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试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试卷范文1
【分类号】G633.6
引言:
到了高中阶段,高考逼近,我们每月甚至每周都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会有各门学科的试卷雪花一样飘来。由于要不断应付这些考试,所以很多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都感觉到十分的疲惫,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也是一名高中生,也是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不断地参加各种考试,但是在考试之余,我经常回顾之前的考试试卷,以便发现之前学习中的漏洞,加以弥补和反思,促进后面学习基础的夯实。这样一来,数学试卷便不再仅仅是一张纸,更承载了信息和知识。下面我将就自己高中数学学习中试卷温习的作用进行简单论述,为诸位同学提供参考。
一、试卷温习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加以改正
到了高中,我们极少的情况下能得满分,一般情况下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错误,当然错误的原因是不同的,错误的数量也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两次不同的考试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也就是说,只要是试卷,就会有错误呈现。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在老师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把这些错误改正,写上正确的答案,之后就束之高阁,再也不去理会。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考试成了无用功,老师的讲评课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试卷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反馈我们的学习信息给老师,同时也让我们自身能够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发现并改正错误。所以,在考试过后,我们应该为试卷温习留出一定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甚至五分钟都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试卷,发现错误,迅速思考错误的原因,并在脑中构建新的答案。比如,一次试卷温习过程中我发现之前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a P,b Q},若P{0,2,5},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 )
A.9 B.8
C.7 D.6
在这道题的解答中,我做出的选择是A:9个。这道题失分了。于是我仔细观察考题,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我忽视了元素的互异性,即和相等的只能算一个.于是,我再次解题,重新分析:B P中元素分别与Q中元素相加和分别为1,2,3,4,6,7,8,11共8个.在回顾这次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加以了改进,深化了印象。后面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十分有把握,这就是温习试卷的力量。
二、试卷温习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加以弥补
我认为,试卷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我们的知识漏洞,它就像是一位医生,为我们的身体做出了详细的诊断,假如我们的身体缺锌,或者缺钙,缺铁,那么医生会给出我们结果。试卷是为我们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诊断,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任何的漏洞,试卷都能体现出来,给出我们结果。所以,温习试卷,就能够及时、系统地发现我们的知识漏洞,为我们弥补知识漏洞提供依据。我在学习中有这样的一个做法:将试卷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漏洞记录下来,将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然后请老师或者同学来为我解答。在老师或同学为我解答之后,我会将思路记录下来,并举一反三,进行相似习题的训练,从而使知识漏洞得以弥补。可以说,在数学学习中,没有一名同学敢声称自己没有学习漏洞,只不过是有没有发现而已,数学试卷温习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知识漏洞的机会,希望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例如下面这道习题:
设A、B为两个集合,下列四个命题:
①A B 对任意x A,有x B;②A B A B=?;③A B A B;④A B 存在x A, 使得x 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
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中,我认为,A B,即A不是B的子集,对于x A,有x B;A B=?,所以①②④正确.这道题是错误的,在我再次回顾这道习题的时候,我发现我对集合的概念理解的并不是特别清晰。A B,即A不是B的子集,但是A,B可以有公共部分,即存在x A,使得x B.不是对任意x A,有x B,故④正确.“A B”是“任意x A,有x B”的必要非充分条件.②同①.
温习试卷之后,我又将集合的内容找出来进行了深度复习,解决了这一知识漏洞。
三、试卷温习能够牢牢把握规律,有的放矢
每一份试卷都有自己的出题规律,有的试卷偏重于基础,有的试卷偏重于拔高,有的偏重于总结,有的偏重于考查,不同的试卷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肯定存在着共性或者个性的规律。在我们进行试卷温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牢牢把握住试卷的出题规律,并且站在更高的角度概览,能够对试卷的出题规律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在了解之后,才能够有的放矢,对后面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四、试卷温习能够节约复习时间,事半功倍
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由于临近高考,我们的时间十分紧张,用于数学复习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去粗取精,抓住重点。那么何为重点?试卷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就是重点。我们进行试卷温习,能够节约复习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阶段性的试卷加以整理和回,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找到努力的方向,找到改进的路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考试之后,老师都会进行试卷讲评,这是我们温习试卷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详细地记笔记,找差距,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切莫敷衍了事。在老师讲评试卷结束之后,我们每隔一周都应该抽时间进行试卷的温习,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希望我们能够在温故知新的试卷温习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五、结语
试卷温习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加以改正;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加以弥补;能够牢牢把握规律,有的放矢;能够节约复习时间,事半功倍。由此看来,我们高中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成绩,找到学习数学的捷径,就应该在试卷温习中多下功夫,找到规律,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轻松地提高学习成绩,促进数学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雯.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高中试卷范文2
(云南师范大学6533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等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新课改成为教育界最新的代名词,成为很多学校轰轰烈烈进行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
我们知道,新课改搞得好不好,成不成功,主阵地在课堂。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就其类型来说,有以教师教授新课、学生学习新知识为主的授新课;有以总结每一课或单元或模块知识为主的复习课;有以共同探究知识为主要学习方法的综合探究课;有以检测所学知识为目的的练习课;有以讲评试卷为主的试卷讲评课等。新课改下,研究每一种课型,优化每一节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两种现象:当我们要去听那位老师的课时,上新授课型的老师非常欢迎的说:“今天我讲新课,非常欢迎”。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新授课课型上都在花很多时间、很多功夫进行研究和探讨,在课堂上对新课改理念也贯彻得很到位。但是,当碰到上试卷讲评课时,上课的老师就会说:“今天我上试卷讲评课,没什么好听的”,“试卷讲评课还不都一样吗,不用听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一些问题:虽然是在进行新课改,但是,在试卷讲评课中依然存在传统的讲评方式:教师讲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顺序逐个讲解分析,教师在讲解,学生在纠正,教师讲的很多,学生听得很累。试卷讲评课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试卷讲评课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课型,但教师对其研究却非常缺乏,教师很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系统地从目标、策略与方法等方面去规划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是需要科学的理念进行支撑的,因为“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在平时的试卷讲评课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理念功能化、操作化,使教学实践理性化、规范化,切实提高讲评课的教学质量,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模式,旨在实现“以学生为本”,有效落实新课改下试卷讲评课的三维目标,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试卷讲评课的类型
高中试卷讲评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章节、单元性试卷讲评。这样的试卷一般题量较少,内容比较单一,难度较低,讲评比较简单。
2、模块知识检测讲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每学完一个模块内容都要进行模块考试,这类试卷覆盖较广、难度较大,常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模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比较大的考试试卷讲评,这类试卷主要在学生修完四个必修模块知识以后用以检测学生对四个模块知识的融汇贯通、灵活运用的能力,如省学业水平考试、市级模拟考、联考、高考前模拟考等试卷。这类试卷综合性强,难度大。
二、传统试卷讲评课的特点
传统试卷讲评课往往是教师发下试卷后,教师依照题目顺序开始逐个讲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答案,学生记答案。传统试卷讲评课具有开门见山的特点,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哪题错了,通过老师的讲解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等优点。但是传统的试卷讲评课,仍然是一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试卷讲评课变成了纯粹的答案公布课,教师并没有把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对学生仍然是包办替代,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并没有真正唤醒,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自主权。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不难免看到学生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以及听到“这种题,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强调了不知道少次,怎么还会做错?”这种责备学生的声音。
三、创新试卷讲评课模式的尝试与效果
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高考政治试题也由知识立意转向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相统一的立意。因此,不管是章节、单元性试卷讲评、模块知识检测讲评还是综合性比较大的考试试题讲评教师都要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做每一题中都明白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为什么不选择那个?为什么要回答这个要点?为什么不回答那个要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增进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试卷讲评课授课模式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试卷讲评课授课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小组分配试题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小组内部交流合作探究
第三环节:展示探究成果多元评价
第四环节:问题反馈教师释疑解难
第五环节:学生回顾与总结错因分析提出目标
第六环节:学习效果评价目标展示
(二)试卷讲评课模式具体实施:
教师在认真批阅试卷、分析试卷是基础上,做以下准备:统计年级最高分和班级最高分,统计年级、班级、小组平均分、及格率,客观题平均分、主观题平均分,客观题统计错误率高的题,分析该题学生错在哪个知识点?主观题教师要归纳学生答题得分、失分原因等。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试卷涉及的知识范围,备学生考情,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统计完以后及时把试卷发放给学生。
(三)上课过程:
第一环节:小组分配试题自主学习自我探索,
学生拿到老师发放下来的试卷后,每个小组都会分配到一定数量的任务。客观题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做错的题并在课本中找出相关的理论依据进行更正,并在错题旁边标好相应的课文页码,写明自己做错的原因,并提出下次遇到类似的题解决的对策策略。主观题:请对照本组成员主观题的得分情况,分析每个成员得分和失分的原因,并提出下次遇到类似的题解决的对策策略的要求来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
第二环节:小组内部交流互助学习探究疑难,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政治学科组长带领在小组内重点围绕小组分配到的任务以及小组成员做错的题展开交流和探讨,要求有记录员,监督员,发言人。学科组长是合作探究过程的小组总负责人,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本组成员在解决错题时采用的方法以及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监督员主要负责全组成员都能积极参讨论,不能出现消极的情况,要尽可能地把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发言人,主要负责代表小组成员在第三环节的探究成果展示发言。这样,小组内部6个人,就出现了个个有自己的学习问题,个个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展示探究成果多元评价,
由每个小组按照自己分配到的试题任务,在第二个环节探讨的基础上,有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成员向全班同学分析任务试题(选择题要向同学讲清楚选择和不选择的原因以及课文理论依据,主观题要向全班同学讲明本小组得分和失分的原因,展示讨论成果以及向全班同学提出本组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经过讨论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后,由学习评价小组对该组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学生之间再进行互相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可从声音、语速、观点内容、解题方法、解题技巧、通过同学的分析讲解能不能明白、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题方法等方面)作出评价,形成生生互评的生动局面。当学生有了来自同学的表扬与评价,学生就获得的学习的外在动力。
第四环节:问题反馈教师释疑解难,
教师在学生展示、互评的基础上把握了学生在试卷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试卷的错因作出归纳。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粗心大意,审题不认真,对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答题要求未弄清楚就草草作答。二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思维混乱,知识迁移能力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三是知识漏洞,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对而不全的失分现象。四是心理紧张,应试心理素质相对差。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失分原因,帮助学生纠正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还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做题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抓关键字词,教会学生会做题。教师要做到五讲:一讲“审题”。找到做题入门的诀窍,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有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做题的方向,针对学生答政治试题出现的知识范围不清、运用原理出现偏差以及答题要点不全面等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在政治试题是要遵循:“一审知识范围(大范围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是小范围某一具体知识范围)”;二审:主体: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市场、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国际组织,三审:问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二讲“思路和方法”。教学生会做题客观题,做题方法与技巧很多,要学会一种最高效快捷的技巧:读材料,析题肢,从选项中确定一个必选无疑的选肢,排除无该选肢的选项(或者从选项中排出一个一定不能选择的选肢,排除有该选肢的选项),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分析对比,选择与材料主旨最为密切的选项,进行“择优录取”。主观题,结合题型及学生大体情况有机地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做到训练有素。三讲知识漏洞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知识。四讲知识的拓展,我们知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课文中没有明确提到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及时拓展,比如CPI、PPI、存款准备金率等相关概念。五讲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规范答题主要强调的是主观题,其总体要求是“调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精练、书写规范、恰当使用政治术语”。要求学生学会根据分值进行作答,主观题常见分值有4、6、8、9、12分,4分的题一般要回答2个要点,6分和9分的题一般回答3个要点,8分的题一般回答4个要点,12分的题一般3-4个要点,作答时要注意把握答案的方向性,确保答案的逻辑性,注意答案是专业性、全面性、完整性,避免失分。书写要规范美观才能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
第五环节:学生回顾与总结错因分析,
每上一节课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让学生有时间把错题更正在错题本上。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又可以减轻学生课后学习负担,有效实现减负增效。
第六环节:学习效果评价目标展示,
对小组的评价:要求每一个小组统计出本组的平均分、及格率交给科代表,由科代表统计出平均分、及格率最高的两个小组为优秀小组。科代表做好记录和保管,下一次考试还将评出平均分、及格率进步最大的两个小组为学习进步小组。
对个人评价:要求全班评出展示过程中最佳讲解员2名,最佳记录员2名,最佳评论员2名,最佳自我总结考试失分员2名。
高中试卷范文3
试卷体现了语言交际性原则,加大了应用能力考查的力度,考查不只停留在对于语言知识的识记与简单再现上,而且考查考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词汇及重要句型所用的语境是否恰当、得体,是否达到准确表达思想的目的。
二、本班现状
由于学生基础相差太大,成绩很不理想。这里不提过多的的历史原因。本班所谓的优秀生学生(各科考试总成绩排在前十名的学生中,只有一人勉强算英语学科的优秀生,一名算得上中等生,其余的基本上在差生行列,各科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另外一些英语成绩相对不错的学生的各科总成绩却排在全班中下游。这种片刻现象反映了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不均衡。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局面,在很多学生一再要求和追问下,不知不觉地就讲到了小学三四年级的内容,很多学生正听得饶有兴趣,常常突然有学生喊起来:“老师你在干什么?”他嫌讲的内容太没必要了。当然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我们的学案虽属新课标规定内容,且难度正常,但学生难以接受。降低难度当然没问题,但短期内学好七八年都没学好的内容是不现实的。而且这毕竟是高中教学,而且将来的考试不会降低标准。可能我们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视教学效果,词汇教学费力不小但收效甚微,记忆力和理解力是制约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的严重障碍。另外学生知识面狭窄也是一些简单教学内容显得得复杂。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写作训练
因为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句子结构意识,乏英语思维习惯。而英语写作的题材简单,学生基本上可以用初中水平的句型就可以得到大部分分数。这是一个突破口。
2.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尽管很多学生见了阅读文章就头疼,还没开始就已经没有读懂的信心了,但还要象牵着盲人走路那样,边引路、边鼓励,尽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直到使学生能独自行走。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继续更好的改进、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营造真实、灵活的语言环境,珍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精选适合学生具体分情况的学习内容和巩固练习。
4.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这一长期目标同时,更注重提高考试成绩,强化机械记忆。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二)
本次高一英语试题满分100分,试题紧扣教材,符合大纲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方向,题量适当,难度适中。但是,从本校全体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高一英语平均分仅为54.8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10分。这些数据表明我们高一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改革教学方法,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努力。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们对试题进行了分析,并简述如下:
本试卷分为听力测试、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其中包括单词填空题)五道大题,下面分大题进行逐题分析与探讨,并结合教学提出建议。
本题虽是学生得分最高的题,但是学生成绩之间的差距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听地道的标准的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在教学中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大胆地主动地朗读英语,用英语进行对话,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
本题学生得分较低,说明不少的学生在基本的语法掌握上还有差距。本试题既注重考查语言形式,也注重考查语义内容,还注重考查语言的运用。学生得分低,说明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较为简单的表达方式,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增加完形填空题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短文,了解、掌握文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要严格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四、阅读理解本题满分30分,平均得分15.99,最高分30分,最低分4分,很多学生得分情况不很理想,得分较低,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特别是差在推断题和总结概括题上。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占很大的比重,直接决定最后的成绩。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状况,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大阅读量,指导学生多读英语文章,既要精读,又要泛读,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六、单词填空题。本题既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也考查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运用能力。例如,有很多学生把“证明”翻译成了evidence,说明学生对有些词汇含义没有明确掌握,含糊不清。此题得分率很低,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01分。针对此情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写作训练。在训练中,加强常用单词和短语的复习巩固,充分利用科学方法记忆单词,加强英语五种简单句句型的反复训练。同时,特别要注意学生在写作中对不同词类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文书写习惯和写作习惯。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三)
总的说来,该套试题体现了以下命题特点和趋势:
一、试卷难度适中,符合新课改要求
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测试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生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考查。试卷难度适中,体现新课标培养目标,符合新课改要求。
二、突出语言语境运用能力考查
从本套试卷的考查内容看,今年的听力依然平稳,只是最后的一段独白变成了对话,且长度较长,难度有所增加。”以往听力最后一段往往是一段独白,让学生根据独白来判断选择答案,但今年由独白变成了对话,而且时间长,给学生判断带来了难度。这是一个新的变化。但是对于单选题,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考查内容均为平时教学的重点,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就能得分。词汇和语法知识均考查考生在进入情境,理解题干,把握内容基础上对词汇或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完形填空是记叙文,文章内容积极向上,弘扬做善事的思想,做题的思路强调在语篇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阅读理解部分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是特点鲜明,考查角度灵活多样,真正考验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阅读表达题体现了语言的综合性和语境化因素,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体现所解决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能够使学生展示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三、试卷内容贴近现实,体现生活,时代感强
无论是语法和词汇知识,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一直到最后的写作,各部分的选材都能够让人感觉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感非常强。让考生普遍感觉到试题来源于生活,试题在体现生活,答题的过程就是在体验生活。无形当中山东卷也在指引着考生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扩充生活知识,了解社会背景。能让考生在阅读中受益匪浅。这样的选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反拨作用。
四、继续发扬主观性,开放性的鲜明特色
今年的阅读表达题的题目与往年的题目有所变化,去掉了查找句子和汉译英两个题目,换成了细节理解,这样实质上增加了难度,要求考生对文章要有更详细的把握,增强了对文章整体掌控的要求。书面表达题目设置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应该说没有什么难度,就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语言写作能力,不至于无话可说,也同时有利于互相分享学习英语的经验和困惑。
具体题型分析和解题技巧点拨: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
26 35 考查非谓语动词
28 34 考查时态
22 31 交际用语
23 25 27 三大从句的考查。
30 虚拟语气
单选题总体难度比去年要相对简单,题目设置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理解和灵活使用,突出了词汇和语法功能的地位。同时语言得体,意境明确,避免了偏长、偏难的句子和词汇,所考查的知识面也很全面,仍然围绕必须的和常考的知识点,如:冠词、交际英语、关连词、名词、形容词、动词时态与语态、三大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的应用。只要具备基本的语法知识,一般都可以得分。
今年的单选题有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没有考查动词和动词短语辨析,只考查了名词形容词,还有就是情态动词,倒装句,特殊句型没有考查,降低了考试难度,对于很多基础相对差的同学是个好事情。今年的单选题多考查了时态题,两个,非谓语动词两个,交际用语两个。如:
21. when you are done with the book, just give it to Lucy orHelen or _________.
A. whoever B.wherever C.whatever D. however
解析: A 此题考查特殊疑问词+ever的用法,只要考生读懂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作对,做题方法,都有ever,所以不用考虑ever, 只要考虑意思。
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考查的点降低了难度。不再考查难点语法结合句型,弱化了语法学习,这对我们以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第二节 完形填空
本次完形填空题基本延续传统的体裁,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文章没有生词,内容积极向上,文章大意是一对夫妻帮助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人,因此也感动了社会的其他团体参与进来,主要表达了为了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来改变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道理对我们考生是很有教育和启发意义。对我们未来英语教学的方向有很大的指导价值,启示我们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没必要搞的太难,太复杂,抓基础,重实用。学会如何运用英语理解和驾驭篇章的能力。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部分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运用功能
总体来说,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继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保持较大的阅读量既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有益又对体现语言的交际运用功能有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阅读理解试题中没有偏、怪、难的词汇,某种意义上说是降低了难度,只要考生认真仔细地审题和判断,应该可以取得高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高中试卷范文4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各地的化学试卷已浮出水面,纵观高考化学试题,有一些亮点,也存在一些疑惑。现将个人不成熟的思考和盘托出,就教于方家。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最主要的亮点是――新颖度、综合度、陌生度。
例1.(全国Ⅰ卷理综第28题)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
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城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Z是 __________;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应属于实验题范畴,但与往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相比却有较大的变化:往年一般是给出药品、仪器和基本操作,要求考生正确完成某项实验,考查的重点放在对实验原理、装置的理解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上;而今年的这道题目中,却融合了无机信息题内容,考点也由验证性向探究性过渡。特别是题目的黄色药品是未知的,仅可推测它大概是金属氧化物。题目新颖,综合度、陌生度更高了,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综合分析问题和探究能力。(2)、(4)两问虽然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但由于变换了角度,难度大大增加。(3)问则完全是元素化合物的命题手法,记得高考曾经考过CuO与C反应的所有化学方程式,与这里相类似。但本题怪在用MO来完成反应式。许多学生费尽心机地在那里拼命推导MZ是什么物质,花了大量时间,最终却一无所得。这也难怪,因为中学涉及的方程式都是具体物质,而命题者又用了“黄色粉末状化合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这些非常明显的现象来误导学生,使得绝大多数学生落入陷阱中。
此外,北京卷、重庆卷等高考化学试题也有类似倾向,在学科内综合方面增大了力度,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以及“能力立意”的原则。如北京理综卷Ⅱ卷中的第26、27,28题的无机板块试题,完全打破了传统命题中知识板块的界限,将中学常见的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与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础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思考容量之大,学科内综合程度之高是前所末有的。较高的综合度产生了较高的陌生度,对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许多同学不是很适应。这种陌生度较高的试题,不仅凸显了考核能力,也使考核更体现公平的原则。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今年化学高考的亮点之二是――强化应用、强化定量。
今年的许多试题都注重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了定量计算,加大了对能力水平的考查,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倡导的,对中学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导向。
在化学高考淡化计算几年之后,今年全国化学高考题中计算的分量明显增大了。多数试卷在加大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考核力度的同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化学计算板块题,而是将化学计算的考核分散到了Ⅰ卷的选择题与Ⅱ卷的非选择题各小题之中,如:全国Ⅰ理综的13题、26.(3)(5)题,北京卷的5题、7题、12题、26.(5)题、27.(4)题28.(4)题等。这样既分散、降低了难度,又强调了化学计算的应用性,更好的发挥了化学计算题的学科功能,提高了化学学科考试的信度与效度。估计在今后几年之内,化学计算的命题仍将沿用这一思路。
今年化学高考亮点之三是――百花齐放,各领。
今年高考有更多省市自主命题,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有的求变,有的求稳,有的新潮,有的传统,有的追求平稳过渡……。如:全国Ⅰ卷理综化学题与全国Ⅱ卷理综化学题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该不是全国高考命题组在进行的一组有意的对照尝试吧?
我想,在提倡高考百花齐放的今天,各省独立命题成为趋势,各省高考命题思路、手法与难易不同的情况今后会越来越多,全国一张卷的格局,已经被打破,猜题、套题、押题的现实,会不会也成为历史呢?
下面,谈谈个人对今年高考题的一些疑惑之处:高考是一次非常严肃的考试,它决定了千千万万个考生个人的命运,国家每年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来完成这项工作,很难想像在考题中还会出现严重的科学性、严谨性问题,但问题确实存在,值得好好反思。
疑惑之一:科学性问题
例2.(全国Ⅰ卷理综第26题)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和过量的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溶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试回答:
(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 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
(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计算该KMnO4的纯度。
【挑毛病】“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K2MnO4及K2MnO4在酸性溶液中能否氧化Cl-?
根据电极电位判断,KMnO4及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氧化Cl-的反应是可以发生的。虽然,有关反应并非中学所要求,但作为高考题,严谨性总要考虑吧?何况,多年来高考命题遵循着“源于教材,不拘泥于中学教材”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学生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可以推出相关反应的,很多高考题不就是这样被炮制出来的吗?!那么,根据第一步反应生成的K2MnO4和KCl的比例,就可以确定出K2MnO4部分作氧化剂与KCl反应,部分发生歧化反应。这样得出的化学方程式及计算结果将与标准答案迥然不同,哪一个更有道理呢?而这恰恰是标准答案中没有考虑到的。
例3.(全国Ⅰ卷理综第29题)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示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________,D具有的官能团是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很传统的有机框图题,题目难度不大。根据“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C是对甲基苯酚。但命题者却用了另一种有争议的表述: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这一表述不同于一般中学常见有机推断题的表述: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显现出命题者是为了提高陌生度而刻意为之。却不知这一故弄玄虚,使得题目的科学性成了大大的问题。
溴水与苯酚的反应生成三溴苯酚,在中学新旧教材均明确指出:“该反应能定量完成,常用于对溶液中的苯酚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此在大学分析化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滴定反应。”既是一个定量反应,也就是说,溴水与苯酚的反应是不产生间位产物的,而且只生成邻、对位都被取代的产物(而不是一溴取代物)。那么,原题的这种表述的科学性就值得质疑了。
这种表述很容易误导学生去推出“C是邻甲基苯酚”的答案。可惜的是,回答“C是邻位甲基苯酚”的学生,并非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恰恰是好学生。且不论题目的科学性如何,在此是否失去了高考甄别学生之功能呢?
疑惑之二:严谨性问题
例4.(四川卷理综第6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答案】C
【挑毛病】12.04×1023,这是很不规范的表示。这种表示方法称为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任何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数),所以,正确的表示应为:1.204×1024。
高考试题在科学用语上,应该树立典范,应该时刻注意用语的规范化与严谨性,为中学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
疑惑之三:题意要明确
仍以例1.(全国Ⅰ卷理综第28题)来说,这是一道设计非常巧妙的试题,立意独到,设问新颖。既是实验题,又有无机信息题及无机推断题的影子,所以,令学生感到陌生。可惜,作为高考的试题,既要讲究新颖性,更要讲究区分度,从考后学生反馈情况看,本题在区分度上有严重缺陷,在网络也引起了广泛的非议。本人认为,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是由于命题者的答题要求不够明确所致,如果命题者在(3)中稍作提示“未推导出来的元素可用M或Z代替”,题目的新颖度不变,区分度将大大提高,岂不妙哉!
另外,本题中的(2)问也有些蹊跷――既然需要尾气处理,断开必会造成环境污染,那就不是需要与否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能断开的嘛!起码,标准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学生回答:“不能断开,断开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不给分呢?
疑惑之四:难度的控制
例5.(四川卷理综第29题)下图中A、B、C、D、E、F、G、H均为有机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 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A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A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3mol H2反应生成B,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B在浓硫酸中加热可生成C,C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芳香化合物E的分子式是C8H8Cl2。E的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则E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E在NaOH溶液中可转变为F,F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G(C8H6O4)。1molG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44.8L CO2(标准状况),由此确定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略)
分析:这里仅就(3)①进行讨论,E的分子式是C8H8Cl2。E的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则E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按高考惯例,考核同分异构体时,如果同分异构体在四种或四种以内的,有时会要求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如果在四种以上时,一般会提供几种结构简式,留下2种让考生来填空。近年来,更出现了“任写一种”或“任写两种”这样更简单的命题。本人认为,高考这一不成文的惯例是合理的,凸显了多年来高考命题老师对中学教学的了解,对学生水平的了解。本题(3)小题的同分异构体共7种(见解析),却要求考生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明显偏难了。更遗憾的是,命题者提供的标准答案居然错了,只写出7种中的6种,用自己都没能正确解答的问题来要求中学生,岂非咄咄怪事?!
高中试卷范文5
一、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中考的纲领性文件,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它对中考物理的考点、考试难度、考查的方式都做了具体的解读。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三总复习时,要认真研读、吃透考试大纲,了解命题的方向,以及每个考点的难度。同时每年中考之前都有中考说明会,每一位初三物理教师都要领会会议精神,注意中考的细节变化,注重核心知识的难度把握,注重和以往相比的教材变化,这样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更有时效性,避免加重学生的复习负担。
二、研究中考学生
1.激发学习信心
一模考试过后,部分后进生屡考屡败,失去信心;部分学生认为大局已定,努力已经来不及了,于是过一天是一天;部分学生认为模拟就代表中考成绩,模拟考好了,思想就放松了,没有紧迫感。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加以不同的引导。
同时,要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上出现的错误的原因:是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扎实、还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有问题、或者是不会分析题意、或是一到考试就心理紧张等方面的。这些问题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尝到问题解决后的甜头,从而更加努力,自主学习。
2.调整心理状态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不能很好约束自己。面对中考,他们会存在一点迷茫和焦虑。老师在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给他们疏导而不是阻止这样做或那样做,让学生能平和地度过人生第一关。
学生会有一定的考试压力,很多学生到了一模考试过后才明白,自己离目标有多远,离父母的期望有多远,有的学生甚至不敢面对现实。教师应该抓住教学中的机会,适当引导,确定新的目标。
三、研究中考试题
1.注重课本知识的挖掘
中考物理的复习应以书本为本,中考物理评价侧重于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与方法,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
教师在对试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要对试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试题出自初中物理书本知识的原形,同时可以在学生对该试题理解透彻的前提下,对学生失误的题目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甚至可以增加适当的实验再现物理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陷、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2.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近几年,利用数学思想和函数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成为中考物理中的热点问题,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或者学生实验中的数据,灵活性大,难度较高,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因此,解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把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3.注重层次分明的讲解
对试题的分析应该详略适当,有些试题要详细分析,如涉及主干知识或者具有典型性的解题方法的试题,而有些试题则可以进行一些简略说明即可。详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试题本身的因素,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答对的同学和未答对的同学通过讲评都能够有所收获。
例如,一般作图题,大部分同学失分较少,但要让学生知道作图别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作力的分解图时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做完后一定要标上力的符号,有大小的还要标大小;作电学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标上分支点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不太注意的扣分点。再如:对于计算题,讲评试卷的过程中,一般请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要把完整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一般在分析完一个试题后,教师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消化和订正,教师巡视过程中再适当地指导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
高中试卷范文6
关键词:试卷分析;合理归类;归纳总结
试卷分析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也是高三复习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课型。这种课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上好试卷分析课,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试卷分析课呢?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评学生的答题情况
分析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如有参考班级还应了解对应数据,以确定本班级成绩状况,各人所处的位置。对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等,将有关情况分类统计,落实人头,做到有的放矢,在这基础之上,才能提高分析质量。试卷分析课最怕整张试卷一题题按顺序讲下去,讲到哪里算哪里,没有计划,重心不突出,针对性不强,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难点不突破,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病呢?主要统计客观题的错误率、错误的根源,以及导致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分析报告为课堂讲评提供充足的证据。
分析包括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错误情况的简单分析,其它班级优秀率、平均分、高分率(A率)的对比。分析的原因:第一、教师对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年级的位次做到心中有数,对后续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指导帮助学生;第二、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的位次,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压力又有动力。然后课前通过对学生试卷错误题目进行人数统计,相对来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是上课必讲的,而错误人数在十人以下的题目相对而言就可以避开不讲。
二、梳理试题,合理归类
1.个人整理,查阅资料
先把已批试卷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查看教材、讲义、课堂笔记、参考资料,并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与教材中的哪个问题有联系?有没有更好的解法?更一般的情形?为什么这样想?我们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教师点评,提高能力
要结合事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注意抓“通病”与典型错误,“通法”与典型思路。教师把要分析试题归类之前就应该进行研究,做到高屋建瓴,才能用一条轴线把它们串联起来,这也是最难最关键所在。笔者把这份试卷中要分析的题目分成了三部分:第4题是考查四种命题的等价关系,第5题考查集合运算,第9题是考查函数的值域,第19题是考查指数函数知识,这四个题目主要考察基本定义、性质,我把它们归为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对第15题,这道题目错误率相当高,主要看上去繁,又涉及对数运算,如何突破这个难点,笔者通过仔细分析后,结合选择题的特点找到了三种解题途径,而且很有效果。
方法1(特殊值法):
方法2(公式变形法):
方法3(常规方法)
通过三种方法,使学生体会解选择题的方法,而且明白同样一道题目放在选择题和放在解答题中,选择题难度就低多了,选择题中的题目,首先考虑用特殊值法、排除法和倒代法等方法去试探,确认正确答案。比如说方法1,其次考虑解答题思路。对于方法2的公式变形也有很大的优越性,它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运算和化解,最后变成零,这与死板地用常规方法套用公式就实用多了,即方法3。
笔者把这道题目归为第二部分:基本技巧;对第13题,17题,20题,22题,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很容易孤立地分析讲评,我通过认真的研究,把它们整理为一类小专题形式,即归为第三部分:一类“恒成立”问题。并把这专题分成三类:第一类,“人为规定”,比如第13题,人为规定恒成立;第二类:“方程恒成立”。
三、归纳总结,升华认知
在试卷分析时,不太注意把需分析的试题所在知识板块进行适当完善和延伸,完善和延伸不仅仅是构建知识网络的最好时机,也是提升思维力度最佳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教师往往局限于试卷上的题目,就题析题,这样很难把知识讲透,如果能把这个题所在的一类题都能涉及到,就好比是知道了该题目在知识网络中的经度和纬度,更能够掌握,不易忘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经常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即具有好胜性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数学分析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因此,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分析始终。
四、优化品质,激发潜质
高明的医生能给病人开出良方,关键在于能探明患者的病因。数学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避免再犯同样的“病”。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概括起来有三种: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老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学生,给出改进建议并提出奋斗目标:即弄懂似非;力争有为。教师在分析试卷时,要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审题,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等。
总之,上好分析课不仅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现、解决教学疑难,改进教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吸收前面各阶段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所以在高三复习中,分析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予以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