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遗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中的遗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中的遗憾范文1

时光飞逝,许多往事,都在我的头脑中失去本来的颜色。但是,这件事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一生的遗憾。

那一天,我去海边散心,突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喊:“救人啦!救人啦!”我听见了,不紧不慢的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掉到了水里,我心想:不就是一个小女孩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小女孩也是生命!“

我说:“我来这儿不是让你教训我的!”他听了我的话,不说话了。我刚想走,但是人们的目光投到了我身上。我羞得无地自容,真想找个老鼠洞的钻进去。可是,周围没有老鼠洞。

这时,一位叔叔走了过来,他看了看小女孩,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把小女孩救了出来。

心中的遗憾范文2

淡然是一种优美,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境界。

淡然是越过千山万水宁静致远的神情

淡然是游走于风轻云淡间沉稳的步履

淡然是轻风徐来乐淘淘的怡然神态

淡然是润物细无声的温婉情怀

淡然是守候在宁静夜晚的一盏路灯,明亮、亲切、默默无闻

淡然是一棵独伫的树,任凭四季交替随意随缘

有过葱绿也有过凋零,有过娇逸也有过风姿

随时随地都是一抹风景

淡然是幽静小涧缓缓流淌的溪流,清辙、优美而从容

淡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粗茶淡饭,荣辱不沾,平平淡淡的悠然人生

淡然是静谧的夜晚,如水的月色的庭院

掬一湾淡淡之水,沏一壶淡淡之茶

静静地坐着慢慢品味,品味人生,也品味心情

品味着丝丝苦涩,也品味着淡淡的清香

淡然是个纯朴、勤奋、坦荡、从容的女人

用善良、温柔和智慧编织着人生顺其自然的淡淡色彩

远离庸俗尖刻,远离浮躁功利,宽容豁达,爱恨情仇

恩怨得失,付之一笑,把沧桑留在最深的心底

让深切伤痛沉淀为平静而丰富生活内涵

复原成和悦而安详的生活氛围

淡然是富贵不张扬,成败不言语

挫折不偏离、坦坦荡荡的清清君子

不患得患失,无大喜大悲,自然、沉着、勇敢

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波澜不惊的沉稳气度

淡然如我,平平淡淡,顺其自然

拥一颗淡淡之心,过平静如水的生活

闲暇时光,随意捧一本爱看的书,低低吟唱幽幽冥想

独品着淡淡的忧伤与孤寂、感受着淡淡的自足与惆怅

享受着淡淡的恬静与优雅,安静地陶醉在淡阑书香的气息里

抒理着一份安详的思絮

漫漫人生旅途,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

心中的遗憾范文3

关键词:韩国语翻译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基金项目: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010001)

自进入信息化、国际化的2l世纪以来,社会就对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翻译是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翻译教学是满足社会发展、造就未来翻译人才的重要环节。韩国语翻译教学是培养学生韩国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鉴于此,本文将就“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契入点,探讨朝鲜语翻译教学。

韩国语翻译教学的特点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韩国语翻译教学的特点

翻译种类就其翻译方式来说,有汉语译成外语(简称“汉译 外”)和外语译成汉语(简称“外译汉”)两种。就其工作方式来说,有口头翻 译(简称“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头翻译(简称“笔译”, translation)之分。口译包括交替传译(简称“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或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两种。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l ranslation),如摘译。上述各种翻译既 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

但是由于翻译教学是在古典语言学研究以及对语言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此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自身的缺陷, 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翻译教学不太重视口语教学, 忽视对话交流, 致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堂后都不愿开口, 交流意识明显不足。( 2)过于重视语法规则, 而忽视了必要的语音和语调教学。( 3) 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扮演的角色过重, 造成学生有依赖性, 不利于其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久而久之, 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更是偏离了翻译教学的根本目的。尽管缺点不少, 翻译教学的优点却是极为明显的: ( 1)最大程度地提高使用语的主动性, 加强对语法规则的认识及敏感性。教学实践证明, 这一体系有利于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不断提升对语法规则的认识, 有意识地改正自己所犯的语言错误。( 2)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语法、词汇之间的关系。大量的翻译练习会有效地将语法与词汇结合起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翻译教学与实践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将外语与本族语进行对比与转化, 实现外语与本族语之间的任意穿梭。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我相信, 对于中国学生, 最有用的是让他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 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 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吕淑湘,1983:3)。 ( 5)使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有效的对比, 从而进一步提升语言质量与交际的实效性。

2006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中批准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翻译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翻译(本科)专业的开设不仅是翻译教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在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三个层次翻译教学体系,即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作为外语专业课的翻译教学;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专业教学。我国高校外语类之最大语种英语专业顺应社会的需求,在开设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同时,很多学校又成立了翻译学院和翻译专业,并开始招收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翻泽 专业的专门课程。朝鲜语专业尽管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处在招生规模不大、科研有限的状况,作为零起点的外语教学在短期内还达不到全国外语学科翻译教学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在本科阶段不可能像英语那样设立单独的翻译专业。这就对朝鲜语教学模式有别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既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也要适应专业的特点。

(二)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译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刘宓庆认为,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可以总括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识。翻译能力包括五个方面: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的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王艳,2005)蔡毅认为,“翻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明确典型的翻译难点,掌握、克服这些难点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翻译实践的技能和熟巧。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主要是靠黑板演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课程的实用性得不到体现。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及学习热情都将降低,课程效果自然会下降。传统的翻译教学仍是以期末的一张试卷作为对学生考核的唯一方式,导致学生只知道背诵书中的内容,忽略了翻译的技巧,更放弃了口译的练习。这完全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产物,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完全脱节,无法完成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根本任务。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新模式

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行为角色、学生“学”与“译”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组织方式

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输入现代的教学理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能力培养,即“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文军,2004:3)。因为,学生既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翻译教师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唐伟清,2006:116),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形成课堂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主演的课堂组织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欲望。“不妨采用小组讨论,先让同学组内提出问题、解决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和学生讨论解答,也可以采用演讲、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姚笑寒,2007:134)。

轻松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翻译实践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相反,沉闷的课堂气氛,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缺乏练习的机会,就会使学生对语言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鉴于翻译教学特殊性,教师可进行双语教学。流利的韩国语表达可提高学生理解和交流能力,而适时的中文讲解(文本比较或译文赏析时)更利于学生掌握韩国语和汉语的不同表达。同时加强学生的翻译实践及课堂发表,加大学生的参与,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

(三) “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为核心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为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真实感,让学生进入角色、模拟真实的翻泽情景;不埋过多的“陷阱”,布置给学生翻译的文章要长度合宜,难易程度适中;提倡主动思考,不轻而易举地提供现成答案,而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寻找最佳的译法;鼓励创造性,以翻泽作业为平台,不仅点评学生的错译,而且点评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译法;倡导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挑选翻译材料,翻译所喜欢的文章;推动合作,提倡学生小组式讨论,共同发现、探讨和解决问题;建立互评,让学生相互分析与评判译文,形成多维角韵翻译效果评价。

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营造愉快轻松的气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克服被动“等靠要”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翻泽,而且还将学生的独立翻译活动与学生之间的协同探讨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解决翻译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与其他同学的协同探讨中,从对方或他人那里汲取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要仅局限于一种参考译文,而是要把翻译改错变成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策略,把知识的传授和获得看成足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发现真理的过程,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内容及翻译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及翻译过程。

结论

翻译是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翻译教学是满足社会发展、造就未来翻译人才的重要环节。韩国语的翻译教学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要符合专业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教学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轻松的学习氛围,以“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为核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翻译能力和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文军,论翻译课程研究[J],《外国语》,2004年第3期,64―70页。

[2] 唐伟清.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 天津 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3).

[3] 姚笑寒.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新探[J]. 2007 (2).

[ 4] 吕淑湘. 中国人学英语[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 2.

[5] 王艳,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山西师大学报 , 2005年第3期,186-187页。

心中的遗憾范文4

关键词:新的新行为主义 汉语国际教学 启示 发展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89-01

行为主义产生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了,创始人是华生(Watson),其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和实在论,自然科学基础是生物进化论和动物行为研究,心理学基础则为机能主义和条件反射学说。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进一步区分了华生的应答和操作,注重反应的强化刺激,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机制控制自身的反应,无条件刺激对条件反射起着强化作用。

一、何为新的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到了50年代前后却走投无路了,现代认知心理学正迅速崛起,被行为主义拒绝的概念意识、思维、记忆、注意等再次成为心理学的合法对象。在此情况下,以班图拉、罗特尔、米契尔等在行为主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心理学家为主要代表,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大胆吸收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成果, 成为新的新行为主义者[1]。新的新行为主义有如下特点: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社会因素的对人行为的影响,辩证地分析了先天遗传与后天习得的关系,注重自我调节认知等的作用。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启示

1.强化理论的启示

重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个体所发生的真实变化。对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多数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汉语学习,这时如何创造一个学习汉语的目的语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学课堂环境的设计,给汉语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强化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另外是要合理运用惩罚理论,汉语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惩罚原则的使用一定要适度,防止产生文化冲突和消极心理。

2.对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

新的新行为主义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要求编写教材时要考虑教材的针对性,应考虑不同的教学环境,要考虑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期限和学习目的;新的新行为主义主张对某一行为进行反复强化以形成习惯并得到稳固,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该重视语料的量和重现率,以满足学生的反复操练[3]。

3.新的新行为主义需要择优而用

一是要广泛利用多种心理学思想,客观地扬弃各个心理学流派的主要思想,比如对外汉语初中级阶段我们可以广泛运用行为主义的语言观,强化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参与,进入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时,我们又可以采用认知心理学流派的语言观,偏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挖掘[4]。二是可以吸收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意义建构的基本思想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自我实现、价值及人的潜能等基本思想,将他们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结论

新的新行为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性,但任何理论都有缺陷。我们不能忽视其缺陷,如割离主观性和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5]。通过对行为主义发展轨迹的梳理和其学习观、语言观、强化观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探讨,告诫我们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博采众长、趋利避害,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阶段,综合采用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各心理学流派的菁华,真正实现国际汉语教学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延.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9):44-45.

[2]曹能秀.行为主义关于学习和发展的观点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10.

[3]管新平.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语言观及其教学法[J].外语研究,2005(4):41-44.

[4]何旭明.新行为主义惩罚理论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1):65-69.

心中的遗憾范文5

CD, ,港台称影碟,大陆厂家称视盘,而口语中更多听到的则是VCD。同一外来词拥有3个汉语译名的算不得稀奇,cellular telephone就有雅俗优劣但不相间的6个译名:移动电话、无绳电话。大哥大、手机、携带式活动电话、蜂窝式电话。

译名太多无疑会造成语言的混乱,但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优胜劣汰。优秀的译名经广泛传播会在语言中存活下来,而劣质译名大多行之不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就拿"大哥大"这个译名来说,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与cellular

phone毫无关系,而且" 出身"也个好,但因为这种通讯工具出现时尚未出现更好的译名,使这个"出身不好"的名称得以流行多年。不过随着"移动电话"和"手机"一文一白两个名称的出现,"大哥大"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又如taxi,有"出租车"、"计程车"和"的士"等名称。

有文字专家认为,"出租车"容易与"不提供司机的出租汽车"相混淆,"的土"是粤语方言对taxi 的蹩脚音译,而"计程车"则是语义贴切的佳译。但在现实语言交际中,"出租车"是正式名称。"计程车"始终未能远播,是方言词,"的士"不仅自身在口语比中十分流行,还衍生出"打的"、"面的"。"摩的"、"板的"'、"的哥儿"等词汇。"的"字俨然成为多产的构词语素。

由于词典在读者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译名从无到有以及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词典编纂者理应起到积极的作用--或创造出优良的译名,或把好的译名收入词典。

国内学者对新词词典中的词目翻译问题存在一定分歧,一些学者对创造新的对应词持谨慎态度,认为"'对于文化局限词',外汉词典的编纂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将它们解释清楚,其次再考虑给它们创造一些新词。但如果理据不足应该作罢,否则有损汉语的规范性。"(黄河清1994:15

)另一种观点从双语词典的性质出发,认为"双语词典编者的任务之一是促成'不可译性'问'可译性'的转变,即通过各种办法,为'不可译'词语提供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译文。从而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黄建华1987:144)朱原先生也认为"在外汉词典中。词书编纂者对于新词的译法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在某些词语的译法上不从俗应该是允许的。如果同时用括注的方式说明某些流行译法之不妥,也会是很有益的?quot;

普遍英汉词典和英汉新词词典中的译名经常受到词典工作者甚至普遍读者的批评。它们通常存在以下几种问题(文内以下例子均取自《英语新词语词典》,《英语新词词典》,《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和《英汉人辞典》:

1.译名太长,或者用解释性句子充当译名,如.

1)Cobra n. 攻击地面力量的双人直升飞机.

2)collocate vb.出于防御目的而强迫平民居于军事目标附近

3)domain a. 电脑邮件@符号右边的地址

第一个词目应首先给出译名"'眼镜蛇'直升飞机",再作括注说明.后两例也应先有译名"军民混居"和"域名"。

2、译名不合汉语习惯成语体、词性、词义范围等配译失当, 如:,

1)doggie-bag狗食袋

2)Grunge n. 一种摇滚形式

3) disk drive n.软盘驱动器

4)Command n.命令,指令,开动某一装置

除《英汉新词语词典》未收 doggie-bag外,另三本词典均译成"狗食袋"。 doggie-bag指餐馆将剩菜给顾客打包带回用的袋子,带回的食物未必喂狗。doggie(小狗)在英语国家的人眼里也是十分可爱的形象,译名"狗食袋"似太粗俗。建设性的提议是译成"打包袋"。第二例既无译名,释义也太不清楚,若以此类推,"狗"和"猫"都可译成"一种动物",编纂词典未免太容易。第三例

disk drive应译成"磁盘驱动器",它包括软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两种。第四例的译名让读者很难理解成名词。

转贴于 3.与社会通用名或专业术语不符,如:

l)blading n.冰刀溜冰(通用名:滚轴溜冰,轮滑)

2)hit parade n.风行曲目集锦(通用名:排行榜)

3) click n.&vb..按鼠标上的按钮(术语:点击)

钱厚生先生在"双语词典释义原则与问题"(张后尘1994:207)一文中说:"为了提高双语词典释义的准确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编者应当重视词语翻译实例的收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双语词典的释义都应基于大量具有典型意义的译例?quot;这段话虽然是针对普通双语词典来说的,但对于新词词典的编纂也有指导意义。如果编者不顾语言中已经确立下来的译名而盲目乱译,只会贻笑大方。

4.对一些新词在尚未搞清真实含义的情况下,应避免匆匆给译名,以免以讹传讹。如有一本词典把gradeflation"(学校中的)分数贬值"误译成"等级膨胀";把execu-crime"白领犯罪"误译成"行政犯罪",go

flatline一词指的是"脑电图变成水平线",婉指"死亡",而某词典中误译成"失去表示主要身体功能的波浪方式?quot;,动词词组译成了形容词,释义也令人费解。

由上面例子可见,英汉词典编纂者所给的译名存在的~个首要问题是以解释或定义充当译名,过长而不易上口。另外,对汉语词汇收集研究不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鉴于此,编者在选择译名时似应注意:

1.汉语中已有对应名称的新词,尤其是专业术语,一般不应再杜撰新名,如:

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某词典中杜撰作"防车轮卡住[啮合]打滑制动系统")

bungie jumping蹦极跳(某词典中杜撰作"自由落式松紧束跳高")

barrier crash 障壁试验(某词典中杜撰作"试验性碰撞")

2.英语或汉语中有多个符合表达同一概念的,应尽量选择最佳的一个,以便统一汉语译名,如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一词,由于它本身在英语中的译名尚不统一,有information

highway,infobahn, electric superhighway, data highway, I-way,information

super-wormhole, info pike, info superpike, electronic convocations highway等多种说法,翻译中以统一为好,不应像有的词典那样再增加"电子超高速公路"、"电子通讯高速公路"等译名。

3.对于汉语中尚无对应词的英语新词,应在深人理解原词的基础上,尽量创造出符合汉语习惯的对应语,如:

boomerang baby n.还巢儿(有词典译作"回归家庭的子女")

Squeegee man n.抹车仔(有词典译作"用橡皮刷帚清洗挡风玻璃的小伙子")

back-to-back n.双往返机票(有词典译作"两张减价的双程机票")

如果编者创造的译名有独到之处,是完全可能被读者接受的。

参考文献

于海江

黄河清,《外汉语典中的"释义词"与"释义语"》,《辞书研究》,1994年第3期。

黄建华编,《词典论》,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陆谷孙,《词典的继承与创新》,《辞书研究》1998年第1期。

于海江、高永伟、陆谷孙,《关于编纂(英汉大辞典补编)的设想》,《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4期。

心中的遗憾范文6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56-03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西方国家教育界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本科教育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这一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如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

目前,我国对“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探讨主要搜索到了400余篇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探讨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内部组织体系、学校功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学评教体系、就业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内容覆盖面较广,已从单一的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延伸到了对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研究,但研究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回归到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真的探析,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提出、理论基础、内涵及理念的构建等方面,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一步加以诠释,从而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理论基础。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提出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起源。早在19世纪80年代末, 杜威就在其相关的文章中多次强调学生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性。他指出, 要让学生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就必须让他们自己控制自己, 使他们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 从而实现对自己能力的支配。同时,他又强调,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过多约束将割裂他们与社会经验的接触。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1952 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1]。他认为作为学习者的人天生就拥有学习的潜力, 如果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的个人需求相关, 而且学习者又积极参与, 这样的学习就有效。另外, 学习者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 如果外界的批评保持在最低限度, 学生的自主评价得以发挥, 那么学习者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等能力将得以发展。

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主题为 “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与主题同名的大会宣言:《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以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宣言》中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教育重大问题讨论、评估、课程及其内容改革,制订政策与院校管理等等”,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整个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以学生为中心”首次见诸联合国机构的正式文件,从此这一提法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近年来最显著的特征是入学人数的急剧变化,激烈的生源竞争将迫使学校关注学生的在校感受,致力于服务学生的追求。为适应学生消费者时代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确立学生消费者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提高高等教育消费者满意度,切实保障教育消费者权益,积极开拓高等教育消费市场。我国理论界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关乎大学的核心理念,关乎大学精神与文化,关乎学校未来发展战略。2012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第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四本经需要常念》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要牢记并实践“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育是学校的基础、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学生的三要素”这“四本经”。他强调,高校要始终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重视本科阶段的教育,使培养的学生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高校要进行一次教学方法的革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否则,高等教育质量无从谈起。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则从人的意义上理解高等教育, “让学生自由发展”或者“使学生成为其自己”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灵开放则意味着把学生当成具有自由自觉活动能力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主导),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提与强调,充分表明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2]。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主导者、决定者和评估者而是辅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以前的授业解惑,而转变成创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学习需要的更多资源,鼓励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获得学习经验。学生的职责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具有选择权和主动认知权,对学习和考核评价负有责任。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

(三)X理论Y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D.Megregor)在研究管理时发现,管理人员对工人的认识如果持不诚实、懒惰、不负责任等观点, 就会对工人实行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此即所谓的“X 理论”;相反,如果认为人是主动去工作的,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他就会努力工作, 并希望有所成就。这一观点鼓励工人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称为“Y 理论”。并且麦格雷戈认为,“X 理论”已经过时,只有“Y 理论”才能在管理上取得成功。麦格雷戈的理论观点对构建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等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一群思维活跃、热情奔放、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青年大学生, 因此, 应当充分相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自由, 鼓励其参与到学校、院、系或班集体的各项事务中去, 维护学生正当的、合理的权益或要求,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诠释

如何理解和诠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和解释了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的理解。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献君教授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是指教师围着学生转,也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教育的目的不在“教”而在“学”,也即“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学习了就有教育,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因此,最根本的是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他们如何学以及学到了什么[3]。

杜肯大学威廉姆・巴伦内(William Barone)教授从心理学的视角,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进行了界定,认为它是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学和要做;赋予学生权利,让其更充分地参与,更好地被激发,对自己的学习更负责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效果超越对孤立事实的死记硬背,强调高层次(由记忆、理解、应用到分析、评价、创新)的思考[4]。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更好地激励他们承担学习责任和增强自我意识;强调教师的革新,要和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鼓舞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他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用于其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课堂过程中,学生们并不意味着就是随心所欲,而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格林伍德教育词典》(Greenwood Dictionnary of Education)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SCL)是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影响自己学习的内容、形式、材料和进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教师给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并且给学生提供进行有效学习的技能指导[5]。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是要实现本科教育从“教”到“学”、从“传统”到“学习”这一新范式的转变。在“以学生为中心(SCL)”的教育理念下,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并由学习者自己掌控,大学的目标是为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学问创造环境,使学生成为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者。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整体的角度设计学习,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建构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构建方式

(一)处理好“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

在强调“学生中心”思想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学生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教师如果采取对学生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教师不仅应该给学生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学生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二)转变观念,提高学校的服务能力

在WTO 的框架内,教育是被列入服务业范畴的。教育作为一种广义的服务,其产品应该是能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教学手段,学生则是消费者,无疑应处于中心地位。学校应该以主动的态势,转变自身观念,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组织服务队伍,深入学生群体了解需求,提高服务学生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自主管理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非忽略对学生基础和共性知识以及基本道德的培养。基本道德、共性知识等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将之传授给学生是教育者的责任。只不过是在传授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更有针对性地施予学生。同时,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调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的合作、沟通、协调等方式,加强教育管理的民主性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依靠高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积极参与高校教育与管理,努力提升自身全面素质,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四)构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成了一个思考的问题。学校是教育产品的“提供者”,而受教育者是“消费者”。对学校办学成败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消费者,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如何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教育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高校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性互动,形成一种新型的学校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因此,构筑它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平台是关键。高校在主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以及学生在积极参与高校日常管理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可能完全一致,总是会有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建立一种高效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协调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

(五)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服务管理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应该是一切高校工作的行动指南。学校工作必须环环相扣,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系统,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认真考虑整个教学和管理环节中的各个细节,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人才,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教育工作实际中,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各项工作都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机会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桑新民,谢阳斌.在学习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

办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J].高等教育

研究,2012,(5).

[2]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

(8).

[4]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

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上一篇祝福爸爸的话

下一篇处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