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解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解液范文1
关键词:硫酸锌 电沉积 锌粉 电解液 表征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43-02
在碱性电池中锌粉的放电特性与锌粉的大的特定的比表面积有关,考虑到锌粉的特定的比表面积这个优点对开发质轻的和有良好性能的电池有重大影响,通过扩大锌粉的比表面积,电极的有效质量与传导电网的联系得到改善,在放电过程中,电压损失大大减少。传统的锌银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是在强碱性条件下,由于电解液的强腐蚀性,对实验设备和操作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1]。如果在弱酸性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也可以制备出高活性的锌负极材料,可以大大降低制备锌负极材料的实际生产成本,节约社会资源,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 实验
1.1 材料及工艺
阳极材料:锌锭或锌板;阳极在使用前先用乙醇、丙酮除油,后用稀盐酸去除表面氧化层,再经重蒸水清洗待用。
阴极材料:锌板;阴极在使用前先用乙醇、丙酮除油,再用稀盐酸去除表面氧化层,再经重蒸水清洗待用。
电解液:以浓度为253~450 g/L(ZnSO4・7H2O)ZnSO4,电流密度10~140 mA/cm2,电解液温度为室温,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采用恒电流方式进行电沉积;电沉积过程中记录电解槽电压的变化、阳极电位的变化或阴极电位的变化;设定通电时间计算电沉积锌粉的电流效率。
1.2 分析测定
YP-2B型精密稳流电源提供电流和电源,CT-3008W-5V-30Ma-3A-S1型新威高精度电池性能测试系统测定电池的放电性能。电池在设计上,要保证其的容量能够充分发挥,就要使正极的容量充足,锌负极成为限制电极,所以采用两片正极对一片负极。以氢氧化镍为正极,已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为电解液,放电电流密度为180 mA/cm2,放电截止电压为1.1 V,因为是大电流放电,截止电压可以设置的稍低。
以硫酸锌为主盐电解液电解,所用药品为七水合硫酸锌,添加一定量的硫酸和硼酸稳定电解液的pH,因为溶液的酸度对电极沉积很重要,太大,使电解液溶解阳极锌锭,太小,使阴极副反应增加,加入硼酸后,溶液pH在4~6之间,电解液中不添加其他物质。首次试验电流密度(J)定为80 mA/cm2电解液硫酸锌浓度为253 g/L,温度为30 ℃,阴极为锌板,阳极为锌钉;然后固定其他条件不变,变化阴极板进行沉积,沉积锌粉组装电池进行放电测试。
2 结果
2.1 硫酸锌浓度对电沉积的锌粉放电性能的影响
电沉积锌粉的形貌与阴极过电位和Zn2+浓度有关,即要保证阴极过电位在浓差扩散范围内,这样Zn2+的扩散成为控制步骤,在制备锌粉的时候,Zn2+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锌粉将在阴极沉积,否则,阴极沉积非常致密,会形成镀层。从表1中可以看出,电解法制备锌粉的纯度都较高,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主要影响电解效率和粒子的颗粒度,金属离子浓度大,阴极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就进行的很快,氢离子的还原就受到限制,随即提高了电流效率。与此同时,锌晶核的生长速度大于成核速度,锌粉的粒径比较大[2]。由于这两方面的因素,若要电沉积颗粒小,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的锌粉,又达到电流效率高,就要合理控制Zn2+的浓度。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主盐浓度的增加,放电时间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合适的浓度313 g/L放电时间长,电压平台高,主要因为从结晶学观点解释,浓度大,产物粗大,浓度低,产物颗粒小且疏松,但也不能太低,副反应多,使电流效率小。
2.2 电流密度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电流密度主要影响锌粉的形貌和颗粒大小,大流密度下,电沉积的锌粉颗粒较小,呈树枝状,这是由于在大的电流密度下,Zn2+浓度较快增加,促使结晶的成核速度大于它的生长速度,形成的锌粉颗粒就小。这种条件下锌粉的比面积比较大,活性较高,容易被氧化,导致纯度降低。析氢过电位越高,氢气的析出,电流效率也有所降低,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电流密度为80 mA/cm2时,效率较高。从放电性能看,80 mA/cm2时,初始电压很高,放电时间也最长,80 mA/cm2是最佳的电流密度。
2.3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锌粉放电性能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在制备锌粉的过程中对锌粉的形貌影响较大,在进行放电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对锌腐蚀也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说表面活性剂在锌基电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锌粉的形貌可以看出,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锌粉枝叶变粗变大,这可能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和Zn2+较容易结合,从而使Zn2+到达阴极接受电子被还原变得困难,形成新的晶核变的困难,使得新还原的锌沿着晶面无规则的生长,使整个颗粒变得粗大。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言,分子量一般较大,粘度也大,使得吸附原子在向阴极传递的过程中阻力增大,这样吸附原子就沿着晶体生长线的方向生长,形成树枝状形貌。表面活性剂使金属离子的结晶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使晶体的生长方式不同[3]。从锌粉的形貌看,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得锌粉的比表面积增大,呈现良好的树枝状,在从放电测试图中也可以看出,添加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的锌粉放电时间大大增长,说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较好改善锌粉的性能,这也说明,形貌对锌粉的性能影响较大。(见图3,图4)
2.4 不同颗粒大小锌粉放电性能比较
锌粉的颗粒大小对放电性能也有影响,颗粒小,比表面积大,活性较高,从图中可以看出,60目锌粉初始电压高,锌粉主要有树枝状和苔藓状,树枝状颗粒较大,苔藓状沉积物的晶须的直径比树枝状的要小得多,二者视密度差异也很大。大颗粒锌粉材料的放电性能较好。(见图5)
2.5 不同锌负极结构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对于电沉积从基体上刮下的锌箔和锌粉干压成烧结锌负极来说,几乎无法放电,干粉压制后的放电时间远远低于直接沉积与导电骨架上湿粉压制的电极。
3 结论
通过测试,发现硫酸锌电解液浓度为313 g/L,电流密度为80 mA/cm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洗涤锌粉,直接电沉积与导电骨架上为最佳沉积活性锌粉条件,以180 mA/cm2的电流密度,截止电压为1.1 V条件下放电测试,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李仕锦,黄琳琳,芊显,等.锌银电池用电沉积锌粉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0, 134(5):561-563.
电解液范文2
关键词:中性盐;回收;成本;消耗
前言
中性盐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废的电解液从中性盐循环罐通过空压泵排放至铬还原罐,在罐内加入硫酸及NaHSO3来还原铬氧化物,随后电解液进入pH控制罐,通过加入NAOH来提高pH值并通过这种方式析出溶解在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6价铬转换为3价铬,再经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通过使用NA2SO4净化工艺,可以获得如下优点:(1)降低在线处理溶液的金属离子,提高工艺效率。(2)降低了电解液消耗的储存指标。(3)大大减少电解酸洗槽罐中的淤泥。(4)大大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减少废水处理成本。(5)降低中性电解液酸洗段的维护成本。(6)降低新鲜电解液的用量要求。
1 公司原有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及设备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历次问题的发生和处理现总结出一套提高中性盐回收系统稳定生产,并通过相关参数的修改和介质的配比方法,有效的降低电解电力及H2SO4 等介质的消耗。通过该改进方法的实施,确保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设备开启的相关投入成本及生产成本。
存在的问题如下:(1)最终控制罐溶液浑浊、金属离子含量高。(2)压滤隔膜泵使用寿命短、修复成本高。(3)使用压滤隔膜泵所能达到的系统压力只有2.5bar不利于泥饼的成型且过滤量不足。(4)最终控制罐的pH值波动大,会造成系统连锁报警停用还增加了H2SO4、NAOH的介质消耗。(5)在线循环罐到回收系统的管道,由于间歇供应原因容易堵塞。(6)NaHSO3介质的配比时间需要6小时左右,系统处于停机状态。(7)沉淀罐的循环泵开停次数多、时间短对泵的使用寿命有影响。
2 国内外现有技术情况
经检索,目前,国内外没有对该类问题的综合介绍和分析。
3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3.1 解决最终控制罐溶液浑浊、金属离子含量高问题,做如下方法改进
由于中性盐回收系统pH控制灌打入沉淀罐是从沉淀罐顶部接入,同时沉淀罐顶部又通过溢流管道联通最终控制罐;前期生产过程中由于空压泵扬程不够导致压滤机处于半投入状态,当沉淀罐液位较满时,那么打入该罐内的溶液则未经沉淀而直接溢流到最终控制灌,最后再直接进入电解段循环罐内,造成循环罐、槽内氢氧化物淤泥沉积,从而影响溶液活性及电解效果;我们对沉淀罐液位及离心泵(pH控制罐至沉淀罐)设置连锁条件,当液位达到90%,该离心泵无法启动。同时将空压泵改为大扬程的离心泵,确保压滤机处于正常投运状态;以此来控制回收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氢氧化物含量;图1为实施前后最终控制罐内溶液清洁度对比。
3.2 解决压滤隔膜泵的使用寿命短,隔膜易损坏且修复成本高问题,使用压滤泵后系统压力只有2.5bar的问题。做如下方法改进
3.2.1 查询相关的资料并参照类似设备,对压滤隔膜泵进行了改型。由原先的皮带隔膜泵形式改为高扬程的离心泵。根据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泵的参数:P=5KWH=50mQ=10m3/h。
3.2.2 为了防止泵改造后,离心泵没有变频器造成流量过大跳电或者进压滤机流量过大回流来不及,将泵出入口的手阀进行了开口度限制开口度不大于75%(根据压滤机出口的水流量进行调整)。
3.3 针对最终控制罐的pH值波动大,波动区间值在5.1pH-12.2pH,且能源介质消耗大。做如下改进。
3.3.1 对最终控制罐循环泵的短循环阀门进行调整,由原先根据液位进行开口度调节形式,改为固定25%开口度,防止罐内液体流动不均匀造成检测失效。
3.3.2 关闭最终控制罐的NAOH加料阀,单独用H2SO4进行调整pH值,H2SO4气动阀加料的时间有原来10秒加2秒,修改2分钟加1秒。报警区间有原来的4pH-10pH,修改5pH-8pH。
3.3.3 反应罐CRT1的pH值由原来的3.5修改为3.0。H2SO4加料时间偏差值由原先的10修改为5。反应罐CRT2的pH值由原先的11修改为现在的9.5。
3.3.4 配料罐DT2,H2SO4的浓度配置进行了调整由原先的10%调整为7%。
3.4 在线循环罐到回收系统的管道,由于间歇供应原因容易堵塞,做出如下改进
3.4.1 对回收系统管道容易堵塞问题,首先对FCT1/ST1/CRT3和P01/P02增加了液位连锁。
3.4.2 对循环罐底部到气动泵的这一段管道进行了角度的调整和内径的调整。由原来的平行改为向上倾斜,直径由原来的DN40改为DN100并增加最低点排放口。
3.5 NaHSO3介质的配比时间需要6小时左右,系统处于停机状态,做出如下改进
对原先的NP01-PT1罐配置NAHSO3溶液方法进行调整,由原来液位到85%温度到40℃,改为液位25%开始加NAHSO3并同时进行加热升温,加至满液位状态。
3.6 ST1沉淀罐的循环泵开停次数多、时间短对泵的使用寿命有影响
对沉淀罐和压滤机出水量进行核对后对原先泵的开停液位值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55%-65%改为现在的45%-65%,有效的降低了泵的开停次数。
在中性盐电解过程中,随着溶液浓度升高,电解电流是趋于设定区间下限值自动调节的;反之电解电流趋于设定区间上限值调节,结论就是电解液浓度越大越节省电流;通过回收系统的稳定运作,可确保回收电解液的浓度、pH值等在标准范围,减少淤泥沉积,大大提升溶液活性;因此我们可以提高溶液浓度,适当减少电解电流设定值来达到稳定工艺,降低电耗成本的目的。
4 实施后效果
(1)改造后的压滤离心泵去年10月上机使用到现在已经近6个月未出现过故障。(2)压滤机的系统压力由原先的2.5bar提高到5.0bar,泥饼的成型远大于前期预估。(3)2015年1月份以来,系统自身运行良好、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运行成本稳步下降,目前回收系统药剂吨钢消耗已由前期的10元/吨降至3元/吨左右,中性盐废水排放量每月减少近500立方,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提升。(4)通过回收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各反应参数的合理设定,再进一步优化电解段整流器参数,更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成本;在节能降本工作中成绩显著。
电解液范文3
经典的电解理论认为,在电解体系中,电子只能在电极和导线中移动,而离子只能在溶液中迁移,只有在金属和溶液的界面间,离子和电子才能相互作用,发生电化学反应,溶液中不存在单独的电子个体,并且认为电解时离子必须迁移到双电层的紧密部分,然后被吸附在电极上,才能进行反应,例如以碳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两极发生的反应如下。
2 水合电子与水溶液电解理论
虽然经典的电极反应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人们也发现电解冶金时的一些实验现象并不能用经典的电解理论来解释,比如电解精炼铜时发现电解液中出现一定量的铜粉,这些铜粉的产生则难以用经典的电解理论来解释,进而人们提出水合电子与水溶液电解理论。
2.1 水合电子及其性质
人们进一步研究得出了水合电子的一些性质:电子的水合是一个自发过程,水合电子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它是一个活泼的粒子,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水合电子的具体性质见表1。
2.2 水合电子参与的电解反应机理
在电解体系中水合电子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认为如果阴极材料受到辐射场的影响就可以产生次级电子,经热化后则可以脱离阴极材料而水合形成水合电子;如果阴极材料没有受到辐射场的影响,但是由于溶液中阳离子在溶液中的向阴极迁移速率很慢而阴极反应又快,阴极表面附近的金属阳离子浓度降低就很快,这时就会产生阴极极化,产生极化的阴极上就会出现多余的电子。这些过剩电子只要获得足够的能量就可以脱离阴极进入溶液形成水合电子,由于水合电子具有很高的扩散系数、很大的淌度、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会很快的向阳极迁移,从而在迁移的途径中遇到阳离子而发生反应。这就说明在电解体系中,只有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反应和溶液中的任何一个部位由于水合电子引起的反应将为还原反应,所以如果水合电子仅由阴极极化产生,则由于阳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速率应该等于阴极还原反应和溶液中水合电子参加的还原反应总的速率。所以这时阳极的氧化速率必然大于阴极的还原速率,这种阴阳两极反应速率不相等的现象,可以认为是水合电子引起的。
2.3 水合电子形成的途径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实验现象
事实上,水合电子在电解体系中形成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进而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电解反应的实验现象。一般认为水合电子形成的途径有如下几种情况。
2.3.1 电解质溶液受到辐射而产生水合电子
如果电解质水溶液受到辐射场辐射的影响,溶液中的水在受到辐射时将产生水合电子,进而在电解质溶液内部任何部位产生析氢现象。
2.3.2 阴极受到辐射而产生水合电子
如果阴极电极材料(如Cu)受到辐射(例如接收高能电子),这时就会产生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经过热化,再发生水合就可以生成水合电子,而阴极区内的氢离子就会和水合电子反应产生氢气。
2.3.3 阴极极化而产生水合电子
一般认为电解时,阴极反应的活化能不大,反应比较迅速,而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迁移的速率则比较慢,从而阴极附近阳离子的浓度下降很快,这时阴极的电极电位就会向负方向偏移而发生极化。与此同时,电解时的槽电压迅速升高,从而使阴极聚集过多的电子。这些电子一旦获得足够的能量而热化,就使电子的水化的自发过程有可能发生,进而形成水合电子。如果溶液的酸性很强,这时在阴极区就会有氢气产生。
3 长时间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产生一定量铜粉机理的分析
以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是中学化学课堂重要的演示实验,然而如果对这一实验进行长时间(几天的时间)电解,就会发现电解液中出现一定量的铜沉积于U型管的底部,这部分铜既有颗粒比较大的也有一部分粉状的。实验观察到,颗粒比较大的铜来源于阴极析出的铜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增多,在重力作用下从阴极脱落而产生,粉状的铜则难以观察到产生的来源。那么这部分粉末状的铜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水合电子参加反应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4 长时间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产生一定量铜粉机理的启示
事实证明,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观察到一些异常现象,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一概回避,就会影响对学生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但过多的讲解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学的导向作用就会出现偏差。因此,研究阴极上的电子参与电极反应方式是搞清楚长时间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产生一定量铜粉机理的关键,对此我们认为采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子只能在电极和导线中移动,只有在金属和溶液的界面间,阳离子吸附在电极材料上才可以和电子相互作用,发生阴极上的电化学反应。
电解液范文4
【关键词】汽车蓄电池;检查
一、做好普通蓄电池的外部表面的检查
蓄电池的外部表面检查应该是经常性的,一般来说,首先要检查蓄电池及各极柱导线夹头的固定情况,应无松动现象;其次检查蓄电池壳体应无开裂和损坏现象,极柱和导线夹头应无烧损和氧化,否则,应将蓄电池从车上拆下修复;第三,应经常检查蓄电池盖上的通气孔是否通气,若蓄电池盖通气孔被堵,会影响蓄电池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会影响蓄电池的正常充电(可能产生的气体排不出去,导致电解液膨胀把蓄电池外壳撑破)从而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以上检查中未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应主要做好蓄电池外部的清洁工作,用干净的布块擦净蓄电池外部灰尘,若蓄电池极柱周围的白色或黄绿色糊 状物,是由于汽车在颠簸的道路上行驶,电解液外溢造成的,这些化学腐蚀物会使蓄电池充 、放电困难,不利于汽车起动,并造成蓄电池长期放电。 应清除蓄电池极柱上的这些化学腐蚀物,可用热水或碱水擦洗,然后用布擦干。此外还要及时擦净连接线外部及夹头,清除安装架上的油污,疏通加液口盖通气孔并将其清洗干净。重新安装时,在极柱和导线夹头上涂一薄层工业凡士林或滑润脂。
二、做好普通蓄电池的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蓄电池每个单格内的电解液液面高度,应高出极板10―15mm。保持蓄电池中各单格电解液液面高度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最基本要求。检查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方法是:拧开加液口盖,用一根内径7mm左右的玻璃管垂直插入加液口内,接触极板上缘为止,然后用拇指压紧玻璃管上口,用食指和无名指将玻璃管夹住,轻轻提出,玻璃管中电解液的高度即为蓄电池内电解液平面高出极板的高度,应为10―15mm为宜。检查完毕,最后再将电解液放入原单格电池中。如果经检查蓄电池电解液液面过低,应及时补充蒸馏水或市场上销售的蓄电池补充液,不允许添加如自来水、河水、井水等不符合要求的水,以免混入杂质,造成自行放电的故障;也不要添加标准电解液,否则,会使电解液浓度增大,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由于电解液的密度越高凝固点越低,冬季行车驾驶员可以根据当地最低气温选择合适的电解液密度。一般最低气温为0℃时,选择密度为1.26g/cm3的电解液;若在北方地区环境气温每降低10℃,所选的电解液须增加0.01 g/cm3。冬季严禁收车后添加蒸馏水,以防极板上部新添加的蒸馏水不能和硫酸充分混合而结冰,冻裂蓄电池外壳。
三、做好普通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的检查
定期测量蓄电池电解液的密度,正常应为1.23g/cm3左右(免维护蓄电池除外)。测量电解液密度的方法为:拧下蓄电池的各加液口盖,用密度计从加液口吸出电解液至密度计的浮子浮起来为止。当密度计提至与眼睛视线平齐的位置时观测读数,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的高低是随蓄电池充、放电程度的不同而变化的,电解液密度的下降程度是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一种表现。测量每个单格内的电解液密度,可以了解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当电解液密度低于1.23g/cm3(15℃)时,应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电解液密度规定是以15℃时为基准进行测量的,如果温度低于15℃或高于15℃时,应使用温度计测量电解液的实际温度,以供计算电解液密度的修正值。
此外还要根据气温调节电解液密度,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应根据地区和季节条件进行确定。密度过高,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密度过低,易造成电解液冬季结冰。同一蓄电池的各单格电解液密度差值不应大于0.01,若某一单格电池电解液密度下降过大,则该单格电池内部可能有故障,应查明原因,予以修复。
四、做好普通蓄电池负荷电压的的检查
对蓄电池的负荷电压常用蓄电池检查仪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为:将蓄电池检查仪的2个夹子分别夹在蓄电池2极柱上,其中标“+”的夹子接蓄电池正极,标“-”的夹子接负极,按下起动按扭。要求在5秒内,蓄电池检查仪指针应稳定在某一刻度值上,并记下此数值,电压应不低于9.6v;若低于9.6v,但在5秒内尚能保持稳定,一般为放电过多;若没有电压显示,或电压表指针很快回零,则表示该蓄电池内部短路、断路或有其他故障。
五、做好免维护蓄电池的检查
目前,现代汽车上已经广泛的使用了免维护蓄电池,有人则认为免维护蓄电池不用自己再做维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免维护蓄电池和普通蓄电池相比的确有不少优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免维护蓄电池不需要维护。免维护蓄电池在其全寿命过程中一般不需添加蒸馏水,但是相关的保养和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比普通蓄电池做的还要仔细。
1、 做好经常性的检查保养
在使用免维护蓄电池时,要经常保持蓄电池的外部清洁。经常使用清水清洁外表面,同时检查外表面可见处是否有裂痕、渗液等现象,以确定是否能够继续使用。在平时使用中,驾驶员应经常查看内装电解液密度计指示器的颜色。当电解液密度计指示器显示黑色时,则表示蓄电池需要充电,应将其取下进行补充充电。当电解液密度计指示器显示黄色时,应进一步仔细检查蓄电池外壳有无裂纹,电解液是否渗漏。
电解液范文5
一般来说电镀槽的尺寸,指的是镀槽内电解液的体积L,又称有效体积,即电镀槽内腔长度X内腔宽度X电解液深度;
一般可根据电镀加工量或已有的直流电镀设备等条件来测算选配;
选择合适的电镀槽尺寸对编制生产计划,估算产能和保证电镀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确定电镀槽尺寸的三个注意事项:
1. 满足加工零件尺寸要求;
2. 防止电解液发生过热现象;
3. 能够保持电镀生产周期内电解液组分一定的稳定性;
阴阳极电流密度,按实际浸入电解液的全部面积来计算,由于阴阳极的电流效率不同,而稍有差别;
DA=I总/S阴(A/dm2)
DA=I总/S阳(A/dm2)
平均装载量d:电镀单位面积零件所需要的电解液体积
即d=V/S(L/ dm2)
体积电流密度DV:
单位体积所通过的电流强度即:DV=I总/V(A/L)
电镀过程重要适宜的控制体积电流密度,因为电流通过电解液工作时会因为溶液电阻而生热,造成电解温度升高,而电解液升温的快慢和高低与体积电流密度有直接关系。为防止电解液升温过快,就必须有较多体积的电解液以降低体积电流密度;
如酸性光亮镀铜工艺: 适宜的体积电流密度为0.3-0.4A/L,即当总电流为1000A时,应配2500—3000L电解液;
经验数据:
以下数据为各种常见镀种的阴极电流密度和平均装载量有关的一些经验数据:
镀种 阴极电流密度范围DK,A/ dm2 平均装载量d,L/ dm2
硫酸盐镀铜 1.0---3.0 7---9
酸性镀锡 1.0---3.0 7---9
电解液范文6
【关键词】 电极; 接界; 半电池电位; 电极噪声
生物医学信息的定量检测在医学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而检测生物医学信息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取信息。生物医学信息分为电生理信息和非电量生理信息。电生理信息直接通过电极获得,对于非电量生理信息必须通过传感器把非电量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检测仪器进行处理。根据电极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检测电极和刺激电极。检测电极主要用来偶合生物体电位到测量仪器上,心电图机的电极就是检测电极。学生在心电图实验中由于电极使用不当,造成测量误差比较大这一问题比较突出,下面对检测电极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电极的工作原理
电极连接在生物体上,目的是要将生物电引出来,然后对其进行处理。生物体内的电流是离子导电,电极和检测仪器中的电流是电子导电,电极必须把离子导电转换为相对应的电子导电。转换的过程发生在电极与生物体接触的界面,称为接界。最简单的生物医学电极就是放入肌体内的金属片,人体的组织液可以看成是电解液,因此可以用电解液和金属片的接界发生的变化来描述电极的工作原理。
1.1金属-电解液接界 e-C e-C e-C金属电极Am- Cn+Am- Cn+ Am- Cn+电解液
图1 金属-电解液接界(略)
如图1所示,金属片放在含有该种金属离子的电解液中时,金属表面与电解液的接界处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式为[1]:Am-=A+me- (1)C=Cn++ne- (2)式中C表示电极的金属原子,Cn+表示电解液中该金属的正离子,n是C的原子价。Am-表示电解液中的某种负离子,m是A的原子价。假如接界处的电极金属被氧化成正离子和 自由电子,正离子进入电解液,留下电子成为电极中的载流子。电解液中的负离子来到接界时,经还原反应变成中性原子而向电极释放自由电子。这就是电解液中的离子导电变换成金属电极中的电子导电过程。当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伴随着电荷的得失,在电极和电解液接界处形成了一个电偶层,因而产生电势差,称为半电池电势,又称为电极电势Ehe [2]。电偶层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电容,其等效阻抗既有电阻成分Rd 又有电容成分Cd 。
1.2电极-电解液-皮肤的接界心电图的电极与皮肤接触时,通常在电极与皮肤之间涂有导电膏(生理盐水),以确保良好的接触。这样又形成了一个导电膏和皮肤接界。由于皮肤和金属的性质不同,因此两者接界的性质也不同。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下皮层组成,表皮在导电膏和皮肤接界中起主要作用。表皮的角质层可看成是离子的半透摸,如果在膜的两边有离子的浓度差,就会存在浓差电位差Ese。表皮虽然很薄,但具有很大的阻抗,可用Re 和Ce 并联等效电路来表示。表皮下面的真皮和皮下层可等效为纯电阻R。图2是接在左手的心电图电极,电极与皮肤之间涂有导电膏,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3,5]。
转贴于
图2 心电图肢体电极之一 (略)
2电极电位
2.1极化电压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的半电池电位将发生变化。电极半电池电位的变化量称为超电压或极化电压。极化电压是由电极的极化现象产生的。一方面来自被检测体的电流通过电解液时,电解液的电阻产生的压降使到达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电压降低;另一方面电解液的电阻又随着通过其电流的大小而变化。还有电极附近电解液中离子浓度比电解液内部离子浓度高,这样产生的浓差电势极性与信号源电压的极性相反,其作用也减小了输出到放大器的信号电压。电极的金属氧化成离子进入电解液的同时,电解液中也有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而沉积在电极上,这两个过程所需的能量并不相等,在电极与电解液之间也表现为电势差,其结果使得信号电流越来越小。极化电压随着电极的电流增大而增大,因此,实际测量中应保持电极中的电流最小。
2.2电极电位当电极与生物体接触时,即使两极间没有电流通过,由于电极的不对称,仍存在着电位差,上述两极间的组合电位差总称为电极电位。多数金属的电极电位要比研究的生物电势大得多,金属电极放在体表就可以形成几百豪伏的电势,而肌体内部的有用信号往往只有几到几十毫伏[4]。因此电极电位的大小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图3 电极-电解液-皮肤接界等效电路(略)
3电极噪声与阻抗对心电图测量的影响
电极电位的不稳定变化又叫电极噪声。电极和生物体之间存在的电极噪声和阻抗,是心电图测量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电极噪声越低,阻抗越小,电极的性能越好。心电图测量时,在电极和皮肤之间涂上生理盐水,用来保持电极电位的稳定和降低皮肤的电阻。如果电极表面有氧化层或杂质,要清理干净。当电极、导电膏和皮肤之间有相对运动,或被测试者深呼吸、紧张、身体移动,都能影响接界处的电荷分布,图3中的电位差Ehc或Ese产生瞬间的变化,直到建立新的平衡,这种干扰叫做运动伪迹。图4给出了几个实验中经常出现的带有伪迹的心电图。交流干扰,主要原因是心电图机附近有干扰源,电极与肢体接触不好,皮肤电阻过大,电极与右腿的地线接触不好等,如图4(a)。基线不稳,被测试者肢体移动,呼吸不稳,导联线过紧,电 极极化,皮肤与电极接触不好等,如图4(b)、(c)。基线震颤,被测试者紧张,肌肉震颤,电极板夹的过紧,室温太低等,如图4(d)。可见了解和正确使用心电图电极,对高质量完成心电图实验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希贤,吴作舟.生物医学电子学及实验. 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202.
2 张唯真.生物医学电子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9,39.
3 虞颂庭. 翁铭庆 生物医学的基础与临床, 198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