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平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268-02
一、平台教学组织形式建设
教学平台实施通过“核心团队”为基础而动态扩展为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形成“卫星团队”,既保证师资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形成了师资质量淘汰的动态进出入机制。
通过师资资源的优化,形成一个核心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以本科公共课、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建立团队。该团队具有拓展性和开放性。组建的教学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年龄段分布为30~50岁,其中大部分为中青年教师,形成了良好的老中青搭配梯队,从而充分保证本团队年富力强,有足够的精力从质量保证本团队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完成。
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二十年以上的高等教学经验,主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科课程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该成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应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设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明确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改革意识强,并已做出显著成绩;同时,该成员应兼有一定的院级以上行政职务,使其具有相当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保证教学团队的运作和实施。
两位骨干教师均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学术水平,两位成员均应熟悉本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能积极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应有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良好效果经验。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应曾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并有相当的科研能力;该成员应熟悉本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探索,积极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辅工程师应非常熟悉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内容,长期从事教辅工作,对相关课程的实施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教学团队定位于长期进行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平台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团队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指导原则,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为基本原则,以“团队协作整合”为组织方式,以“双语教学与师生互动”为教学形式,以“经典6+1”人文讲堂为教学内容。教学团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实践的讲台,为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尝试的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发挥自我才能的舞台,对大学青年教师具有的潜在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师资结构有效重组。
二、平台教学内容系统建设
教学平台所实施的“经典6+1”的“名家、名著、名校、名曲、名诗、名画”和“热点聚焦”的教学内容,是全国高校中少有的系统的开展高品位的文化素质教育的高校。“经典6+1”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人文精品相结合,由教师共同精选的、系统编撰的文化素质教程,有效的对目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创新不足进行了补充。
所谓“名家”即对古今中外的大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介绍,通过依托卫星团队的师资力量,形成文学小组讲授文学大家的主要作品的思想和人生境况,形成哲学小组对大哲学家的主要思想进行阐述和提炼,形成科学小组对大科学家的主要成就介绍等等。
“名著”课主要是通过学校的通识教育来进行的,对国内外优秀的经典名著进行讲解和传授。如中国古代的《论语》、《老子》、《庄子》、四大名著等等,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及卢梭的《爱弥儿》、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名校”主要是通过讲授世界各国大学的历史渊源、学术特色及其主要影响。如通过留学咨询会对美国常青藤盟校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校团委进行国外著名高校专题讲座,对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莫斯科大学、巴黎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世界名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特色、就读途径和所需费用等情况予以说明。
“名曲”主要是课前名曲音乐欣赏,这项内容主要在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进行,还邀请音乐家和作曲家对名曲进行讲解。
“名诗”主要利用大学语文课和公共英语课来分别进行中外著名诗词歌赋的介绍,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的神韵、发掘现代中华优秀诗歌的精髓,又展示异域他国的诗歌风韵、灵动曼妙的艺术词风。在大学语文课进行现代名诗专题赏析的同时,在公共英语课上同样也开设国外名诗欣赏,对普希金、爱默生、海涅、雪莱、拜伦、歌德、泰戈尔等世界诗人的生平予以介绍,对他们的一些代表作进行赏析。
“名画”主要由通过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精选中外名画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全面介绍。对国外作品,分别选取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向日葵》、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纤夫》等名画进行介绍。对中国传统名画,则选取了中国传世十大名画,即以北宋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画作作为赏析讲解的重点。“热点聚集”则主要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对国内外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评述,主要请一些对相关问题有长期积累的本校教师和校外专家学者予以展开。
“名家”通过形成专业小组师资的方式,运用专业讲座的途径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名著”则通过中西名著的源起、概要和精彩段落的专题讲解,升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名校”主题使大学生视野开阔、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被激发、人生方向得以更为宽广;“名曲”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和生命融为一体所带来的宁静、愉悦和感动,提升了人生的理想境界;“名著”使大学生的中国文学赏析能力得以飞跃,内化为更深刻人文精神,同时激发了大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热情。
三、平台教学培养途径建设
教学培养实施“主题引导―文理相融―内外结合―环境熏陶―社会实践”为基本架构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的新途径,打通了文理学科的壁垒、形成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整合了学校与社会的资源、锻造了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探索出较新颖的文化素质培养途径。
通行主题引导。通过“名家、名著、名校、名曲、名诗、名画”和“热点聚焦”、“6+1”的主题,形成相对应主题的卫星团队,通过每个负责的“卫星教学团队”对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有效引导,在“核心团队”的统一安排教学场地、设施、内容和教学管理的前提下,具体展开相对应主题的教学科研活动。这样,既保证了教学主题的多元化、教学实施又具有整体性和计划性,既强化了日常教学的管理、教学活动又活泼多样,从而形成教学主题的多层交叉和整体有序,促使大学生的文化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实行文理相融。就广义的“文化”而言,高等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其本质特征,高等教育是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贯穿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实现高等教育的文理相融,强化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正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平台利用学校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比较全面的有利条件,以文理相融的多学科发展为目标,通过“卫星教学团队”的设置,整合全校学科资源,发展的专业结构,使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了坚实的学科与专业依托,文化素质教育向专业化纵深发展成为可能。
践行内外结合。所谓课堂内外结合,就是既抓课堂教学,也不放松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名诗”、“名著”等教学主题通过课堂教学开展,而“名校”、“名画”等教学主题则通过课外讲座形式开展,实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外结合”是文化素质教育方式方法的横向拓展,这种“结合”将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将对学生的纪律约束与养成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在校学生教育全方位的结合,形成课堂与课外丰富多层的文化素质教育结构。这样,学生的自觉行动的内因与学校纪律的约束外因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既严谨又宽松的育人环境。
进行环境熏陶。大学的文化品位,对外是形成大学品牌的重要象征,对内是催人奋进的无形而有效的精神力量,一所大学高文化品位的形成意味着一个陶冶人的烘炉的形成,意味着一个好的文化环境的形成,意味着一个浓厚学术氛围的形成,这种氛围会给置身其中的人以深深的感染与熏陶。而教学平台向学生所推介的“名家、名著、名校、名曲、名诗、名画”及“热点聚焦”向学生创造了一个高品位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得到陶冶,无意识中得到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推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使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所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文化素质得以内化极为重要。因此,针对所开展的“6+1”主题进行相关联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在“热点聚集”专题中,通过关注现实的相关热点问题,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热点事件单位和个人了解与走访,在深入社会实践同时,让学生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和实践日记,从而使其文化素质在实践氛围中得到巩固和深化。
通过文化素质平台三方面创新的教育,使得大学生在艺术审美熏陶下更具全面丰富的文化素质,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文精神的塑造下更加健全,成就其人格理想,从而使受教者在获得现代知识技能、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具备一种健康高尚的道德心态、精神与气质,实现其文化素质的提升与飞跃。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2
关键词 网络平台 校际协作 素质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tercollegiate Collaboration Quality Edu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Take 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1 + 1" Intercollegiate Collaboration as an example
CHANG Lili[1], LI Qingxiu[1], DOU Huaizhen[1], AN Yiqiang[2]
([1] School of Animals Engineering, 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Xuzhou, Jiangsu 221006;
[2] School of Pharmacy,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4)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carry out "1 + 1" hope project to aff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s well as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that appears, hop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this model to stud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network platform; intercollegiate collaboration; qualit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 基于网络平台的校际协作素质教育研究背景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是指利用因特网开展校际共同主题学习活动,并利用相互间的差异学习交流。由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相互认识。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共同的调查研究或作品创作与网络共享。①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网络在各个学校间开展校际协作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我校参与的多所高职院校“现代宠物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②等都是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基于此,结合我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现状,笔者尝试性地将“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这一理论应用到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与徐州医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根据大学生和中高职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生活、心理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1+1的希望工程”为主题的学习、生活、心理互助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基于网络平台的校际协作素质教育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2.1 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项目简介
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级协作是江苏省2012年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重点课题,旨在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校际交流学习,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主要由笔者所在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徐州医学院协作参与,一方面借助于网络平台,两校间采用“1+1希望工程”这种协作教育模式,将两校学生的互帮互助对接起来;另一方面,在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及新媒体使用等进行广泛调查研究③的基础上,围绕着素质教育的主题,我们开展了“生命的奥秘”“放飞梦想”“环保之旅”“宠爱有家”等一系列活动,采用主题研讨的模式,观察了解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正面指引作用。
2.2 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素质教育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校际协作素质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困扰并制约着活动的开展,值得我们重视。比如:(1)资金的限制、距离、时间矛盾。搭建网络平台,项目活动的实施往往需要经费支持,除了经费问题外,校际协作中的两个学校往往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协作项目需要教师、学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就得解决(下转第17页)(上接第11页)交通问题;此外,因各自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学生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就得协调时间问题。(2)校际协作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网上交流进行引导,传导正能量,教师的指导方法需要调整。(3)如何确定素质教育的学习主题及具体内容也是一个关键问题。(4)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不合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协作开展不充分,学生的协作活动容易流于形式。(5)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进行分享交流,达不到活动的要求。
2.3 实现网络平台下校际协作环境下素质教育可持续性的途径和对策
笔者主要采取的实施途径和策略如下:(1)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展多种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协同素质教育协作,通过QQ群,网络论坛等即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将教育主题、任务、图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回顾性收看,查阅,尽可能将素质教育项目实现网络化,解决校际协作过程中的距离问题、时间问题,资金问题,实现资源共享。(2)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网上平台交流在正常合法的条件下进行,老师的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担任网站、群内管理员,一方面对学生的交流群进行管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提出适当要求,对交流平台进行分区管理,定期学生的交流心得、学习成果、图片、“心灵鸡汤”等,使学生乐于交流,使学生的交流在温馨、放松、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中进行。(3)素质教育范围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大化小,逐渐细化,这就需要在确定具体活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找出学生目前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最普通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4)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协作流于形式,学生协作开展不充分,则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例如我们的“宠爱有家”项目就充分借鉴了“中国好声音”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协作进行,学生上传共同分享,网络投票等方式进行,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5)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则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水平的培训,这个培训可以在网上进行,管理员定期学习视频和链接,使我们的学生能找到学习途径,尽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将两个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1+1希望工程”这种模式联系起来,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加强了校际间师生的合作,尤其是对中高职学生而言,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社交能力,培养了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总之,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模式在学生管理上可以进一步推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金项目:2012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平台下“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模式研究”(2012-R-21451)
注释
① 张青.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施要点[J].教师,2011(31).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3
【关键词】打造 社团教育平台 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1-0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省市级重点高中的优质生源相对集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都争相报考重点高中,基础差的学生则集中在一般的普通高中,我校就是这样一所普通高中。如何让文化基础差的学生有学习兴趣?如何让他们通过三年学习达到合格的毕业水平?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到“低进高出”的目的,学校高度重视,集思广益,从2013年9月起,学校召集全校教师,大胆探索。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基本条件成立各类社团,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综合素质显著提高。2016年4月,学校向省规划办申报了课题:《优化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已有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全校性开展研究,现已组建了十多个社团,试图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道路。
一、打造社团教育平台的重要性
(一)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的“力场”的概念,提出了群体动力论。他认为,个体行为不仅受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群体环境的制约。群体动力论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佐证,正是群体与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场。这种动力场作用于社团、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必然形成和谐的共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开一个突破口,这就为打造社团教育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社团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高中、大学的校园里悄然兴起,对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欧美的高校,学生以自愿的形式成立了各类社团,并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各类社团数目达到100多个,上海培明中学的社团35个,社团平台丰富多彩,社团活动欣欣向荣,无不说明社团教育的生命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朱永新说,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所以我校倾力打造社团教育平台以发展学校、发展学生。
二、我校组建社团和开展社团活动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优化社团的组织形式。 每届新生入学后,学校团委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申报进入社团。学校规定,每人至少加入一个社团,不收取任何费用。到现在为止,全校共组建了春蕾文学社、数理化生兴趣班、英语乐部、信息技术乐园、播音主持社、朗诵协会、科技创新社、话剧社团、篮球之家、棋类社、美术社、书法社、声乐社、舞蹈社、制作社等十五个社团,涵盖了人文、艺术、体育三个领域。
(二)上升为学校主攻方向,优化社团的管理形式。
学校对社团进行统一管理,每个社团都由本校一位有相关特长的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具体要求如下:
1.各社团的指导老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上交一份给学校团委备查;
2.学校团委每月检查一次各社团的活动情况并记录;
3.学校领导成员不定期地进行跟踪检查指导,不断总结好的活动经验,相互学习,相互推广;
4.建立好社团档案:(1)点名册;(2)社团学期活动计划(附在活动教程里);(3)社团活动教程;(4)社团活动记录(活动照片或影像资料);(5)阶段性训练成果展示;(6)学期末社团活动总结。
5.成果展示:各社团在活动计划中必须明确本期所有活动成果的形式 、展示时间和方式。成果形式可以是展览、汇报表演、技能展示、参加比赛取得的名次等,要求每学期有一次成果展示。
(三)强化前途理想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社团的教育形式。
“先成人,后成才”。我校一直要求老师深知:教会学生做人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因此,把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与时展紧密联系,传统美德教育、礼仪教育根植于学生心灵,养成教育从小事抓起,从平时的一言一行抓起,强化训练,终身受益。每个学生申报社团时都是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社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团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活动,常常在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社会综合实践场所、教育基地,都会因势利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等,以保证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四)对每个社团成员进行严格考核,优化社团的评价机制。
每个社团对所有成员都进行规范管理。首先从成员中选出最优秀的学生组成领导班子,帮助老师组织培训和活动,在每一次社团培训或活动中,都有严格的出勤登记,不允许有迟到或早退现象,平时必须认真学习和训练,在期末的汇报表演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准备演出项目,每人都有成绩记录,对成绩优秀的进行奖励 ,并且还把它作为思想品德评价的一个方面记入学生档案,这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良好习惯。学校对各个社团的活动,也定期开展考核,奖优罚劣。
三、组织和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成效显著
社团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年来的努力,使我校在组建社团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各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学以致用的本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终身受益是我校进行社团活动的目标。如:美术社团在朱旭东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美术特长生,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美术特长生的升学率居全县第一。
(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到的不只是知识和才干,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进步和人格上的成熟。使同学们逐步具有了更为活跃的思维、创新的品质、远大的志向和高品位的素质和才干。如:科技创新社的陈亭、聂栋等同学由于平时在社团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在今年高职院校组织的单招面试中成绩显著,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评价。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4
关键词:远程教育、高速公路、继续教育
【中国分类号】G250.72
远程教育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硬件,实施远程教育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网络技术的发展,全民终身教育的兴起,以及高速公路自身的特点,促使我们急需建立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使高速公路员工的继续教育健康稳定地运行。
一、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设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我国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起步较晚,在1998年9月教育部首次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所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目前随着各级单位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职工家庭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网络逐渐成为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平台与载体,这为网络远程培训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远程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比较有一些区别的,它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 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取代了以老师、教室和教材为中心的旧传统,而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可以由学习者自行支配。
(2) 综合利用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学习者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较好地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习者可以自行调节自习的进度。
(3) 可通过留言或E-mail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上的难点,远程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推动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方法的变革。
二、高速公路的的发展及现状
高速公路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的为汽车运输提供特别服务的交通基础基础设施,是20世纪新技术成果在交通运输基础领域的重大突破。我国 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的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告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只用了4年时间,从2万公里到突破3万公里只用了两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7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瞩目的速度,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17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省际之间、重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也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
三、远程教育在高速公路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其它的问题。一是员工素质的问题,收费自动化是一项目前实施的实用技术,目前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大多数是人工收费或半自动收费,因此每个收费站职工数目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高速公路的收费或监控人员,一部分是从社会招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当地征地拆迁人员的安排。收费站工作其实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苦的工作,需要面对汽车尾气、驾驶人员的责难、人生安全等产品一系列问题,所以招骋的这些员工不同文化程度相差较大,从本科生到初中生的学历跨度,征地收编人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待提高,而且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同时我国对收费行业一些法律条文的修正,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更新,更是需要员工不断地学习,因此高速公路员工的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由于高速公路收费站都分布在路网的不同地方,涉及地域范围很广,同时这些员工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全天候服务,强度也比较大,极少有空余的时间集中进行教育培训,组织一起全员参加的培训有相当大的难度。鉴于以上的原因,结合各种教育方式的特点,目前来说远程网络教学方式更适合于高速公路员工的培训教育。高速公路培训中使用远程教育方式,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1)丰富培训方式。现有的培训方式大部分是延续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网络平台之后,媒体信息的使用更加丰富,内容的可选性和网络交互对话的使用,使得培训内容更加适合每个职工的自身的需要。
(2)提高培训效率。传统的培训方式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组织、准备过程,学员的报到、住宿、就餐、学习等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去安排。在引入网络远程培训后,可以大大减少相关的组织、准备时间,在八小时之外依然能够为学员提供培训内容,这样就可以省出更多的资源来开展其它培训,显著提高培训效率。
(3)降低培训成本。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过去很多书面、纸面上的内容转化成了屏幕上的数字内容,一些传统的费用如住宿等也大大减少。
(4)提高了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引入网络平台之后,学员们可以随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回顾,无形中提高了资源和利用率。
(5)加大了培训力度。由于收费各级单位工作的需要,很多员工基本上无法抽出足够多的时间来参加培训,这在很在程度上降低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在引入网络远程平台之后,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将大大减小,地处偏远或者工作繁忙的一线职工也可以在工作空闲之余,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而且培训也不会受人数影响。
四、网络远程培训教育平台的建立构思
1.网络课程平台所含的教学资源
(1)多媒体电子教材:教材的电子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和动画演示;
(2)课程的知识点库:提供课程全部的知识点;
(3)重点和难点讲解和演示:设计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掌握重点难点:
(4)电子讲稿:与教材配套的完整的电子讲稿;
(5)试题库和作业题库:按章节或主题或知识点组,卷、组题;
网络课程的研发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要解决大规模的网上教学问题,必须构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
2.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要想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高效的培训工作,就得建立一个好的网络远程教学平台。远程网络培训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我想先从简单开始做起,等起到一定的效果后再在其它方面大力推广。本人作为交通部收费与监控工种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准备首先在技能鉴定这一块使用远程教学。具体的建立过程主要由两部分:
(1)建立平台。目前网络资源丰富,网络的使用也很普及,特别是在线视频资源丰富,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申请我们自己的领域,目前学校的示范校建设中有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我们所需要的平台也可以在这一部分建立,只要另外开辟一块“远程函授”的链接即可。
(2)资源的上传。高速公路的培训在我们学校已有多年的经验,其中收费与监控技能鉴定工作也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了,所以从计划到教学资源、考核方法都有一整套完整的资料。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将这些资源放到网上能让学员看到并能共享。我们可以首先将计划上传,让学员们知道考核过程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考核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水平。接下来我们可以上传一些文字和视频的资源。视频资源主要是老师的授课录像,我们可以将需要授课的内容进行录像并放入申请的区域,同时也可以将其它的资料一些上传放入,供培训的学员进行共享。
(3)资源访问的考核
每个需要进行技能鉴定的高速公路收费人员,除了最后的考核,期间的学习访问资源的次数也应有个量化的考核机能,这便需要在网页后台有登录的次数和时间的统计,并非以此作为平时学习的一个依据。
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远程教育者应是对网络和教育均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 在平台使用中教师可以自觉掌握和运用平台进行教学,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无限的。远程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远程教育者广泛和自觉的参与,要积极造就一支理解远程教育内涵、体现远程教育特色的队伍,并同时在相关领域提高我们学校的声誉。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5
从作者对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的李武和武汉大学的宋琳琳,两人均著有5篇论文。其次是中山大学的朱伟丽和江南大学的彭奇志,均著有4篇论文。青岛农业大学的张格丽、东北大学的陈艳梅和天津师范大学的高洁分别著有3篇文章。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李武和武汉大学的宋琳琳是研究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者,但从发文时间来看,李武的发文时间较宋琳琳早,并且研究内容较系统。从作者所在单位的分布来看,排在前10名的大学依次是武汉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共有9篇;排名第二的为中山大学,共6篇;之后依次是北京大学5篇,江南大学4篇,青岛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均为3篇。以上数据说明,武汉大学不仅有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还有一个该领域的研究团队,是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学术带头单位。其它高校仅为一个或少数人对在线信息数据教育进行研究,学术力量略显薄弱。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研究的阶段。
2我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式
从检索出的相关文献中,通过对文献主要内容的整理分析,得到研究者对在线信息素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例分析研究、不同国家地区对比研究、网上和问卷调查研究、实践研究和相关技术研究等形式。
2.1国内外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IL)I研究现状的对比研究
李武在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站中的用户指南、课程设置等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他认为将美国和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后,即可弥补在此领域的不足,也可以促进相关事业的发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向海华在论文中,通过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美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内容特点,以及服务指南、在线课程的开设进行了对比研究,找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宋琳琳在文章中对20所美国大学图书馆调查后,总结出美国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并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丰富形式、合作共享、增强对教研活动的支持和建立健全信息资源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建议。
2.2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和实证研究
刘二稳调查了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发现山东省50所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形式和手段单一、教学活动缺乏互动性、教学内容匮乏和缺乏统筹规划与管理等不足,并针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王慧利用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方式,对“211工程”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内容、媒体形式、开放程度、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211工程"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信息素质标准、进行统筹和规划、改进教育内容、结合专业教育、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和注重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五点策略,用以改进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2.3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操作研究
武汉大学的黄如花教授结合所在武汉大学利用Blackboard建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教学实践,分别从丰富平台内容、增强平台的交流功能、增强平台友好性、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五个方面,详细的论述了国内在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应该注意和完善的内容。江波等在《基于开源软件Moodle构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一文中,详细地分析了Moodle构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可行性,指出了Moodle在构建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优势,并对平台的课程管理、学生管理、考试管理、在线交互等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2.4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技术研究
陈淑珍在文中指出,将Web2.0技术引入到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中来,有效的对现有学习模式进行了有效转变,即Web2.0支持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中,在教学中的角色分工不再明确。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并能够由多人参与完成教学活动并进行知识分享。丁青等认为,Lib2.0技术的应用使在线素质教育形式多样化,包括:博客、RSS(站点摘要)、网摘、SNS(社会网络)、Wiki(百科全书)等。在Lib2.0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在线信息教育活动中,就为合作开发和共享在线信息资源实现了可能,并通过在线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3中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未来的思考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引言
互联网促进了工业、商业、金融等很多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深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我国的教育现状,也改变了目前的教育模式。文化素质教育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1基于互联网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高低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往的文化素质教育方法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必须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手段和培养方式,让互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优势。第二,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文化素质教育往往不被重视,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教师,而不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导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很大不足,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2]。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互联网打破了地理边界、生活边界、学习边界,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处理、利用大量有效信息,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充分整合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资源,借助新媒体构建新的教育平台,更好地为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3]。
2基于互联网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
互联网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我们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为学服务,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整合大量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真正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4]。
2.1优化校园网络,打造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为了让学校师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和学习,首先要提供便利的上网条件。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能够不知不觉地渗入到大学生的精神当中。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把校园网络打造成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校园网络中去,营造丰富而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逐渐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和影响,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人文价值观念,发扬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实践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更科学有效地为文化素质教育服务。
2.2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的移动学习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衍生了很多新媒体,这些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带来极大的便利。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互联网产生以前,学生的学习只能依靠书本,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想要获取相关资料只能去查阅纸质文档。现在,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宽泛,例如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学生可以轻松地扩大自己的学习面,在网络上获取大量有效的信息。对于学校来说,这是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机遇,将新媒体融入到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文化素质教育信息,这种创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3构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模式
互联网新媒体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去寻求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获得这些信息之后需要一个吸收和转化的过程。比如,学生在某个文化素质教育问题上不能理解,即使获得了这一信息也没有价值和意义,如果能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就能及时关注到这一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平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学沟通,与老师交流。通过网络平台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提高师生参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发展。
3结语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并非一日之功,高职院校应当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云川,周宏.“文化”的遗憾———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十五载回眸[J].高教探索,2011,(4):5-7.
[2]杜先能,薛照明,傅勇,等.新时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及新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5,(3):11-13.
[3]孙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