化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有关。HINZ等[7]研究发现,氧自由基可使IkB磷酸化降解而游离出NFκB进入核内,从而发挥其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卡维地洛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AS病变过程中氧化损伤所释放的氧自由基,进而阻断其NFκB的活化,由此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之,卡维地洛抗AS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抑制AS病变过程中的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阻断NFκB的活化,进而阻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参考文献

[1]OLIVERA P J, COXITO P M, RELO A P,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carvedilol in the highconductance state of the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J]. Eur J Pharmacol,2001,412(3):231237. [2]OETTL K, GREILBERGER J, ZANGGERR K, et al. Radicalscavenging and ironchelating properties of carvedilol,an antihypertensive drug with antioxiditive activity [J]. Biochem Pharmacal, 2001,62(2):241248.

[3]RANGANNA K, YATSU F M, HAYES B E, et al. Butyrate inhibit proliferationinduce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expression (PCNA) in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 Mol Cell Biochem, 2000,205(1/2):149.

[4]RITCHIE M E. Nuclear factor  κB is selectively and markedly activated in human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J]. Circulation, 1998,98:17071713.

[5]GUTTRIDGE D C, ALBANESE C, REUTHER J Y, et al. NFkappa B controls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cyclinD1 [J]. Mol Cell Biol, 1999,19(8):57855789.

麦冬的作用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住院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方法,制定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措施。结果: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4.50%降至活动后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现状,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助意识,创建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

关键词 品管圈;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58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穿刺次数、操作方便、易于固定、方便患者活动,能有效满足临床输液、输血等治疗及抢救需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1]。目前,我科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已占输液治疗患者的80%以上。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很多使用留置针的患者,还没有达到正常使用时间就出现了静脉炎症状,这不仅造成了浪费,更给患者造成生理、精神上的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2012年我院护理部引进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全院各科室广泛开展,我科将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获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是心力衰竭专科病房,共有床位数41张,护士18名。于2013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10名。平均年龄30岁。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4人。成立后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培训。经过召开圈会,收集了圈名、圈徽设计方案8例,经投票,最终将“新希望圈”设为圈名,并设有圈徽,寓意: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和无私奉献给心脏新的希望,为心脏注入新的活力,让衰弱的心重新充满力量、跳动起来。

1.2方法

1.2.1主题选定品管圈全体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冠以“动词+名词+衡量指标”的提案形式,圈长统计归类后将备选主题进行排序。每位成员根据上级对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维度对所有备选主题进行量化评价。好5分,一般3分,差1分,选取得分最高的为本次主题。最后确立“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本次的主题。

1.2.2计划拟定根据品管圈的10个步骤的内容,遵照PDCA循环法,确定各个步骤的时间长度,每一个步骤都有负责人,绘制时间甘特图,本次品管圈的活动周期为25周。

1.2.3现况把握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3年7月份上半月入住我科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25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24.5%。绘制出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柏拉图见图1。

1.2.4目标设定 经过QCC小组讨论,依据目标设定原则,根据公式,目标值 =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得出目标值为15.44%,改善幅度为:37.10%。

1.2.5解析

1.2.5.1全面原因解析此阶段,全员再次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人员、方法、环境和物品等方面分析,对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进行因果分析,绘制特性要因分析图(鱼骨图),见图2。

1.2.5.2要因选定对提出的每项要因进行打分,运用1,3,5打分法,12名组员全部参与评分,根据8/2原则[2],选定前总分48分以上的为最高要因,共5项。

1.2.5.3真因验证回顾现状把握阶段,验证最高要因是否真的影响本科室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最终确认操作不规范,保护膜密闭不良,机械性损伤,留置针相关知识宣教指导不到位为4大真因。

1.2.6对策拟定针对查找分析出来的真因,运用对策系统图,逐一分析,拟定对策。依据可

行性、重要性、经济性为评价指标,运用1,3,5打分法,将选定措施进行同类项合并,最终确定4个对策群组:(1)规范留置针操作流程及护士操作行为。(2)保持留置针透明保护膜密闭状态。(3)加强对患者安全使用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4)避免机械性损伤。

1.2.7对策实施与评价根据PDCA原则进行临床实施及效果核查。

1.2.7.1规范留置针操作流程及护士操作行为(1)制定从患者准备、血管评估及操作步骤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培训护士掌握并严格执行。(2)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范围≥8 cm[3],消毒后不再进行穿刺部位触诊,除非会继续消毒,皮肤上的消毒剂应充分自然风干;对接头进行消毒时要有一定的摩擦力,使附着在接头粗糙表面的微生物去除,并待接头上的消毒剂充分风干后再与输液器连接。(3)正确维护导管。使用前及封管时必须检查回血,确保导管在血管内。(4)严格依据产品说明书要求按时更换留置针。

1.2.7.2保持留置针局部透明敷料封闭的密闭状态粘贴透明敷料时应使穿刺点位于敷料中间,并将透明敷料内空气全部驱除。随时观察,严格保持透明敷料内的无菌、清洁、干燥,及时发现松动、翘边、渗血、渗液、污染等问题并立即更换,特别强调更换透明敷料前应向留置针穿刺时一样进行严格的皮肤消毒[4]。

1.2.7.3合理选择血管,避免穿刺时对血管和局部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穿刺前严格评估血管[5],避免在关节处穿刺及穿刺时反复皮下探测。长期留针者应有计划地使用血管。制作输液固定手板,对依从性差的患者予以有效固定,避免因肢体过度活动导致穿刺点的渗血渗液及局部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1.2.7.4加强对患者安全使用留置针教育通过多样化宣教形式对患者进行安全使用留置针的教育指导。制作安全使用留置针宣教卡片、展板、PPT,通过宣教卡片、知识园地、视频团体卫教等教育形式,使患者及家属全面掌握安全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3评价指标在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的评价指标是使用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使用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监测期间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人次/监测期间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人次)×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有形成果2013年10月份下半月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101例,发生静脉炎的4例,改善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4.5%降低到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无形成果全体圈员从8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圈员运用品管手法能力,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均有提升。

3讨论

3.1运用品管手法可有效控制临床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时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等于为患者时刻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这对于病情变化迅速、随时需要接受抢救的心内科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维护,就会引发静脉炎,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困扰,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辅材消耗。针对这一问题,我科护士运用品管手法,通过有效地发现问题、探寻问题的根本原因,紧抓重点,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切实把留置针静脉输液管理落到实处,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形成改善现存问题的规范体系,对于控制静脉炎发生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由改善前24.51%降到改善后3.96%,说明使用品管圈法对降低使用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3.2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品管圈活动改变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惯性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增强了护士主人翁工作意识及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6]。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护士的自身潜能得到了充分展示,也使护士们认识到共同参与对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一位成员在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改善后效果远远超过了目标设定值,体现了在品管活动中,护士整体能力有了稳步提升,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品管圈活动是持续性的活动,在接下来要开展的品管活动中,将对圈能力有更深刻的认知,更好地运用品管手法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庆彦.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7,13(8):987-990.

[2]朱珠,周辉,张翔娣,等.品管圈活动在产妇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5-8.

[3]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04,20(5):62-63.

[4]王建荣,蔡虻,呼斌,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7-38.

[5]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8(19):126-127.

[6]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麦冬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蛛丝; 亚急性缺血; 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05-0901-04

Subacute Bloodstream Blockade Effect by Supercontraction of Spider Silk

LI Lianda1,ZHOU Xiaohui2,WU Limao2,HAN Lei3,LI Yikui1,WANG Wei2

(1.Xiyuan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91,China;

2.Pharmacy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uangzhou 310058,Zhejiang,China;

3.Pharmacy College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alian 106600,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tried to make a new models of subacute ischemic disease by new material-spider silk. Methods: Femoral artery of rats was blocked with spider silk to set up the subacute ischemic model. Observation on ligated femoral artery lasted 10 days. Blood flow, systolic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oxidatively modified proteins in serum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ligation. Meanwhile, hist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femoral artery at different times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 Results:We found that blood flow, systolic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femoral artery showed a descent tendency. Biochemical assay showed that oxidatively modified protei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first three days and reached peak on the 3rd da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a progressive procedure from partial to complete occlusion of lumen of blood vessel and there was possibility of recanalization at last in the occlusive vessel. Conclusion:A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gation by spider silk might be applied to models of subacute ischemic disease such as subacute femoral artery ischemia.

Keywords:spider silk; subacute ischemia; animal model

局部缺血,即局部区域血流供应不足,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血管腔内阻塞、腔外组织压迫、血管痉挛等),可以导致局部组织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表现[1],很多疾病如心肌缺血、糖尿病型小血管病以及Buerger’s综合征等均由此引发。近几十年来,局部血管急性阻断一直是建立局部缺血模型最常用的造模方法。但是,目前通常使用的丝线结扎法是一种急性实验方法,它所建立的模型用于评价慢性或亚急性等渐进性发展疾病并不是很理想。

蜘蛛,节肢动物,蛛形纲,蜘蛛目动物的统称。有3.5万多种,遍布于全世界。蜘蛛丝做为一种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具有特殊的蛋白质二级结构,该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力学特性。蜘蛛丝纤维是自然界力学性能最优良的天然纤维蛋白,所具有的强固性、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是其他人造纤维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蛛丝具有比钢丝更大的抗拉强度,与防弹材料Kevlar有着相同的数量级强度。由于其独特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缓慢的可降解性,使其成为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十分感兴趣的一类特殊生物材料[2],在组织工程支架及固缩材料上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此外,蛛丝如果与水充分接触,将会收缩至原长度的50%,同时其机械特性亦会发生显著改变,即强度下降但弹性却渐进性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超收缩现象”,已有学者[3]对超收缩现象的分子结构变化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正是由于蛛丝这种渐进性增强的弹性变化,决定了其有可能用于建立慢性或亚急性的局部缺血性疾病模型。

由此,笔者想到了采用具有超收缩特性的蛛丝为材料来结扎动脉血管,模拟冠脉的慢性缺血过程,从而为未来进一步将蛛丝应用于制作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进而动态观察其病理过程并进行机理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将蛛丝或人造蛛丝开发研制成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动物造模中所需的新型生物材料。

蜘蛛的种类很多,大腹圆蜘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加之其产丝的腹囊较大,产丝量较大,因此,本实验研究中以大腹圆蜘蛛作为选用的蜘蛛品种。蛛丝的种类很多,收缩性最强的一般认为是蜘蛛拖丝[4-8],所以,在本实验研究中,笔者应用大腹圆蜘蛛的拖丝探索了制作SD大鼠亚急性后肢缺血模型的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实验准备

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平均体重(180±30)g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按动物实验室标准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65±2)%;12h昼夜循环]饲养动物。标准动物饲料喂养,任意饮水。本实验中所用的SD大鼠购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用大腹圆蜘蛛(体重95~190mg)捕捉于杭州植物园,由浙江大学昆虫研究所鉴定。

1.2 动物模型的制作

在造模手术之前,在室温(23±2)℃和相对湿度(25±2)%条件下,用10cm×10cm的小塑料框架从5只大腹圆蜘蛛尾部将蛛丝盘绕下来,转动速度为1cm/s,该速度与蜘蛛在自然状态下吐丝结网的速度近似[9]。将10cm蜘蛛拖丝折叠5次而成一段2cm结扎用丝,备用。 大鼠在手术前晚禁食8h,手术当日采用45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给药。大鼠麻醉后于左后肢内侧皮肤切开一纵向切口,分离股动脉两侧伴行的股静脉及神经,彻底暴露股动脉。将蛛丝以适当的力度缠绕于造模组大鼠股动脉共10周,最终形成2mm长的结扎点。对照组大鼠暴露股动脉但不进行结扎操作。术后缝合切口并消毒,肌肉注射青霉素(25万U•kg-1•d-1),从手术当日起连续注射3天。

1.3 血流量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

于术前、结扎即刻、结扎后1、2、3、5、10、20、30min采用Biopac多导生理记录仪(型号:MP-150,美国Biopac system公司)及超声多普勒探头(型号:CBI-202,美国Triton Technology公司)记录股动脉血流。将连接换能器的探针插入股动脉结扎点远心端10mm处,测定股动脉压力。测量完毕拔出探针后,出血点用凝胶海绵压迫止血。

1.4 血清OMP的生化测定

于术前、手术即刻、术后1、2、3、5日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清OMP含量。其生化测定方法参照相关文献[10-13]。血清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则运用Lowry蛋白质定量法[14-16]。结果以nmol OMP/mg 蛋白质含量来表示。

1.5 组织化学染色

在造模手术后的第1、3、5、7、10天,每次随机选取6只大鼠(对照组2只,模型组4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切除结扎的后肢,立刻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静置24h。乙醇脱水,二甲苯清洗后用石蜡包埋,10μm切片,HE染色。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行ONE-WAY ANOVA分析。

2 结 果

2.1 蛛丝结扎股动脉所产生的阻断效果

见图1。可以观察到用蛛丝结扎大鼠股动脉后,股动脉的血流逐渐减少、血栓形成以及机化的过程。

A.结扎前;B.结扎即刻;C.结扎后3h;D.结扎后1天;E. 结扎后3天;F.结扎后5天;G.结扎后7天;H.结扎后10天。各图中,箭头1所示的均为蛛丝结扎部位,箭头2所示的均为近心端,箭头3所示的均是远心端。 以上各图显示了蛛丝结扎股动脉所产生的渐进过程与最终结果。 图A为未结扎股动脉,箭头1所示的为预期结扎部位。图B中股动脉刚刚被结扎,箭头1所示的是股动脉被蛛丝缠绕的部位。图C是结扎后3h的股动脉,从图中可看出,股动脉结扎部位下游,血流量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血流通过。图D 是结扎后1天的股动脉。在它的结扎部位下游,已经基本观察不到血流。图E~H中,结扎部位上端血栓慢慢形成,结扎部位下游已经检测不到任何血流。图G中在结扎点的上端,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已经凝固了的血栓。图H显示,手术后第10天。

图1 蛛丝结扎股动脉所产生的阻断效果

2.2 模型大鼠股动脉血流量

见图2。可以观察到用蛛丝结扎大鼠股动脉后的30min内,大鼠股动脉的血流量表现为缓慢的渐进性下降过程。

蛛丝结扎30min内,大鼠股动脉的血流量表现为缓慢的渐进性下降过程。

图2 模型大鼠股动脉血流量变化曲线(n=10)

2.3 模型大鼠股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见图3。可以观察到用蛛丝结扎大鼠股动脉后的30min内,大鼠股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表现为缓慢的渐进性下降过程。

蛛丝结扎30min内,大鼠股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表现为缓慢的渐进性下降过程。

图3 模型大鼠股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变化曲线(n=10)

2.4 血清OMP的变化

见图4。可以观察到用蛛丝结扎大鼠股动脉后,血清氧化修饰蛋白含量在手术后的前3天上升,3天后回落的情况。

血清氧化修饰蛋白含量在手术后的前3天上升,3天后下降。

图4 血清氧化修饰蛋白的生化检测结果(n=10)

2.5 大鼠股动脉HE染色

见图5 。可以观察到用蛛丝结扎后,股动脉从部分闭塞发展为完全闭塞的渐进过程。

A~E各图中,箭头1所指为股动脉管壁,箭头2所指为股动脉血管腔,箭头3所指为结扎蛛丝。以上各图显示了蛛丝结扎股动脉所产生的渐进过程与最终结果。A.结扎前的股动脉。图中见股动脉管壁清晰,未见白细胞浸润。B.结扎后1天的股动脉。由图可见在蛛丝和血管壁之间存在大量的白细胞。C.结扎后3天的股动脉。可见在股动脉结扎部位附近的血管腔内,白细胞和红细胞聚集并阻塞管腔。表示蛛丝结扎处形成的血栓,白细胞占有很大的比例。D.结扎后5天的股动脉。由图可见,结扎部位分布着大量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将血管管腔几乎完全阻塞。表示阻塞管腔的红细胞与白细胞夹杂的血栓,表示残存的管腔(这并不表示股动脉存在畅通的血流)。E.结扎后10天的股动脉。由图可见,血管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闭塞之后,血栓(表示的部分)出现再通现象,有一部分的血管管腔再次形成(表示的部分),但这时活体状态下的股动脉仍不存在畅通的血流。

图5 大鼠股动脉的HE染色

3 讨 论

蛛丝有着非常卓越的弹性和自收缩性能。古代的中医外科医师使用蛛丝来结扎切除病人皮肤表面的赘生物,其可以有效并且毫无痛苦地产生7~10天持久的慢性切割作用,疗效确切。因此,本研究以10天作为观察周期,利用蛛丝特异的自收缩特性制作股动脉结扎致缺血动物模型。

目前的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大多只适用于急性缺血和急性缺血再灌注实验研究。这些缺血模型普遍存在局限性,原因在于大多数缺血模型动物都会非常快速的建立起有效的侧枝循环,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血液的正常灌注[17]。所以有学者认为简单的结扎股动脉或者髂动脉并不能造成肢体局部充分的缺血[18]。正因为如此,动物的急性后肢缺血模型和临床上人类肢体的慢性局部缺血疾病之间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好。相反地,亚急性或慢性的缺血过程可能更接近于临床。

本实验中明确地观察到了蛛丝对血管的亚急性机械结扎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与组织结构异常。笔者的观察证实:用蛛丝结扎血管、阻断局部血流是有效的,血压和血流量都呈现出亚急性的下降过程。在结扎即刻,血管即开始出现比较缓慢的、渐进而明确的狭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持续大约30min。之后,由于血流量已下降到较低水平,因此不再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1~10天,HE染色显示出结扎血管逐渐呈现出完全闭塞的状态,并逐渐形成血栓以及血栓的再通,这些亚急性的组织缺血表现表明本实验在制作血管阻断性缺血模型上是可行性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蛛丝对血管,即使是象大鼠股动脉这类比较粗大的血管,也具有确切的结扎作用。其次,蛛丝的结扎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亚急性过程,而非立即的完全阻断。在本实验中蛛丝所表现出来的亚急性渐进阻断过程并没有象蛛丝对体表赘生物的结扎切割过程那样长和缓慢。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蛛丝的质量、结扎的手法以及局部组织特性等,例如干燥条件下结扎体表赘生物与湿性体内环境下结扎血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后续研究中,笔者还需进行进一步试验,采用包括生物工程合成蛛丝在内的其它种类蛛丝,探索更为合理科学的手术技术,并在机体的不同组织不同管径的血管局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 建立蛛丝结扎研究的标准流程:统一蛛丝采集、折叠和结扎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等标准,使各项操作流程标准化,保证重复性,并将这些标准流程扩大到其它种类蛛丝的研究;(2) 扩大蛛丝结扎的使用范围:进一步研究蛛丝结扎对不同动物、不同组织、不同管径血管的影响;(3) 通过药物评价进一步验证蛛丝结扎造成的慢性缺血模型效果。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PS, McCarty WL,Patophysiology. Clinical Concepts of Disease Processes[M]. 2nd ed.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2.

[2] 李敏,黄建坤,涂桂云,等. RGD-蜘蛛拖丝蛋白聚合物的生物合成与纯化[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21(6):1006-1010.

[3] Holland GP, Lewis RV, Yarger JL. WISE NMR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cale heterogeneity and mobility in supercontracted Nephila clavipes spider dragline silk[J]. J Am Chem Soc,2004,126:5867 - 5872.

[4] Xu M, Lewis RV. Structure of a protein superfiber: spider dragline silk[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0, 87:7120-7124.

[5] Huemmerich D, Scheibel T, Vollrath F, et al. Novel assembly properties of recombinant spider dragline silk proteins[J]. Curr Biol,2004, 14 :2070-2074.

[6] Dong Z, Lewis RV, Middaugh C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pider silk elasticity[J].Arch Biochem Biophys,1991, 284 :53-57.

[7] Augsten K, Muhlig P, Herrmann C. Glycoproteins and skin-core structure in Nephila clavipes spider silk observ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J]. Scanning,2000, 22:12-15.

[8] 李敏,章文贤,黄智华,等.蜘蛛拖丝蛋白基因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 2002,18(3):331-334.

[9] Bell FI, McEwen IJ, Viney C. Fibre science: supercontraction stress in wet spider dragline[J]. Nature,2002, 416:37.

[10] Dalle-Donne I, Rossi R, Giustarini D, et al. Protein carbonyl groups as bio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J]. Clin Chim Acta,2003, 329:23-38.

[11] Levine R L, Garland D, Oliver C 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arbonyl content in oxidatively modified proteins[J]. Methods Enzymol,1990,186:464-487.

[12] Levine RL, Williams J, Stadtman ER, et al. Carbonyl assay for determination of oxidatively modified proteins[J]. Methods Enzymol, 1994, 233: 346-357.

[13] Lowry OH, Rosebrough NJ, Farr AL, et al. 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J]. J Biol Chem,1951,193:265-276.

[14] Buss IH, Chan TP, Sluis KB, et al. Protein carbonyl measurement by asensitive ELISA method[J]. Free Radic Biol Med,1997,23:361-366.

[15] Iskra M, Majewski W. Activities of copper, zinc-superoxide dismutasein erythrocytes and ceruloplasmin in serum in chronic ischemia of the lower limbs[J]. Int J Clin Lab Res,1999,29:64-67.

[16] Oliver CN, Ahn B, Moerman EJ,et al. Age-related changes in oxidazed proteins[J]. J Biol Chem,1987,262:5488-5491.

[17] Lundberg G, Luo F, Blegen H, et al. A rat model for severe limb ischemia at rest[J].Eur Surg Res,2003, 35:430-438.

[18] Hong JH, Bahk YW, Suh JS, et al.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ischemia in rabbit hindlimb[J]. J Korean Med Sci,2001,16:630-635.

麦冬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彩超;颈动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73-02脑卒中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出血性损伤和脑部缺血,并且多发于老年人群,通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其疾病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应用彩超检查中,通过判断斑块的特性和粥样硬化的特性进行诊断,并可为相关疾病提供辅助信息[1]。本文就以在本院治疗的7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分析其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和分组资料选自2012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救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2±9.37)岁,病龄23天-4年,平均病龄(2±6.34)年,并且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CT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选取健康志愿者和非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10.2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并通过血管分析软件实施相关的分析。取样的容积为2-4mm,并将声束和血流的夹角确定为小于60度。在检查时,让患者采用平卧位,并将其颈部充分的暴露,应用探头轻轻的触碰其皮肤,走形方向在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和气管间进行,采用自上而下的,并且连续的进行横向、纵向的扫查。对颈总动脉的远端、中段和近端依次实施检查,继而检查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动脉的分叉处。

主要观测的指标为距离颈总动脉分叉前约2cm处的CAA内径;测量分叉后方1cm处的ICA内径;并观测颈动脉中的中膜厚度(IMT),并且其正常值应小于1.0mm若是大于1.2mm,则可将其视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时,还需观测斑块所处的位置的回声、形状、大小等特点,还需观察官腔狭窄的程度。

1.3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诊断标准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诊断标准参照:①轻度狭窄:内径的减少程度小于50%;②中度狭窄:内径减小于51%-99%;③闭塞:内径减少100%[2]。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分析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组中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63例例,发生率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0%;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官腔轻度狭窄的发生率为2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为一类全身范围内的慢性疾病,患者产生病变时,能够累及到身体循环中大中型的动脉,特别是脑动脉、冠状动脉动脉和主动脉最容易受到损害。动脉硬化的基本病理,主要表现为动脉的内膜类脂质沉积,进而逐步的产生钙化、内膜增厚和血栓形成等症状,最终造成官腔闭塞,或是狭窄。因为颈动脉作为心脑连接的主重要管道,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观测,能够直观的反应出脑动脉病变发生的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发生于就动脉分叉处,该情况的存在,与该处血流的流动特点具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其血流具有流速缓慢、紊乱的特点。

根据大量的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斑点的存在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关系。同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扁平斑块的超声检查中,其回声表现得比较均匀,能够紧贴在管壁上,一般不会存在脱落的现象。而硬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斑,表现得比较稳定,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小,并且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软斑通常呈松散状的分布,并且其表面呈现不规则的变化,对于不存在回声并且边缘较低的溃疡斑,通常会存在出血现象,并且发展相对较快,属于不稳定类型的斑块,并且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栓子的重要来源[3]。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组中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63例例,发生率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0%;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官腔轻度狭窄的发生率为2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产生不但与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质有关,并且还与颈动脉的管道狭窄程度具有较大的关系。

综上所述,结合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应用,有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范围、位置和病理类型等的观察,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进行较好的预测。并且其应用具有可重复和简便易行的特点,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较好的预后价值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能够帮助其检出,进而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作鹏,何年安,赵志宏,章生龙,刘力,程昱,隋秀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3,2(1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