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水灌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水灌溉范文1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26.7hm2,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1.2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由于七台河市处在十年九春旱的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经常性地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红旗镇可采用坐水种节水抗旱灌溉模式,利用行走式注水点播机,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的抗旱点灌。
2推广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2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由于节水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键全,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在推行节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重建设、轻管理仍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灌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仅为供水成本价的1/3~1/2。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水、种、肥农业生产投入三要素中,种子投入占27%,肥料占34%,而灌溉用水只占7%~9%。在一些引河灌区,水费支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2.1%。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由于水价太低,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由于水价太低,水利工程难以维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效益日趋下降。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1998年中央水利工程供水出库价或河道取水的渠首价平均1.3分/m3;地方水利工程的平均供水价格(批发价)为2.9分/m3;农业用水零售价5分/m3,适当提高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是水价改革的方向。目前不少灌区已开始适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水价,但达到成本水价还很困难。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此外,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灌溉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还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实行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通过提高水价和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灌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落实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克服推广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做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当地的实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尽管在发展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是当前各地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仍然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不按规律办事,行政干预较多,不根据需要和可能,不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沿国道成线、成片修建仅为供参观用的所谓样板工程或旅游农业;有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本已有比较完整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又在上面重复修建喷灌工程,上级参观时开喷灌,实际生产时用管灌;有的井灌区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本应通过修建节水工程减少地下水用量,改善和恢复生态平衡,但却继续扩大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等。造成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还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或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
3结语
由于红旗镇地域广阔,各村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
参考文献
[1]吴景社,李英能,黄修桥,等.推广节水灌溉是中国现阶段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J].节水灌溉,2001(2):19-21.
节水灌溉范文2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97-1
0 前言
近日来虽然部分地区开始有降雨,但整个旱情形势依然存在,受灾情况依然严重,水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必要资源,是保证农作物有好的收成的首要因素。我国在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上约为43%,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仅为一公斤,而发达国家的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为70-80%,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达到两公斤,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看出我国在灌溉用水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施节水灌溉技术也是当务之急。
1 节水灌溉的意义
1.1 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作物缺水用水的根本性措施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用水、工业用水的加大,农业可用的水资源是越来越少。农作物可用的水资源减少是客观事实,这个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解决农作物缺水用水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节水灌溉。节水灌溉从节水设施的配备和节水的技术来达到节水的目的。例如,采用喷头喷洒法,这种方法覆盖面积达,而且农作物得到的水也是比较均匀的,这样不会造成部分施水过多,部分施水过少的现象,是非常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加大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提高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是节水灌溉达到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采用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农作物缺水用水的根本性措施。
1.2 节水灌溉是缓解旱情的有效措施
面对如此残酷的旱情,人缺水,农作物缺水,尤其是现在农作物正处于生长阶段,更需要水。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旱情的有效措施。旱情造成最直接的损失就是由农作物减产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接着就是农作物减产而引起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例如农作物价格上涨,导致与农作物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接着就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对于社会的不稳定性有着潜在的影响。一到旱情,各地的物价也会出现“旱情”,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很不便的影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利用较少的水资源通过有效的灌溉方式来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达到缓解农作物旱情的目的。由此,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缓解农作物旱情的有效措施,也是缓解物价“旱情”的有效措施。
2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
2.1 喷灌技术
我国广泛使用的喷灌类型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滚移式喷灌、大型平移喷灌和中小型喷管机组。喷灌技术是指由水泵加压或者自然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均匀的水滴自然降落到农作物上。喷灌技术喷水均匀,减少了人力管理,占耕地较少,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能较好的适应各种地形,形成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喷灌。喷灌技术的节水率比一般灌溉提高了近30-50%。喷灌技术最大的缺点就是受环境因素制约,由于是空中喷洒,在有风的情况下,是很难保证对农作物的均匀喷洒,并且,喷灌技术也不适合于蒸发较强的环境,过快的蒸发使得小水滴还没接触作物之前已被蒸发的差不多,达不到灌溉应有的作用。
2.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指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通过微灌设备把有压水以微量水的形式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常用的微灌技术有滴灌和微喷灌。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将压力水一滴一滴地、均匀地缓慢的滴入作物根系的灌溉方法。微喷灌是指利用折射、旋转等微型喷头将水均匀的喷洒到作物枝叶区域的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做到了灌溉均匀,由于可以控制每个灌水器的出水流量,均匀率高达80%以上,再者微灌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只需监察灌水器的工作情况即可,操作方便,也容易控制,另外微灌技术可以把肥料溶于水中,这样也大大的增加了肥料的利用率。微灌技术最大的缺点就是投资成本过大,由于需要在地下铺设大量的管道增加了灌溉成本,而且由于喷水器很小很容易堵塞,需要经常的检查,比较麻烦。
2.3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简称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灌溉输水代替渠道灌溉输水的灌溉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系统由水源(机井)、输水管道、给配水装置(出水口、给水栓)、安全保护设施(安全阀、排气阀)、田间灌水设施等部分组成,通过压力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田间。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工作压力相对于喷灌和微灌技术是较低的。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优点首先在于节水,由于是管道输水,有效的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就是节能,由于管道输水并不需要太大的压力,比一般的灌溉技术节约了很多的能源,再者就是输水快捷,管道输水阻力小,压力小,不易被堵塞,输水的速度很快,最后就是占地面积少,管道可以露天也可以埋在地下,不用像水渠一样需要占用田地。
总之,大旱面前,要采取必要的节水灌溉措施来保证作物的收成。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作物缺水用水的根本性措施和缓解旱情的有效措施,常见的节水灌溉措施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时一定要考虑灌溉成本和本地的环境因素,为抗击旱情做到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身壮.我国发展节水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 黄修桥,仵峰,李英能,宰松梅,许建中.我国节水农业示范工程重要发展与突破[J].灌溉排水学报.2003(06).
节水灌溉范文3
关键词:新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measures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Xinjiang area are the probl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Xinjiang area.
Key words: Xinjiang irrigatio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5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农业灌溉科学化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而言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新疆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新疆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不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
1新疆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属内陆干旱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00 毫米, 年蒸发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是典型的干旱戈壁沙漠地区, “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其显著特点"新疆共有大小河流570余条,河川径流总量为882 亿m3, 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雪水和大气降水, 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2 m3。在现有水资源利用的状况下, 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实际需水量为495 亿m3,总缺水32亿m3 ,缺水主要为农业灌溉。新疆是农业大省,农业年均产值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3 强, 农业用水缺口日益突出。然而, 由于新疆财力薄弱、国家优惠政策缺失, 新疆节水灌溉建设发展缓慢, 远不能适应新疆农业大发展,各族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截至2012 年末,全疆田间高效节水面积已达2000万亩,仅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30%。
2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与地区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现阶段,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工程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节水灌溉技术与新疆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特别适应。虽然新疆在近年来,引进了很多节水灌溉的技术,也在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试验,但仍然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节水灌溉发展模式。这种区域发展规划和发展模式对于节水灌溉的有效实施非常重要,是节水灌溉得到充分落实的前提条件。
2.2节水技术发展单一
部分节水项目发展较好的示范区,所采取的节水措施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工程方面的节水技术应用,而不注重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的共同发展,节水管理也没有同步到位,使工程节水技术与措施没能得到更大的效益发挥资金短缺。
2.3资金短缺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投资是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解决,而现行的一些节水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节水灌溉的技术发展要求。另外,由于现行水价基本只能维持水成本50%多一点,建设资金和运行资金的严重不足,导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较多,落实较少,不同程度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2.4管理不到位
通常水管理机构的末级部门都设在乡镇级,也就是只负责管理斗渠以上的配水。而喷灌、微灌、滴灌以及其它地面灌溉工程等通常分布在农田,由于农民的节水意识较淡薄,加上管理的介入不彻底,所以单独依靠水管单位来实现节水设施的全效发挥,往往效果不佳。
3改善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基本措施
3.1灌、排渠系配套, 合理利用地下水
新疆灌区因降水稀少, 蒸发强烈以及排水工程不配套等原因, 开灌后都不同程度存在盐渍化问题, 因此灌排渠系配套是灌区必备的条件。由于我国建设投资是国家管骨干, 地方和农民管田间, 结果许多灌区骨干渠系建成几十年, 地方资金不到位, 田间配套未完成,发挥不了灌区应有的效益, 这种体制需要改革, 否则半拉子工程难以避免。灌区应重视井渠结合灌排方式, 使灌溉水和降水得以重复利用, 既可节水又可防治土壤盐渍化, 但地下水的开采应注意采补平衡, 控
制超采。近年来天山北坡一些灌区, 采用井渠结合都取得了上述实效, 但也不同程度的发生地下水超采现象, 必须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 力求采补平衡。另外, 新疆南疆塔里木河灌区, 利用地下水很少, 土壤盐碱化严重, 应适当开采地下水, 补充渠灌用水不足, 并可改良盐碱地。
3.2因地制宜、合理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疆在节水灌溉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内地中的两湖、两广地区,节水灌溉模式相对单一,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探索多种节水模式联合使用的途径。
滴灌、喷灌、微灌节水技术已成为新疆目前最主要的节水技术。
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的不均匀性, 以及耗能较高, 决定了发展喷灌的局限性。
滴灌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已在新疆各植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新疆已成为我国在大田应用滴灌面积最大的地区。膜下滴灌技术已在沙漠、戈壁、荒滩上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新疆现代化节水灌溉工程的全面启动和精准农业战略的实施, 推广应用面积迅速扩大, 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 与常规沟灌相比, 可节水50%左右, 增产15%~25%, 肥料利用提高约15%, 每公顷节水增效约1500元, 人均管理定额提高3~4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采用该节水技术有效避免了深层渗漏, 抑制了地下水位上升, 可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改善。
3.3加大资金投入
节水灌溉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是现阶段阻碍新疆节水灌溉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程度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积极引进节水灌溉设备,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从而推动节水灌溉产业化,让农民真正从中获得实惠。只有节水灌溉走向了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的带动农业的发展,乃至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新疆许多地方政府都在技术推广和资金投入上作了很多工作,新疆地区的节水灌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3.4建设和完善管护机制
节水灌溉推广、工程管护机制以及农业水价的改革需要进行科学的结合。要间接新疆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充分低发挥用水者协会、水管单位的作用,加强管理。同时,还要引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渠道系统改造工作,规范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并且结合节水灌溉措施
的推广,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备,推行农业水价的改革,全面的推动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发展。
4结语
节水灌溉范文4
加大区、地、县三级财政投入力度,从2009年起,自治区决定由财政拿出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采用财政贴息支持高效节水建设。2009—2011年,区本级累计投入农业高效节水建设专项资金16.32亿元。二是整合财政资金。自治区财政以高效节水建设项目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整合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各项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三是吸纳社会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吸引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用水者协会自筹资金、企业对农户实施高效节水进行补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
(一)创新节水工作机制。一是突出工作重点。主要抓好斗渠以下田间节水措施,着力推进管道输水,重点推广地膜覆盖等地面节水技术,选用抗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节水抗旱能力,降低亩均用水量。二是坚持以点带面。各地根据本地农业区域的特点发展节水灌溉,选择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节水技术模式和管理方法,以喷、滴、渗灌及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主要方向,先示范后推广。三是节水与增收并重。注重工程节水措施与农业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相结合,节水农业技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通过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节水技术和推广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切实做到既节约水、又增加农民收入。
(二)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一是严格实行报账制。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任务和内容,按照工程进度及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项目建设单位,封闭运行。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规定办理。二是严格项目考核制度。根据项目目标任务,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各自权利、责任、义务及考核办法。三是严格项目规范管理。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实现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标准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创造公平竞争、手续简便、制度透明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三)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建立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加强棉花节水滴灌运行和增效管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服务管理、高效节水运行管理模式推广等一系列制度,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管护工作。推进高效节水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合作社+专管人员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管理、村组+专管人员管理、水管单位+农户管理、公司+专管人员管理、农民联户管理、承包管理、大户或私人农场自行管理等节水灌溉与经营管理的融合模式。
坚持整体推进,确保共同受益
(一)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十一五”期间是新疆自治区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累计投入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资金80多亿元,新疆地方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211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3%,其中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00万亩,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23.7%,占全国高效节水面积的80%以上。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正向着粮食作物、设施农业、优质高产农业等纵深发展,建设形式开始实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有机结合,建设管理开始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高效节水,成为引领我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先导。
节水灌溉范文5
我国旱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是河川径流和地下水,部分地区靠高山积雪融化后汇集而成的河流。也有少部分地区有地下潜流可资利用,如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坎儿井。
我国旱区的特点是降雨量少和水源不足,扩大灌溉面积和增加灌溉量有极大困难。有些地区的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难以发展灌溉。水的问题使我国北方旱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开发得很不够,要开发我国旱区农业的潜力,突出的问题是水。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节水灌溉和发展径流农业(雨养农业)以提高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的利用率。
一、节水灌溉
1985年我国有灌溉面积7.4亿亩,占16亿亩耕地中的45%。目前所采用的灌溉技术主要是地面灌溉,,占灌溉面积99%。还有少数喷灌、微灌(以滴灌为主,雾灌、微喷灌极少)和地下灌溉。喷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0.94%,微灌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0.03%.
节水灌溉中的最大问题,是地面灌溉灌水技术粗放,盲目追求单位面积高产,频繁浇水和超定额灌溉。其中除了局部地区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涝害以外,多数地区的严重问题是大大地耗费了有限的水资源,而且得不偿失,贻害后代。在北方旱区,河水资源本来不足,由于浪费严重,广大地区的河流早已干涸。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地区地表径流资源缺乏,因此,地下水资源储备非常珍贵,但因对地下水的大量超采利用,地下水位已大幅度下降。
由于工农业和人口的发展,不得不过量汲取贮备水,在这种前提下,节水更为重要。为了在节水方面做出努力,减少掠取水资源,节水灌溉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我国北方旱区,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采取逐步改善的办法,节水灌溉可以从改进地面灌溉的灌水技术和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的灌水新技术两方面入手。
(一)改进地面灌溉的灌水技术
节水灌溉范文6
关键词:玉米;需水规律;灌溉技术
玉米的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土壤棵间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总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受产量水平、品种、栽培条件、气候等众多因素影响而产生差异。因此,需水量亦不尽一致。
1 影响需水量的因素
1.1品种与需水量 玉米需水量受品种影响。品种不同使生育期长短、株体大小、单株生产力、株型、吸肥耗水能力、抗旱性等均产生差异,使耗水量亦不同。早熟品种需水300~400 mm,中熟品种需水500~800 mm,晚熟品种需水800 mm以上,但全生育期内不得少于350 mm。即使在同一产量水平,对水分消耗总量也各异。生育期长的品种,相对叶面蒸腾量大、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持续期相对加长,耗水量也较多。反之,生育期短的品种耗水量则较少。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蒸腾速率低于一般品种,消耗的水分较少。反之,抗旱性弱的品种耗水量多。耐旱的农家品种,耗水量要少于高产的杂交种。
1.2气候条件与需水量 凡能影响玉米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气候条件,均可使玉米需水量发生变化。如光照强度、日照时数、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力、降水量、气压等,一般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气温高、积温量大、空气相对湿度小、光照强度大、日照时数长、风力大,这些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均会导致地面蒸发和叶面蒸腾作用增强,使总耗水量增多。降水量多的年份常使耗水量增高。
2 需水规律
2.1田间需水量 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2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①出苗拔节: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1.28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 %。②拔节抽雄:需水量显著增多,日耗水4.87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2.6 %。③抽雄乳熟: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5.41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 %。④乳熟成熟: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3.74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 19.4 %。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2.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 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一般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展开5叶至拔节,雄穗正在发育,雌穗开始生长,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但正常情况仍不需要灌水。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开始灌水。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水分供应不足,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若此期植株连续萎蔫8 d,减产可达40 %;抽丝至籽粒形成期,对水分的敏感仅次于抽丝期,这个时期如植株萎蔫 4~8 d,一般籽粒减产可达30%左右。
3 灌溉方式
玉米灌溉方式主要有自压软管灌和滴灌等方式。
3.1自压软管灌 是近年兵团推广的一项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投入不大,节水效果良好。但要求土地平整,坡降均匀,坡度在 1 %~3 %。
3.2滴灌 对土地要求不严,节水效果好,但成本略高。
4 灌溉时间
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目前主要是依据玉米生长状况的形态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玉米生理指标来确定。
4.1玉米生长形态指标玉米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黄昏前又恢复,即为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溉。
4.2土壤含水量指标从播种到出苗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60 %~80 %;苗期55 %~60 %;拔节期70 %;抽雄、抽丝期80 %;乳熟至蜡熟期75 %,低于上述指标就应灌溉。
5 灌溉次数及灌溉量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玉米一般灌水4~5次。第一水后根据玉米生长及气候情况每间隔12~15 d灌一次水,总灌量320~400方。早熟玉米一般灌3~4次水。
5.1中晚熟玉米展开10~12叶时(大喇叭口期),就应灌第一水,亩灌量90~100方.要求渗透均匀,不淹不漏。
5.2第一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 d为宜,亩灌量80方左右。如第二水时间无保证,宁可推迟第一水。
5.3第三水间隔12~15 d,正是玉米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应及时补给,亩灌量70~80方。